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1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

●了解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1.1 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当今热门的词汇,许多的活动都被冠以设计的名义,到底设计的范围有多广,作用有多大,涉及哪些知识与行业,这是进行设计前必须要了解的。为了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设计知识,下面首先对设计的概念、本质及特征等方面进行介绍。

1.1.1 什么是设计

由于设计涵盖的层次极多,涉及面甚广,很难用极为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全貌。设计研究者由于角度不同,或者侧重点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定义。设计(Design)在《牛津大辞典》中大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心理计划”,指事先在思想上形成精神胚胎并作为实施的计划;二是“艺术中的计划”,特指绘制草图、图样等。

设计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指的是计划、构想、设立的方案,也含有意象、作图、制型的意思。“设计”就字面意思来解释,有设想和计划的含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意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跳跃性或者是逻辑性思维的某种冲动,是大脑对思维的一种具象化。这种创意思维的方式通过具体的表达,构造出具体的事物,从而达到同化观赏者的思维或者引起观赏者共鸣的目的。

设计概论

1.1.2 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

现代所说的设计,包括人类对自己将要创造的产品的前期构思,以及实现这个构思的整个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艺术设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随着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期待有更多个性鲜明、视觉美观的产品出现,因此,艺术设计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艺术设计的目的及本质

1.2.1 艺术设计的目的

设计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审美活动,是人类在进行艺术活动时为达到某一明确目的性和预见性而自觉实施的行为。

设计是一种问题求解活动。设计过程就是以问题求解、寻找问题答案为核心,它是人们为满足一定需要,精心寻找和选择理想方案的活动。

设计是一种智能文化创造形态,这种文化创造活动形态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进行设计活动的具有特殊文化素质的人所决定的。

所以,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定需求,解决人们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表达需求对象的意图,并将其转化为产品而提供的最佳方案。

1.2.2 艺术设计的本质

1.以人为本

无论是自然经济时期的手工艺设计,还是工业化时期的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或者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现代设计,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展开的。所以设计最终是为人而不是为物服务的。满足人的精神和生理两方面需要是艺术设计的价值所在。

任何一种艺术设计,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并且最终为人类服务。但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也不能单纯追求满足某种需求,离开科学的理性化结构和合理的功能性,设计将走向极端。如巴西的新首府巴西利亚,其设计者以汽车交通作为首都规划的首选,忽视了完整合理的步行系统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人们几乎很难轻松地步行游览并穿越开阔的街区,在这座宏伟壮观的“汽车城市”中,时时处处都需要乘车才能流动。这是典型的功能分区明确的现代主义城市,却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对公共空间也缺少关注,过分追求形式,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而导致的结果,使城市缺少活力,造成本来功能单一的车站却成了人们汇集的热闹场所。

人性化设计是设计的本质要求,是设计本源的回归。对任何事物的设计都应以人为本,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人性化的关注。只有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才能使设计达到与人类需求同构的形态特征和美学意境。例如,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人机关系(见图1-1)。

第1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Array

图1-1 现代科技产品设计

2.创造性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意识,存在着创造的潜能,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设计师,也不

是个个都能够成功。很多人苦读数年,始终原地徘徊而不得其门而入,其原因在于观察客

观世界的思维方式没有得到正确的培育。

艺术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设计的过程与结果都是通过人脑思维来实现的。人的左右

大脑分别产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所着重表现的理性思维是一种线性思考模式,

形象思维着重表现的感性思维是一种跳跃、发散的思考模式。人的思维过程一般来说是逻

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

艺术设计融汇了科学与艺术,设计思维本身跨越了多个学科,往往单一的思维模式不能

满足复杂的功能与审美需求。设计思维是指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人类高级思维活动,是设计

师根据设计项目调动各种资料及积累的经验,综合诸多因素来对设计产品进行理解,同时是

权衡各种制约因素而构想出工作方案的思考过程。艺术设计是一项实践性、操作行很强的活动,

需要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引导感性的形象思维。每一项具体的设计都应综合以上两种思维方

法,如果采用过分考虑其中一方面因素的思维形式,就很难创造出新的设计方案。

设计的最佳方法是以形象思维作为主导模式,以逻辑思维配合进行概念设计,以图形

分析的思维方式贯穿于设计的每个阶段,并采用对比优选的思维过程。最后可从多个设计

方案中选取符合需要的一种,再发展出三个以上新的概念,并逐渐深化,直至最终产生满

意的设计结果。

1.3 现代设计的特征及设计实践

1.3.1 设计的特征

(1)设计活动是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实践活动。设计的时空性特征,给设计成果打

上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烙印。为了减少时空的限制对作品造成

设计概论

负面效应,设计师应强化设计的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

(2)设计活动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约束下进行的,因此设计活动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

(3)设计是为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的。设计始于需求,需求由设计来满足。这是设计与需求的本质关系。

(4)设计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是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

(5)设计活动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系统过程。具有过程性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1.3.2 设计实践

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因素,再现于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如图1-2所示为与传统吸尘器有较大区别的气旋式无线吸尘器设计。

图1-2 气旋式无线吸尘器

艺术设计贵在进行创造活动与实践,实际上它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点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中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对所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也是一致的。

第2章?艺术设计的历史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简史。

●了解近、现代西方设计史的几次设计运动。

●试分析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异同。

2.1 中国的设计历史

2.1.1 新石器时期的艺术设计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人们从事的是采集和狩猎等活动。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

从距今约一万年前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在工艺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当时发明了陶器,以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主要代表,同时,牙、骨、石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也有一定的成就。

艺术起源于劳动。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劳动工具,工具是最早的人工制品,并贯穿于原始社会的始终。在劳动和生活中,人类逐渐在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增添一些纹饰,形成早期的艺术设计作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劳动有结余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情况下,甚至出现了纯粹装饰的艺术设计物品。例如,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玉冠饰,如图2-1所示。

设计概论

2.1.2 先秦时期的艺术设计

1.青铜器的艺术设计

新石器时代以后,中国进入了金石并用期,也就是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属于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

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

期,二里头文化进入青铜器时代大约是在公

元前2000年左右。至商朝,则为高度发达

的青铜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时代结束于春

秋时期,至战国时期逐渐被铁器所取代。

商朝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

的时期,当时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

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

蝉纹、人面纹等纹饰,体现了人们对自然

力量的崇拜,纹饰风格古朴神秘。例如商

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四羊方尊,被称为最精

美的青铜器,如图2-2所示。

西周前期继承了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此时的青铜器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了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此时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当时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瓦纹,以及长篇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从应用角度讲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

图2-1

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玉冠饰

图2-2

四羊方尊

第2章艺术设计的历史

器的特性,开始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装饰题材逐步摆脱

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画和镶嵌;制作工艺采用分铸、

焊接、镶嵌(错金银)、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例如战国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错金银龙凤青铜方案如图2-3所示。

图2-3 错金银龙凤青铜方案

2.陶瓷的艺术设计与工艺

夏朝文化在我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中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其陶器以红陶和彩陶

为代表。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由高岭

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当时生产的数量较

少,品质也有缺陷。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目前出土的周朝原始瓷器已经很多,有的造型颇具情趣,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春

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兴盛,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

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富有特色。

3.雕刻工艺

夏朝的雕刻工艺有着浓厚的原始气息,是早期社会审美的集中表现。商代的雕刻工艺

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

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时尚,并延源几千

年。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2.1.3 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朝呈现出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

设计概论

2.陶器的艺术设计与工艺

秦朝的陶器制作非常普遍,全国遍布官营或私营的制陶作坊。所制器物品种繁多,许多是仿自铜器造型,也有一部分器物具有陶器本

身的特征,如陶簋、陶盂、陶壶等。秦朝的陶塑更

是十分发达,具有极高的水平,1974年发现的陕

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硕大的形体和精良的

塑制技艺,表明了秦朝制陶工艺和雕塑艺术已取得

空前成就。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将军俑身高

1.8m ,与真人一般,秦人的制陶工艺水平由此可

见一斑(见图2-5)。

进入汉朝,陶瓷工艺水平又有了进一步提高,

并且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更大,陶瓷的品种、

产量也随之增加,工艺技术也日趋提高,逐渐成为

汉朝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此时北方出现了

釉陶,这是一种涂有黄绿色铝釉的陶器;在南方则

有青釉陶。彩绘陶在汉朝也获很大发展。汉朝的瓷

器以青瓷为主,也有黑瓷,产地多在南方,产品多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当时的工艺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1.青铜器、金银器的设计

秦朝的青铜器中的一部分是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一部分为具有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此时的青铜制造工艺也达到了巅峰。汉朝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也最具特色,同时,金银器精巧华美,成为王公贵族的生活必需品。例如,如图2-4所示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铜车马,号称青铜之冠。

图2-4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铜车马

图2-5

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将军俑

第 2 章艺术设计的历史为日用器皿,纹饰简朴。

3.漆器的艺术设计

汉朝漆器的造型十分丰富,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讲究实用性。汉朝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汉朝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汉朝宫廷多用漆器作为饮食器皿,因为漆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制作成本较低且制作工艺和装饰性更强,从而得到汉朝统治阶级所喜爱。例如,如图2-6所示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粉彩漆圆奁(音lián ),分上、下两层,用来装官帽。

4.建筑设计

秦汉建筑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特别是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得到了保留与发展,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

秦汉建筑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末,又出现了佛教建筑。都城遵循西周的礼乐制度进行规划,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转变,后又逐渐回归于规整。祭祀建筑是汉朝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主体仍为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呈团块状,取十字轴线进行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追求象征意义。秦汉建筑艺术总的风格是豪放朴拙,屋顶很大,已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但曲度不大,屋角坯没有翘起,呈现出刚健质朴的气质。建筑装饰题材多为飞仙神异,忠臣烈士,古拙而豪壮。

2.1.4 唐宋时期的艺术设计

1.陶瓷艺术设计

唐朝的陶瓷得到了长远的发展,《陶录》中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时各地的制瓷中心都有了窑名,不同的制瓷中心设计烧制的瓷器各有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点,评赏瓷器至此开始。唐朝有名的制瓷中心根据各自的特色,可分为青瓷(越窑)、白瓷(刑窑)、唐三彩。唐朝的瓷器逐渐从秦汉时期的冥器为主转向实用化发展,生活器皿逐渐增多;

图2-6

粉彩漆圆奁

10设计概论

同时,唐朝陶塑也得到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发展。例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青瓷之精品五曲葵口秘色瓷盘,至今无法解密其烧制工艺(见图2-7)。

宋朝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成就就是宋瓷了,无论设计、工艺、艺术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朝是瓷器的时代。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许多名窑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陶瓷品种,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艺术质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朝的瓷器多为生活用品,取代了金属、漆器等制品。宋瓷具有代表性的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等。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和尺度恰到好处,达到了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的完美境界。例如,荷叶盖罐是南宋龙泉窑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也是目前宋瓷中唯一一件荷叶盖罐(见图2-8)。

图2-8

荷叶盖罐

图2-7

五曲葵口秘色瓷盘

2.金银器艺术设计与工艺

唐朝是中国金银器发展的繁荣鼎盛阶段,这个时期不仅金银器数量剧增,而且品种丰富多彩,除了礼器及装饰用品外,生活器皿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器型与纹饰的风

大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第1章数据结构基础 结构之美无处不在: 说到结构,任何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结构,就如可以看得见且触摸得到的课桌、椅子,还有看不见却也存在的化学中的分子、原子。可见,一件事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结构。一幅画的生成,作家在挥毫泼墨之前,首先要在数尺素绢之上做结构上的统筹规划、谋篇布局。一件衣服的制作,如果在制作之前没有对衣服的袖、领、肩、襟、身等各个部位周密筹划,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系统,便无法缝制出合体的衣服。还有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通用技术的学科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等。试想一下,管理大量数据是否也需要用到数据结构呢? 本章知识要点: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 算法和算法分析 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研究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数据是计算机化的信息,它是计算机可以直接处理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对象。无论是进行科学计算,还是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对文件的存储和检索以及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因此,要设计出一个结构良好而且效率较高的程序,必须研究数据的特性、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应的存储表示,并利用这些特性和关系设计出相应的算法和程序。 计算机在发展的初期,其应用围是数值计算,所处理的数据都是整型、实型和布尔型等简单数据,以此为加工、处理对象的程序设计称为数值型程序设计。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进入到商业、制造业等其他领域,广泛地应用于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中。与此相对应,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也不再是简单的数值,而是字符串、图形、图像、语音和视频等复杂的数据。这些复杂的数据不仅量大,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例如,一幅图像是一个由简单数值组成的矩阵,一个图形中的几何坐标可以组成表。此外,语言编译过程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一) 习摄影有些年头,由于忙近两三年也没怎么没过相机!我是一个铁杆煤油,逛论坛很多,发现论坛里也有不少热爱摄影的煤油!水平参差不齐,有顶尖的高手,也有刚入门或者想要入门的朋友,一直想发个科普贴,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有关摄影的基本知识,但也是由于时间的缘故,一直没能成行,在下今日有点空闲时间,就转载一些别人总结的文章,并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转发给大家,共同学习一下,高手可以绕道,不过如有不恰当的地方,也欢迎指导,一起交流学习嘛! 今天写的算是第一季吧,如果大家反映良好,感觉有所帮助的话,我以后会抽时间发第二季,第三季等等! 好吧,先拜一拜摄影的鼻祖 达盖尔和他的相机 达盖尔: 世纪年代末期,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首次成功地发明了实用摄影术,是法国著名是艺术家。 “题目”割一下,不过碗大个疤 第一季:相机的分类,以及相机中的几个常见概念 相机的分类:传统光学相机: 按胶片的规格不同可分为: 半格机:一张胶片每次上弦只过半个格,可照两次 相机:使用胶卷的相机,胶卷的尺寸是24mm 36mm 相机:使用胶卷的相机,胶卷的尺寸是55.6mm 55.6mm(比例)

大画幅相机:就是能拍摄胶片规格为90mm 120mm及180mm 240mm以上的机背取景式照相机 按取景方式可分为:旁轴取景照相机:取景和成像不是一个光路,就是以前最常见的傻瓜机系列,一个眼平视取景,一个镜头成像,取景和成像有偏差,看到的和照到的有一点偏差。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所谓的单反,取景和成像一个光路,一个镜头,带一个反光板,取景时反光板,放下,成像是反光板抬起。取景和成像几乎无偏差。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就是两个镜头的带反光板的照相机,一个镜头成像,一个镜头取景。下面会给出工作原理图,很简单,自己理解,这种方式取景和成像也是有偏差的。记得小时照相,摄影师低着头看(取景)的老海鸥相机吗?那就是双反! 按聚焦方式不同、按用途不同还可以分好多特殊类型的相机,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在这里就不表了。 双反的工作原理

噶米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

课程名称 _______ 计算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 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误差的种类及其来源; 2. 了解算法的数值稳定性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分析应用题要求将问题的分析过程、 算法的分析等写在实验报告上。 2-1分析应用题 函数sin x 有幕级数展开 3 5 7 X + X x , s i IX = x - 3 ! 5 ! 7 ! 利用幕级数计算sinx 的Matlab 程序为 fun cti on s=powers in(x) % POWERSIN. Power series for sin(x) % POWERSIN(x) tries to compute sin(x) from a power series s=0; t=x; n=1; while s+t~=s s=s+t; t=-x A 2/(( n+1)*( n+2))*t; n=n+2; end 1) 解释上述程序的终止准则; 当t=0时,程序终止。 2)对于X =M /2,11二/2,21二/2,计算的精度是多少?分别需要计算多少项? 实验成绩 _______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2011-9-9 Matlab 源程序、运行结果和结果的解释、

dx X nx + 5 1—0 - 计算的精度是10 °6 。 分别计算11次,37次,60次。 fun cti on s=powers in(x) % POWERSIN. Power series for sin(x) % POWERSIN(x) tries to compute sin(x) from a power series s=0; t=x; n=1; m=0; while s+t~=s s=s+t; t=-x A 2/(( n+1)*( n+2))*t; n=n+2; m=m+1; end m 2-2分析应用题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什么是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1)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2)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3)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4)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5)妊娠控制; (6)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2.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是2014年6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目前构成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依次是:国务院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法规的关系是:下位法规是对上位法规的细化。如:部门发布的行政规章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 3.我国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什么样的管理?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4.医疗器械产品是如何分类?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等。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数据挖掘及决策树

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6 — 2017 学年第学期) 信自楼444 一、上机目的及容 目的: 1.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及其过程; 2.理解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OLAP之间的关系 3.理解基本的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的工作原理与过程,掌握数据挖掘相关工具的使用。 容: 给定AdventureWorksDW数据仓库,构建“Microsoft 决策树”模型,分析客户群中购买自行车的模式。 要求: 利用实验室和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软件,认真完成规定的实验容,真实地记录实验中遇到的 二、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 请描述数据挖掘及决策树的相关基本概念、模型等。 1.数据挖掘: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音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 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项集的频繁模式 分类与预测分类:提出一个分类函数或者分类模型,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 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一个; 预测:利用历史数据建立模型,再运用最新数据作为输入值,获得未来 变化趋势或者评估给定样本可能具有的属性值或值的围 聚类分析根据数据的不同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数据类 偏差分析对差异和极端特例的描述,揭示事物偏离常规的异常现象,其基本思想 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 3.决策树:是一种预测模型,它代表的是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树中每个 节点表示某个对象,而每个分叉路径则代表的某个可能的属性值,而每个叶结点则对应从 根节点到该叶节点所经历的路径所表示的对象的值。决策树仅有单一输出,若欲有复数输 出,可以建立独立的决策树以处理不同输出。 算法概念 ID3 在实体世界中,每个实体用多个特征来描述。每个特征限于在一 个离散集中取互斥的值 C4.5 对ID3算法进行了改进: 用信息增益率来选择属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选 择取值多的属性的不足;在树构造过程中进行剪枝;能够完成对 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处理;能够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 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或使用软件) 1台PC及Microsoft SQL Server套件 四、实验方法、步骤(或: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 (一)准备 Analysis Services 数据库 1.Analysis Services 项目创建成功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笔记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笔记 在朱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借阅了图书室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这本书,这本书于我就像一扇通向提升专业素养的门,给我带来无限的启迪和很大的影响。随着阅读的越多,我能从中汲取的便越多,而想要学习提升的变更多。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基础概念,还是基本法则,都是最基础的、最本质的,要把这些本质的东西讲述清楚往往比较困难。而《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结构简洁,通俗易懂。主要讲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实现“四基”课程目标、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分为三个部分:“问题篇”、“话题篇”和“案例篇”。“问题篇”包括30个问题,大部分问题来自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本书尝试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讲述,读者能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把握小学数学的核心。“话题篇”设定了30个话题,拓展对教学核心问题的理解。“案例篇”呈现了20个教学设计,每一个案例,都有详细的教学设计以及对设计的分析,特别的实用,可供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时参考。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有这样一段话,令我有着深思:“我们在前面的30个问题中反复强调,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头思考问题,要知道自己思考问题的开始是什么。可以知道,这样强调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可见,数学思考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如

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思考与研究。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追求标准的答案,从而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恰恰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的时机。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流,其实是思维过程的展示,学生说对概念的理解、思考的困惑等等,使教师的引导、讲解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叙述者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以发现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解决的方法和出现的错误,所有学习者之间相互启发,促进全体学习者在叙述过程中的共同成长。 对于教学经验匮乏的我而言,这本书的内容和理念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会大有帮助。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围绕现实问题开展,让孩子从对现实问题的处理中找寻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股票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一、股票的基本概念和投资程序 1、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它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是资金市场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 2、股票的种类 A 股: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A股中的股票分类: 绩优股:绩优股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 垃圾股:与绩优股相对应,垃圾股指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 蓝筹股:指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 B 股:也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只能以外币认购和交易;部分股票也开放港元交易; H 股:也称为国企股,是指国有企业在香港 (Hong Kong) 上市的股票; N 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New York)上市的外资股; S 股:是指那些主要生产或者经营等核心业务在中国大陆、而企业的注册地在新加坡(Singapore)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挂牌的企业股票; 日本:日经指数 香港:恒生指数 台湾:台湾海峡指数 美国:道琼斯指数

3、如何开户? A、到证券公司分别建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方可进行证券买卖,缺一不可;投资者买卖证券,都会在证券账户中如实地反映出来。开户步骤如下: (1)在当地证券登记公司或其代理处购买开户申请表并按表要求填写; (2)将填写好的开户申请、有效证件及开户费交与工作人员; (3)经确认无误后,即可领取A股证券账户。 B、证券营业部可为投资者代办沪深两市的证券帐户,凭已办理的证券账户开设资金帐户。投资者可同时把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卡与营业部的资金帐户联通,通过银证转帐可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资金存取; C、证券帐户开好后,然后办理网上交易、电话交易开通手续,以后就可以通过网上交易、电话远程交易。如果采用网上交易,可以在家里自己在证券公司的网站免费下载正版的股票行情分析软件和交易软件; D、开户手续办好后,当天或次日就可以开始买卖股票。 4、开户后领取的证件 沪深股东卡各一张 证券资金账户卡 所属证券客户资料 记住交易密码和资金密码 5、股票开户需要的费用和资金 沪市A股帐户开户费为40元,深市A股帐户开户费为50元,合计90元;一般开资金帐户是免费的。目前资金帐户中的资金量是没有限定的。 6、交易规则 A、成交时,价格优先的原则:较高价买进的申报,优先于较低价买进的申报;较低价卖出的申报,优先于较高价卖出的申报; B、股票交易单位为股,每100股为一手,委托买卖必须以100股或其整倍数进行; C、涨跌幅限制: 交易所对股票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为10%, 其中ST股、*ST股和S股价格涨跌幅比例为5%; 股票上市首曰不受涨跌幅限制; D、 T+1:T即交易曰,T+1即交易曰后的第二天。所谓的T+1即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在当天卖出,需待第二个交易曰方可卖出;不过当天卖出股票可在成交返还后再买进股票,即资金的T+0回转,但提取现金还是要等到第二曰; E、 T+0:指的是当天买入股票可以当天卖出,当天卖出股票又可以当天买入;这是炒股的一种技巧,即当投资者手上持有部分股票和部分现金时,完全可以在手中现有的股票冲高时卖出,并在其向下回落时将卖出的股票在低位买回来,收市时,持股数不变,但资金帐户上的现金增加了,反之亦然,可以先低价买入,当日冲高时卖出。

对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第十讲 对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一:问题思考 问题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的模型,易得 (2)可设取x 次,则有 二:新知引入 1. 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 数,记作: ,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 叫做真数。 注意:①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底数的限制:a>0且a ≠1。 思考: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a>0且a ≠1? 对数的书写格式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N x N a a x log =?= 幂底数 ← a → 对数底数 指数(指数函数的自变量) ← b → 对数 幂(指数函数的函数值) ← N → 真数

3、对数的形式 ①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简记为: lgN ②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简记为: lnN . (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 为底的对数) ③一般对数:(含有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注意:对数的书写 课堂练习 1 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 (2) (3) (4) 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 (2) (3) 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 对数运算 (1) 基本性质 ①0和负数没有对数,即N>0 ②1的对数是0,即01log =a ③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1log =a a ④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2) 运算法则 如果,0,0,0,0>>≠>N M a a 则 1)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2)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3 ) ∈=n M n M a n a (log log R )。(例题 p111,例 4 ,计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小数 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混小数(带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分数 表示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带分数 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数与数字的区别 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0的意义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 0是一个数。 0是一个偶数。 0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 0有占位的作用。 0不能作除数。 0是中性数。 十进制 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 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 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习题1(第一章数据挖掘基础概念)

习题1(第一章数据挖掘基础概念) 1.什么是数据挖掘? 解答: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规模的数据中抽取或挖掘出感兴趣的知识或模式的过程或方法。 2.定义下列数据挖掘功能:特征化、区分、关联和相关分析、分类、预测、聚类和演变分 析。使用你熟悉的现实生活的数据库,给出每种数据挖掘功能的例子。 解答: 特征化是一个目标类数据的一般特性或特性的汇总。例如,学生的特征可被提出,形成所有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轮廓,这些特征包括平均成绩(GPA :Grade point average) 的信息,还有所修的课程的最大数目。 区分是将目标类数据对象的一般特性与一个或多个对比类对象的一般特性进行比较。例如,具有高GPA 的学生的一般特性可被用来与具有低GPA 的一般特性比较。 最终的描述可能是学生的一般可比较的轮廓,就像75%具有高GPA 的学生是四年级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而65%具有低GPA 的学生不是。 关联是指发现关联规则,这些规则表示一起频繁发生在给定数据集的特征值的条件。例如,一个数据挖掘系统可能发现的关联规则为: major(X, “ computing science ” ) ?owns(X, “ personal computer ” ) [support=12%, confidence=98%] 其中,X 是表示学生的变量。这个规则指出正在学习的学生中,12%(支持度)主修计算机科学并且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这些学生中一个学生拥有一台个人电脑的概率是98%(置信度或确定度)。 分类与预测不同,因为前者的作用是构造一系列能描述和区分数据类型或概念的模型(或功能),而后者是建立一个模型去预测缺失的或无效的、并且通常是数字的数据值。它们的相似性是他们都是预测的工具:分类被用作预测目标数据的类的标签,而预测典型的应用是预测缺失的数字型数据的值。 聚类根据数据内部的相似性,最小化类之间的相似性的原则进行聚类或分组,形成的每一簇可以被看作一个对象类。聚类也用于分类法组织形式,将观测组织成类分层结构,把类似的事件组织在一起。 数据演变分析是描述和模型化随时间变化的对象的规律或趋势。尽管这可能包括时间相关数据的特征化、区分、关联和相关分析、分类和预测,这种分析的明确特征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序列或周期模式匹配、和基于相似性的数据分析。 3.给出一个例子,其中数据挖掘对于商务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并说明该商务需要什么数 据挖掘功能?它们能够由数据查询处理或简单的统计分析来实现吗? 解答: 以一个百货公司为例,它可以应用数据挖掘来帮助其进行目标市场营销。运用数据挖掘功能例如关联规则挖掘,百货公司可以根据销售记录挖掘出强关联规则,来决定哪一类商品是消费者在购买某一类商品的同时,很有可能去购买的,从而促使百货公司进行目标市场营销。数据查询处理主要用于数据或信息检索,没有发现关联规则的方法。 同样地,简单的统计分析没有能力处理像百货公司销售记录这样的大规模数据。 4.数据仓库和数据库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相似之处? 解答:

整式基本概念及加减运算.讲义学生版

< % 考试内容 A (基本要求) B (略高要求) C (较高要求) 代数式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 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 系;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代数式的值 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代数式 的值或特征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 律 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 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进行计算;能通过代数式的适当变 形求代数式的值 整式 了解整式的概念,理解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 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 整式的加减运算 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能合理运用整式的概念及其加减 运算对多项式进行变形,进一步解决有关问题 板块一 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 代数式的定义: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 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列代数式:列代数式实质上是把“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 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要掌握和、差、积、商、幂、倍、分、大、小、多、 ^ 例题精讲 中考要求 整式基本概念及加减运算

? 在列代数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同一问题中,要注意不同的对象或不同的数量必须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 (2)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省略乘号; (3) 在所列代数式中,若有相除关系要写成分数形式; (4) 列代数式时应注意单位,单位名称在代数式后面写出来,如果结果为加减关系,必须用括号将代 数式括起来; (5) 代数式中不要使用带分数,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必须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单项式: 像2-a ,2 r π,2 13 -x y ,-abc ,237x yz ,……这些代数式中,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这样 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也就是说单项式中不存在数字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的加、减、除关系,特别的单项式的分母中不含未知数.单独的一个字母或数也叫做单项式,例:a 、3-. 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例如:单项式21 2 -ab c ,它的指数为1214++=,是四次 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零除外),它们的次数规定为零,叫做零次单项式. }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数的系数.例如:我们把4 7叫做单项式247x y 的系数. 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例如:27 319 -+x x 是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 其中每个单项式都是该多项式的一个项.多项式中的各项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不含 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数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例1】 指出下列各式,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代数式 % ⑴21+x ⑵23ab ⑶0 ⑷10?n a ⑸+=+a b b a ⑹32> ⑺2πS R = ⑻347+= ⑼π 【巩固】 a , b , c 都是有理数,试说出下列式子的意义: ① 0a b +=; ② 0abc >; ③ 0ab ≠; ④ 1ab =-; ⑤ 2||0a b +=; ⑥ ()()()0a b b c c a ---=; ⑦ 22a b +;⑧ ()2 a b + %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直线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直线(straight line)是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直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 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与X 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空间直线的方向用一个与该直线平行的非零向量来表示,该向量称为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由它经过的空间一点及它的一个方向向量完全确定。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直线只是一个直观的几何对象。在建立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体系时,直线与点、平面等都是不加定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则由所给公理刻

画。 小升初二轮复习全攻略| 小学期末考试(上册)试卷汇编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史宁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史宁中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数的认识 问题1数量是什么?数量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 / 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与少 问题2如何认识自然数?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 数关系是对数量关系的抽象:大与小 / 可以有两种方法实现这种抽 象:对应的方法和定义的方法 问题3表示自然数的关键是什么? 十个符号和数位 / 数位法则是依次相差十倍 / 自然数集合 问题4如何认识自然数的性质? 依据性质可以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 奇数与偶数 / 素数与合数 问题5如何认识负数? 负整数是与自然数数量相等意义相反的数 / 绝对值表示数量 问题6如何认识分数? 分数本身是数而不是运算 / 整体与等分关系/ 整比例关系 问题7如何认识小数? 对应的方法 / 重新理解十进制 / 基底与线性组合 / 表示有理数与无理数问题8什么是数感? 数与现实的联系 / 抽象的核心是舍去现实背景 / 联系的核心是回归现实背景 第二部分数的运算 问题9如何解释自然数的加法运算? 可以有两种方法解释加法:对应的方法和定义的方法 / 如何体现数学思想问题10为什么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四则运算源于加法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相反数/ 整数集合 问题11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吗? 自然数集合上的乘法 / 乘法运算的性质 / 整数集合上的乘法不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问题12整数集合上的乘法是如何得到的? 整数集合上的乘法运算是一种推广 / 为什么负负为正 / 运算与算理等价问题13为什么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如何表示除法 / 得到的商是一个整数 / 得到的商不是整数 / 倒数 / 有理数集合问题14 为什么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 运算次序的两个基本法则 / 所有混合运算都是在讲述两个以上的故事问题15 为什么要学习估算? 精算有利于培养抽象能力 / 估算有利于培养直观能力 / 估算问题要有合适的实际背 景:合适的量纲 / 大多数的估算问题是为了得到上界或者下界 问题16 什么是符号意识? 用字母表示数 / 代数学的开始 / 两类符号:概念符号和关系符号 / 基于符号的运算/ 符号的表达具有一般性 问题17 方程的本质是什么? 用字母表示未知的量 / 讲述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两个故事 / 两个故事的共同点 / 要用等 式的性质解方程 问题18什么是模型?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模型? 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中一类与数量有关的故事 / 总量模型 / 路程模型 /植树 模型 / 工程模型 问题19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什么不同? 从双基到四基 / 发现问题与创新意识 / 提出问题与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图形与几何 问题20为什么要把“空间与图形”修改为“图形与几何”?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最为基本的概念 / 几何学是研究如何构建空间度量方法的 学科 / 欧几里得几何是平直的 / 欧几里得几何的核心是直线距离 问题21如何理解点、线、面、体、角? 看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 / 点、线、面、体、角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的概念 / 如何用 描述的方法给出几何概念 问题22认识图形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类 / 制定标准和遵循标准 / 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问题23如何理解长度、面积、体积?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复习总结年级相关试题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 基本概念:平衡态、热力学参量、热平衡定律 温度,三个实验系数(α,β,T κ )转换关系,物态方程、功及其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述式)热容量(C ,C V ,C p 的概念及定义),理想气体的内能,焦耳定律,绝热过程及特性,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数学表述),可逆过程克劳修斯不等式,热力学基本微分方程表述式,理想气体的熵、熵增加原理及应用。 综合计算:利用实验系数的任意二个求物态方程,熵增(ΔS )的计算。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概念:焓(H ),自由能F ,吉布斯函数G 的定义,全微公式,麦克斯韦关系(四个)及应用、能态公式、焓态公式,节流过程的物理性质,焦汤系数定义及热容量(Cp )的关系,绝热膨胀过程及性质,特性函数F 、G ,空窖辐射场的物态方程,内能、熵,吉布函数的性质。 综合运用:重要热力学关系式的证明,由特性函数F 、G 求其它热力学函数(如S 、U 、物态方程) 第三章、第四章 单元及多元系的相变理论 该两章主要是掌握物理基本概念: 热动平衡判据(S 、F 、G 判据),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多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及热力学方程,一级相变的特点,吉布斯相律,单相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条件,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表述,绝对熵的概念。 统计物理部分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基本概念:能级的简并度,μ空间,运动状态,代表点,三维自由粒子的μ空间,德布罗意关系 (k P ρηρ η=,=ωε),相格,量子态数。 等概率原理,对应于某种分布的玻尔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的微观态数的计算公式,最概然分布,玻 尔兹曼分布律(l l l e a βεαω--=)配分函数( ∑∑-==-s l l s l e e Z βεβε ω1),用配分函数表示的玻尔兹曼分布 (l l l e Z N a βεω-= 1 ),f s ,P l ,P s 的概念,经典配分函数(??-= du e h Z l r βεK 0 11)麦态斯韦速度分布律。 综合运用: 能计算在体积V 内,在动量范围P →P+dP 内,或能量范围ε→ε+d ε内,粒子的量子态数;了解运用最可几方法推导三种分布。 第七章 玻尔兹曼统计 基本概念:熟悉U 、广义力、物态方程、熵S 的统计公式,乘子α、β的意义,玻尔兹曼关系(S =Kln Ω),最可几率V m ,平均速度V ,方均根速度s V ,能量均分定理。 综合运用: 能运用玻尔兹曼经典分布计算理想气体的配分函数内能、物态方程和熵;能运用玻尔兹曼分布计算谐振子系统 (已知能量ε=(n+21 )ωη)的配分函数内能和热容量。 第八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基本概念: 光子气体的玻色分布,分布在能量为εs 的量子态s 的平均光子数( 11-= KT s e f ωη),T =0k 时,自由电子的 费米分布性质(f s =1),费米能量μ(0),费米动量P F ,T =0k 时电子的平均能量,维恩位移定律。 综合运用:掌握普朗克公式的推导;T =0k 时,电子气体的费米能量μ(0)计算,T=0k 时,电子的平均速率V 的计算,电子的平均能量ε的计算。 第九章 系综理论 基本概念: Γ空间的概念,微正则分布的经典表达式、量子表达式,正则分布的表达式,正则配分函数的表达式。 经典正则配分函数。 不作综合运用要求。

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 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2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与各类别的特点: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3 列举美术的基本造型元素,并分析相关的形式原理造型元素: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点是最简单的造型元素,点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和其他造型要素相比,更容易形成画面的中心,起到平衡画面轻重、填补空间、活跃画面的作用,点还可以和其他元素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肌理,衬托画面主体。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具备长度与宽度的变化,在绘画中,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感觉不同,没哟中线都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情感。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它是美术领域三大元素中最大的形态,它可在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方面变化,是具有最多样外形特征和运用最广泛的造型元素。面包含了点和线的因素,丰富而多变。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色彩具有点线面所不具有的魅力。 4 焦点透视法包括哪三种主要形式: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眼睛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立方体与地面平行时,其他面与眼睛成一定角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两点透视)倾斜透

视——三种情况:物体自身的倾斜面产生的倾斜透视、视点太高所产生的俯视倾斜透视、视点太低所产生的仰视倾斜透视。(后两种透视中都有三个消失点,故也称三点透视) 5 男女人体的外观特征的差异性有哪些女性通常肩膀比男生窄,而骨盆和臀比男性宽。臀部是女性全身最宽的部位,宽于肩。臀部前后距离大于男性。臀部的高度小于男性。骨盆向前突出,有更明显的弧线。手臂就全身而言较短,这是因为肱骨较短,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高,而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高。男性躯干相对于全身来说较短。这是因为胸腔到盆骨的距离较近。下肢就全身而言较长。脖子就头而言较短。肩比女性宽。骨盆和臀部比女性窄。臀部前后距离小于女性。臀部高度大于女性。骨盆较垂直,弧线不明显。肩是全是最宽部位,宽于臀。手臂就全身而言较长,因为肱骨较长。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低,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低。 6 运用色彩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类:一、装饰色彩二、象征色彩三、写生色彩 7 分析材料与质感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真实质感——客观现现实中具体存在的物质表面质地,它能够通过触觉被感受到。(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国和、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以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些基本技法、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运用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进行创作实践。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标准:积极参与绘画和雕塑造型活动。恰当地使用绘画和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

数据挖掘基础知识

数据挖掘基础知识 一、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采用计算机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运营,这使得企业生成、收集、存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数据量与日俱增。企业数据实际上是企业的经验积累,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反映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企业来,堆积如山的数据无异于一个巨大的宝库。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新一代的计算技术和工具来开采数据库中蕴藏的宝藏,使其成为有用的知识,指导企业的技术决策和经营决策,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近十余年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产生了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如更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因特网(intemet)、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神经网络等等。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基础这两个因素都具备的环境下,数据挖掘技术或称KDD(KnowledgeDiscovery in Databases;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概念和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旨在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 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还有很多和这一术语相近似的术语,如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KDD)、数据分析、数据融合(Data Fusion)以及决策支持等。 二、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 数据挖掘的任务主要是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 1.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关联规则挖掘由Rakesh Apwal等人首先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的规律性称为关联。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关联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和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一般用支持度和可信度两个阀值来度量关联规则的相关性,还不断引入兴趣度、相关性等参数,使得所挖掘的规则更符合需求。 2. 聚类分析(clustering) 聚类是把数据按照相似性归纳成若干类别,同一类中的数据彼此相似,不同类中的数据相异。聚类分析可以建立宏观的概念,发现数据的分布模式,以及可能的数据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就是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它代表了这类数据的整体信息,即该类的内涵描述,并用这种描述来构造模型,一般用规则或决策树模式表示。分类是利用训练数据集通过一定的算法而求得分类规则。分类可被用于规则描述和预测。 4. 预测(predication) 预测是利用历史数据找出变化规律,建立模型,并由此模型对未来数据的种类及特征进行预测。预测关心的是精度和不确定性,通常用预测方差来度量。 5. 时序模式(time-series pattern) 时序模式是指通过时间序列搜索出的重复发生概率较高的模式。与回归一样,它也是用己知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值,但这些数据的区别是变量所处时间的不同。 6. 偏差分析(deviation) 在偏差中包括很多有用的知识,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在很多异常情况,发现数据库中数据存在的异常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偏差检验的基本方法就是寻找观察结果与参照之间的差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