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原市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太原市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太原市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太原市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太原市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土地作为客观存在并且目前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承载着地球上一切生物与非生物,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能量来源与生存场所。然而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土地利用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土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域,重點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问题,其中主要分析了太原市耕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现状以及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加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建议,旨在为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安全发展提供帮助,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太原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上半叶,国内关于土地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描述、制图及引起土地利用变化机理的初步研究。胡焕庸等地理学家和张心一等农学家对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实况进行了调查并制图,1937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出版了《中国土地利用》一书及图集,系统反映了当时中国东部土地利用的情况和问题[1]。到了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日益凸显,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利用产生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目前国内生态安全研究已完成了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的架构,但研究网络过于集中,前沿分支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安全研究起源、生态安全基础理论、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评价、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是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知识群组[2]。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和生态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刘彦随的《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提出了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的关系[3]。国内生态安全研究主题集聚成3条核心路径:“生态安全基础理论研究”路径、“生态安全-生态系统评价-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生态预警”路径、“生态安全-生态风险评价-农村资源生态系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生态预警”路径。如叶海荣,闽江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4]。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太原市土地资源概况

根据太原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土地用途规划分类,2015年太原市各类土地资源情况如下:农用地5946.05公顷,其中,耕地116658.95公顷,主要集中在汾河冲积平原区;园地18097.86公顷,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北低山丘陵区;林地278334.12公顷,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中高山地区;牧草地168025公顷,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山地丘陵边缘区。还有建设用地917.32公顷,交通用地13772.3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6492.79公顷,其他用地7904.04公顷。本文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例分析土地利用中产生的生态问题。

2、太原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现状

娄烦县土地利用_土地覆被动态和格局分析

娄烦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和格局分析 韩锦涛,李素清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 利用山西省娄烦县1995~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04年数字化土地现状图,采用G IS技术与景观生态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和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牧草地和水域呈持续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工矿和交通用地呈上升趋势。各景观要素的破碎化趋势是面积越大,破碎度越大,优势度减小,主要的干扰因素是人类活动。分离度指数在一定尺度上是交通和工矿业用地最大,耕地、林地、牧草地相对较小。 关键词 景观指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娄烦县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6)13-3155-03 Dynamic A nalysis of Land U se and Conversion and its P attern in Lou fan County H AN Jin2tao et al (Institute of Loess Plateau,Shanxi University,T aiyuan,Shanxi0300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dynam ic datum of land use in1995to2004and the indexes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digital m ap in2004,the change of the land use and conversion and its pattern was studied using ARC VIEW3.2,SPSS11.0and E xcel.T he results sh owed that cropland,grassland and water land decreased and constructive land were increased.T he trend of the landscape elem ents fragm entation index was increased w ith the increasing area, while the landscape d om inance index was decreased due to the hum an activities.In the scale,the is olation index of the traffic land and industrial land rel2 ativel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ultivatable land and grassland. K ey w ords Lou fan county;Landscape index;Land use;Landscape pattern 娄烦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是黄土高原和太原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笔者对该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分析了土地的变化幅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面积和破碎度间的回归关系,以揭示土地利用和汾河上游水保工程和土地覆被的变化,为促进该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汾河上游水保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娄烦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的吕梁山区,是太原市的远郊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31°~112.01°,北纬37.51°~38.13°。该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干旱少雨,降水集中在7~9月,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30~160d,年均温达10.5℃。土壤类型有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土、褐土和草甸土。植被类型为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类型区,主要植物种类有落叶松、云杉、油松、连翘等。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 根据国内外土地利用的分类体系并结合娄烦县特有的生态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把区域内的土地分为8个大类: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工矿业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笔者对8个土地类型进行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研究。采用1995~2004年娄烦县土地利用调查面积数据汇总表,1995和2004年1∶10万的数字化土地规划/利用现状图,在Arcview 3.2支持下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属性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E xcel2000和SPSS 11.0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和数据统计分析。 2.2 分析方法 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通过景观指数分析可以揭示各景观要素的变化特征和变化机制。 2.2.1 土地利用的变化幅度。 基金项目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1043);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05101322)资助。 作者简介 韩锦涛(1976-),男,山西娄烦人,在读硕士,从事生态地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06204205 K=(S(i,t 1 )-S(i,t2))/S(i,t1)×100%(1)式中,S表示研究初期t1和末期t2某一土地利用类型i的面积。公式(1)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面积变化幅度,它反映不同类型土地总的变化态势和结构的变化。其中: (S(i,t 1 )-S(i,t2))是土地类型i在研究初期t1和研究末期t2的时间段内的面积变化量。 2.2.2 多样性指数。 H=-Σ m i=1 [P i×1n P i](2)式中,m为景观要素的数目,A为景观要素的总面积。多样性指数是表示区域土地利用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的指标。 2.2.3 景观优势度指数。 A=H m ax+Σ m i=1 [P i×ln P i](3)式中,H m ax=ln m,为最大多样性指数;P i=A i/A;A i为景观要素i的面积。优势度指数是表明区域1种或几种土地占优势的程度,它与多样性指数相反。 2.2.4 破碎度指数。 F N=MP S× (n-1) N c (4)式中,F N∈[0,1],0表示景观未完全被破坏,1表示景观被完全破坏,n为景观要素的斑块数,N c为景观最小斑块面积去除总面积,MP S为平均面积除以最小斑块面积。 2.2.5 景观分离度指数。 F=D i/S i(5)式中,F是景观要素i的分离度指数,D i是要素i的距离指数,S i是要素i的面积指数。D i和S i的计算公式为:D i= 1 2 n i A ,S i= A i A ,n i是景观要素i的斑块数。分离度指数是表示某一景观要素中不同斑块在空间上的离散程度,分离度越大,斑块越离散,之间的距离越大,景观分布越复杂。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3.1.1 土地的净面积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覆被变化的基础,往往与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6,34(13):3155-3157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孙红忠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摘要人类一旦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引起土地的退化,从而造成土地使用功能的降低,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本文分析了当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现状,同时提出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土壤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土地的生产力,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但是土地的可再生性决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由于频繁的社会活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利用强度持续增加,从而使得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环,严重威胁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尤其是在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平衡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 1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需遵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避免盲目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生态平衡。若缺乏宏观和长远思维引导,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也将导致环境污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自身的生存环境。我国的土地利用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部沿海以及环北京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集中,土地利用程度相比全国其他地区要高,干扰程度也最大。环北京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因为处于农牧交错区和沙漠边缘地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已经十分脆弱,这个区域也成为对土地扰动较强的区域。 导致我国湿地变化直接原因是挖塘养鱼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这种现象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等湖泊广布地区。我国沙地变化呈现南北两大区域分异特征。南方地区由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耕地损毁、沙化与治理并存。而在北方地区变化最为剧烈的是陕西,其区域沙地治理效果比较显著。 2土地资源破坏现象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各个城市用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可避免的使得一部分耕地或者湿地遭受破坏,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各个城市土地生态环境都造成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1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普遍

土壤风险评估技术

1,对比场地评估技术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分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是指 针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条件,评价场地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可能性的技术方法;污染场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场地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特定区域的生 态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 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 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内容: “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五部分内容。 “暴露评估”就以下技术内容进行了规定: (1)典型用地方式下,土壤污染的暴露情景、主要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2)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型; (3)主要暴露途径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模型参数的取值方法。 (4)人体暴露量的计算。 “毒性评估”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毒理性质参数取值、确定污染物理化性质参数取值和确定污染物的地下水环境标准值。 “风险表征”部分规定了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方法、进行风险的空间表征、基于 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土壤修复限值的计算、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 “确定土壤修复限值”部分则基于可接受的风险,计算关注污染物基于场地所有可能暴露途 径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和非致癌风险的修复目标值。 2, 从土壤污染现状与潜在风险的不同角度,采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与生态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评估,把传统的化学指标与生态毒理指标结合起来,更能够准确地衡量土壤的污染程度。 (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土壤污染程度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评价,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土壤的等级划分,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2)生态风险评估。目前,中国尚无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生态毒性的标准分析方法。 污染土壤的分级结合污染场地的再利用要求,提出将土壤的污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级:土壤基本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土壤不必处理可以利用(非农业用途) 。判别方法:急毒性与遗传毒性都在3级以下,同时污染物浓度达到轻度污染以下。 2级:土壤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需作适当处理或可选择性利用。判别方法:急毒性与遗传毒性都在2~3级之间,同时污染物浓度也在中度污染以下。 3级:土壤为重度污染,必须处理后方可利用。在未处理前,该污染场地应作为红线

太原市晋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说明

太原市晋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说明 太原市晋源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 一、现行规划的批复及修改情况 (1) 二、规划目标执行情况 (3) 三、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9) 第二章规划调整概况 (13) 一、规划调整技术路线 (13) 二、规划调整组织与过程 (14) 第三章基础数据说明 (16) 一、自然地理数据 (16) 二、社会经济数据 (17) 三、土地利用数据 (17)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标调整与分解 (23) 一、耕地保有量调整与分解 (23) 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调整与分解 (25) 三、建设用地控制规模调整与分解 (27) 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调整与分解 (27) 五、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调整与分解 (27) 第五章“三线”划定 (29) 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29) 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33) 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38)

第六章规划调整环境影响分析 (40) 一、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0) 二、减缓负面环境影响的措施 (41) 三、规划调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42) 第七章规划调整成果 (44) 一、规划实施评估成果 (44) 二、规划调整成果 (44) 三、规划调整数据库成果 (46) 第八章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47) 一、与上级规划的协调 (47) 二、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47) 三、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 (47) 四、与其他相关部门规划的协调 (48) 五、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衔接 (49) 六、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的衔接 (49) 第九章规划指标安排的可行性 (50) 一、基础数据可靠 (50) 二、征求意见,多方案比选 (50) 三、结合实际,突出晋源特色 (50) 四、保障措施得当 (51)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大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土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式日趋严峻。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达到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护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其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和整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这一社会现实没改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套用国土部的相关文件我们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 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 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23T11:39:24.9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贾晓燕 [导读] 摘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是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是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土地本身的特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国家为了保护土地,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是政府指导和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态理念;土地利用规划;应用 前言 土地利用和规划是指对区域土地功能、应用方式、应用面积进行划分,在统筹管理基础上,实现土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就目前而言,土地利用涉及内容包括林木土地、建筑土地、农业土地、交通土地等,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土地利用规划,需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基础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土地利用效果提供科学理念指导。 1生态理论的概述 土地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只是在人类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将自然土地生态系统转变为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复杂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人类活动对于土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行打破,很容易使土地利用产生系列的生态问题。所以,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土地的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治理,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相“脱钩”、生态环境管理从“应急反应型”向“预防引导型”转变。 2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的主要原则 2.1坚持全域统筹,安全优先的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要考虑到城乡土地和区域土地的区别,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点,合理安排土地保护、开发和政治工作,从而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还要注重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切实提升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坚持资源节约,绿色发展的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要节约土地资源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约束规范各类土地利用行为,确保国土利用能够用到实处,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同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发展绿色发展方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持,切忌乱砍滥伐,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2.3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地资源的合理把控是利民的重要手段,土地和人们的利益分不开的,所以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们生活、生产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完善人地挂钩机制,协调优化各类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从而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和人们生活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方法 3.1生态土地规划内涵 将生态理念应用带到土地规划中,需要明确生态规划的定义。在土地利用以及规划工作中,应用生态理念是指计算土地的承载能力。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计算土地最终的承载能力。此外,在生态规划基础上,切忌出现破坏生态资源的行为,要以保护资源为核心目标,在落实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土地进行开发、应用,提高土地的经济利用价值与生态保护价值。生态理念应用基于社会发展现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专家以及学者对生态土地规划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理论,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需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基于生态评价结果,构建土地利用模型,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破坏后果、安全性、效益性等进行分析,保障土地空间利用的协调性、稳定性。二是在考虑生态评价结果同时,可以结合土地的供求能力、建设要求,将土地资源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借此实现生态规划的目标。 3.2生态目标制定方法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除了需要坚持生态理念、规划原则之外,还需从综合性角度分析,重视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在规划以及利用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目标,并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制定阶段化的发展目标。就现阶段而言,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规划工作,在目标上可以分为公平目标、效益目标、管理目标3种。基于公平目标分析,土地规划需要坚持区际目标、代际目标、代内目标,是指在不损害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土地的科学利用。基于效益目标分析,其中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效益目标制定过程中,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社会效益为基础,经济效益为关键,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管理目标是指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制定用途管理目标、调控目标、计划目标,并将生态安全作为土地利用目标制定的核心。 3.3明确土地规划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在经济社会背景下,政策、市场均是影响土地规划的关键。基于内容明确的土地规划应用,可在生态理念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的价值性。就现阶段而言,土地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研究、土地评价、利用预测、区分应用、总体规划、规划效果评价。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相关部门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对土地的应用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土地的利用程度、土地结构、土地布局、土地效益、生态安全等。基于战略目标角度的生态环境分析,主要明确土地的利用方向,了解土地利用价值。对土地承载能力、土地适应性、经济性等特点进行分析,是土地评价的关键内容。基于土地预测分析,是在考虑土地开发的基础上,对土地可能带动的人口,土地的供给需求量进行分析,了解土地的利用结构。基于土地用途的分析,是指将土地规划分为管制分区、用途分区。基于总体规划方案的土地利用,将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建设用地等进行合理划分,实现生态建设目标。 3.4严格落实开发程序 土地规划以及利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生态理念指导下,需严格落实土地规划利用程序。从环节角度分析,土地规划利用需做好前期资料搜集工作、土地评价工作、方案规划工作、建设实施工作等,每一个环节均要坚持规范性原则。例如,基于生态理念指导的准

太原环境污染现状

太原市环境污染的现状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和建材工业具有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而太原的环境污染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一下介绍太原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状况 1.太原市的工业能源主要是煤,煤的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99.5%以上。由于所用的煤炭大多是高硫、高灰分的煤炭,直接燃烧就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烟尘,致使城市大气中的三项污染指标长期居高不下。由此而带来的大气污染和酸雨,对农作物、植被、森林和人体健康形成直接危害。 2.据对太原市烟尘排放量较大的24户重点调查企业的调查统计,第二热电厂、神州煤电焦化厂、第一热电厂等24户重点源企业排放的烟尘量为53304.75吨,占到全市重点调查企业排放总量的67.51%。排放量最大的太原第二热电厂,年排放量为8767.11吨,占全市工业企业烟尘排放量得1 3.06%。仅二电厂、神州煤电焦化厂、等六家排放大户所排放的烟尘,就占到了全市的50.14%。 3.流动污染源——汽车尾气。据车管部门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市机动车累计数量达60多万辆。由于城市机动车辆迅速增加,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汽车污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微粒等。这些污染物大都带强烈的刺激性,有臭味,有毒,甚至有些有致癌作用。 4.由于植被的破坏、土地沙漠化状况的日趋严重,近年来,我国北方每年春季都要发生数次的大规模沙城暴天气,狂风席卷数以万吨计的沙尘肆虐天空,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极具加剧,少侧3-5天,多则7-10天左右,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太原一直都是受沙尘暴影响的城市之一。 (二) 水污染状况 1. 地表水 太原市每天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50万立方米,且有一半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汾河.2005年,太原市地表水的各种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汾河太原段,晋阳湖为劣Ⅴ级水质,汾河水库,迎泽湖为Ⅴ级水质.2004年汾河太原段胜利桥为劣Ⅴ级水质,汾河小店段为劣Ⅴ级水质,汾河上兰段为Ⅴ级水质(严重污染).南北沙河水像墨汁一样黑,脏污水横流,河道内塑料垃圾,旧沙发,酒瓶甚至粪便应有尽有. 2. 地下水 2004年太原市地下水质为Ⅲ类(轻度污染), 水质综合评价全省最好. 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全省最好之一(阳泉,长治,朔州,太原).

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_李智国

第17卷第12期2007年12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 i na Sa fety Sc i ence Journa l V o l.17N o.12 D ec.2007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李智国1,2讲师杨子生2教授 (1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昆明650091 2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昆明650221)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1030中图分类号:X171;F301.24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剖析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其3大类别;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相关学科基础3方面总结了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理论;从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和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驱动力4方面进行评述。从而指出,由于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动态评价和研究框架及其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撑体系以及研究区域和对象狭窄等原因限制中国土地生态安全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学科理论研究及其框架体系构建、建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监测、预警和决策体系和加强土地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期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土地持续利用;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中国R esearch Progress of Land Eco l og ical Security i n Ch i na LI Zh-i guo1,2,L ecturer YANG Z-i sheng2,Prof. (1A sian I nternationalR ivers C enter,Yunnan Un i v ersity,Kunm i n g650091,Ch i n a 2Institute of Land&Resources&Sustainable Deve l o p m en,t Yunnan Un i v ersity of Finance&Econo m i c s,Kunm ing65022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 y analyzes the connotati o n of land eco l o g ical secur ity and its three categories. Secondly,it su mm arizes the basic theory about i,t wh ich inc l u des m an-land relationsh i p t h eory,susta i n-ab le deve l o pm ent t h eo r y and basic theory o f re levant d isc i p li n e.Thirdly,it revie w s t h e research pr ogress on the four aspects o f land ecosyste m security and land eco log ica l serv ice value,l a nd ecology assess m en,t land eco l o g ical plann i n g and design and driv i n g forces of land eco l o g ical security change.It is po i n ted out that the study of land eco l o g ical security is greatly li m ited i n breadth and depth due to t h e deficient re-search on basic theor y,dyna m ic assess m en,t research fra m e w ork,the syste m ofm on ito ri n g,early-w ar n i n g and decisi o n-support and the narro w ness o f researching reg i o n and objec.t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 m s, so m e m easures are proposed inc l u d i n g strengthening t h e study on land ecological disc i p line,bu ilding the fra m e w ork syste m for land eco l o g i c al security,estab lishing t h e syste m ofm on itoring,earl y-w arning and de-c ision-support for reg i o na l l a nd eco l o g ica l security and strengthen i n g t h e m anage m ent fo r land eco l o gy. F i n ally,the f u ture develop i n g trend about land eco log ical security is prospected. K ey words:land ecological secur ity;susta i n ab l e use of land;m an-land relationsh i p; susta i n able developm en;t research prog ress;China *文章编号:1003-3033(2007)12-0005-08;收稿日期:2007-07-11;修稿日期:2007-11-30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反馈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归纳出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于土地管理实践的三大瓶颈,分别是:①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②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③研究的深入性不够。最后,对该方面研究进行展望:①亟需提出可靠的理论框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使得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具有广泛一致性和可比性;②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互馈机制研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深入研究。③加强与3S技术的结合应用,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 1 背景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形成的及所维持的能够支持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1-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理解逐渐加深,众多研究者在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管理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人类福祉的相关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其中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学者的青睐[4-16]。 由于人类等活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然后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影响人类福扯。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互相的反馈调节机制,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领域,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服务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17]。反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进而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作用[18-1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发重视且已经收获众多关于多种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生态系统可持续研究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价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意义及内容 1.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健康的土地生态功能是维系寂静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安全。现如今,土地资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导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安全成为一大严峻的挑战。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都极为重要,其建设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世界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库区蓄水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其现今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敏感,并且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腐强度低,易风化,雨水易软化、泥化,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问题。同时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土地利用方式将直接威胁水库安全运营的生态脆弱带,所以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系统详细的评价并提出各生态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2.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所谓土地生态安全,其确切的含义还没有科学的界定。一般认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受或少受来自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没有遭到破坏:其次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功能不受损害。生态系统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生态安全的一个显性特征。当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出现异常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对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而言,它研究区域乃至周边地区人们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统一的目,是由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方面组成的安全复合体系。如果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对上述自然系统安全的影响,显然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动力和出发点,而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石和核心。因此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要分别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考虑,选取各自不同的评价影响因素,共同构成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和2010年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口、GDP等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两个时期评价结果,分析结果为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等定级;对比三峡库区09年和10年的生态安全转变趋势,并对三峡库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意见及建议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陈歆1,周兆德2,杨福孙2 (1.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2.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摘 要:城市土地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了大量不合理的现象.在城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中关于城市土地利用部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08)05-0064-04 城市土地问题引起人们关注始于20世纪初,当 时,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土地的增加速度,形成了对城市土地的巨大压力,迫使人们开始关心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为复杂和集中的特殊地域系统,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研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研究为主;20世纪60~70年代以环境与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研究为主;20世纪80年代至今则以全球变化和持续发展为主[1].在这样的研究进展下,现代人提出城市土地利用必须讲求生态观,必须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也就是希望在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更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城市土地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1972年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就向人类发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0的呼吁.1987年联合国第42届大会确认,生态学原理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就世界范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2].这实际上就是生态学理论激发下,现代资源利用的一个全新战略思维. 现在人们都意识到,土地是城市发展的载体,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及时建立生态环境前提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型. 1城市生态系统 1.1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情况 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造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在一定阶段产生的,它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特征,它既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等生物有机体以及围绕着它们的空气、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同时也执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它是一个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但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它还具有以人为主体的、人工化环境的、人类自我驯化的、开放性的、脆弱性的,共五方面的本质特征.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在人类生态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尽管它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但它的发展却对人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20世纪60年代环境科学才开始萌芽.起初,有关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只限于解决交通、给排水、绿化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研究和应用.直到1973年,中国才进入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初始阶段.随着,城市生态学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中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现象:有以城市动植物、城市气候、城市水文、城市地貌等为研究主体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有以城市产业为研究主体的城市经济生态环境研究;有以人口为研究 收稿日期:2008-08-03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662) 第一作者:陈歆(1983-),女,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资源与产业生态学.联系作者,杨福孙,男,讲师.E-mail:fsy ang 1590@163.co m 第6卷 第5期2008年10月 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 onghe U niver sity V o l.6 N o.5 O ct.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