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城市建设意义

健康城市建设意义

健康城市建设意义
健康城市建设意义

健康城市建设意义

健康城市的定义

健康城市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19世纪公共卫生革命。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剧,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提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努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城市空气污染、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20世纪30-70年代生物医学模式占了主导地位,大量的资金盲目地投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与治疗,公共卫生被忽视。直到70年代中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人健康”的战略原则;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健康城市”理念首次被提出;1986年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的发表更为健康城市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基础,它指出了促进健康的五个行动领域:制订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重新调整卫生保健服务。全球第一次健康城市会议于1986年在欧洲召开,首批入选的城市有11个。

健康城市定义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健康的城市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了特定的健康水平,而是她关心健康,并努力去改善健康状况。因此,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她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都可成为健康城市:她需要对健康的承诺,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过程去实现这种承诺。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项目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项目,她追求的目标是把健康问题列入城市决策者的议事日程,在区域水平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共卫生支持系统。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在各城市生活工作的人们的生理、精神、社会及环境适应的健康水平。

健康城市项目定义了作为一个城市应努力提供的一组质量体系,一个城市应努力提供:

1.高质量的,清洁的,安全的自然环境(包括住房)。

2.稳定的生态系统并可持续发展。

3.强有利的,互相支持的,非剥削的社区。

4.公众高度参与制定和控制影响他们生活,健康和幸福的决策。

5.满足所有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食物,水,居所,收入,安全保障和工作)。

6.可获得广泛的经验与资源,有充分接触,相互作用和交流的机会。

7.多种多样的,充满生机的和有创造力的城市经济。

8.鼓励多种结合,历史,文化,传统的结合,与其他群体和个体的结合。

9.城市形式与以往的特性和谐共存并得到发展。

10.覆盖所有居民的理想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

11.高质量的健康状况(高水平的正向健康状况和低水平的负向‘疾病’健康状况)。

随着全球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据报道,2010年全球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世界总人口的50%;到2050年,全世界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70%。),世界经济呈现出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卫生发展中心主任Jacob Kumaresan博士所说,“随着世界迅速城市化,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和健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城市生活继续提供众多机会,例如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机会,但今天的城市环境中包含了各种健康风险,由此带来了众多新的危害。”的确如此,城市化在促进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要弄清楚城市化对健康究竟有何影响,我们必须先知道健康的几大决定因素。目前业内人士普遍比较认可的是拉隆达(Lalonde)和德威尔(Dever)提出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该模式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生物遗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和行为生活方式。下面,本文就以该理论为基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城市化对健康的“双重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城市化对健康的积极作用。第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就直接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而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一定的生活水平是健康必需的物质基础;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与此同时,许多先前被认为是“贫穷病”的疾病(比如肺结核、寄生虫病)都逐渐消失(或减少)了,而这正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次,城市化对社会卫生服务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统计,仅2011年我国的医疗机构数目就比上一年增加了17462个,卫生经费增加了4288.39亿元;此外,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医保制度也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完善;而这些都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三、城市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生活

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如今越来越关注膳食营养的均衡,与此同时,可供人们选择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样化;除此之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的健康,从而改变那些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根据健康教育的“KAP理论”,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人们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以上便是城市化对健康的一些积极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城市化对健康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一、城市化与环境污染。当今社会面临的3大生态问题之一便是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而由于缺乏对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如乱砍滥伐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全球变暖,以及工业“三废”对大气、土壤的污染等等,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并对居民健康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前段时间国内的“雾霾”问题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这正是城市化所带来的最严重和最直接的后果。

二、城市化与“富裕病”。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质、精神文明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如高盐、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而与此相反的是,人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却在不断减少,这也直接导致了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富裕病”的增加。这便是城市化所带来的又一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三、城市化与抑郁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抑郁症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几大死亡原因之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为快节奏的工作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而这些压力直接导致了各种负面的情绪,如紧张、焦虑、消极、忧郁,以及睡眠障碍等等,这些危害都与抑郁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四、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全球城市化的扩张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一大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也日益凸出。据统计,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

我国许多城市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行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1、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了众多“丁克族”;2、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计划生育等国策对生育的限制。以上三点原因都与城市化有着直接的联系。人口老龄化虽然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但与此同时,老龄化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比如,“老年病”的增加不仅损害了老年人口的健康,也极大地加重了社会负担。

五、社会流动人口增加。以我国为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会流动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相关政策的缺失或不完善,这批人往往得不到配套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给人群健康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六、城市化还产生了许多职业病(如,职场抑郁)和现代“文明病”(如,空调综合症、电子游戏成瘾)。

以上几点便是城市化给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我认为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来应对城市化给健康带来的挑战:

一、在城市化进程中深入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健康为代价,而“可持续发展”恰好满足了这一诉求;它“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因此,要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二、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如前文所述,城市化带来的又一大健康隐患便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应当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活动,提倡低盐饮食、低脂饮食、不猎奇、不追求独特口味等合理的饮食观念,并逐步引导民众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如,熬夜,不爱运动,游戏成瘾等)。

三、关注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这一点,可以由政府出资,社区或企业牵头,定期对所属居民或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并尽早排除。

四、深化医疗制度改革,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以中国为例,尽管这几年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医改方案的实施,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是失败的,至少是不成功的。因为中国现如今仍然有很多的人看不起病,或者享受不到平等的医疗服务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所导致的。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城市里三甲医院可以有几十家(北京:78家,上海:64家,天津:51家),而整个西藏一共才两家,这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城镇发展的不平衡。

五、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口老龄化都将伴随着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延续下去,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必须成为卫生政策的重点改革方向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同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更多的养老中心(院);2、积极开展对慢性退行性疾病和老年病的科学研究;3、加强对老年人口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健康咨询平台(以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为依托)。

总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用去改变它,也无法改变;我相信,只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城市化对健康的双重影响,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们就一定能够将“城市化”这把健康的“双刃剑”变成健康的“助推器”!

环境污染对人口健康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25%的疾病和死亡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万人中3/4是由于环境恶化所导致。环境污染对人口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一)大气污染对人口健康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二氧化硫排放量已使世界各地约6.25亿人口的健康受损,其中儿童是环境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在中国工程院举办的"工程科技论坛"上,北京大学环境学中心的朱彤教授指出,全世界有10多亿城市人口健康受到空气污染的威胁。我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微颗粒物每年使5万人夭折,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他进一步指出,由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癌造成的死亡与空气中颗粒物携带毒重金属、病毒进入体内有直接关系。我国城市地区的肺癌死亡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空气污染加剧是主要原因。

大气污染中,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

第一,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其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成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其刺激作用增强。

第二,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一起进入人体,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深部,使其毒性增加3-4倍。当悬浮颗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时,还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雾,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带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10倍。

第三,二氧化硫的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10毫克/米3的二氧化硫可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远高于单个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第四,其它影响。当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血中的维生素便会与之相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二氧化硫还能抑制、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

(二)水污染对人口健康的危害

世界银行发布的针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环境战略报告》指出,由水传播的疾病目前造成该地区每年50万婴儿夭折。水污染对人口健康的危害主要有:第一,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和食物链便可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骨痛病)、砷中毒、铬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这是水污染对人口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第二,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a]芘和其它多环芳烃、卤代烃等污染水体后,可在水中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内蓄积。长期饮用含有此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

第三,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生活污水以及制革、屠宰、医院等废水污染水体后,常可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如伤寒、痢疾、霍乱、肠炎、传染性肝炎和血吸虫病等。

(三)固体废物对人口健康的影响

第一,通过污染大气来危害人口健康。固体废物的大量堆放,无机固体废物

则会因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机固体废物则会因发酵而释放大量可燃、有毒有害的气体,且其烟尘会随风飞扬,污染大气。

第二,通过污染水体来危害人口健康。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水体,则必然造成对地表水的污染;固体废物由于腐烂变质渗透而污染地下水体。

第三,固体废物其渗出液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根系生长,或在植物机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总之,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威胁,成为人口健康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

三、城市化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化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化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城市为例,1995年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浓度已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另据2004年"城考"的500个城市的统计结果,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仅为32.33%,有193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7.76%,有160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特指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率)平均为60.44%,有155个城市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

(一)城市化发展与环境水平的相关分析

根据我国1998-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相关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进行相关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0.977、0.877、-0.811、0.927,P≤0.002。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城市化率除了与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呈负相关外,与其它指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城市化发展与环境水平的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仅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大小,不能反映两变量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城市化率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及其

变动规律,现以城市化率为自变量X,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为因变量Y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因变量Y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因变量Y3,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经过多次曲线估计,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第一,城市化发展与废水排放量的回归分析。根据我国1998-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相关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城市化率与废水排放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方程:

Y1=-58338.45+6052.55X-232.87X2+3.96X3-0.03X4

其中:拟合优度R2=0.994841,修正拟合优度为0.991401。第二,城市化发展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回归分析。根据我国1998-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相关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城市化率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方程:

Y2=-1028518.43+108573.63X-4271.01X2+74.28X3-0.48X4

其中:拟合优度R2=0.958575,修正拟合优度为0.930959。

(三)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回归分析。根据我国1998-2008年环境统计年报相关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城市化率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方程:

Y2=-293.63+28.02X-0.91X2+0.01X3-3.72 e-05X4

其中:拟合优度R2=0.996826,修正拟合优度为0.994711。四、城市化与人口健康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城市化适度发展

城市化发展"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牺牲人类健康,不能牺牲社会文明"。城市化发展过快会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故要限制因发展进一步加快而形成的过度城市化;但进程过慢,虽可从某种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但也会限制工业化与经济发展,而导致经济非农化程度低、城镇建设滞后、劳动力大量过剩、社会低效等,形成低度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区域人口规模才能得到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化发展过高或过低要么不利于城市人口要么不利于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即3R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从而有益于人口健康。

(三)积极建设健康城市

汉考克和顿尔认为只有那些努力改善城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掘社区资源,使其居民相互扶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的城市才称得上是健康城市。城市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类变量:即与医疗卫生有关的变量(HCV),如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疾病控制、卫生保健、卫生服务、卫生监督等;社会经济状况变量(SEV),如就业、收入、人口控制等;居住环境变量(LEV),如家居、供水、基础设施等。目前,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人口健康为中心。

健康城市的三大主题

每项运动均根据运动的最终目标设立其运动的主题,健康城市运动所确定的主题有三个: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健康的人生。这样三个主题的确立,是根据对城市健康与否产生影响的三类要素而确定的。城市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类变量,即与医疗卫生有关的变量(HCV),如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疾病控制、卫生保健、卫生服务、卫生监督等等;社会经济状况的变量(SEV),如就业、收入、人口控制等等;居住环境的变量(LEV),如家居、供水、绿化、基础设施等。这三类变量实际上就是涵盖了以“人、社会和环境”这城市三个领域内几乎所有的内容。于1993年召开的世界上首次健康城市国际会议的主题就是包含这样三个变量要求的“生活质量、环境和社会公正”。

这三个主题在健康城市运动中并非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城市化是当今全球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城市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方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据估测,全球已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的人造空间里。然而,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尤其

是工业化的城市面临着社会、卫生、生态等诸多问题,如人口密度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水和食品供应、污染日见严重的生态环境、暴力伤害等社会问题,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对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城市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效率的经济实体,城市应该是能够改善人类健康的理想环境,城市应被看作一个有生命、能呼吸、能生长和不断变化的有机体。

健康城市的概念为——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应该能改善其环境,扩大其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发挥最大潜能。不难看出,塑造健康的人生才是建设健康城市的最终目标,而营造健康的环境和营造健康的社会均是作为建设城市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保障措施。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健康中国X”规划纲要》和《“健康X”规划纲要》,结合X 实际,现就推进健康X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以X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借鉴国际先进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健康优先,科学发展。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统筹协调,做到健康发展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人才保障优先、科技创新优先。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改革创新,公平公正。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兼顾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冲破思想观念束缚,

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深化改革,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以农村为重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健康全覆盖。 ——全域一体,共建共享。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理念,推动跨部门协同,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因素。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健康共治共建格局。强化个人健康责任,人人行动、人人努力、人人享有,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立足X自贸区建设和承办体育运动赛事多的实际,加快与国际先进健康理念接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项目,不断拓展提高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和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健康产业,建设创新、绿色、活力、休闲、健康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三)主要目标 到X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健康产业体系比较完善,健康环境明显改善。 到X年,健康X基本建成,促进全民健康的基本体系更加完善,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人民更加健康长寿,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各项健康指标大

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id=“contentText”> 2020年,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XX镇属各部门、驻镇各单位、各村(居)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下,我镇严格按照(成爱卫发[218]13号)、(成高健康城市办[2020]2号)和(成高委办发[2020]2号)文件要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门协作 我镇专门成立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各村(居)支书、主任参加的专题会议一次,召开部门联系会议两次并安排专项经费一万元用于此项工作。 二、加大宣传,全民参与

我镇各村(居)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网站、微政务、微信、宣传单等方式向辖区村( 居)民朋友们宣传健康城市建设内容,悬挂大型健康宣传标语60副,举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讲座3次,开展大型健康宣传教育活动4次。2020年8月28日成功举办了全民健康知识大赛。 三、具体创建工作内容 (一)建设健康环境 1.配合高新区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空港新城总体规划》、《奥体新城总体规划》,将健康城市理念融入了城市规划。 2.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今年断电3家采石场、1家彩瓦厂、1家预制厂,出动156人次巡查14家散乱污企业,杜绝死灰复燃;修补硬化8个村(社区)农村公路道路30KM,投入88万元修补简三路、环湖路、石三路等破损路面460立方

米,每日对环湖路、简三路、场镇道路进行至少两次冲洗;日常检查蓝筹带、人才公寓等10余个在建工地,做好裸土覆盖、弃土堆存、进出车辆冲洗等降尘工作,清理掩埋体育学院、国宁花园等地建筑垃圾300余方;全镇餐馆、农家乐160余家安装油烟净化器,48家农家乐安装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辖区5家废品收购站建立管理台帐,定期巡查,要求堆放整齐并及时处理;2020年镇级河长共开展巡查256次,村级河长共开展巡查985次,巡河发现问题156个,现场整改151个,特别是2020年6月使用成都E巡河来,有力加强了对我镇水体环境的监管;XX镇清淤、整治绛溪河、尚墩河、老母猪河共计14.6公里,全镇渠溪共计60余公里,共打捞漂浮物13.33吨、清理垃圾18.468吨,出动人数396人次,手划船只3艘、垃圾车(三轮车)16辆。通过此次专项清理行动,改善了XX镇境内绛溪河、尚墩河、老母猪河流域生态环境,辖区内河流达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位于国兴村7组的污水处理站正在建设中,处理能力4000方,目前场镇由3个排污口设置污水蓄水池,通过抽水车将收集的场镇生活污水统一运往新民乡污水处理点进行集中处理;健全了镇村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各村(居)书记为网格长,每个月对辖区污染源进行至少一次巡查,共巡查1600余人次,发现大小环境问题32个,当场处理21个,还有11个环境问题正在有序处理中。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城市规划的意义

城市规划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政府行为,是政府通过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以及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资源的配置,来引导和控制未来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下列三个层次: 1.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城市规划是国家控制、维持和发展城市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宏观调控作用体现在: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②在“市场失灵”情况下规范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保证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③保证土地在社会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利用和开发;④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利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2.城市规划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从本质上讲,城市规划是一种政策表述,表明政府对特定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未来时段所要采取的行动,具有对社会团体与公众开发建设导向的功能。城市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传输,帮助城市各部门在面对未来发展决策时,克服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害,提高决策的质量。城市规划可以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规划决策相互协调并统一到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的方向上来。 3.城市规划形成了城市未来的空间架构 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尤其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形态化的和作为这种表象载体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为核心,建立起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城市规划限定了城市中各项未来建设的空间区位和建设强度,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担当了监督者的角色,使各类建设活动都成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实施环节。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架构的实现过程,就是在预设的价值判断下来制约空间未来演变的过程。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计划(最新)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建设健康城市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卫生城市的升级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区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X版)》《X市X区健康城市建设规划(X-X年)》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现制定X年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健康X”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政府主导、共建共享,问题导向、创新发展,属地管理、市区联动,城乡统筹、典型示范,打造特色、分步推进”的原则,以保障和促进人的健康为宗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幸福的新X。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健康宣传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全方位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文明素质,建设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X,实现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主要任务 各社区(村组)要按照《X市X区健康城市建设规划(X-X年)》

指标要求(市上新调整),结合自身职责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工作。X年在认真落实各项指标任务的同时,侧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浓厚的健康城市建设舆论氛围 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宣传工作,努力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热情,形成市区联动、全民参与、城乡同步的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一是社区(村组)要建立快速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快速、准确宣传报道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二是各社区(村组)要按照“属地管理”责任,以营造健康文化为重点,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小区、公共场所的宣传橱窗、墙报、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全周期、高频率的宣传健康城市建设,让健康理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三是各社区(村组)要以活动为载体,紧扣健康城市重点工作,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五个方面的内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强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宣传进机关(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进家庭等活动,让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工作家喻户晓,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深入人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街道上下迅速掀起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建设工作热潮,营造浓厚建设氛围。 (二)抓好“健康细胞”建设 按照市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市健康细胞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之智慧小区建设与意义

智慧小区建设及意义 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的最小单位,N个智慧小区组成智慧社区,N个智慧社区组成智慧城市,所以,建设智慧小区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智慧小区对于智慧城市的关系相当 于地基对于整座大厦;切实建造好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的根本,N个健全的智慧小区建成后智慧城市就是水到渠成。 我们想象中完美的智慧小区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所谓智慧小区,应该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搭建整个小区的大数据,居住在小区的居 民可以简单利用智能手机解决衣食住行等诸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想象你坐在书房里打开手机交所有该交的费用,物业费、水电费、小孩子的学费、保险费 等等,这些是不是给你的感觉已经实现了呢?是的,这是在很多地方都实现了的。 那么我们接着想购物的事是不是感觉大多也都实现了呢?是的,都实现了,缺的是细化和归总 而而已。比如周边商户的优惠促销信息,社区的便民信息还没有搭建好,但是技术是成熟的。 再说办事,其实我们在居住的小区还有很多在进行落后的物业工作,比如张贴公示公告,比如 催收水电物业费用,比如很多政府申请和审批程序,其实这些是不是也可以在智能手机就能实现,当 然需要相关单位支持网上办公和支持对接,其实技术实现也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智慧城市大数据有什么好处? 我们简单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现在的医疗情况,比如一个病人去到A医院检查有检查报告,但是A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或者说不专业;那么我们经常会选择换家医疗机构B,现在的情况是,B医院又要重复检查,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还效率低下,患者费用增加,最终检查结果一样,患者还要承受 时间、精神、金钱的成本;医疗资源紧缺的同时还严重浪费医疗资源,对患者也造成多方面的压力。 试想如果互联网+的情况下B医疗机构认同A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是不是对医患双方都是很大成本 的节约呢?

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如何打造智慧城市_发展智慧城市的意义何在

如何打造智慧城市_发展智慧城市的意义何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什么是智慧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业界对智慧城市尚无统一定义。但智慧城市的首要标准是要尽可能提高城市资源管理、运行和服务水平,提升城市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提供高品质生活。而当前普遍认可的智慧城市,更强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满足城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等各项需求为核心,实现城市各领域高效、智能和精细化的管理、运行和服务,尤其是加强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等核心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降低能耗,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的智能化。 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建立的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以实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感知是数字城市的功能,控制和智能服务是智慧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职能管理和对大众的智慧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协调。 如何打造智慧城市:3个智慧城市项目1、智能垃圾桶费城从2008年开始安装了BigBelly 太阳能压缩垃圾桶,他们起初安装了470台,并逐年增加,到2011年增加到了900台。BigBelly太阳能垃圾桶高128公分,重约136公克,可压缩和储存5倍于其体积的垃圾,能源完全取自太阳能,无需消耗多余电力。该设备会以相当于567千克的力量定期压缩垃圾直到其容量饱和为止,并会在垃圾放满的时自动发送警报。城镇街道和城市公园的传统垃圾桶每天需清理两次,而BigBelly太阳能垃圾桶每周仅需清理一次,容量是普通垃圾桶的五倍,托运垃圾所需要的垃圾车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5,既降低了垃圾车的燃料消耗量,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城市发展进入了智慧城市时代。智慧城市给传统产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包括改变产品需求、拓展交易空间、丰富商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并对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农业、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升的重要突破口。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产业应抢抓机遇,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 标签:智慧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城市发展在经历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后,迎来了“智慧风”。所谓智慧城市是与原有城市发展理念相互吸纳、融合之后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城市管理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环境更优美等目标的本质要求。智慧城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政府治理方式,也改变着产业发展方式,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自IBM提出“智慧城市”以来,发达经济体已经爆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且进入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着产品品牌价值低、生产效益低、产品需求萎缩等诸多问题,需要开启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新理念,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慧城市建设引发传统产业发展新趋向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向,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发展的时空界限不断突破,虚实空间逐渐打通,传统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有了质的拓展。一是大众需求空间得到扩展。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网购消费者规模急剧扩大。中国IT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网购人数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网购人数达到3.7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2.1倍。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拥有销售优势的畅销产品、热门产品、大众产品等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规模效应更加凸显。二是小众需求得到激活。受虚拟空间时空约束不显著以及个性化需求弹性显著增强等影响,传统产业中的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等产品在虚拟空间里随着消费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具备了生产规模效应,从而推动“长尾”经济迅速发

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汇报

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汇报 建设健康城市是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部分,也是巩固创卫成果、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举措。自去年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在一年半时间里,我市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形成了一些特色。作为专项工作小组,我们健康服务组的主要职责是优化健康服务,保障健康城市建设。下面,我代表健康服务组,向大家简要汇报专项组的有关工作情况。 一、健康服务专项组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健康服务组的各位成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对照健康服务各项任务开展工作,基本构建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实施“公卫优先”战略,做强公共卫生 一是卫生投入不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提高,新增的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XX年,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为亿元,较上年增幅为%,高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比率。

二是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了四级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信息监测报告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五大体系。 三是重大疾病防控取得突出成绩。加大了艾滋病、乙肝、结核病、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落实免疫规划任务,预防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重点传染病监测覆盖率达100%。 四是精神卫生工作实现突破。以贯彻实施《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为契机,巩固发展精神卫生工作“杭州模式”,创办《杭州精神卫生》报纸,加大精神心理知识宣传,扩大心理危机干预,在去年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中发挥积极作用,受到卫生部等领导的肯定和国内多家媒体报道。 五是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在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现了“四免”服务。并从卫生领域拉动内需的新途径,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放了专项用于青少年牙齿窝沟封闭的健康券,受益人群覆盖市区20万中小学生。 定位“病有所医”目标,做强医疗服务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1 响应国家智慧城市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拉动内需,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众多国内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早在2011年5月份,中国的一级城市百分之百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详细规划,有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22个,占比46.8%。截止2013年1月,全国已有320个城市投入30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截止到2014 年底,全国已经陆续有近300个城市各有侧重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湖南有线作为全省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主体和全国文化体制

改革试点单位是当地政府的基础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 在网络、技术、服务、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承担起智慧城市发展的相关责任,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有线电视网络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的使命。 3.1.2 是抢抓智慧城市发展机遇,实现业务转型发展的需要 对于国家,智慧城市是国家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拉动内需的民生工程。对于湖南有线而言,智慧城市同样是一个创新发展、抢夺先机,进行业务结构转型的重大项目之一,是未来实现“大视频、大数据”的重要基础。 在国家有政策、资金,政府有要求、老百姓有需求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湖南有线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可以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逐步叠加各类服务。创新扩大有线电视网络的经营服务范畴,逐步实现转型发展。 3.1.3是拓展和创新业务,有效提升网络价值的需要 湖南有线自成立以来,通过网络整合、体制创新、业务发展等举措,经济效益逐年稳步增长,业务上形成了传统电视业务为主,互联网宽带接入为辅的局面,但数据专线以及相关增值业务的发展规模较周边省份广电网络相距甚远,网络的用户价值、带宽价值、覆盖价值等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企

规划的重要意义

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世界各个国家对其定义各不相同。作者认为国内的城市规划是综合运用各学科,以促进城市发展为中心,通过区域化的合理建设和合理配置方式,打造适合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所的手段。综合说,城市规划最终是服务于使用者,为使用者带便利的同时间接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明水平,从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发展规律,这种规律自多种形态赋予,有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必须要做到规范设计,规范规划。从一个城市发展历程看,城市规划在本质上就是对城市功能区域进行规范划分,根据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城市发展的需要、人口居住的密集度,规范的划分出对应的功能区间,譬如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等,进一步推动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发展。 如上述,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规范的划分城市功能区域,所划分出的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功能区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布局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等各项活动的基础手段之一,譬如休闲

广场、购物商场、饮食饭店作为生活、娱乐活动场所,三者必须考虑合理的布局构成商业休闲中心区域,从而产生区域经济效益,扩大区域经济辐射,且对城市规划反作用,使得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符合自然生活规律的进化。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自统一筹划,既要为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留足空间,又要为今后城市发展谋划预留空间。作者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统筹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天时代表城市规划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要考虑城市与乡镇,乡镇与社区,社区与村组之间的联系,以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谋求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乡镇、社区走特色创新之路,创造改革试点机遇,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地利代表城市规划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要考虑因地制宜,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村镇发展,通过上述的规范模式、合理布局,围绕先天的地理位置、地域条件,坚持向城市中心外环发展,坚持向城郊结合部发展,减少城区与郊区建设差距,改变城市仅一个中心圈的格局;人和代表城市规划的添加剂,要充分考虑人口聚集区所处的位置,聚集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围绕人这一主观要素,有针对性的统一建设,统一筹划,统一调配,促进城市规划的成果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居。因此,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推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并迅速地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几乎成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所谓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高达1.1万亿之巨。 从短短三年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只会更多。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就是“笨蛋城市”。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认可,既没有有关智慧中国的规划,智慧城市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大文件当中。于是,这就出现了当前这样一种智慧城市“下热上冷”的奇怪局面。这种奇怪局面迫使我们有必要深入审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5大问题 1、概念不清、外延不明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

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 2、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尽管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会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掩盖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 本来,企业信息化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业务,政府部门主导企业信息化往往会被人认为干涉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因此以往在很多地方的信息化规划中,通常都没有多少有关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

最新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是一定区域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现代城市的形式和发展除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不断建设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处理好三者之见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依据。 一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起着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重大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的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只有这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依据规划科学的、有序的进行。否则,建设的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二自觉依据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有一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个对城市规划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如何自觉依据规划来进行建设和管理。这些年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我国的城市建设近十年来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出现了一些败笔,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毁了具有历史风貌的区域,或是在风貌保护区新建了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一个城市要发展好、建设好、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所谓规划是“龙头”,就是讲规划要先行。这样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甚至破坏性。规划已经一定程序确定,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由于长官意志或地区部门利益而随变更。规划必须高起点,才适应和满足城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减少建设的失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特色化、历史变化等,努力克服“千城一面”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城市展速度的快慢,城市建设和管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于城市规划是否高起点,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特色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建设与管理是否严格依据规划的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建设是城市发展和基础,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 城市规划制定出来以后,如何使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种境界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具有实施各项城市建设项目,使规划逐步付诸实施。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为城市的高效能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客观对象,使之“有的放矢”的起到保障各项建设项目维持良好的状态或形象的作用。 一、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根据规划的部署,政府有计地组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地下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其他物质设施建设的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也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思路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思路 2013年健康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以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为目标,改善城市卫生,营造健康环境、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改变生活方式、提升行政管理能力,保障公共安全、理顺创建工作机制,深化创建活动,继续推进“五大工程”,扎实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为我市加快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两区六城”建设再添新动力。 一、进一步改善市域环境卫生。着重开展四大环境卫生整治力争八个方面的突破。重点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开展以登革热防控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开展以保障四大展会为重点的重大节庆环境整治、开展以节能低碳为重点的综合整治等四项整治行动,力争在“四边三化”面貌、污水排放、尾气排放、固废处理、菜市场和路边摊点、小区毁绿种植农作物、建筑工地、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八个方面得到突破。 二、进一步提升市民健康素养。着重开展五项活动着力改善四方面的不良现象。重点开展4月和9月两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市镇村三级健康大讲堂、全民健身节、健康促进宣传周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等四项活动。纠正车窗抛撒垃圾现象,纠正油、盐、烟、酒的不良生活嗜好,改善全民运动的现状,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继续深化健康细胞和无烟单位的创建活动、深化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村的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单位和文明村的创建活动,推进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深

化。 三、进一步改善社会公共秩序。加强六方面检查整治提升六方面的社会秩序。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食品市场秩序;二是加大安全生产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企业运营秩序;三是加大交通环境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道路交通秩序;四是加大非法行医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医疗市场秩序;五是加大非法出版物的整治力度,着力提升健康文化市场秩序;六是加大十小行业整治的力度,着力营造市民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从各种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协同有关部门,加强联合整治,合力共建优美、整洁、规范、有序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改善创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一是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对接全市“网格化”的网格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合理划分责任区块,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抓具体,促深入。确保创建工作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不漏管不失控,不留空档不留盲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解决创建活动中“面积宽、基础薄、人员少、经费缺”的问题,促进创建工作由“粗放被动型”向“主动、精细、长效”转变。二是进一步调整健康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估办法。根据全国爱卫会及省爱卫会的工作部署,适时调整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并根据新的指标体系重新建设健康城市评估办法,树立绩效评估意识,建立实地检查、听取汇报、模拟评估等工作机制。三是精简和完善健康细胞建设评估体系和办法。进一步做好建设健康细胞的

智慧城市的意义

智慧城市的意义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构,城市已经成为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全球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然而在城市经济不断为国家创造GDP的同时,也引来了一系列“大城市病”。 在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由于不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其结果必然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然而,劳动力作为能动的生产要素,使得就业结构在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人口问题。首先,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大城市,造成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其次,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性促使流动人口的就业分布出现严重失衡;最后,人口的产业分布和空间布局间的矛盾,破坏了流动人口职住配比间的均衡,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分布过密。 三大人口问题的产生引来了诸如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房屋紧张,居住困难;交通拥挤,车祸频繁;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犯罪率高;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社会问题,造成了居民生活成本的大幅度提高,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措施和技术,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城市的智慧增长、新都市主义等不同的理论研究表明,城市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物质性资源,还日益依赖于信息与知识资源所产生的“智慧”。因此,以物联网为基础,利用和融合智能识别、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的生态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通过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智能化的管理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更注重对整个城市系统进行管理以提高城市的综合运营效率,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缓解当前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城市经济转型的“转换器”。 (我国)智慧城市不仅会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生产方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当前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内涵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脚注)

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规划简介与烟台市规划 摘要: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落实国家宏观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各项建设合理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及国家经济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烟台市域规划 正文: 城市规划既是为了保障城市社会的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也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级政府正确认识城市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工作。 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设计和管理的依据”。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99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建设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关系重大。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999年,温家宝在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所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城乡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提高规划工作的水平,把我国的城市和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好,对于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规划工作的重要地位:“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这些文件和讲话精神,既表明了建国以来尤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国家对城市规划的重视,也反映了城市规划工作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龙头”地位逐步得到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世界各国,还是从我国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均被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指导和管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实施管理手段,在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协调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整体和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论述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论述 摘要:本文就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展开了了几点简单的论述,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可供交流。 关键词:城市规划;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非常时期,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将推动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面对这种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城市规划的制度和方法必须作出调整和改进,进行完善和创新,才有可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是决定城市市容市貌、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宜居水平的关键。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如何根据城市规划基本要素进行科学分析,针对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进行规划设计是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科学性、影响城市规划设计效果影响城市土地使用率的关键。因此,现代城市规划部门应从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分析入手,提高城市规划质量、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以城市规划作为基础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是指导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有效地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劳动环境,去实现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空间环境,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预定目标,以及实现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建筑艺术、空间美学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具体说就是要确定发展目标,合理使用土地,组合空间布局,安排建设部署,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稳定持续发展服务。 1确定发展目标。一般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即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