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四 4.1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练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四 4.1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练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四 4.1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练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四 4.1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练习

专题四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

A.臭氧空洞B.酸雨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

2、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高温下二氧化硫可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

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C.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3、下列有关浓硫酸和亚硫酸钠混和放出的气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与氧气接触即转变为SO3 B.亚硫酸钙能溶解于它的水溶液中

C.它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液化D.它的水溶液是酸性,且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4、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

A.SO2B.SO3C.Cl2D.N2

5、下列气体溶解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SO2溶解于水B.SO3溶解于水C.CO2溶解于水D.Cl2溶解于水

6、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7、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8、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

A.S的漂白性B.S的还原性C.SO2的漂白性D.SO2的还原性

二、填空题

9、利用右图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并写出化学

方程式(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

(1)CO2(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2(SO3,假设SO3为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HCl ,HBr ,SO2 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将气体通入

适量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继续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和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肯定不含有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使之反应。

(1)若铜片还有剩余,硫酸________消耗完毕(填“已”或“没有”)。其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观察生成的CuSO4溶液的颜色,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定量的废铜屑制取胆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取Cu与浓H2SO4直接反应;二是先将铜在空气中加热使之生成CuO,再与稀H2SO4反应,其中_________种方法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2、两份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500ml,分别吸收1120ml(标况下)SO2气体,反应后溶液中分别有5.75g和7.10g溶质。求两份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单元练习:

1.B

2.D

3.AC

4.D

5.D

6.C

7.D

8.C

9. 饱和NaHCO3溶液SO2+2NaHCO3= CO2↑+ Na2SO3+ H2O

饱和NaHSO3溶液SO3+2NaHSO3= SO2↑+ Na2SO4+ H2O

10. SO2 HBr HCl、CO2

11. 没有,铜只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就不与铜反应了

加少量蒸馏水稀释

第二,节省原料且又环保

12. 0.15 mol/L或0.24 mol/L

高三化学知识点之氮及其化合物

精品小班课程辅导讲义讲义编号2014暑假12HX01 辅导科目:化学年级:新高三课题氮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NH3、NO、NO2的性质。 理解硝酸与硝酸盐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NH3、NO、NO2的性质。理解硝酸与硝酸盐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考纲要求 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说明 一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氮 氨 B (1)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2)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铵盐 B (1)铵根离子与碱溶液的反 应 (2)铵盐的不稳定性 氮肥 A (1)常见氮肥:铵盐(NH4Cl、 NH4NO3、NH4HCO3) 二、知识梳理 (一)氮气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 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 降温后,氮气变成无色液体,再变成雪花状固体. (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N2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4)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N2与H2化合生成NH3N2 +3H22NH3 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②N2与O2化合生成NO:N2 + O2放电2NO 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 (5)氮气的用途: ①合成氨,制硝酸; ②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 ⑧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 ④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 ⑤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 ⑥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一氧化氮: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有很大毒性,在常温下极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2、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完整版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Cu2+。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先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没有Na+、Cl- B.可能有Cl-、CO32- C.一定没有CO32-、可能有SO42- D.一定有SO42-、Cu2+ 【答案】D 【详解】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CO32-不存在;因为Cu2+水解呈酸性,所以有Cu2+;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和SO42-,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Cl-、Na+,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实验室制备SO2反应原理为: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选择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 A.a f g d c e B.b g f d c e C.a f g c d e D.a f g d c h 【答案】A 【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根据题中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可选A装置),然后将气体经过E装置来干燥SO2,用C装置收集SO2,D装置作尾气处理装置;由于SO2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用向上排气法收集,SO2应从d口进入C 装置;D装置和F装置相比,D装置可以防止倒吸,更为安全;综上所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 f g d c e,故选A。 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如可干燥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等 B.浓硫酸与炭共热反应,仅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硫及其化合物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知识精要】 1.二氧化硫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通性 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SO2澄清石灰水反应: (2)还原性 ①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SO3物理性质:无色固体,熔点:16.8℃,沸点:44.8℃都较低。SO3是硫酸的酸酐,SO3与水化合生成硫酸,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方程式为:SO3 + H2O = H2SO4 + Q ②SO2的水溶液可被O2、H2O2、X2、Fe3 +、KMnO4、Ca(ClO)2等强氧化剂氧化: SO2通入氯水 (3)氧化性 (4)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①品红通二氧化硫后颜色变化;②褪色后的溶液加热后的颜色变化。 2.酸雨的形成 3.硫酸的制备 4.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例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 。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D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例2.一定物质的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Na2SO3和NaHSO3物质的量之比为3∶5,则参加反应的SO2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3∶5 C.8∶11 D.18∶8 例3.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高一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强腐蚀性B.能使蔗糖变黑 C.能用于干燥氨气D.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了 【答案】C 【详解】 A.浓硫酸具有酸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具有强腐蚀性,故A正确; B.浓硫酸能使蔗糖中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从而使蔗糖变黑,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酸性,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干燥氨气,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是考查高频点,注意吸水性和脱水性区别,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不能干燥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 2.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SO-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 4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NH+ 中一定含有 4 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 CO- 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 3 【答案】A 【详解】 SO-,还可能含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 4 SO-,所以A错误; 有SO32-被硝酸氧化成2 4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如果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正确;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有NH3产生, NH+,故C正确; 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4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 CO-,故D正确; CO2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 3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SO 2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SO 2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SO 2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通过课后实地调查研究本地区雨水pH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情感和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通过认识酸雨的危害和防治原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培养学生辨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先播放酸雨录像,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产生研究酸雨成因、治理的兴趣,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习SO 2的重要性质,以达到防治酸雨的目的。最后学习SO 2的漂白性以及关于漂白性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本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应用。 四、教学过程 [ 投影]重庆酸雨录像(见资料)。 [过渡]从录像中可以看出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由于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燃烧时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就形成了酸雨。所以要了解酸雨的形成、治理,必需学习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我们先研究二氧化硫。 唤起学生 的环境意识 学习SO 2 重要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实验探究1](教材88页实验1)用充有80mLSO2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 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1.易溶于水。(讲述其它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 书写化学方程式:(1)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SO2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2](教材88页实验3,也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0.5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加H2O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H2SO3 + H2O2 = H2SO4 + H2O H2SO4 + BaCl2 = BaSO4↓+2HCl (学生辨析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指出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剂,还原剂)结论:H2SO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H2O2)氧化。 [板书] 3.+4价的硫元素有一定的还原性。 (在该实验基础上,基于SO2的易溶于水、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教师小结)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作用 1.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形成过程①SO2+H2O H2SO32H2SO3+O2 = 2H2SO4 ②2SO2+O22SO3SO3+H2O = H2SO4 [投影]酸雨的危害。 [课堂练习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某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用pH计测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NH 3、铵盐、NO x 、HNO 3等)的主要性质及应用。(高频) 2.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氮及其氧化物 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 2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__4 5__左右。 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NO NO 2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O 2反应 2NO +O 2===2NO 2 与H 2O 反 应 3NO 2+H 2O===2HNO 3 +NO

与人体、环境的关 系 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②转化成NO 2,形成酸雨、光化 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氨、铵盐 1. 氨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 (1)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 NH +4+ OH -,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工业制HNO 3的基础反应) (3)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NH 3+HCl===NH 4Cl , 现象:产生白烟。 应用:用于NH 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2.铵盐的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属于离子化合物 (1)不稳定性:NH 4Cl=====△ NH 3↑+HCl ↑, NH 4HCO 3=====△ NH 3↑+CO 2↑+H 2O 。 (2)与强碱反应:NH 4Cl +NaOH=====△ NH 3↑+NaCl +H 2O 。 应用于NH +4的检验和NH 3的制取。 3.NH 3的制取原理 (1)工业制法: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 3。 (2)实验室制法: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 硝酸 硝酸是易挥发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水互溶。 1.强氧化性

高中化学硫和硫的化合物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硫和硫的化合物知识点规律大全 1.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包括氧(8O)、硫(16S)、硒(34Se)、碲(52Te)和放射性元素钋(84Po).氧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ⅥA族.[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个;②主要化合价:氧为-2价,硫、硒、碲有-2、+4、+6价. (2)递变规律:按氧、硫、硒、碲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O2与O3,金刚石、石墨与C60,白磷与红磷,均分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硫元素也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注意“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的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宏观的单质. [臭氧] (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固态臭氧呈紫黑色.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O3在常温时能缓慢分解,高温时分解加速:2O3 =3O2. ②强氧化性.例如:a.Ag、Hg等不活泼金属能与O3发生反应; b.O3+2KI+H2O=O2+I2+2KOH.(此反应可用于O3的定量分析) (3)用途: ①作漂白剂.O3能使有机物的色素和染料褪色(其褪色原理与HClO类似).如将O3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无色.②消毒剂.

(4)制法:3O22O3 (5)臭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①存在:自然界中含有臭氧,其中90%集中在距离地面15 km~50 km的大气平流层中(即通常所说的臭氧层).②与人类的关系: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但氟氯烃(商品名为氟利昂)等气体能破坏臭氧层.因此,应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的生产和使用,以保护臭氧层. [过氧化氢] (1)物理性质: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市售双氧水中H2O2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 (2)化学性质: ①H2O2显弱酸性,是二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H2O++ HO2-HO2++ O22- ②不稳定性.H2O2贮存时就会分解.在其水溶液中加入MnO2等催化剂,分解速度大大加快. 2H2O22H2O+O2↑ 说明该反应原理是实验室制O2的常见方法之一.其发生装置为“固+ 液不加热”型. ③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H2O2中的氧元素为-1价,介于0价与-2价之间,当H2O2遇到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而当遇到强还原剂时则表现出氧化性.例如: 2KMnO4 + 5H2O2 + 3H2SO4 =K2SO4 + 2MnSO4 + 5O2↑+ 8H2O(H2O2表现还原性) H2O2 + 2KI =2KOH + I2(H2O2表现氧化性) (3)重要用途: ①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含H2O2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 ②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作漂白剂(漂白毛、丝及羽毛等)、脱氯剂. ③实验室制取氧气. *[硫化氢] (1)物理性质: ①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硫化氢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制取和使用H2S气体时,必须在密闭系统如通风橱中进行. ③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H2S受热(隔绝空气)能分解:H2S H2 + S ②可燃性:H2S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2H2S + 3O2(充足)2H2O + 2SO22H2S + O2(不足)2H2O + 2S (发出淡蓝色火焰) (析出黄色固体) ③强还原性:H2S中的硫为-2价,处在最低价态,当遇到氧化剂时,硫被氧化为0价、+4价或+6价.如: H2S +X2 =2HX + S↓(X=Cl、Br、I) H2S + H2SO4(浓) =S↓+ SO2 + 2H2O ④水溶液显弱酸性.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氢硫酸易挥发,当氢硫酸受热时,硫化氢会从溶液里逸出. (3)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FeS + 2H+=Fe2++ H2S↑(因H2S有强还原性,故不能用HNO3或浓H2SO4制取H2S气体)发生装置:固+ 液→气体型装置 干燥剂:用P2O5或CaCl2(不能用浓H2SO4或碱性干燥剂). 2.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教材分析和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3.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硫酸的应用。 4.通过对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5.逐步树立珍爱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材分析: 建议从以下几个线索上来理解和把握本节教材(1)从社会性主题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本节围绕的主题是“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其侧重点在硫酸型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按照新课程标准,要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宣扬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渗透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环境伦理教育。(2)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得角度来看,本节在学习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和一系列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和铜)以后,回过头来进一步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上还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说这个时候来研究难度较大的硫元素和后面的氮元素正是恰到好处,这是苏教版化学教材的匠心独运之处,要好好的体会,充分的利用该版本设计的系统优势。本节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二氧化硫---硫酸---硫的其他化合物这样的线索,吸收了人教版的优点,同时又有点不同,增加了“硫元素的相互转化”这样一个概括性的专题,为比较全面的进行硫元素的学科知识的教学选择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可供教师自由发挥。在教学中应该把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作为重点,着力突破。在学生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讨论硫元素的相互转化,就有了知识的基础,因此整篇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顺序,相信会产生学习心理上的积累效应,教学中要认真体会苏教版的这种苦心经营的效果。 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以及和品红的反应) (3)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影响。 (4)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的教育。 程序设计: 1.引言。 2.展示酸雨引起的环境问题,宣扬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3.问题:以化学的视角探寻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 4.探究性学习: 主题一:二氧化硫的检验方法 (1)燃烧蘸有硫磺的火柴,闻一闻二氧化硫的气味(课外做)。

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大全

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大全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 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 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游离态存在) 2、硫单质: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 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 2 (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 Fe+SFeS 2Cu+SCu 2S 2Na+S=Na 2 S Hg+S==HgS(汞滴处理) 3S+6NaOH(浓)2Na 2S+Na 2 SO 3 +3H 2 O(洗硫) 3、二氧化硫(SO 2 ) (1)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可溶于水(1:40),易液化。 (2)化学性质: ①SO 2能与水反应:SO 2 +H 2 O H 2 SO 3 亚硫酸为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 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 2 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SO 2(少量)+2NaOH=Na 2 SO 3 +H 2 O SO 2(过量)+NaOH=NaHSO 3 对比CO 2与碱反应:CO 2 (少量)+Ca(OH) 2 =CaCO 3 ↓(白色)+H 2 O 2CO 2(过量)+Ca(OH) 2 =Ca(HCO 3 ) 2 (可溶) 将SO 2逐渐通入Ca(OH) 2 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 2 逐渐 通入Ca(OH) 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 2 和CO 2 。能使 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 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SO 2将通入酚酞变红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SO 2 和水反应生 成亚硫酸,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而不是漂白性,SO2不能漂白指示剂。 ③SO 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 4 溶液、Cl 2 、O 2 (催化 剂:粉尘、V 2O 5 )等)反应。SO 2 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 示了SO 2的强还原性(不是SO 2 的漂白性)。 (将SO 2气体和Cl 2 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 弱。) ④SO 2的弱氧化性:如2H 2 S+SO 2 =3S↓+2H 2 O(有黄色沉淀生成)

高中有机化学中各种官能团的性质

高中有机化学中各种官能团的性质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醛:官能团,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能被氧化成羧酸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具有酸性能钠反应得到氢气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羧酸,官能团,羧基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醇、酚:羟基(-OH);伯醇羟基可以消去生成碳碳双键,酚羟基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水,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二者都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醛:醛基(-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氧化成羧基。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酮:羰基(>C=O);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羧酸:羧基(-COOH);酸性,与NaOH反应生成水,与NaHCO3、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硝基化合物:硝基(-NO2); 胺:氨基(-NH2). 弱碱性 烯烃:双键(>C=C<)加成反应。 炔烃:三键(-C≡C-)加成反应 醚:醚键(-O-)可以由醇羟基脱水形成 磺酸:磺基(-SO3H)酸性,可由浓硫酸取代生成 腈:氰基(-CN) 酯: 酯 (-COO-) 水解生成羧基与羟基,醇、酚与羧酸反应生成 注: 苯环不是官能团,但在芳香烃中,苯基(C6H5-)具有官能团的性质。苯基是过去的提法,现在都不认为苯基是官能团

(完整版)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练习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 mol SO2和1 mol SO3具有相同的体积; ②SO2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有漂白性; ③SO2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也有漂白性,若将SO2和Cl2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一定褪色更快; ④S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有氧化性,还有还原性; ⑤SO2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最终沉淀将全部溶解; ⑥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A.①②B.③⑤ C.④⑥D.①③⑥ 2.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2氧化成SO3 ④使用CS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 A.①②⑤B.①③⑤ C.①③④D.③④⑤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SO2、活性炭的漂白或脱色原理虽然不同,但它们都能使品红褪色 B.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立即褪去 C.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基本不变 D.经Cl2和SO2漂白的物质,日久都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4.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试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试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A .H 2S 和浓H 2SO 4 B .SO 2和NaHCO 3溶液 C .Cl 2和NaHCO 3溶液 D .Cl 2和氯水 5.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硫酸'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 2SO 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 3 质量分数:98% A .该试剂应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并用橡胶塞塞紧 B .1 mol Zn 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生成2 g 氢气 C .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 mol/L D .向50 mL 该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6 mol 6.有一瓶Na 2SO 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Na 2SO 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 .加入Ba(NO 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 4 C .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 4 D .此实验能确定Na 2SO 3是否被部分氧化 7.向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液体中逐滴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溶液的pH =7,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的c (Na +)=2c (SO 42- ) B.a 2 mol>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溶液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mol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必修重新配制 B.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 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红,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 4 NH+ 【答案】D 【详解】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的刻度线,如果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以配制溶液浓度偏低,则要重新配制,故A正确; B.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故B正确; C.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则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D.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不能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氯水的成分有:Cl2、HCl、HClO;所以溶液显酸性、氧化性、漂白性,能够漂白绝大部分有机物。 2.有一充有10m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 A.1∶4B.2∶3C.1∶3D.4∶1 【答案】B 【详解】 设NO的体积为amL,则NO2的体积为(10-a)mL,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3NO2+ H2O=2HNO3+NO,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NO的体积为10a 3 - mL,充分反应后,6mL气体 为NO,因此有a+10a 3 - =6,解得a=4,NO和NO2的体积比为4mL:(10-4)mL=4: 6=2:3,答案选B。 3.自然界的氮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及其化合物检测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1.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②提高热能利用率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2氧化成SO3④使用CS2萃取煤炭中的硫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A.①②⑤B.①③⑤C.①③④ D.①④⑤ 2.将S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 A.溴水B.H2S溶液C.CaCl2溶液D.澄清的石灰水 3.某地酸雨水样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增大B.亚硫酸被缓慢氧化 C.酸雨中的水分被蒸发D.测定的pH有误差 4.为了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下列仪器和药品组合中合理的是( )仪器:①洗气瓶②干燥管药品:③固态生石灰④苏打溶液⑤小苏打溶液 A.①⑤ B.②⑤C.①③ D.①④ 5.(2010·北京高考)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液退色B.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退色,其原理相同 D.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7.如图,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退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的物质是( )

高考化学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1.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 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 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 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 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 分解反应。 5.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 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金属性逐渐增强。 7. 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 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 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二、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 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和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其非金属性越强。 2. 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 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 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 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简单阴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 5. 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6. 气态非金属原子在得到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释放的能量越多,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SO 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Mr =64),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二、SO 2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 SO 2+ H 2 O H 2SO 3(亚硫酸,二元弱酸) 亚硫酸不稳定,易分解和易被氧化:H 2SO 3SO 2+ H 2O ; 2H 2SO 3 +O 2=2H 2SO 4 (2)与碱: SO 2(少量)+2NaOH =Na 2SO 3+H 2O Na 2SO 3+H 2O +SO 2=2NaHSO 3 SO 2(过量)+NaOH =NaHSO 3 Ca(OH) 2+SO 2(少量)=CaSO 3↓+H 2O Ca(OH)2+2SO 2(过量)=Ca(HSO 3)2 小结: OH - SO 32- HSO 3- SO 2 H + (3)与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 SO 2+Na 2O =Na 2SO 3 CaO +SO 2=CaSO 3 (4)与盐溶液:SO 2+NaHCO 3=NaHSO 3+CO 2 (或生成Na 2SO 3) NaHCO 3溶液是除去CO 2中混有少量SO 2的最佳试剂。 注意:SO 2作为酸性氧化物时,其化学性质与CO 2类似。 2、较强的还原性(水溶液中:SO 2均被氧化成SO 42- ) (1)SO 2通入氯水或溴水中,溶液褪色 Cl 2+2H 2O +SO 2=2HCl +H 2SO 4 Br 2+2H 2O +SO 2=2HBr +H 2SO 4 (2)SO 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3)SO 2+H 2O 2=H 2SO 4 (4)2Fe 3++SO 2+2H 2O =2Fe 2++SO 42-+4H + (5) 3、弱氧化性 SO 2+2H 2S =3S ↓+2H 2O 4、漂白性: (1)品红溶液(红色) 溶液褪色 溶液恢复红色 (可用于SO 2的检验和鉴定) 注意:品红溶液可用于SO 2的鉴别,而一般不用于SO 2的除杂。 (2)S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3)Cl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注意:① 若SO 2和Cl 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因反应:Cl 2+2H 2O +SO 2=2HCl +H 2SO 4,而丧失漂白性。 ② CO 2通入Ca 2+或Ba 2+ 的溶液中:溶液呈碱性有沉淀;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无沉淀; SO 2通入CaCl 2或BaCl 2溶液中无沉淀;SO 2通入Ca(NO 3)2或Ba(NO 3)2溶液中有沉淀。 (4注意:SO 2能使溴水、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体现了SO 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三、SO 2的实验室制法: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 ↑+H 2O 1、装置 2、除杂 3、收集 4、验满 5、尾气处理 四、SO 2的用途:常用作漂白剂、灭菌剂、防腐剂、生产硫酸。 五、SO 2的污染(重P 168 考法2) 1、正常雨水PH 值约为5.6而不是7,因水中溶解有CO 2会形成弱酸H 2CO 3。PH <5.6的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中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主要是硫酸、硝酸。 SO 2 加热 催化剂 △ 2SO 2+O 2 2 SO 3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B.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欲除去NH3中的H2O,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发出去,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氨气能与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C错误;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硫酸质量会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2.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 A.B.C.D. 【答案】B 【详解】 NO不溶于水,对应D图像,S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体积水溶解40体积SO2,对应图像A,根据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剩余气体是反应前的1/3,对于图像B, Cl2+H2O =HCl+HClO,HClO2HCl+O2↑,对应图像C,所以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B,答案选B。 3.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雷雨时空气中的 NO转化为NO2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C.用NaOH吸收NO2和NO D.工厂用NH3催化氧化制NO 【答案】B 【详解】 A.NO转化为NO2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A错误;

高中化学知识点:氮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氧化物 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 2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__45__左右。 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NO NO 2 物理性 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化学性 质 与O 2反应 2NO +O 2===2NO 2 与H 2O 反 应 3NO 2+H 2O===2HNO 3+NO 与人体、环境的关 系 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②转化成NO 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氨、铵盐 1.氨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 (1)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 NH +4+ OH -,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2)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工业制HNO 3的基础反应) (3)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NH 3+HCl===NH 4Cl , 现象:产生白烟。 应用:用于NH 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2.铵盐的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属于离子化合物 (1)不稳定性:NH 4Cl=====△NH 3↑+HCl ↑, NH 4HCO 3=====△NH 3↑+CO 2↑+H 2O 。 (2)与强碱反应:NH 4Cl +NaOH=====△NH 3↑+NaCl +H 2O 。 应用于NH +4的检验和NH 3的制取。 3.NH 3的制取原理 (1)工业制法: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实验室制法: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硝酸 硝酸是易挥发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水互溶。 1.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①与除Au 、Pt 外大部分金属反应(如Cu):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②常温下浓HNO 3使Fe 、Al 钝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