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浅谈中美关系之文化差异

浅谈中美关系之经济对话 2010年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下帷幕。这次战略对话中美双方着重讨论了中美双边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金融改革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战略对话在设计能源、环境、科技、海关、卫生、执法等众多领域达成26项具体成果,签署了八项合作协议,经济对话达成了五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深化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的战略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中美之间的差异,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话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就美国而言,在谈全球合作时,除中国外找不到一个同等级别的全球参与者。不管是俄罗斯、欧盟或者日本,都只是区域参与者,美国没有其他的候选人。但是,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全球力量,中美目前缺少战略互信,在很多领域都缺乏共同利益。” 对于未来的合作,中美双方各有诉求。第一,中方想要追求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如果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和关税能有所减少”;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 双方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 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 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警钟长鸣,勿忘国耻。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日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称为所谓的“支那事变”或所谓的“日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日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非一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则被日本视为“大东亚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起讫时间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

浅析当今中美关系

浅析当今中美关系 工管1310 方桥云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准确认识、把握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实现双方共赢,进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双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一致,但是也会出现立场不一样的情况。中美两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都肩负重大责任,有义务开展全方位的全球治理,并且和整个国际社会一道来解决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之间互相合作与协调,寻找利益之间的汇合点,相互之间沟通与协调,逐渐形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中国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中国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近代史上,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在华势力的消长 1. 19世纪初期美国对华的主要政策是追随英法侵略中国。主要原因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于英法;同时国内还存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其扩张重点还在美洲。 2. 19世纪末,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门户开放”,在华势力急剧扩大。其原因包括: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实力增强;19世纪末,美国在西半球建立了霸权,“门罗主义”的目标基本实现,侵华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重要目标;英法实力下降,且忙于与德国争夺欧洲霸权。 3. 一战后,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暂时独占局面。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同时积极扶植代理人。在国民政府时期,美在保障侵华权益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 4. 二战后,美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为了控制中国,美国全力支持蒋介右打内战;扶蒋反共成为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长期处于极度冷淡的对抗状态。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对中国采取缓和政策,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中美关系开始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全面遏制政策。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引起美国极大的关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它看做“可能是—次广泛的中苏联合攻势的开端”,迅即命令第七舰队以“防止战争扩大”为借口,进驻台湾海峡。从此,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军事遏制、政治对抗和经济封锁的全面敌视政策最终确立下来。 2. 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再次降到最低点。此时美国惊恐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掀起了所谓“中国威胁论”。当时助理国务卿邦迪在1966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共产主义中国是我国对外政策今天所面临的最严重和最疯狂的问题。”当印度支那战争最为激烈时,美国派出军队50余万人,中美关系再次降到历史最低点。 3. 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和经济对美国构成严重挑战。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增强,使美国的地位受削弱。另外,越战后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促使美国决策者不得不改变外交战略,重新调整对华关系与政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美国20多年对华全面敌对政策的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的道路。 4.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道路后,仍存在不少分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1999年美、日研制针对中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此后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飞机在中国东南领空撞毁一架中国飞机,再度使中美关系走向恶化。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政府强调两国共同的反恐怖主义的立场又使关系重新走向缓和。 三、中美关系前景展望 我们应该认识到,两国关系是不断发展的,今天,美国在战略方面仍然需要中国,中国在全球性、地区性问题上仍有平衡作用。2005年10月中旬以来,两国间的高级别交往频繁,这说明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和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2018年贵州贵阳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历程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控制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5)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6)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7)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走向和解;1979年中美建交。 (8)中美正式建交后,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2.认识 (1)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双方都从本国利益出发,以比较务实、比较稳健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关系。但在军事交往、高科技交往、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台湾问题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双方仍有很大的分歧。

(2)应全面、辩证与冷静地看待中美关系,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与互利合作,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 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B.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C.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 D.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局势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对方发展良好而平稳的关系的意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存在着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现状,并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意识形态,区域稳定,共同利益,合作共存 一、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以从世纪之初的罗曼蒂克到当前的恶毒拒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的提升,这些与美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国内的选举因素交织在一起,迫使布仕政府调整对华经贸的政策。再有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停滞不前,也加大了布仕政府对华贸易问题的压力。但是,中美两国领导都充分看到了中美关系的利与弊,美国对中国更是既爱之又恨之。中美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微妙之中,美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中国的发展亦离不开美国。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呢? 二、具备友好发展的基础 1、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10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中方自美方进口27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口增幅达18.5%,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肿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三、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关系为何从罗曼蒂克步入了当前的恶毒拒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收支方面,由于美国对华年年贸易收支逆差,且贸易逆差额逐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中美关系

对新时代中美双边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的中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一个在新世纪崛起的大国。我们从对美国的认识,以及对美国近年来在军事重,科技一些方面政策的关注。还有就是我对教育,与经济两个主要方面中美的一点比较。最后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中国美国外交 1对当代美国的一些认识 11就地理位置来看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全境由东向西可分为5个地理区:东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两部分.这一地带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数由河川冲积而成,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泽地. 1.2.就建国历程来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始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1.3.建国后期直至当代的美国 此后美国不断扩大它的领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和阿拉斯加。在南北战争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在20世纪美国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优势进一步保持和发展。直至现在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是其它国家学习和超越的对象。 1.4.美利坚民族的特点 美国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 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 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 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 2近年来美国政府重大的政策 对于军事方面 对于军事方面我想直接引用前任美国政府高参的说法(“如果我们对战争目标的陈述被视为仅与英美帝国主义相关,那么这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没什么意义。我们应当强调其他人的利益。这会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美国通常以此为借口进行军事扩张,及对外打击 美国政府对于科技 1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实现和保持美国经济增和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 80年代,里根总统多次表示:“对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本届政府的一项政策。”布什总统刚一上任,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在联邦政府中的地位 2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要点如下: 2。1.大力加强基础研究 2.2.扩大对大学教学和研究的投资 2.3.国防研究是政府研究开发的主要支柱 2.4.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2.5.促进政府实验室、工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 2.6.调动工业对研究开发投资的积极性 7.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3中美两国两个主要方面的比较

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摘要: 过去的三十年间,中美关系一直都是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双边关系的发展、变化的状况,对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事务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建立一种良好的、和平互助的双边关系,将对世界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着眼未来,国家利益仍是中美关系既保持大局稳定又难逃磕磕碰碰的主导要素,所以依然不会脱离“大事没有,小事不断”的主线,这正是中美关系“重要而复杂”之处,合作虽是主流但也难躲冲突的支流。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掌握着更多主动,但中国控制力的不断上升也是事实,美国无法无视中国对于自身关键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的追求,虽然不喜欢“核心利益”这一提法,但实际上美国已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国对其主要核心利益问题的认定。 关键词: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冲突;利益;合作 正文: 从“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在两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中美关系历经风雨,走过了一条大起大落,充满曲折的道路,在新世纪之际,回顾远隔重洋的两个国家或敌、或友,变化起伏的经历,不禁令人产生诸多感慨之余引起更深的思索。 历史的轨迹 建国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成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此期间中美关系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经过暂短的试探、摸底后,双方关系迅速僵化,互相敌视,处于对立。美国在20余年的时期内,对中国包围、封锁、禁运、破坏、挑衅,对中国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中国采取防御,常年保持高度戒备,双方矛盾激烈,几次在不同的战略方向,进人军事对峙状态,甚至于直接或间接进入军事冲突。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后,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2015年8月12日10:54 阅读2131 1.1927 年6 月27 日,针对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形势,为制定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会上宣读了《对华政策纲要》,表明了日本对华动用武力的强硬政策。 A.“北方会议” B.“东方会议” C.“西方会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A.万宝山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方针和政策是()。 A.“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B.“一致对外”的方针和“积极抵抗”政策 C.“全面抗战”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4.九一八事变后,1931 年9 月20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等主张。 A.《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B.《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C.《对日战争宣言》 5.1932 年5 月5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的产物,规定日军可留驻上海,为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条件。 A.《淞沪停战协定》 B.《何梅协定》 C.《秦土协定》 6.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临刑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著名将领是()。 A.冯玉祥 B.杨虎城 C.吉鸿昌

7.1934 年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7 军团为主,由军团长寻淮洲率领,准备进行抗日斗争的部队名称是()。 A.北上抗日先遣队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同盟军 8.1935 年10 月1 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 A.《八一宣言》 B.《战争指导方案》 C.《自卫抗战声明书》 9.1935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史称()运动。 A.五四 B.一二九 C.一二一六 10.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11.1935 年12 月27 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2.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着重争取在西北的国民党军队上层人士是()两位著名将军。 A.宋哲元与王以哲 B.冯玉祥与吉鸿昌 C.张学良与杨虎城 13.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1935 年 11 月,()在反对日、伪军对哈尔滨东部地区的“讨伐”中在左撇子沟与敌人激战一日,不幸受伤被俘,1936 年8 月英勇就义。 A.杨靖宇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的关系源于国际战略,源于美国实现强大的霸主政权,然而现今中美关系存在着重大的矛盾与密切的合作,而中美之间关系的矛盾,全在于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由于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

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一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保霸权所开的药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

最新-2019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论文精品

2019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论文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 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 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 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 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 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 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 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 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 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新时期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中美关系 (2)

新时期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中美关系 ---兼论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 崔天凯、庞含兆 一、 在中国的外交全局中,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占有特殊重要位臵。维护和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优先重点之一。 中国的对美政策在目标上与国家对外战略相一致。如果说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一个总体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战略核心目标,那么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如果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领导集体、执政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做出的战略抉择,那么在中美之间探索出一种合作而非对立、双赢而非“零和”、良性竞争而非恶意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就是中国和平发展必须解答好的重大命题。 中国致力于与美国探索新型大国关系道路的政治意愿是清晰和明确的。胡锦涛主席在今年5月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阐明了中美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强调要“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途径”。习近平副主席2月访美期间明确提出,中美应努力塑造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建设积极合作关系树立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典范”。戴秉国国务委员同美方多轮战略对话的中心议题始终是中美如何建立和发展新型关系,而且,随着对话的深入,这一主线越来越鲜明和突出。

中方的战略姿态和政治信号已得到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呼应。奥巴马总统、拜登副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多次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和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终结”,“美中正为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共同寻找“一个守成大国与一个新兴大国相遇时会出现何种局面”这个古老问题的新答案。 事实上,中国与美国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早在4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领导人共同推开中美重新交往大门之时就已起步。这种努力体现于邓小平同志23年前所作“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的重要论断,体现于江泽民主席1993年会晤克林顿总统时提出的“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16字方针,体现于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期间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共识,也体现于若干年来双方为培育互信进行的对话、为管控分歧开展的沟通、为维护共同利益推进的合作。 当前,国际格局、世界经济、人类社会都发生着复杂、深刻变化。中国要坚持既定方向,秉持和平、合作理念,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大国复兴图强的新路来;中美要打破所谓历史宿命,走出一条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新路来;世界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潮流,走出一条多元包容、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路来。中美关系走势对这三方面的摸索实践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关乎两国和世界的前途命运。 二、 今天的中美关系同4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33年前两国建交时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再悲观的人也需要承认,双方积累了一定的战略共识、深厚的合作基础以及彼此打交道的丰富经验。这些决定了,双方确立一个更加稳定、可靠的良性互动架构,开创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模式,是可能和可行的。 首先,两国已经认识到,合作共赢是两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最基本的战略共识,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认识的升华,为双方在未来交往中形成更高层面的战略共识或者默

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形势(陈勇强)

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形势美国—当今的世界头号强国,屹立于世界之巅。中国—具有五千年文化明古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与美国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因此,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对于两国乃至世界都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回顾: 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1971年,由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言而喻倒向苏联。这段时期则被称为是中美的战略对抗阶段。直到1971年,中美两国以乒乓外交拉开两国建交的序幕。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在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将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中美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1987年,我国国内发生政治危机,两国的关系面临重大挑战,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中美两国的关系在动荡中保持了平稳的发展。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与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的立法,这也成为中美关系中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发展。 在21世纪过去的十多年间,中美两国的关系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虽然两国在战略目标、方向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乏相互斗争,坎坷蜿蜒,并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及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中美双方存在很对的共同利益。因此,只要中美双方可以为两国关系的发展不断努力,采取正确的措施并高度重视。在新时期,两国就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友好关系。 (一)、经济——两国相互依存、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力,竞争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经济实力方面的迅猛发展。如今,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头号强国美国。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发展便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国家的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为中美经济贸易发展创造出了良好的物质性条件,从而使得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随之增强,逐渐出现较强的经济互利性和互补性。 但是发展就必然伴随着矛盾的产生。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经济战略的转变,使得中美的贸易在原来的贸易逆差中过度为巨大的贸易顺差。这逐渐引起美国政府的恐慌,这同时也预示着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产生的逐渐突出的不利。以下为2013年中国双边贸易的统计资料: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1~6月,中美贸易额为:2440.1亿美元,同比上升5.6%;其中,中国自美国进口757.5亿美元,同比上升15%,中国对美国出口1682.6亿美元,同比上升1.8%,中方顺差为925.1亿美元。鉴于这些形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流,美国对华的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例频发,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成为敏感的话题,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对中国铺天盖地的指责。但是,中美双方都清楚两国的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持续的斗争只会加深双方的矛盾,最终两败俱伤。 在贸易领域,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新兴大市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存在天然的巨大市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能轻易放手的肥肉。因此,美国的经济利益与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习题精选三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习题精选三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硕果,那么,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珍爱和平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2·河北模拟)请依据下面四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北伐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B、甲午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C、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D、抗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回兵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材料中“新气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D、百团大战的胜利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我国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中国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一、中美不是“战略伙伴关系” 布热津斯基说过,美中关系“具有催化作用”,如果这一关系发生变化,除美欧关系外,美俄、美日关系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发生变化,这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中美关系的战略性;我国有学者认为,“中美战略矛盾的尖锐程度超过其他几强与美国的战略矛盾”,这是从双方的冲突和矛盾角度看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布什多次强调,美中关系的发展“攸关美国人民的福祉”,这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两国关系的战略性。总之,中美关系对两国来说深具战略利害,这已成为中美乃至国际社会的共识。 而这种战略利害性从表面上看,似乎呈现出一种悖论:一方面,双方要实现自己的国家战略大目标,离不开对方的配合和协调;另一方面,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又需时时防范对方的潜在破坏或挑战,或者更进一步说,一方国家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很可能是以牺牲另一方的国家根本利益为代价。比如,美国要实现“世界领导”梦,必将防止中国实力地位与其“平起平坐”,必将推行它那一套民主人权价值观,这就与中国追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根本目标相悖。反之亦然。 这一悖论实际上涉及到贯穿近现代世界历史、从来没有很好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一是守成的大国与崛起的大国如何共同相处;二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两个大国如何避免冲突。19世纪末美利坚帝国崛起过程中与大英帝国的矛盾冲突,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分别反映了这两种情形。在前一情形中,尽管美英制度相同,英国当时陷入外交孤立而无力西顾,但双方“关税战”、间谍案、小规模冲突仍时有发生,而美国内战在很大程度上则可说是美国代表的北方和英国支持的南方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之战。“日不落帝国”的衰落和美利坚帝国的崛起,是在摩擦、矛盾和冲突中完成的。显然,双方没有找到繁荣与共、和平相处的有效途径。美苏之间更是在势不两立中以一方的“惨败”而结束近半个世纪的战略竞争状态。 二、“战略竞争对手”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那么,当前中美关系的性质是不是布什等人所谓的“战略竞争对手”呢? 首先,对“战略竞争对手”这一概念本身不宜作简单否定或排斥。不仅因为这一概念被许多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所认同,而且在逻辑上也站得住:(1)如前所述,中美关系构成了“战略关系”;(2)从本质上说,国与国关系就是“竞争关系”;(3)“对手”不等于“敌手”。“竞争对手”本身是个中性词。正如一家美国媒体所称,大国竞争的最终结果“可能是战争,也可能是和平调整分歧”布什也一再强调,此一定位只是表明对中国“不怀恶意,但也不抱幻想”。其次,当我们仔细审视近几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状况时,会发现,在涉及双边关系的几乎各个重要领域,两国战略竞争态势愈益明显,确乎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国际政治领域,中国主张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美国则希望建立“美国治下”的国际秩序,搞所谓“霸权稳定”。安全领域,第一,中国倡导“相对安全”或曰“共同安全”,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