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高考语文必备常识

高中高考语文必备常识

高中高考语文必备常识
高中高考语文必备常识

高中高考语文必备常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中高考语文必备常识

1.官员刚到任:下车;官员到职工作:视事;官员委婉请求退职:移

疾;大臣年老请求退休:乞骸骨;官员正式退休:致仕。

2.1995年是农历己亥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

3.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

地支:子(23:00-1:00)、丑(1:00-3:00)、寅(3:00-5:00)、卯

(5:00-7:00)、辰(7:00-9:00)、巳(9:00-11:00)、午(11:00-

13:00)、未(13:00-15:00)、申(15:00-17:00)、酉(17:00-

19:00)、戌(19:00-21:00)、亥(21:00-23:00)。

4.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表排行。

5.中国五岳:泰山(东)、华山(西)、嵩山(中)、衡山(南)、恒

山(北)。

6.古代“尊贵”宴席座位(顺序):西→北→南→东。

7.“孝”指善事:父母;“悌”指善事:兄长。

8.我国古代四种纪年法:(1).王公位次;(2).年号纪年,例:汉武帝

(3).干支纪年;(4).干支年号兼用。

9.古代“科举制”,揭晓名次用黄纸书写。命名:金榜、皇榜。

10.古代选拔人才:察举制、征辟。

11.古代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

时。

12.中国封建时代“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大学)。

地方所设学校:庠(xiang)。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私塾。

国子监的学生:监生(太学生)。

13.古代王宫国子监掌管者或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大学校长,称:国子

祭酒。

14.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下堂:休妻。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生死之交。

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患难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

15.五帝:黄帝、颛顼(zhuanxu)、帝喾(ku)、尧、舜。

16.出官:京官外调。

17.天子死: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庶人死:死;

未成年死:夭、殇;自然地总结:老。

18.“汗青”代“史册”,“丹青”代“画”,“须眉”代“男性”,“巾帼”代“女性”,“桑

梓”代“故乡”,“轩辕”代“中华民族、黄帝”,“三尺”代“剑、法律”。

19.科举始于隋,隋炀帝时期,发展于唐。

20.已故的父亲称为:先考;以故的母亲称为:先妣。

21.《汉书》——班固、《史记》——司马迁、《后汉书》——范晔、

《三国志》——陈寿。

22.古代的三司会审:一:大理寺,二:刑部,三:督察院。

23.“汉河”→“银河”,黄河注入渤海,把注入内湖、内海的称为“湖”,把注

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

24.写景: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温庭筠

25.“行伍”,五人为“伍”,伍伍为“行”,五行为“卒”,四卒为“旅”,五旅为

“师”。

26.褐:粗布衣服;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27.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28.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9.长篇小说:10万字以上,短篇小说:五千—两万,中篇小说:2万—10

万,小小说:一千字以内。

30.“六艺”——六种技能:射、御、礼、乐、书、数。

31.“六艺”:《春秋》、《诗》、《书》、《礼》、《乐》、《易》。

32.“八卦”:乾、坤、震、兑、坎、离、巽(xun)、艮(gen)。

33.赋:完整的,直接的陈述一件事。

比:打比方。

兴:先说另一件事,引起要歌颂的事物。

34.《诗经》一共305篇,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间。

3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

曾巩。

36.朔:初一,晦:月末最后一天,望:十五,既望:十六。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 1、闲情散文探讨 2、现代政治家演说艺术赏析 3、交际口语收集的研究 4、对联欣赏与写作 5、酒与酒文化的研究 6、达城方言的研究 7、王维的诗与趣的研究 8、三国智慧的启示 9、毛泽东诗词的研究10、诗词雅韵11、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12、三十六计的实际运用13、服饰文化与人文精神 14、诗人李白(或白居易、杜甫等)的生命历程15、余秋雨散文 16、流行歌曲词研究17、中国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18、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研究19、李清照诗词研究 20、苏东坡的生命历程21、秋景与秋词22、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23、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24、比较文学研究25、古代文论研究 26、金庸小说赏析27、朦胧诗研究28、民歌研究29、孟子研究 30、李贺诗风形成原因初探、31、鲁迅短篇小说研究32、莎土比亚剧作欣赏 33、“豪放派”和“婉约派”34、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研究35、广告语言艺术浅探36、汉赋研究37、网络文学之我见 38、中华文化对金庸创作的影响39、区域文化流派研究40、风俗对联的研究41、民间文学与作家作品42、民间故事反映出的民族文化 43、曹雪芹身世与《红楼梦》44、《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研究 45、汉语外来词研究46、汉语新词语研究47、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 48、校园文化设计之我见49、剖析湘派奇志-大兵小品的艺术风格50、诗词雅韵51、琼瑶小说中诗文风格赏析52、大话《三国》53、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54、文化类被遗弃的角落55、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56、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57、我们生活中的广告58、广告在生活中的真正作用59、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 60、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61、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62、“三十六计”的实际应用63、修辞在文章中的运用64、东西方文化对比65、孙子兵法在战争中应用66、服饰文化与人文精神 67、文言文虚词研究68、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69、中西方诗歌比较阅读 70、茶与茶道71、茶与茶文化72、写作技巧与写作灵感 73、宗教、宗教信仰与社会文化生活74、侦探小说中的逻辑推理75、中国姓名文化76、姓氏文化77、服饰文化与人文78、流行歌曲词研究79、小说中的侠义精神80、起名的学问81、中国古今诗歌82、服饰文化与人文精神83、广告艺术 84、广告语设计85、三毛的一生的研究86、武侠小说中的“情”与“义” 87、中国文学与外国翻译的关系88、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89、《红楼梦》中的诗词联语90、清丽婉约的女诗人李清照 91、唐诗宋词和民族音乐意境审美92、钱钟书与《围城》 93、从鲁迅小说看民族的劣根性94、摇滚乐与当代社会 95、用人之道——(三国演义)96、情海恨天——我心中的《红楼梦》 97、儒雅大使——金庸98、不公正的评价——由《三国演义》看曹操 99、山盟海誓生死相许---唐宋诗词中的爱情篇100、琼瑶作品的特点 101、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102、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03、豪迈洒脱---苏轼诗词研究104、从诗词风格探究毛泽东和曹操的人格异同 105、潇洒飘逸---李白其人106、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107、调查历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

一、文学常识 必考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类。 古代——作家姓名,朝代国别,作品出处,主要人物、名句等搞清。重点作家有: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煜王勃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杜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罗贯中曹雪芹等,其代表作品百考不厌。 现当代——从文学大家及名著角度入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等名家及代表作,兼顾文学流派,例如白洋淀派、山药蛋派。 外国文学——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莫泊桑塞万提斯等人作品及主要人物情节。 文学体裁——古代诗歌。 体裁分诗词曲。 古体诗句式有4567言、杂言等,用韵篇幅都比较自由,诗经多四言,楚辞多六言,乐府多杂言。律诗为近体诗,多为八句;绝句由八律中断而成,只四句——都只偶句押韵。 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需对仗。 二、杂谈: 1、戏剧: 内容性质——喜剧悲剧正剧;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哑剧;容量大小——独幕剧、多幕剧。 诗歌: 先秦四言、杂言、楚辞体。(赋比兴、《楚》开创浪漫主义传统) 两汉魏晋:乐府民歌,多五言诗。(魏晋建安诗人,风格慷慨悲凉;陶潜开创田园诗)南北朝:南朝多情歌,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篇幅短小(代表《西洲曲》);北朝内容广泛,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刚健,亦五言为主,首创七言四句形式(代表《木兰诗》)。同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唐宋:诗歌黄金时期,诗体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五言七言,山水田园、边塞诗都有大量优秀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词生于唐兴于宋,比诗歌讲究平仄音韵,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或豪放(辛弃疾苏轼),前者抒发个人怀抱词风缠绵,后者多联系自身国家,词风雄浑奔放。 元明清:元代(小令、套数),清代诗歌衰落。 三、称谓 1、谦称(自己对别人) 【王侯】寡人、孤、寡君(对别国人称己国君)、不善 【帝王】朕、寡人 【臣子】臣、老臣 【普通人】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佞(泞)、不敏、贱子 【女子】妾、贱妾、婢子 【称家人】家严=家君、家慈、舍弟(妹、兄、姊)、拙荆、贱息(子女)=弱息(也可单指女儿)、息女、犬子(对别人孩子的蔑称) 2、敬称(别人对自己) 【君王】陛下、庙号(帝王死后追封的名号,例世宗)、殿下(仅此君王者的尊称,本指陛(宫殿)阶之所;汉时称侯王为陛下,唐时只称太子) 【臣子】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管事人)、阁下、左右(左右侍人)、君

【免费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荆轲刺秦王》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鸿门宴》 ★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离骚》 ★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孔雀东南飞》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

高中语文第五册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第五册内容梳理 现代文词语网络 一、常见常用字音的分辨 1.多音字的分辨方兴未艾(ài) 扛鼎之作(gāng) 艾自怨自艾(yì) 扛扛枪(káng) 长吁短叹(xū) 窥伺(sì) 吁吁请(yǜ) 伺伺候(cì) 涤纶(lún) 龟裂(jūn) 纶纶巾(guān) 龟龟卜(gūi) 症结(zhēng) 模式(mó) 症症结(zhèng) 模模具(mú) 唠叨(dāo) 数典忘祖(sh ǔ) 叨叨教(tāo) 数劫数难逃(shù) 数见不鲜(shuò) 2.形近字的分辨狙击(jū) 舐犊(shì) 阻击(zǚ) 舔盘子(tiǎn) 账簿(bù) 篡著(zuǎn) 鄙薄(bó) 篡改(cuàn) 檄文(xí) 讣告(fù) 缴获(jiǎo) 仆倒(pū) 收讫(qì) 为虎作伥(chāng) 迄今为止(qì) 怅惘(chàng) 怙恃(hù) 同侪(chái) 沽酒(gū) 共济(jì) 相形见绌(chù) 咄咄逼人(duō) 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寞(寂寞) 伸(伸张) 膜(隔膜) 申(引申) 栩(栩栩如生) 坦(坦诚) 诩(自诩) 袒(袒护) 邪(邪气) 贸(贸然) 斜(歪斜) 冒(冒险) 盈(盈利) 诙(诙谐) 营(经营) 灰(灰暗) 相(真相大白) 叠(叠床架屋) 像(画像) 迭(迭挫强敌) 罄(告罄) 砭(针砭) 磬(钟磬) 贬(贬低) 附(附和) 震(震撼) 符(符合) 振(振作) 二. 词语解释 1.伫立: 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2.伉俪: 夫妻. 3.风烛残年: 风中之烛易灭. 喻指老人的残年,不久于世. 4.格格不入: 相互抵触. 5.目不暇接: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6.耿耿: 老想着,心情不安. 7.释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参考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参考 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参考 认识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 目标: 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联系和区别 2、了解——学科特点和高考要求 3、了解——语文学习习惯和老师学习要求 4、明确——语文学习意义和应有态度 讲授要点: 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文章,达到表达目) 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

共三块构成;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文章”; (3)初中学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特点 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作用小; 2、积累要求高,记忆东西要求多,了解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你养成了吗? 语文学科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记性和悟性。而记性和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积累和良好习惯养成。怕记怕背,懒于动手,是学语文大忌。要学、会学、坚持学,养成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方向,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这个主体一个根本性要求。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必修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 必修1-5

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7月8日必修一(21)锦瑟 (1)沁园春·长沙(22)马嵬 (2)雨巷(23)寡人之于国也 (3)再别康桥(24)劝学 (4)烛之武退秦师(25)过秦论 (5)荆轲刺秦王(26)师说 (6)记念刘和珍君 必修四 必修二(27)望海潮 (7)诗经·氓(28)雨霖铃 (8)诗经·采薇(29)念奴娇 (9)离骚(30)定风波 (10)涉江采芙蓉(31)水龙吟 (11)短歌行(32)永遇乐 (12)归园田居?其一(33)醉花阴 (13)兰亭集序(34)声声慢 (14)赤壁赋(35)廉颇蔺相如列传 (15)游褒禅山记 必修五 必修三(36)归去来兮辞 (16)蜀道难(37)滕王阁序 (17)秋兴八首?其一(38)逍遥游 (18)咏怀古迹?其三(39)陈情表 (19)登高(40)论语 (20)琵琶行(41)老子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高中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我的多味校园生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酸、甜、苦、辣、咸……我们常常赋予这些不同味道以不同的生命意义。作为刚跨入高中校园的你,也许结交到了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也许学到了受用终生的知识;也许遇到了一抹不一样的风景……这些经历让你想起了哪种味道呢?请记录下这种味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抒倩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试题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例文 我的多味校园生活 终于来到我梦寐已久的高中,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涯。虽然比起初中来学习更加紧张,竞争更加激烈,但是慢慢的,我体会到了高中生活的丰富多彩。校园是教育我们懂得真理,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地方,但在我们在校园成长的过程中也充满了酸甜苦辣。 “酸”梅止渴 “啊,老师,你让我们看一次电视机吧!同学们都想看。”第一次月考前夕,我们班趁着和老师谈话的一次机会,对老师讲了我们心里一直渴望看到的东西。“好啊,只要你们这次考试考出好成绩,不要说看电视,就是要我带你们出去玩我也愿意。”“真的!”同学们都欢呼起来了。“但是如果你们这次考砸了,我一次机会也不会给你们。”老师斩钉截铁地说。同学们听了都个个看起来信心十足。但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都灰头丧气地,因为这次我们考的不尽如意。看着老师铁青着脸,我们都吓坏了,我们一直希望得到的,却成了泡影,“啪”的一下碎了。我们个个都心里酸溜溜的,无奈,只好怨赌服输,这真所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甜”在心间 期中考试的步伐已经姗姗而来,同学们都紧张准备着,唯恐这次考砸了。但考试还是“如约而至”,它悄悄的来了。在考场上,同学们拿着一支攻破难题的笔,一次又一次攻破难题。考完后,同学们如释重负,都怕这次考砸了。等着,盼着,想着那即令人想得到又害怕得到的分数。成绩下来了,班主任拿着试卷,本来铁青的脸一下子变得阳光灿烂,和蔼可亲地对我们说:“恭喜大家,我们这次考了全年级第二名。”“啊,分数百岁!”同学们都欢呼起来了,我们看着试卷上鲜红耀眼的分数,心里高兴极了。心想这半个学期总算有收获了。从这以后,我们对学习的劲头更高了,因为这次考试的成绩,成了我们更上一层楼的学习动力,我们都像吃了蜜一样,心里好甜,好甜…… “苦”口良药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

|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1—4《烛之武退秦师》) 2、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1—4《烛之武退秦师》)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1—4《烛之武退秦师》)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1—4《烛之武退秦师》) 5、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1—4《烛之武退秦师》) 6、卿:古代对人的敬称。(1—5《荆轲刺秦王》) 7、竖子:对人的蔑称。(1—5《荆轲刺秦王》) : 8、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1—5《荆轲刺秦王》) 9、七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1—5《荆轲刺秦王》) 10、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1—5《荆轲刺秦王》) 11、陛:殿前的台阶。(1—5《荆轲刺秦王》) 12、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1—5《荆轲刺秦王》) 13、郎中:宫廷的侍卫。(1—5《荆轲刺秦王》) 14、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视傲慢对方的姿态。(1—5《荆轲刺秦王》) 15、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1—6《鸿门宴》) \ 16、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1—6《鸿门宴》) 17、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1—6《鸿门宴》) 18、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1—6《鸿门宴》) 19、季父:叔父。(1—6《鸿门宴》) 20、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1—6《鸿门宴》) 21、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1—6《鸿门宴》) 22、河:黄河。(1—6《鸿门宴》) 23、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亚,次。(1—6《鸿门宴》) 、 24、跽:跪直身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1—6《鸿门宴》)

高中语文课后习题及各单元练习答案参考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年秋季高一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D(炽热chì长歌当哭dāng 殷红yān 虐杀nüè翌年yì以已度人duó) 2、C(气势磅礴、咄咄逼人、萧瑟、星辉斑斓、惺忪、屏息) 3、B(长歌当哭: 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短小精悍:形容文章篇幅不长却有力量,也可指人个子不高,却很精神。忍痛割爱:忍着内心的痛苦,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洋洋洒洒: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可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4、B(A项语序错乱,“对于”应放在“鸦片战争”之前。C项“忽视”和“否认”不构成并列,应为选择关系。D项主语残缺,在第二个分句“那么”后加上“这种做法”或“专业绘画知识”之类的词语) 5、B(A项最后一个句号放在引号外。C项第一、二、四个顿号改为逗号。D项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6、B(“激流三部曲”是指《家》《春》《秋》) 7、D(《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苦难生活为线索,介绍了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 8、B(次:驻扎) 9、A(①使动/②③名作状/④意动/⑤⑥名作动) 10、D 11、B 12、D((1)句中“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1)句应该选②。(2)句中“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字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③显然没有选④更好。只有D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13、C(抗:举起,扬起) 14、C(结构助词) 15、B(②⑤均体现虞翻有远见) 16、A(B项“非常好酒”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喝酒后总是冒犯孙权”与文意不符;“以讲学为生”文中没有依据。C项是乘船,而不是坐车。D项“曾治好了吕蒙的病”不符合文意,吕蒙称病是借口,不是真病) 17、(1)因为虞翻兼通医术,请求让他跟随自己。 (2)魏国将领于禁被关羽俘虏,被囚禁在城中,孙权到了以后就释放了他。 (3)当关时反而开着,当开着时反而又关上了。难道做事就应该这样吗? 18、(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①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前两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②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每点3分) 20、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必背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字词整理必修1 《烛之武退xx》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xx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xx)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xx(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xx) 7.与xx(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xxxx(做疆界,动词) 肆其xx(疆界,名词) 若: xxxx以为xx(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xx(似乎) xx,且曰:“若毒之乎?”(你) xxxx(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xx说,与xx(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xx)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xx:(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xx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xx(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xx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xx亡xx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xxxx以为xx(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高中语文前五册课文整理

高中语文前五册课文整理!! 第一册 第一单元 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居里夫人站在智慧的高地,坚守理性的美丽。即使是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其精微和美妙,不可重复。体悟创造生命之美,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所在。 一、沁园春·长沙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这是柳亚子先生赠毛泽东主席的词句,可谓对 毛主席诗词的千古定评。《沁园春·长沙》意境开阔,气势宏大,是诗人气质和革命气度的完美结合。 鉴赏这首词,要反复诵读,理解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特点,感受毛

泽东早年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百多年前,年轻的居里夫人经历了长久的艰辛,发现了一种闪烁着蓝色荧光的放射性 元素——镭,由此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遗产。在这篇表现和赞美人物崇高精神的文章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渐渐靠近她的高贵的心灵。 文章朴素大气,意蕴丰赡,精彩的比喻不时涌出。 三、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第二单元: 亲情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与生俱来。“边城”里亲人的爱,自然、明净而深沉,甚至令人伤感。母爱更是无私,博大,子女永远无法全然报答。我们要细心领悟亲情,学会感恩,让美好的感情贮满心灵。

《边城》 清丽的语言、抒情的调子,传达出作者对真善美得最深切的追求。祖孙之间相依为命的亲情,少女成长中的伤感,乃至与过渡人之间的淳朴乡情,都是那样的优美、自然和合乎人性。 《合欢树》: 伟大的母爱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然而看过《合欢树》,我们依然为之唏嘘不已。母亲不仅给了作者第一次生命的资格,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勇气。合欢树是一段生命体验的见证,在它的生长中,母亲的身影无处不在。 《合欢树》是作者用刻骨铭心的体验写就的独白式的文字,看似淡然的叙述背后,是作者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思念。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上海参考资料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版)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版) (每单元课文分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带*者为略读篇目) 高一上 第一单元生命体验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三*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第二单元美好亲情 四边城(沈从文) 五合欢树(史铁生) 六*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 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八邂逅霍金(葛剑雄) 九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第四单元诗歌及其欣赏 十再别康桥(徐志摩) 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十二双桅船(舒婷) 十三*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十四*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 第五单元树木花卉 十五蒹葭(《诗经》) 十六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十七病梅馆记(龚自珍) 十八*诗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第六单元古代小说及其鉴赏 十九促织(蒲松龄) 二十香菱学诗(曹雪芹) 二十一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二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二十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写作 一、调动你的积累:作文材料的准备 二、写出你独特的感受:文章的立意 口语交际 聆听(细节聆听与整体聆听) 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优雅的汉语 专题研究: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现象 附录文言实词及其活用

高一下 第一单元平民生活 一老王(杨绛) 二项链(莫泊桑) 三*当炉女(臧克家) 第二单元杰出人物 四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五小溪巴赫(肖复兴) 六*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 第三单元为理想而斗争 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八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九*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第四单元小说及其评析 十哦,香雪(铁凝) 十一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十二*微型小说两篇 《在柏林》(奥莱尔) 《走出沙漠》(沈宏) 十三*《药》评点(原作鲁迅评点吴中杰)第五单元亭台楼阁 十四阿房宫赋(杜牧) 十五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十六项脊轩志(归有光) 十七*诗词四首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八声甘州(柳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登快阁(黄庭坚) 第六单元古诗及其赏析 十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九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十律诗三首 终南山(王维) 登高(杜甫) 书愤(陆游) 二十一*绝句三首 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二十二*诗赋论(袁行霈) 写作 一、让思想展翅飞翔:联想与想象 二、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 (某些篇目中有下划线,表示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出现,需重点背诵,重点之外的看看即可;没有下划线的篇目全部要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学(节选)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多以填空、简答的形式考查。具体考查形式有: 1、劝告他人型: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2、辩论反驳型: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 3、采访他人型:称呼、礼貌用语、自我介绍、有针对性的提问。 4、邀请他人型:称呼、礼貌用语、自我介绍、阐明缘由,发出邀请。 二、知识讲解 口语交际考查的主要是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涉及到的考点为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口语交际用语要符合人物身份,得体礼貌;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人物该说什么话;注意不要遗漏对话中的信息,否则可能会造成对话前后衔接不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适合语境,准确措辞。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段落,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上下文。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上下文有密切关系。例如: 为防止疲劳驾驶,保证交通安全,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在某高速公路出口处设置检查站,提供床位和茶水,拦下连续驾车3小时以上的司机,要求他们至少休息20分钟。某中学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到检查站协助交警工作。有一位连续跑了500余公里的中年司机推说交货时间紧,拒绝停车休息。如果你是一名青年志愿者,请你劝说这位司机。要求表达得体,有说服力。 [分析]要晓之有理,从正面宣传安全第一的重要性,不能用“车祸”“事故”之类来“教训”司机;要紧扣“中学生志愿者”自己的年龄、身份进行劝说,动之以情;称呼要恰当,语言要亲切生动,态度要诚恳。 答案:(1)司机叔叔,休息一下吧!我们这里的条件非常好。虽说你交货的时间非常紧,但安全第一啊。只要您下车休息20分钟,你一定精力充沛,可以按时安全地交货的。(2)司机叔叔,您的车已经在路上行驶3小时了,你赶路的心情我们理解,但安全也不能不考虑吧。你的儿女一定希望爸爸平安回来。你就在这里享受一下我们舒适的服务吧。(二)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编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编 《烛之武退秦师》(一P16)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因为贰:从属二主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犹:尚且 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 5.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6.越国以鄙远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7.焉用亡郑以倍邻 焉:何用:介词,表原因倍:增加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10、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11、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许:答应给予济:渡河 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弱 13、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敝:损害 16、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 17、以乱易整易:代替 18、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一P18) 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 4、秦王购之千金购:重金征求 5、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 7、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 8、秦王必喜而善鉴臣善:好好地 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把:握,抓住揕:刺10.燕国见陵之耻见:被陵:侵犯、欺侮 11.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1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试人,血濡缕濡:浸湿,沾湿 14.人不敢忤视忤:逆 15.往而不反,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 16.入不测之强秦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18.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19.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并、列给:供 21.唯大王命之唯:“希望”的意思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教学参考资料全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备课、教学参考 本学期我省、我市高中将开设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本人对教材作了一些整理、归纳,并结合现实,就如何开展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供教师备课、教学参考,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一、为政以德 [课文理解]“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德”是对个人要求,以“仁”为核心。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在本章选择的几段语录中,孔子提出了如何处理“德”与“刑”(法)之间关系,提出了“富民”(物质文明)、“教民”(精神文明)的关系,强调“仁”为基础的个人道德要求等。 ?孔子这一思想对今天来说,仍有启发和借鉴。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 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这种做法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值得研究总结。 今天提出“以徳治国”的意义:“ 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框架下的以、法制为前提的治国方略、措施,人民是“以德治国”的主体,根本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一)“德治”与“法治”犹如鸟之双翼,其关系: 1、从两者实质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联系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是规 人们行为准则的强制性的“外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惩恶”,对道德建设有引导作用,也是道德建设的保证,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养成有培养和引导作用。“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是规人们行为准则、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扬善”,它是立法的基础,是保证和调节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 2、从具体容看,法律中有道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断为基础;而道德中也有守法、

高中语文学习计划

高中语文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按照提交目的分成两类,给大使馆申请签证用的,或给学校申请录取用的。下面是XX为你带来的高中语文学习计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预习的内容 1.通读一遍课文(默读),读时动笔勾画出生字词和多音形近字。 2. 查字词典,弄清生字词的音、形、义。 3. 有感情的放声朗读课文两遍。 (二) 要求 1.在预习单上注明文体(文学体裁注明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文体则辩明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 2. 写出应掌握的文学文体知识 3. 生字词注音并释义。 4.写出整体感知到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5. 写出自己对文章结构和写法感受最深的理解。 6.学习小组交流对文章提出的疑问(每班以4人为1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轮流对该学的课文出一张预习题单。 7.可利用知识导学来预习当天的课文,了解本课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方便课堂的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学习提倡民主气氛,破除教师、作者的权威,可

以向教师作者发问质疑,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善于怀疑、敢于发问,勇于回答问题。 3.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质疑。 记叙文:(1)记叙的要素是什么?(2)记叙的结构是怎样的?(3)记叙的祥略是怎样的?(4)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5)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小说:(1)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外貌、思想、性格、语言等)(2)故事情节是怎样的?(结构、顺序、线索、细节等)(3)社会环境如何?(背景、场所、景物、人际等) 散文:(1)文章的“形”是怎样散的?(选材、时空、语言表达等)(2)文章的“神”是如何聚的?(中心、感情、点睛之笔等)(3)文章的构思如何?(线索、结构、过度、照应等) 议论文:(1)中心论点是什么?(2)论证结构怎样?(3)运用了哪些论据?(4)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有什么语言特点? 说明文: (1)说明对象是什么?(2)说明了什么特征?(3)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5)语言有什么特点? 4.深入钻研课文,对所学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 (1)文章写了什么?(2)怎样写的?(3)为什么这样写?(4)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