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面观孩子的是非观念从哪来

面面观孩子的是非观念从哪来

面面观孩子的是非观念从哪来
面面观孩子的是非观念从哪来

孩子的是非观念从哪来?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说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因为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喜欢模仿,常常爱学成年人的样子干这干那,特别容易接受周围环境中成人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身上。

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为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孩子面前,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当孩子做错事情时,要及时说明错在何处,切不能一味斥责又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当孩子与同伴发生摩擦而“吃了亏”时,父母要问清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向同伴赔礼道歉,切不能庇护而去指责同伴,要让孩子搞清楚,否则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其次,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要靠父母在平时生活中慢慢地引导和培养,逐步形成。因而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要从小培养,而且越早越好。孩子天真无瑕如同一张白纸,是非分辨不清,好坏不明,正确的是非观念决定他一生的性格和品行,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情,父母应予以肯定表扬;当发现孩子做错事情后,要耐心地引导和说明,做到奖罚分明。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及时改正错误。如第一次发现孩子拿了同伴的东西时,要严厉批评,给他讲“小时偷鸡蛋,大时偷水牛”的古训,有道是“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要抓住最佳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你的孩子懂得区别是非对错吗

2008-06-24 08:36作者:佚名责任编辑:XIAOJING

导读:四岁的幼儿开始注意是非对错以及好坏的分别。然而,成年人复杂的思维方法也让他们理解不了,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较简明的区分是非对错的方法。他们在好坏之间需要有条明白的界线,以便将来可以用它判定事情或者提出疑问。

四岁的幼儿开始注意是非对错以及好坏的分别。然而,成年人复杂的思维方法也让他们理解不了,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较简明的区分是非对错的方法。他们在好坏之间需要有条明白的界线,以便将来可以用它判定事情或者提出疑问。

你的孩子懂得区别是非对错吗

强强喜欢玩打仗的游戏,他的父母担心他会“走火入魔”,以后用一种粗鲁残暴、自以为是的观点去看世界,以为战争总是冷酷无情的一方战胜。不过,当他们观察强强时发现:他正在寻求一种“好士兵”的理想,寻找某个为保卫自己珍爱的事物而变得有勇气和力量的人。他需要区分什么是力量,什么是欺负人的蛮力,还有什么是与坚定信念连在一起而不欺凌他人的力量。

而近年来的一些游戏、电视,如《圣斗士》、《忍者神龟》等,剧中的好人坏人都有些危险行为。

鉴于此,我们必须试着给孩子一个坚定的重要信念,即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以人为主宰,去追求公平正义消灭万恶的英雄形象。

提前灌输小学知识有害无益 愤怒

怎样培养幼儿的是非观念

贝贝浩

322主题1355回帖4精华

积分:4921

宝宝年龄:6岁4个月

加好友 发消息 发表于 2010-02-21 19:53 | 只看楼主 | 申请精华 自动加载图片 | 楼主 电梯直达 楼 问:我的孩子看影视时,模仿剧中反面人物的言行,我批评他不该“学坏人”,他却理直气壮地说:“电视里就是那么演的!”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该怎么办? 答:电视里出现的反面人物,是作为“反面教员”以警世人。学龄前儿童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出现他们模仿的本意并非“学坏人”,而是由于年幼无知,喜新好奇,因此,千万不要给孩

子扣上一项“你怎么学坏了”的帽子。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他们什么都想看看,想摸摸,想问问。由

于初涉人世,知识经验贫乏,许多事物对幼儿来说都是新奇的。

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他认识活动的特点有关。幼儿的认识往往

停留于表面,认识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新奇生动的事物。模仿是认识

(即学习)的初级形式。幼儿模仿的对像,往往是鲜明生动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幼儿知道不应该学坏人,但是又常常模仿影视里坏人

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就是因为影视中的反面人物经过艺术夸张,

表面形象往往新奇而生动,吸引他,使他感到模仿这些表情和动作

“好玩”。

幼儿判断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较低。根据他们好模仿的特

点,父母要加以引导,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向幼儿介绍英雄人物

的形象,并帮助孩子逐渐理解英雄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使他们

从模仿英雄人物的表面行为,提高到学习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质,发

现孩子模仿坏人坏事,要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使幼儿能认清坏人

的本质,而且激发对他们的痛恨。这是制止孩子摹仿坏人坏事行之

有效的方法。

在家庭教育的各个具体环节中耍不断提出让幼儿摹仿的榜样,坚持正面教育、抵制反面影响。

教孩子明辨是非应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而不能只泛泛地空讲大道理,应从小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就加以规范、纠正。比如,孩子喜欢摸摸这儿,动动那儿,家长就应及时告诉他,哪儿是可以动的,哪儿却不能摸,不能动。孩子会说话了,对父母的一句脏话也会跟着学。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这样不好,以后父母也不说了,教育孩子不要学。不能光指责孩子,“不学好,”而应该从自身反省一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所做所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有的时候,儿童是无意地重复,模仿成人的某些错误言行。比如,小华起晚了,不愿到学校上课,母亲宠爱孩子说:“不去就不去吧,明天老师问就说肚子痛。”第二天小华到校后,果然向老师说了“肚子痛”。小华说谎,是重复了母亲的“教诲”。他自己并不认识这种行为就是错误。这是成人的错误行为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除了前面提到的要用正面形象进行教育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幼儿能理解的有益的故事、童话、儿歌,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听,慢慢使孩子懂得一些道理。

当幼儿模仿不好的行为时,家长不要觉得好玩,哈哈大笑,更不能夸奖他“真聪明,学啥像啥”,否则幼儿会觉得你在注意他、表扬他,会模仿得更起劲。

“冷处理”是一个好办法。当幼儿模仿不好的行为时,大家可以不理睬他,看不到别人的反应,孩子自己也会觉得没趣,便不会再重复。

家长应该从生活小事中处处留心,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使他认识到在生活中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再深入地解释不好的行为有哪些危害。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好的言行受人尊重喜爱,不好的言行却招人厌恶、批评,从而逐步学会判断是非。

父母恐吓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是非观念

来源:寻医问药社区

时间:2012-06-13

专家提醒——

常说“反话”容易影响是非观念

欢欢妈抓住欢欢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根据地进行教育,发挥了正话反说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饭,偶尔给他吃点酸辣粉一样,孩子可能更爱吃。不过如果经常给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反话说多了,会影响孩子是非观念规范的形成。

3~5岁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本身就喜欢恶作剧,唱反调。如果再从成人身上接触到特殊的语言形式,比如欢欢妈就习惯性地正话反说,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学,到处用,并从中感到很大的快乐。

有的家长喜欢逗孩子,比如说“你吃饭吃得好快啊,一碗饭1个小时就吃完了”“我不喜欢你,不要你了”等。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会认为话就得反着说。

建议: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是非观念的形成或是个性的培养上考虑,家长都要尽量正常话正常说,多与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直面交流做到坦诚相待。

反话说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长适当正话反说,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现,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话反说是一种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应该把孩子压垮,应该把这种压力变成学习前进的动力。另外,家长经常正话反说,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父母经常欺骗自己,从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的树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议:教育孩子就像骑单车一样,要随时查看路况。在用反话激励、“威胁”孩子的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同时,一个孩子通过正话反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时,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孩子也适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和孩子交流中说反话时,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过于激烈时,家长就应该停止。

着孩子与周围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帮助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的时候也到了。

了解对与错的最佳时期已经来到了

少了是非观,宝宝怎么可能和别人融洽相处呢!

导语

三岁以后,你的孩子开始与其他的小朋友有了更多的交往,而与其他小朋友成为朋友的先决条件就是公平友好地相处。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帮助他树立是非观念了。专家说:“缺少了是非准则,他就不可能和别人融洽相处。”

孩子眼里的对错标准,可能与你完全不同。

是非观不只是你告诉孩子那么简单,你需要把它变成孩子内心的东西。孩子们需要这种成长的知识、情感和社会经验。你需要从根本上让他明白为什么有些举止是错误的,有些是正确的。不过孩子们区分对错的标准,可能与你不太相同。而要帮助孩子树立是非准则,你必须先了解他们眼中的是非观。

首先,孩子们看待事情非常简单,而且非黑即白,而且更看重结果。比如,一个孩子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不让妈妈继续刷碗,一连打碎了4个杯子,另一个孩子为了拿高处的糖果打碎了一个杯子。谁的行为更错误,孩子们的判断是打碎杯子多的人当然更错误。

同时,孩子们的心中还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玩游戏的时候喜欢赢,所以他们会忽略规则。当孩子非常想要一个不属于他的东西,这种感受足以让他觉得这真的是他的,所以拿了它也没有什么错。

另一方面,当他们知道自己犯了错,他们会想办法掩饰。比如,如果你告诉3岁的孩子不要碰一样东西,一般的孩子都会去碰,而且有80%的孩子不会承认。

宝宝是非观念培养入门方法

换位思考

一位妈妈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如果我的女儿在幼儿园里抢别的小朋友玩具,我就会找机会重演当时的情景,但由她来充当那个小朋友,让她来亲自体会那个小朋友的感受。”你也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高兴或伤心。

对孩子的教育要少量多次进行

教导孩子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始:打人、嘲笑或侮辱别人、不经允许拿别人的物品等都是错误的行为。这些规则对学龄前儿童的帮助非常大。比如,毛毛的妈妈经常告诉毛毛,说别人“愚蠢”是不对的。后来有一次,毛毛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保姆屁股大时,妈妈对她讲:“说保姆有一个大屁股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时毛毛说:“就像说别人…愚蠢?一样,都是错误

的,对吗?”这时,毛毛已经完全理解了。

正确的奖惩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冲他喊叫,相反,应该给他改正的机会。如果必须要惩罚,应该就事论事,比如当孩子用玩具打别的小朋友时,你就干脆拿走玩具。另外,每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都应该适当地给予鼓励:“你刚才拥抱了正在哭的小朋友,安慰了她,妈妈很高兴你能这样做。”

需要耐心

有时候孩子即使知道做某件事是错误的,可还是做了,也许是因为忘记了,又或者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在必要时父母需要重复上面提到的步骤。专家说:“到了4岁,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懂得打别人或私自拿别人的物品是错误的行为,不是因为怕被大人看到,而是已经懂得那样做是有违道德规范的。”

父母做在先

2~3岁的孩子最爱模仿大人的言行,如果你给孩子建立了规矩,你就得首先做到。假如你自己经常在背后说朋友的坏话,那么当你的孩子称自己的伙伴为“猪头”的时候你就无法理直气壮地责备他。如果你在责骂过丈夫之后自己都不能主动道歉,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向别人说“对不起”呢?

小编结语:幼儿园的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没有完全发展,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打人、乱拿别人东西等行为是不对的。这时,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纠正,不能光指责孩子,“不学好”。只有建立了是非观,宝宝才能遵守社会规则,和其他人和谐相处,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可人儿。

家长对教学意见和建议

家长对教学意见和建议 尊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 您们好! 我是xx-x级(自主)2班学生李俊同学的家长,非常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给了我女儿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在学校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接受教育长大成人,家长对学校意见和建议。也非常感谢学校给了家长一次机会,倾听家的意见,架起家庭——学校沟通的桥梁。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台起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借此机会,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家长也真的想和你们说说心里话。 现在的孩都是独生子女,她们将来面临的社会竞争日趋加剧. 未来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实我越来越感到家长是多么的难做,为人父母再也不仅仅是把孩子养大、不让她饿着冻着、供她读书上学。我总在想,在孩子心里,我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家中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都对孩了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其实家长和教师一样,也应该是教育者,家长也应该扮演一小教育者的角色。作为家长不仅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在孩子逆反的时候,给她做一盏指明灯;在孩子困惑时,给她一点帮助;在孩子子感到失败时,给她以信心,让她有成成长的力量,虽然我做的还不够,但是. 我会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学校积极的配合,让孩子有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成长环境。

孩子生活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学校和老师给了孩子知识力量,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她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我由衷的感谢学校和老师,有时真的为孩子感到幸福和庆幸,生活文摘《家长对学校意见和建议》。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总要为家庭和社会承担一份责任。我觉得从现在开始,更需要对孩了进行对节约意识的教育和责任感的教育,孩子对物的珍惜意识的淡簿,表面看是由于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深层次地想一想,这实际上是孩子责任意识对的淡薄,是对家庭、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只要求孩子一门心思学习知识,其余的事都忽略了,由家长包办。如此,不但导致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缺乏,而且也削弱了孩子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我觉得应该是学校需要加强的,这是我们做家长值得深思的“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责任”,这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它还可转化为个人奋斗的不竭动山。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人了,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承受力都还很差。在这方面学校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孩子要有民-主意识和法纪观念,培养良好的伦理到的和职业道德意识。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谴节和保护能力,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 渴望独生子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我也对孩子充满了热切的期望。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心情有时难免急躁,急于

观察幼儿记录范文

观察幼儿记录范文 行为记录:自主性游戏时辉辉要玩搭积木,可是建构区里已经都有了很多孩子了,辉辉一看连忙挤了进去,旁边的孩子说:“你看我们已经满了六个人了啊。”辉辉还是不听,仍旧挤,对着旁边的孩子就推,一边推还一边说:“我就要玩。”看见没有孩子让给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哭了起来。 行为分析与指导 在家的任性习惯在一遇到问题时就会显露出来,语言交流的欠缺和任性的脾气,让辉辉缺少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时,老师就请他先起来,然后说:“辉辉,如果你进行继续哭下去的话,那么什么好玩的游戏都玩不到了,但是如果你现在不哭,先到其他的地方去玩,那么你不仅可以玩到其他好玩的游戏,而且明天你也可以再去玩搭积木了。”辉辉听了老师的话,先是停住了哭声,然后又点了点头,接着自己就去聪明屋里玩起了叠石头,一会就拼出了小花来。 虽然辉辉很任性,但是在抚平了情绪后和他讲道理还是通的,有时在给幼儿讲道理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多提供一些幼儿自己选择的 机会,让幼儿有了自主的选择的机会幼儿也会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比起说教的方法要有效。 行为记录 辉辉今天起床的速度要比以前快了很多,除了穿好自己的衣服 还主动折好了被子,不仅是自己的还把旁边的接个孩子的被子也折叠

的好好的.老师在吃点心的时候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辉辉,他一脸的 开心,过了一会儿,辉辉跑到老师身边问:“老师,我帮他们折了小被子,你是不是应该发我小红花啊?" 行为分析指导 在小朋友心目中可能发小红花是奖励他们的唯一方式,而口头 的表扬远远不如发小红花来的实在了.所以认为发小红花才是自己真正被老师表扬到了,可以向自己的爸爸妈妈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主 动去帮助人的行为并不是出于自身的主动的,而是被“小红花"这个外在因素所吸引。 行为记录 辉辉由于身体的原因一阵子没来幼儿园了,今天是放假后来的第一天,之见他愣愣地坐在位置上,看着其他小朋友搭积木。不一会他就走向其他小朋友中间,说:“我也来搭吧。”没等其他孩子反应过来就拿了积木玩,没过一会,就听其他小朋友在叫:“老师,辉辉抢我的积木。”“这个我也要玩的。”辉辉大声地说,一边说,一边手里还抢着积木不放。 行为分析与指导 长时间的没来幼儿园,辉辉在家中又是备受宠爱,对幼儿园里的一些常规以及与同伴的相处,使辉辉又有些不适应了。自我为中心的心里一下又暴露出来了,于是老师就走向他,先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这个积木我也要玩的。”辉辉理直气壮地说。我又说:“那你刚才来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他们也在搭积木”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家长教育心得范文篇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但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是一个大学问。看别人田里的庄稼长得好而不知别人背后的辛酸,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体沐浴的学校。孩子的成才与否,与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和谐关系重大,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但结我想结合专家的教育和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教育心得: 一、在学习上。父母要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学习上的不良作风在及时处理,不在它酿成后患。孩子的教育与学校、老师是分不开的,所以家长只有配合学校老师,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督促其完成各科作业,该记的记得,该背的背得,使其真正理解自然科学的道理,要求他不懂就要多问。 二、在品德上。在使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的有才,必须使其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从智育保姆变为德育保姆,教育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帮助别人,如老、弱、病、残和经济困难的人。使其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做,而且可以多做,什么不能做。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此话不无道理,我们要向周恩来的母亲

学习,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一针一线,物虽小,影响大。 三、在生活上。要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的热情,让孩子做地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让孩独立,自强,以便将来走出社会打下基础。 四、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孩子成才,真是件不易的事。但我认为成才不一定是考试的100分,或是作业做得多少。所以尽量给孩子一个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与邻居的孩子玩玩,节假日,尽量带到野外,让他与大自然接触,吸收新鲜空气,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五、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怀着这种好奇心去探索,求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内心解答,如不懂得,与孩子一起探索。 六、父母要多关心孩子。作为父母不得以任何忙为理由而忽视自己的孩子。不管多忙,也要抽时间检查孩的作业。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要多关心,当然关心不等于溺爱,经常用问寒暖,让孩子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激发他懂得的感恩与回报,让感恩与回报激发他的上进心。 七、亲子沟通教育。作为父母不要永远认为自己是大人,孩子是孩子,要多与孩子谈话,多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对的地方,不要动不去就是打骂,要问清楚缘由。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她胆小而惧怕你,使她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她就会

怎样观察幼儿

前几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收看了张晖的视屏讲座“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技能”——观察儿童,这次讲座对我启发很大,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这次视频讲座的感想。 在这次视频讲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专家说的“为什么要观察”,为的是要读懂幼儿。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的书,我觉得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世界,因遗传、家庭、环境的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并且从出生起就有着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观察又可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下面我们先来说一说参与性观察。 我觉得我们老师应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每个孩子,首先是生活活动,包括进餐、睡眠、盥洗等,如我们在进餐时,我们要观察每个幼儿有没有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有没有挑食的现象,桌子上有没有掉米饭等等,我在我班孩子进餐时就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有的孩子喜欢乘老师不注意把不喜欢吃的菜夹给边上的小朋友,有的幼儿喜欢先把菜全部吃完,然后再吃饭,有的幼儿喜欢边吃边玩,把米饭洒在桌子上,再如孩子午睡时也应引起老师的重视,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把各种小玩具放在口袋里,老师不注意时,就会拿出来玩,有的幼儿还会把危险物品放在嘴里或鼻子里,也有的幼儿喜欢趴着睡等等,这些不良的习惯都需要老师去细心的观察,去纠正。根据上述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利用晨间谈话时间会对他们进行集体教育,还会对幼儿进行个别交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幼儿的用餐习惯和午睡习惯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其次,我们老师在游戏活动中应观察每个幼儿,如晨间游戏、课间游戏、各类区域游戏等等。在游戏活动中可以显示每个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的爱好等等,如有的小女孩喜欢每天抱着娃娃哄着睡觉,男孩子喜欢用积木搭出各种玩具,如长枪、汽车等等,有的幼儿喜欢安静的游戏,有的幼儿却喜欢动手操作。我班幼儿每次到区域活动时间都特别兴奋,都要抢着玩自己喜欢的区角,别看我班的帆帆平时特别顽皮,但他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表现就特别棒,他总是喜欢围着围裙当起小厨师,在小吃店的厨房里忙碌,等菜烧好后,就会请客人们一起来品尝。在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后,有的幼儿会很快就跑走了,只剩他一人在慢慢地收拾,他会把各类餐具分类摆放整齐,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又如我班的婷婷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但她喜欢用打电话的方式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她在那里自言自语,只有在观察中才发现婷婷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最后是要认真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如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有的幼儿在个别活动中很羞涩,但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却很出色。如我班的怡怡就是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的,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 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1.要经常鼓励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如”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也能错”"你看***考的多 这对孩子 好!"类似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到”我为什么会怎么笨 今后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 2.马虎是学习中的一大忌,会的题做错那就是不会,有些孩子总拿马虎当借口,有时,他根本不会做这道题,可他却说成是马虎了,这样大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让他有这样的习惯,马虎就是不会,要证明自己会, 就别马虎! 3.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适应学习学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学习环境,你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几 道题40分钟做完,做完后就可以玩半个小时,半小时的诱惑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小的吧!之后再学40分钟,再玩半小时,反正时间多的是,这样总比一坐坐几个小时强迫其学习来得好 4.不要每次在孩子学习时都很严肃,很可怕的样子,让孩子畏惧学习,可以将屋子布置成乐园,让孩子自 己想进,而非被迫进入.在孩子学习时,40分钟内无论他干什么都不要说他,哪怕他在玩!你只需在床上(沙发 上,或里他较远的地方)拿一本书看,最初只需让他感觉你不在监督他了.拿本书只是做做样子,当他走神时咳 嗽一声,以示提醒.我认为以后就可以养成习惯了 5.对于孩子所学内容,你要表现的很好奇,很不解,比他还不懂,甚至要作到向他请教,让他感觉他很了不 起,让他心甘情愿地给你讲解他所学内容,(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而非让他感觉你什么都懂,只是在 看着他! 对待孩子需要有耐心,当初你可以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现在只需用一半的耐心就可以.要将心比心! 6.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 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7.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 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特别有规律。一般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象儿童节目、科普、新闻、开心词

善于观察孩子的目标特征

善于观察孩子的目标特征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观察不仅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持久地知觉活动,而且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更是一种积极地思维过程。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时,必须首先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孩子的知觉定向,使孩子的注意指向于必须注意的地方。 孩子的观察从他出生后不久睁眼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开始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观察顾问,。由于小孩子的生活范围和认识水平都有局限性,孩子的观察可以从认识日常生活的周困环境开始,引导孩子观察事件。比如教孩子认识和区分红、黄、篮、绿等几种容易从别的颜色,观察猫,狗、兔、鸡等孩子感兴趣的动物,这些都可以作为观察的目标,孩子的好奇心很强烈,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事物。在农村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动植物,农业机城等;在城市领孩子多看一些公园、建筑物和各种展览等。 总之,要让孩子多见世面,多得到一些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多了,观察力才能不断提高。如果把孩子雄夭关在家里,不仅不利于孩子观察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因为一个人接受到的信息量太少了,大脑就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和锻炼,它的发育就会停滞或减慢。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进行游览观察,让孩子开阔视野、博见广闻、多见识广,这对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大有好处。 孩子一般不会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标和任务,他们通常楚随随便便地看,随随便地听,观察时常常东张西望,即不会有目的地去看,也不会有目的地去听。所以孩子的观察需要大人的指导和培养,大人不仅要给孩子指出观察的目标和任务,还要指导孩子进行观察的具体方法,引导孩子有计剑、有步鄹傲地讲行观察。 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动物是孩子很喜欢的事,但也不要泛泛地看,而是每次重点观察一到两种动物。例如观看老虎和豹子,通过区分它们身上的花纹来辨别他们:顽皮的猴子很受孩子们的欢迎,那么就带孩子认识不同种类的猴子的特点以及数子和猿的不同,但这要等孩子大一些,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的时候再做。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 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教育学术报告 两河口镇中心学校周源立 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直都是家长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她们在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底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呢?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

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

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阅读行为

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阅读行为 观察目的: 观察图书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记录: 涵涵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大灾难》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洋洋,说:“洋洋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洋洋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涵涵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对,我在自然博物馆见过这种化石,”“没错,这是食草性恐龙。”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反思: 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者、领导者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分享阅读活动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儿童现有的经验、让儿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行动者、重视个体的差异、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与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跨不同发展领域的学习经验。关注以往的“分享阅读”研究,能够很好的加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形式上多为读本阅读,幼儿更多获得的是语言领域的发展。笔者认为,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凡儿童视野所及的内容,凡儿童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儿童的语言、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的拓展活动,旨在增进刺激性的生活体验,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幼儿, 论文, 教养, 性格, 父母 摘要: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 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二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 长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

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 “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1234>>>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导语:观察儿童,关心儿童,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 你知道观察儿童读书心得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精心的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参考!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 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 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 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 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 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 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习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习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习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平,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论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论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并在上世纪90年代掀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尝试改变现行教育的应试导向,最终达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现行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道路,是社会发展、国家复兴的根基。基于此,应试作为评价学生是否能进一步深造并选一个更好的学校深造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无论从国家、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不能完全摆脱它而寻找一个更科学的方法,这也是教育改革不能快速推进的症结所在。但是,我们又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就是急需要做的工作。 几十年以来国家的教育观念在逐步改变,从一开始空喊“科教兴国”到切实重视,并推进教育改革的进行,已经算是很大的飞跃了。学校和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在与以前相比观念也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可是最近几年,教师抵触课程改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改革自身的原因(如太理想化,不能从实际出发),可是也反映出教师在观念上还没有完全接纳这种新理念。教师的观念跟不上教育改革的进程,成为现在很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链条上极为重要的一环的家长的教育观念怎样呢?他们是不是能很好地接纳新的教育理念?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关切的一个问题,因为新的教育理念是要靠教师和家长来直接执行的。 一、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 (一)家长的教育目的观我们可以想象,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正暗合斯宾塞的教育目的,即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他们有非常好的出发点,关注教育的结果,可是关注教育的结果总给人一种太功利化的嫌疑。美国教育家杜威看到了这一教育目的的局限,他提出了“教育即生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活,教育即成长”的目的观,旗帜鲜

在游戏中观察孩子

在游戏中观察孩子 对孩子的观察是老师了解孩子的基本手段。老师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很好地把握孩子的个性,了解孩子的游戏状况,从而对孩子的游戏作出必要的、正确的指导。 观察应是全面的、客观的。因此,老师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老师首先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一般0~1岁孩子的游戏,通常不离开成人的视野,有积木之类的玩具就可以了;5~6岁的孩子,活动范围扩大了,自主活动增多,探索性、冒险性游戏占有相当比重,爬高、从高处往下跳这类活动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在观察时,老师还应有客观的儿童游戏观。孩子有自己的逻辑,游戏使他们感觉到有趣,他们就做游戏。他们只要能获得快乐,而无所谓自己的行动。孩子的这种游戏行为在成人看来是“无益”的,浪费时间与精力,有的老师因而斥责孩子的游戏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扭曲。因而,树立对儿童游戏的正确态度是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的首要条件。 在上面所说的两点之外,老师在观察中还应遵守这一些原则:目的明确。观察前就应确定要对孩子哪一方面的活动做观察;克服主观性,连续定时观察才能获得系统全面的资料,零星、片断的观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下面就观察角度提一些建议作参考: 1、游戏的内容是不是健康的,有益于身心的,游戏的环境、玩具、方法是否安全,但也无需过于谨慎;

2、同伴间的关系,语言的交流。孩子在游戏中是否友爱,是否讲礼貌; 3、孩子在游戏时是否能遵守规则,独立性如何,能否勇于克服困难,扮演什么角色; 4、孩子在游戏中是否保持愉快的情绪,主动性、创造性如何; 5、游戏技能掌握情况。能不能正确地使用、收拾和爱护玩具; 6、受影视节目的影响情况。

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

《家庭教育干预的理论研究》课题 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 “可怜天下父母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但凡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本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龙的愿望背道而驰。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他们的爱绝对不能是溺爱,否则,爱就可能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在这些家庭当中,父母的爱简直有点过火,娇惯、偏爱、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需要什么,想干什么,家长从来就不曾违逆,就连吃饭穿衣等一些最基本的自立活动,父母也代为包办。这些爱在大多数父母看来仿佛还不够,他们对孩子的一些不良品德和习惯从不加以批评、教育,往往包庇护短。久而久之,父母以他们的爱促成了孩子

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行为和品德。如果让这些不良行为和品德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爱是需要代价的,爱也能造成代价,我们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让自己的爱变成对孩子的伤害。家长对孩子的爱应该做到爱而不溺,但如何才能做到爱而不溺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这种爱的效果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懂得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关心集体的好品质,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使其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这样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 第三,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予满足。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俭,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观点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观点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观点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3、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4、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注重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 5、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不管是最好的管,要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6、儿童无小事,注意在小事上引导孩子,不误导孩子. 7、要引导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8、不要让孩子花钱买伤害,参加那么多的特长班. 家长教育孩子的不正确观点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

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四、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在推卸责任。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

如何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

如何提升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能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同家长的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康克清同志在《我的祝愿》一书中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同家长的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与教育,几乎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底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所能够代替的。”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的重中之重。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呢?我认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能力。 一、举办讲座,提高认识 召集家长举办讲座,学校采取“入村”讲座为主,“集中”讲座为辅,开展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民主的、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 二、交流合作、民主商讨 在农村的家庭教育群体中,指导思想不统一,口径不一致是常有的,多召集家长商讨,或通过村委会召集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让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商讨正确的教育方法、开展理论研究,加强经验交流,提高家长的素质,端正家教指导思想;同时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

沟通的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多与学校交流,加深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理解。 三、加强理论建设,强化宣传 在农村采取力所能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论宣传,如出黑板报、出海报等形式宣传家教方法,指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指导思想,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除以上几种方式外,也可以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充电”的教材,家长充“足”电,才能给孩子“输”好电。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和激励制度 一所农村学校,建立完善的“家教”信息反馈制度学校和村委会应联合成立“村教育委员会”,定期、不定期的走访家长,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使学校的各种“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贴近农村家长。同时,联合村委会开展“学习性家庭”、“健康家庭”等评选活动,是整个学校所在的村上形成一股“重家教、支持教育”的良好气氛。 总之,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许多共同点,而家庭教育又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是新一代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培养新世纪杰出人才系统工程的起点和根基,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又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占据这举足轻重的地位。创设良好的农村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一位农村任教教师的共同努力。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

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一名高中生家长,我和广大家长一样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出人头地。写这篇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是希望能够相互学习,让我们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孩子。现在,将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我在许多报纸和杂志上看到许多家长十分爱他们的孩子,认为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不需要感激和回报的,只要孩子学好知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因此,常常有新闻报道,某某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和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使其父母心急如焚,四处寻找甚至打电话报警,而孩子却正在网吧中玩游戏。 这实在是让人痛心,但归根到底,是孩子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对父母给予的关爱,毫无感觉而造成的,所以,我很重视这点。从小,我就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导和培养,孩子很小时就会在我下班前将地板擦干净,并给父母做好菜。 现在平时的双休日,只要我在家,中午,他就会烧饭给我们吃,当父母过生日时,孩子就要做家务来报答父母,这是我们家默认的规矩,由此,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让

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习生活技能 现在的孩子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在长辈亲人的呵护下成长,导致许多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丧失了生活能力,出现越来越多的“啃老族”。我认为,孩子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因为孩子长大了,终究要一个人生活,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身边,所以,我一直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从最基本的洗衣服、叠被子,到烧饭做菜,在此期间,我发现只要你肯教他,他就会很感兴趣地去学。 现在,我还和孩子有一个约定,那就是在高考结束的暑假中由他来做饭给我们吃,以此来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三、民主平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很多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因缺乏与孩子的沟通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甚至有的还相当严重,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多少都会出现“逆反心理”,这点,身为一名高中生家长的我深有体会,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个子越来越高,他和你的交流就越来越少,并且现在学习如此紧张,孩子每天上学早出晚归,回家后吃了晚饭,又回房做作业去了,这时候,我们也不便打扰他学习,相互之间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找寻时间来了解孩子的情况。 于是,我们选择了在饭后,大家坐在一起,彼此之间像朋友一样谈谈心。这时,我们会把自己的情况和孩子说一下,一起分享。因为交流是对等的,只有通过相互分享才能成功,做为另一方,孩子也会很乐意地将自己的心事告诉我们,由此,既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孩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