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中西方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心态及历史进程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哲学体系。分析中西方哲学的差异,对于加深对中西方哲学的理解把握,进一步认识中西文化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哲学以茫茫宇宙为根本研究对象,形成了物本论和神本论两个基本流派,前者认为宇宙本原是物质实体,后者认为宇宙本原是精神实体。这两大派别的对立统一构成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线索,从此也可以看出西方古代是不存在人本哲学的。文艺复兴时期,少数非主流哲学家将人本哲学“合法性”问题提上日程,到了近代,人的经验与理性逐渐成为哲学架构的原生点。发展到今天,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传统哲学采取了“颠覆”立场,科学主义思潮甚至认为传统哲学应该“终结”、“消亡”。然而,传统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西方哲学至今仍摆脱不了天本传统影响。

中国哲学以“人”为根本研究对象,儒道两家在中国哲学史长期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中国哲学的“道”“性”“理”“心”“名”等基本范畴都围绕“人”的问题形成、以儒与道的学说为主心骨。中国哲学基本框架体系自形成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鸦片战争后在西学冲击下,也开始了自我更新进程。

客观说来,西方哲学长于知天,擅长用自然科学模式论证社会,甚至连人本哲学也把人看作“社会原子”。中国哲学则专于知人,借天道表述一定价值诉求,致力于追求“内圣外王”的哲学价值。如果用西方传统模式来衡量,则中国传统哲学缺乏实体追究智慧与科学理性精神;如果用中国传统模式来衡量,则西方哲学(至少是传统哲学)只是科学或神学的附属,缺乏应有的社会价值担当。因此,中西方哲学只有结合起来,相互汲取营养,才能从理论体系上,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建立起科学化的终极价值目标。

对于中国哲学来说,随着当代西方哲学的面目日新和中国国情的深刻变化,需要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展开思路,结合时代特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原则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价值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开展中西方哲学的平等对话,不断扩大在世界哲学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西哲学对比

中西哲学对比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哲学是从西方传来的一个学科,而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哲学。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其实也有很多出色的哲学思想,只是可能与西方哲学形式不太相像,而研究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一、西方哲学简介 公认的西方哲学史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最早的哲学家是泰勒斯,他的所有哲学观点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万物是水。而且对于这个观点的论证也比较粗糙,但他被认为迈出了对这个世界作理性思考的第一步。之后,西方的哲学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②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③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④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1] 西方哲学研究的问题主要可分为三类,即宇宙论——研究世界的道理(A Theory of World);人生论——人生的道理(A Theory of Life);知识论——知识的道理(A Theory of Knowledge)。此外还有一些别的分法,如孟太葛认为哲学的三部分是方法论,形上学和价值论。[2]但其实其中形上学与宇宙论内容相似,价值论与人生论相似,方法论与知识论类似。所以,西方哲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公认的这三个部分。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不同的流派,他们的主张千差万别,在一些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在西方哲学家中我了解的比较多的是柏拉图和尼采,读过《理想国》和《权力意志》。虽然好多地方都没有彻底读懂,但他们的观点在很多地方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相同的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都进行了逻辑严明的证明,这一点其实是西方哲学的一大特点,后文会详细论述。 二、中国哲学简介 正如前文所说,好多人认为中国根本没有哲学。的确,哲学这个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在这个词在中古出现以前,中国也的确没有自觉的哲学这一学科。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没有哲学。中国古代其实产生过许许多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只不过中国哲学可能与西方哲学研究的重点不同而已。 中国的哲学可以说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也就是当时的诸子百家的学说。此外,中国魏晋人所谓的玄学、宋明人所谓的道学以及清朝人所谓的义理之学研究的内容其实也与西方所谓的哲学大致相同。[3]这些都是中国的哲学。 比如对应于西方哲学中的宇宙论,庄子和老子的学说中就有很多对于宇宙的认识与思考。庄子学说中最著名的一个观点就是事物的相对性,大小、远近、长短都是相对的,这一观点其实是对于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这两者的分离。此外,更深刻的观点还有对于宇宙规律的认识,如老子曾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是没有感情与道德标准的,在它的眼中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观点其实就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而对应于西方哲学中的人生论,其实中国哲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不论是儒家的克己复礼,墨家的兼爱非攻,农家的全民稼穑,实际上都是在探讨一个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行为准则去为人处世。 三、中西方哲学的主要差异

中西方哲学比较文献综述

中西方哲学比较文献综述 丁岩 目录 摘要 (1) 一、前沿 (2) 二、中西方哲学比较文献回顾 (2) (一)中国传统哲学不注重知识论和逻辑方法论,而西方哲学是以“认识论” 为基础或核心的 (2) (二)中国哲学注重强调“是什么”,而西方哲学注重强调“为什么” (3) (三)中国哲学源于“一脉分张”,而西方哲学源于“诸流竞汇” (3) (四)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西方哲学则强调“天人对立” (3) (五)中国哲学的时空观是以时间为第一,为主导;而西方哲学的时空观,是以空间为第一,为主导 (4) (六)中国哲学在价值观上推崇中庸、中和,而西方哲学则偏向绝对极端 (4) (七)中国哲学在自然观上强调不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哲学的自然观则强调人的作用 (4) (八)中国哲学为让人遵行之现世哲学,而西方哲学则使人信服之彼岸哲学 (5) (九)中国哲学注重德性与德行合一,而西方哲学强调德性与德行分开 (5) (十)中国哲学的特征表现为一种封闭的自我发展,具有稳定性,而西方哲学则表现为多方面融合哲学-科学文化 (5) (十一)中国哲学的主流强调继承传统,而西方哲学则具有具有科学精神和不断超越的特点 (6) 三、中西方哲学比较文献思考 (7) (一)哲学不是真理 (7) (二)哲学不一定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 (7) (三)哲学之任务与目的 (8) 四、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近年来,国内对哲学问题的争论日渐激烈,哲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显现也越来越明显,什么是哲学,这已被广大民众所急盼。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哲学比较,概述其几个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哲学不是真理、哲学不一定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和哲学之任务与目的三个结论。 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文献综述

中西文化的异同

中西文化的异同 摘要 中西文化异彩纷呈,构成文化的要素数不胜数,而音乐绝对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音乐上的体现是十分明显的,民族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从音乐中体现出来。中西方的音乐各具特色,主要的表现在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在下文中将会提及音乐的含义、中西音乐的特点、中西音乐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体现差异的主要几个方面以及中西文化的相同点等内容。 关键词 音乐的含义音乐特点中西音乐差异差异原因相同点 正文 一、音乐的定义 物体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二、中西音乐的特点 中国音乐的特点: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中国的情韵可以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或者可以说源于古代钟鼎的花纹及原始画壁的动物飞腾之象。 西方音乐的特点:西方音乐注重的是和谐,西洋的和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 三、差异的具体体现 (一)乐器方面 中国乐器主要包括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吹奏乐器主要有笙、笛子、唢呐、箫、葫芦丝等;弹拨乐器主要有古筝、琵琶、柳琴、月琴、扬琴等;拉奏乐器主要有二胡、高胡、马头琴等;打击乐器主要有鼓、磬、编钟等。 例如古琴,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后人誉为哲学性的艺术,位居“琴棋书画”之首,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西方的乐器分为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木管乐器主要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铜管乐器主要有短号、小号、长号、大号和圆号;弦乐器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弹拨乐器主要有吉他、贝司;键盘乐器主要有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打击乐器主要有架子鼓、三角铁、大鼓、排钟、木琴。 例如小提琴,它在西方乐器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是弦乐族系中的高音成员;音域超过三个八度,是所有管弦乐队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小提琴也是最富有表

西方哲学论文—中西方哲学差异

浅谈中西方哲学差异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借 鉴作用 ——西方哲学史专题结课论文 ****** ******

摘要:中国从近代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开始就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西方在综合国力,人口素质,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无疑已经领先了中国,而到了现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要从各个方面借鉴西方。为什么拥有更加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到了近代却大大落后于西方呢?在我看来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世界观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方法论的哲学占了很大的原因。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起源开始就已融入西方文明的血液之中。因而我们就要了解研究西方哲学,并与中国哲学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能力、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本源事物。 二、西方哲学来源 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α”转变而来,意思为“爱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皮尔金百科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 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乃至西方哲学的故乡。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奥林匹斯山的12个主要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古代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西方哲学家的哲学观点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 1、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在存在问题上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差异: 赫拉克利特典型的观点是“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而巴门尼德观点与之相反,认为“某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是“火本原论”者,他第一个提出“逻各斯”的概念,并开启了辩证法之门。“万物流转,无物常住,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在经验中他观察到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即变化就发生在现在。对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它正在发生着变化,正转化为他物。那么 是:“” 而不是感官的对象。如果没有存在作为对象,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空想”。 2、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的关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直接的关系,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批判理念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和缜密论证创立的。实体论克服了理念论关于一般能够脱离个别、理念可以脱离可感事物独立存在的错误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前者),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看见的东西。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

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理念是在现象界之外的,决定现象接的永恒不变的、普遍的、绝对的、必然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柏拉图关于理念可以完全脱离可感个体事物单独存在的看法和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他质问道:抽象的共性怎能单独存在?比如:你能说人只是人(抽象共性)而不是动物(可感共性)吗?因为人类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所以,在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缜密的论证创立了他的实体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首先一个涵义就是形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原始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 “是者” “实体 免陷入理念论所持的普遍先于个别的立场,但却不免向理念论妥协。实体论并不是与理念论截然对立的学说,而是试图包容后者、比后者更全面的尝试。 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分离学说”,但最后也不得不设定了一个分离的纯形式。他与相位因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使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作为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一历史时代,因而二者之间必然有着许多相同点。 1.时代背景相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同,都产生于19 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了产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也已发展到了自己的成熟期,社会的基本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激烈,工人运功此起彼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自然科学前提相同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像近代早期处于分门别类的研究、搜集材料科学阶段,而是已发展到“整理材料科学”阶段。自然科学是以研究客观物质发展过程为特征的科学,有机化学、地质学、动植物学以及生理学、胚胎学等已纷纷建立起来。最重要的是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些划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为人们超越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创立现代西方哲学奠定了自然科学前提。正因为如此,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证精神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3.哲学思想来源相同 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是它们的哲学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如培根的实验科学精神及归纳法等,对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现代的科学主义思潮从孔德实证主义开始贯穿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过程之中。欧洲大陆的唯理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费希特把客观理性主义转向主观的非理性主义等,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人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就是从此发源,从而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中一支重要的哲学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的唯物主义、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4.对待近代西方哲学的态度相同 批判、继承和超越。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出发点、立场、原则、方法出发来猛烈的批判近代哲学以及西方哲学传统。第一,他们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把世界二元化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传统。第二,批判近代哲学的哲学观。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去建立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以及企图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和知识的基础,成为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他们要追求绝对普遍的永恒真理、终极存在。恩格斯宣告了这种近代哲学的“终结”,后现代主义则宣布大写的哲学死了。第三,他们批判了近代的先验的形而上学的理性原则和极端理性主义。近代西方哲学的理性是抽象的先验的不证自明的东西,用理性代替了中世纪的上帝,理性成为万能的君主和神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近代哲学家们认为一切都是有理性的,都是符合理性的原则,理想的社会应是理性的社会。近代的资产阶级由抽象的理性主义原则,企图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他们梦想中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YOUR LO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中西方差异 ——思维方式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有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 《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

1)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2)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 3)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 整体思维的目标: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 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一一阴阳T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 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 中国辩证思维方式 比较:中国的“元气说” VS.西方的“原子论” “元气说”一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 “原子论”一分析性思维方式: 西方思维方式一一分析性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观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的思想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为原则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1.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2.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哲学真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智慧,但仍只是略懂皮毛,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哲学大家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思想仍然是不理解。西方那么多的哲学大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又基本上不一样,想要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哲学史课就把它理解通透我觉得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淡淡对中西方哲学智慧的看法。 一、中西方哲学的起源差异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并且经历过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阶段,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先后出现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两次转向,近代西方哲学所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认识论方面,而现代西方哲学则开始向人本主义转变,尽管在古希腊之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不尽相同,但其承继的仍然是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追溯世界的本源,弄清楚“是什么”,并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归纳,演绎。中国哲学的产生,并不象西方哲学那样可以找到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出现类似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试图截然与传统分开或创立新的传统。中国哲学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关怀和规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求得身心内外和谐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可以从老子和孔子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中看出。古希腊哲学的重点是“是什么”,而中国哲学的重点是“怎样做”。西方注重的是学以致知,我们注重的是学以致用。 哲学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哲学与宗教的共同点是为人的灵魂找一个安身之所,都是一种人生信仰。西方哲学离不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相信神是唯一的,他们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而中国的佛教和道教都是多神的宗教,多提倡现世吃苦修行以求得来世的幸福。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是中西方哲学的发展也不同。 二、哲学的发展方向的差异

中西哲学思想的差异

中西哲学的差异 中西方的哲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渐渐形成了迥然各异的文化精神,从总体上来讲,中国哲学思想上体现出来的传统中国文化,非常注重现实性道德修为和建功立业,主要强调学以致用,哲学上说就是有实用主义的倾向。而西方哲学上体现出来的西方传统文化,十分注重超越性的精神思辨和批判意识,主要强调学以致知,在哲学上它往往表现为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生活而遨游于永无定论的形而上学 问题的倾向。 为什么我们中国可以保持几千年的先进,而在近一百多年却落后于西方世界呢?我个人觉得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可以对这个问 题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回答。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都知道,西方哲学是来源于古希腊文化的,第一位哲学家、被称为“哲学之父”的泰勒斯就是希腊人,其中第一个能称得上是哲学观点的思想主张就是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当然,希腊哲学鼎盛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哲学家是希腊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从具体事物背后去寻求一般定义的做法,为西方哲学后来的研究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西方为学术而学术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态度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当然,哲学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

断发展,每一个现世的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的中国哲学在思想观念上有一定的超脱和先进等特点,也许这正是我们没有像西方人那种“学以致知”和“为学术而学术”的求知态度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我们中国哲学由始至终都追求着实用性,而且很明显地中国哲学和政治有着太密切的关系了。我们不可否认,西方人比我们中国人更适合搞学术,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合适搞政治,所以我们中国哲学思想让我们在各方面的学习上少走许多弯路,但是最终正是因为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所以没有了西方人那种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我们中国哲学思想留给我们大众的是完完全全中国化了的哲学思维方式。比如说“中庸”,这个思想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模式,同时还影响着我们做人和做事的过程。 西方哲学思想则不同,我们都知道,科学的逻辑性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流,逻辑与哲学结合在一起,对于我们后人学习和理解哲学提供了很大的理论帮助和方法上的启迪。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哲学的本性在于爱智慧,哲学是有道理可言的,不是纯粹的诡辩。哲学是对爱智慧的热爱和追求,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从西方哲学史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西方哲学的实践性方面,只是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才真正成为了哲学的根本依据。西方哲学刚开始时并不重视实践,一直都是关注天上的事物,到了苏格拉底的时候才“从

中西方哲学差异的解析

中西方哲学差异的解析 “哲学”一词英文为philosophy,它源于希腊文,语根为philo及sophi a,原义为爱智慧(love of wisdom),或是对智慧的追求(strivefor wisdom)。“智慧”一词意义十分广泛,用现代的说话來说,它泛指一切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反省活动。罗素把它总结为:“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问”。现在中国官方的定义是:“哲学是世界观,哲学是方法论。”这应该是最为科学的定义。 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并机械的认为像数学和几何一样从已知的知识可以推出未知的结论。大家知道要进行逻辑思维首先要进行定义,可是定义往往难以精确,推理的过程也经常的与事实不符。这就是西方哲学的困境。因此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哲学问题》结尾这样说道:“哲学之所以应该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因为通常不可能知道有什么确定的答案是真确的,而是在于这写问题的本身;原因是,这写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在这段话里罗素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西方哲学家要求精确定义的哲学是根本精确不了的。 先说西方哲学的困境:第一个层面,哲学的基础是定义和逻辑。而西方哲学家们发现就是对简单的1都难以科学的定义。例如一张椅子它由一些木头组成,而木头又由众多的纤维组成,而纤维又是由有机分子组成,有机分子又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即使面对自然界最简单的物质氢气都难以定义“一”,因为氢分子由两个原子组成,而氢原子又由电子和质子组成,在推究还能到中微子、以至到超玄的结构。这就是西方哲学界的“哲学丑闻”。还有西方哲学赖以生存的逻辑也出现了问题,先是发现“主”、“谓”结构的推理会出现谬误和混乱,后来又发现逻辑悖论。第二个层面,传统西方哲学有三大主题:上帝(第一存在)、物质(自然界)和灵魂(精神界)。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上帝在哲学中占有的地盘越来越少,上帝只存在于宗教哲学里,可以说根本不是现代哲学的研究对象;随着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哲学对自然世界的一般性原理和结论——即对物质的研究也被各相应的自然学科所替代;近代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语言分析也独立成为了心理学科,它替代了哲学对精神的研究。因此说哲学面临失去研究对象的危机。 罗素在《哲学问题》中用‘2+2=4’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就是他用数理的概念来替代原来的主谓概念。它们应该比其他的事物具有更纯的逻辑性。即使是“2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中西方哲学思想差异及其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中西方哲学思想差异及其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摘要:中国和西方在近现代自然科学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本文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探索了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中国的哲学思想以感性思维为主,强调经世致用,并且以封建统治者的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压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西方的哲学思想中理性思维更多,并且西方一批又一批的哲学家不断发展其哲学思想,为其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这种哲学思维的差异性对当下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形式逻辑自然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Natural Science Abstract: 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modern sci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 ga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China'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s based on perceptual thinking, emphasizing statecraft, and the feudal rulers philosophy whose core thought is Confucianism has suppr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The western philosophy contains more rational thinking, and batch after batch western philosophers continue to develop their philosophical ideas, providing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natural science. The difference of thi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odern China. Keywords: Formal Logic Natural Scienc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Methodology 古代中国有着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天文历法、数学、医药学、地理学、建筑学、制造加工技术等领域都创造出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这些成就使得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长时间在世界上位于前列。然而15世纪下半叶以来,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兴起,西方文明的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此时中国的科学技术非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开始衰落。虽然近现代科学从产生到发展只有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它所创造出的辉煌却远远超过了人类社会之前几千年的成就。在近代科学发展的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渐渐落后于西方,并且差距越拉越大,可以说中国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中西方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巨大差异源于很多因素,两者在哲学思想上的差异是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哲学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本文主要从哲学思想差异探讨中西方自近代以来在自然科学上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 一、哲学与自然科学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说:“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著名的人物是集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身份于一体的,比如笛卡尔、莱布尼茨、培根、康德等。由此可见,哲学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两者不可分割。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对自然科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方法论。哲学与人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社会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中国和西方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逻辑思维倾向,这种逻辑思维倾向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不同的哲学体系,从而导致两者的科学沿着不同的路径发展。中国的传统哲学感性化特征更强,注重感悟与体验,对很多自然科学的问题只是从整体上去模糊的认知,提倡经世致用,忽视

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改卷教师: 学号:106050110 姓名:孙敏得分: 题目一: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可能性阐述 对于哲学来说, 人的生命本性以及文化传统是全部哲学的基本根据或主要前提。人的生命本性是哲学永恒的主题, 是所有哲学都要 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 哲学并不是以同样的面孔和眼光面对人的生命本性, 恰恰相 反, 人们总是通过不同的哲学问题、解释原则、思维方式、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来把握 自己的生命本性。这些“个性化”的哲学内容, 是构成某一哲学传统最为主要的因素, 从而也就形成了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本性是中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共同方向,而各自的有一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所以中西方哲学存在比较的共同话题,又存在观点的差异性,因此,中西方哲学存在比较的可能性。按照这个道理去感悟和理解“中西哲学”, 就有更大的可能去把握这两种哲学的性质、特点和“长短”: 西方人“惊异于世界”与中国人“注重于生命”的哲学问题;西方人为世界秩序立法之“理”与中国人为自己安身立命之“道”的价值取向; 西方人追寻“终极本体”与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原则; 西方人善于逻辑分析与中国人长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爱智”与中国人“修心”的哲学理念; 西方人概念明晰与中国人话语隐喻的哲学表达方式; “中西哲学”这六方面不同的性质与特点集中地体现了“中西哲学”各自的传统, 是我们应该加以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 各种具体内容尽可归结于其中。 当我们对以上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时, 不仅要注意“中西哲学”不同的性质与特点, 更要注重这两种哲学由于性质与特点的差异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优长与缺陷, 特 别是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生活、生命和命运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二)必要性阐述 中西方哲学比较的研究日益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逐渐从专门性到普遍性转变,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互为关联的事实: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精 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的发展处于以西方文 化与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有鉴于此, 当代中国人要想保持自我, 真正地理 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就不能不去比较研究中国 与西方的文化、文明, 特别是彼此的哲学。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从近代原来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的研究,在19世纪中叶以前虽然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彼此的哲学都有过一些了解,但就中国人而言, 只是到了19 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比较彼此的哲学。因为在此以前,中国和西方的两种文明、两种文化、以至于两种哲学, 就总体而言是各自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的。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人在19 世纪中叶开始去比较“中西哲学”的呢? 这并不直接是哲学本身的问题, 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根源于中国人生存的危机和命运的不幸。那时, 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攻击, 在政治、经济、尤其是军事上暴露出致命的弱点, 致使中华民族在内外交困中陷入深重的生存危机与不幸命运。正是这种生存与命运的压力, 促使中国人去审视中国与西方, 在比较中研究西方与自己。 另外从整个人类自我发展和认识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蕴涵“生命性前提”的问题。人如何

中国哲学道理和西方哲学道理的区别

中国哲学道理和西方哲学道理的区别 我认为哲学就是人研究人类自身存在的一门学问。具体来讲就是研究人的本质,人的行为,人的集群的一门学问。也就是说,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的本质,人的行为,人的集群三个方面而不是别的什么方面。 哲学是一种思维的智慧,我们要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为何有所不同,亟需解决的问题就当属明了中西方哲学的差异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的阶段,产生的过程也许不是明朗的,相反却有可能是模糊不清的。这就需要去探寻事物产生的源头,从头开始,理清事物发展的脉络并且试图预期事物的未来发展,哲学也不例外。在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古希腊是不能抛开的一个必经环节,古希腊哲学就是西方哲学的源头。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并且经历过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阶段,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不断地发生著变化。但其承继的仍然是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而中国哲学的产生,并不象西方哲学那样可以找到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出现类似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试图截然与传统分开或创立新的传统。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是从《易经》开始甚至可以上溯到更早的阴阳五行等观念,而此后中国哲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理论依据往往都来自于这些传统观念。纵观整个中国哲学,各种学说的前后相继性很明显,各个学派所讨论的问题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主要都集中在政治伦理方面,即都表现为对人的关怀和规范。

一、中西方哲学 中西哲学的产生和特点 中西方哲学代表的是两大思想文明的结晶,它们在发端之时期,双方就形成了各自迥异的思想取向和特徵,后来的发展只是各自沿著前人的路走下去,西方哲学在重视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地批判旧传统并创立新传统,从而发展成为了一门全新的哲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沿袭前人的传统,突破不多,主要是继承,这样中西哲学最终走向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体系。 中国哲学应该产生於先秦时期,当时各种学说并立,形成了中国哲学早期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正如前方所说,各种学说虽然讨论的问题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要集中在政治伦理方面,即都表现为对人的关怀和规范; 2)表现出一种伦理性、圆融性和内倾性的主要特点; 3)亦具有封闭的自我发展,继承传统的稳定性特点。 上文已经提到过了,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经历过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其承继了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 2)强调理性认知;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应是主体,自然是客体,是人类认识和征服的物件,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

中西方哲学比较与分析

中西方哲学比较与分析 摘要:学者们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而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哲学基本特征、哲学思维方式以度方法论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西哲学;比较分析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它是一个包涵宇宙万物理性的综合体。一个民族的哲学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持久性的稳定性。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历史进程发展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哲学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不同,深层次比较分析中西方哲学显得更为重要。 一、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天人合一”,注重人情,偏向伦理,中国哲学侧重于社会和人生,与伦理、政治思想密切联系;而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分而析之的哲学,关注自然和科学。西方哲学侧重于科学和思维,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联系。哲学本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但是不同民族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进行这种总结和概括时,往往有所侧重。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时,保留了氏族制的残余,统治者利用氏族血缘观念和亲情关系发展了宗法制。生长在宗法氛围中的中国哲学,必然以孝悌的伦理关系为依托,并着眼于解决宗法伦理问题。因而,中国哲学与伦理密切联系。此外,中国哲学倾心于现实政治,中国哲学家热衷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各家各派都“务为治”(《史记·太史公自序》),在哲学中侧重于研究社会和人生。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联系,侧重于科学和思维。哲学所体现的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即:求真的哲学,求善的哲学和求美的哲学。西方哲学是科学型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相联。以探求宇宙观、认识论为中心,同道德相区分。以认识和征服自然为目的,即使探求道德伦理也是为认识和征服自然服务。在西方人的眼里,哲学就是对真理的追求,通过学哲学使人变得聪明。 二、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 中国哲学注重直觉性,注重了悟,而西方哲学善于逻辑推理,注重论证。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哲人惯于直觉思维,西方哲人惯于科学思维。直觉思维富于想象,科学思维精确严密。西方哲学重实际、重科学,一丝不苟地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叫“科学思维”,它必须明确概念,恰当判断,正确推理,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逻辑的。西方哲学思考方式的这一逻辑传统是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开始的。亚里斯多德使逻辑详细和完善,使之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使之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其实就是三段论,是一个公理系统和自然演绎系统。 三、中西方哲学的方法论 西方哲学关注主客二分,强调人与物的分离,认为人是获得了意识后,将世间万物作为自己的对象进行思考。由此发展成熟的认识论恰恰是符合自然科学的发展,这样一来,西方哲学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的印记,以致知性分析的方法一跃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西方哲学以“逻辑”为工具,其从古到今的一个明确特征就是以“逻辑”为工具来表述它的思想,这一特征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的文化特征。这种工具教会了人们一种方法,也就是人的思维和言语都要讲规则、要分析、要符合逻辑顺序,概念作为万物最关键的东西,一定要清楚、严密、明白,所有的知识都应该能够纳人到一个严密的体系中来。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一向重分析、论证、推理,讲究严密和实证。而中国哲学的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把自然和人伦看作是达到主体心理与宇宙本体的应合,看作是天意之显示与象征,并把通过自身的修养达到的主体心理与宇宙本体的应合看作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所以在方法上一般求助于神秘的直觉体验而不重视科学的分析,中国哲学不以“逻辑”为工具,而是带有更多的论断、宣布式的形式,往往以圣人

关于中西方哲学差异的探索

关于中西方哲学差异的探索 受实际生存的地域性文化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干预,西方哲学理论体系与中国哲学理论体系在探究切入点,逻辑推演路径,以及基本观点构成体系层面均具备着较为显著的相互差异特征,因此切实做好中西方哲学理论体系基本差异的认识和分析工作,对于保障和支持现代哲学研究与学习实践活动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中西方哲学差异论题,择取两个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对宇宙人生终极问题的不间断求索,是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获取的基础性生存本能之一,因而对于生存于差异化历史环境实践背景之中的独立化人类个体而言,其实际建构和秉持的基础性思维认知模式和内在逻辑推演结构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互差异特点。中西方哲学理论体系在研究基点层面本身存在着显著差异,并且在经历相对漫长的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基本传统。从宏观性学理分析的角度展开阐释,西方哲学在研究语境中主要侧重于规范的逻辑分析,而中国哲学在研究语境中主要注重综合性和道德性,这是西方哲学学术体系与中国哲学学术体系之间最为显著的分野。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中西方哲学差异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一、西方哲学体系与中国哲学体系的起源差异 西方哲学理论体系最早萌芽于古希腊,并且其早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实际经历的基于漫长历史实践背景之下的发展演进过程,本身与周边性环境影响因素的发展演化特征之间具备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联特征。遵照现有的基础文献记载揭示,古代希腊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以海洋地质环境类型为主的国度,由于其实际占有和控制的土地资源要素长期处于相对贫瘠状态,因而诱导其基础农业的发展演进状态遭遇了显著且鲜明的干预和限制。与此同时,古代希腊具备数量充足且类型多样的矿产资源和曲折回环的海岸线,为古希腊历史时期手工产业和海洋交通产业的繁荣有序发展,构筑和提供了稳定且坚实的环境背景支持条件。古希腊历史时期手工加工产业和矿产资源要素开采生产产业的繁荣发挥,诱导了古希腊民众逐步产生和形成了探索和认识自然的基本思想倾向,并且诱导西方古典哲学在基础性理论构成体系的建构发展过程中,切实展现出了较为稳定且充足的开放包容的基本特点。 中国哲学理论体系最早起源于中国原生文明发展早期的春秋战国时代,其在早期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在中国原生文明历史时期极其特殊的综合性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条件之下,展示出了表现鲜明的百家争鸣历史特征,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富盛名的学派大家,其中包含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墨家学派的墨子;以及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和慎到等。这些学派大师不仅为中国古典原生文明历史时期古典哲学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后世的中国哲学理论体系研究分析工作,构筑和提供了丰富且充足的背景素材要素支持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