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上课讲义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上课讲义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上课讲义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上课讲义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数据库是存贮在计算机内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数据库系统指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数据体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2)当前,主要有哪几种新型数据库系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于什么领域,试举例说明?答:主要有: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库。

(3)什么是数据模型?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数据模型是一组描述数据库的概念。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语义和完整性约束。很多数据模型还包括一个操作集合。这些操作用来说明对数据库的存取和更新。数据模型应满足3方面要求:一是能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们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以及最近兴起的面向对象的模型。

(4)关系数据库中选择、投影、连接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答:

1)选择运算:从关系中筛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记录)。选择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选择出的记录是原关系的子集。

2)投影运算: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字段)组成新的关系。投影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得到的新关系中的字段个数往往比原关系少。

3)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按照给定的条件横向拼接成新的关系。连接过程是通过两个关系中公有的字段名进行的。

(5)关键字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个关系中可以确定一个字段为关键字段,该字段的值在各条记录中不能有相同的值。(如:门牌号码);关键字段的作用主要是为建立多个表的关联和进行快速查询。

(6)什么是E-R图?E-R 图是由哪几种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如何表示?答: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有3种,即实体、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用矩形框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间的联系,用椭圆形框表示实体和联系的属性,实体名、属性名和联系名分别写在相应框内。

ABAAC ABCAA

第2章习题解答

1. 思考题

(1)在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中包含哪些对象?其中什么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答: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数据库关系图、表、视图、同义词、可编程性、Service Broker、存储和安全性等。其中表对象是必不可少的。表是由行和列构成的集合,用来存储数据。

(2)SQL Server提供的系统数据库master它的作用是什么?用户可以删除和修改吗?为什么?答:master 数据库记录SQL Server 系统的所有系统级信息。主要包括实例范围的元数据、端点、链接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以及记录了所有其他数据库的存在、数据库文件的位置以及 SQL Server 的初始化信息。用户不可以删除和修改,它是由系统创建和维护的数据库。

(3)什么文件是数据库文件?组成数据库的文件有哪些类型?如何识别?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存放数据库数据和数据库对象的文件叫数据库文件;在SQL Server 2008系统中组成数据库的文件有2种类型:数据文件和事务(事务就是一个单元的工作,该单元的工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日志文件。而数据文件又由主数据文件和次数据文件组成。

1)主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当有多个数据文件时,有一个文件被定义为主数据文件,它用来存储数据库的启动信息和部分或全部数据,一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文件,主数据文件名称的默认后缀是.mdf。

2)次数据文件。次数据文件用来存储主数据文件中没存储的其他数据。使用次数据文件来存储数据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同物理磁盘上创建次数据文件,并将数据存储在这些文件中,这样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一个数据库可以有零个或多个次数据文件,次数据文件名称的默认后缀是.ndf。

3)事务日志文件。事务日志记录了每一个事务的开始、对数据的改变和取消修改等信息。如使用INSERT、UPDATE、DELETE等对数据库进行操作都会记录在此文件中,而SELECT 等对数据库内容不会有影响的操作则不会记录在

案。一个数据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事务日志文件,事务日志文件名称的默认后缀是.ldf。

SQL Server 2008中数据库文件名有2个: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逻辑文件名是指当在T-SQL命令语句中存取某一个文件时必须使用该数据库文件的逻辑文件名,各个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不能相同。物理文件名是指数据库文件实际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名称。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是在Transact-SQL语言中引用的用于存取某一数据库文件的标识。物理文件名则是在操作系统环境或用户程序中引用的数据库文件标识。

(4)分离数据库和附加数据库的区别是什么?分离数据库是不是将其从磁盘上真正删除了?为什么?答:数据库的分离就是将用户的数据库从SQL Server中删除,即从SQL Server服务器中分离出来,但是保持组成该数据的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完好无损,即数据库文件仍保留在磁盘上。在实际工作中,分离数据库作为对数据库的一种备份来使用。

附加数据库的工作是分离数据库的逆操作,通过附加数据库,可以将没有加入SQL Server服务器的数据库文件添加到服务器中。还可以很方便地在

SQL Server 服务器之间利用分离后的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组成新的数据库。

(5)数据库的收缩是不是指数据库的压缩?为什么?收缩数据库能起什么作用?

答:收缩数据库就是把数据库不需要或者没有用的东西进行资源回收,简单的说就是数据库压缩。

CBCDB BCACD

第3章习题解答

1.思考题

(1)数据通常存储在什么对象中?表对象存储在什么文件中?什么用户可以对表对象进行操作?答:数据通常存储在表对象中,表对象存储在数据库文件是,任何有相应权限的用户都可以对之进行操作。在SQL Server 2008中数据表的创建可以以图形界面方式完成,也可以使用T-SQL 语言的方式完成。

(2)什么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性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使用数据的完整性?

答: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1)正确性:指数据的合法性,如数值型数据只能包含数字,不能包含字母。(2)有效性:指数据是否处在定义域的有效范围之内。

(3)一致性:指同一事实的两个数据应该一致,不一致即是不相容的。

通俗地讲就是限制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可输入的数据,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规定的数据和因错误信息的输入输出造成的无效操作或错误信息。使用数据完整性可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

(3)假定利用CREATE TABLE 命令建立下面的BOOK

表: CREATE TABLE BOOK ( 总编号 char(6), 分类号char(6), 书名

char(6), 单价 numeric(10,2))

则“单价”列的数据类型是什么?列宽度是多少?是否有小数位?答:“单价”列的数据类型是数值型,列宽度是10,有小数位2位。

(4)在SQL Server 中删除数据表和删除表数据是一个问题吗?为什么?若要删除表的定义及其数据,应使用什么语句?

答:在SQL Server 中删除数据表和删除表数据不是一个问题。删除数据表是指将整个表文件在数据库中删除,删除表数据则是对数据表的某些数据内容进行删除。若要删除表的定义及其数据,应使用语句:

DROP TABLE 语句

(5)什么是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可通过什么措施实现?主键约束和唯一性约束有什么区别?答:实体完整性是指一个关系中所有主属性不能取空值。所谓“空值”,就是“不知道”或“无意义”的值。实体完整性可以通过标识列、主键约束、唯一性约束以及建立唯一性索引等措施来实现。

主键约束:指定表的一列或几列的组合能唯一地标识一行记录。

唯一性约束:指定一个或多个列的组合的值具有唯一性,以防止在列中输入重复的数据。

DCABC ABAAB

第4章习题解答

1.思考题

(1)在SQL的查询语句SELECT中,使用什么选项实现投影运算?什么选项实现连接

运算?什么选项实现选择运算?

答:在SQL的查询语句中, select选项实现(投影)运算,from选项实现(连接)运算,where选项实现(选择)运算。

(2)一个子SELECT的结果作为查询的条件,即在一个SELECT语句的WHERE子句中出现另一个SELECT语句,这种查询称为什么查询?其功能是什么?

答:称为嵌套查询。嵌套查询是T-SQL语言的高级查询,它可以用多个简单的基本查询构成复杂的查询,从而增强其查询功能。

(3)在SELECT语句中,定义一个区间范围的特殊运算符是什么?检查一个属性值是否属于一组值中的特殊运算符又是什么?

答:在SELECT 语句中,定义一个区间范围的特殊运算符是BETWEEN,检查一个属性值是否属于一组值的特殊运算符是IN。

(4)在T-SQL语句中,与表达式“工资 BETWEEN 2000 AND 5000”功能相同的表达式如何写?

答:工资>=2000 AND 工资<=5000

(5)语句“SELECT * FROM 成绩表WHERE 成绩>(SELECT avg(成

绩) FROM 成绩表)”的功能是什么?

答:查询成绩表中所有成绩大于平均成绩的记录

BDCBD CDACD

第5章习题解答

1.思考题

(1)什么是聚集索引?什么是非聚集索引?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聚集索引(Clustered)将数据行的键值在数据表内排序并存储对应的数据记录,使得数据表的物理顺序与索引顺序一致。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具有完全独立于数据行的结构。数据存储在一个地方,索引存储在另一个地方。

聚集索引确定表中数据的物理顺序。非聚集索引中索引的逻辑顺序与磁盘上行的物理存储顺序不同。

(2)一个表中的数据可以按照多种顺序来存储吗?一个表中能创建几个聚集索引?聚集索引一定是唯一索引吗?为什么?

答:一个表中的数据只能按照一种顺序来存储,所以一个表中只能创建一个聚集索引。唯一索引是给所做的索引增加了唯一性的约束,添加,修改索引列中数据时,不允许出现重复值。聚集索引是唯一的,也可以不是唯一的,就看如何定义。

(3)视图和数据表的区别是什么?视图可以创建索引、创建主健、约束吗?为什么?答:视图和数据表的区别:

1)视图是已经编译好的sql语句。而表不是。 2)视图没有实际的物理记录。而表有。 3)表是内容,视图是窗口。

4)表只用物理空间而视图不占用物理空间,视图只是逻辑概念的存在,表可以及时对它进行修改,但视图只能有创建的语句来修改。

5)表是内模式,视图是外模式。

6)视图是查看数据表的一种方法,可以查询数据表中某些字段构成的数据,只是一些SQL语句的集合。从安全的角度说,视图可以不给用户接触数据表,从而不知道表结构。

7)表属于全局模式中的表,是实表;视图属于局部模式的表,是虚表。 8)视图的建立和删除只影响视图本身,不影响对应的基本表。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上机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创建 3.查询的创建 4.窗体的创建 5.报表的创建 6.宏的创建 三、总结 一、概述 (一)上机内容: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1. 熟悉Access的启动,推出,界面,菜单,工具栏等; 2. 练习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创建空数据库; 3. 练习创建表结构的三种方法(向导、表设计器、数据表)、表中字段属性设置; 4. 练习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 5. 练习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 6. 练习表的维护(表结构、表内容、表外观) 7. 练习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1.选择查询(单表、多表、各种查询表达式) 2.参数查询 3.交叉表查询 4.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1.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 2.向导创建主|子窗体

3.图表窗体的创建 4.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 5.练习美化窗体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1.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 2.向导创建报表(多表报表、图表报表、标签报表) 3.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主|子报表、自定义报表) 4.练习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1.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2.课程内容的综合练习; 3.编写上机实验报告、答疑 (二)上机完成情况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完成了创建表,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的维护,修改了表的结构、内容、外观,最后进行了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已完成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练习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然后练习并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等。 已完成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向导创建主|子窗体和图表窗体,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美化窗体。 基本完成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向导创建报表,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已完成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资料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数据库是存贮在计算机内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数据库系统指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数据体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 (2)当前,主要有哪几种新型数据库系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于什么领域,试举例说明???答:主要有: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库。? (3)什么是数据模型?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数据模型是一组描述数据库的概念。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语义和完整性约束。很多数据模型还包括一个操作集合。这些操作用来说明对数据库的存取和更新。数据模型应满足3方面要求:一是能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们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以及最近兴起的面向对象的模型。(4)关系数据库中选择、投影、连接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答:? 1)选择运算:从关系中筛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记录)。选择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选择出的记录是原关系的子集。? 2)投影运算: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字段)组成新的关系。投影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得到的新关系中的字段个数往往比原关系少。? 3)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按照给定的条件横向拼接成新的关系。?连接过程是通过两个关系中公有的字段名进行的。? (5)关键字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个关系中可以确定一个字段为关键字段,该字段的值在各条记录中不能有相同的值。(如:门牌号码);关键字段的作用主要是为建立多个表的关联和进行快速查询。? (6)什么是E-R图?E-R?图是由哪几种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如何表示?? 答: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Relationship?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有3种,即实体、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用矩形框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间的联系,用椭圆形框表示实体和联系的属性,实体名、属性名和联系名分别写在相应框内。 ABAAC ABCAA 第2章?习题解答 1.?思考题? (1)在SQL?Server?2008中的数据库中包含哪些对象?其中什么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答:SQL?Server?2008中的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数据库关系图、表、视图、同义词、可编程性、Service?Broker、存储和安全性等。其中表对象是必不可少的。表是由行和列构成的集合,用来存储数据。? (2)SQL?Server提供的系统数据库master它的作用是什么?用户可以删除和修改吗?为什么??答:master?数据库记录SQL?Server?系统的所有系统级信息。主要包括实例范围的元数据、端点、链接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以及记录了所有其他数据库的存在、数据库文件的位置以及?SQL?Server?的初始化信息。用户不可以删除和修改,它是由系统创建和维护的数据库。? (3)什么文件是数据库文件?组成数据库的文件有哪些类型?如何识别?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存放数据库数据和数据库对象的文件叫数据库文件;在SQL?Server?2008系统中组成数据库的文件有2种类型:数据文件和事务(事务就是一个单元的工作,该单元的工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日志文件。而数据文件又由主数据文件和次数据文件组成。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与应用(Application of Database Technology) 授课教师: 答疑时间: 办公室: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模块V、挂牌、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选修课) 课程时间安排:2012年2月—2012年6月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教育技术中心 授课安排调整:节日放假,课程内容顺延 期末考试时间:第17周(随堂闭卷笔试) 教学课时数: 2 × 17 = 34课时(课后课程实验8课时) 课程网址:上财教学网 指定教材: 崔敬东于长锐崔丽丽编著。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面向业务分析的Access 2003。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亚历山大著梁普选刘玉芬等译。Access数据分析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布鲁特曼等著,付宇光等译。Access Cookbook中文版:数据分析详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选修课,假设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和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着重于计算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较全面地介绍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组织形式、数据彼此的逻辑联系及联系方式等基本范畴的基础上,掌握基于关系数据库技术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应用Microsoft Acces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提取数据、加工数据和对数据进行组织输出。同时,通过上机操作、练习和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关系数据库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利用Microsoft Access工具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和设计业务报表的方法。 课堂练习: 由于本课程的重点是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实验性质,所以要求学生一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数据库是存贮在计算机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用以维护数据库、接受并完成用户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数据库系统指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专业领域的数据体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 (2)当前,主要有哪几种新型数据库系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于什么领域,试举例说明?答:主要有: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库。 (3)什么是数据模型?目前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数据模型是一组描述数据库的概念。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语义和完整性约束。很多数据模型还包括一个操作集合。这些操作用来说明对数据库的存取和更新。数据模型应满足3方面要求:一是能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们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以及最近兴起的面向对象的模型。 (4)关系数据库中选择、投影、连接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答: 1)选择运算:从关系中筛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记录)。选择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选择出的记录是原关系的子集。 2)投影运算: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字段)组成新的关系。投影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得到的新关系中的字段个数往往比原关系少。 3)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按照给定的条件横向拼接成新的关系。连接过程是通过两个关系中公有的字段名进行的。 (5)关键字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个关系中可以确定一个字段为关键字段,该字段的值在各条记录中不能有相同的值。(如:门牌);关键字段的作用主要是为建立多个表的关联和进行快速查询。 (6)什么是E-R图?E-R 图是由哪几种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如何表示? 答: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有3种,即实体、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用矩形框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间的联系,用椭圆形框表示实体和联系的属性,实体名、属性名和联系名分别写在相应框。 ABAAC ABCAA 第2章习题解答 1. 思考题 (1)在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中包含哪些对象?其中什么对象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答:SQL Server 2008中的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数据库关系图、表、视图、同义词、可编程性、Service Broker、存储和安全性等。其中表对象是必不可少的。表是由行和列构成的集合,用来存储数据。 (2)SQL Server提供的系统数据库master它的作用是什么?用户可以删除和修改吗?为什么?答:master 数据库记录SQL Server 系统的所有系统级信息。主要包括实例围的元数据、端点、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以及记录了所有其他数据库的存在、数据库文件的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第四版胡运权主编课后练习答案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习题解答 z 3。 (b) 用图解法找不到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公共范围,所以该问题无可行解。 (a)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12 3 6 3 0 A 8 1 4 0 2 3 0 0 0 0 基基解是否基可行解目标函数值 X1 X2 X3 X4 X5 X6 P1 P2 P3 16 3 7 -6 0 0 0 否 P1 P2 P4 0 10 0 7 0 0 是10 P1 P2 P5 0 3 0 0 7 2 是 3 习题一P46 x i 1 -的所有X i,X2,此时目标函数值

o (b)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A 12 3 4 A 2 2 12 ⑻ (1)图解法 基 基解 是否基可行解 目标函数值 X 1 X 2 X 3 X 4 P 1 P 2 4 11 否 "2 P 1 P 3 2 0 11 0 是 43 5 ~5 ~5 P 1 P 4 1 11 否 — 3 6 P 2 P 3 1 2 是 5 2 P 2 P 4 1 否 2 2 P 3 P 4 0 0 1 1 是 5

max z 10x 1 5x 2 0x 3 0x 4 3x i 4X 2 X 3 st. 5x 1 2x 2 x 4 8 9 8 1 2。 min —,— — 5 3 5 C j 10 5 0 0 C B 基 b X 1 X 2 X 3 X 4 21 14 3 0 X 3 — 1 — "5" 5 5 8 2 1 10 X 1 1 C j 10 5 0 0 C B 基 b X 1 X 2 X 3 X 4 0 X 3 9 3 4 1 0 0 X 4 8 [5] 2 0 1 C j Z j 10 5 令 X i X 2 0,0,9,8,由此列出初始单纯形表 最优解即为3x1 4x2 9的解x 5x 1 2x 2 8 1,-,最大值z 竺 2 2 (2)单纯形法 首先在各约束条件上添加松弛变量, 将问题转化为标准形式 则P 3,P 4组成一个基。 得基可行解x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程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材(第 2 版)各章节知识点 第1 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1.1 人工管理阶段(20 世纪50 年代之前) 特点:①数据不保存 ②数据不具独立性 ③数据不共享 1.1.2 文件管理/系统阶段(20 世纪50 年代-60 年代中期)特点: ①数据可以保存 ②独立性依然差 ③冗余量大 1.1.3 数据库管理阶段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1.2.1 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2. 数据库Database, DB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通信 4.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和用户 1.2.2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数据共享性好 2. 数据独立性强 3. 数据结构化

4. 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12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同上) 124数据库系统的抽象级别 DBMS中的数据被描述为逻辑模式、物理模式和外模式三级抽象1.3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1.3.1基本组成 1. 数据结构 2. 数据操作 3. 数据约束 1.3.2层次模型 1.3.3网状模型 1.3.4关系模型(应用最广泛) 1.3.5面向对象模型 1.3.6对象关系模型 第2章关系数据库 2.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 1. 数据结构(二维表) (1关系 (2元组 (3属性 (4键 ((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过属性集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 1.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数据是形成信息的源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 信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S的核心):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可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相关硬件、软件和各类人员组成。 2.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没有直接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 2.文件系统阶段:把计算机众多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 件 3.数据库系统阶段:一定的格式、统一管理、冗余度小 4.分布式数据库阶段:物理上分离、逻辑上统一 5.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 3. 数据模型:

(1)基本概念: 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形式框架,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包括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数据一致性的概念工具。 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语义表达功能。 实体:客观存在的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主键: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 联系(1:1,1:n,m:n):实体集之间的关系,反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也是主体,也可具有属性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模型。本质是一张表。 关系、关系模式:1:1关系名(属性1,属性2,……) 1:n 将1的主键放入n中学生(班级编号,……) n:m 将实体的主键放入关系的属性中 (2)E-R模型:能根据具体问题构建E-R模型、画出E-R图 实体集:矩形框 属性:椭圆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二维表来表示。在数据库的物理组织中,它 以文件形式存储。 2.数据库中的选择、投影、连接等操作均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3.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二维表的列称为字段,行称为记录。 4.在Access中,查询可作为窗体、报表和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源。 5.子查询“包含于”对应的谓词是In。 6.参数查询中的参数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并且设置条件提示。 7.绑定文本框可以从表、查询或SQL语言中获取所需的内容。 8.在创建主/子窗体之前,必须设置主窗体和子窗体(主表和子表)之间的关系。 9.表A中的一条记录可以与表B中的多条记录匹配,但是表B中的一条记录至多只能与表 A中的一条记录匹配,这样的关系是“一对多”。 10.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有3种,分别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11.在关系数据库中,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称为主键。 12.参照完整性是一个准则系统,Access使用这个系统用来确保相关表中记录之间的关系 有效性,并且不会因意外删除或更改相关数据。 13.在数据表中,记录是由一个或多个字段组成的。 14.在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中,把由一个关系中相同属性值的元组连接到一起形成新的二 维表的操作称为连接。 15.关系规范化是指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16.数据表之间的联系常通过不同表的共同字段名来体现。 17.表是Access数据库的基础,是存储数据的地方,是查询、窗体、报表等其他数据库对 象的基础。 18.在Access中数据表结构的设计是在设计器中完成的。 19.在查询中,写在“条件”行同一行的条件之间是并的逻辑关系,写在“条件”行不同行 的条件之间是或的逻辑关系。 20.窗体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表和查询。 21.计算型控件一般来说用表达式/公式作为数据源。 22.主窗体和子窗体通常用多个表或查询的数据,这些表或查询中的数据具有一对一/一对 多的关系。 23.在报表中可以根据字段、表达式对记录进行排序或分组。 24.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具有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和故 障恢复功能。 25.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中三级模式是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26.实体完整性是对关系中元组的唯一性约束,也就是对关系的主码的约束。 27.若想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数据库,就要尽量满足关系规范化原则。

运筹学(胡运权)第五版课后答案-运筹作业

运筹学(胡运权)第五版课后答案-运筹作业

47页1.1b 用图解法找不到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公共范围,所以该问题无可行解47页1.1d 无界解 1 2 3 4 5 4 3 2 1 - 1 -6 -5 -4 -3 -2 X2 X1 2x1- -2x1+3x 1 2 3 4 4 3 2 1 X1 2x1+x2=2 3x1+4x2= X

1.2(b) 约束方程的系数矩阵A= 1 2 3 4 2 1 1 2 P1 P2 P3 P4 基 基解 是否可行解目标函数值X1 X2 X3 X4 P1 P2 -4 11/2 0 0 否 P1 P3 2/5 0 11/5 0 是43/5 P1 P4 -1/3 0 0 11/6 否 P2 P3 0 1/2 2 0 是 5 P2 P4 0 -1/2 0 2 否 P3 P4 0 0 1 1 是 5 最优解A=(0 1/2 2 0)T和(0 0 1 1)T 49页13题 设Xij为第i月租j个月的面积 minz=2800x11+2800x21+2800x31+2800x41+4500x12+4500x22+4500x32+6000x1 3 +6000x23+7300x14 s.t. x11+x12+x13+x14≥15 x12+x13+x14+x21+x22+x23≥10 x13+x14+x22+x23+x31+x32≥20 x14+x23+x32+x41≥12 Xij≥0 用excel求解为: ( )

用LINDO求解: LP OPTIMUM FOUND AT STEP 3 OBJECTIVE FUNCTION V ALUE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1组织和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3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4、(1)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他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和数据操作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和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和破坏,也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看、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和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和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和处理操作。(3)关系:

数据库原理和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与解析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系统阶段 2. 关系 3. 物理独立性 4. 操作系统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 一对多 7. 独立性 8. 完整性控制 9. 逻辑独立性 10. 关系模型 11. 概念结构(逻辑) 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 数据字典 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

享。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A、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 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D、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E、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管理的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更高的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的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操作使用接口。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管理方式与文件管理系统不同,它把所有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汇集起来,以记录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下使用,因此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每个用户享用其中的一部分。 3、简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的含义和联系。 答: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的访问,并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维护和管理。 数据库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几部分组成。 三者的联系是: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 4、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数据库主要是来保存数据的。 数据库用户是对数据库进行使用的人,主要对数据库进行存储、维护和检索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完成各种操作请求。 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的一些物理上的操作,如物理存储、输入输出等。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D 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C.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D.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2)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当关系的模型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这是()。B A.数据的物理独立性B.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C.数据的位置独立性D.数据的存储独立性 (3)在数据库三级模式中,对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逻辑描述是()。A A.外模式B.概念模式C.内模式D.逻辑模式(4)E-R图用于描述数据库的()。A A.概念模型B.数据模型 C.存储模型D.逻辑模型 (5)以下对关系模型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在一个关系中,每个数据项不可再分,是最基本的数据单位 B.在一个关系中,同一列数据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在一个关系中,各列的顺序不可以任意排列 D.在一个关系中,不允许有相同的字段名 (6)已知两个关系: 职工(职工号,职工名,性别,职务,工资) 设备(设备号,职工号,设备名,数量) 其中“职工号”和“设备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设备关系的关键字,则两个关系的属性中,存在一个外部关键字为()。A A.设备关系的“职工号”B.职工关系的“职工号” C.设备号D.设备号和职工号 (7)在建立表时,将年龄字段值限制在18~40之间,这种约束属于()。B A.实体完整性约束B.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C.参照完整性约束D.视图完整性约束 (8)下列标识符可以作为局部变量使用的是()。C A.[@Myvar] B.My var C.@Myvar D.@My var (9)Transact-SQL支持的一种程序结构语句是()。A A.BEGIN…E ND B.IF…T HEN…ELSE C.DO CASE D.DO WHILE (10)字符串常量使用()作为定界符。A A.单引号B.双引号 C.方括号D.花括号 2.填空题 (1)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和应用的。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章数据库概述 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3.与文件管理相比,数据库管理有哪些优点? 答:与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相比,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带来了如下好处:将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成在一起,较少的数据冗余,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在数据库管理方式中,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6.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访问数据文件吗? 答:不能 7.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会因数据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即应用程序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位置或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逻辑独立性是指当表达现实世界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8.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应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程序专指以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的程序,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2章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1.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答: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数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第四版胡运权主编课后练习答案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 习题解答 习题一 P46 1.1 (a) 该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即满足2 1 0664221≤≤=+x x x 且的所有()21,x x ,此时目标函数值3=z 。 (b) 用图解法找不到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公共范围,所以该问题无可行解。 1.2 (a) 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 ? ??--=1000030204180036312A 4

最优解()T x 0,0,7,0,10,0=。 (b) 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 ?? ? ??=21224321A 最优解T x ??? ??=0,511,0,5 2。 1.3 (a) (1) 图解法

最优解即为?? ?=+=+82594321 21x x x x 的解??? ??=23,1x ,最大值235=z (2)单纯形法 首先在各约束条件上添加松弛变量,将问题转化为标准形式 ???=++=+++++=8 25943 ..00510 max 421321 4321x x x x x x t s x x x x z 则43,P P 组成一个基。令021==x x 得基可行解()8,9,0,0=x ,由此列出初始单纯形表 21σσ>。5 839,58min =?? ? ??=θ

02>σ,23 28,1421min =??? ? ?=θ 0,21<σσ,表明已找到问题最优解0 , 0 , 2 3 1,4321====x x x x 。最大值 2 35*=z (b) (1) 图解法 最优解即为?? ?=+=+5 24262121x x x x 的解??? ??=23,27 x ,最大值217=z (2) 单纯形法 首先在各约束条件上添加松弛变量,将问题转化为标准形式 1234523124125 max 2000515.. 6224 5z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 ++=??++=? 21=+x x 2621+x x

数据库原理和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D 4、C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C12、D 13、 D 14、 D 15、 B 16、C 17、 D 18、A19、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阶段 2、关系 3、物理独立性 4、操作系统 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一对多 7、独立性 8、完整性控制 9、逻辑独立性 10、关系模型 11、概念结构(逻辑) 12、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与递归 13、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数据字典 15、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得三个阶段。各阶段得特点就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与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得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得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

享。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得特点: A、数据以文件得形式长期保存。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得独立性。 D、文件得形式已经多样化E、数据具有一定得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得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与数据之间得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之间得区别与联系 答:数据管理得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得数据共享与更高得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得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得操作使用接口。 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得管理方式与文件管理系统不同,它把所有应用程序中使用得数据汇集起来,以记录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得监督与管理下使用,因此数据库中得数据就是集成得,每个用户享用其中得一部分。 3、简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得含义与联系。 答:数据库就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得、可共享得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软件系统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得访问,并对数据库得数据进行存取、维护与管理。 数据库系统就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得系统构成。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计算机软件系统几部分组成。 三者得联系就是: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得。 4、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得功能就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得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 数据库主要就是来保存数据得。 数据库用户就是对数据库进行使用得人,主要对数据库进行存储、维护与检索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库得资源管理、完成各种操作请求。 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得一些物理上得操作,如物理存储、输入输出等。

Access_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Access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一、选择题 1-5:D A D A B 6-10:B B C B B 二、填空题 1、用户操作系统 2、关系模型 3、1:1 1:n m:n 4、二维表 5、字段名 6、域 7、候选键或候选关键字 8、关系 三、简答题 10、借阅信息(读者编号、书籍编号、借书日期) 读者信息(读者编号、读者信息) 图书信息(书籍编号、书籍名称、类别代码) 图书类别表(类别代码、允许天数)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5:C A B A D 二、填空题 1、关系 2、主窗体数据库窗体 5、主窗体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5:CBCDC 二、填空题 1、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3、宏 4、mdb 5、我的文档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5:CBBDB 6-10:DDDAD 11-15:ABDCC 16-20:CBCCD 二:填空题 1、主关键字 2、结构记录 3、升序降序 4、会不会

5、无有(无重复) 6、多对多 7、备注型 8、字段输入区 9、常规 10、查找替换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5:ADDCB 6-10:AACDA 二、填空题 1、分组 2、生成表追加查询 3、date() now() 4、对话框 5、“”“” 6、行列交叉处 7、同一行不同行 8、一致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5:CACCC 6-10:DBDBD 11:D 二、填空题 1、主体 2、非绑定计算 3、格式 4、事件其他 5、字段列表按钮 6、该节标题 7、键盘输入 8、添加控件 9、文本框 10、双击单击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5:BDCDC 6-10:DDDDA 11-14:ACDD 二、填空题 1、纵栏式表格式 2、文本框 3、原表记录顺序 4、报表向导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 1.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 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数据库系统则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文件系统中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二数据库系统中程序和数据分离;文件系统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库系统则用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二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2)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联系 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之间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物理独立性? 所谓数据的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相互独立,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存取方式的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 数据独立性分两级: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映射,使数据库整体逻辑结构不受影响,进而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通过修改映射,使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1.11.解释实体、属性、实体键、实体集、实体型、实体联系类型、记录、数据项、字段、记录型、文件、实体模型、数据模型的含义。 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实体键:在实体型中,能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的键。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所以,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 型。 实体联系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记录:(record)字段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 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也称为数据项。 字段: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也称为数据项。 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文件是用来描述实体集的。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的框架,该框架描述了数据及其联系的组织方式、表达方式和存储路径,它是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5章 习题答案

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 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其目的是防止不符合语义、不正确的数据进入数据库,从而来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因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一定的联系: 前者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所谓垃圾进垃圾出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 2. 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约束条件可以分为哪几类 解: 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满足的语义约束条件。一般可以分为六类:静态列级约束、静态元组约束、静态关系约束、动态列级约束、动态元组约束、动态关系约束。静态列级约束是对一个列的取值域的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数据类型的约束,包括数据的类型、长度、单位、精度等;②对数据格式的约束;③对取值范围或取值集合的约束;④对空值的约束;⑤其他约束。静态元组约束就是规定组成一个元组的各个列之间的约束关系,静态元组约束只局限在单个元组上。静态关系约束是在一个关系的各个元组之间或者若干关系之间常常存在各种联系或约束。常见的静态关系约束有:①实体完整性约束;②参照完整性约束;③函数依赖约束。动态列级约束是修改列定义或列值时应满足的约束条件,包括下面两方面:①修改列定义时的约束; ②修改列值时的约束。动态元组约束是指修改某个元组的值时需要参照其旧值,并且新旧值之间需要满足某种约束条件。动态关系约束是加在关系变化前后状态上的限制条件,例如事务一致性、原子性等约束条件。 3. 试述DBMS如何实现完整性控制。 解: 为了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DBMS提供了以下三种机制: ①完整性约束条件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也称为完整性规则,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约束条件。SQL标准使用了一系列概念来描述完整性,包括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这些完整性一般由SQL的DDL语义来实现。它们作为数据库模式的一部分存入数据字典中。 ②完整性检查方法检查数据是否满足已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称为完整性检查。一般在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执行后开始检查,也可以在事务提交时检查。检查这些操作执行后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否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 ③违约处理若发现用户操作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拒绝(NOACTION)执行该操作,或级连(CASCADE)执行其它操作,进行违约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 现有以下四个关系模式: ,其中供应商编号为主码;供应商(供应商编号,姓名,电话,地点). 零件(零件编号,零件名称,颜色,重量),其中零件编号为主码; 工程(工程编号,工程名称,所在地点),其中工程编号为主码; 供应情况(供应商编号,零件编号,工程编号,数量),其中供应商编号,零件编号,工程编号为主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