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2020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2寻觅社会真谛实现人生价值

(新课标)2020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2寻觅社会真谛实现人生价值

课时作业(十二)

一、选择题

1.常言道:朽木不可雕也。但在艺术家的手中,一个个腐朽破败的木杆却“化腐朽为神奇”,变身为一件件精美艺术品,令人惊叹不已。这主要说明( )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事物价值的实现

③事物有无价值在于其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④事物属性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在艺术家的手中,腐朽破败的木杆“化腐朽为神奇”,变身为一件件精美艺术品,这表明②③正确;①不为材料所反映;材料未涉及事物属性与价值实现的关系,排除④。故选C 项。

2.当前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非常普遍。为此,国家卫计委等有关部门建议市民每天发呆5分钟。过去被公众轻视的发呆行为,现在成了一种放慢生活节奏、舒展身心的方式。这表明( )

①积极的情绪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①错误,积极的情绪属主观范畴;③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过去被公众轻视的发呆行为,现在成了一种放慢生活节奏、舒展身心的方式”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

3.北京的四合院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或者是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

A.传统思想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B.观念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D.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 C

解析北京的四合院从布局到入住都体现了人伦礼节等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关系的体现,说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C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环境的作用,是错误的;B项夸大了观念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4.孙中山先生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提出的“天下为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思想,时至今日,仍未过时。从这个角度而言,纪念孙中山,不仅是纪念那一代人的血与火,更是审视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孙中山的上述思想之所以仍未过时,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A.正确预见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C.正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

D.超越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答案 A

解析“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思想,时至今日,仍未过时”,是因为这些思想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预见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B项错误;C项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D 项中“超越”表述错误。故选A项。

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新一轮农村改革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这表明( )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

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农村产权改革要坚持主观能动性与遵循规律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通过新一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生产力大释放,这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入选;要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这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④入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错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③错误。故选C项。

6.为了让一些家庭不再“望房兴叹”,共有产权房应运而生。产权分割,降低了房价,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而消弭“炒”的泡沫。对于共有产权房制度认识正确的有( )

①产权关系的调整助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②尊重客观规律、保障刚需,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③上层建筑的调整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

④降低房价是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7.《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意思是指,法制是国家安定太平的起点,而君子是推行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再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荀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强调法律对于治国的重要性,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②把“君子”当作“法”的本原,是可贵的唯物主义思想

③正确揭示了君子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主次关系

④看到了国家治理要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法制是国家安定太平的起点”强调了法律对于治国的重要性,①符合题意;“君子是推行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再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说明这一观点看到了国家治理要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把“君子”当作“法”的本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③说法错误,材料并未正确揭示君子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主次关系,排除。故选C项。

8.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本动力在创新。推进科技创新,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科普兴,科技才会兴,国家才会强。“科普兴,科技才会兴”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决定着人民群众的实践水平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推进科技创新也需坚持群众路线

④科学知识对科技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科普就是把科学知识普及到群众中去,提高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形成群众性的科技创新高潮和应用高潮,科技才能振兴。所以,科普实际就是发挥人民群众在振兴科技上的主

体作用。实践决定认识,不是认识决定实践,①错误;科学知识也是认识,认识不能对科技发展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的科技创新实践,④错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科技才会兴,国家才会强”,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推进科技创新也需要坚持群众路线,②③正确。故选D项。

9.曾经作为“伐木模范”的马永顺,为新中国的建设采伐原木大约36 500棵,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在新时代他又成了“植树英雄”,义务植树5万多棵,为世人留下一片绿荫、一种精神。马永顺的事迹表明( )

①植树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真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①说法错误,因为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排除;马永顺的故事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从“伐木模范”到“植树英雄”的转变体现了这一点,②正确;马永顺的事迹是“改造世界”,③与题意不符,排除;马永顺事迹变化的过程表明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入选。故选C项。

10.中国有句俗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义务植树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习近平主席这句话蕴含的唯物史观思想是( )

①认识到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②看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首要的

③深刻把握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④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中国有句俗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义务植树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这体现了认识到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看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首要的;③不符合题意,深刻把握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材料中未体现;④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选A项。

11.下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

①不能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②要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

③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④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按别人的眼光去追求生活—太累”,这要求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个人的实际出发,③④入选;①②与漫画寓意不符。故选B项。

12.张居正《筹谋卷二》所言“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对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要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①说法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未涉及变革上层建筑的内容,排除;③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题目中“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这段话说明的就是我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即要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

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凝魂强体为根基,提升我国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核心。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发展实际需要改革创新。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的推动。③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不断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遵循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核心。解答时首先明确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改革创新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讲话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保持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创作出不仅具有思想性,同时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优秀作品创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②要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有利于更好地反映时代呼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劳动和奉献中、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价值,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设问知识限定语的把握。价值观的知识包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明确这一点,即可联系材料思考并组织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