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总结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总结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总结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总结

《财政学》练习题(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

八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主张政府进行“粗调”。A、理性预期学派B、公共选择学派 C、供给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2.()提出“廉价政府”应成为财政追求的目标,政府只当“守夜人”就行了。

A、凯恩斯

B、布坎南

C、亚当·斯密

D、马克思

3.通过投票论、政治联盟论、官僚主义论等,运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制度运行的是()。

A、萨缪尔森

B、布坎南和图洛克

C、拉弗

D、马克思

4.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

A、增加居民收入

B、促进经济增长

C、实现社会公平

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5.亚当·斯密将()形容为“看不见的手”。

A、价值规律

B、帕累托最优状态

C、宏观调控

D、市场规律

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7.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 ) 来影响经济。

A、需求结构

B、价格结构

C、供给结构

D、资源配置结构

8.我国《社会保险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

A.2010 B.2011 C.2012 D.2013

9.挤出效应是指公共工程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的需求量,可能带来市场利率的上升,导致每人投资的萎缩。

A、商品

B、物资

C、货币

D、土地

10.在我国,本地区组织征收的属于当地可自主支配的财政收入称为()。

A、地方财政总收入

B、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

C、公共预算收入

D、全口径预算收入

11.企业财务中,同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利润

B、费用

C、工资

D、折旧

12.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

A、国有资产收入

B、公债收入

C、收费收入

D、税收收入

13.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

B、政府收费

C、国债收入

D、国有资产收入

14.()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取得公共收入的形式。

A、国有资产收入

B、公债

C、税收

D、政府收费

15.被称为“延期的税收”的是()。

A、国有资产收益

B、公债

C、非税收入

D、罚没收入

16.税收的强制性源自于国家征税依据——()。

A、财产权力

B、所有权

C、政治权力

D、收益权

17.在税制要素中,作为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根本标志的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18.税收的()是指税收制度和政策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经济效率原则 D、制度原则

19.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A、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

C、价格效应

D、供给效应

20.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为()。

A、偿债率

B、国债负担率

C、债务依存度

D、债务指数

21.欧盟1992年制定的《马约》规定的债务率安全线为()。

A、10%

B、60%

C、20%

D、3%

22.欧盟1992年制定的《马约》规定:入盟国家的赤字率必须低于()。

A、5%

B、10%

C、3%

D、60%

23.()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A、财政体制

B、国家预算

C、财政政策

D、政府决算

24.()是公众为获得公共产品支付的价格。

A.规费B.租金C.税收D.利息

25.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机关是()。

A.人大常委会 B.财政部门 C.各级人大 D.党委

2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

A.1995 B.2000 C.2003 D.2005

27.政府必须将所编预算提交()批准后才能据以进行财政活动。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管理机关

28.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为主体。

A.基金B.收费C.税收D.国有资产收入

29.我国中央财政预算需经()审查批准。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全国政协

D、全国人大常委会

30.我国法律规定,由()经理国库。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建设银行

C、中国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31.在我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属于()的内容。

A、公共预算

B、政府性基金预算

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32.一般来说,下列财政职能应由地方政府承担()。

A、资源配置

B、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

C、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

33.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是从()年开始实行的。

A、1988

B、1990

C、1993

D、1994

34.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是()。

A、印花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35.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按()进行划分。

A、税种

B、受益原则

C、隶属关系

D、固定比例

36.我国目前作为中央固定收入的是()。

A、营业税

B、契税

C、关税

D、增值税

37.我国实行分税制时确定开征,但到目前仍然没有正式推出的税种是()。

A、房地产税

B、证券交易税

C、烟叶税

D、增值税

38.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是()。

A.总额分成 B.分类分成 C.分税制 D.统收统支

39.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是()。

A、关税

B、增值税

C、资源税

D、营业税

40.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是()。

A、增值税

B、关税

C、房产税

D、个人所得税

41.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消费税

B、企业所得税

C、车船税

D、城镇土地使用税

42.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对增值税的分享比例是()。

A、50%

B、75%

C、25%

D、40%

43.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对消费税的分享比例是()。

A、40%

B、75%

C、100%

D、50%

44.目前我国地方财政对个人所得税的分享比例是()。

A、50%

B、60%

C、25%

D、40%

45.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分享比例是()。

A、97%

B、50%

C、3%

D、75%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年1月1日起实施。

A、2003

B、1995

C、2000

D、2008

47.1994年,我国实施了()改革。

A.费改税 B.取消农业税 C.分税制 D.政府采购制度

48.通过减税或扩大支出,扩大赤字刺激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称为()财政政策。

A、中性

B、紧缩性

C、复合性

D、扩张性

49.1998~2004年我国实行的是()财政政策。

A、中性

B、紧缩性

C、扩张性

D、复合性

50.我国2009年以来我国实行()财政政策。

A.中性 B.紧缩性 C.扩张性 D.复合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的表现包括:()。

A.市场垄断 B.寻租行为 C.政府决策失误 D.经济波动 E.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以下是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得到结论的()。

A.瓦格纳法则 B.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C.粘蝇纸效应 D.最适课税论 E.投资乘数理论3.适宜采用二部定价法进行公共评价定价的行业是()。

A.电力 B.电信 C.管道燃气 D.互联网服务 E.高等教育

4.目前,我国的法定社会保险包括()。

A.养老保险 B.生育保险 C.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E.失业保险

5.以下属于商品课税的是()。

A.个人所得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E.营业税

6.目前,一般认为属于直接税的是()。

A.商品课税 B.所得课税 C.流转课税 D.财产课税 E.增值税

7.我国《预算法》规定:政府预算由()几个部分组成。

A.一般公共预算 B.政府性基金预算 C.经常预算 D.社会保险基金 E.国有资本经营预算8.下列哪些属于财政体制的内容()。

A.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

B.广西的隆安.平果两县政府为交界处的电站税收产生争议

C.社会保险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缴费

D.中央财政为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拨付专项补贴

E.中央财政为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设立中央政府奖学金

9.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是()。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房产税 D.契税 E.消费税

10.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消费税 B.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增值税 E.资源税

11.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车辆购置税 D.关税 E.营业税

12.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可编列赤字,通过发行弥补。

B.国有资七经营预算按收支平衡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C.2010年起所有各级政府必须编制三年中期财政规划。

D.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E.改变以前的年度收支平衡机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13.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可以划分为()。

A.自动稳定财政政策 B.扩张性政策 C.相机扶择财政政策 D.中性政策 E.紧缩性政策14.可以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的是()。

A.累进个人所得税 B.投资 C.失业救济金 D.国债 E.社会救助计划

15.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有()。

A.增加财政支出 B.增加税收 C.增发货币 D.增加财政结余 E.减少税收

16.财政政策由()构成。

A.利率政策 B.价格政策 C.税收政策 D.国债政策 E.支出政策

17.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公债 C.财政支出 D.利息 E.财政预算

18.压缩财政支出带来的影响是()。

A.减少社会总需求 B.抑制经济过热 C.增加社会总需求 D.拉动经济发展 E.调节收入分配19.可以抑制生产和消费的具体手段是()。

A.取消某个税种 B.扩大征税范围 C.降低税率 D.增加税收优惠 E.开征新税种

20.可以抑制经济过热的是()。

A.扩大政府投资 B.缩小政府投资 C.压缩财政支出 D.扩大财政支出 E.提高税率

21.可以拉动经济发展的是()。

A.压缩财政支出 B.减少社会总需求 C.扩大财政支出 D.增加社会总需求 E.降低税率2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些属于财政的职责范围()。

A.编制年度财政预算草案 B.管理非税收入 C.管理会计工作

D.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E.负责各项税收的征收管理

三.判断题

1.()财政收支既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过程。

2.()财政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筹集经费与资金。

3.()财政职能的“缺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代替了市场职能。

4.()财政职能的“越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事没有办好。5.()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可以干预市场及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

6.()公共部门的经常性支出应通过税收来补偿。

7.()公共部门的资本性支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国债来筹集。

8.()纯公共产品免费享用,事实上是以纳税为代价的。

9.()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10.()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规模一般较大,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也呈现递增趋势。

11.()一般地说,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

12.()一般来说,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的非政府投资额占社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较大。

13.()我国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首次达到了4%。

14.()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15.()地方财政总收入也称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是公共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7.()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指标。

18.()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

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

19.()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

20.()税收公平原则是指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21.()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容易转嫁。

22.()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规定了起征点,并且多次提高了起征点。

23.()行政管理性收费属于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24.()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公共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我国的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1月1日到同年的12月31日。

26.()我国的关税划归中央财政收入。

27.()增加财政补贴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

28.()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结余。

29.()增加财政投资将直接增加社会总供给。

30.()政府采购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商品或劳务。

31.()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

3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的财政政策。

33.()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支出来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四.简答题

1.举出一些公共产品由私人提供的例子,并分析其原因。

2.能不能对公务员按业绩确定工资收入,作出判断并分析。

3.简单阐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

4.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5.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6.政府介入农业领域的理由

7.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8.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9.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哪些特点?

10.分析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11.简述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12.分析我国的土地财政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

13.政府在征税之外还存在行政事业性收费,道理是什么?

14.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5.简单分析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

16.简述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7.简述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18.简单叙述李嘉图等价定理。

19.举出几个税收发挥调控经济职能的例子。

20.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21.为什么要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

22.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结构性减税”是什么样的政策,背景是什么?

23.我国2008年末以来应对经济下滑采取的财政政策有哪些新特点?效果如何?出现哪些新问题?

五、实证分析

1.计算各省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并分析其意义。

2.通常用什么指标衡量财政收入的质量?从下列数据你可以作出哪些判断?

3.通过哪些数据可以衡量政府债务的规模与风险,需要计算哪些指标?

4.可以从哪些数据了解和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对财政的贡献率?如何进行技术处理?

六、案例分析题(要求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1.2014年以来,广西南宁市不少公交车都有了空调,但票价提高到了2元。有人赞成这样做,也有人觉得提高幅度过大,相比之下,厦门等地空调公交车的票价仍是1元。究竟公共交通是不是公共服务,是否应当考虑盈利,能不能由财政补贴,请运用财政学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2.2008年,浙江杭州某市场一位牛肉摊主被质疑牛肉的真实性,因政府部门没有这方面的检测服务,他就自费花了2800元到一家基因技术公司做鉴定,证明自己卖的是真牛肉,还了清白。请结合案例从财政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是谁的责任、如何保障,费用由谁负担,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据媒体报道,前几年,人口不足13万的陕西省凤县因建设“月光城”遭到质疑。该县计划打造成“西部休闲之都”,开发了5大景区,建设了5大公园,各项旅游投入达6.5亿元。为打造“月光之城”,在县城对面的高山之上建造了一个直径约4米的LED太阳能人工月亮,在县城周边山体上共设置2700余个人造星星。请运用财政学知识分析凤县的做法是否妥当,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2009年3月1日,陕西省财政第一大县神木县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其中,门诊每人每年可享受100元补贴。住院费用起付线以上予以报销,但每人每年累计报销医药费不超过30万元。据媒体报道,这项被称为“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但也出现尴尬的局面:该县的7所定点医院病床全部爆满,有病的住不进去,治好了的不肯出院。请结合所学财政理论知识分析这一做法的利弊,谈谈自己的看法。

5.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0年11月28日报道,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曹雪芹公园改造项目启动。曹雪芹公园规划面积1 650亩,预计2011年9月开园迎客,建成后将成为展示红学文化的平台、休闲娱乐旅游地、影视拍摄基地。而承担亚运会直播任务的广州新电视塔“小蛮腰”的造价高达29.5亿,其90%的股权投资出自政府的城投集团。请运用财政学理论知识分析上述做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6.我国广东珠海市、重庆市、河北石家庄、陕西宁陕县等一些地方开始尝试12年义务教育,即高中阶段也免费。四川成都、山西长治等地也在酝酿实施12年义务教育。教育部2009年3月31日表示,12年义务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对于将9年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请结合所学财政理论知识分析这一做法的利弊,谈谈自己的看法。

7.农民销售水果的价钱与市民市民购买水果的零售价相差很大,比如,2015年秋季果农出售脐橙的价格大约是每斤2.0-2.5元,而市场批发价每斤3元以上,最终在当当网零售的价格却是每斤6元左右,超市的价格则更高。政府近年来一直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这个方面看,政府此前采取的扶持农业财政政策效果如何?还需要做什么?运用所学财政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8.某县政府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情况,为了加强征税管理,增加财政收入,规定每个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须缴纳个人所得税240元,否则,不予签发下一年的外出务工证明。请运用所学财税知识评述这一现象。

9.在2008年春晚小品《开锁》中,演员黄宏一口气说出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独生子女证、煤气证、摩托车证、汽车驾驶证、下岗证、上岗培训证、医疗保险证等十几个证时,台下掌声如雷。2009年1月8日,一名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减少证件种类和数量。请结合实际,联系所学的财政收入结构、政府收费、公共产品理论等知识,分析其原因与实质,提出自己的看法。

10.2012年2月8日至10日,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就市交通局、建设规划局、水利局、卫生局、教育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编制情况,组织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进行民主恳谈。与往年相比,预算民主恳谈出现了不少新变化:每场民主恳谈的人员均为100人左右,社会各界人士占了一半多,分组恳谈的时间从原先不足一小时拉长到一个半小时,充分保障了每位恳谈人员的表达权利。在恳谈内容上,还增加了对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恳谈,使参与人员更能全面地监督和了解部门预算情况。请结合实际,从财政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11.2009年5月,中组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中央财政补贴按照西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中部地区1万元、东部地区0.5万元的标准拨付,同时,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你如何看待财政的支持措施,根据财政学知识进行分析。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名词解释

1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收益。 2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而第二个特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3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5什么是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目标啊。 6资源配置: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7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8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9负荷定价: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10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11内源性效益: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12公共选择: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3直接民主决策:全体公民都参与决策,采用“一人一票”原则,投票表决通过决策,就是直接民主决策。 14间接民主决策: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票进行公共决策,而是选民通过选票选举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代表选民做出公共决策。 15财政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财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为而发生争议时,财政执法主体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或者制定法律、法规的其他机关,根据相对方的申请,依法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它是财政机关在系统内部自行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16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 17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 18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适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或政治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重在回答问题,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规范分析:在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帕累托效率:不断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某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 产品组合效率:在一定社会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 交换效率:在一定社会产出水平的条件,如何将产品配置给个人,最理想 生产契约曲线:生产满足帕累托效率的标准的资源配置有无数种,如果将这些等产量线上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届形成了生产契约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转化曲线:把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表示的产量在图中标出形成的曲线救市生产可能性曲线 交换契约曲线:将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结而成的曲线 公共产品: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公共选择:投票人(纳税人)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投票悖论:简单投票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 单峰偏好: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他的效用就会下降,则成为*** 中间投票人: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相当弱的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抉择机制是不存在的 竞争性: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被其他人享用。 排他性: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种产品的权利,从而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这一现象称为** 科斯定理: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总能达成一种协议,通过这一协议使每个人的状况都能变好,而且其结果是有效率的,这一定律被称为** 瓦格纳法则:瓦格纳对财政支出和政府部门扩张趋势的预言和其成因被后来的经济学者称为** 社会保险:由中国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点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现收现付制:以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为指导的筹资方式 部分积累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原则相结合的收付方式 国有财产收入: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卖价款等收入,历史上把它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实现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得的收入 边际税率:应缴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的比 累进税率:将税基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将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加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总额税:指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的税收 逆弹性法则:比例税率应该与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 税收转嫁: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其他人的过程 前转:也称为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要素的购买者,即卖方向买方转嫁 后转:后传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财政学课后问题

财政学课后问题: 1-1.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 答:市场失灵又称市场缺陷,是指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的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有二个类型:第一种室条件市场缺陷。第二种是原生性市场缺陷。 1-2.什么是公共物品?它有哪些特征?什么是混合物品?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1.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2.它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混合物品是准公用物品和半公用物品,是有公用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的物品。它产生的原因第一,某些物品达到一定的规模,有了竞争性,消费者通过竞相进入,才可能消费能力。第二某些物品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消费者对这种物品消费时,会对他人或社会带来影响。高校就是如此。 1-3.财政共有的特性是什么? 答:1、国家是主体。2、以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为分配对象。3、以国家权利为依据,包括国家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5、以分配过程为自己的作用领域,典型的财政现象都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体现了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1-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有哪些职能? 答:财政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的功能和能力,就是财政该干什么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稳定发展和收入公平分配。 1-5.财政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资源配置职能如何发挥? 答:财政资源配置是财政客观具有的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必要性以下二点: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如国防。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要求国家从全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运用财政配置等手段,对资源进行有机会的分配和调节。一种是直接方法,如直接拨款,另外一种是间接方法,如财政补贴。 1-6.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和作用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 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二、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财政学期中思考题

第一章财政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条件?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目的是高效率,实现高效率的机制是市场,而市场失灵时,就为政府的介入找到了理由,政府失灵时也可以靠市场来调节。所以,以市场为主,政府财政为辅为补充,来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尽管认为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由政府来解决诸如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使经济外部性内在化;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等问题。似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互补品的关系,但政府与市场远远不是照相机与胶卷的关系那么简单,至少不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互补”。并非离开政府,市场就无法运作;离开市场政府就无所适从,政府是有意识的来调节市场的缺陷,从而完成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二者关系不应界定在互补的范围内,而应界定为替代品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作用中,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与其说时间影响着二者的相互作用,不如说是市场规律在自发的支配其自身的运作。既然市场自发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作为政府就不能够回避这个规律。政府有着强大的宏观调控部门,有着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在明确市场动态的同时,可以调整自身干预范围的大小及自身适应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建立一个对市场反应灵敏,并能够及时回应市场要求的机制体系。 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表现? 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信息越充分,政府干预就越有效 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所影响。比如政府干预房地产租金价格,由于政府无法限制私人部门的投资行为,只能减缓中方供给量减少或服务质量恶化的程度。 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政府作出的各种决策最终是需要政府中的某个机构予以执行的。 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政府干预会影响到很多人,但决策是由一部分人进行的,所以政府需要协调不同偏好。 市场失灵的表现: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2.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4.失业问题。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外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国防、路灯、航标灯等,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

财政学课后题(1)

财政学课后题(1)

第1章 1.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政府都纷纷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财政刺激计划,在这其中,我国政府提出的10项财政刺激计划更是受到全球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试结合这一情况,谈谈你对混合经济及混合经济中政府角色的认识? 答:对混合经济的认识:混合经济是由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共同参与的经济,私人部门,是由个人、家庭、企业组成,,而公共部门是一个通过一个不同于市场机制的方法确保公共希望发生的交易能实现,并通过非市场机制引导资源更有效配置的机构。 对混合经济下政府角色的认识:混合经济下的政府角色,政府如果可以做得更好的话,使资源有效配置,解决无政府经济的内在缺陷,但政府也时常失灵,主要表现在:(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序的影响;(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所影响;(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

2.我国政府明确规定个人不能持有枪支弹药,也不能携带管制刀具。而在美国,这一规定却相对轻松,在美国,个人不仅可以收藏枪支,而且可以携带枪支和各类刀具。但自“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对个人能否持有枪支重新进行了严格管理。根据机械论和有机论政府观说明,机械论者和有机论者对这种规定将会作出何种反应. 答:政府机械论观点:政府并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是公众为了更好地实现各自价值目标,共同创立的一个部门或组织,公众通过授权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私人权利委托给政府,而作为受托人的政府的行为必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所以机械论者将支持这种规定;根据有机论观点,一个社会的目标实现由国家确定,并引导社会去实现,所以有机论者将支持国家的这种规定。 3.2007年中国规定了新的劳工合同法,在这部法律中,政府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了重新调整,突出强调了员工的利益。就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广东的一些小型港澳台企业纷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隐性支出: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不表现为收入或支出,或者有些政府收支并不反映在收支账户上。 2.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3.帕累托改进: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通过一定的调整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 至少不变坏,就可以肯定,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的状态。 4.生产效率:使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产出。 5.交换效率:让给定数量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要。 6.产品组合效率:是指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 7.公平:社会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 8.贫困指数: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9.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0.公共产品:公众共同受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效益,但不具备或者内部效益不显著的产品)。 11.现收现付制:用本期的缴款来支付本期的支出,具有后代人的利益向前代人转移的收入再分配影响。 12.完全基金制: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缴款来承担自己的福利支出,这种制度被称为完全基金制。 13.纳税人: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14负税人:经济上的课税主体 15.卖方税:指纳税人在交易过程中对销售方的征的税。 16.买方税:指在交易过程中对购买者的征税。 17.流转税:以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劳务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18.所得税: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9.财产税:以财产为课税对象。 20.定额税率:用绝对金额来表示的税率形式。 20.比例税率:对课税对象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21.累进税率:税率随着征税对象量的增加而上升的税率形式。 22.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23.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24.财产税:以纳税人拥有或取得的财产作为其征税对象并据以征税的一类税收。 25.收入效应:税收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纳税人的个人收入减少,从而降低纳税人的税后福利水平。 26.总额税: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的税收。 27.中性税收:只产生收入效应的税。 28.替代效应:指税收影响相对价格,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 29.扭曲性税收:产生替代效应的税收。 30.超额负担:由税收的替代效应引起的纳税人福利的减少。 31.矫正税:用于矫正市场缺陷的税收。 32.税收负担: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纳税就是一种纯粹的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税收负担。 33.直接负担是纳税人所纳税款不能转嫁与他人,而由自己承受的税收负担; 34.间接负担是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对非纳税人形成的税收负担。 35.前转嫁又称顺转嫁,是卖方通过提高所出售的产品、服务或要素的价格,将一部分或全部税收负担转移给买方的活动。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2.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1]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5.税负转稼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6.李喜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

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7.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二、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类别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2.地方政府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有效提供地方公共物品;受益原则和规模经济;竞争的理由;经济干预的理由;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 3.税收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4.简述公共收费的理论依据。 第一,政府收费是在行使国家公权力 第二,国家公权力是用来对抗公民私权利的 第三,国家公权力的来源是私权利的让渡 完全意义上的民治政府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悖论。私权利让渡产生公权力,这也是现代民主制理论共同认同的。但是若过分强调私权利,则公权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当社会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财政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指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2.外部效应: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利益 3.公共物品: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等公共部门提供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4.非排他性:指一些人享用一些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 5.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6.财政: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活动,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 陷、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7.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及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是一个分配过程。 8.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9.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 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 10.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通常按财政年度计算,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名赤字。 11.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12.公共生产: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3.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 14.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用于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 15.公共选择:指人民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 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6.购买性支出: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 服务支出。 17.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的转移。 18.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19.BOT投资方式:它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 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 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20.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21.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 的收入。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22.税收: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及其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分配过程,是一种 特殊的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 23.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纳税人通过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 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4.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或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25.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是通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对比来计量 26.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反映国家和政府的收支范围、方向和政策,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 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 27.国债负担率:只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它着眼于国债的存量,反映国债累积量相对于周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 28.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 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29.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 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30.复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也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31.赤字政策:指国家有意识的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需求的增长。 32.结构性赤字:只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的赤字,也成为充分就业赤字。 33.周期性赤字:是指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产生和增减的赤字。 34..政府干预失效(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客克服市场缺陷,而是干预了正常的市场规则,降低了市场效率。 35..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负率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36.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37.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为纳税主体。

财政学作业与思考题(1)

第一专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及职能 1、公共财政的概念及职能。(大纲P66、课本P17) 概念: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这种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又叫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职能:(1)资源配置功能(2)收入分配功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功能(4)监督管理职能 2、市场失灵及表现。(大纲P66、课本P24)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或不足。主要表现: (1)市场无法消除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 (4)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5)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3、政府失灵及表现。(大纲P67、课本P27)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即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失真或不及时 (4)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

4、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课本P28)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者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5、什么是外部效应?(课本P24)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简单说就是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得到应有报酬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而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外部效应有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6、简述政府失灵及表现。(大纲P6 7、课本P27)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即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选择不当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因为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10、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税,个人收入中至少有三项得自于政府支出:()。 A、个人劳务收入的一部分 B、大部分转移支付 政府财政支出分类法有()。 A、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B、按照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分类 C、按照开支重要性程度分类 D、按照使用财政支出的部门分类 E、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F、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流向分类 5、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个人在满足基本消费后,其剩余收入就会越来越多地用与“二类需求”。在“二类需求”中通常要求政府财政活动予以满足的项目主要包括()。 A、对公共教育的需求 B、对公共卫生保健的需求 C、对海外旅游的需求 D、MRT G、Y =MRS A G、Y -MRS B G、Y 8、一国国防支出的规模通常受以下各因素影响()。 A、国家的经济实力 B、国际政治环境 C、国防战略 D、国防支出的效率 9、财政教育开支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义务教育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基本特征。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或者说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同一物品。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并且存在搭便车行为。 2成本—效益分析: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人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3最低费用选择法: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成为最低成本法。此方法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步骤为:(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3)按照费用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一种。是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在转移性支出中,补助支出的份额最大,从经济影响看,也是补助支出最为重要。 5财政补贴:也称价格补贴或财政价格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此外,政府还提供若干形式比较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息、税前还贷及税收支出等。 6财政贴息: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便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7税前还贷: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政府在计算企业应税所得时,将企业应当归还的贷款从中扣去,相应减小企业纳税基数,其实质便是免去了企业的一部分税款,相当于政府为企业归还了一部分贷款。 8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税收支出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形式。 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10税收抵免: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对于这种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数额,税务当局可能允许也可能也可能不允许超过应纳税额,若在后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