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散文比较

唐宋散文比较

唐宋散文比较
唐宋散文比较

唐宋散文比较

苗卫昆

【摘要】: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文学体裁丰富,文学流派纷呈。尤其是唐诗宋词,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散文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也取得重大收获。

古代汉语在问题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出现在南宋。散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唐宋散文诗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散文发展到唐宋,可谓真正从经史子中分离出来,有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笔者在此仅从唐宋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唐代散文的特点、宋代散文的特点、唐宋散文的比较做分析。

【关键词】:唐代宋代散文比较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尤其是唐朝,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治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于是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孕育而生,唐宋散文一改六朝浮靡的文风,提倡更接近生活的“古文”,是秦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文学史上里程碑似的时期。

一、唐宋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汉代发端一直到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后人称它为骈文。骈文跟古文很不相同。古文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的。骈文却讲究字句的对称,全篇以偶句为主;还要讲究音律(协调平仄)、

辞藻和运用典故。骈文作品也有不少优秀的名篇,这些作品既言之有物又富有文采,历久传诵不绝。但是骈文发展到末流,过分追求形式,句子字数和对仗越来越要求工整精巧,辞藻的华丽浮艳也十分惊人。据有人统计,六朝骈文用得最多的是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异草等类的词语,有些骈文仅颜色一类的词语即占全文被除数的十分之一以上。至于用典之多更是不在话下,有的骈文通篇都是典故的堆砌,几乎成了文字游戏。这就不能不影响它去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极大地限制了思想内容的表达。特别到了齐梁以后,君主荒淫,贵族和官僚腐化,骈文往往成为他们表现自己腐朽堕落的思想和生活的工具。骈文的浮艳文风和形式主义的恶性发展,终于使它走进了死胡同。

在韩愈、柳宗元之前的一百多年间,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起来探索改革文风的道路。有的提出了古文的理论,但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现实内容的儒家教义,并且否定屈原、宋玉以来的诗文辞赋。有的进行了古文的创作实践,然而还只是发端,如唐李子昂,但是成就并不显著。那时,改革的途径还不很清楚,时机也不成熟,所以不能扭转风气,形成一个有力的运动。

韩愈、柳宗元所处的八世纪末到九世纪二十年代,是唐代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衰落后转向中兴的时期。当时,社会危机仍在深刻发展,所谓“中兴”也只是一种苟安的太平局面。不过被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的社会经济,毕竟暂时地重趋稳定并有所发展,使得唐王朝能通过两税、盐政、漕运、矿冶等方面的收入维持它的统治地位。当时,

新兴的中小地主集团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与大地主官僚集团的斗争十分激烈,积极要求革新政治。经济的暂时复苏,政治的要求改革,不能不影响和推动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从文学本身来说,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广阔复杂,骈文阻碍表达思想和反映现实的严重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用古文来代替骈文以适应时势要求的呼声也就越来越强烈。经过韩愈、柳宗元及其同道们的共同努力,先前许多有识之士要求改革的伏流,至此终于奔腾而出,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刻。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打破了六朝以来骈文独霸文坛的局面。但是,韩、柳的继承者没有坚持住古文运动健康的方向,反而发展了它的消极面。他们一方面把古文变成了宣扬孔、孟之道的道学书,一方面又把追求奇异怪癖理解为“创新”,导致了古文运动的衰落。到了晚唐时期,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学适应着统治阶级的需要重新发展起来李商隐、段成式的骈骊文风的兴起,更使古文运动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李商隐写的四六文(骈文的一种),成为宋代初期西昆派文人的楷模。西昆派的文章艳丽雕镂,“风月,弄花草”,一时霸占了宋初的文坛。

但是,这种局面刚刚出现,便又遭到很多作家的反对,他们力主改革文风,并逐步形成了一次新的古文运动,其领导人就是欧阳修。

二、唐代散文的特点

唐代散文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开启了一代新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秦汉散文传统,革

新文体和文学语言,并鼓励在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发扬儒家"文以载道"的精神,在中国散文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唐初主要以骈文为主。

大多数文人沿袭了六朝以来的风格。谈到唐代文人鄙人想很容易想到大诗人李白。其实李白不光诗歌出众,对于写作他也无愧于一个好手,在古文观上中收集了他的两篇名作,其中之一《春夜宴桃李园序》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体抒情小品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婉转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故人在桃李芬芳的名园集会的盛况。文章风情并茂,是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但李白毕竟是位诗人,他的文章虽好,却并非登峰造极。而鄙人认为真正能代表唐初骈文风格,能流传千古的文章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滕王阁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鄙人就不多家评论了。倒是《吊古战场文》被收入了《古文观止》不才认为《古文观止》收编的都是历代名篇,而《吊古战场文》为精品中的精品。其中“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手如足,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之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等可谓千古名句。另外“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晰晰。”等句更有楚辞的风格,将楚辞应用于骈文之中浑然一体。不才初读此文感其气势磅礴,再读则触目伤怀,三读便有泪盈眶,不才不得不为文章中所写而感动,不得不同情文中百姓。所以此文为千古名篇。其与《滕王阁序》一悲一喜,一寒一暖,反应出唐初骈文特点。

2、唐初虽以骈文为主,但已开始出现由骈入散的倾向,并在理论上提出改革要求。

中唐前期一批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相继出现,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中唐后期朝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使古文到达全盛阶段,一直发展到唐末五代。

唐代散文结束了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从生活中取材,从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能力,有进步意义。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的骈俪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推陈出新。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后人对韩愈评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刘开言“韩子冠于八家之首而犹屈”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代古文的发展道路。

在唐代,散文的发展变化与诗歌的发展变化并不同步。当诗歌已经高度繁荣的时候,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才开始。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三、宋代散文的特点

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长河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古代散文演变的历程来看,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正如明代文学家宋濂所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300余年间,出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家和散文作品。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占了六位,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从吕祖谦所编的《宋文鉴》、庄仲方所辑的《南宋文范》和今人所编的《全宋文》等散文总集来看,宋代散文数量繁富,佳作纷呈,风格流派众多。同时在散文理论和体式上也多有开拓,从文体理论的角度来看,宋代是“散文”概念提出并渐趋成熟的时期。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宋代散文的特点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

北宋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唐代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至北宋诗文革新才取得最后胜利.后代散文家所借鉴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传统,北宋就有六大家.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表现技巧空前成熟,有大批优秀作品流传后世.北宋初期主要作家有柳开,穆修,王禹称,范仲淹等.他们都是散文革新家,或从理论上,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向宋初不重视思想内容,偏重浮词丽藻的文风进行了斗争.柳开强调文章应密切联系时政,但他的作品未脱艰涩之病,影响不大.王禹城提出"传道而明心"的口号,并反对"句之难道","义之难晓"的古奥文风.他的《待漏院记》,"用规于执政者",告诫宰相必须勤政,反映了作者要求改革的政治愿望,观点鲜明,文笔生动.《黄冈竹楼记》把简陋的竹楼诗意化,表现谪居的乐趣,寓意深远.语言浅近清新,质朴流畅.其成就远在柳开之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生动描写和对牵客骚人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否定,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文章写景宏阔,议论精辟,行文简而有法,音韵和谐,历来脍炙人口,是诗文革新的最初战绩.

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

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

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有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苏洵长于议论,他的《六国论》最见风格.文章借古讽今,层层剖析,宏论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遗风.曾巩散文以说理精密,语言简洁著称.他的《墨池记》解释理论,文章题小议宏,笔调婉转有致,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苏辙的散文,议,记,书,传各体兼备,一策论最佳.他的议论文笔力雄健,说理清晰;记叙文文笔灵活,波澜起伏.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对于散文创作提出了杨启智说,强调阅历和修养对写好文章的意义,因此他认为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使得至于他"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他这种主张把读书与参加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学习写作也有启发意义.此外周敦颐,司马光也有名篇传世.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歌颂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体物言志,寄托深远,语言隽秀,意味深长,深为世人喜爱.

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三、唐宋散文的比较

(一)唐宋散文实践者的不同特点

韩愈、柳宗元领导古文运动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敢于逆流而进,不怕讽刺打击,长期地坚持为古文运动的胜利而冲锋陷阵;在于他们有比前人更为完备的、合乎实际需要的、比较进步的古文理论;还在于他们有优异的作品,他们的古文创作赢得了社会的支持。

韩愈提倡古文始于唐德宗贞元(785-805)前期。当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始而惊,中而笑且排(排斥)”,只有李翱、张籍等少数人拥护他。但韩愈始终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并且通过倡导儒学复古运动取得广大中小地主阶层的拥护来推动古文运动。到了贞元末年,古文的影响就逐步扩大了。唐宪宗元和(806-820)以后,韩愈得到柳宗元的积极支持;柳宗元用他杰出的古文创作成就与韩愈并肩作战,促进了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最后,到韩愈去世时(824),古文终于占据了文坛的统治地位。韩、柳在倡导古文运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提携同辈,培养青年作家,热情地传授写作经验,使古文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欧阳修和他的同道们为了击败西昆派的浮艳文风,在理论上重新提出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欧阳修二十多岁时与尹洙等补缀校定当时已经极少流传的韩愈文集加以刊行,扩大影响。欧阳修并曾通过主持科举考试来打击华而不实的文风。此外,欧阳修同样善于团结同辈作家,热心奖掖后进,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极有成就的古文作家,如苏洵、苏轼、苏澈、曾巩、王安石等等。欧阳修和他的同道们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奠定了一代文风。他死后,苏轼继续领导新古文运动,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苏轼无论在北宋还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的散文和诗词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宋代的古文运动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二)唐宋散文的理论方面的比较。

韩、柳的古文理论是强调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的。韩愈打着儒学复古主义的旗号,树立了从尧、舜、禹、汤、文、武到周公、孔子、孟子的所谓“道统”,并以“道统”继承者自居。这种传统的儒学之道,是维持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首先的。但韩愈所说的“道”还有文学的思想内容这个内涵在内,他认为“道”(内容)对于“文”(形式)起着决定的作用;而且“文”不可忽视,“辞不足不可以为文”,这基本上是正确的。柳宗元同样主张思想内容重于艺术形式,并且重视“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与此同时,韩愈提出“气盛(精神饱满),则言(作品)之短长,与声(音调)之高下者皆宜”,从作家创作的角度发挥了内容决定形式的见解,又指出“气”是由不断加

强品德和文学修养取得的。柳宗元也认为:“凡为文,以神志为主”,说自己写文章时不敢有轻忽懈怠之心,昏昧、骄矜之气,不然,作品中就将出现浮滑、松散、杂乱等毛病,同样强调作家精神状态和品德的高下决定作品的好坏。他们所说的品德,自然离不开儒家的道德标准,但这对于扭转轻薄浮华的文风是有积极作用的,能引导作家从加强品德和文学修养入手来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韩愈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主张,认为一切文辞就同自然四个坚持各种声音一样,都是不平则鸣的,将文学和现实斗争联系起来突破了一些儒家的传统偏见,这就使他的许多作品言之有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矛盾,反映人民疾苦,他的善鸣其不平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

韩愈古文理论的中心内容和精华所在是文体改革论。它的具体标准是:一、“唯陈言之务去”,认为言贵独创,词必己出;二、“文从字顺各识耶”,认为文字必须通顺流畅,讲究词的次序、位置和作用,也就是要求符合语法规律。两个标准总起来说就是:用自己创造的词汇,通过正确的语法,通顺流畅地来表达文章的内容。他树立这两个标准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种比东汉以前的散文表达力更强的散文来。

欧阳修认为必须文道并举、道先文后,他继承韩愈的“不平则鸣”论,进而提出了“穷而后工”论,认为作家对贫苦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后,才能取得较高的创作成就,这样来强调文学与现实生活的

密切关系。他们又提出作品必须有作家自己的个性特色,反对因袭模仿;同时大力提倡学习和继承韩、柳,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的优秀传统。欧阳修、苏轼等根据当时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来革新文风。他们通过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大力提倡并逐步形成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在布局谋篇方面形成曲折舒缓、务达疏畅的特色,结构严密而逻辑性强;在语言方面注意提炼当时的口语,主张“其言易明而可行”,用词造句着眼于“自然”、“平常”,因而他们的散文大都以明白如话见长。

(三)唐宋散文风格的比较

宋代的古文运动,虽然是韩、柳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但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在散文创作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代的散文风格,和唐代的散文风格是不大相同的。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1、宋代散文舍弃了韩柳散文的古奥艰深、「沉浸浓郁」的特点,发展了平易自然、文从字顺的特点。欧、苏、王、曾的长处虽各有不同,但却有共同特点:他们的风格比起唐代散文更见议论透辟,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情真实,这些完全是在适应历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更切合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宋文对后世的影响远较唐文为大。

2、谋篇布局不大相同:唐文讲求纵横开阖、波澜起伏的气势,在转折连接处,讲求出人意外;宋文贵乎迂徐舒缓,不露锋芒,要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洋洋洒洒,而又富有逻辑性和表现力。

3、语句安排不大相同:唐文注重推敲字句,时杂入险怪新奇句式及字眼;宋文平顺简易,语言通达流畅,最为特色。

4、创作风格不同。八大家都在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大体上来说唐代两家之文,雄健奔放,奇崛峭厉。宋代六家之文平易畅通,委曲迁徐。这也是唐宋散文主要区别所在。细而言之,不才认为同属唐代的韩、柳,同属宋代的欧、曾、王,甚至同属一家的苏氏父子,其文风也各有特点。宋人李涂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青人吴振乾说:“奥若韩、崤若柳、逸若欧阳、醇原若曾,峻浩若王,既已分流而别派唉。既眉山苏氏父子兄弟相师友,而明允之豪横,子瞻之畅达,子由之折,亦有人树一帜,各不相袭者”。他们的话虽不一定确切,但都看到八大家之文的不同特征有可取之处。

总之,宋代的散文创作吸取了韩、柳文体改革的特点,又着重在文风上加以探索,创造了比韩、柳更为平易流转的风格。明代艾南英说:“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严”(《再答夏彝仲论文书》)。

后世出现了许多关于唐宋散文的选本。明代茅坤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即选辑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作为人们学习唐宋古文的范本,后人也因此而称这八人为“唐宋八大家”。

【参考文献】:

1、郑力戎.从唐宋古文大家看骈散之争[J].文史哲,1988.3.

2、成松柳.从“文以载道”到“书写性灵”—唐宋散文的传承与拓展[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5.1.

3、周振甫.唐宋八大家论[J].文学遗产,1996.6.

4、洪本健.从韩柳欧苏文看唐宋文的差异[J].文史哲,1998.3.

5、张国俊,张瑞年.古文运动是形成艺术散文的运动—对唐宋古文运动的再认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进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 一、文章简析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 率以录庸扬有司 2、翻译句子 行成于思毁于随 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

3、分析课文 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只怕自己不成才,而不怕有司不明、不公,勉励诸生“进学“。但细究一下.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有年披记事者要玄捐兀兀苴 罅绍 2、翻译句子 焚膏油以继晷 补苴罅漏 3、分析课文。 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注意“可谓”所领的几个总提句,分说四个不同的方面。“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言勤于所业。 1、是博学,广泛阅读,“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细大不捐”; 2、在博学的基础上,还精益求精,“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还持之以恒,“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言劳于卫道。“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言文章之著。此前三者论“业精”。“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言“行成”。 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 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作业:完成《第二教材》的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大夫,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懈怠;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兵书,这件事确实很怪诞,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3.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盗贼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值得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刚强。 5.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唐宋散文选读》之基础知识积累

《唐宋散文选读》之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单元】 一、《小石城山记》 1、重点词语 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或曰或:有人 而独为是物是:这 2、通假字 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3、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二、《黄州快哉亭记》 1、实词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美景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禁 2、虚词 盖亭之所见盖:大概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所以……者:……的原因

玉之言,盖有讽焉。盖:大概 乌睹其为快也哉! 乌:哪里 3、通假字: 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4、特殊句式: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介词短语后置句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 【第二单元】 一、《〈张中丞后传〉后叙》 1、实词: 为此传颇详密为:写 然尚恨有阙者恨:遗憾.阙:通“缺”,缺少,不足. 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首尾:始末 竟与巡俱守死守死:守城而死 当其围时围:被围困 远诚畏死诚:果真、真的 以此诟远诟:辱骂 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腑:内脏 引绳而绝之引:拉 弃城而逆遁逆遁:逆:预先;遁:逃跑 战百万日滋之师日滋:每天增长 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拥有 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设:制造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事:从:跟从;事:做事 屡道于两府间道:名作动,取道,来往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时事:当时的事 具食与乐(yuè)具:准备 矢著(zhuó)其上砖半箭著(zhuó):加在……之上 贼以刃胁降巡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且将戮,巡起旋起旋:指起来小便。一说,指站起来环顾四周。嵩将诣州讼理诣(yì):去到,往 2、虚词: 翰以文章自名以:因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虽:虽然 人相食且尽且:将要 从而尤之从而:从:跟从;而:并且,表递进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擅强兵坐而观者。而:表修饰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因:于是,就 不可为(wéi)不义屈为(wéi):被,表示被动 3、通假字: 此失所以志也“志”通“识”,作标记 然尚恨有阙者“阙”通“缺”,遗漏 嵩常在围中“常”通“尝”,曾经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 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6、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 已! 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桐叶封弟辩》 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先秦至唐宋文学史试题库 (客观试题) 第一套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语出自一书。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 5、“路漫漫其修远兮,”见于屈原的《________》。 6、《阮步兵集》的作者是________。 7、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________。 8、文学史上认为西汉枚乘所作的《七发》是向转 变时期的作品。 9、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 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杰出诗人。 10、庾信的诗,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杜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 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 _。 1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 __ _”。 13、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_______。

14、杜甫的《》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 16、,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A一百六十篇B三百零五篇C一百零五篇D四十篇 2、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 A屈原和宋玉的作品B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 C《诗经》和《楚辞》D《国风》和《离骚》 3、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A吕不韦B秦始皇C李斯D赵高 4、下列属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的事() A侯生B高渐离C范增D田蚡 5、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 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B贾谊的《吊屈原赋》 C枚乘的《七发》D杨雄的《羽猎赋》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 归纳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 一、实词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宋这一散文发展高峰期中各阶段各类型散文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散文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概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散文流变,理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和文体特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散文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 1 )掌握唐宋散文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2 )配合“作品选”的讲解,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文学作品,并体会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3 )能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 4 )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学时1 主要内容: ?“散文”的定义 ?“古文”的定义及其特点 ?介绍唐宋散文研究现状 ?现代学者对古代散文“文学性”问题的争论 ?如何学习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1 、了解:(1 )古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元末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明代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 (2 )近现代学者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郭预衡《中国散文史》等 2 、了解:古文的特点 3 、掌握:根据清代古文家、朱自清、林慧文、郭绍虞、姚鼐、方东树、张裕钊、刘大櫆等人的观点分析“散文”与“古文”的异同。 4 、掌握:学习古代散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古人和今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当今学术界对“散文”与“古文”的比较分析;学习阅读古代散文的方法。这三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学习唐宋散文的兴趣。 注意学习本章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并且可适当介绍唐宋散文的学术研究前沿状况。 (二)第一章初盛唐散文的发展学时3 主要内容: ?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的萌芽 ?唐初魏征、王绩的改革 ?陈子昂:(1 )陈子昂“兴寄”与“风骨”的文学革新主张 (2 )由《谏用刑书》分析陈子昂散文的三个特色: A 、政治性、现实性

唐宋散文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明初朱右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韩愈《王平甫文集序》 柳宗元《伤仲永》 苏轼《小石潭记》 苏洵《马说》 苏辙《醉翁亭记》 欧阳修《六国论》 王安石《栾城集》 曾巩《水调歌头》

韩愈奇人奇事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害怕。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韩文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

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

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100

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3-100分 交卷时间:2018-08-11 17:11:58 一、单选题 1. (4分)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理论的是() ? A. 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 B. 闳中肆外 ? C. 气盛之处要注意艺术节制 ? D. 师其意,不师其辞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1 韩柳的理论建树 2. (4分)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艺术风格的是() ? A. 追求创新而有所失正 ? B. 层见叠出,怪奇出新 ? C. 拔天倚地,气势逼人 ? D. 滔滔雄辩,闳中肆外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2 韩柳在文体革新上的成就 3. (4分)()曾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 A. 李定 ? B. 王安石 ? C. 陈师道 ? D. 司马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2 苏轼古文选讲 4. (4分)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 ? B. 提出了道统说 ? 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 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1 韩柳的理论建树 5. (4分)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 A. 一 ? B. 二 ? C. 三 ? D. 四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1 横空出世--苏轼 6. (4分)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道法孔孟 ? B. 文以载道 ? C. 文必与道俱 ? D. 尊孔排老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1 横空出世--苏轼

唐宋时期的散文

唐宋时期的散文

唐宋时期的散文 【篇一:唐宋时期的散文】 的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一变为通脱清峻,自由活泼.其后骈文被奉为文章正宗.骈文的写作,技巧日趋精密,句法讲 求对偶,声韵也要求平仄配合,“句句相衔”“字字相俪”(《文心雕龙、俪辞》).这一时期,文人们倡导文学的自觉,区分“文”“笔”的功能,强调文学作品要“吟咏情性”“游荡心灵”.但他们主要是依据诗赋和其他文体的区别,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这样,无韵的散文便被归于“笔”的范畴,排挤到议、记、经史等少数应用文章中去了.而骈文以其讲声律,求对偶,既可代替散文用于奏、表、疏、记、书、论,又可用于抒情写志,描绘景物,因而兼有“文”“笔”的全部功能. 散文的本质在于自由,它要求真实地、轻松自如地表现自我,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动辄讲求声律的骈文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因此,隋唐之际,不少文人都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反对骈文,倡导文体的变革.从隋朝的李谔到太宗时的重臣魏征;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他们都分别以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复兴廓清道路.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贾至、梁肃、元结则更以他们大量的古文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全面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及至中唐独孤及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主张更为鲜明系统,创作上更是以大量的抒情名篇,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然而,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古文运动时“文以载道”的过份强调,韩门弟子则更加偏执,李翱作《复性书》开宋代理学先河,皇甫湜提倡“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的怪异风格,古文发展走上了生僻艰涩之路.因而晚唐时代,骈文卷土重来,李商隐、温庭筠都是一时名家.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宋初.宋真宗时,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钱惟演为首的一群文人,为点缀升平,粉饰盛世,效仿李商隐讲究声律,好用典故的特点,寻章摘句,时人奉为“时文”.因而又引起了许多文人的抵制.柳开、王禹偁、姚铉、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3课道山亭记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诗歌赏析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文言积累 郑人买履 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 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 C.其激若矢.shǐ麓多桀.木jié巨丽相矜.jīn 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 解析:A项中“粤”读“yuè”;B项中“”读“ɡēnɡ”;D项中“诡”读“ɡuǐ ”。 答案:C 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城之内外皆涂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A项“涂”通“途”,路途;B项“颁”通“斑”,须发花白;D项“知”通“智”,智慧。 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闽,故隶.周者也隶:奴隶 B.其途或逆坂.如缘坂:山坡,斜坡 C.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踬:跌倒 D.又将抗其思于埃壒 ..之外埃壒:尘埃,尘世 解析:A项,隶:隶属。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三山者鼎趾立 C.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唐宋散文选读译文全集之唐宋山水游记散文

唐宋散文选读译文全集之唐宋山水游记散文 小石城山记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黄州快哉亭记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得到平坦的地势,它的水势就变得一泻千里,滚滚滔滔。等到它和南边来的沅水、湘水,北边来的汉水、沔水合流的时候,它的水势更加强大了。到了赤壁下面,江水浩荡,和大海相象。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到黄州,就着他的住宅的西南面做了一个亭子,来欣赏长江上的风景,我哥哥子瞻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快哉”。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波涛汹涌,风云变化。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和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从前没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向西眺望武昌一带山脉,丘陵高低不等,草木成行成列,

唐宋八大家散文语段阅读(一)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配套语段阅读练习(一) 进学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方今圣贤相逢 ..,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 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 ..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 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 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一艺者无不庸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

唐宋散文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 【学习指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精通书画音乐。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山居秋暝》,《辋川集》20首,《过香积寺》等。王维的诗和散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历代传诵不衰。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苏东坡曾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也很有特色。 2、基本解读 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这封信可分为三段。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第1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经历。虽然时值腊月末尾,但风景仍可观,气候尚适宜。只是因为裴迪正在温经,准备应试,不便相扰,所以只好独自入山游玩。在感配寺稍事休息,与山僧在一起吃过斋饭后,便踏上旅途了。这一段写得干净利落,只交代了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自出游的寂寥心情。正因在山上索然无味,才无事可叙,几笔带过。 第2段写旅途的经历。作者在旅途上有了新的发现,这使他很兴奋!所以他才用重彩浓墨比较详细地记叙、描绘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当北行涉过水色深沉的灞河时,已经是明朗的月亮照耀城郭的时分了。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细波密纹随月光上下浮动。山上的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从深巷传来如豹吼一样的犬吠声,村中夜间舂米声和稀疏的钟声此起彼伏,一并作响。这时作者见到了月光下的水波、灯火,听到了犬吠、夜舂和疏钟。切实的所见所闻,使得他的叙述极其真实、细腻,使读者感到景如己见,声如己闻。下面写到中途休息时,在他自己独坐,童仆无声的情况下,不由得又从眼前的孤寂想起了好友裴迪。他回想起往日与裴迪携手赋诗,在小径散步和面对清流的惬意,更产生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第3段,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这段热情相邀的文字。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才极力铺叙辋川春日景色之美。下面展开的是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绿草地被露水润湿,山鸡在麦田里啼叫。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品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作者说:这样美丽、迷人季节的到来,已为时不远了!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的。他又补充说: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这里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1]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官至丞相,是新党的领袖。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 一、实词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18.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19.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美景 20.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禁 二、虚词 1.盖亭之所见盖:大概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所以……者:……的原因

《唐宋散文选读》之文言知识归纳答案z

《唐宋散文选读》之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 ..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数:密集偃:俯类:像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更:经历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3. 神者傥.不宜如是“傥”通“倘”,或者 三、词类活用 1.其一西.出向西名作状语 2. 其一少北.而东.向北延伸、向东延伸名作动 3. 环.之可上.盘旋攀登名作动 / 登上名作动 4.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感到奇怪形作动 四、特殊句式 1.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被动句 3.是固劳而无用判断句 五、一词多义 1.其一少北而东连词,表承接 2.土断而川分连词,表承接 3.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连词,表转折 4.益奇而坚连词,表并列 5.是固劳而无用连词,表转折,“却” 6.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连词,表转折,“却” 1.其上为睥睨梁之.形的助词 2.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主谓之间 3.是二者,余未信之.它们代词 六、翻译 1.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2.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3.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名句

《原毁》韩愈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4、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朋党论》欧阳修 5、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留侯论》苏轼 6、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进学解》韩愈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8、“提要钩玄”出自韩愈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9、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0、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日喻》苏轼 1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丰乐亭记》欧阳修 12、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wěng)然而仰出。 13、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14、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15、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7、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 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赤壁赋》苏轼 19、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0、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1、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22、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2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