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

1、资源有效配置(P 2),三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P 2)

经济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选择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说就是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使资源实现合理有效配置。所谓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社会的生产资源要根据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地各个部门;二是指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的生产资源,配置到生产该类产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地方。

三种不同经济形式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即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配置方式,产品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2、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优缺点的比较(P19-20)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1)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完成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2)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在国民经济的粗放经营阶段,能保证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经济相对稳定增长增长。(3)在人民生活水平处于较低状况的条件下,可以保证有利于解决社会成员的温饱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1)信息问题。计划中心难以搜集和把握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的信息,容易出现生产和需求的脱节。(2)动力问题。经济过程中的失衡(生产与需求、规模与结构、需求供给与计划的失衡)得不到及时得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为推动经济运转,必须建立与决策、计划、资源分配、流通、核算相适应的机构与组织,这需要花费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会使社会交易成本不断增加,最终会导致资源配置成本加大和经济效率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政企不分导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公文旅行、文山会海、效率损失;条块分割使经济运转不灵、资源流动受阻、经济僵化、增长迟缓。上面分析的是在经济发展现阶段,即真正的计划配置方式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还不具备的条件下,人为的选择计划配置方式所产生的。

市场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

第一,市场经济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不尽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它不能对有益外部性(发明、公共教育、基础研究、社会福利)进行鼓励、刺激,也不能对有害外部性(污染、不公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进行抑制和调节。

市场配置的缺陷说明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需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供给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消费政策、收入政策予以矫正。

3、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及其作用(P22-25)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

第一,传递信息功能。价格的变化是对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反映。商品短缺则价格上涨,商品过剩则价格上升。

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资源在价格变动的引导下在部门间的流进流出使得社会资源得到调节,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进企业竞争的功能。每个生产和和生产要素供给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供给对价格做出的这种反应表明价格能提供生产动力并促进企业竞争。

第四,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市场中,一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拥有的生产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市场价格。某种资源或要素市场价格的涨跌实际上影响拥有该种资源或要素的人的收入。

竞争机制:所谓竞争机制,是指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以及市场成果分配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趋向。

竞争机制的功能一方面是保证价格机制和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的充分展开,并发挥其功能;另一方面是保证市场机制对企业活动的充分调节。可见竞争是市场机制的一个基本要素,市场机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调节社会生产比例的作用,都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的。竞争可以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促进企业的资金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流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各种手段促进竞争,让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4、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运行的三大条件(P27、28-30)

市场的参与者称为市场主体,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团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

市场客体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体现着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它包括商品、劳动力、工资、技术、资金、信息等。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市场运行的两大系统。

市场运行的三大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资源配置主要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指令,而是通过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就是市场选择。市场选择是由不同的市场主体根据各自的利益分散地做出的,这称为分散化决策。

第二,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市场中供求主体的自由选择和分散化决策是建立在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的基础之上的。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的动力是互利,它一旦遭到破坏,市场选择和自由选择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自利与互利的兼容。市场中,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企业和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最终导致互利或社会利益的实现。

5、市场经济(P32)、市场经济特征(P 33)、现代市场经济特征(P 38)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它是竞争性价格、市场供求、市场体系等一系列市场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知识、信息)的一种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一,产权的确定性。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及任何资源的所有权不论是公有、私有,还是团体所有,资源的最终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划分都应是确定的、明确

的。

第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易活动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交易的条件是交易各方共同议定的。

第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在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之间存在自由竞争,在相互竞争中,这些市场主体或生存发展,或破产淘汰。

第四,经济行为的法制性。市场活动中,市场主体都要按市场规则行事,否则就会受到市场经济法规的制裁。

第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各个行业和地区是开放的,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能自由流动,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同世界市场连为一体。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2)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3)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4)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6、价值规律、竞争规律(P44、45)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规律体系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涉及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个别劳动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关系;部门内部的竞争会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决定某一商品社会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二是社会总劳动量与部门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关系。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总劳动必须按比例地分配于不同生产部门,各部门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规定着各个生产部门生产一种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各个生产部门生产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部门间的竞争产生平均利润率。价值规律的实现是通过价格的波动以及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竞争来完成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刺激,分配,传递信息等方面。

竞争规律是指竞争与供求、价格、价值及市场诸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竞争通过各经济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内在要求转化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或外部的压力制约着每个经济主体。竞争规律通过三种竞争方式制约着每一经济主体:一是卖方竞争即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二是买方竞争,消费者之间为争取效用最大化进行的购买竞争。三是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

7、产权、产权关系、产权制度(P49、54)

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排他性是产权的本质特征,即所有者不允许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占有、使用或控制其拥有的财产。在自然人企业制度下,财产权是由法律规定的主体对客体的最高的、排他的独占权威在法人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具有法律意义,公司财产取得了独立的法律形式——法人财产。

产权关系是指财产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与法律界定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经济运行中各经济当事人与财产权利及具体形式地关系。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是对产权关系、产权界定、产权经营和产权转让的法律确定。

8、个人私有产权、自然人企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区别(55-57)

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自然人企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主要区别。

在表现形式方面:个人私有产权制度是一种小生产者企业;自然人企业制度最初表现为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族式控股公司;法人产权制度以法人企业制度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合作制企业制度是一种劳动合作企业,即合作社。

个人私有产权制度以小商品生产为特征,是企业的初始形式。这类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依托,因而其产权结构和组织状况比较简单。现代法人产权制度,是在继承自然人产权制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两权分离、统一和再分离的复杂过程。

对于合作制企业制度,虽然从其非自然人制度的角度看,它也是一种法人制度,但它同公司法人制度至少有如下明显区别:(1)它以劳动合作为基础,坚持一人一票表决制,不是以资本权利为主;(2)法人成员没有股权代表资格,法人机构为社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3)分红和资产增值份额均失去资本报酬的典型性质,而以劳动合作收入或积累为主。

9、计划经济体制作用及弊端(P69)

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以及其他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而应运而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全国经济唯一的选择。这一方面决定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经济又并非经济条件成熟后所必然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这种经济体制必然存在种种弊端。

历史事实表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靠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的经济,在经济建设的规模较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目标比较单一的条件下,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起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定,计划经济也功不可没。但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要把经济真正搞上去,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够多够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由于计划经济是在实行计划经济所必须的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的,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7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经济领域和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对于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加以解决,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条件什么(P78-82)

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

第一,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

第二,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市场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三,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第一,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第二,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制度。

第三,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2、现代企业制度(89);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改革(P 89-90)

一、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企业制度,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应体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这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贯彻。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企业法人制度;(2)有限责任制度;(3)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二、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抓好中央和地方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做到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配套进行,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2)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抓大放小”。(3)把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所有企业都要在全心全意领先工人阶级,建设好领导班子,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领导体制方面下工夫。(4)解决好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摆脱长期形成的沉重债务负担。(5)积极推进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分配体制、流通体制的改革。

1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特征(7大特征,P105-106);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自身特征(P107)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特征:

(一)经济联系与资源配置通过市场。一切社会经济行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社会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均由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

(二)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社会上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必须是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它们都应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以获取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具有自主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有的全部权利。

(三)完善的市场体系。各种市场机制要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即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生产要素都有着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市场,由这些功能不同的市场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四)价格形成及变化的市场性。市场中各种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形成和调节。

(五)政府对经济的间接调控。政府部门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经济行动,但政府必须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宏观的、间接的调控。

(六)健全的市场法规。市场中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相应的市场法规来规范的。

(七)广泛的信息系统。拥有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能够及时而准确地给企业提供市场信息。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自身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所有制结构,一方面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那么,同这种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分配结构就必然是以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为

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和更完善的法规制度。

1.社会主义国家站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更加有效,更为合理,能更好地保持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其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而且可能是更加完善的法制经济。

14、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P 107)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三资”等多种秘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正确地反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要求,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善,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健康发展。

15、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结构(P 1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

1.按劳分配作为分配结构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1)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消费基金中,用于个人消费基金的部分,以按劳分配方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应占主体;(2)在社会主义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个人收入总量中,按劳分配所得在量上应占主体。

2. 其他多种分配方式是:(1)同个体经济相适应,个体劳动者按照自己的劳动收益状况进行分配;(2)同私营经济相适应,私营业主按投入的资本量和经营效益来分配,私营企业雇佣劳动者,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3)同“三资”经济相适应,外国投资者按资本量分配,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情况略复杂,如中方是国家或集体出资,那么,企业的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也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成分。

16、企业经营机制(P119)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决定企业经营行为和各种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主要是指企业生产和交换活动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即动力、决策、协调和控制方式。

(1)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是指微观经济单位的动力源泉,由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构成。

(2)决策机制,是指企业对经营目标、发展规划和运行措施等做出抉择的机制。

(3)自我调节机制,是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了、生产调节和服务调节以及公共关系调节等。

(4)自我约束机制,是指企业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动。

(5)自我发展机制,是指企业具有创新的内在愿望和能力。

17、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条件(P118-120)

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

第一,企业面向市场和依赖市场。

1.必须割断企业与政府的直接的行政依赖关系,使企业能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

2.企业要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企业及其职工的经济利益与反映其经济效益的利润挂钩。

第二,企业产权关系明晰。

(1)企业财产关系确立的理论基础不清楚,以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为理想目标,把整个社会看做一个大工厂。

(2)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由国家安排,包括投资、生产、销售及分配。

(3)企业内利益关系模糊。

(4)企业能生不能死,优胜劣汰被优劣共存取代,导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始终难以实现。

(5)全民资产的所有者现象。

第三,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决定企业经营行为和各种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主要是指企业生产和交换活动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即动力、决策、协调和控制方式。

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条件。

第一,市场信号有序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用工方向和规模等均由价格、利率、工资等市场信号引导。

第二,良好的竞争环境。

没有人为的价格控制或价格操纵,垄断被限制在少数公共产品和特殊行业范围内,工资、利率、汇率由市场竞争形成,以条条块块为特征的分割封锁以及地方保护主义被消除,企业进出市场不存在障碍,经济和价格的大幅度忽高忽低的波动得到抑制,有限度的买方市场格局成为市场格局的常态,竞争中卖者难以向买者转嫁损失,等等。

第三,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政府信息咨询机构和决策机构要通过各种信息媒介和经济杠杆为企业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18、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四个特征(P123-124)

一、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四个特征:

1.产权清晰。现代企业制度中所讲的产权清晰,是指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公司的产权清晰,或产权关系清晰。

2.责权明确。责权利统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其优越性和重要特征之一。

3.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政企是明确分开的,两者之间是法律关系。

4.管理科学。所谓管理科学就是企业的内外部管理特别是内部管理,一切都要以市场要求为中心,以发挥人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为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19、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P133)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各类及其比重。消费结构表现为生存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各自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总额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的高低与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成反比。联合国把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高低和消费结构状况的指标之一。

20、生产要素市场及构成(P138,141)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

1.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资金市场

(短期借贷市场和中长期借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

2.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场所、渠道和枢纽,它是劳动力的供求、职业中介机构、劳动力组织和管理机构、劳动力培训以及失业救济机构的总和。

3. 资本品市场是直接为企业生产服务的市场。

4. 房地产市场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土地的征用和使用以及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转移的总和。

21、商品市场及特点(P140)

商品市场又称消费品市场。它是市场经济诸市场中形成最早、规模最大、联系最广的市场,是市场体系中的基础性市场。广义的市场还包括服务市场,即为用户提供无形产品的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1.需求多样性;2.购买力分散性;3.明显的广告导购性;4.流动性和易变性

22、市场规则(P151)

市场规则是指以法律契约、公约形式确定下来的市场参与者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市场规则的内容主要有:1.市场进出规则;2.市场行为规则;3.市场交易规则。

2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P16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因为: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有两个基本特点,即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优胜劣汰。

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4、为何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P165),公有制为主体的体现(166)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之所以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同时,公有制集中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第二,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第三,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公有资产占优势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量的优势;二是质的提高。其次,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再次,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讲的,并不意味着所有领域和所有地区都是这样。

25、为何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P167-170)

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族成员直接支配和使用的经济形式。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形式。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三)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有利于经营人才的成长。

26、财税体制改革方向(P183)

(一)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是指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预算资金的筹集、运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第一,细化预算编制,深化预算分类改革。第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大力推进部门编制预算。第三,进一步完善预算的审批程序。

(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补助。第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支出职能的划分要清晰。第二,转移支付的规模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第三,建立客观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第四,测算转移支付使用的数据要真实、准确和完整。第五,对转移支付的实施过程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三)加强财政收支监督。财政收支监督是指财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审查、稽核和检查。加强财政收支监督,可以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规范财税秩序,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四)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健全和完善有关间接税税基和范围的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清理多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税政。在完善税收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27、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P191)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所占比重应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在公有制经济的劳动者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同其他非劳动收入相比应占较大的比重;公有制经济的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应作为其他所有制形式下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因为:

第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多层次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必然要求多层次、多样化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与之相适应。

第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第三,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在企业拥有自主分配权的情况下,各个国有企业都会采取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分配形式,这样必然会存在多种多样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

28、社会保障及其内容(P205 -2067)

试述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是指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称。社会保障制度则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建立的,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丧失劳动能力而失去生活来源时以及遇到其他困难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的一种社会制度。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一、社会保险。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生育、年老、疾病、工伤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时,根据法律享受由社会提供必要物质帮助的社会制度。有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等等。

二、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当劳动者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

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有灾害救助、贫困救助、特殊救助。

三、社会福利。即由国家或社会为法律或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29、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P214)

(一)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较窄,覆盖面小,项目不全,而且没有实现社会统筹,部分退休职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社会保障的征缴缺乏强制性,收缴困难。

(三)现行保险费用以收定支、现收现支,缺乏必要的积累。

(四)社会化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立法。

(五)保费分散,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增值手段。

(六)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过大,地区差别明显。

(七)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大。

(八)医疗保险保面窄,保费征集困难。

(九)失业保险未能提供推动下岗职工积极再就业的动力机制。

30、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对策(P218)

(一)对社会保障基金应参照投资基金模式管理。社会保障系统应该具有增值能力,即自我发展和自我循环的能力。社会保障基金的流动性和储备性,决定了可以参照投资基金模式对其进行运营,以达到保值增值目的。要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机构;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机制;优选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

(二)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偿还对老职工的养老金隐性债务;完善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选择多种投资方式,确保社会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加强医疗保障经费的征集和管理;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四)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扩大失业保险金的筹集渠道,努力增加失业保险金的数量;要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范围;加强监督机制;把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结合起来。31、社会保险及内容(P206)

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生育、年老、疾病、工伤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时,根据法律享受由社会提供必要物质帮助的社会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即对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养老期间向其发放养老金,并给予其医疗及生活方面的照顾等;生育和疾病保险,即对因生育而中断劳动和因患病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在生育和患病期间向其发放收入补助,并给予其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即对因失业中断工作的劳动者,给予其基本的生活费、医疗费,并为他们提供转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服务。

32、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及作用特点(P245、252)

政策: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按其调节经济的功能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当经济中出现紧缩缺口时,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扩大总需求。反之,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经济的政策。可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出售政府债券。财政支出主要

用于政府购买、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

(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政策。产业政策主要是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四)价格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包括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主要用于避免价格调节的盲目性。收入分配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用来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现场。

(五)保护消费者政策。消费者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政府需要制定有关消费者保护政策。主要包括:确保商品质量,正确的消费宣传,禁止和限制不正确的消费,对提供劳务的人员素质规定标准,消费干预政策。

(六)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政策。

特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消费者保护政策、反不正当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政策等,各具特色。例如,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增加政府支出的调节作用较为猛烈,而公开市场业务和税收政策的作用较为缓和;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面较小,而政府支出措施影响面较大;货币政策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而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的阻力较大。如果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点在于调节社会总需求,那么,产业政策则侧重于调控供给。相对于前三种政策手段对经济过程的调控,收入分配政策更重视从结果上调节社会经济,其调控作用更为猛烈。

手段:

(一)经济手段。它是国家或经济组织通过运用经济杠杆,调整不同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调控方式。这些经济杠杆主要有财政、税收、信贷、利率、工资收入等。

(二)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是保护和制裁两方面的作用。法律手段的保护作用,在于通过法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再生产及其流通正常进行。法律手段的制裁作用,在于通过法律制止和纠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违法和消极的现象。

(三)行政手段。它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措施并按照行政方式调控社会经济的方式,是政府调控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方式。就整个国民经济及其发展而言,行政手段应是辅助性调控方式。

(四)思想工作手段。它是通过教育和宣传,使人们的思想觉悟接近和达到预期要求的一种方式。社会经济运行不可能脱离人们的经济活动单独进行,因此,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宏观经济管理不可忽视的方面。

以上四种手段各具特点:经济手段是通过经济利益关系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因而具有利益特性;行政手段的特点,在于上级行政领导的权威性;法律手段的特点,在于明确性和强制性;思想工作手段的特点,在于开导性。

33、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必要性(P233)

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二、是协调社会各方面经济利益的需要。

三、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根本目标的需要。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五、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需要。

34、宏观调控的三个重点(P241)

3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266

3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P262)

党的十七大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第一,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拉动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第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

第三,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37、试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P298-301)

地区经济一体化反映了市场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是当代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必然产物。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必将对今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区经济内部成员国之间实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必将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亚三大区域经济逐步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三大地区经济圈,出现了由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亚三大经济圈鼎足而立的格局。

第三、地区经济一体化将促使区域政治联盟成为可能。实现政治一体化,建立欧洲政治联盟,是欧共体长期的憧憬。一旦欧盟实现了政治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东亚经济圈必将受到冲击。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远远不止上述三方面,还应包括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私人直接投资和金融资产的增加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方面,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38、如何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P328)

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具备了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主体基础和经验基础。“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总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上,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在核心环节上没有自主权,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低端。

三、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一)创新利用外资方式。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我们应该适应跨国资本投资的新趋势、新特点,借鉴国际上吸引外资的通行做法。(二)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建筑概论复习提纲整理版(附答案版)

建筑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选择题) 1、 什么叫建筑? 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的、有组织的空间环境。 建筑物:是供人们进行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住宅、厂房、商场 构筑物:是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烟囱、水塔等。 2、 建筑的按使用性质、承重结构材料、层数分别分哪几类? 形式性质:(哪种建筑属于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如住宅、学校、商业建筑、体育馆、展览馆等 工业建筑-工业生产性建筑,如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等 农业建筑-指农副业生产建筑,如粮仓、畜禽饲养场、温室、粮库、农机站等 承重结构材料:(多项选择) 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结构建筑 层数: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 补充:高层建筑指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住宅10层以上。 3、 建筑耐久等级分为几级?依据是什么?(表0-1)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建筑物的质量标准而定。(考选择知道年限)P2 一级 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100年 二级 一般性建筑 50~100 三级 次要建筑 25~50 四级 临时性建筑 <15 第一章 1、房屋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简答题) 基础、墙或柱、楼地层、屋面、楼梯、门窗等六大部分 1.基础是房屋最下面的部分,埋在自然地面以下。它承受房屋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地基。 2.墙或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楼地层和屋顶传给它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墙不仅是一个承重构件,它同时也是房屋的围护结构。墙体是房屋的承重和围护及分隔构件,同时又兼有保温、隔声、隔热等作用。内墙起承重及分隔空间的作用 ,外墙起承重、保护及围护作用 。 3.楼地层:楼面和地面是楼房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除承受荷载外,楼面在垂直方向上将房屋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4.屋面:屋面是房屋顶部围护和承重的构件。它和外墙组成了房屋的外壳,起围护作用,抵御自然界中风、雨、雪、太阳辐射等条件的侵蚀,同时又承受各种作用。根据屋面坡度不同,有平屋面和坡屋面之分。 5.楼梯是房屋上下楼层之间的垂直交通工具。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6.门主要用于室内外交通和疏散,也有分隔房间、通风等作用;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能起到美化立面的作用。 2、施工图中常用的符号所表示的意思?(比例、索引符号、定位轴线等)P6图1-2(选择题) 三、施工图中常用的符号—比例 下一张主页 退出 上一张房屋建筑体形庞大,通常需要缩小后才能画在图纸上。建筑施工图中,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平、立、剖面图常用比例为1:100 1:150 1:200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局部放大图常用比例为1:20 1:50等。见表1.1。 1:1,1:2,1:5,1:10,1:15,1:20,1:25, 1:30,1:50 详图 1:50,1:100,1:150,1:200,1:300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1:500,1:1000,1:2000 总平面图 常用比例 图名 三、施工图中常用的符号—索引与详图符号 下一张主页 退出 上一张索引符号由直径为10mm 的圆和其水平直径组成,圆及其水平直径均应以细实线绘制。 引出线所在的一侧表示剖切后的投影方向,见表1.2。 详图符号有直径为14mm 的圆组成,应用粗实线绘制。

建筑概论考试试题

2012年11月五月花计算机专修学院考试 《建筑概论》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一类高层建筑的是( C)。 A.高级旅馆 B.医院 C.10-18层的普通住宅 D.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 2.材料按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哪几种( D)? A.无机材料、有机材料 B.金属相材料、非金属材料 C.植物质材料、高分子材料、沥青材料、金属材料 D.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3.以下建筑材料分类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C)。 A.不锈钢 B.合成橡胶 C.铝塑板 D.水玻璃 4.某栋普通楼房建筑造价1000万元,据此估计建筑材料费用大约为下列哪一项( )? A.250万元 B.350万元 C.450万元 D.500-600万元 5.下列有关胶凝材料内容中,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建筑石膏凝固时收缩大 B.菱苦土加水调拌时需掺入促硬剂 C.建筑石膏使用前需陈伏,否则因凝结过快而影响施工 D.水玻璃硬化后耐碱性差,耐酸性好(氢氟酸除外)

6. 下列有关防水材料内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针入度(1/10mm)反映在一定条件下沥青的相对黏度(即条件黏度) B.石油沥青的牌号高,说明其温度敏感性小 C.石油沥青油毡的标号主要以针入度划分 D.沥青胶(玛蹄脂)是沥青与胶粘剂的混和物 7. 材料在吸水后,将使材料的何种性能增强?( ) I.耐久性;Ⅱ.密度;Ⅲ.体积密度;Ⅳ.导热系数;V.强度 A.I、Ⅳ B.Ⅱ、Ⅲ、V C.Ⅲ、Ⅳ D.Ⅱ、Ⅲ、Ⅳ、V 8. 下列关于石膏的叙述哪一个有错?( ) A.建筑石膏是β型半水石膏 D.建筑石膏需水量大,高强石膏需水量小 C.建筑石膏晶粒粗大,高强石膏晶粒细小 D.高强石膏是α型半水石膏 9. 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水泥是:( )。 A.硅酸盐水泥 B.矿渣硅酸盐水泥 C.粉煤灰水泥 D.火山灰水泥 10. 下列材料哪一种可以作为卫生间、厨房吊顶的罩面板?( ) A.水泥石棉板 B.矿棉装饰板 C.防潮石膏板 D.纸面石膏板 11. 亲水性材料的润湿边角( )。 A.450 B.750 C.900 D.1150

第1章 概论练习题答案 (1)

第1章税制概论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对)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对) 3.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是由税法的制定、变更或废止决定的。 (错)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4.尽管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机关不同,但它们的法律效力是相同。(错)税收法律从高到低的层次可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授权立法、税收行政法规和税收地方性法规、税收规章。 5.税收的征收主体是税务机关。(错)还有海关、财政机关等 6、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税务机关是权利主体,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是义务主体或称权利客体。(错)权利主体包括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还包括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也是权利主体。 7、我国税法的立法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同时为调动地方积极性,也给各级地方政府一定的立法权。(错)地方政府只有国务院划定的较大的市政府和省级政府才有一定的立法权,或者是经政府所在地的人大通过。 8、所有的中央税都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错) 9、某县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决定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采取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错) 二、单项选择 1、税收行政法规由()制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C、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D、国务院 2.税收法律的立法机关是()。 A、国务院 B、各级人民政府 C、国家税务总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 A、权力主体 B、税法 C、权力客体 D、税收法律事实 4.在税法构成要素中,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地点 5.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个级距,每个级距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当纳税人的征税对象数额同时适用于几个级距的税率时,则分别计算各级距的税额,然后将其结果相加计算应纳税额。按这种方式设计的税率称为()A、比例税率B、定额税率C、全额累进税率D、超额累进税率 6.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以下关于税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税目具体规定一个税种的税收负担,体现征税的深度 B、税目具体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体现征税的广度 C、税目具体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体现征税的深度 D、税目具体规定一个税种的税收负担,体现征税的广度 7.决定税种性质差别和不同税种名称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义务人 B、征税对象 C 、纳税环节 D、税率 8.体现国家税收政策、作为税收制度中心环节的税收要素是()。 A、纳税义务人 B、征税对象 C、纳税环节 D、税率 9.主要解决对谁征税问题的税制构成要素是() A、纳税义务人 B、征税对象 C、计税依据 D、税率 10.纳税义务人是指() A、最终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 B、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建筑概论》测试试题

《建筑概论》试题

————————————————————————————————作者:————————————————————————————————日期:

第1章 1.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2.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4级,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3.建筑设计有哪几个阶段? 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大型的技术上复杂的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 4.什么是建筑的模数?建筑的模数包括哪几种? 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 分模数、扩大模数 第2章 1.使用房间是如何分类的? 生活用房间、工作学习用的房间、公共活动房间 2.影响房间面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容纳人数、家具设备、人们使用活动面积 3.在确定房间平面尺寸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家具及设备所占用的面积、人在室内活动所需要的面积、室内的交通面积 4.厕所设计一般有什么要求?、 厕所设备及数量,设备有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污水池。大便器有蹲式和坐式

两种,可根据建筑标准及使用习惯,分别选用。小便器有小便斗和小便槽两种,较 高标准及使用人数少的可采用小便斗,一般厕所常常用小便槽。厕所的布置,除此 之外,厕所应保持光洁明亮、色彩轻柔,且无便臭,主要要求包括:厕所墙面装饰 选材以瓷砖为最佳。厕所整体照明宜选白炽灯,亮度柔和 厕所设备及数量 厕所的布置 5.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路线明确,联系便捷,在满足使用和符合防火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交通面积 6.楼梯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一、作为主要楼梯,应与主要出人口邻近,且位置明显;同时还应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 交通在交接处拥挤、堵塞。 二、必须满足防火要求,楼梯间除允许直接对外开窗采光外,不得向室内任何房间开窗; 楼梯间四周墙壁必须为防火墙;对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应设计成封闭式楼梯或防烟楼梯。 三、楼梯间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 第3章 1.什么是净高?什么是层高?两者有什么关系? 净高:室内楼地面到顶棚底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如果房间顶棚下有暴露的梁,则 净高应算至梁底面 层高:上下相邻两层楼(地)面间的垂直距离 关系:房间净高与楼板结构构造厚度之和就是层高。 2.确定房间高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旅游概论复习题

旅游概论复习题 A 一、名词解释: 1、国内旅游收入 2、旅游资源 3、旅游市场细分 4、旅游承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特点包括()。 ①普及性②持续性③地域集中性④季节性⑤时间性 2、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收中扣除()之后剩余的收部分。 ①社交费用②全部纳税③社会消费④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⑤日常娱乐费用 3、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通称为海外游客,它包括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 ①外国人②海外华侨③香港同胞④澳门同胞⑤台湾同胞 4、闲暇时间的包括()。 ①每日闲暇②每周闲暇③公共假日④带薪假期⑤法定事假 5、旅游者的类型包括()。 ①消遣型旅游者②差旅型旅游者③家庭型旅游者④探险型旅游者⑤求学型旅游者 6、旅游资源分为()等类型。 ①景观旅游资源②人文旅游资源③自然旅游资源 ④会展旅游资源⑤以社会旅游资源为代表的其他旅游资源 7、从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发展角度来看,旅游业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住宿接待部门②游览场所经营部门③交通运输部门 ④旅行业务组织部门⑤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 8、我国的旅行按照经营范围的不同分为()。 ①国际旅行社②国内旅行社③海外旅行社④职工旅行社⑤青年旅行社 9、住宿业的演进大体可分为()阶段。 ①古代客栈时期②豪华饭店(大饭店)时期③商业饭店时期 ④现代新型饭店时期⑤汽车饭店时期 10、国家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主要是()。 ①创汇②社会发展动机③政治动机④经济动机⑤增加就业岗位 三、填空题: 1、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实际上并非消闲和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 和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2、发达国家的现代旅游发展路径:先发展,再发展。 3、由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用为激励员工的手段的旅游方式就是所谓的。 4、1991年,在我国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建筑与土建概论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

《建筑与土建概论》课程复习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物?什么是构筑物?(P2) 建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 建筑物: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住宅、教学楼、办公楼、医院、学校、商店、厂房、体育馆、影剧院等。 构筑物:人们不能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建筑,如水塔、烟囱、桥梁、堤坝、纪念碑、挡土墙及蓄水池等。 2.现代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有哪些?(P2) (安全性、防御性、私密性、耐久性、健康性) 3.建筑的构成要素?P5 (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4.人类原始居住形式经历了哪几个建筑阶段?(P8) (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5.西方古典建筑以什么材料为基本构件材料?中国古典建筑以什么材料为基本构件材 料?(P21) 西方:石材;中国:木材。 6.建筑物的分类与分等(P41) 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可大致分为生产性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三种类型。 按建筑层数可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按建筑规模可分为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按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指墙柱、楼板层、屋顶)的材料分为木结构建筑、砖石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构件全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大型公共建筑中,应大跨度空间的需要,屋顶采用钢结构,而其他主要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主要承重结构构件全部用钢做成,如电视塔)。 按房屋结构的承重方式分为墙承重结构、骨架结构、内骨架结构。 7.什么是生产性建筑,什么是居住建筑,什么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主要有那些类型? 公共建筑主要有哪些类型?(P41-42) 生产性建筑主要是指供工农业生产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工业建筑和农牧业建筑。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公寓和宿舍等。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供人们从事各种政治、文化、行政办公以及其他商业、生活服务等公共事业所需要的,作为社会活动用的建筑物。 8.建筑物按耐火程度有哪些分等?(P43,P286)(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按建筑物使用性质与耐久年限有哪些?(P43)(100年以上,不低于二级,I等、50-100年,不低于三级,II等、25-50年,不低于三-四级,,III等、5-20年,简易房屋、5年以下临时建筑) 9.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将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成几类?各 类建筑的定义与设防标准?(P47) 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成: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丁类建筑。 甲类建筑:指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

建筑概论试题

建筑概论试题 1. 由图面算得基地面积为25c?,假设此图之比例尺为1/200,请问实际面积应为: (A)25?(B)50? (C)75? (D)100?. 2. 建筑制图中下列尺度注记方式,何者为误 : (A) (B)(C) (D) 3. 所谓三视图是指: (A)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 (B)上视图,下视图,侧视图 (C)投影图,剖 剖面图,透视图,辅助视图. 面图,透视图 (D) 4. 左图的正视图为:(A)(B) (C) (D) 5. 绘图中当物体在室内外受到光线的照射时,必形成一部份为受光的明亮面,一般称之为:(A)平面 (B)立体面 (C)阳面 (D)阴面. 6. 左图之右侧视图为: (A) (B) (C) (D) 7. 比例尺1/50的图样,用比例尺1/100量度,尺上读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A)1/4 (B)1/2 (C)2 (D)4. 8. 左图面积为: (A)1250? (B)1500? (C)1850? (D)1950?. 9. 等边六角形之内角均为:(A)60? (B)120? (C)150? (D)100?. 10. 木材体积以"才"为单位,其每才之材积为: (A)1立方台寸 (B)10立方台寸 (C)100立方台寸 (D)1000立方台寸. (B)门楣 (C)门梃 (D)边梃. 11. 门框最下部之水平构材称为:(A)门槛

12. 都市计画图之图例,商业区为:(A)黄框 (B)红框 (C)浅蓝框 (D)褐色框. 13. 一公顷等於:(A)2934坪 (B)3025坪 (C)10000坪 (D)30250坪. 14. 某一块土地基地面积为800?,其容积率240%,请问此块土地之建筑总楼地板板面积 为:(A)5.808坪 (B)58.08坪 (C)580.8坪 (D)5808坪. 15. 依技术规则规定,建筑面积占基地面积之比率称为: (A)建蔽率 (B)容积率 (C)绿覆率 (D)公设比. 16. 正方形之土地5坪,其每边约有几公尺 (A)4.07 (B)5.07 (C)6.07 (D)7.07. 17. 建筑物外部装修材料可注明於: (A)平面图 (B)立面图 (C)总剖面图 (D)结构图. 18. 钢筋混凝土之简写符号为:(A)RC (B)PC (C)RB (D)SRC. 19. 钢筋混凝土之钢筋作用主要为:(A)剪力 (B)拉力 (C)压力 (D)扭力. 请注意背面尚有试题请注意背面尚有试题请注意背面尚有试题请注意背面尚有试题 20. 依CNS建筑制图标准,材料图例系表示: (A)红砖 (B)石材 (C)木材 (D)钢筋. 21. 停车场内单车道之最小宽度为: (A)2.0m (B)2.5m (C)3.5m (D)5.0m. 22. 建筑制图符号中建筑图之符号 为:(A)P (B)M (C)E (D)A. 23. 电扶梯的英文正确用语为: (A)escalator (B)elevator (C)elevation (D)eliminator. 24. 自基地地面至地板面之垂直距离称为: (A)建筑物高度 (B)天花板高度 (C)地板面高度 (D)楼层高度. 25. 著名的建筑『廊香教堂』(Notre Dame-du-haut, Ronchamp)是由那一位建筑师所设计 (A)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B)路易斯沙利文(Sullivan L.) (C)莱特

理论练习题 习题一计算机概论

习题一计算机概论 1、我们通常所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是属于__________。 A、模拟计算机 B、特殊计算机 C、数字计算机 D、混合计算机 2、财务软件属于计算机在__________中的应用。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工程计算 C、人工智能 D、数据处理 3、电子计算机工作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___。 A、高精度 B、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C、记忆力强 D、高速度 4、计算机的功能中不包括__________。 A、数值计算 B、创造发明 C、自动控制 D、辅助设计 5、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现代计算机阶段的__________。 A、第二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6、微电子技术是以集成电路(IC)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在下列关于集成电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集成电路的发展导致了晶体管的发明 B、现代计算机的CPU均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C、小规模集成电路通常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 D、所有的集成电路均为数字集成电路 7、为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计算机正朝_________方向发展。 A、自动化 B、智能化 C、网络化 D、高速度 8、下面有关计算机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所谓数字计算机,是指专用于处理数字信息的计算机 B、所谓模拟计算机,是指处理用连续模拟量表示数据的计算机 C、所谓大型计算机,是指处理大型事务的计算机 D、所谓微型计算机,是指用于原子探测的计算机 9、有关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人工智能,下面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工智能与机器智能不同 B、人工智能即是要计算机做人所做的事情 C、计算机博弈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 D、AI与人工智能无关 10、我们平常所说的微机是指_______。 A、无显示器的计算机系统 B、无软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C、无输入输出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D、无硬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1、有关计算机的描述,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计算机是一种可进行高速操作的电子装置 B、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的电子装置 C、计算机是一种可自动产生操作过程的电子装置 D、计算机是一种由程序控制操作的电子装置 12、有关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ENIAC的中文含义是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 B、ENIAC是由图灵等人研制成功的。 C、ENIAC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问世的 D、ENIAC的体积太小了,所以它的功能也有限 *13、有关相同字节定点数和浮点数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定点数所表示的数的范围广,浮点数所表示的数的精度高 B、定点数所表示的数的精度高,浮点数所表示的数的范围广 C、二者所表示的数的精度和范围相同 D、上述三种说法均属错误 14、在下面一组无符号数中,其值最小的是________。 A、二进制数10000110 B、八进制20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建筑概论复习题

1、建筑是什么? 建筑是空间 建筑是一种工程技术 建筑是一种艺术 建筑是人类历史的记录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表象 建筑是人居环境 2、建筑的目的 3、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 建筑式样层面的联系 生活方式层次的联系 思想意识层面的联系 3、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 4、建筑的基本构成因素 5、《建筑十书》作者、主要内容 古罗马维特鲁威著,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 6、建筑结构,柱、梁板结构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7、常见的建筑结构还有? 8、构成建筑形象的基本手段?运用这些基本手段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9、对称与均衡 10、建筑空间包括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 11、建筑设计的本质是空间设计 12、建造建筑物的根本目的是取得合乎使用的空间。 13、建筑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 14、空间的组织框架:1.集中式框架;2.长轴式框架;3.辐射式框架;4.单元式框架;5.混合式框架 15、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1.分隔与联系 2.对比与变化 3.重复与节奏 4.引导与暗示 5.渗透与层次 6.序列与秩序 16、基本空间关系:1.包容关系;2.相交关系;3.接触关系;4.分离关系 17、空间的限定要素 18、“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老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19、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20、绿化的分类:树木、草地和花坛 21、场地: 广义的场地:用来指基地内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

建筑概论试题

第1章 1.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2.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3.建筑设计有哪几个阶段? 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大型的技术上复杂的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 4.什么是建筑的模数?建筑的模数包括哪几种? 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 分模数、扩大模数 第2章 1.使用房间是如何分类的? 生活用房间、工作学习用的房间、公共活动房间 2.影响房间面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容纳人数、家具设备、人们使用活动面积 3.在确定房间平面尺寸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家具及设备所占用的面积、人在室内活动所需要的面积、室内的交通面积 4.厕所设计一般有什么要求?、 厕所设备及数量,设备有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污水池。大便器有蹲式和坐式 两种,可根据建筑标准及使用习惯,分别选用。小便器有小便斗和小便槽两种,较 高标准及使用人数少的可采用小便斗,一般厕所常常用小便槽。厕所的布置,除此 之外,厕所应保持光洁明亮、色彩轻柔,且无便臭,主要要求包括:厕所墙面装饰 选材以瓷砖为最佳。厕所整体照明宜选白炽灯,亮度柔和 厕所设备及数量 厕所的布置 5.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路线明确,联系便捷,在满足使用和符合防火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交通面积 6.楼梯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一、作为主要楼梯,应与主要出人口邻近,且位置明显;同时还应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 交通在交接处拥挤、堵塞。 二、必须满足防火要求,楼梯间除允许直接对外开窗采光外,不得向室内任何房间开窗; 楼梯间四周墙壁必须为防火墙;对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应设计成封闭式楼梯或防烟楼梯。 三、楼梯间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 第3章 1.什么是净高?什么是层高?两者有什么关系? 净高:室内楼地面到顶棚底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如果房间顶棚下有暴露的梁,则 净高应算至梁底面 层高:上下相邻两层楼(地)面间的垂直距离 关系:房间净高与楼板结构构造厚度之和就是层高。 2.确定房间高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体育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广州体育学院 20XX级《体育概论》复习题 一、判断40 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 D 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原始 B.本来 C.未来 D.基本 2、 A 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 A.生产劳动 B.学习技能 C.生活实践 D.身体进化 3、广州成功举办了20XX年第 B 届亚运会。 A.15 B.16 C.17 D.18 4、以下不属于奥林匹克文化特征的是 B 。 A.人文性 B.单一性 C.象征性 D.多元性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体育组织是 A 。 A.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B.中国奥委会 C.国家体委 D.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6、 A 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者、指导者和捍卫者。 A.国际奥委会 B. 国家奥委会 C.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D.竞技制度 7、 B 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娱乐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社会体育 8、负责管理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以及由它们制定和实施的各种体育法规和措施的总和称之为 C 。 A.行政领导 B.政策机构 C.体育体制 D.国家教委 9、体育的功能取决于 D 。 A.体育自身的特点 B.社会的需要 C.劳动 D.A+B 10、竞技运动的本质特征是 B 。 A.高度的科技性 B.激烈的竞争性 广泛的国际性 D.严密的组织性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 B 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A.娱乐 B.社会文化 C.经济 D.政治 12、 C 是要把动作做得好而省力,在做动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时间和能量的消耗。 A.动作的准确性 B.动作的协调性 C.动作的经济性 D.动作的弹性 13、在不违背技术基础的条件下,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个人技术特点称之为 C 。 A.运动技术 B.技术基础 C.技术细节 D.技术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最新房屋建筑概论试题合集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建筑工程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7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绘制建筑构造及建筑构配件不可见的轮廓线使用( ) A.中实线 B.中虚线 C.细实线 D.细虚线 2.在总平面图中,零点标高应注写成( ) A.±0.00 B.0.00 C.±0.000 D.0.000 3.表明建筑物外观特征及凹凸变化的是( ) A.建筑平面图 B.建筑立面图 C.建筑剖面图 D.建筑构造图 4.屋面板的构件代号是( ) A.WMB B.WB C.RTB D.RT 5.“国标”规定一个工程所用的图纸幅面不宜多于(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6.建筑工程施工图按“国标”规定,除标高及总平面图上的尺寸外,其余的尺寸单位一律为( ) A.mm B.cm C.dm D.m 7.低碳钢的含碳量小于( ) A.0.1% B.0.25% C.1% D.2.5% 8.Q235碳素钢的屈服点数值为( ) A.235KPa B.23.5MPa C.235MPa D.23.5GPa 9.普通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迟于( ) A.300min B.400min C.500min D.600min 10.细度模数M k=2.2~3.0砂为( ) A.特细砂 B.细砂 C.中砂 D.粗砂 11.混凝土浇注后,强度增长较快的时段为( ) A.1~3d B.3~7d C.7~14d D.14~28d 12.称为安全玻璃的是( ) A.浮法玻璃 B.钢化玻璃 C.中空玻璃 D.镜面玻璃 13.Ⅳ气候区中小城市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日为( ) A.立冬日 B.冬至日 C.大寒日 D.大雪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