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出口退免税会计课后习题-12页word资料

5出口退免税会计课后习题-12页word资料

5出口退免税会计课后习题-12页word资料
5出口退免税会计课后习题-12页word资料

出口退(免)税会计实训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抵扣不完的部分实行退税。该办法简称为( )。

A.“免、退”

B.“免、抵、退”

C.“免、抵”

D.“免税”

2.“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

A. 生产企业

B.外贸企业

C.外商投资企业

D.国有企业

3.下列针对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的具体形式不正确的是( )

A.出口免税并退税

B.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C.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D.出口不免税但退税

4.下列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不予退(免)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是( )。

A.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B.无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C.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

D.无出口经营权的一般商贸企业

5.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口的,如果该货物是属于从价定率征收消费税的,其退税公式为( )。

A.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消费税税率

B.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出口价×消费税税率

C.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到岸价×消费税税率

D.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6.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申请消费税退税时,分录为:( )。

A.借:其他应收款

贷:主营业务成本

B.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

C.借:其他应收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D.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

7.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应税消费品,给予( )。

A.免税并退税

B.免税但不退税

C.不免税也不退税

D.免税也退税

二、多项选择题

1.出口退税货物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是( )

A.必须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

B.必须是财务上作对外销售处理的货物

C.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

D.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

2.我国的出口货物政策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

A.出口免税并退税

B.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C.出口不免税但退税

D.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3.出口企业应持( ABCD )于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填写《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申请办理退税登记证。

A.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批准其出口经营权的批件

B.工商营业执照

C.海关代码证书

D.税务登记证

4.外贸企业收购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税计算公式为( )。

A.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B.应退税额=(普通发票所列销售金额)÷(1+征收率)×退税率

C.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退税率

D.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5.下列可以办理出口退还消费税的有( )。

A.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

B.外贸企业委托其他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

C.商贸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

D.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

6.“免、抵、退”税方法适用于( )。

A.有出口经营权生产企业自营出口

B.无出口经营权生产企业自营出口

C.外贸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

D.非生产性企业自营出口

7.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有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允许办理退还增值税的货物有( )。

A.工艺品

B.生漆

C.山货

D.纸制品

8.下列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可在出口时办理退还消费税的有( )。

A.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从生产企业购进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口

B.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受其他外贸企业委托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

C.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自产应税消费品

D.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

9.下列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税并退税的企业有( )。

A.来料加工复出口的企业

B.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

C.在国内采购货物运往境外作为国外投资的企业

D.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有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的外贸企业

三、判断题

1.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是指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与退税计税依据比例。( )

2.出口企业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而涉及改变退税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后,向原退税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退税登记。( )

3.企业出口货物,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 )

4.对于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

5.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都可以按该应税消费品所适用的税率计算,充分实现“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则。( )

6.目前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税实行的是“免、抵、退”税法。( )

7.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有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一律免税但不予退税。( )

8.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退税率(或单位税额)与其征税率相同,即出口货物的消费税能够做到彻底退税。( )

9.只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其增值税才适用“免、抵、退”税办法。( )

10.属于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按出口货物的购进成本和消费税税率计算应退消费税税款。( )

11.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应收出口退税款时,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应交税费”。( )

12.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应税消费品,生产企业直接免征消费税。( )

四、实务题

1.2009年2月20日某外贸公司购进供出口的商品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价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85 000元,款项已开出转账支票支付,商品运到并验收入库。2月27日该批商品的一半已办理了出口报关手续,并已收到销货款USD40 000,当日外汇汇率1:6.84,出口商品退税率为15%。

要求:作出商品购进、入库、出口、结转出口商品成本、应退税款、实际收到退税款时的会计分录。

⑴购进商品并验收入库时:

⑵商品出口时:

⑶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⑷计算应退税额:

应退税额=

不予退税额=

⑸实际收到退税款时:

2.华兴进口外贸公司具进出口经营权,2009年3月自营出口一批商品,购进该商品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 000 000元,增值税170 000元。该批商品均已报关出口,并已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税手续。收到外销货款160 000美元,报关出口当日美元与人民币汇率为1∶6.8。甲商

品增值税退税率为13%。商品购销款项均以银行存款结算。要求进行相应计算并会计分录。

①购进出口商品:

②实现出口商品收入:USD160 000×6.8=1 088 000(元)

③计算并结转不得免征或抵扣税额:

不得免征或抵扣的税额

④计算出口退税额:

出口应退税额=

⑤收到出口退税款:

3.2009年2月,甲化妆品厂将自产的一批美容化妆品销售给乙外贸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800 000元,增值税136 000元,该批化妆品的成本为400 000元,甲化妆品厂当月收到乙外贸公司转来的款项。乙外贸公司将该批化妆品出口A国,离岸价格130 000美元结算,当日美元与人民币汇率为1:6.8。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为9%。化妆品消费税率30%。要求编制甲化妆品厂和乙外贸公司各自相应会计分录。

甲化妆品厂

①实现销售收入:

②结转销售成本:

③计提消费税:800 000×30%=240 000(元)

乙外贸公司:

①收购化妆品:

②出口化妆品实现收入:USD130 000×6.8=884 000(元)

③结转出口化妆品成本:

③出口应退增值税额=

出口应退消费税额=

4.ABC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具有自营出口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生产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退税率13%。该企业执行“免、抵、退”政策,要求计算企业2009年2月份和3月份应纳(或应退)的增值税并编制相应会计分录。2009年1月份没有留抵税额。2009年2、3月份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2月份:

①外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800万元,增值税136万元,原材料当期已验收入库;

②外购动力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

其中:生产车间使用动力95万元,管理部门使用动力5万元。

③将外购原材料50万元委托甲公司加工一批货物,以转账支票支付加工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万元,增值税3.4万元;

④支付甲公司加工货物的往返运输费用5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

⑤内销货物,共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共计300万元,增值税51万元,款项当月全部收存银行。

⑥月末与运输公司结算运输费用,应由ABC公司承担的销售货物运输费用10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

⑦出口销售货物离岸价75万元美元,外汇汇率1:6.8。

1月份:

①外购材料:

②外购动力:

③委托甲公司加工货物,并支付加工费:

④支付加工货物往返的运输费:

⑤内销货物收入:

⑥支付销售货物承担的运输费:

⑦出口销售货物:

⑧计算出口货物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当期应退税额、结转下期抵扣税额: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额=

当月应纳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

结转下期抵扣税额=

⑨结转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款:

⑩结转应收退税额:

3月份:

①出口货物取得销售额100万美元,人民外汇率1:6.85;

②内销货物,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共400万元,增值税68万元;将自产货物成本为20万元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货物已移送,该批自产货物的不含售销为30万元。

3月份:

外贸企业申报免退税的会计处理

外贸企业申报免退税的会计处理 [摘要]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计税依据的主要凭证, 许多内外销兼营企业为了达到既能少缴税又可办理退税的目的,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认证之后,先用于抵扣进项税额再申报出口免退税的“一票两用”行为,严重违背了现行出口退(免)税政策,是当前税务机关打击和防范出口骗税行为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分清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与退税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会计核算,对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十分重要。 关键词:出口货物;外贸企业免退税;一票两用;会计核算; 目前,我国增值税专用发票是通过网上认证系统由企业自行认证,并经过比对相符后实现抵扣进项税额的,外贸企业取得用于申报出口免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增值税进项税额非抵扣凭证,而许多企业在实操中采用先行抵扣进项税额不做转出申报退税,或者对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只做部分转出再申报退税,以及先抵扣进项税额全额再转出申报退税等行为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对此,本文以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的会计核算为例,根据会计准则及税法相关规定,对其重点阐述以供外贸企业参考。 一、申报免退税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外贸企业应单独设账核算出口货物的购进金额和进项税额,若购进货物时不能确定是用于出口的,先记入出口库存账,用于其他用途时应从出口库存账户中转出。”这里应包括出口劳务及零税率应税服务。在具体的外贸企业会计核算中,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一)采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1.采购成本核算。在购入货物时,应借记“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为了便于外贸企业划分用于内销或出口货物的核算,建议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下设置“库存商品——出口商品”和“库存商品——内销商品”。 2.进项税额核算。对于购进货物进项税额用于抵扣的,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项下进行核算。采购货物时,借记“库存商品——内销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等。但对用于申报出口免退税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笔者建议应划分为两种情况进行核算。一是购入货物确定当期用于出口的,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直接计入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的成本。借记“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而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同时,为厘清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企业应登记备查,并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中“待抵扣进项税额”各栏相匹配。申报免退税时再将在“库存商品”中核算的进项税额转入有关科目,通过“库存商品”科目转入“生产成本”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是购入货物当期不能确认用于出口的,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先将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只做会计处理不抵扣),在明确用于出口申报免退税时,再将原已

外贸会计流程及核算

外贸会计业务流程及核算 外贸企业区别与一般的企业是什么呢,他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去购买生产设备,厂房,甚 至是管理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他需要的一是有广泛的采购货物渠道,这在我国不是问题, 只要有定单,货源就不是问题;二是拥有国外客户,如同工厂一样的销售渠道一样,只是商 谈的是外国人,语言是外语而已。 外贸会计科目设置 外贸会计的科目与一般企业的特殊在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存款——外币 应收账款——外汇账款 应收账款——内销账款 预收类似 应收出口退税款 应交税费——出口退税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转出 主营业务收入——内销 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外销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合同号报关日期外销金额月初汇率 70017月25日$10,¥75, 70027月8日$12,¥90, 70037月15日$20,¥151, 70048月6日$5,¥37, 70058月8日$5,¥37, 这些合同号项下的收入.成本都在报关日所在月份按预估法(85%)确认结转(未取得发票)如7001 预估购进 借:库存商品¥64, 贷:应付账款--AAA¥64, 借:应收外汇账款-7001$10,¥75,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75,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64, 贷:库存商品¥64, 其他合同号同理处理 在收到相应的增值税发票时进行调整成本,结转应收出口退税款、进项税额转出 合同号购货工厂进项金额进项税额应付总额 7001AAA61, ¥72, 7002AAA75, ¥88, 7003AAA125, 21250¥146,

如7001退税率为13%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AAA 贷: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8000贷:应交税费--增值税(出口退税)8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其他合同号同理处理 在9月份收到外汇及结汇情况 收款日金额结汇汇率核销对应的合同 号 9月4日$15,7003¥113, 9月6日$6,7002¥45, 9月12日$5,7003¥37, 9月15日$6,7002¥45, 9月27日$10,¥75,此笔不一定被办税员核销到7001 9月16日对资料齐全的7002、7003进行核销并申报退税处理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317,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应收外汇账款--7001$10,¥75, 贷:应收外汇账款--7002$12,¥90, 贷:应收外汇账款--7003$20,¥151, 对7001、7002、7003核算利润 75628++.96*(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财务费用)=

5出口退免税会计课后习题-12页精选文档

出口退(免)税会计实训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抵扣不完的部分实行退税。该办法简称为( )。 A.“免、退” B.“免、抵、退” C.“免、抵” D.“免税” 2.“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 A. 生产企业 B.外贸企业 C.外商投资企业 D.国有企业 3.下列针对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的具体形式不正确的是( ) A.出口免税并退税 B.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C.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D.出口不免税但退税 4.下列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不予退(免)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是( )。 A.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B.无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C.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 D.无出口经营权的一般商贸企业 5.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口的,如果该货物是属于从价定率征收消费税的,其退税公式为( )。 A.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消费税税率 B.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出口价×消费税税率 C.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到岸价×消费税税率 D.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6.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申请消费税退税时,分录为:( )。 A.借:其他应收款 贷:主营业务成本 B.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 C.借:其他应收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D.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 7.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应税消费品,给予( )。 A.免税并退税 B.免税但不退税 C.不免税也不退税 D.免税也退税 二、多项选择题 1.出口退税货物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是( ) A.必须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 B.必须是财务上作对外销售处理的货物 C.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 D.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 2.我国的出口货物政策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 A.出口免税并退税 B.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C.出口不免税但退税 D.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3.出口企业应持( ABCD )于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填写《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申请办理退税登记证。 A.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批准其出口经营权的批件 B.工商营业执照 C.海关代码证书 D.税务登记证 4.外贸企业收购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税计算公式为( )。 A.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B.应退税额=(普通发票所列销售金额)÷(1+征收率)×退税率 C.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退税率 D.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5.下列可以办理出口退还消费税的有( )。 A.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 B.外贸企业委托其他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 C.商贸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 D.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 6.“免、抵、退”税方法适用于( )。 A.有出口经营权生产企业自营出口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者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出口货物实行了退(免)税政策,此后 出口退税 政策适时而变几经调整,形成了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税又退税的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由于各类出口企业对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办法不同,有对出口货物单独核算的,有对出口和内销的货物统一核算成本的。为了与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相一致,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办法,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下面笔者对增值税 出口退税 的计算方法及相关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一、“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2]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 ,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一)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其中:(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1)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完整版外贸企业一般贸易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外贸企业一般贸易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一、销售出口货物 1、商品出口 (1)出库待运时 出口企业业务,储运部门根据分工按出口合约或信用证规定,做好包装等工作,并备妥发票、装箱单以及其它出口单证后,应立即开具出库单交由对外运输单位办理出口待运手续。财会部门应根据出库单证,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出库待运商品 贷:库存商品 (2)确认出口收入,凭出口发票做如下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 (3)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一般贸易出口) 贷:库存商品——出库待运商品 (4)出口收汇时 银行收到出口企业全套出口单证经审核无误后,即按规定向国外银行办理收汇或托收手续。银行在收妥外汇后,即按当日现汇买入价折合人民币,开具结汇水单将人民币转入出口企业账户,出口企业据以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或手续费 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贷:应收账款 按规定可按一定比例留有美元的企业: 借:财务费用——手续费或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美元,人民币) 贷:应收账款 2、支付国外费用(非FOB价成交) (1)国外运费 商品装运出口后,出口企业收到对外运输单位收取外币运费单据时,应向外汇银行申请外汇划拨收款单位,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 贷:银行存款 (2)国外保险费 出口企业收到保险公司送来的出口运输保险单或发票以及保险费结算清单时,即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 贷:银行存款 (3)国外佣金 国外佣金是根据出口合同规定的佣金率为付佣方式进行支付的,付佣方式一般有三种: ①明佣。它是根据成交的价格在出口发票上注明的内扣佣金。在会计上可按出口发票所列货款

出口退免税政策规定

出口退(免)税政策规定 第一章出口货物退(免)税概述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概念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家对出口货物已承担或应承担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实行退还或免征。 出口货物退税是指国家将出口货物出口前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实际承担的增值税、消费税,在货物报关出口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货物不含税即零税负。 出口货物免税是指对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货物出口后不再退税。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并为国普遍接受的旨在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项税收措施。 二、出口退(免)税的方法退(免)增值税:1 、“退税”;2、“先征后退” ;3、“免、抵、退”税;4、“免抵” 税;5、“免税”。 退(免)消费税:1、“先征后退” ;2、“免税”。目前采用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方法: 1、外贸企业出口应征增值税的货物,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货物出口后实行退税办法;出口应征消费税的货物实行退税的办法。 2、生产企业出口应征增值税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的办法;出口自产的属于 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 第二章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规定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1、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和内资生产企业; 2 、外商投资企业;3、委托外贸企 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4、特准退税企业;5、指定经营贵重货物出口的企业。 (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修订后对外贸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1、享受出口退(免)税货物的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和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3)必须是财务上已作销售处理的货物;(4)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 2、出口免税货物范围 (1)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2)计划内出口卷烟;(3)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和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 3、不予退(免)税货物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列举规定的货物。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非自产货物不予办理退(免)税。

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大全

利华服装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服装除了内销外,部份出口。 退税率为 13%): 2005 年 1 月有关业务如下(该企业 1 月份无上期留抵税额,服装 购进布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1000000 元,税款 170000 元,款项已支付,货物已入库。该发票已认证通过。 内销一批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为 500000 元。款项已收到。 通过案例帮助你记忆出口企业会计分录! 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大全) 1) 2) 3) 报关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为 50000 美元(外汇牌价为 1:8.3),款项尚未收到。 [ 会计核算 ] (1)购进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00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贷:银行存款 (2)内销货物 借:银行存款 1170000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内销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3)出口货物 借:应收外汇账款 50000*8.3 500000 — 出口 415000 不得 抵减的进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4)计算出口产品: 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 出口货物销售额 *(出口货物征收率 —出口货物退税率) =415000*(17%—13%)=16600 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6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6600 (5)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 — 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85000—(170000—16600) = —68400 (6)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 *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即: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退税率) =415000*13% —0=53950 (7)计算应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即为当期期未留抵税额,且其金额 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0 借:应收补贴款 — 增值税 53950 68400 > 当期免抵退税额 53950,则:当期应退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 =53950 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3950 ( 8) 收到出口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53950 贷:应收补贴款 —增值税 53950 9)结转下期留抵税额为: 68400—53950=14450 若:本月进项税额为 110000 元,其它条件均相同。 (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 — 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85000—( 110000—16600)= —8400

出口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doc

全省出口退税工作会议材料之九 出口企业帐务处理辅导 (仅供参考)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有关帐务处理 按照《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必须进行财务处理才能办理退税。 一、外贸企业涉及出口退税的主要明细帐 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必须设置的明细帐有:库存出口商品帐、自营出口商品帐、应收(付)外汇帐款明细帐、应交税金(增值税)明细帐等: (1)库存出口商品帐:是核算企业盈亏情况的重要帐册,是按商品代码、商品品名、记载数量、金额等设置的明细帐。以购进的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做帐依据。商品必须严格按照实际应付的全部款项扣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款,为该商品的进价成本。在货物购进入库时,按照相应的会计分录,在出口商品库存帐各栏目逐栏记录。 2、自营出口销售帐:是核算出口销售的重要依据,必须严格按制度规定向银行办理交单的口径为销售收入。自营出口销售帐是按商品代码、商品品名、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金额等设置的。以出口企业开具的出口销售发票为做帐依据。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必须及时做自营出口销售帐。在自营出口销售帐的贷方反映收入部分,外币金额栏反映出口销售发票的外币金额,折美元金额栏反映美元金额数,人民币金额栏反映出口发票外币金额乘以当日外汇人民币牌价计算的销售收入,此销售收入与实际收汇后用结汇水单上的外汇人民币牌价计算的销售收入之差在“汇兑损益”科目反映,国外发生的运保费冲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自营出口销售帐的借方记出口货物的销售成本,进价栏反映不含税金额,费用栏为国内发生的出口费用,单独设“经营费用“科目的此栏目不反映。余额部分借为亏损,贷为毛利。 3、应收(应付)外汇帐款明细帐:此明细帐是记载企业应收或应付国外客户的出口货款、进口货款、佣金等结算款项,以出口销售发票上所列的出口销售金额为做帐依据,按不同的会计科目反映,如自营出口、自营进口、代理出口、代理进口。如果收汇、付汇商品种类较多的企业还可根据合同号或发票号或客户再分设子目。借方记载企业应收或应付外汇及按汇率折为人民币的金额;贷方记载企业实际收汇的外汇及按汇率折为的人民币金额;余额部分借代表企业未收的外汇,贷为企业多收的外汇。 4、应交税金(增值税)明细帐:外贸企业设置应交税金(增值税)明细帐反映增值税核算缴纳情况。以购进出口

企业申报免退税的会计处理

目前,我国增值税专用发票是通过网上认证系统由企业自行认证,并经过比对相符后实现抵扣进项税额的,外贸企业取得用于申报出口免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增值税进项税额非抵扣凭证,而许多企业在实操中采用先行抵扣进项税额不做转出申报退税,或者对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只做部分转出再申报退税,以及先抵扣进项税额全额再转出申报退税等行为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对此,本文以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的会计核算为例,根据会计准则及税法相关规定,对其重点阐述以供外贸企业参考。 一、申报免退税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外贸企业应单独设账核算出口货物的购进金额和进项税额,若购进货物时不能确定是用于出口的,先记入出口库存账,用于其他用途时应从出口库存账户中转出。”这里应包括出口劳务及零税率应税服务。在具体的外贸企业会计核算中,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一)采购业务的会计处理 1.采购成本核算。在购入货物时,应借记“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为了便于外贸企业划分用于内销或出口货物的核算,建议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下设置“库存商品——出口商品”和“库存商品——内销商品”。

2.进项税额核算。对于购进货物进项税额用于抵扣的,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项下进行核算。采购货物时,借记“库存商品——内销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等。但对用于申报出口免退税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笔者建议应划分为两种情况进行核算。一是购入货物确定当期用于出口的,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直接计入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的成本。借记“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而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同时,为厘清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企业应登记备查,并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中“待抵扣进项税额”各栏相匹配。申报免退税时再将在“库存商品”中核算的进项税额转入有关科目,通过“库存商品”科目转入“生产成本”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是购入货物当期不能确认用于出口的,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代征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先将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只做会计处理不抵扣),在明确用于出口申报免退税时,再将原已计入进项税额并已支付的增值税转入有关科目,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入“生产成本”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从税收管理与出口免退税的角度考虑,为防止“一票两用”带来的涉税风险,笔者建议外贸企业购进货物无法明确用于出口或内销的,对进项税额应单独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

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操作说明

附件3 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操作说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无纸化试点企业在进行出口退(免)税正式申报以及申请办理出口退(免)税相关证明时,不再报送纸质申报表和纸质凭证,仅报送通过数字签名证书签名后的正式申报电子数据,税务机关则需要对无纸化企业进行备案。下面以外贸企业免退税申报为例,介绍无纸化试点企业备案及申报流程。 一、无纸化管理试点企业备案流程 1.进入出口退税审核系统 2.0,点击页面左侧的出口退(免)税管理工作规范——出口退(免)税备案——无纸化管理试点企业备案

2.进入无纸化管理试点企业备案界面后,点击筛选按钮 3.对需要进行无纸化管理试点备案的企业进行筛选,按企业代码进行添加 4.对无纸化管理试点企业备案相关信息进行设置,选中需要备案的企业,点击备案按钮

5.对无纸化备案起止日期进行设置,需要注意的是,起始日期和结束 日期不能重复,点击单条确认。 6.特别注意的是:进行无纸化企业备案时,录入了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一旦超过结束日期,该企业不再属于无纸化管理的范围。若需再次把 企业纳入无纸化管理时,在“无纸化管理试点企业备案”模块下会查询不

到该企业信息,需通过“出口退(免)税备案变更(依职权)”模块对企业无纸化备案的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进行调整。具体操作如下:(1)点击“出口退(免)税备案变更(依职权)”,录入企业代码 (2)进入“扩展信息”界面,点击“新增”按钮,选择“扩展类型代码”—“WZHQY:无纸化企业”;

(3)设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点击“保存”。 7.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审核系统设置好无纸化备案后,相关备案信息同步至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需要一定时间(同步时间为次日零时),一般情况下,当日在审核系统中进行设置后,次日综合服务平台中无纸化设置生效。 二、企业申报软件参数配置及生成申报数据

(财务会计)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免抵退”税的含义上讲,“免抵退税额”也就是抵减的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少了各地的税收收入,而“退税”退的仍是中央级收入,不影响地方税收收入。为了解决“免抵退”税的免抵数对地方收入和地方分成的影响,对免抵税额还要定期按规定进行调库,因此,会计核算中必须正确核算“免抵税额”,将其与增值税的其他明细科目划分清楚,这也使会计核算比“显击后退”难度更大。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有关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会计核算的内容比较少,无统一规范,很不便于实际工作。本章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与“免抵退”税政策,一些会计处理,特别是会计调整,只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做法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大家参考。 一、外销收入的确认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就其性质不同,主要有自营出口、委托代理出口、加工补偿出口、援外出口等。就其贸易性质不同,主要有一般贸易1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1国内深加工结转贸易等等。外销收入是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主要依据,外销收入不管是什么成交方式下的,最后都要以离岸价为依据进行核算和办理出口退(免)税,因此,除正常的销货款外,外销收入的确认还与外汇汇率确定、国外运保佣的冲减、出口货物退运等密切相关。 (一)入账时间及依据 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不论是海1陆1空1邮出口,均以取得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

单后作为出口销售收入的实现。销售收入的入账金额一律以离岸价(FOB价)为基础,以离岸价以外价格条件成交的出口货物,其发生的国外运输1保险及佣金等费用支出,均应作冲减销售收入处理。 2.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以收到外贸企业代办的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现实。入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支付给外贸企业的代理费应作为出口产品销售费用处理,不得冲减销售收入。 3.来料加工复出口,以收到成品出运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实理。入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按外商来料的原辅料是否作价,在核算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销售收入时,对不作价的,按工缴费收人人账;作价的,按合约规定的原辅料款及工缴费入账。对外商投资企业委托其它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复出口的,按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委托企业可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出具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由受托企业在收取委托企业加工费时据以免征增值税。 4.国内深加工结转,也称间接出口,是国内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原材料加工货物后报关结转销售给境内加工企业,由国内企业深加工后再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其销售收入的确认与内销大致相同。 (二)外汇汇率的确定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不论以何种外币结算,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有外汇汇率的,均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汇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币金额登记有关账簿。生产企业可以采用当月1曰或当曰的汇率作为记账汇率(一般为中间价),确定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在一个年度内不得调整。企业应将计算出口销售收人时的汇率与实际收汇时的汇率加以区别,计算出口销售收入时以入账时规定的汇率计算,同时记应收外汇账款,收

出口退免税的完整会计分录

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下面举例说明: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 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5850000 贷:银行存款 2. 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 3. 产品内销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

出口企业账务处理

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 ②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1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0 ③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你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17%-13%)=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⑤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40000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一般来说,“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已两年多了,但有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抵、退”工作的进行。笔者现将“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简介如下并举例说明。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 第一节“免、抵、退”税主要会计科目 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其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出口退税”会计科目。 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 出口企业(仅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支付已缴纳的增值税等;贷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退税、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增值税。出口企业应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帐中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金”专栏,核算出口企业当月上缴本月的增值

3、“减免税金”专栏,反映出口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税额。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反映出口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5、“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核算出口企业月终转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上述1-5个专栏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帐的借方核算。 6、“销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增值税额。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7、“出口退税”专栏,记录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所免抵的税款以及应收的出口退税款。出口货物应收的增值税额以及免抵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因计算错误多提的增值税额以及免抵税额,用红字登记。 8、“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出口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对按税法规定不予免征和抵扣的部分,应在作出口成本增加的同时,作“进项税额转

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 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搜索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相应在会计账务处理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举例:复兴公司是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10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500

出口退(免)税备案表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附件1 出口退(免)税备案表

填表说明 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已换发“多证合一”《营业执照》的,填写《营业执照》所载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未换发的,填写《税务登记证》所载的税务登记号码。 纳税人名称:营业执照登记的企业名称全称。 海关企业代码:已“多证合一”,不单独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的,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未“多证合一”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所载的海关注册编码(10位)。未办理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的,不填写该项目。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编号:已“多证合一”,不单独制发《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的,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未“多证合一”的,填写《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所载的备案登记表编号。未办理对外贸易备案登记的,不填写该项目。 企业类型:在“内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有生产能力的其他单位、没有生产能力的其他单位”中选择一种类型,在括号内划√。 退税开户银行:填写退税账号开户银行名称。 退税开户银行账号:填写退税银行账号。必须是税务登记信息中已经登记的银行账号。 企业办理退(免)税人员:填写姓名、电话、身份

证号。至少填写一个办税员,可以填写两个办税员。 退(免)税计算方法:在“免抵退税、免退税、免税、其他、”中选择一种,在括号内划√。 是否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选择是或否,在括号内划√。 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代码:“是否提供零税率应税行为”选择“是”的,在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代码表中选择对应的代码。可以多选。 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根据企业实际享受情况从“先征后退、即征即退、超税负返还、其他”中选择一种或多种,在括号内划√,不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该选项不选择。 退税管理类型:根据出口退税系统中提供的出口退(免)税管理类型选择,可以多选。 附送资料:逐项填列附送原始凭证名称。 附录: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代码

出口贸易会计核算流程图

出口贸易会计核算流程 一、自营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 一、国货物采购业务的帐务处理 根据《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国购进用于销售或出口的货物的进货原价为采购成本,购进货物所发生的进货费用,包括货物到达交货地车站码头以前支付的各项费用和手续费,计入经营费用。 1、购进货物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时, ⑴采用支票、银行汇票等票据结算的, 借:商品采购 经营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记帐)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贷:商品采购 ⑵采用商品汇票等结算方式的, 借:商品采购 经营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交货费用) 应付票据(商品进价+进项税额)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贷:商品采购 2、购进商品的溢余和补缺 ⑴购进商品发生溢余时, 借: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查明原因,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A.属于自然溢余,抵减“经营费用”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经营费用-商品溢余 B.属于供货单位多发商品,本企业同意补作购进,补付货款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C.属于供货单位多发商品,本企业不同意补作购进,应按溢余金额减少库存,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同时将溢余的商品作为代管商品处理。 ⑵购进货物发生短缺与损耗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商品采购(进价) 查明原因后,分别处理: A.属于正常损耗,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B.属于应由供货单位、运输部门、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C.属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列作“经营费用”) 借:经营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D.属于自然灾害或责任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将扣除残值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转作“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银行存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销售出口货物业务的帐务处理 1、商品托运出口 ⑴出库待运时, 出口企业储运及业务部门根据分工按出口合约或信用证规定,做好包装等工作,并备妥发票、装箱单以及其他出口单证后,应即开具出库单交由对外运输单位,办理出口待运手续。财会部门应根据出库凭证,作会计分录。 借:待运和发出商品-××商品 贷:库存商品 ⑵出口交单时, 出口商品已经装船装车并取得已装船提单或铁路运单时,储运部门应即根据信用证或出口合同规定,将全套出口单证向银行办理交单手续,同时将出口发票注明交单日期,送财会部门据以作销售处理。 借:应收外汇帐款-有(无)证出口-美元 -人民币 贷:自营出口销售收入-人民币 ⑶结转销售进价, 对已装运出口的商品在向银行交单转销售收入时,应即结转销售进价。 借:自营出口销售成本-××商品类别 贷:待运和发出商品 或贷:库存商品 或贷:应付帐款-供货单位(贷款部门) 或贷:加工商品-加工单位-××商品 ⑷出口收汇时, 银行收到出口企业全套出口单证经审核无误后,即按规定向国外银行办理收汇或托收手续。银行在收妥外汇后,即按当日现汇买入价折人民币,开具结汇水单将人民币转入出口企业,出口企业据以作会计分录。借: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

出口退免税的完整会计分录教程文件

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下面举例说明: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 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贷:银行存款5850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