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104 探秘普千 追寻《地母真经》源头

B104 探秘普千 追寻《地母真经》源头

普千村,距离坝美旅游区仅3公里。古桥、流水、稻田,轻纱白雾掩映山丘,还有黄昏时从屋舍间传来的如清泉般甘冽的壮家小调……这是一个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长久以来,普千一直保持着祭祀地母的传统,最为盛大的祭祀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前后,以及传说中的地母生日十月十八,活动中必念《地母真经》,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同时记住地母告诫的伦理道德、执忠尽孝等内容。期间,由村寨长老和神职人员组织,祭祀完毕后,还会举行对歌等节庆活动,更要耍“拢牙歪”(一种带有比武性质的战争舞)。其他时候,逢每月的初一、十五为常规祭祀,主要进行斋戒,向地母进献香斋,念诵《地母真经》。

首席编辑鲁朵雅\美编曹旭

\组

版张学鹏

B1/04

现在得到大部分学者认同的是,《地母真经》的发源地就是广南坝美镇的普千村,而且,北京地坛的那本光绪27年版的《地母真经》就源于普千村的古本《地母经忏》。

当我们翻开北京地坛那本《地母真经》的序言部分,上面清晰地写道:“光绪27年10月18日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这段话的意思通俗解释就是,光绪27年,地母在广南一个叫“漳仙女山”的地方显化,将《地母真经》传到了这里。序言中提到的“漳仙女山”,在壮语中“漳”为大象的意思,在普千村旁的确有这么一座“仙人乘象山”,其山峰中间高、两侧低,形如一人坐在一头大象上;此外,普千村保存的清代古本《地母经忏》,其内容也与北京地坛那本大致相当。

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普千古本《地母经忏》估计是清中期的木拓印刷本,它与传抄本的不同,首先是普千古本《地母经忏》包含了念诵的整个开坛仪式,其次是其他抄本的《地母真经》序言中都注明了“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而普千古本《地母经忏》在序言中没有注明,这就有理由推断此为经书的源头。

然而,还有个问题让人费解,就是光绪27年版的《地母真经》的作序者竟然注明是“纯阳吕祖”。吕祖即吕洞宾,这是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唐京兆人,修道于终南山后不知所终,元明清以来,在民间被称之为“八仙”之一,属道家正阳派,号纯阳祖师,俗称吕祖。

这样问题就来了:假设吕祖真的存在,但他是唐朝人,怎么会于清光绪27年10月18日为《地母真经》作序呢?一种解释是,其实作序者是以纯阳吕祖为假托名而已,并非所谓的真正的纯阳吕祖,而自称纯阳吕祖的这个人也同时认为地母就是女娲。

探秘普千

追寻《地母真经》源头

据《广南府志》记载:唐宋时期,广南已高

度重视包括“儒释道”在内的先进文化的传播,普遍兴起祭拜“文昌”的文化活动。建有地母庙、三皇宫(先农坛)、青莲书院等45座;明清时代更有一种名为“官撒种”的祭祀活动。

“官撒种”是在每年春耕前,由广南的最高行政长官与当地的侬土司带领群众向田里播下第一株秧苗。据说,官员们是要亲自下田的,尽管只是象征性的。祭祀期间,要准备丰富的供品,由知府率文武官员和村社头人到莲城东郊的“先农坛”正殿,焚香祭拜地母,进行隆重的诵经祈祷仪式,表达敬畏地母、缅怀祖先神灵大恩大德的深厚感情,期间还会举行一系列节庆活动。这种特有的地母祭祀方式使广南成为传承地母文化的圣地,《地母真经》从而闻名于滇省,之后传入京城。

地母文化不仅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更受到当时官员们的强力推崇,每一届的知府都会亲自到祭祀点写祭词,支持祭祀。

地母文化研究学者陈祯祥说:“地母文

化最终传到京城,一方面因为自古以来,广

南就是一个经贸往来频繁、人才辈出的地方,这无形中加大了文化的交流,《地母真经》有可能就是这样被传播出去的;另一方面,光绪年间的满清皇权依然辐射到广南,当时广南辖区比现在的州级还大,级别接近于副省级,由于地域广、又是边关重镇,这里的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每一届的知府回京述职,都要带上他的政绩,《地母真经》就有可能是这样被带回京城的。”

“东西南北四部洲,春夏秋冬母顺成;江河湖海不离母,万国九州母长成……天下五岳仙山境,山林树木母长成;庶民百姓不离母,五谷六米母长成……”这是摘自广南《地母真经》中的一段内容。简单讲就是,大地上的万象万物都是由地母生成的,人人在世的时候,依靠这些东西来过活,死后尸骨还是要埋葬在地母怀中。我们要敬地母,孝双亲,行正道,获常乐。

本报记者秦明豫

实习生金杨梓靖摄影报道

2012年8月2日,正逢农历六月十五,普千村地母祭祀活动如期举行。不同于其他地方,普千的地母庙并没有摆放地母娘娘的神像,“灵霄宝殿”四个字下便是地母娘娘的神位,上面写着“无上虚空地母玄化养生保命慈尊大慈尊”。整个仪式由《地母真经》第八代传人农恩祥主持,除他之外,还有三个村民充当神职人员。

早8点整,几声清脆的铃声划过房间,农恩祥开始念祭词,之后是放爆竹,祭祀正式开始。在不足30平米的室内聚集了大约50多人,她们时而跪拜时而起身,唱经声响彻房间,调子听起来有点像纳西古乐,似乎与洞经音乐密切相关。室内摆放着素食贡品和清吉平安香烛,与唱经声交织在一起,顿时让人进入一种混混沌沌的状态之中。也有一些朝拜者不看经书,她们仅仅是闭着眼,口中念念有词……

普千的地母祭祀分为四个时段,即开坛、早朝、午朝、晚朝,由于早朝和开坛的内容差不多,有时也将开坛和早朝合并在一起。祭祀期间要吃素,更不能饮酒,作为《地母真经》第八代传人,农恩祥深谙整个仪式的过程,同时充当着向地母传达民间愿望的使者。传达愿望也就是我们说的许愿,这必须通过祭祀中两个主要步骤,即“写表”和“上表”来完成。祭祀前首先要“写表”,就是将愿望工整地写在纸上,装入函内封好;到了祭祀的时候将“表”放到神位前进行拜念,

之后收回来装入函内,再拿去烧,一边烧还

要一边念,这一步就叫作“上表”。

开坛结束后有一个休息时间,农恩祥回到不远处的家换了衣服,喝茶吸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看一本约5厘米厚的道教百科大全,右手抱着一个水烟筒,腾起的烟子几乎遮住了他的半张脸。他一边吸水烟筒一边对记者说,成为《地母真经》传人讲求的是缘分,悟性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好,道德不过关,再好的悟性也不行。

农恩祥1957年生,是家中独子,20岁时当过民办教师。1977年,他手抄了第一本祈求家庭平安的《灶王经》。农恩祥从小就对经书敏感,他的爷爷原先在庙里面当过居士,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缘分。

吸了一会儿水烟筒,农恩祥起身从“保险柜”里拿出了那本传说中的古本《地母经忏》,经书装在一个木盒子中,书的表面就像干枯的树皮,翻开后感觉软绵绵的,这本《地母经忏》传到农恩祥这里,已经是第八代。眼前的古本《地母经忏》与其他传抄的《地母真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有“经”又有“忏”,地母经中的“忏”就是通过忏悔赎清人的罪恶,同时又通过忏文中的内容来教导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部完整的《地母真经》须有‘经’和‘忏’,少其一则不够圆满,很可惜,在北京流传的那本光绪27年的《地母真经》就没有‘忏’的部分。”

农恩祥说。

《地母经忏》是经书源头

普千地母祭祀有四时段

“官撒种”成为地母祭祀

普千村民在地母祭祀活动上念诵《地母真经》

普千村清代古本《地母经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