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 (1)

25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 (1)

25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 (1)
25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 (1)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所授课时: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德国风光片

2、介绍德国哥廷根,并介绍季羡林的有关资料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菀”是多音字“姹”是翘舌音

3、强调易错字音

4、词语解释

房东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

三、初读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德国人在爱花民族中占重要的地位。

2、浏览课文,初步感受“美丽”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读课题

2、师:多有意思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青年时代曾在德国留学了十年,在他留学的十年里,哥廷根奇丽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学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继续跟随语言大师季羡林走进异国的风情画卷,在欣赏他语言艺术的同时去体会做人哲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

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二、领悟“美丽”

1、奇丽

预设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谈感受,是怎么体会到景色的奇丽的?

②体会词语“家家户户任何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

④生有感情朗读

预设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从词语中感受花的多

②学生练读

③一生读,其他学生想象,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④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奇特

预设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

①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的吃惊。

②生读

预设2、“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耐人寻味”的理解

②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呢?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④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⑤再读,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⑥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试着背诵。

三、再感美丽

1、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奇丽的景色,会长久吗?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①理解“美丽”

②朗读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4、简单了解这是怎样一个梦?

四、拓展练习,推荐书目。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奇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吃惊——叹服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初读感知美丽→自读感悟美丽→交流欣赏美丽→朗读品味美丽→联系实际迁移美丽。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归纳提炼并组织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学习文本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谈体会、说画面),学习文本与写作能力训练相结合(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写景的方法)学习文本与想象能力训练相结合(聆听音乐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景象,透过文本,你感受到什么等)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并说说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然后回读全文说说对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理解。由景

色的美丽上升到品质的美丽。最后进行拓展延伸,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季羡林作品的兴趣。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有深挖掘,学生理解的有些肤浅。

2、应“因学而教”,而不是“因教而学”。课堂上,看到时间已经不多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就有些浮躁。课堂最后的结尾也是草草收场的感觉,没有给孩子整体读书的时间,觉得文本不是完整的。后来想想,不能光想着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就开始不管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还是应该看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环节学扎实,学到位。

3、今天的陈虹主任和马娟主任都提到了在课堂中不应过分的强调中国人养花和外国人养花的区别,感觉好像在贬低我们国家似的,也应该说一说我们国家的独特之处。其实在第一课时我就和同学们介绍过:每个国家,都有让国人引以为豪的东西,如锦绣山河,传统文化等,因为国家的地域文化不同,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异域文化。关于这方面,以后在教学中还得多注意。

4、虽然我的教学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但是细细品味,还是觉得有些不妥。正如卢主任所说,如果能够景人结合,顺学而导,学生在抓住德国风光奇丽进行汇报过程中,当学生局限于“景”的美时,老师适时点拨:这份美仅仅是花之美吗?这一问、一启,学生茅塞顿开,马上将思路转移到人的行为美上来,可能这样会更紧凑些。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初步领悟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初步领悟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品读“以小见大”课外小品文。

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教给我们读书要做到三个“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切体会。比如他精通12国语言。光是德国,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儿就整整呆过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当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指题)

3.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5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

课件出示新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脊梁颇

指名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3.指导书写。

(1)加点的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谈。

(2)教师范写生字“脊”,强调笔顺;范写“暇”,关注日字旁。

(3)学生练写。

4.请4位学生轮读课文4个自然段。学生评价。

5.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花美人美)

(三)自主研读,体会“花美”。

1.请学生读课文,找出写花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请学生再读这3句话,用横线划出描写花美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小结:山阴道是地处我国的一处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③这段话中还有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吗?说出理由。

(4)“任何”

去掉“任何”,让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贴切。

(5)“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指的什么?能去掉吗?有更贴切的词语替代吗?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见过这个词语?

(比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见过,课文中的“应接不暇”就是指眼前的花儿多得看不过来。)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还包含着看花人怎样的情感?(喜爱,生怕错过)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贴切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当。真让人折服!

③课件播放画面,师生美读并背诵。

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图片配乐连播。

学生多种形式读。

3.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画面、用心揣摩文中每个词语的意思,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沐浴在花海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读出了文章所蕴含的真情。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关于“人美”,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

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生读。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4.刚才我们读到的内容是描述德国什么时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课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5.如果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一定还会是怎样的景象?

6.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养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种花习俗的特别来赞美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通过写德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爱花、养花的习俗,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来赞美德国民族精神的伟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板书:以小见大)

2.推荐阅读:《德国印象》

六、板书设计

附件一:课文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字形字音。

2、通过自读自悟,借助文中语句,体会景色的奇丽和民族的奇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试着背诵。

3、能根据文中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看到过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脊莞锦姹嫣暇颇

指名2人上前板演

同桌交换,核对,上午的一节课下来,马上就能掌握字音字形,你们真能干!课后,请把你写错的生字每个抄4遍,对的就不用抄了!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2次去德国,季羡林爷爷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文中哪两句话告诉了你?

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教师板书。

二、奇丽的景色

1、这奇丽的景色究竟是怎样的?

出示要求:读读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请用波浪线划一划。再反复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圈圈点点,稍作批注。

2、交流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任何、家家户户、都是——花真多,没有一家例外,德国真不愧是爱花的民族!

花团锦簇什么意思?想看看吗?简单话语说说你看到的。

评价:真是美不胜收!请你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这么多鲜艳的花簇拥在一起,就叫做花团锦簇。像这样形容姿态的词还有吗?(生板书: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姿态万千、姿态不一)

姹紫嫣红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花都有些什么颜色?谁来说一说。(引导用上句式)

多美的花儿,多优美的语句。也请你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像这样的词还有许多,(生板书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这么多的花,这么美的景色,不读真可惜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5、6人,齐读。

评价:我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是花!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多奇丽的景色呀!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花的海洋——花多,以至于我们(应接不暇)还可以说(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山阴道——两边种满树的山间小道,树木挡着阳光而阴凉万分。

师接:走在这样的山阴道上,可真是(心旷神怡、通体舒畅);走在德国的街上更是(心情舒畅)。

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德国的街头走一走,看一看吧!ppt

4、刚刚你为什么哇哇大叫啊?

师:我也和你一样,流连忘返。

假如我是一位正遇高考,心烦气躁的学子,走在这如花的街头,我会——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疲惫不堪的青年,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

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爷爷,闻到这温馨的花香,我会——

这些话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再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能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奇特的民族

1、感受了景色的奇丽,那么民族的奇特你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划相关语句,来说一说。

2、交流: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都:真是一种很特别的风俗。

(2)你们养过花吗?你都把花放哪里?为什么?(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享受)

(3)德国人养花呢?脊背是什么?他们养花却只看花的茎叶,显然最美的花朵是给(别人)看的。

评:这种养花的方式、养花的目的真是奇特。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3、提升精神:

(1)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养花呢?从文中找出答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文中又是哪一句话具体解释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吗?

师:如果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他人,都为他人着想,必定能创造出人人为我的境界。

4、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回忆一下,来说一说。(有时间就写)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课。本篇课文讲的是“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轻松谈话。

■小试牛刀。

第1课时

(执教课时)

一、一写一读,巧做铺垫,情感初萌。

师: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爱花,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

1、板书课题: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⑴和老师同写课题。

⑵指导“看”字的书写。

2、品读课题。思:透过课题中的一个“让”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突破常规,直扣中心,引发赞叹。

师: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写的,季羡林何许人也?一位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一位享有“东方学者”盛誉的大人物。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名篇佳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

①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念几遍。

②想想,课文能读成哪一句话?

2、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⑴个别朗读,读出一个“奇”。

⑵引导质疑,追寻一个“奇”。

板书:奇丽?奇特?

三、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㈠学习2、3自然段。

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2、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快速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预设㈠: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体会“家家户户”,明“吃惊”原因之一

①理解“家家户户”。

②体会“爱花真切”。

2、体会“脊梁”,明“吃惊”原因之二

⑴体会“脊梁”。

A、“脊梁”是什么意思?

B、在文中指什么?

预设㈡:

出示对话: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齐读,分角色读。

2、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3、说说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4、体会“莞尔一笑”的内涵。

思:这一笑,知道女房东笑出了什么?

5、生读对话。

预设㈢: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生读句子。

2、体会“花的海洋”。

(播放德国大街视频)

3、读句子:“许多窗子……应接不暇。”

4、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花儿的图片)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孩子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走进画里吧!(全班齐读)

5、角色体验: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㈣: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如果给“颇”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

2、理解“耐人寻味”。

3、联系上文,体会“境界”。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创设情境,感受“境界”。

①我想问问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时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乱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难道你不觉得厌烦吗?

②我想问问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时候,你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怒放的鲜花,你又在想什么呢?

四、小结课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

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这──

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

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

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

留德十年的求学足迹!

这──

怎能不令他思绪万千?

(播放《阳光三叠》的曲子)

(引导情境朗读)

第2课时

一、听写生词,温故知新。

1、让学生当场默(2分钟)。

2、现场听写并展示(选择有错的学生,达到对难写字的正确指导。如“脊”“嫣”“暇”)。

二、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师: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记住:把作者的种种思绪,滴滴感受都读出来。

1、齐读第4自然段。

2、体会作者的话。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⑴想想:什么变化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

⑵“美丽”指什么?

⑶生读句子。

三、补充资料,领会主题。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节选自季羡林《重返哥廷根》

在我写博士论文的那几年中,我用德文写成稿子,在送给教授看之前,必须用打字机打成清稿;而我自己既没有打字机,也不会打字。因为屡次反复修改,打字量是非常大的。适逢迈耶家的大小姐伊姆加德能打字,又自己有打字机,而且她还愿意帮我打。因为原稿改得太乱,而且论文内容稀奇古怪,对伊姆加德来说,简直像天书一般。很长一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

──节选自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思:从这两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2、引导学生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又看别人的花。”“走过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生读)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作者陶醉于鲜花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导学生朗读。

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以《梦见了》续写一段话。

五、交流谈话,推荐书目。

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tí)醐(hú),吃了能让人升天成仙,但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伪劣假冒,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季羡林先生语

季羡林作品:

《季羡林文集》《季羡林散文集》

《谈人生》《留德十年》《病榻杂记》

博客:https://www.doczj.com/doc/d611302803.html,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奇特

花团锦簇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我为人人

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初读,理线索;引读,明大概;细读,识经过;品读,悟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诊费”“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4.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三、教学思路:

教学生字词——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 四、教学资料: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2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李时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出示幻灯片:看看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李时珍的照片 二、初读,理线索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李时珍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板书:立志、学医、编书。 2.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 3、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岗上小学王玉梅 教案背景: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新课文,我是第一次讲这篇课文。所以。上课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参,这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内容也较浅显易懂,只要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文章的主旨,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教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25课,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课向我们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亲眼所见家家户户都开满鲜花的情景,突出了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无私境界。 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已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找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积累了一些语言,初步有了朗读、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紧扣“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作为整节课的一条主线,抓住“奇丽、奇特、美丽”这三个关键词,以“寻找奇丽——感悟奇特——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3、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情与风俗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养过哪些花?你养花的目的是什么?你都把自己养的花放在什么地方?(或是见别人把花放在什么地方?) 2、你们知道吗,在德国只需漫步于街头,你就可以随意欣赏到家家户户种

最新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最新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欣赏《蝶恋花答李淑 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知道我国南北有代表的两种说唱音乐——南方弹词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家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音乐感受。 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唱《门前情思大碗茶》。 这首歌曲具有北方鼓词的特点,它和南方弹词并列为我国南北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唱剧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曲子《蝶恋花、答李淑一》。 二、听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学生活动)思考1——音乐特点;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 1、音乐背景 题目中的李淑一原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的语文老师,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战役中牺牲。杨开慧是毛泽东夫人,1930年为革命牺牲,时年29岁。1957年春节,李淑一向毛泽东贺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写的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同年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以这首词作答。这首词为毛泽东1957年写成,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58年他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 2、音乐特点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3、情感体现 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4、讨论 该怎样的情感来歌唱这首曲子? 5、学唱 师带领学生反复歌唱至熟练掌握。 三、总结 课程结束,学生走出教室。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八 李时珍》示范课教案_5

【我爱阅读】 《李时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 的事迹。 的艰辛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可能会说:孙思邈、华佗、李时珍…….) 3、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4、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了解有关李时珍的资料。(出示课件)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了解《本草纲目》这部书。(出示课件) 二、读文章 1、请学生初读课文。先借助拼音自主阅读,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2、请五位同学读一读。学生报名,每人读一自然段,全读完了,同学们正音,师随机指导。 3、阅读 PK。小组读,其他小组评,比一比哪组读的整齐、声音洪亮、没错读。(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感知思考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他 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 学生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出示课件) 学生(读句子,抓重点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师点拨:李时珍发现了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这段主要讲了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3.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出示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3: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教案

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课程目标:了解李时珍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时珍的从医之路;良医所;太医院判;林奈的《自然系统》;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2、理解:本草;李时珍能够写出《本草纲目》的原因;《本草纲目》中先进的植物分类法;东方医学的巨典。 3、掌握:《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和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 1、李时珍能够写出《本草纲目》的原因。 2、《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和历史地位。 3、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评价。 教学难点:《本草纲目》涉及的相关医学知识。 教学过程 1953年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其中一幅就是李时珍。 思考:李时珍的画像为什么能够被列入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列?他对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一、从医之路 1、医生世家:明朝中叶,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生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能够辨认许多草药,还了解一些药物学知识。 明代中期,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生世家。祖父是个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医学造诣精深,后被朝廷录用为太医院吏目,晚年辞职还乡,在蕲州玄妙观设诊,坐堂行医,为民治病,医德高尚。李时珍从小就饱尝疾病的痛苦,心里早早萌发了当一个好医生的志向。李言闻行医之余,著书立说。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和心得,写成了《四诊发明》、《痘诊证治》等医书。与此同时,还把自己对药物学研究积累的成果,编撰成《月池人参传》、《蕲

艾传》等医书。在这样一个医生世家中成长起来的李时珍,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自然而然也步入了医学和药学的道路。 李时珍出生的时候,还有一段故事,如神话一般。李时珍的父亲叫李言闻。这一天,他带着6岁的儿子果珍和4岁的女儿到雨湖去打鱼,他的妻子就要临产了,打些鱼准备给妻子补养身子。李言闻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湖边,太阳刚刚升起。他站在岸边用力把网撒出,可是,一网、两网,接连撒了几网,都是空网。他很失望,眼看已近晌午,妻子还在家等着。他决心撒最后一网,果然,网沉甸甸的,准是一条大鱼。可是,网拉上来一看,却是一块白玉石。他想把那玉石扔掉,心想:“玉石呀,玉石,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什么要与我掺乱?”这时候,玉石竟然开口说话了:“我是来贺喜不是掺乱,先生得子在今天,贵子出世时运转,要想补养贵夫人,只得末网鱼满船。”原来那玉石是传说中的镇水之神。李言闻赶紧撒下最后一网,果然,肥鱼满兜,装满了鱼篓。李言闻回到家,妻子就要生了。他忙着挑水生火,宰鱼杀鸡。他满脸流汗,腰酸背疼,不知不觉,合眼打了个盹。在梦中,他看到一朵祥云飘然而至,云朵上站着一头小白鹿,口衔一枝鲜嫩的灵芝草,直奔妻子的卧室。这是,一声啼哭,儿子出生了。全家无比高兴。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呢?李言闻想到那块白玉石,说:“就叫石珍吧?”妻子笑着说:“不取玉石的‘石’,应取时辰的‘时’,就叫时珍吧!意思是,这个孩子的到来,便会时来运转,极为珍贵。”这就是李时珍名字的来历。 2、科举受挫:少年时代他的愿望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可是在那时,医学被视为末学杂流,民间医生的地位很卑微。因此,父亲希望李时珍能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出人头地,而不是做一名被人瞧不起的医生。14岁那年,李时珍考取了秀才,后来又几次参加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 尽管李时珍在医药方面,具备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但他的父亲却并不愿意李时珍步自己的后尘。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他希望李时珍能参加科举考试,在仕途方面发展,好光宗耀祖,改换李家门庭。于是他耐心地指导李时珍专攻“五经”、“四书”、苦练八股文。而李时珍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刻苦用功专心致志,不到12岁就能博通经史。14岁那年,李时珍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李时珍的父亲希望他继续攻读,准备进一步参加“乡试”,可是李时珍的兴趣并不完全在攻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上,这些经史文章干涩、枯燥,他逐渐对从医这一职业越来越感兴趣了。李时珍爱好医药,喜读医药典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但在当时“以考为先”的封建时代,李时珍却不能违背父愿,他一连参加三次乡试,都没有被录取。他对参加这种八股文科举考试,越来越没有兴趣,于是决心放弃科举考试,一心一意去研究他所喜爱的医药专业。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复备人: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得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学生通过抓住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异国风情,积累优美词句,并揣摩作者写作方式。本课文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写得一篇精美短小的文章,课文先回忆作者早年在德国留学亲身感受到德国是个爱花的国度、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开满鲜花的美景。同时,语言亲切,用最精炼的语句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使学生颇受教育。 学生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将平常学习的阅读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运用在学习新课文上,但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上存在一定困难。同时,文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道理看似浅显,但要深刻感悟,学生需要较多的帮助。此外,本班学生对异国风情了解甚少,兴趣较浓,因此课堂上教师在介绍德国风光、民俗风情需多费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词,会写7个生字词,正确读写“天性、宇宙、脊梁、莞尔一笑”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情与民俗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感受德国的异域风情。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德国风情、民俗特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许多美的东西,各个国家也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这个单元开始,我们跟随作者们的脚步,去环游世界好吗?第一站,我们将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认

25李时珍教学设计之一

25《李时珍》教学设计之一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学生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小学语文_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情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 2、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俗 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对德国的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德国的风土人情。 2、教师反复读课文,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德国民俗风情以及作者季羡林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音乐九年级上人音版3.2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说唱音乐 2、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说唱艺术的产生背景和社会意义,以及其主要种类,表演形式,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乐器图片 教学重难点: 苏州弹词及其作品欣赏,表演形式艺术风格 教学思路: 1、有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导入 2、说唱音乐的知识 3、表演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唱一唱《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青春舞曲》另填词演唱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唱。多媒体播放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这首歌有何特点?与以前所唱的歌有何区别? 生:有说有唱 三、新课教学:说唱音乐就是以唱为主,说唱自由结合而浑然一体的艺术形式。说唱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出现了。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可以说是说唱音乐的雏形,南北朝时期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都可以说是一种说唱音乐的形式。隋唐以后,说唱音乐正式形成。明清以后,各地说唱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曲种繁多,流派纷呈。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古老的说唱艺术获得新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说唱音乐是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是由说、唱、器乐三部分构成的统一体。根据各曲种的历史渊源、演唱风格、演唱形式等特点,大体分为: 1、古词类 2、渔鼓类 3、牌子曲类 4、琴书类 5、评书评话类 6、相声类目前较为流行的曲种:苏州弹词(被誉为“江南明珠”)、扬州弹词 (二)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表演形式:自弹自唱 伴奏乐器:三弦 艺术风格:委婉细腻,富有诗情画意。演员运用嗓音变化、面部表情、手势、唱腔及弹奏乐器的烘托来创作角色、叙事感染听众 (三)学生表演作品 (四)师生跟唱《蝶恋花.答李淑一》 小结:说唱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的民间沃土养育了她,使她得以成长和繁荣,曲类种类不断增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有关作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

李时珍教案

李时珍 预习提示 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给课文第四自然段分层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检查学习情况。 编: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拜、籍: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充分导读 指导分段 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四——七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课堂检测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 A、讲读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生齐读课文。 B、讲读第二段 男女生分读第二、三自然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六单元第1课教案 课程目标:了解李时珍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时珍的从医之路;良医所;太医院判;林奈的《自然系统》;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2、理解:本草;李时珍能够写出《本草纲目》的原因;《本草纲目》中先进的植物分类法;东方医学的巨典。 3、掌握:《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和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 1、李时珍能够写出《本草纲目》的原因。 2、《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和历史地位。 3、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评价。 教学难点:《本草纲目》涉及的相关医学知识。 教学过程 1953年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其中一幅就是李时珍。 思考:李时珍的画像为什么能够被列入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列?他对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一、从医之路 1、医生世家:明朝中叶,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生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能够辨认许多草药,还了解一些药物学知识。 明代中期,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生世家。祖父是个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医学造诣精深,后被朝廷录用为太医院吏目,晚年辞职还乡,在蕲州玄妙观设诊,坐堂行医,为民治病,医德高尚。李时珍从小就饱尝疾病的痛苦,心里早早萌发了当一个好医生的志向。李言闻行医之余,著书立说。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和心得,写成了《四诊发明》、《痘诊证治》等医书。与此同时,还把自己对药物学研究积累的成果,编撰成《月池人参传》、《蕲艾传》等医书。在这样一个医生世家中成长起来的李时珍,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自然而然也步入了医学和药学的道路。 李时珍出生的时候,还有一段故事,如神话一般。李时珍的父亲叫李言闻。这一天,他带着6岁的儿子果珍和4岁的女儿到雨湖去打鱼,他的妻子就要临产了,打些鱼准备给妻子补养身子。李言闻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湖边,太阳刚刚升起。他站在岸边用力把网撒出,可是,一网、两网,接连撒了几网,都是空网。他很失望,眼看已近晌午,妻子还在家等着。他决心撒最后一网,果然,网沉甸甸的,准是一条大鱼。可是,网拉上来一看,却是一块白玉石。他想把那玉石扔掉,心想:“玉石呀,玉石,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什么要与我掺乱?”这时候,玉石竟然开口说话了:“我是来贺喜不是掺乱,先生得子在今天,贵子出世时运转,要想补养贵夫人,只得末网鱼满船。”原来那玉石是传说中的镇水之神。李言闻赶紧撒下最后一网,果然,肥鱼满兜,装满了鱼篓。李言闻回到家,妻子就要生了。他忙着挑水生火,宰鱼杀鸡。他满脸流汗,腰酸背疼,不知不觉,合眼打了个盹。在梦中,他看到一朵祥云飘然而至,云朵上站着一头小白鹿,口衔一枝鲜嫩的灵芝草,直奔妻子的卧室。这是,一声啼哭,儿子出生了。全家无比高兴。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呢?李言闻想到那块白玉石,说:“就叫石珍吧?”妻子笑着说:“不取玉石的‘石’,应取时辰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2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重点字词意思,理解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体会诗人抒发的革命情怀和思想感情。 3、展开想象,学习双关和引用神话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体会诗歌意思,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领悟作者对两位烈士的怀念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这是一首词,你知道词是什么吗? 3、生根据资料进行回答。 4、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由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题目是——(课件出示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解题:蝶恋花是词牌名,答李淑一是标题,意思是答复李淑一。 5、关于毛泽东,你了解多少?请简略介绍。 (学生概括介绍毛泽东) 二、检查预习 (一)字音:读准读通。 1、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读出课文吗?请特别注意突出表示的字词。 (老师出示课文,将重点词突出表示)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听后评价字音,和节奏停顿。 2、学生朗读。

进行评价: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有错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二)理解意思,读出节奏。 1、在这首词中,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能通过理解重点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吗? 2、指名抓重点字词理解句意。 生:在第X句中,我知道了XX的意思,就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3、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理解的句子。 4、老师评价:在他的朗读中,老师发现他不仅能正确、流利地读,还做到了有节奏、有停顿。你们能像他这样读吗? 指导学生读书句子。 5、刚才我们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6、全班齐读全文。 三、想象画面,体味诗境 1、孩子们,请闭上你的眼睛,用耳朵,用心仔细的聆听,在老师的朗诵声中,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老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进行想象。 3、好,睁开你的眼睛,你能将刚才想到的画面,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学生默读课文,画文结合,找到句子) 4、指名回答 (1)生:从题目“蝶恋花”中,我仿佛看到了许多的蝴蝶围绕着鲜花翩翩起舞,不愿离去,十分留恋的样子。 师:真好,蝶恋花这个词牌,一般是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内容,表达人的情感的。 你能带着你想象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生读句子。 (2)从“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句话中,我看到了漫天飞舞的杨花和柳絮,飘扬直上,飞到天的最高处。(生读句子) (3)生:我从词中的3、4、5、6句中,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吴刚很恭敬地捧了桂花酿的酒来款待英魂,嫦娥也为他们跳起了舞的画面。(读) (4)从最后两句中,我仿佛看到了英魂泪水倾盆而下的情景。(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课。本篇课文讲的是“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轻松谈话。 ■小试牛刀。 第1课时 (执教课时) 一、一写一读,巧做铺垫,情感初萌。

湘艺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知道我国南北有代表的两种说唱音乐——南方弹词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家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音乐感受。 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唱《门前情思大碗茶》。 这首歌曲具有北方鼓词的特点,它和南方弹词并列为我国南北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唱剧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曲子《蝶恋花、答李淑一》。 二、听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学生活动)思考1——音乐特点;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 1、音乐背景 题目中的李淑一原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的语文老师,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战役中牺牲。杨开慧是毛泽东夫人,1930年为革命牺牲,时年29岁。1957年春节,李淑一向毛泽东贺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写的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同年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以这首词作答。这首词为毛泽东1957年写成,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58年他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 2、音乐特点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3、情感体现

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4、讨论 该怎样的情感来歌唱这首曲子? 5、学唱 师带领学生反复歌唱至熟练掌握。 三、总结 课程结束,学生走出教室。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习7个汉字,理解词语。正确朗读课文。 2、体会德国民族养花的与众不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会议室上课,在讲新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风光片。(大屏幕播放德国风光片) 师:这些图片都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1935年,中国也曾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哥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但是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到祖国,事隔三十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质疑问答:“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呢?把书打开——听一遍课文,你就会找到答案。 二、学习生字 1、听范读。 思考: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2、看一下本课出现的汉字。请看大屏幕。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颇 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领读—齐读

释义 检测(游戏) A 看图用词。 B 区别形近字 C 运用词语填空。 书写形近字(练习本上完成) 三、再读课文,学习1—2段 1、指两名范读 思考: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2、导语: 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 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理解意思。 B 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象我们中国把花养在屋子里,当时的作者看到这样的情形,表现是怎样的?——很吃惊,不理解。这样一种养花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怎样? (奇丽、与众不同)这节就让我么年体会一下这个民族的奇特。民族的这种奇特让作者以至我们都很吃惊,很不理解,他们这样把花放在窗子的外面是因为不喜欢花吗? 生:不是,他们很喜欢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而且把最美的花放在窗外,让别人去观赏,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 师: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养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养花与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把花养在屋子里。 师:谁家养花举手。我们养花的目的是什么?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命”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命”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蝶恋花答李淑一》齐读课题:你发现课题与以往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说) 2、师:它是我们今天新接触的一种文学形式,叫词。对词你有哪些了解?(生汇报)(师补充:词,有固定的格式,分为上阕和下阕,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所有的词都可以配乐歌唱,因此就有了词调,也叫词牌名。“蝶恋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答李淑一”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词牌有很多种,比如“菩萨蛮”、“清平乐”、“沁园春”、“浪淘沙”“卜算子”等,这些都是词牌名。 3、师:对这首词,你想知道什么?(生汇报)大家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品读感悟: 1、完成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1)自由读。(你觉得读正确、流利了,就停下来。) (2)同桌互查。 (3)指名读(2人) (4)齐读。 过渡:目标一完成的很好,请看目标二: 2、完成目标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自由朗读,借助书中的小资料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自学) (2)哪些词句不理解,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忙解决。(小组合作) (3)小组汇报(2个小组) 师点拨:从大家汇报的中,老师发现“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忽报人间曾伏虎”这两句大家理解有困难,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理解词意的快速通道。(出示注释)(4)谁再流利地说说整首词的意思?(指名说1人)

过渡:孩子们,这首词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其实,每每一种情感的流露,都有其内在的原因,那么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4)师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默读)(师讲解《菩萨蛮》的大意) 师:读了李淑一的词,你有什么感受?(悲伤、难过)如果你的朋友给你写这样的信,你会怎么做?(安慰她)那么毛泽东是怎样安慰李淑一的?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5)指名汇报:【预设:①从第一句中体会到:他们的灵魂飘到了天的最高处——天堂。 ②从第二、三句“嫦娥”“吴刚”热情招待中体会到神仙对烈士的崇敬,作者借神话来安慰李淑一,并表达他对英烈的赞美。③“忠魂”在这里仅仅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吗?(不是,指的是千千万万为革命献身的英烈的灵魂)④从第四句烈士的忠魂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激动的泪化作“倾盆雨”,体会到英烈的激动的心情。师:其实这也是作者激动心情的体现。(看课文插图)烈士的牺牲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在作者看来,烈士的死是——值得的。】(6)师: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命”,这首词与“生命”有什么关系?(生汇报)【师小结、板书:生命有价值,有意义】 小结:孩子们,李淑一失去了丈夫,愁绪满怀、泪沾衣襟,毛泽东他失去的不仅是妻子杨开慧,他还失去了长子毛岸英,2个弟弟、1个堂妹、1个侄儿,同样是怀念亲人、怀念战友,毛泽东没有沉浸于悲痛之中,而是站在一个伟人的角度,对英烈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赞颂。 过渡:理解了词意和作者表达的感情,老师相信大家会朗读得更好!(指导感情朗读) a、生自由练读; b、指名读; c、齐读。 3、背诵词。 (1)自己试着背一背;(2)小组展示背;(3)指名背;(4)齐背(重复最后一句,三遍)4、师:孩子们,这首词学完了,丁丁和东东都有他们的看法,将你的收获也写在“我的视角”空白处。 师: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还是伟大的诗人,我们再来欣赏他的一些作品。 三、拓展延伸: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四、作业: 推荐阅读《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红岩》等书籍。

四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设计之一(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设 计之一(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设计之一(示 范文本)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 人看的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 __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为我们讲述了“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 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及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品评重点词句,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与推敲中读懂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准备: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 __先生的,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激趣: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花)看到这个字,你会想起哪些带“花”的成语?(预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暖花开、花好月圆、繁花似锦……)一提

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 教学难点: 1.学习归并自然段和课文分段的方法。 2.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着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精神;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回答: 李时珍是什么人?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什么?

(板书:《本草纲目》) 三、逐段学习,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行医的志愿? (板书:读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本草纲目》) 2.自己读最后一句,齐读。 3.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板书: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立志行医) (二)立下志愿后,李时珍是怎样做的?我们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李时珍为了实现志愿,他是怎么做的?画出重点词语体会。 2.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自己练习朗读1、2、3句,重点词语要加重语气,突出人物勤奋好学的精神。 4.指名读,师生配合朗读1、2、3句。 5.问:勤奋好学的李时珍学到本领了吗?从哪件事看出来的?自己往下读。 6.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这段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问答,板书:偷偷学医) 7.勤奋好学的李时珍终于使父亲改变了想法,从此他怎么样?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