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实验室建设计划

地理实验室建设计划

地理实验室建设计划
地理实验室建设计划

地理系实验室建设规划

项目名称:地理系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地理系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现拥有“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专业,在校本科生共计244人,其中2011级70人、2010级50人、2009级74人、2008级50人。在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4名,学历结构为博士8名,硕士5名。

地理系教师基本情况

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综合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8月,是延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现拥有GIS实验室、地理综合标本室、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环境生态实验室、土壤水文实验室、自然地理基础实验室、天文气象实验室等7个专业实验室,是集教学、科研、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实验室。

现实验室具体建设情况如下表:

现有实验室仪器设备汇总表:

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对于提高软件类专业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纵观地理系的实验室建设情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随着理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的建设速度和投入力度远不能适应本科实验教学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投入30余万元元进行实验室的建设,而全院学生规模比“十五”期间增加了3倍多,实验场所狭小、仪器陈旧、设备数目少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学校每年投入的实验室维护经费只有4万余元,部分实验仪器因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而闲置,设备维护和运行成本高与投入力度较小的矛盾普遍存在。

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院系办学层次的重要标志。加强实验室建设与规划,是整个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实验室建设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制定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超前意识的建设规划。根据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中规定,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生

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4平方米。根据该标准,在校生达到250名的地理系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应达到3500平米,其中地理系的实验室面积至少要达到3000平米。因此鉴于地理系目前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下述“地理系实验室建设新规划”。

二、“地理系实验室建设规划”目的及意义

要搞好地理系实验室建设工作,首要目的就是制定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超前意识的建设规划。因此依据“地理科学专业标准”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标准”以及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规划。

具体如下:

1)现有的100 m2的“GIS实验室”扩建至300 m2(其中实验室150 m2,仪器室100 m2,准备室50m2);

2)把100 m2的原“地理综合标本实验室”分建成3个标本实验室:①土壤标本实验室150 m2;②生物标本实验室150 m2 ;③地质地貌标本实验室

150 m2 小计450 m2。

3)把100m2的原“自然地理基础实验室”改建成200m2的“地质地貌实验室”

(其中实验室150 m2,准备室50m2);

4)把100 m2的原“环境实验室”扩建至200 m2的“环境实验室”(其中实验室150 m2,准备室50m2);

5)把41 m2的原“土壤水文实验室”分建成2个实验室:①土壤实验室(其中实验室150 m2,准备室50m2);②水文实验室(其中实验室150 m2,准

备室50m2),小计400 m2。

6)把60 m2的原“天文气象实验室”分建成2个实验室:①天文实验室(其中实验室150 m2,准备室50m2);②气象实验室(其中实验室150 m2,准

备室50m2),小计400 m2。

7)把30 m2的原“地图室”扩建至250m2的“地图实验室”(其中实验室100 m2,地图资料保密室100 m2;准备室50m2);

8)新建“遥感实验室”200 m2(其中实验室150 m2,准备室50m2);

9)新建“测绘实验室”200m2(其中实验室150 m2,准备室50m2);

10)新建“生态实验室”200 m2(其中实验室150 m2,准备室50m2)。

11)新建“城乡规划”实验室200 m2(其中实验室150 m2,准备室50m2)。

即扩建、分建和新建实验室共计15个,总面积共计3000 m2

三、“地理系实验室建设规划”总体目标

地理系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科学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创新研究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四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三是测绘方向;四是师范类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实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等;地理信息系统方向需要开设实验的课程名称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测绘方向需要开设实验的课程名称主要为专题地图设计和测量学;

四、“地理系实验室建设规划”具体任务

1)硬件建设

第一、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扩建3个已有实验室,分建7个实验室,改建1个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新建4个实验室。

具体如下:

扩建的实验室3个:

1)GIS实验室

2)环境实验室

3)地图实验室

分建的实验室7个:

1)土壤标本实验室

2)生物标本实验室

3)地质地貌实验室

4)土壤实验室

5)水文实验室

6)天文实验室

7)气象实验室

改建的实验室1个

1)地质地貌实验室

新建实验室4个:

1)遥感实验室

2)测绘实验室

3)生态实验室

4)城乡规划实验室

总计:15个实验室

第二、实验室用房面积与所需基本配置

详见仪器设备表格(EXCELL|)

规划后拟购置的仪器设备总额为531.57万元

2)软件建设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今后,我们系规定以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把本科教学任务作为重点来抓,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

利用教师科研平台,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鼓励教师多带领本科生申请学校组织的各种“本科生科研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落实,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

各位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专业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形式,保证各项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实践性教学工作的领导

专业要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和院里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严格实施。要遵照院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认真完成实践环节全过程的各项教学工作,不能自行增减,不能走过场,不能随意编造,确保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力度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渠道建设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专业要努力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综合性。基地建设

应与教学改革目标、专业设置相协调,把基地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全面考虑;二是实用性。基地建设应确实起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作用;三是要有先进性,基地建设应满足现有课程实验和新开设专业、课程实验的需要,在软硬件建设上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能满足教学需求。

四、狠抓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的落实

1.专业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性教学实施意见,明确需要组织实施的实践环节的类型、项目及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实施细则。

2.要认真选聘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性环节的指导教师,并对相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保证其胜任实践性教学工作。

3.要进一步严格规范实践性教学工作,对社会调查、专业实践、专业实习(见习)、毕业论文(作业)和毕业答辩等实践性教学的性质、内容、任务、环节和步骤均按具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落实每一个环节,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并按时上报成绩和相关材料。

4.要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领导和督查,并将此项工作列为目标管理的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地位和作用,使其为专业发展多献计献策,并鼓励教学业绩突出的骨干教师承担主要课程。

2、引进教师的重点放在年轻的高学历教师,培养的重点放在有实验课程教学的教师。

3、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高等教学改革课题和教研课题研究,有力推动教师的教学水平。

4、多选派年轻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进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业务水平。

望相关部门请予批准

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2012年8月1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