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土壤机械组成分析和质地鉴定 (2)

实验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6)

实验三土壤有效养分的速测方法 (8)

实验四土壤容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 (17)

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20)

实验六土壤剖面的观察和记录 (23)

实验一土壤机械组成分析和质地鉴定

土壤粒径分析过去也称机械分析,是土壤科学最古老的测定技术之一。土壤基质由不同比例的、粒径粗细不一,形状和组成各异的颗粒(通称土粒)组成,一般分为砾、砂、粉粒和粘粒4级。砾是最粗的土粒,我国主要农区土壤并不多见,只是在土石区,近河滩的山坡土壤中才出现砾,以致影响土壤的基质特征。粗砂的比表面积小,表面只能吸附少量水分子(包括水汽分子),在其表面形成极薄的水分子导。粗砂粒间的孔隙粗,大多超过毛管孔径,所以它所保持的水是在粗砂粒间的接触点,为弯月面力所保持。在与植物根接触时也能被吸收。这种情况在砂砾混合或以砾为主时更为明显。

细砂和粗粉粒的矿物组成与砂粒类似,两者的性质相近。它们已有明显的表面吸附分子能力,颗粒间孔隙的孔径表现为最活跃的毛管作用,毛管水上升迅速,上升高度可达2~3。中、细粉粒的矿物组成仍与砂粒相同,但表面积增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属粘粒范围的若干性质。表面吸附水分子的力和毛管力都较强。毛管水毛管水上升运动缓慢,上升高度可能相当高,但需时间很长,速度过慢,实践意义不大。

粘粒是土壤中最细部分,粘粒矿物是扁平的片状或盘状,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粘粒表面有负电荷与其邻近的土壤水中的阳离子形成双电层。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负荷使粘粒有极强的吸附水分子能力,形成与其粒径比较相对厚的水层或水膜。粘粒间的孔隙极细,粘粒吸附的水膜就有可能充满或堵塞这些极细的孔隙。粘粒孔隙在吸附水膜外侧可能还有少许空间借助毛管作用保持少量水分,在水膜不堵塞孔隙的前提下,孔隙越细毛管力越强。不言而喻,粘粒在一定含水量范围表现极强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干缩湿胀的程度极高,经湿润后的干粘粒容易出现较厚的结皮,并且形成坚硬的坷垃和土块,要极大的力量才能调皮敲破打碎,因而需要很高的耕作技术才能得到较好耕作质量。所有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尽管有较多的作物养分却很难管理。但在田间情况下,除碱土外,粘粒大多会团聚成才粒或团粒,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角耕作难的情况。

粒径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测定不同直径土壤颗粒的组成,并进而确定土壤的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在土壤形成和土壤的农业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实践表明,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的保持和运动,并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一、土壤颗粒分析(比重计速测法)

(一)方法原理

土样经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后充分分散为单粒,并制成5%悬浮液,让土粒自由沉降。经不同时间,用土壤比重计(又称甲种比重计或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浮液比重,比重计读数直接指示比重计悬浮处的土粒重量(克/升)。根据不同沉降时间的比重计读数,便可计算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含量。

(二)药品配制

1、软水:取2%碳酸钠220毫升加入15000毫升自来水中,静置过夜,上部清液即为软水。

2、2%碳酸钠溶液:称取20.0克碳酸钠加水溶解稀释至1升。

3、0.25molL-1草酸钠溶液:称取33.5克草酸钠,加水溶解稀释至1升。

4、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克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升、摇匀。

5、0.5molL-1六偏磷酸钠溶液:称取51.0克六偏磷酸钠[(NaPO3)6]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升,摇匀。

(三)操作步骤

1、称样:称取通过1毫米(卡氏制)筛孔相当于50克(精确到0.01克)干土重的风干土样,置于400毫升烧杯中。

2、样品分散:根据土壤酸碱性质,分别选用下列分散剂:石灰性土壤(50克样品,下同),加0.5molL-1六偏磷酸钠60毫升;中性土壤加0.25molL-1草酸钠20毫升;酸性土壤加0.5molL-1氢氧化钠40毫升。

称取土样加入适当分散剂20毫升后,用带橡皮头的玻棒搅拌成糊状。静置过夜(或半小时)。以带有橡皮头的玻棒研磨土样(粘质土不少于20分钟,壤质土及砂质土不少于15分钟),其后再加入剩余的分散剂研磨均匀。

3、制备悬液:将上述样品全部转移到500mL三角瓶中,然后加蒸馏水至250 mL,盖上小漏斗,将悬液在电热板上煮沸,在沸腾前应经常摇动三角瓶,以防止土粒结底,保持沸腾1h。煮沸时特别要注意用异戊醇消泡,以免溢出。将分散后的土样用软水洗入1000毫升的沉降筒中,加软水至刻度,即为5%的悬浮液。放置于平稳桌面上。

4、测定悬液比重

(1)搅拌:先测定悬液温度。然后用特制搅拌棒上下均匀搅拌悬液1分钟(30次),使悬液中颗粒均匀分布,搅拌时,如悬液发生气泡,迅速加入1—2滴异戊醇消泡。

(2)读数:搅拌停止立即取出搅拌棒,并记录时间(土粒开始沉降的时间),按表1所列温度、时间和粒径的关系,选定测比重计读数的时间,测出<0.01毫米粒级的比重计读数。每次读数前30秒,将比重计轻轻放人悬液中,使其不要上下浮动,时间一到迅即读数。读数后取出比重计,以免影响土粒继续下沉。

5、空白校正:另取一沉降筒,加入与处理土样等量的分散剂,用软水稀释至1000毫升,比重计读数即为空白校正。

(四)结果计算

1、比重计校正读数

比重计校正读数=比重计原读数-空白校正值

(注:空白校正值包括分散剂校正值和比重计校正值)

2、土粒含量计算(卡氏制)

<0.01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物理性粘粒(<0.01mm)%=—————————————————×100

50

表1 在不同温度时各粒级颗粒的比重计测定时间表(卡氏制)

(五)质地分类及定名

例如:根据测定计算结果,物理性粘粒含量73%,定为轻粘土。

二、土壤质地手测法(适用于野外)

(一)方法原理

根据各粒级颗粒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和粘结性估测土壤质地类型。砂粒粗糙,无粘结性和可塑性;粉粒光滑如粉,粘结性与可塑性微弱;粘粒细腻,表现较强的粘结性和可塑性;不同质地的土壤,各粒级颗粒的含量不同,表现出粗细程度与粘结性和可塑性的差异,本次实验,主要学习湿测法,就是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进行质地测定。

(二)操作步骤

置少量(约2克)土样于手中,加水湿润,同时充分搓揉,使土壤吸水均匀(即加水于土样刚好不粘手为止)。然后按表4规格确定质地类型。

表4 田间土壤质地鉴定规格

三、思考题

1、为什么分散剂都用钠盐溶液?

2、为什么用于研磨土样的玻璃棒要带橡皮头?

3、土粒悬液搅拌前为什么要测量温度?沉降期间为什么不能搬动沉降筒?

4、作空白校正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外加热法)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去很大,它不仅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而且还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土壤有机质的存在对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种肥力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土壤结构、耕性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注1],是经常需要分析的项目。

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很多,有重量法、滴定法和比色法等。重量法包括古老的干烧法和湿烧法,此法对于不含碳酸盐的土壤测定结果准确,但由于方法要求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繁琐、费时间,因此一般不作例行方法来应用。滴定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是重铬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该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快速、测定不受土壤中碳酸盐的干扰,测定的结果也很准确。

重铬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根据加热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外加热法(Schollenberger 法)和稀释热法(walkley-Baclk 法),前者操作不如后者简便,但有机质的氧化比较完全(是干烧法的90~95%)。后者操作较简便,但有机质氧化程度较低(是干烧法的70~86%),而精密度较高,测定受室温的影响大。比色法是将被土壤还原成Cr3+的绿色或在测定中氧化剂Cr2O72-橙色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之。这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性较差。本实验只选用重铬酸钾氧化还原滴定的两种方法。

用重铬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实际上测得的是“可氧化的有机碳”,所以在结果计算时要乘以一个由有机碳换算为有机质的换算因数。换算因数随土壤有机质的含碳率而定。各地土壤有机质的组成不同,含碳率亦不一致,如果都用同一换算因数,势必会产生一些误差;但是为了便于各地资料的相互比较和交流,统一使用一个公认的换算因数还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仍然一致沿用古老的所谓“Van Bemmelen”因数即1.724,这是假设土壤有机质含碳为58%计算的。

1.方法原理

在一定温度加热的条件下,用一定浓度的K2Cr2O7-H2SO4 溶液,氧化土壤有机C 反应如下:

2Cr2O72- + 3C + 16H+ = 4Cr3+ + 3CO2↑+ 8H2O

反应剩余的Cr2O72-,以邻—菲罗啉为指示剂,用Fe2+标准溶液滴定:

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

由氧化有机C 的Cr2O72-净消耗量计算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再换算为有机质的量。由于此法对有机碳氧化还不够完全,所以测得的有机碳需乘以一个氧化校正系数,方能与经典的重量法的结果一致。氧化校正系数应根据氧化剂的浓度,消煮的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的存在与否以及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不同而有变化。常用的外加热法(用油浴、石蜡浴或磷酸浴加热),测得的结果与重量法(干烧法)对比,只能氧化90%左右的有机碳,因此测得的结

果应乘以氧化校正系数1.1。

土壤中如有Cl-和Fe2+存在,在测定时也能被K2Cr2O7-H2SO4溶液氧化而导致结果偏高,须设法消除其干扰。

2.试剂配制

(1)0.8000molL-1(61 K2Cr2O7-H2SO4)溶液:准确称取经130℃烘2~3小时的K2Cr2O7 39.0000g 溶于1000ml升水中。

(2)0.2molL-1FeSO4标准溶液56gFeSO4?7H2O 或80g(NH4)2SO4?FeSO4?6H2O 溶于60ml 3molL-1H2SO4中,然后加水至1升。

(3)邻-菲罗啉指示剂1.49g 邻-菲罗啉(C12H8N2)和0.70gFeSO4?7H2O(或1.0g(NH4)2SO4?FeSO4?6H2O)溶于100ml 水中,贮于棕色瓶内。

(4)85%H3PO4工业品,供磷酸浴用。用前应先小心加热至约180℃,逐尽水份。

3.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通过0.25mm 筛孔的土样0.2~1.0g,放在光滑纸条的一端,小心地装入硬质试管(18×180mm)的底部。准确加0.8000 molL-1(1/6 K2Cr2O7-H2SO4)溶液5.00ml,摇动试管,使土样分散,再加入5ml98%的浓H2SO4,在试管口上加盖一小漏斗,以冷凝加热时逸出的水气。将试管放入加热至约170~180℃的磷酸浴中消煮,待试管内溶液开始滚动或有较大气泡发生时,开始计算时间,保持沸腾5分钟。取出试管,在空气中放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少量多次的冼入250ml三角瓶中,此时三角瓶内溶液的总体积约为60-80ml,保持混合液中H2SO4的浓度为2-3mol L-1(1/2H2SO4)。加入邻-菲罗啉指示剂3 滴,用0.2molL-1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颜色由黄绿—灰绿—亮绿--棕红)。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做2-3个空白标定,即用纯石英砂或灼烧过的土壤代替土样,其它操作手续与样品测定相同。

4.结果计算

式中:

V0——空白标定时所消耗FeSO4 标准液的体积(ml)

V——土壤测定时所消耗FeSO4 标准液的体积(ml)

0.003——1/4c 的摩尔质量(kg?mol-1)

1.724——由有机C 换算为有机质的因数

1.1——氧化校正系数(此法为1.1)

0.8000——K2Cr2O7 浓度

5——使用K2Cr2O7 体积

W——烘干土样质量(g)。

平行测定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二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3%时为0.05%;3~8%时为0.10~0.30%。

作业题

1.加热消煮过程中,试管肉质溶液变成绿色时说明了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2.氧化有机碳时,为什么须严格控制温度(170—1800C)准确记时?

3.如何消除在测定过程中 Cl-、Fe+2 的干扰及氧化不完全等问题?

实验三 土壤有效养分的速测方法

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因此,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特别是速效性氮、磷、钾含量的多少及变化情况,对作物生育及产量高低有明显影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测定土壤及作物体内养分的含量,可以及时了解土壤及作物养分的丰缺情况。作为水肥管理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了解各种技术措施对土壤和作物养分的影响 。

土壤有效养分的速测方法,楚一种操作简便而又快速的测定方法。虽然它与常规方法比较;精度较低,但在田间和实际工作中仍有广泛和重要的使用价值。

一、土壤浸出液制备 (一)原理

用0.7N(0.7mol ·L -1

)碳酸氢钠溶液 作为测定土壤中硝酸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通用浸提剂,进行统一浸提。在浸提过程中,不仅能浸提出有效磷和硝酸态氮,而且还能代换出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铵离子和钾离子,其反应如下

(二)方法

1.

2. 用量筒量取0.7N 碳酸氢钠溶液15毫升(使浸提液的温度务必保持在20-250

C ),倒入装有土样的三角瓶中。

3.摇动200次 ,静止5分钟,过滤。摇动三角瓶,将土和溶液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上过滤,滤液收集于干净而干燥的50毫升三角瓶中.如滤液浑浊不清,倒回三角瓶中重新过滤,如溶液呈黄色,应再加活性炭半匙 ,依上述方法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无色透明为止 二、硝酸态氮的测定 (一)原理

利用硝试粉中的锌在酸性条件下产生的H 把硝态氮还原成亚硝酸态氮。其反应式如下:

NO 3-+2H +

+Zn → NO 2-

+Zn

2+

+H 2O

亚硝酸态氮再与硝试粉中的氨基笨磺酸和奈胺作用生成红色偶氮染料。反应式如下

在一定范围内,红色愈深,硝酸态氮就愈多,相反就少。未知的颜色与已知标准液的颜色相比,即可求出其含量,此反应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碱性时显色弱或不显色。

(二)方法

1. 分别吸取含硝酸态氮 2和16μg/ml混合标准液各1、2、4滴,按顺序置白磁极穴中。

2. 分别加蒸馏水至每穴中,总体积为4滴(原1滴者加3滴;2滴者加2滴; 4滴者则不加),搅匀,即得含硝态氮浓度分别为0.5、1、2、4、8、16μg/ml的系统标准液。

3. 吸取滤出液4滴,置另外白磁板穴中,加2.8N硫酸一滴,搅匀。

4. 于系列标准液各穴中加蒸馏水一滴(消除土壤浸出液多加一滴2.8N硫酸的体积差

异)。

5.于系列标准液及土壤浸出液各穴中,均加硝试粉一小匙(豌互粒大小),搅匀,5-20分钟内与标准色阶比色读数。

(三)计算

土壤硝酸态氮含量(μg/ml)=读数(μg/ml)×5 (式4-1)

或土壤硝酸态氮含量(mg?kg-1)=读数/103×5×1000

(注):如浸出液的养分浓度超过最高一级标准无法比色时,可用浸提剂将浸出液稀释后再进行测定,在计算结果时应乘以稀释倍数。

三、铵态氮的测定

(一)原理

铵试剂与铵作用生成碘化氨基氧汞黄色溶液,在一定的浓度内,黄色愈深,铵就愈多,相反就少。通过与已知标准色阶相比,即可求出其含量,反应式如下:

Hg

2K2HgI4+3KOH+NH3 O NH2I+7KI+2H2O

Hg

(铵试剂) (黄色)

此反应必须在强碱条件下进行,碱性弱颜色浅或不显色。在碱性条件下,钙、镁离子能生成氢氧化物的沉淀而影响测定。因此,需要给土壤浸出液中加入酒石酸钾钠以消除其干扰。

(二)方法

(1)系列标准液的配方同于硝酸态氮的测定(1)(2)。

(2)吸取土壤浸出液4滴,置另外白磁板穴中。

(3)于系列标准液和上壤浸出液各穴中,均加入10%酒石酸钾钠溶液一滴,搅匀,再加铵试剂二滴,搅匀,5--30分钟内与标准色阶比色读数。

(三)计算

土壤铵态氮含量(μg/ml)=读数(μg/ml)×5 (式4-2)

或土壤铵态氮含量(mg?kg-1)=读数/103×5×1000

四、有效磷的测定

(一)原理

土壤中的磷酸盐与硫酸钼酸铵溶液作用生成淡黄色或无色的磷钼酸盐,被氯化亚锡还原便形成兰色的络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根据兰色深浅和标准色阶相比,即可求出其含量,化学反应式如下:

(NH4)2M0O2十H2M0O4→ H2M0O4十(NH4)2SO4

M0O4 ? M0O3H2O

M0O3 → M002

H3PO4十M0O2十4M003→ M0O2·4003P04

此反应需要--定的酸性条件,应把酸度控制在0.6N左右。若酸度不够,在无磷情况下,钼酸被氯化亚锡还原成低价钼,也能显兰色;酸度过大,显色慢或不显色。

(二)方法

1. 分别吸取含P2O5(五氧化二磷) 2和16μg/ml混合标准液各1、2、4滴,按顺序置白磁板

穴中。

2.分别加蒸馏水至穴中,每穴总体积为4滴、搅匀,即得含P2O5的浓度,分别为0.5、1、

2、4、8、16μg/ml的系统标准液。再给每穴中加蒸馏水一滴。

3. 吸取土壤浸出液4滴,置另外磁板穴中,加2.8N硫酸一滴,搅匀,必须恰好中和NaHC03的碱性(可用pH试纸试之),偏酸或偏碱均能影响测定结果。

4. 于系列标准液及土壤浸出液各穴中,均加入1.25%硫酸钼酸铵溶液一滴及0.4%氯化亚锡-滴,搅匀,5一30分钟内与标准色阶比色读数。

(三)计算

土壤有效磷(P2O5,μg/ml)=读数(μg/ml)×5 (式4-3)

或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1)=读数/103×5×1000

五、有效钾的测定

(一)原理

钾离子与四苯硼酸钠在pH为5一10的条件下作用,能生成稳定的四苯硼酸钾白色沉淀。

KCl十NaB(C6H5)4→ KB(C6H5)4↓十NaCl

(白色沉淀)

当溶液中钾含量少时,此沉淀呈悬浊液存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根据悬浊液的混浊程度与标准液的混浊程度相比,即可求出其含量。

此方法简便,快速。沉淀组成稳定,悬浊时间较大,温度影响不大,干扰离子较少,铵和汞、银、铜等重金属对测定有干扰。可加入EDTA甲醛溶液,消除其干扰。

(二)方法

1. 吸取含K2O(氧化钾)4Oμg/ml混合标准液 1、2、3、4、6、8滴,按顺序置小试管中。

2.于每个试管中加蒸馏水至总体积为8滴,即得含K20的浓度分别为5、10、15、20、30、4Oμg/ml的系列标准液。

3.吸取土壤浸出液8滴,置另一小试管中。

4 于系列标准液及土壤浸出液各试管中,均加入3% EDTA甲醛溶液一滴,搅拌,再加3%

四苯硼酸钠溶液一滴,摇匀,摇匀后2-20分钟内与标准液比浊读数。

(三)计算

土壤有效钾(K2O,μg/ml)=读数(μg/ml)×5 (式4-4)

或土壤有效钾含量(mg?kg-1)=读数/103×5×1000

(一)原理

在pH4一5的条件下,钾离子与亚硝酸钴钠离子作用能生成亚硝酸钴钠钾的黄色沉淀。当溶液中含钾少时,此沉淀则变成悬浊液存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根据悬浊液的混浊程度与标准液的混浊程度相比即可求出其含量。

2K+十Na3C0(NO2)6--→K2NaCO(NO2)6 ↓十2Na+

(黄色)

注: 铵离子与亚硝酸钴作用也能生成类似沉淀,故可加甲醛消除其干扰。

(二)方法

l. 吸取K20 4Oμg/ml混合标准液3、4、6、8、12、16滴,按顺序置小试管中。

2. 于每个试管中加蒸馏水至总体积为16滴。即得含K2O分别为7.5、10、15、20、30、40μg/ml的系列标准液。

3. 吸取土壤浸出液16滴,置另一小试管中,加冰醋酸3滴(中和碳酸氢钠的碱性)。

4. 于系列标准液各试管中加入40%的NaOH二滴。

(消除标准液中无钠离子的误差,在体积上NaCI二滴和冰醋酸三滴相等)。

5. 于系列标准液及土壤浸出液各试管中,均加入37%甲醛一滴,摇匀。

6. 于另一固定小试管中加95%酒精(或无水酒精)0.8毫升。再加30%亚硝酸钻钠溶液4滴,搅拌,摇匀后分别倒入土壤浸出液及系列标准液各试管中,摇匀,在3一20分钟内比浊读数。

(三)计算

土壤有效钾(K2Oμg/ml) = 读数(μg/ml)×5 (式4-5)

或土壤硝酸态氮含量(mg?kg-1)=读数/103×5×1000

注: ⑴.为了便于比浊,可在毛玻璃上(或透明纸上)划上若干粗细黑线条,置试管背后,透过试管的混浊液观察线条的清晰度进行比浊。

(2)亚硝酸钴钠钾在酒精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易分解,在亚硝酸钴钠法测定中,加酒精是为了加强沉淀物的稳定性。

六、速测方法表解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和掌握此方法的操作要领,在实际工作中可按下表进行操作测定。

注:因浸提时水土比为15/3,故计算是乘5

3.有效磷速测操作步骤表

4.有效钾速测操作步骤表(四苯硼酸钠法)

5.有效钾速测操作步骤表(亚硝酸钴钠法)

七、试剂配制

(一)标准溶液

1.混合标准原液: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干燥的磷酸二氢钾(KH2PO4)。)0.1917克,硝酸钾(KNO3)0.7220克,氯化铵(NH4C1)0.3820克,硫酸钾(K2S04)

2.9552克置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无损地(反复用蒸馏水冲洗烧杯)移人1000毫升容量瓶中,最后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得含硝酸态氮 (N03-一N)、铵态氮(NH4+一N)、五氧化二磷(P2O5)各为1OOμg/ml和含氧化钾(K2O)2OOμg/ml的混合标准液,此液加入五滴甲苯或三氯甲烷即可保俘3一4个月。

2.混合标准稀液:吸取标准原液2毫升,置100毫升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得含NO3-一N、NH4+一N、P2O5各为 2μg/ml和含K20 4Oμg/ml的混合标准稀液.同法,吸取标准原液16毫升稀释至100毫升,摇匀,即得含 NO3-一N、NH4+一N、P2O5各为 16 μg/ml和含 K20 32Oμg/ml 混合标准液,7-15天内失效,尤其是2 PPm更易失效。

(二)0.7N(0.7mol·L-1)碳酸氢钠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分析纯)58.8克于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无损地(用蒸馏水多次冲洗烧杯)移人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三)2.8N硫酸溶液;C(1/2H2SO4)=2.8mol/L.

量取浓硫酸(分析纯) (比重;1.84;密度=1.84g/ml)7.8毫升,加入92.2毫升蒸馏水中用0.7N碳酸氢钠进行标定,必须使其中和时的体积之比等于4:1,即1滴硫酸恰好中和4滴碳酸氢钠。

(四)活性碳

新购置的活性碳试剂,首先应按土壤化验方法检查是否有磷、钾。若含有磷和钾,可用下列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方可使用。首先用(1:6 )的盐酸(浓盐酸1份加水6份)浸泡一昼夜,其间充分搅拌2一3次,然后用蒸馏水洗涤几次,再用0.7NNaHCO3洗至无磷,钾,用水洗至中性(用抽气过滤的方法洗涤),然后置于105一110。C下烘干备用。

(五)硝试粉

1.保存试剂

(1) 称取柠檬酸150克(注)、对氨基苯磺酸4克和甲奈胺2克,磨细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避光、防潮。

(2)称取锌粉4克和硫酸锰20克,磨细混匀,贮存于另一棕色瓶中。

2.使用试剂:取保存试剂(1)1克和(2)1克,充分混合均匀,贮存于棕色瓶备用,注意防潮、避光,保存好能保持1一2月以内有效,如变红已说明失效,不能继续使用。

注:柠檬酸吸水性特强,必须避免过多操作和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吸湿。可在最后加入柠檬酸磨细混匀。

(六)10%酒石酸钾钠

称取酒石酸钾钠10克溶于100毫升水中。

(七)铵试剂(配法一)

1.称取碘化钾17.5克溶解于100毫升蒸馏水中。该溶液制备两份设为甲、乙。

2.溶解15克氯化汞于300毫升蒸馏水中。

3.溶解5克氯化汞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4.取甲液与(2)混合,即发生朱红色沉淀,用蒸馏水以倾泻法洗沉淀几次,洗好后将沉淀溶于乙液中,然后再将(3)一滴滴加入(4)中,至呈红色沉淀出现(摇动也不消失)为止,将此溶液稀释至500毫升,冷却备用。备用

5.称取氢氧化钠105克,溶于400毫升蒸馏水中,冷却备用。

6.然后将(4)与(5)两种溶液混合,稀释至1000毫升,静置澄清,将上部清液取出,贮于有色瓶中。

(配法二:)

1. 称取16.0克氢氧化钠容于50毫升水中,冷却至室温为甲溶液。

2. 称取碘化钾和碘化汞各7克溶于20毫升水中,为乙溶液

3. 将乙溶液缓缓加入甲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毫升,贮存于聚乙烯瓶中或棕色瓶中备用。

(八) 1.25%硫酸钼酸铵

称取钼酸铵12.5克,溶于200毫升水中,稍加热溶解,如显混浊需要过滤,另取浓硫酸(比重1.84)116.7毫升(相当4.2N),缓缓加入到400毫升蒸馏水中(顺序不能颠倒,防止烫伤)。两溶液冷却后把钼酸铵溶液缓缓加入硫酸溶液中,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1000毫升,贮于棕色瓶中,可保存三个月。

(九)20% 氯化亚锡原液

称20克氯化亚锡溶于100毫升浓盐酸中,贮于棕色瓶中,并加入约1厘米厚的石蜡溶液,此溶液可保存3一4个月。

(十)3% EDTA甲醛溶液

取3克EDTA溶于50毫升蒸馏水中,加37%甲醛50毫升,再加0.7N碳酸氢钠溶液4毫升和2.6一二硝基酚0.1克充分混合溶解即成(加0.7N碳酸氢钠目的是造成碱性条件,加2.6一二硝基酚为了把白色沉淀染成黄色,便于比浊)。

(十一)0.4%氯化亚锡

当天临用时吸取20%氯化亚锡原液10滴,加蒸馏水25毫升稀释即成。

(十二)3% 四苯硼酸钠溶液

取3克四苯硼酸钠与0.3克硼酸钠(硼砂)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加浓盐酸一滴,搅匀,再加0.5克氢氧化铝搅动溶解,混浊澄清过滤即可。

(十三)40% 氯化钠

取氯化钠40克,溶100毫升蒸馏水中(饱和)。

(十四)30% 亚硝酸钻钠

第一配法,取亚硝酸钴钠6克,溶于20毫升蒸馏水中,加冰醋酸10滴即成。

第二配法:A、取硝酸钴10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存于棕色瓶中;B、取亚硝酸钠60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存于棕色瓶中,使用前1一2小时,取A液10毫升与B液10毫升混合,再加1O滴冰醋酸温合即成。此液只能保存3一7天。

(十五) 冰醋酸

(十六)37% 甲醛

(十七)无水酒精

测定。

实验四土壤容重的测定和孔隙度的计算

一、测定目的

土壤容重(又称为假比重)是用来表示单位原状土壤固体的质量,是衡量土壤松紧状况的指标。容重大小是土壤质地、结构、孔隙等物理性状的综合反映,因此,容重与土壤松紧及孔隙度有如下关系:

土壤过松、过紧均不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过松跑墒,作物根扎不牢;过紧透水透气不良。土壤容重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土壤表层常常因自然条件和人为措施而改变。

由于土壤的胶结、垒结,在土粒间形成土壤孔隙,单位容积土体内,孔隙所占的百分之数称土壤总孔隙度,它直接关系到土壤的通气状况,是土壤的主要物理特性之一。

测定容重不仅能反映土壤或土层之间物理性状的差异,而且是计算土壤孔隙度、土壤容积含水量和一定体积内土壤重量等不可缺少的基本参数。

二、仪器、工具

容重采土器(环刀)、折尺、剖面刀、铁锹、小木锤、小木板、烘箱、台秤。

三、测定方法——环刀法

(一)原理

容重是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的干重。单位为 g/cm3。测定时将一定容积的环刀(金属圆筒)插入土壤中采取土样,经烘干(105-110℃,6-8 小时)后求出干土重,由环刀的容积算出单位容积的干土重量。

(二)操作过程

将采样点的表土铲平,在土壤的垂直剖面上,分层平稳地打入采土器(可在套环上垫一木板,直接敲击木板),切勿左右摇晃和倾斜,以免改变土壤的原来状况,待采土器全部进入土壤后,用铁铲挖去采土器四周的土壤,取出采土器,小心脱出采土器后端的安全钢环(不可搅动采土器内的土壤)。然后用小刀削平采土器两端的土壤,使土壤容积一定。(在整个操作中,如发现环刀内土壤亏缺或松动,应弃掉重取。)将土壤全部转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放入105℃烘箱中烘至恒重,重复3~5 次,取平均值(如果兼测土壤含水量,则烘前应称湿土重)。在操作过程中,有关测定数据应及时按下列表格记栽。

四、结果计算

(一)容重的计算

d a—为容重(g/ml)

s—为环刀内干土重量(g)

v—采土器的容积,通常为100cm3

作业题

1.根据上表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土壤容重平均值。

2.假设一土壤比重为2.65,用你所测的土壤容重值计算出土壤孔隙度是多少?

3.在田间用容重采土器取样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简述测定土壤容重的意义何在?

(二)土壤孔隙度的计算

土壤总孔隙度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先测定土壤的容重,再测定土壤的比重,然后根据上述两项数值计算土壤总孔隙度:

式中:P t——土壤总孔隙度(%);

γs——土壤容积密度(克/厘米3);

d s——土壤比重(克/厘米3)。

附:土壤水分的测定

测定土壤水分是为了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以作为土壤水分管理,如确定灌溉定额的依据。在分析工作中,由于分析结果一般是以烘干土为基础表示的,也需要测定湿土或风干土的水分含量,以便进行分析结果的换算。

仪器和试剂:

1.仪器:烘箱、分析天平、角匙、铝盒、干燥器、蒸发皿、镊子、玻棒、10ml量筒。2.试剂:乙醇。

一、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很多,实验室一般采用烘干法。野外则可采用简易酒精燃烧法。(一) 烘干法

1、原理:将土样置于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即可使其所含水分(包括吸湿水)全部蒸发殆尽以此求算土壤水分含量。在此温度下,有机质一般不致大量分解损失影响测定结果。

2、操作步骤

①取干燥铝盒称重为W1(克)。

②加土样约5 克于铝盒中称重为W2(克)。

③将铝盒放入烘箱,在105℃一110℃下烘烤8小时称重为W3 克。一般可达恒重,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却20 分钟可称重。必要时,如前法再烘1 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重,两次称重之差不得超过0.05 克,取最低一次计算。

注:质地较轻的土壤,烘烤时间可以缩短,即5—6 小时。

3、结果计算:

(二)酒精燃烧法

1、原理:酒精可与水分互溶,并在燃烧时使水分蒸发。土壤烧后损失的重量即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5%不宜用此法)。

2、操作步骤:

①取铝盒称重为W l(克)。

②取湿土约10 克(尽量避免混入根系和石砾等杂物)与铝盒一起称重为W2(克)。

③加酒精于铝盒中,至土面全部浸没即可,稍加振摇,使土样与酒精混合,点燃酒精,待燃烧将尽,用小玻棒来回拨动土样,助其燃烧(但过早拨动土样会造成土样毛孔闭塞,降低水分蒸发速度),熄火后再加酒精3 毫升燃烧,如此进行2—3 次,直至土样烧干为止。

④冷却后称重为W3(克)。

3、结果计算同前烘干法。

土壤分析一般以烘干土计重,但分析时又以湿土或风干土称重,故需进行换算,计算公式为:

烘干土样重=湿土土样重/(1+水分%)

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一、土壤pH的测定

pH 的化学定义是溶液中H+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土壤pH 是土壤酸碱度的强度指标,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pH 易于测定,常用作土壤分类、利用、管理和改良的重要参考。同时在土壤理化分析中,土壤pH 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关系,因而是审查其他项目结果的一个依据。

土壤pH 分水浸pH和盐浸pH,前者是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测定的pH,代表土壤的活性酸度(碱度),后者是用某种盐溶液浸提测定的pH,大体上反映土壤的潜在酸。盐浸提液常用

1molL-1KCl 溶液或用0.5 molL-1 CaCl2溶液,在浸提土壤时,其中的K+或Ca2+即与胶体表面吸附的Al3+和H+发生交换,使其相当部分被交换进入溶液,故盐浸pH 较水浸pH 低。

土壤pH 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电位法。电位法的精确度较高。pH 误差约为0.02 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 误差在0.5 左右。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

1、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 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的pH。混合指示剂是几种酸碱指示剂的混合液,能在—个较广的pH 范围内,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 相对应的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的各种土壤pH。

2、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放入黄豆大小的待测土壤,滴入混合指示剂8 滴,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 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的颜色与pH 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的pH。

3、pH4—11 混合指示剂的配制:称0.2克甲基红,0.4克溴百里酚蓝,0.8克酚酞,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匀,溶于400 毫升95%酒精中,加蒸馏水580 毫升再用0.1MNaOH 调至pH7(草绿色),用pH 计或标准溶液校正,最后定容至1000ml,其变色范围如下:

pH 4 5 6 7 8 9 10 11

颜色红橙黄(稍带绿) 草绿绿暗蓝紫蓝紫

(二)电位测定法

1、方法原理

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 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一电池反应,其间产生一电位差,因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故此电位差之大小取决于待测液的H+离子活度或其负对数pH。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再换算成pH,一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2、试剂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16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

环境土壤学实习

烟台土壤学实习报告 姓名:冉艳 班级:山师大人资环环科0801 学号:0144

目录 一、烟台概况 (3) (一)地理位置 (3) (二)自然地理 1.植被概况 (3) 2.土壤概况 (4) 3.气候状况 (4) 4.地形概况 (4) 5.地质概况 (4) 6.海域地貌 (5) 二、具体实习内容....................................(一)马山、门楼水库 (5) (二)夹河口 (6) (三)蓬莱火山地貌(迎口山) (6) (四)牙山森林公园 (9) (五)芝罘岛(陆连岛) (12) 三、实习感受与总结 (14) 烟台概况 (一)地理位置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

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最大横距214公里,最大纵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曲长公里,海岛曲长公里。总人口641万,其中市区人口154万。2000年,烟台市有可识别民族38个,常住人口约5498人,占总人口的%。其中,满族1889人,朝鲜族1327人,回族579人,佤族429人,蒙古族377人,壮族200人,苗族141人,拉祜族113人,剩余的少数民族人口均不满百人。 烟台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是全国渔业基地之一,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70多种海珍品;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等享誉海内外;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黄金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其他可开采的矿藏30多种。 烟台拥有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烟台港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烟台机场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现已开通至香港、汉城、澳门的国际航线及至北京、深圳、上海、乌鲁木齐等24条国内航线。境内蓝烟铁路横贯东西。火车直达北京、上海、西安、佳木斯等地。 烟台城乡已实现通讯程控化,移动通讯网络遍布城乡各地。1994年烟台成为"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目前,烟台已成为外商投资与贸易的热点地区。1997年烟台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1998年在此举办第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又取得了巨大成功,烟台已成为新兴的亚太经贸城。 烟台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烟台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91年即跨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目前,已形成以轻纺、机械、建材、电子、冶金、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全市乡以上工业企业2700多家,主要产品2000多种。张裕葡萄酒、三环锁是烟台的传统产品。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较快,锦纶、白卡纸、电子网目板等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相继投产。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5亿元。 烟台旅游资源丰富。这里依山傍海,自然资源独特,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等。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有近代开埠最早的烟台山领事馆基地遗址、人间仙境--蓬莱阁、海上仙山长岛、莱州云峰山魏碑刻石等名胜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1998年烟台成为首批54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二)自然地理 1植物 烟台植被属暧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胶东丘陵栽培植被赤松麻栎林分区。自然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灌丛、滨海草甸和砂生、盐生、沼生和水生植物7个类型。森林植被包括赤松林、黑松林、麻栎林、日本落叶松林、籽椴林、刺槐林、枫杨赤杨林、杨树林和竹林9个种类。灌丛植被包括栎类、胡枝子、杜鹃灌丛,鹅儿枥灌丛,坚桦白檀灌丛,杜鹃灌丛,牛奶子灌丛,胡枝子灌丛,绣菊灌丛,紫穗槐灌丛,柽柳灌丛9个类型。草灌丛植被包括山槐、荆条线、黄背草群落,胡枝子、金茅、羊胡草群落,酸枣、百里香、黄背草群落3个类型。滨海草甸植被在莱州湾胶莱河口东岸盐滩和南部海湾滩分布有盐生草甸,包括獐茅草甸、杂草草甸和白茅草甸3个类型。盐生植被包括盐地碱蓬群落和盐角草群落2个类型。砂生植被包括砂钻苔草群落、单叶蔓荆群落和北沙参群落3个类型。水生和沼生

耕作学实验指导

耕作学实验指导书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05年8月修订

目录 实验一作物种类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1) 实验二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原理与基本方法 (5) 实验三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二—最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10) 实验四轮作制度设计 (12) 实验五土地耕作制设计 (15) 实验六土壤施肥制的设计 (17) 附录1 选修实验目录 (32)

实验一种植制度的农业资源分析 ——作物类型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一、目的意义: 农业的稳产高产是以作物与其环境的高度统一与适应为基础的。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生产经济条件确定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复种方式,是安排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在我们还不能大面积控制作物环境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是农业费省效宏的有效手段。本实验旨在掌握各作物生态适应性及所规划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生态学与耕作学知识,学会分析种植制度与资源关系的方法,为耕作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二、原则: 1.以作物与其环境的统一为总原则。不同地区在地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诸方面存在差异,而各种作物又要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使作物与环境相互统一,组成—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作物才能稳产高产。 2.从大农业观出发,农林草综合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以同时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既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作,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多种需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果品蔬菜及饲料绿肥作物的生产。 三、依据: 1.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热量是决定作物种类与复种方式的首要条件。多种作物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热量要求的不同类型。因此,可将作物分为耐寒作物、低温作物、中温作物及喜温作物,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如附表1。 某作物在此地能否种植,首先取决于当地生长季内的积温状况。当一个生长季内的积温除能满足—茬作物需要(考虑一定的保证率,—般80%以上)尚有剩余时,就可考虑复种。复种形式可根据热量及其它条件采取一年两熟、二年三熟等熟制类型。根据条件可采取套作复种或平作复种。以冬小麦为前茬的平作复种作需≥0℃积温,如附表2。 2.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教学文稿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实验二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时间: 二、实验地点: 三、小组成员: 四、实验目的: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五、试验方法:比重计速测法 1.方法原理: 将经化学物理处理而充分分散成单粒状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经过不同时间, 用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液的比重变化,比重计上的读数直接指示出悬浮在比重计所处深度的悬液中土粒含量(从比重计刻度上直接读出每升悬液中所含土粒的重量)。而这部分土粒的半径(或直径)可以根据司笃克斯定律计算,从已知的读数时间(即 沉降时间t)与比重计浮在悬液中所处的有效沉降深度(L)值(土粒实际沉降距离)计算出来,然后绘制颗粒分配曲线,确定土壤质地,而比重计速测法,可按不同温度下土粒沉降时间直接测出所需粒径的土粒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对于一般地了解质地来说,结果还是可靠的。 六、试剂与仪器 试剂: l. 0.5N氧氧化钠(化学纯)溶液,0.5N草酸钠(化学纯)溶液,0.5N六偏磷酸钠(化学纯)溶液,这三种溶液因土壤pH值不同而选一种。 2.2%碳酸钠(化学纯)溶液。 3. 软水,其制备是将200毫升碳酸钠钠加入1500毫升自来水中,待静置一夜,沉清后,上部清液即为软水,2%碳酸钠的用量随自来水硬化度的加大而增加。 仪器: l.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刻度范围0-60,最小刻度单位1.0克/升,使用前应进行校正。

最新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16~18世纪,现代土壤学随着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开始孕育、萌芽。在西欧,许多学者为论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说。17世纪中叶,海耳蒙特根据他长达五年的柳枝土培试验结果,认为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水分以外,仅仅起着支撑物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1)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__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The Principle of Soil Erosion 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目录 目录 (1) 前言 (3) 一、室内实验部分 (4) 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4) 1实验目的 (4) 2实验原理 (4) 3实验样品制备 (5) 4实验用具 (6) 5实验步骤 (6) 6数据整理与分析 (8) 7实验报告编写 (8)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9) 1实验目的 (9) 2实验原理 (9) 3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9) 4实验物品准备 (10) 5实验设计 (10) 6实验步骤 (10) 7数据整理与分析 (19)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0) 实验三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流速 (21) 1实验目的 (21) 2实验材料准备及沙粒粒径组的粒径值计算 (21) 3实验仪器及用品 (21) 4实验原理 (24) 5地面坡度设计和沙粒起动的判别标准 (24) 6实验步骤 (24)

7实验数据整理 (28)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9) 二、野外实习部分 (30) 实习一山洪泥石流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0) 3实习报告编写 (30) 实习二黄土地区常见土壤侵蚀形式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习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31) 1实习地点 (31) 2实习内容及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 2 实验原理 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同时还受到土壤种类(不同土壤的可蚀性不同)、地面坡度、地表覆盖物种类及其覆盖物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采用特定土壤(限于教学时数只能选择一种土壤),通过改变有限的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度)探讨土壤侵蚀量(土壤流失量)的大小,进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上因素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 3 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产品厂家:日本大器株式会社; 有效降雨面积:1.5m×1.5m; 雨滴发生器至地面垂直高度:2.0m; 降雨强度:10 mm/h ~ 200 mm/h 连续可调; 雨滴直径:1.7 mm ~3.0mm; 降雨历时:0~24 h 自动控制; 工作方式: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方式任选。 4 实验物品准备 可变坡度土壤侵蚀槽1个(0.5m×1.5m); 供试土壤适量(1.0 m3以上)装入土壤侵蚀槽; 1000 ml 量筒10个;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目的意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 (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 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 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 (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 1.采样点确定 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

环境土壤学

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24,实验16) 学分:2.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 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圈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内容。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环境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作为自然体、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的“环境土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反应行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土壤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化途径、有效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法,为学好环境科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农业环境生态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环境土壤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功能,理解、掌握土壤圈元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土壤学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谢晓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金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八、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2、 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用稀释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2、实验原理: ①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以含碳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巨大,它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生态环境中有机污染及全球碳平衡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包括部分分解很少的动植物残体、动植物残体的半分解产物及微生物代谢物和腐殖质类物质。并且不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低的不足0.5%,高的可达20-30%。其中,>20%称有机质土壤,<20%称矿质土壤。一般的,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5%。 ②稀释热法是利用浓重铬酸钾迅速混合所产生的热来氧化有机质,剩余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但由于热量较低,对有机质的氧化程度较低,只有77%。 氧化过程: K 2Cr 2O 7 + C + H 2SO 4→K 2SO 4 + Cr 2(SO 4)3 + CO 2 + H 2O 橙色 绿色 滴定过程: K 2Cr 2O 7 + FeSO 4 + H 2SO 4→K 2SO 4 + Cr 2(SO 4)3 + Fe 2(SO 4)3 + H 2O 橙色 浅绿色 绿色 浅黄色 实验使用邻啡啰啉试剂作为指示剂,显示氧化还原状态。邻啡啰啉试剂与不同价态的铁形成不同颜色的络合物。 [(C 2H 8N 2)3Fe]3+?[(C 2H 8N 2)3Fe]2+ 淡蓝色 红色 滴定开始时以重铬酸钾的橙色为主,滴定过程中渐现Cr 3+的绿色,快到终点时变为灰绿色,如果标准亚铁溶液过量半滴,即变成红色,说明终点已到。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环境土壤学知识点教学文案

环境土壤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土壤: 2.土壤特性:①具有生产力;②具有生命力;③具有净化力;④具有交换力。 3.土壤圈: 4.土壤圈的功能:①支持和调节生命过程;②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的平衡;③影响水的溶质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分配;④对岩石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1.土壤母质(P6):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 2.土壤母质是形成土壤物质基础。 3.长石、石英和云母等是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 4.矿物是土壤矿物质主要来源。 5.主要的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的基础。 7.参与化学风化的因素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作用方式包括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且最重要)和氧化。 8.五大成土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9.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 10.风化因子=风化天数×水解离度。 11.土壤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 12.土壤剖面(P20):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1~2米深)

13.淋溶作用:土壤中的下渗水,从土壤剖面上层淋溶带走土壤中某种成分的作用。 14.土壤的分层:①枯落物层(O层);②腐殖质层(A层);③淋溶层(E 层);④沉积层(B层);⑤母质层(C层);⑥基岩层(R层)。 15.土壤的重要形态特征:颜色、湿度、紧实度、结构、质地、PH、新生体、入侵体、孔隙和动物孔穴。 第三章土壤固体物质组成 1.土粒分类:矿质土粒(占绝对优势)和有机质土粒。 2.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 3.土壤质地三大类:砂土、壤土和黏土。 4.土壤质地改良:①溶土法;②深耕,深翻;③施有机肥。 5.壤质土兼具砂质土和黏质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 6.土壤有机质的来源(P39):①植物残体;②动物和微生物残体;③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④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料。 7.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5%左右,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 8.矿质土壤: 9.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①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②土壤有机质的损失;③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10.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元素:碳、氧、氢、氮,其次是磷和硫。 1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①碳水化合物;②木质素;③含氮化合物;④树脂、蜡质、脂肪、单宁和成灰物质。 12.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经腐殖化过程再由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分解的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资环系

目录 实验一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 实验二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室内烘干法 (5) 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丘林法 (7) 实验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测定 (10) 实验五土壤多种理化性状分析 (11)

实验一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样品的采集,是决定分析工作是否可靠的重要环节。由于耕地土壤、肥料(尤其是有机肥料)、作物的不均一性,很容易造成采样误差,而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即使室内分析结果再准确,也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因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则是土壤农化分析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是一个不均匀体,同一地块上这一点和那一点土壤有差异,垂直剖面上不同土层之间也有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气候、地形、母质、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人们的生产活动等等。对于农业土壤来说,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不同的施肥方式和耕作制度等)造成土壤的局部差异尤为显著。因此耕地土壤的不均匀性远比未耕种土壤大。要使分析结果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所采集的土壤样品就必须有代表性、均匀性和典型性。 1、划分采样区 为使土壤样品真正具有代表性,采样前首先需要了解全区土壤类型、地型部位、作物布局、耕作施肥、历年产量等情况,然后根据土壤的差异划分若干采样区,每一个采样区的土壤尽可能均匀一致。在每一个采样区内取一个混合土样。采样区的面积,视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精确度而定。试验区采样,每一个试验小区为一个采样区。生产田一个采样区面积可为10ha。 2、采样 土壤农化分析一般只采耕层(0~20cm)土样。传统农业采样时,通常采取蛇形线或对角线等距离布置样点,精准农业通常采用网格法采样。采样点应避开特殊的地点,如粪底盘、地边、沟边等。采样点数根据采样区的面积而定,一般为15~20个。 采样方法随采样工具而不同。常用的采样工具有小土铲和土钻。用土铲取土时是在采样点上根据采土深度斜向采取上下一致的薄片。用土钻取土则是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各样点样品集中混匀,一个混合样品量为0.5~1kg。若土量太多,可将土样放在塑料布上,用手捏碎混匀,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装入样品袋,内外附上标签,注明采样地点、深度、前茬或施肥情况、采样人和

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

) 总共(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

2 1512040006 蒲家庆土壤学实验 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年级:15级 班级:15级土管一班

学号:1512040006 姓名:蒲家庆 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201604 教师评分教师签名 日期 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姓名: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 3 1512040006 蒲家庆土壤学实验 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

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小土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管形土钻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

目录

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V:半径为r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 (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 Fˊ=P-FA= 333 1212 444 () 333 r gd r gd r g d d πππ -=- 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 力(F),即 3 12 4 () 3 r g d d π- =6r v πη 又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S-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一时间.秒)。由上式,可求出不同温度下,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在水中沉降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二、方法原理: 将经化学物理处理而充分分散成单粒状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经过不同时间,用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液的比重变化,比重计上的读数直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1 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2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

烟草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烟草形态与类型的观察与识别 (2) 实验二育苗技术观察 (5) 实验三烤烟烟苗素质考察 (10) 实验四主要栽培技术与烤烟生长分析 (11) 实验五打顶时期与留叶数对叶片生长的影响观察 (12) 实验六烤烟叶片经济性状考察 (13)

实验一烟草形态与类型的观察与识别 一、目的 通过观察烤烟根、茎、叶等器官构造与形态,建立对烟草初步的感性认识;观察掌握不同类型烟草的形态特征并能识别。 二、内容 观察烤烟植株形态及根、茎、叶等器官特征,观察烤烟、白肋烟、香料烟、晒烟、晾烟、黄花烟六种类型的外观特征,并能描述。 1、烤烟 烤烟亦称火管烤烟,源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因而也被称为弗吉尼亚型。烤烟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120-150cm,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苤适中,中部的质量最佳。栽培上不宜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最初的调制方法也是晾晒。后来(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目前是在烤房内调制,烤后呈金黄色。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烟碱含量中等。烤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也被供作斗烟。世界上生产烤烟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印度,其次是巴西、津巴布韦、泰国、加拿大、日本等。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重点产区有河南、山东、云南、贵州、黑龙江、湖南、湖北、陕西、安徽等省,四川、广东、福建、辽宁、江西、广西、吉林等省(区)也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2、晒烟 晒烟的烟叶利用阳光调制,主要有晒红烟与晒黄烟。一般晒黄烟外观特征和所含化学成分与烤烟相近,而晒红烟则同烤烟差别较大。晒红烟的叶片一般较少,叶肉较厚,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晒制后多呈深褐色或褐色,以上部叶片质量最好。烟叶一般含糖量较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烟味浓,劲头大。晒烟主要用于斗烟、水烟和卷烟,也作为雪茄芯叶、束叶和鼻烟、嚼烟的原料。此外,有些晒烟还可以加工成杀虫剂。世界上生产晒烟的主要国家是中国和印度。我国各省都有晒烟种植,但分布零散,比较集中的有四川、广东、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吉林、山东、陕西等省。 3、晾烟 晾烟有浅色晾烟(白肋、马里兰)和深色晾烟之别,都是在阴凉通风场所晾制而成。而其中的白肋烟、马里兰烟和雪茄包叶烟因别具一格,均已自成一类。但在我国,除将白肋烟单独作为一个烟草类型外,其余所有的晾制烟草,包括雪茄包叶烟、马里兰烟和其他传统晾烟,均归属于晾烟类型。 4、白肋烟 白肋烟是马里兰深色晒烟品种的一个突变种。1864年美国俄亥俄州布朗县的一个农场在马里兰阔叶烟苗床里初次发现了奶黄色的突变烟株,后经专门种植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室守则 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关闭手提电话机。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目录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 (3) 实验二土壤水分的测定 (9) 实验三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 (10) 实验四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测定 (12) 实验五土壤速效养分N、P、K的测定 (14)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 土壤是由母质发育而成,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本身又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学习土壤学的人,必须先学习岩石和矿物,以了解土壤母质,为学习土壤学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使用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硬度计、小锤、稀盐酸等物品,对主要的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进行肉眼观察鉴定。 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 (一)形态 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略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土状——细小均匀的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纤维状——晶体细小,纤细平行排列,如石棉。 鲕状——似鱼卵状的园形小颗粒集合体,如赤铁矿。 豆状——集合体成园形或椭圆形大小似豆者。如赤铁矿。 (二)颜色 矿物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一般地说,颜色是光的反射现象。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孔雀石吸收绿色以外的色光而独将绿色反射所致。矿物的颜色,根据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可以有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具有的色素表现出来的颜色,如石英的白色。 他色——矿物因为含有外来的带色素的杂质而产生的颜色,如无色透明的石英(水晶)因锰的混入而被染成紫色,即是他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缝、解理面及表面由于氧化膜的干涉效应而产生的颜色。 (三)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擦划,(必须注意矿物硬度小于瓷扳)所留在瓷板上的颜色即为条痕。条痕对有色矿物有鉴定意义。 (四)光泽 矿物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光泽。按其表现可分为: 金属光泽——如黄铁矿 半金屑光泽——如赤铁矿 非金屑光泽——玻璃光泽:如石英晶面 油脂光泽:如石英断口面

环境土壤学实验

环境土壤学实验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实验目的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方法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制备。通过实验,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 小铁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尺子、锤子、镊子、土壤筛(18目、60目)、广口瓶、研钵、盛土盘等。 三、实验步骤 (一)样品采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研究土壤肥土: (1)采取混合样品:采样时须按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采样点的分布应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最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情况下,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如图示1-1。采样点要避免地埂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 采样方法采样点确定 图1-1土壤采样布点路线 1.对角线布点法 2.棋盘式布点法 3.蛇形布点法

后,刮去2~3mm的表土,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采集的土样集中在盛土盘中,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除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约1kg 左右。 (3). 采样时间如果土壤测定是为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应随时采样;是为了摸清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即按作物生育期定期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进行土壤测定时,在作物收获前后或施基肥前进行采样;若要了解施肥效果,则在作物生长期间,施肥前后进行采样。 (4). 装袋与填写标签所采土样装入布袋中,填写标签两份,一份贴在布袋外,一份放入布袋内,标签应写明采样地点、深度、样品编号、日期、采样人、土样名称等。同时将此内容登记在专门的记载本上备查。 2.研究土壤形成发育:在野外先确定区域地形及具体剖面位置,在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采样时应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厘米,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采样由下到上,这样可避免采取上层土样时,土块落下干扰下层。每个样品(每层)需采一公斤。特别注意采样深度记载按实际采样深度记,如:土壤剖面的耕作层是0—30厘米,采样部位实际上是5—15厘米,记载以后者为准。 研究土壤发育剖面样品,不能在同一类型土壤与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土壤上采取土样进行混合,只能每个剖面样品独立单独采取,独立分析,以免使土壤的差异在混合的过程中遇到掩盖。 3.研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即作物营养诊断。每采一个植株样品,同时取该植株的根际土壤。为更好地反应土壤与作物的关系,应在采样后马上分析,不宜久置,大面积采样,应当由多点样品(约l公斤)混合,用四分法取得均匀样品约100g左右,小区取样,最后取50g左右。 4.研究土壤障碍因素的取样:大面积毒质危害应多点采样混合,应取根附近的土壤;局部毒质危害,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进行土壤与植株样品同时采取。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 1. 风干剔杂除速效养分、还原物质的测定需用新鲜样品外,其余均采用风干土样,以抑制微生物活动和化学变化,便于长期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