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积累文献综述

资本积累文献综述

资本积累文献综述
资本积累文献综述

资本积累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8-071-01

摘要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研究资本积累对于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以及资本主义最终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资本积累的定义、源泉、包含的因素以及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性和趋势。

关键词资本积累剩余价值

一、资本积累的定义

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看,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剩

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资本家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因素

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因而一切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

都会影响资本积累规模,这些因素有: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社会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的研究)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在此之前,费雪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与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与舒尔茨同时代及以后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贝克尔、明赛尔、丹尼森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论述。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冲破重重阻力使其成为经济学一门新的分支。舒尔茨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研究。因此,舒尔茨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 贝克尔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的缺陷,系统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了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贝克尔学术研究特点在于他把表面上与经济学无关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爱德华丹尼森对舒尔茨论证的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修正,他将经济增长的余数分解为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改善,知识应用上的延时效应以及资本和劳动力质量本身的提高等等,从而论证了1929至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应是23%,而不是舒尔茨所讲的33%。 雅各布明赛尔首次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并给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收益模型,从而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另一个分支,同时他还研究了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 总之,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已经形成并发展起来,把它运用到微观企业层次中,特别是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会起到预防国有资产流失,解决国家所有者虚拟、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激励企业员工,最终会形成更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

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文献综述 前言 资本结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而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融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一切投资发展活动的开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有所不同,这里将国学者对融资行为的研究进行整理并作了综述,以便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大致情况。 一、融资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是企业制定融资政策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解释企业融资决策行为的动机及其所秉承的理论基础时,主要存在着两论,一是权衡融资理论;二是优序融资理论。 权衡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构造长期资本来源的组合时,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将按照事先测算的最佳资本结构来选择资金来源及配置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 优序融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提出企业融资存在一种“啄食顺序原则”。认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部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原因,企业的融资顺序上就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首先为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其次是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券;再次是发行优先股融资;最后是发行普通股融资。 在国,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与优序融资理论的主正好相反。 二、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模式概况 根据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外源融资为主。在外文融资中,主要偏向于股权融资。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首先是股权融资,然后是债券融资,最后才是源融资。英明(2005),利辉,立新,桂(2010)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企业外源融资比例达80% 左右,而源融资比例不到20% 。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源融资比例平均为- 3.385% ,这意味着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

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由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的税收、财务状况和代理成本直接相关,它不仅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企业总价值,而且也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及经理行为进而影响到一个企业而且也影响企业的的总体经济增长和稳定,所以公司资本结构是公司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资本结构理论是企业金融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试图从理论上解释企业选择某一特定资本结构的主要原因,解释企业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及其管理行为的内在关系,为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自从20世纪50年代MM理论的诞生以来,有关资本结构是否会影响公司的价值,或者说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及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也是金融经济学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经典文献的梳理,大致总结了下国内外学者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 正文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概述 (一)资本结构内涵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各项来源、组合及其相互间的构成和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影响企业的筹资成本、治理结构及公司价值。资本结构又称为资金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的构成及其比列关系,包括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狭义的资本结构仅指企业的长期资金构成及其比列关系,主要是长期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徐春丽(2010)指出资本结构是指以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权益为代表的企业的永久性长期融资方式的组合,而短期负债不应属于资本结构的研究范畴。胡旭微(2010)认为,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也就是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等同于融资结构。(二)资本结构理论发展 1. MM资本理论 MM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n Miller(1958)指出,在完美市场假设下,企业价值只与企业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和企业所对应的资本化率有

关于工资决定理论的文献综述

中一些重要的工资理论,取长补短,对于研究和制定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西方经济学派的工资理论 (1)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理论 在早期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已经开始论述到有关工资的一些问题。虽然他们的论述末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却为以后的工资理论研究莫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他认为,工资是财产所有者与劳动者相分离的情况下,作为非财产所有者的劳动者的报酬。因此,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财产所有者即雇主与劳动者的力量的对比。对于影响工资增长的因素,他认为主要是由于每年增加的就业机会,即对劳动者的需求大于劳动者的供给,导致雇主们竞相出高价雇佣劳动者。而对于劳动者需求,他认为必定随着预定用来支付劳动工资的资金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资金的增加是因为生产扩大和国民财富增加的缘故。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维持生存工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把工资和生活资料的价值联系起来,认为工资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自然价格是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维持生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格,市场价格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确定的实际支付的价格。他们进而从不同的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这两种价格的主要因素。这一理论存在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工资基金所占的比例和劳动力数量是随时都在发生波动的,而且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工资不仅可以从资本中支付,还可以从现实生产中支付,这样,工资就可以通过生产的增长而增长。 (2)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性工资理论 ①边际生产力薪酬理论

约翰·贝茨·克拉克(J·B·Clark,1847-1938)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创立了边际生产力薪酬理论。他运用边际生产力来解释薪酬水平,即薪酬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雇主雇佣的最后那个单位的工人所增加的产量等于付给该工人的薪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雇主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主要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劳动者的边际产量,即雇佣工人而增加的总产量决定。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劳动边际产品价值不等于劳动边际产品收益,雇主将雇佣工人直到劳动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为止。 这一理论是以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理想假设为前提的。但现实育兄并非如此,企业中各种复杂的因素,使得工人的边际劳动生产力难以计算。所以,工资并不决定于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围绕着边际生产力摆动。建立起工资和生产力之间的本质联系,开创了工资问题研究的新时代。 ②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集体谈判工资论是工会发展的产物。所谓集体谈判,就是以工人集团、即工会为一方,以雇主或雇主集团为另一方进行的劳资谈判。从18世纪以来,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一些早期经济学家,一直就注意过集体谈判在工资决定上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工会势力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增长,因此,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引起了高度关注,集体谈判工资理论也就应运而生。对集体谈判工资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有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美国经济学家N·W·张伯伦、A·李斯(AlbertRees,1921-)等。

企业合并准则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案例【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 企业合并准则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案例企业合并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消除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以实现规模经营,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从国际全局来看,对企业合并的理解并不统一,不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各自发布的准则中对企业合并的理解存在差异:2001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了《企业合并会计准则》(FAS141)认为企业合并是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净资产或者是权益从而取得对其的控制权;2004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了《企业合并准则》(IFRS3)认为合并是将几个独立报告主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报告主体。双方都认为企业合并不涉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中国财政部在2006年分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认为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和事项,并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此不同企业合并准则所规范的对象在范围上有所不同。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企业合并准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方面,认为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但始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 1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相关综述 1.1 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界定研究 目前,企业合并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合并,都会涉及采用哪种会计处理方法处理的问题,因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问题成为会计界的一大热点。目前,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理论上还存在一种重新开始法,但这种方法在实务中运用很少,并且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学者们几乎只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进行讨论。ISA22 《企业合并》( 1998 年修订稿) 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做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其中将购买法界定为: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 购买企业) 获得另一个企业( 被购买企业) 净资产和经营活动的控制权的企业合并;将权益结合法界定为: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它们的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活动,以便继续对合并后的实体分享利

猎头理论研究综述

猎头理论研究综述 猎头理论研究综述 当前,中国猎头领域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这是由于几个方面的原因制约和决定的: (1)猎头理论的萌芽,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配置理论、人才流动理论、激励理论和招聘理论中,形成了边缘化的理论视野,并没有比较完善的系统理论; (2)猎头还没有从人力资源研究领域单独出

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 (3)猎头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外来猎头理论有必要本土化; (4)猎头理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只涉及到猎头理论来源方面,并没有深入。 从著述的角度看,国内外研究猎头的成果并不多。国外主要有美国约翰?劳的《跳槽,越跳越高!》、美国尼克A?科克迪勒斯的《向猎头学习:一场彻底改变传统求职与招聘方法的革命》、美国阿兰?R?缶龙伯格的《猎头宝典》、美国凯文?C 克林维克斯等著《招兵买马》、日本藤井义彦的《猎头——跳槽风云录》等;在国内,主要有高

职的《猎头与被猎》、张凯集的《猎头操作指南》、陈贝蒂的《“猎头”出击:疯狂的人才争霸》、宁瑜的《猎头智慧》,王洪浩的《猎头》、《草船借箭》,宋斌、程贤文的《猎头V

S 反猎头》等著述。除此以外,大多是新闻报道、人物专访和招聘技巧方面的介绍。 从内容方面看,猎头著作主要集中在猎头实务操作方面,多是描述和揭露猎头的操作流程、搜寻手段、猎取技巧,以及针对高级人才职业转换和职业升迁的指导建议等。 从著作者的身份看,主要是猎头行业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猎头行业从业人员以业内人士的身份,描述猎头实务操作方面的具体案例,或以职业顾问的身份为高级人才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转换、升迁的指导建议。新闻媒体则多是事件报道性的描述。多数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了猎头微观层面的行为、活动和现

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单面打印,不允许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其中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2年4月26日”或“2002-04-26”。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包括目前同类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手段 (一)研究思路 本文将房地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房地产业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相关关系。因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定期发布、较为容易取得,且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反映当前行业的特点。所以,本文最终选择实证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改善融资结构的途径和渠道,以实现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 本文在理论研究和文献回顾部分,主要采取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定性描述、对比的方法,分析各学派的学者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历程和现状,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类和总结。 (三)写作提纲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企业资本结构基本理论与分析 2.1房地产的相关概念 2.2资本结构基本理论 第三章: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特点及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3.1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 3.2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特点 3.3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第四章: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 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简述 The 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梳理了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产生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western education economy, combing the main view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way of produce.On the basis, analysis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关键字: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学 Key words: human capital,education economy 一、人力资本产生的背景 (一)科技、经济发展的契机 20世纪伊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密切,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与生产的密切结果,引起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向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模式转化;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从事体力劳动、非熟练劳动的比例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熟练劳动的比例上升,这反映出在整个生产体系中人的地位相对于生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文献综述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文献综述 赵婉婷、朱德康 【内容摘要】 企业融资问题,尤其是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随着不对称信息的引入改变了MM定理“结构不相关”的结论,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基于原有股东的利益,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会严格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而我国的融资现实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并且股权融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系统梳理并研究了我国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及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理论对本文将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收购并购; 一、引言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其中内源融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自有资金的积累,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公司首次上市募集资金、配股、增发新股融资等;债权融资包括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及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等。 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如何通过融资方式的选择来实现其市场价值最大化,不但是股东和债权人的共同目标,也是长久以来金融理论研究的焦点。外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中,己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将对我国学者在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概述。 二、股权融资 1、我国上司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成因分析 张嘉颖【1】认为上司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有一下几大原因: (1)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股利分配的随意性和较低的股权融资成本; (2)证券市场制度设计原因,这些源于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过程的偏颇,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助长了股票市场非正常繁荣; (3)投资者通过企业融资方式这个信号判断企业价值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上司公司也不必担忧股权融资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4)内部融资来源不充分,股权融资的约束力低于债券融资; (5)业绩评价指标驱使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在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下,上市公司可能更乐意采用债务融资。 2、对配股和增发方式的选择

资本结构理论及其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及其文献综述 2.1.1资本结构定义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资本结构实际上有二重含义:一是指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各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称之为股权结构和负债结构,这是最基本的资本结构定义;二是指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习惯上被称为财务结构。在实务中资本结构又分为广义资本结构和狭义资本结构两重含义。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个中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2.1.2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国家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两个阶段。旧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一系列严格假设进行研究的,包括传统理论、MM理论和权衡理论等。新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非对称信息进行研究的,包括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和啄序理论等。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二)优化资本结构的原则 1.资金成本最低原则 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的结构,而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应满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在不降低经营企业的条件下使整个企业的平均资金成本最低。

2.筹资时机适宜原则 时机是企业筹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企业在筹资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国家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主业政策的变化,捕捉到适宜的时机筹措资金。 3.最优筹资组织原则 最佳筹资组合包括筹资规模的确定,资金成本的取舍,风险的衡量以及财务杠杆的运用等。这些内容都要通过资本结构内部各构成以及项目的有机配合才能实现最优化。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企业筹资总规模的基础上保持内外结合的策略;在偿还方式上选择最低成本方案;在偿还期限上采取分散化方式;在资金形态上坚持长短期相结合的方针等等。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借鉴思考的文献综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与激励组织内人力资源。简而言之,最优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其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人力资本不断升值的过程。而人才差异化管理就是根据个体不同的知识经验水平,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和开发,进而为顺利实施组织的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结合所写内容并参考有关书目明确了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意义。 (一)国外关于人才差异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在我国,相关的人才差异化研究与德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国外的激励理论研究,像我们所熟知的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 1.1、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是在前人莫瑞的研究下,进一步发展了其研究,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马斯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其主导需要,该理论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探究人的激励和人的行为,有力的说明了人不但有经济上的物质上的需求,更有来自社会和精神上等方面的需求,给予管理者如何激励员工以启示。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教育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简述 The 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西方教育经济学中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梳理了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产生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conomic factors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western education economy, combing the main views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representative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way of produce.On the basis, analysis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关键字:人力资本、教育经济学 Key words: human capital,education economy 一、人力资本产生的背景 (一)科技、经济发展的契机 20世纪伊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密切,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的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与生产的密切结果,引起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模式,向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模式转化;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从事体力劳动、非熟练劳动的比例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熟练劳动的比例上升,这反映出在整个生产体系中人的地位相对于生产资料的提高;从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支出从以食物、房屋等为主的物质消费向以教育、医疗保健等为主的精神消费转化,这已经可以被视作对人自身的投资。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 ------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 摘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要求的水平与质量越来越高,强制性信息披露并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需更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在原有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市场有效性而进行补充披露。西方的研究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既可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揭示上市公司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升社会形象和声誉。而目前中国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涉及此类问题,2003年10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上司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首次提出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概念。因此,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定义、内容、影响因素和披露的途径,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价值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maturing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investors increasingly require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higher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mpared with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hich can not fully meet the investors' needs of diverse information, more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the supplement disclosure based on the former—is needed so as to improve market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western studies, the latter can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perfection of capital market, then reveal the listed companies' core competenc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enhance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reputation. However,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his issue. On 21st, Oct, 2003, the concept of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as first mentioned in 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Listed Companies, promulgated by Shenzhen Securities Exchange. Thus it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 the growth of entire capital market. This paper discusse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definition, conten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ways of disclosure and analyses its value. It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and open questions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of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and has a concep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Keywords:listed company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value analysis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近年来,世界各国上市公司不断出现虚假信息披露的案例,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信誉,而且使人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是财务经济学和微观金融领域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自MM定理产生以后,很多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资本结构无关论、静态权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公司控制权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比较,并展望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资本结构、信号传递、公司治理、行业竞争 一、引言 从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资本结构理论开始,西方财务界的研究至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并在各国企业的融资行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强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在公司金融理论中,资本结构理论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研究最广泛、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以经验判断为基础,缺乏严密的数学推导,因此难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MM定理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总结。 (一)资本结构无关论 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提出了融资结构理论发展史上著名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考虑税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无关。 (二)静态权衡理论 (1)税收与资本结构。1963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公司所得税和资

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资本扩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在整个经济和管理的领域内,人力资本理论扩展了“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这个概念并不是对人的物化,而是强调人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以前,人们认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物化的生产资料的投入,管理的重点也是在如何让生产资料与劳动的投入更匹配,如何让机器更有效的运转。对于人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是零星的洒落在一些大师的论述里,如:马克思、亚当·斯密。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则是全面地而且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人在社会财富增长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鸟扎华的范围得到了扩展,资本不再仅仅包括过去的厂房、机器、资金,更包括了人。而且人是生产资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人作为劳动力在质量上是存在差异的。人力资本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在人力资本的数量背后,人力资本的质量极大的影响着生产结果和收益。资本是异质的,人力资本尤为突出。 特别是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更加显现。有学者提出,过去是“资本雇佣劳动”,而知识经济下是“劳动雇佣资本”。这些思想凸现出人力资本在众多生产要素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了最为主导的要素。这些思想与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与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与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本理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用众多的、具有说服力的资料证明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如贝克尔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差别。人力资本理论让管理者认识到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提高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人力资本理论中包含了对学校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既有宏观的分析也有微观的分析。以我们熟知的专业培训为例,人力资本理论中将培训分为了专业培训和一般培训,两类培训的收益是不一样,从而在投资方式上也存在差别。 这些分析框架和相关的研究结论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宏观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到各个企业自己的职工培训,都是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总体水平还较低,人力资本投资还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士·J·海克曼在《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一文中提出,中国当前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是很低的。而且人力资本投资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不平等,人力资本投资与实物投资之间的不平衡降低了实物投资的回报水平。’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与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及范围。学校教育、在职,海克曼著.曾湘泉等译.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4页. 276 October 2013 日尺兰阵 35 化人力成本为人力资本 文j喻德武 什么是人力成本,什么是人力资本,这个界限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2007年—2015年) 1文献综述 1.1国文献综述 从2007年到现在,我国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和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上,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分行业,有的分地区,有的推行实证研究,有的采用理论研究,呈现出各放异彩的景象。以下是相关的研究成果。 (1)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研究 王斐(2008)以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资料,对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结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静态和动态的Panel Date模型,以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再采用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资本结构调整模型进行估计。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上市公司当期的资本结构受上一期的影响,并且同一期间不同的房地产公司间的负债行为具有相关性;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开发水平、产生部资源的能力、成长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证券的系统风险关系不显著;③土地储备水平与长期负债水平正相关,但与流动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负相关;④实际税率仅对流动负债水平的选择有负的影响,但对长期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高弘(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她以1999—2007年A股非ST非金融保险类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现状特征、决定机制以及动态调整这样三个维度予以展开,最终得出:①公司规模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②公司成长性对负债水平影响的方向不确定③固定资产比例与负债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④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⑤实际税负对负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刘玉哲1140500155 什么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本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西奥多〃舒尔茨于1960年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对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与英国战后经济的缓慢复苏进行对比,舒尔茨分析认为,德、日两国的迅速复苏是因为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教育促进生产力和健康的身体,进行教育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 舒尔茨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并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不断完善,但是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我们还是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见解: 1、应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人们往往更重视物质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而忽略了人对物质的价值的使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能更高效的使用物质。舒尔茨对1929-1957 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 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 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 回报率很高。所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更能促进经济的 快速复苏或发展。 2、应该注重人的素质,更多培养高素质、高教育程度的社会群体。 对一个社会来说,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与较高的公民素质。关于德、日两国的经济复苏,舒尔茨认为战争虽然破坏了两国的物质 基础,但没有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其战后的经济快速复苏与美国经济科技的迅 速发展,正是因为德、日、美三国在战后仍重视教育,储备了充裕的人力资本,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高技术 水平和高效益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培养高素质、高教育程度的社会群 体。 关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 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从宏观的角度,站着社会的立场上考虑了人力资本对社会

中小企业融资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文献综述 摘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尚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作为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80多万元。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不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为问题 一、选题背景和理论意义 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然而, 许多中小企业恰恰缺少经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样, 这些中小企业就往往面临着无法回避的融资问题, 融资问题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企业融资应当有利于实现企业顺利健康成长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融资过程中既要注意防止资金筹集过多, 造成资金闲置, 增加成本与风险;又要注意企业融资制度必须在宏观融资体制的框架下做出选择。而目前, 我国融资大环境长期以国有企业, 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同时又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这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一个反映。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规模较小,资信度低等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从银行或资本市场的筹资。 融资活动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企业融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而融资决策往往受制于其当时的金融环境。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渠道、多方式来筹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样。中小企业要想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完全成长起

资本结构文献综述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资本结构文献综述(2007年—2015年) 1文献综述 1.1国内文献综述 从2007年到现在,我国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和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上,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分行业,有的分地区,有的推行实证研究,有的采用理论研究,呈现出各放异彩的景象。以下是相关的研究成果。 (1)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研究 王斐(2008)以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资料,对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结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静态和动态的Panel Date模型,以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估计,再采用滞后一期的因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资本结构调整模型进行估计。最后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上市公司当期的资本结构受上一期的影响,并且同一期间不同的房地产公司间的负债行为具有相关性;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开发水平、产生内部资源的能力、成长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证券的系统风险关系不显著;③土地储备水平与长期负债水平正相关,但与流动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负相关;④实际税率仅对流动负债水平的选择有负的影响,但对长期负债水平和总负债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高弘(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她以1999—2007年A股非ST非金融保险类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现状特征、决定机制以及动态调整这样三个维度予以展开,最终得出:①公司规模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②公司成长性对负债水平影响的方向不确定③固定资产比例与负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④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⑤实际税负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