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论文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论文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论文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国贸5091班)

摘要: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湖北省的农业大市,黄冈市农民增收形势较为严峻。本文从黄冈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出发,探讨了当前黄冈市农民增收面临的挑战,并从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作为湖北省的农业大市,黄冈市农民增收不禁关系着占全市近80%人口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着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关系着全省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一、黄冈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1980年到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59元增加到4634元,增长约29倍,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可以看出,黄冈市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表1可以看出,1988到1997年十年间,除了1991年出现负增长以外,黄冈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1994年的增幅更是达到55.8%;而1998到2006年来,除了200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以外,黄冈市农民年人均收入都只是以各位数的幅度在增长,2001年更是仅有0.2%的增幅。自2007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了步伐。

表1:1980—2006年黄冈市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元,%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湖北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黄冈市农民收入增长的着一阶段性特点与我国农业发展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具有一致性。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推广,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和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政府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以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黄冈市农民收入在20实际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保持着较高的持续增长水平,除了在国家进行三年治理整顿期间,由于农产品价格连续下调等因素导致199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他年份黄冈农民收入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幅度。1997年以后,随着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由于,农业发展进入自愿与市场双重约束的历史新阶段,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日益突出,导致以农业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黄冈市农民收入增幅趋缓,长期保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从表二可以看出,自1998年以来(除了1999、2004和2009年),黄冈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根据2011年湖北统计年鉴,2010年,黄冈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湖北省17个市中排名居后列。可见,对于人口数量仅次于武汉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的黄冈市来说,农民增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式。

表2 2000—2006年黄冈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与全省的比较

单位:元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湖北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二、黄冈市农民增收的现实困境

一般来说,收入是进行资源或要素投入后所应得的利润或报酬。在市场经济中,占有资源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从我国农户拥有的资源来看,大致可分为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而对于以农业家庭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黄冈市农民来书,人均耕地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其收入水平的高低。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看,黄冈市农民增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的农业发展方针,将农业技术进步作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根本途径之一,但总的来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逐年增加并没有带来农民收入的逐年增长。【1】在农产品短缺的时期,农民收入是农产品产量与农产品价格的函数,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产品产量的贡献也必然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作用。但是,自农业剩余产生以来,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和农业发生的总体与基本的

效应是增产不增收。【2】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稳定下降,居民的消费架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产品供给的需求制约开始显现。在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产品增产的贡献无疑会产生“谷贱伤农”的后果。

而从农产品价格看俩,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都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保证,但是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后,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食糖等一些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经高于国际价格,再加入WTO的大环境下,面对着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上限约束,政府进一步大幅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政策措施难以继续。因此,尽管与全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一样,黄冈市农民收入在2007、2008、2009年连续三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的出台以及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根据有关学者研究,“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贡献率高达51.8%。【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很大程度上被农资价格的上涨所抵消。由此可见,在中央和地方财力的限制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限制约等因素的作用下,依靠财政支持和价格补贴等方式促进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且这些政策措施很难具有持续增收的效果;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高位运行,则严重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对黄冈市农民增收途径的几点思考

鉴于上述分析,我认为,与全国农民增收的形式一样,当前黄冈市年农民增收不仅面临着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而且由于政府政策增收空间的有限性,使得农民增收问题在短期内依然难以解决。

根据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必要保证是农业人口的城市化,依赖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非农产业的发展。黄冈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75%,过多的人口积聚在农村,不仅严重影响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制约着黄冈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严峻的增收形势意味着,只有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为大规模转移农村人口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黄冈市农民增收才能获得稳定可靠的保证。然而,由于黄冈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缓慢,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极为有限,而农民个人素质相对较低,则进一步制约了农民在城市生存的能力。因此,黄冈

市存在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而形成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偏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黄冈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在这种形势下,除了进一步加快黄冈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步伐,增强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以外,我认为,可以从提高农民组织文化程度、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等方面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控性,而提高农民组织文化程度、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等则主要受相关经济主体的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来降低农户的交易成本;根据杨名远1997年对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和安徽等5省24村359户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市场交易成本的调查,我国农户的市场交易成本构成主要包括【4】市场信息费、市场信息失真或滞后导致决策失误的损失、签订交易合同的费、上市赊销商品的人工费和差旅费、产品运输费、销售收费及罚款、商品的质量检验费、催收货款的费用、人情关系费用、违约及受欺诈损失、防止交易纠纷的费用、处理交易纠纷的费用等12项。这些过高的交易成本成为影响农户收益的重要因素、而从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可知,依靠组织的优势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正是广大农户实现自主联合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吕,也增加了农户与市场的交易频率,交易成本在农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逐步加大,因而产生了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需求。由于交易成本具有不可分的特点,农户经营规模越小,单位农产品所要分摊的交易成本越高;农户经营规模越大,则单位农产品所要分摊的交易成本就越少。因此,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就决定了单位农产品所要分摊的交易成本的多少,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和利润空间。而要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一种方式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促进农地的集中,使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扩大;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农户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来实现外部规模的扩大。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尽管政府鼓励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进行农地的市场流转,但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的情况下,农地所具有的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功能,使农户宁可抛荒或粗放经营也不愿放弃对农地的承包经营权,由此也决定了你依靠土地规模的扩大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具有现实性。因此,作为降低交易成本的

组织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并通过合作的优势获得了家庭小规模生产之外由农业的外部性、内生于规模经济中的利润和交易费用降低等带来的潜在利润、同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统购统销、直营连锁等方式,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极大地改善了“小”农户在农业生产购买和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不利地位,有利于广大农户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扩大利润空间。对于广大农户来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件是在不动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的一种帕累托改进,有利于农户在资源要素约束、人力资本约束和市场环境约束等不利条件下实现增产增收。

(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提高农村生产资源的价值农村人均生产要素的不足,是黄冈市农民增收的刚性约束;如何在现有资源存量的基础上提升资源的价值,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行途径。现代农业经济理论认为,农村除了具备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生产功能以外,还具有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后两者正是我国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长期忽略的地方。2006年,国家旅游局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当年中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农村各种生产资源的价值,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把农村的特色资源发掘出来,成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赋予农村风土人情、农耕文化、农业生态环境等无形资源以新的内涵,有利于更新农民对自身拥有的土地及生活形态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激发他们投入农业生产的热情。也就是说,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把农村的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村资源的整体价值,并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使农民获得农业生产和旅游消费的双重经济效益。近年来,黄冈市各地农村依托各自的特色资源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农家乐”、“垂钓休闲”、果品采摘“等不同的乡村旅游产品得到不断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前,黄冈市要依托罗天九资河圣人堂村、英山乌云山茶叶公园等两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品牌优势,结合各地农业资源的二色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存量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就业能力,从长远来看,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其自身专业化

人力资本存量大小的制约。【5】为了使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都能逞心如意地找到就业岗位,就要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在他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出:“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6】—根据舒尔茨的观点,农民的自身能力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农民的能力与受教育的程度是正相关的。一般来说,农户受教育程度关系到农户对新技术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教育水平越高,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捕捉能力就越突出,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就越强。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黄冈市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整体素质偏低,这不仅阻碍了农民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普及和应用,而且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削弱了他们在城市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黄冈市作为教育大市、教育之乡的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农民学校以及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努力把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传递到农户当中,把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扩散到农户当中,从整体上提高广大农村的人力资本存量,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当中具有全局性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黄俊,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有效供给问题初探.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

(3).

[2]李忠鹏,技术进步与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 2006 (11)

[3]杨灿明,郭慧芳。从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看农民增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 (4)

[4]何坪华、杨明远,农户经营市场交易成本构成与现状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

济,1999 (6)

[5]刘义圣李健健,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策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P324.

[6]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背景:商务印书馆,2003.

(精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篇一 【摘要】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深层次地思考人生,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赋予我们智慧,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理性的姿态对待生活,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所以,哲学是人生的精华,人生就一场追寻发现并运用哲学的旅行。 【关键词】觉解;人化;属人世界;自由解放;人生智慧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哲学和生活密不可分,与人生更是紧密相连。哲学是探讨人生之学,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实现对人生的启迪。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 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二、哲学对人的理解 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2.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 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 在。 4.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 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5.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 发展前途的事物。 6.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 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7.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8.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 与时俱进。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学会辨别新旧事物。要正确立理解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产互动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 一、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

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作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基本实现了小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凸显。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农民纯收入年递增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下降了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连续4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水平。江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不同程度下滑。根据目前该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身因素 等。 政策因素。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流动和转让,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抛荒)和有人无田种的怪现象。个别政府部门和单位打着“示范”旗号,转租农民承包田,变“示范园区”为部门和单位增收的“小金库”。另外,还有的以发展为名侵占农民土地使用权,如某某专业种(养)植园地等,农民被迫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二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从全国来看,1991年~199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6%、10.01%、9.49%、9.2%、8.4%,1997年降到8.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3%,而“八五”期间降到3%。此外加上金融部门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局部地区又回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三是农民负担过重。其一是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费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县乡两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供养人员的71%,而财政收入只有全国的21%,七站八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官设位,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在这次机构精简中,江宁区乡镇由原来23个减为17个,行政村由343个减为248个,精简各级干部1000人,为此每年可减少农民负担3000万元。其二是承担义务教育的费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人数中70%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虽由中央、省、市、县、乡镇几级共同承担,但乡镇承担高达78%之多,而最终农民承担达80%左右。其三是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农民除应缴农业税等外,基层政府和各部门乱开口子,巧立名目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激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市场因素。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考验。如何面对市场,应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从客观上讲,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震荡,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占比是3∶7,而农产品是7个人生产,3个人消费,卖方市场自然转向买方市场。“卖难”现象尤为突出,依靠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潜力极其有限。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生产上注重的是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质量上的提档.使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额有限。从主观上讲,在生产和经营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单兵作战,而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冲击。

哲学与人生专业论文3000字

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与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与哲学的论文篇一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在我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我喜欢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一条线

段,生和死是端点。线段有长有短,生命也是,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则英年早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刻死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生的无奈,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好地对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会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而有意义呢? 当下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已不再为生存忧愁,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想要的幸福快乐并没有伴随着物质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

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似乎除了幸福,我们什么都有,这也许就是国家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知道,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然而时代

的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有多少人懂得该适时停下追求物质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否早已经在物质中迷失了自我?看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垢? 我是一个喜欢睁大眼睛在黑夜里凝望的人,很多时候什么也不想,只是贪婪的享受夜的静谧;有时思绪飞快的转换,审视自己过去一路上的得与失,有时瞻望未来,想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问问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又想要什么。 生活需要不断地反思,而且是理性的反思。傅佩荣教授曾说:“当 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

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任务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发展农村生产力,核心是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来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难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也是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我们就通许县的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查。 1 通许县基本情况 通许县总面积767平方千米,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5.5万公顷,辖6乡6镇,304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6.9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4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03元,同比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1元,同比增长7.6%。 2 农民人均收入现状 2.1 5年来农民收入情况 2009年全年总播种面积13.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7万公顷,增幅5.97%;其中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9万公顷,棉花、花生、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0万公顷。在经济作物中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占75%以上,复种指数达到2.43。全县春马铃薯―春玉米―秋菜花、小麦―越冬菜―无籽西瓜―辣椒等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发展到3.3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3万公顷,增幅11.1%,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1.1 2005年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4669.6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558.7元,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收入37.34元,本地中得到的收入208.03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31 3.12元,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2.0%;家庭经营收入4011.8元,种植业人均收入266 4.84元,林业收入26.33元,牧业收入1088.17元,建筑业收入31.44元,交通运输业收入50.12元,贸易餐饮业收入131.62元,社会服务收入18.11元,文教卫生收入1.16元,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8 5.9%;财产性收入17.24元,占总收入的0.37%;转移性收入81.91元,占总收入的1.8%。 2.1.2 2006年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4688.8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695.96元,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收入92.63元,本地中得到的收入281.07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322.26元,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4.8%;家庭经营收入3764.81元,种植业人均收入2679.61元,林业收入39.7元,牧业收入872.23元,建筑业收入41.44元,交通运输业收入49.92元,贸易餐饮业收入6 3.77元,社会服务收入12.91元,文教卫生收入0.08元,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80.3%;财产性收入131.94元,占总收入的2.8%;转移性收入96.16元,占总收入的2.1%。 2.1.3 2007年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5621.8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96.43元,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收入79.80元,本地中得到的收入389.19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527.44元,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7.7%;家庭经营收入4496.90元,种植业人均收入2901.61元,林业收入30.21元,牧业收入1338.30元,建筑业收入0元,交通运输业收入34.90元,贸易餐饮业收入318.85元,社会服务收入 3.20元,文教卫生收入0元,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80.0%;财产性收入27.10元,占总收入的0.5%;转移性收入101.40元,占总收入的1.8%。 2.1.4 2008年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653 3.4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158.46元,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收入12 4.54元,本地中得到的收入50 5.3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528.61元,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7.7%;家庭经营收入5051.69元,种植业人均收入3039.31元,林业收入7 6.24

[人生与哲学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人生与哲学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与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人生与哲学论文篇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遇到的问题也有四个: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为什么”,第三个“怎么办”,第四个“好不好”。我所有的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讲是什么、为什么,不敢跟人家讲怎么办。因为这四个问题,前面两个问题是自然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是科学。太阳每天都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为什么?因为地球围着太阳旋转。而“怎么办”和”好不好”,是上帝留给人来解决的问题。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上帝给了你很大的创新的空间。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三个问题困苦了无数的智者,没人能得出完美的答案。千年来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物理上人们拿到了答案,但在这里上人们还在追求。就像刚刚建国时国民党的被俘将领,在不断尝试建造永动机从来没有人成功。我对“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我是谁?”换句话数我的人生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如何解释人生? 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同解释或者说是期待。农民说:“我的要求不高,每年能够风调雨顺,粮食卖个好价钱就行.”话语中,透着纯朴,善良.这就是我们的农民.一年中风风雨雨期盼着收获的季节,脸朝黄土背朝天,早晚围着土地转.还好,如今农业税免了,农民的收成也有起色了,脸上也笑开了花.工人说:“还是你们自由,想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干,没人管;不像我们,早出晚归做好了没奖金,做错了还挨批.保不准哪天饭碗就没有了.正式工还好说,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当然了个别也没有.农民工就惨了,要不上钱来的有的是,为了城里人过上好日子卖掉了青春,到头来,连个养命钱都要不到.你说,钱就那么重要么,钱比良心重要”小学生说:“我是祖国的花朵,希望的明天”未来属于我们,我们需要多加营养,汉堡包,肯德基,统统上来!当然网络游戏也不能少,要全面发展,这才是硬道理.一个小皇帝六个围着转,是谁的不幸? 父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自己不拿着娇,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宠着”只是不知道他们小的时候是否也有这么好的命.只是希望将来他们也能享受到晚年的快乐.祝福他们,当然了,作为晚辈孝敬老人,是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警察说:“要是社会上没有了坏人该多好啊!人人心安理德,不用担心钱被人偷,也不用还怕有人抢劫,社会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息,美!很美,即使失业了也行啊!”警察的天职就是保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的安宁.我们期待着他们失业.犯人说;“谁一生下来,就愿被人骂,那不是逼得吗?头脑发热,考虑不周,都是钱惹的祸.”钱是好东西,但钱也是送命的导火索.人活着为什么非要追求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呢?自寻烦恼.也许他们最清醒的就是他们手铐加身的时候,人一定要看清前面的路,否则是自寻死路.年轻人说:“活在这个社会真累,十年苦读寒窗,一朝大学毕业;茫茫沧海世界,遍寻安身之所.感受更多的是压力!压力!压的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工作还没有着落,又面临着爱情婚姻,甜蜜的爱情似乎总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有房子还好,没房子那就是如同少林寺十八铜人阵,还不知道要奋斗多少年.”青春没有了,不年轻多好,什么也不用发愁,是啊!好像目前还没有什么可行办法.老年人说:“人老了,筋骨不行了,头脑也不灵活了,腰酸背疼,一身病.年轻人烦”老人的悲哀 就是晚年了突然发现自己没用了,反而成了儿女的负担了.说句良心话,老人还能活几年,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来,安安静静地走呢? 人生得意对于每一个人都不同只在于你如何选择如何去面对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又无数次选择。曾经有人说过:人的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后悔。这就是人生,现在的社会不断出现问题人生的意义也在不断的接受考验每个人只看到了人生不好的一面或贪预想了而不思进取。在社会一个人羡慕另一个人;一个阶级羡慕另一个阶级;一种生活状态羡慕另一个生活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状态。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奉献只有为他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 县 职 教 中 心 田小锋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县职教中心田小锋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材改革,《哲学与人生》课也在教材的整合与提升过程中被中职学校作为德育教学必修课程供学 生使用。它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 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体现,是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通 过本门课程,教会学生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 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在社 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哲学与人生》更新教育理念,更突出了职教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知识亮点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 百计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 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增强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 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

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作为教师,应从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会有上好该课程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去研究。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也不要气馁,更不能轻易放弃。在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内容,找 出知识亮点,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内涵 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实用价值最大、表述最精彩东西。例如,教学“事物发 展的永恒性及本质”时,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 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等知识点就是亮点。 通过对知识亮点的突出,知识条理就更加明晰,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枯燥乏味 的课堂教学也得以改变。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要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 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脑,让 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1、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青少年听课存在“以兴趣为主导” 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因此,教学时, 教师可使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工具,将枯燥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渗透在具体、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心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咨询题研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差不多进入一具新的进展时期。新时期的要紧标志是,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差不多基本满脚现时期农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全国改革、进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新时期也浮现了新咨询题,要紧是粮棉等多数农产品浮现了时期性供过于求,品质别彻底适销对路,农民增产别能相应增收,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中的突出咨询题。所以,研究和探讨怎么促进农民增收咨询题已成为国家和专业人士当前的一项要紧工作内容。下面,笔者试从我国农民增收现状、存在咨询题及原因和促进农民增收对策三个方面做以论述。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时期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传统农业资源开辟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由于其中的粮食生产等基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改造缓慢,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发育滞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具体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时期性,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1979年到1984年,这是建国以来农民收入增幅最快的阶段。在这六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实际增长14.8%。 第二时期,从1985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进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都市,农业生产延续三年徘徊别前,但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进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仍以5%的速度保持增长,但增长势头较前一阶段有所减缓。 第三时期,从1989年到1991年,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要紧产品浮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并且浮现了农民增产别增收甚至减收的局面。这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7%,其中1989年还浮现了负增长。农民收入都是处于停滞状态,退到了农村改革往常的增长水平。 第四时期,从1992年到1996年,农民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5年间农民收入实际年增长5.6%,但其间波幅较大。 第五时期,从1997年到2002年,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形势,农民收入增长再度缓慢,增幅回降。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6%,较1996年下落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97年实际增长4%,增幅比1997年回降0.6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要紧是来自工资性劳动酬劳收入的增加,而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却浮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99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21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3.84%,直至2002年,增幅仍在回降。但2003年,中央加大了解决“三农”咨询题的力度,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进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了4.3%。 (二)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对国民经济进展的别利妨碍 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别仅直接妨碍农民日子水平的提高和农户生产投入的增加,而且对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别利妨碍。 其一是,农民收入增长滞缓,迫使农民紧缩消费。农民日子消费支出增加额在2002年只相当于2000年17%的基础上,全年日子消费支出低于上年,虽然2002年由于农村日子消费指数的负指现象,拉动了农村居民日子消费的实际支出与2001年基本持平,但其直接导致的农民消费能力弱化是显见的,以至2002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下落了4个百分点①。农民消费支出的停滞和下落,导致目前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日子消费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针对影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二是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三是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道路;四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关键词]:农民农民增收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要“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国内通涨持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

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经过多年来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论文

对哲学的一些想法 当初选这门《哲学与人生》的时候,是想着在沉重的专业学习重负下能给自己点时间放松,至少就是想着一个星期听一次心灵鸡汤讲座,能让自己暂时从医学书上解放出来,聆听哲学老师的人生智慧。现在课程已经结束了,回首看来,这是我唯一没逃过的选修课,场场必去,也觉得自己选这门课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在这门课里,老师用很多生活的鲜活例子来跟我们讲解哲学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也感悟了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对于哲学的想法。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在我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一条线段,那生和死就是两端点。线段有长有短,生命也是,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则英年早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刻死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生的无奈,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好地对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会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而有意义呢? 当下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已不再为生存忧愁,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想要的幸福快乐并没有伴随着物质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似乎除了幸福,我们什么都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国家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吧。 我们知道,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然而时代的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有多少人懂得该适时停下追求物质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否早已经在物质中迷失了自我?看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垢? 生活需要不断地反思,而且是理性的反思。一位学者曾说:“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

《哲学与人生》第2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2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通过积极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着重阐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对哲学观点有了初步了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5、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树立行动意识,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

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3 情感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才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 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党的十六大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出现的新问题,作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决策,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中心任务。如何探索和破解农民增收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更快地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仙居县来说,显得非常的迫切和十分的重要。本文就仙居县当前农民收入现状,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粗浅分析,并着重从农业增效和加快劳动力转移等层面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特点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类农村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农民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农民收入的趋势看,收入总体水平逐步提高,但增幅趋缓,总量偏低,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扩大劳务输出、加快高山移民、鼓励进城务工等途径,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数字显示,农民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140.5元增长到2003年的3446元,每年以超过5%的增加速度提高。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存在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民人均收入总量偏少。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为3346元,低于全省的5431元,全市的5359元,更不用与其它比较发达的县市区相比;二是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呈现阶段性明显放缓趋势。据统计,“八五”期间,且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27.7%(未剔除物价因素,下同),而“九五”期间年递增7%,2001—2003年年递增6.4%,呈现出高速增长后增幅阶段性递减的趋势;三是农民收入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998年—2003年五年期间,全县人均GDP从4669元增长到8018元,年递增14.3%,而同一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493元增长到3346元,年递增6.83%,大大滞缓于经济增长速度,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8-2003年,全县城镇职工人年均工资从8466元增长到18333元,年平均增长23.3%,明显高于同一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增幅6.83%的增长幅度。 (二)从农民收入的构成看,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但增收途径不稳定,实现增收的基础比较脆弱,影响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随着农村工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劳务输出的扩大,二、三产业生产要素加速融洽,农村人口加速流动,传统的农业职业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增收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多渠道、多元化增收格局已初步形成,总体来说具有特点:一是非农产业收入已成主流。从经营产业的收入构成看,据农经系统数据显示,1998年—2003年农民家庭经济总收入中从第一产业获取的收入占总收入分别从42%左右下降到22.83%,而从包括劳务输出在内的二、三产业中获取的收入分别提高到了10.17%和67%;从从事产业的劳动力构成看,在全县农村25.65万劳动力中,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总劳动力的49%、11.5%和39.5%,人均劳动力年收入第一产业为2672元,二、三产业为8302元;从劳动力转移的流向看,从事劳务输出的有9.75万人,收入达5.2亿元,占总收入的40%以上,已成为仙居县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是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但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中,相当一部分的人就业不充分、不稳定,且就业层次较低,其中打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7%,商业饮食业占家庭收入的34%,而经营工业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1.7%;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转移性收入增长势头良好。随着“三农”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减负工作力度的不断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