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摘要】传统戏曲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距离遥远,这种完美艺术是“曲高和寡”,让人敬而远之。为了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戏曲艺术,逐步感受和热爱我国的戏曲艺术,我在戏曲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贴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加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和时尚元素,巧妙利用课外教学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传统戏曲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传统戏曲的认识,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兴趣戏曲欣赏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国传统戏曲欣赏占了一定的比重。然而,由于传统戏曲的内容、形式与现今儿童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使许多小学生对传统戏曲欣赏并没有多大兴趣。课堂上,录音机里播放着艺术家的名作,有的学生一动不动,非常遵守纪律,但两眼空洞迷茫,一付发呆的表情;有的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有的同学聊天说话,做着小动作。戏曲欣赏对他们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更难说要让学生爱上中国戏曲。音乐教师经常抱怨戏曲欣赏课难上,也有许多困惑:“戏曲该怎么教学生才会喜欢?”“戏曲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人生厌?”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此理念指导下,我从激发孩子学习戏曲的兴趣入手,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为载体,改变戏曲的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听戏曲、看戏曲、唱戏曲、表演戏曲,最终让学生热爱戏曲欣赏,进而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一、对比赏析,激发兴趣

戏曲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国粹艺术,历史悠久,现在的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觉得戏曲冗长枯燥、毫无生气。戏曲欣赏前,可借助学生现代的审美经验,先让学生欣赏用流行音乐形式“包装”的现代版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戏曲内容,然后对比欣赏传统唱法的戏曲,感悟两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国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

一次,在六年级某班上曲艺欣赏这个单元中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按照音乐欣赏课的一般流程,即介绍作品背景、音乐体裁、演唱者、歌词大意、听赏音乐、简单学唱等,在作品介绍环节用了半节课后,学生开始听赏音乐,在听了一遍后,我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男生这样说道:“老师,这首歌太土了,旋律一点也不好听,锣呀、鼓呀,敲得吵死了,反正音乐课欣赏的音乐都没什么好听的。”当他发言完毕,班上就骚动起来了,大多数同学连声附和,感同身受,我一时无语,发脾气强迫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听,那就失去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了,我赞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更赞赏他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更是如此,不可能以程式化、结论性的标准来要求评判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我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传统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出视频,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和“快乐男声”张杰、苏醒的表演激情碰撞,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听赏后不禁发出感慨,“原来戏曲也这么好听。”听过几遍之后,大部分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将这首戏曲已经唱得比较准确了。其后,我播放精美的课件辅助音乐创作背景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聆听,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电视

连续剧《四世同堂》,从而理解歌词含义,在一系列的铺垫教学之后,学生在心理和听觉上已经接受了这种民族音乐,最后我让学生反复对比欣赏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的精彩演唱,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老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在浓厚的京腔京韵中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自我产生演唱和表演的欲望,并最终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模仿体验,感受魅力

学生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我利用学生较强的表现欲,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戏曲中典型的表演元素,在戏曲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和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魅力。

模仿戏曲演唱,即“唱”。学生跟着录音机或音像媒体学唱一些戏曲片段,如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评剧《花为媒》等戏曲经典唱段。在演唱中体会不同的戏曲唱腔特点,如速度缓慢、旋律婉转曲折,字少腔多,抒情性强;或旋律较平直简朴,字多腔少,朗诵性强等。

模仿戏曲念白,即“念”。引导学生模仿一些经典戏曲作品中的念白,品味戏曲的腔调韵味,如黄阅的《折子戏》、许嵩的《如果当时》、魏晨的《少年游》、华少翌《梨园英雄》、零点《粉墨人生》等,同时请学生创造性的将生活中的对话也用戏曲“念”的方式来表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

了学生兴趣。

模仿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即“做”。模拟戏曲舞台上被舞蹈化和美化了的生活动作,如戏曲舞台上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船、走马,《三岔口》一剧中,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摸黑开灯;《拾玉镯》一剧中,孙玉姣接近生活动作的做针线等。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模仿演员的表演,理解演员动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在欣赏和感受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模仿戏曲武打动作,即“打”。通过观看戏曲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鼓励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武打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三、创生资源,追根溯源

吸收流行文化,永葆创新精神,是艺术得以延续的奥秘,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戏曲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遵循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内涵。

基于新课标的指导,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崇拜明星的特点,我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霍元甲》;《盖世英雄》、《中国功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新贵妃醉酒》……在这些歌曲聆听和欣赏中,引导学生探究歌曲是

以何种表现形式融入戏曲元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他们总结出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运用了戏曲中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而改变了唱法;有的是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来表现,这样的音乐鉴赏收获是难能可贵的。这些歌曲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时代气息,学生专注而投入的听着、唱着,不禁感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蒙泰韦尔迪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新课程理念下的戏曲音乐欣赏教学,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戏曲音乐中需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戏曲的观念,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使中国传统戏曲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在我们的努力下重绽昔日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戏歌,架起流行歌曲与戏曲音乐的桥梁》,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07期。

浅谈音乐教学课堂

浅谈音乐教学课堂 音乐课堂是一个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思想启发极强的音乐教学重要过程。课堂中的课堂导入、课堂互动及作业成为课堂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本节课的整体效果和意义。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犹如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前进、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旧知识为基础引出新知识,所谓“温固而知新”,也是复习导入课题。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确的问题导入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导入。新课题导入,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导学生创设解疑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思维,在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新课题。例如:在教学《中国民歌》一课时,采用提问的方式: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学生踊跃发言,展示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让学生辨认,同时播放几首短小的少数民族歌曲,让学生判断,从而引出《中国民歌》。 在认识导入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导入方法要受到教材内容、施教对象、教学情境、教师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入的设计不能太死板,讲究变化多样性。要因人因时因势而异,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意导入要新颖别致、有趣味性、语言要简洁明了、有针对性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让导入真正成为教学目的采用的教学手段,真正把学生带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互动是教学中不可能缺少和必不可少的教学。 音乐课是具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而在这门课程中,师生互动教学极其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师生互动能充分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中,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富有童贞的语言打动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控制语调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精力集中带入音乐世界。同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讲故事,教师先讲,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带动学生一起表演,一起演唱歌曲。通过精心安排,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活动是最关键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让学生自己收集音乐相关素材,在收集中激发乐趣,并在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东旺乡高门屯小学高杏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重点总结

1、什么是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教育与音乐两个领域的重要范畴。在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文化教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音乐领域中,音乐教育是社会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重要活动基地。前者称为普通音乐教育;后者称为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传承文化,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音乐的专门技巧,从事音乐的各项理论研究,培养音乐表演、创作、理论、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2、音乐教育的分类。 音乐教育一般又被分为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这四类。 3、教育学会包含哪些教育委员会? 学校音乐与教师教育,职业音乐家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与音乐医学,社区音乐活动,文化、教育与大众传媒中的音乐 4、美育的特征主要有: 1、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的。 2、美育寓于具体形象、具体情感之中。 3、美育寓于娱乐、欣赏之中,而非乏味说教中。 4、美育是主动的创造的,而非被动的灌输性的。 5、音乐教育的目标 1、实施美育——美育目标 2、传承文化——文化目标 3、学习音乐——学科目标 6、什么是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学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之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是揭示人类社会中的音乐教育规律,音乐教育目的,音乐教育形态和特点的一门教育科学,是普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7、音乐教育学研究的范围 (一)、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 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史学等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的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等基本问题;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感性把握与审美体验;社会学与人类学: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音乐;音乐教育史:研究人类社会各阶段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音乐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 9、当今我国的音乐课程体现了哪些音乐教育哲学观? 从政治教育转向人文教育,从学科知识技能教育转向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育,从忽视个体转向重视学生个性及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人文、审美和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主要体现了美育论和实践论的哲学观。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低龄儿童来说,我觉得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一二年级低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我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律动、绘画、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低年级音乐唱游教学服务。 一、创设视听的美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分别出现了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动一动,创造效果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浅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认识 音乐欣赏教学要吸引学生理解音乐,产生聆听的兴趣,就必须不拘一式,不限一言,因为音乐是人发自本性的感受。我在教学中尝试如下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欣赏与诗、画、文相结合 对一部作品的感受如果用同一种形式去表达,或者是教师把学生限制在同一意境里,恐怕是最不受欢迎的。我总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爱好,让他们展开想象,各显其能。如初一年级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我要求他们根据对作品的感受,用诗或画、或文的形式来表现意境,短短几分钟里,他们边听边动手,创作的作品令我感动。如下面这首诗(作者张珊珊): 夜幕垂,月东升,江楼钟鼓韵味浓。云波起,花影动,天水一线望无穷。鱼满舱,歌动听,夜晚归舟万籁静。山有情,水有情,春满江南遍真情。 这些文笔尽管还有些稚嫩、绘画作品还略显粗糙,但我相信,音乐已愉悦过他们的身心,激荡过他们的心灵。 二、熟悉音乐语言的表现方法 音乐语言是由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调性等要求组成的,欣赏作品时,应从音乐语言开始。如初二年级欣赏《卡门序曲》时,我引导学生把作品的各部分用音乐的语言加以剖析,由于旋律、节拍、力度、调式,配器的变化,构成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性格、气质的变化发展。另外,学生习惯用音乐语言来描述音乐的意境,对于他们表达的艺术性与完整性有极大的帮助。 三、群体参与效应 在欣赏讨论时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大胆想象,想什么就说什么,哪怕只有只言片语,甚至一两个字都可以自由地讲出,不必举手。”不管学生怎样表达,我首先肯定他(她)的勇气,尔后加以适当的引导,有时因两种不同的技法争得面红耳赤。随之带来的是感情上的极大释放,逐渐地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自信心。 在欣赏管弦乐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时,我把学生分成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打击乐组。四个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种乐器(用卡片写上字代替)。当全乐队奏响时,学生用打击乐为其伴奏;当某一组乐器演奏时,这个组的学生模仿自己乐器的演奏动作;当某一件乐器独奏时,选择这件乐器的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或表演动作)。一堂课下来,学生用耳、脑、手,甚至整个身体和情感参与了音乐的表现,而且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调动了学生欣赏的积极性。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作为音乐教师,不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组织音乐教学,而且更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改进教学模式、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学。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习惯地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以至于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转换角色,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演”而应以“主持人”或“导演”的角色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和学生一起活动,努力将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去。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把教学时间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上来,在活动中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学生,营造一种接纳、支持和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也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之中。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大胆展示自我。比如:一首新歌的范唱不一定都由教师来完成或听录音,一些孩子视谱能力和歌唱能力都较强,把范唱的任务交给她们试一试,肯

定也会别有新趣。还有,音乐课堂上我们可能会碰到一些调皮好动的学生。如果教师能适时的为他创造机会让他参与讨论、发言、创作和同学、教师一起完成表演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总之,音乐教师的责任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让学生热爱音乐、鼓励学生时时有新的认识、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索的音乐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充分挖掘他们的音乐才能,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拓宽教材,贴近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但不是全部。音乐课本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乐理知识,掌握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正确审美。我们没有理由让走出音乐教室的学生不知道“聂耳”、“冼星海”。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的一块艺术教育园地,它不可能与社会相脱离。那么音乐教育也就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学也需积极改进。我们所遵循的教育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判标准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面对丰富的音乐种类、多变的音乐风格,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思改变,不求创新,不仅不能顺应形势,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更不能做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 动力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中学音乐教材则体现鲜明 的人文性、知识性和愉悦性。强调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等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启发学生想象,开发学生的 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19-01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 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 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 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 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 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二、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 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 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 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 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 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 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过去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和提高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用去很长时 间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 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 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 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和音符、休止符等。因此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我采用 了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讲音符、休止符的时候,教学可以先制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13171628.html,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与借鉴 作者:朱淑萍王备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8年第03期 【摘要】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魅力,在当下的音乐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试图简要分析、比较三大体系的特点,并提出今后在音乐课堂借鉴三大体系进行融合的行动设想,从而更好地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三大音乐教学法;比较;借鉴;融合 20世纪以来,由于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了许多崭 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教学体系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借鉴的空间。 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音乐能力,塑造出更为完善、更为全面的高素质公民。 1.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以音乐教育的本源为基础,其中“即兴”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音乐教学不是纯粹的你唱我听或者我弹你听的僵硬式学习,而是需要把教学者和学习者通过音乐融合起来的教学。音乐的本源是将各种动作、言语、动作结合起来的源于生活的自然产物。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儿童来说,这将会是十分重要的体验。由于其开放、互动又即兴的教学方式,因此更加适合儿童的学习。 2.柯达伊教学法 柯达伊从事音乐教育多年,在他看来,音乐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聆听,而是需要自身去唱,去表达出音乐的魅力。他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歌唱为主线进行教学,将音乐教学中所涉及的节奏、韵律等各种音乐知识融合在一起。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听唱读写能力,不是一味地折磨式的学习,而要让学习者乐在其中,享受音乐。对于教学材料和教学理念,要从学习者,特别是儿童的根本角度考虑。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无伴奏的歌唱,像民谣一样进行传授。柯伊达音乐教学的核心是人声,如何将音乐收放自如,那么人声比起伴奏各种乐器而言,将会是最适合人们的教学工具。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谈谈自己对音乐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谈谈自己对音乐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刘新庄学校马晓方 关键词:新课程内容教学理念转变审美 兴趣语言 摘要:任何学习都必须通过学生接受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 气氛。因为学生只有在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气氛时,精神才 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 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正文: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再适应素质发展的要求。为此,国家进行了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课程内容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更加提倡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更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让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初中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

才,要是没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开发。为此我们教师要最大程度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是他们充分表达个人的情智,因材施教,我们还要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比较以往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内容更加综合,与其他姊妹艺术互相融合,使音乐内更加丰富,更注重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新课程内容的安排还很好的顾及到了传统和时尚,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爱国热情。同时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了尊重外国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认识到这些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中的贡献,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懂得了应该怎样尊重、理解、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树立起平等的多元文化观。 在音乐教学中,我认为以前的教学方法也已经不能和现在的教学理念相符,所以所以必须做一些调整,当然这首先体现在老师教学理念的变化。 首先,老师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让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真正的触动他们的心灵,是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再把学生当成被动灌输的工具。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要尊重、爱护、平等的对待学生,这也要求老师必须更高技能和道德水平,具有先进

浅谈音乐教学设计

浅谈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科的教学,音乐课的教学结构自当追求艺术的设计。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实施是,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犹如作曲家创作一首作品;上这堂课,便是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所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前提。音乐欣赏课是一期课改时确立的新课程,教材、教法等一切从无开始,课堂教学在摸索中探究,在探究中慢慢形成音乐教学的模式。教学设计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1. 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震、共学,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 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内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音乐学科的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现代物理之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受到良好的效果。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

5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带给我们坚持和希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这边给大家介绍5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成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为一体,从而自我解读、自我操作的过程。 对于"体验",《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所以重要,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体验的方式。原则上,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的方式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

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 2、比较 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合作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够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服务。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音乐专业素养,具有比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修养,具有从事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校及中学音乐教学和研究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3.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音乐理论教学研究 2.钢琴艺术教学研究 3.声乐艺术教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特别优秀硕士生可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23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总学分为33学分。

注: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内容。 七、中期考核 按照硕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行中期考核,主要针对硕士生课程学习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情况以及科研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和总结。硕士生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考核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考核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撰写,考核不合格者应终止学习。 八、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于第四学期末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有关专家论证并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撰写学位论文安排在第三学年(包括外出考查收集资料),资料必须翔实可靠、立论正确、论证充分,并具学术创新意义。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学位论文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经导师同意后定稿,然后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通过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学位。 3.学位论文答辩前科研成果要求 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已正式发表的期刊为准),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通过校内外专家评阅并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可提出学位申请。需有3份论文评阅意见,至少有1份为校外专家评阅意见。 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人组成,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至少有一名为校外专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特点

转载: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特点 一、注重教学价值的多种取向 传统的音乐教学关注的是学科,追求的是授于音乐、学会音乐,而音乐新课程教学关注的则是学生,追求的是让学生会学音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成长。因此无论是情境教学法、创造教学法还是研究性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都通过创设情境、突出主体位置、改变师生关系、注重学习过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不仅追求学生音乐审美、表现、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追求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塑造人的工程这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的更新,注重教学价值的多种取向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 二、充分重视教学主体的兴趣调动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十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

和令人愉快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强调教学并重师生互动 音乐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音乐教师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许多音乐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象刘宏伟教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陈运成老师的教学都反映出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把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学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并重的。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是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显著要特征。 四、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有歌唱教学法,其中包括模唱法、听唱法、视唱法、合唱法、演唱法等;欣赏教学法,其中包括整体欣赏法,局部欣赏法,对比欣赏法等。这些方法针对了音乐艺术的特点,应对了音乐学习的特性,突出了音乐学科教学规律性,是音乐教学必须采用的教学方法。但音乐新课程目标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啊、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还强调学生的爱好情趣、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全面素质发展和提高。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使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虽然我们在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课中发现歌唱法、欣赏法、律动法仍是音乐教学不可不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多感官参与浅论》—李扬帆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多感官参与浅论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李扬帆 所谓多感官欣赏教学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听觉、视觉、歌唱、肢体动作来感受、表现所欣赏的作品。因为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具体形象的事物。现本人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谈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多感官参与。 一、听觉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根本 音乐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听觉情感的。人们对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欣赏都离不开听觉的直接感受,没有听觉对音乐音响结构的具体感知,就谈不上音乐的欣赏。有人提出“音乐欣赏中的任何联想、想象,以及对音乐作品意境营造、精神的内涵、情感意义的现解与认同,都必然要以听觉对音乐音响结构的把握为先决条件。”故欣赏音乐,更离不开人的听觉。 1、听觉是培养低段学生音乐感受的基础。如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在听完后,你就会通过听觉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例如它的旋律好不好听、节奏是属于快的还是慢的,整个乐曲在哪了段是比较强的等等这些音乐的最基本元素。欣赏音乐一般有三个阶段:(1)官能的欣赏;(2)感情的欣赏;(3)理智的欣赏。听觉体验就是第一个阶段的欣赏,在这个阶段对任何一个有听觉的人来说,都是能达到的。尤其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欣赏音乐作品往往就是在这个阶段。在欣赏课上,教师让低段学生感受作品的第一部就是聆听,听觉体验的接触一首音乐作品最直接的方式,最直观的感受。 2、听觉体验是理解音乐作品,把握音乐形象的先决条件。音乐欣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因为在这项活动中,欣赏音乐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所以说要感受作品的情感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聆听。 3、听觉体验是培养低段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音乐欣赏习惯的基础。优美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低段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音乐的美能感染低段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追求音乐美的欲望中成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意志。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低段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也是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根本就是听觉的体验,引导低段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培养低段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会低段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发展低段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 二、视觉体验激发音乐欣赏的兴趣 现代课堂教学已经开始大量地动用多媒体投影设备,这些设施的完备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更多更新的教学信息。在音乐欣赏课堂上,音乐也不再是以听觉为唯一存在形式,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低段学生也不再满足听“听音乐”这种方式,为了提高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觉的基础上配合视觉是一个有效途径。 1、视觉参与的音乐欣赏更容易引起人们观赏的兴趣,加深对作品的记忆。人们往往对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印象深刻,音乐欣赏也不例外。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验,同样一首音乐作品,这个剧场演出的是交响乐的形式演出,而另一个剧场是以舞台剧的形式演出。我想大多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09-07-07T15:15:14.373Z 来源:《现代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雅[导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 李雅 【摘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关键词】感知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理解、表现能力;欣赏能力Shallow talk the ability development in music teaching Li Ya 【Abstract】Music teaching is in the development student'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various ability, have an other cademics don't have of advantage. 【Key words】Feeling consciousness dint;Imagination;Thinking ability;Comprehension;Performance ability;Appreciate ability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1.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2.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3.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4.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儿童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感知、想象思维、理解、表现、欣赏,这几种能力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几种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和提高艺术修养大有益处。 收稿日期:2009-05-12 作者地址: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816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