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工务柔性防护网安设作业标准

铁路工务柔性防护网安设作业标准

铁路工务柔性防护网安设作业标准
铁路工务柔性防护网安设作业标准

铁路工务柔性防护网安设作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范围内的SNS柔性防护网安设作业,包含普通型主动防护网(GAR2\GPS2)、被动防护网(RX-025\RX-050\RX-07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

《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3、工作内容及作业标准

3.1作业条件

a天窗点外。

b对特殊情况可能影响线路及接触网设备安全限界的,按照相关规定单独制定方案并纳入天窗内施工项目。

c作业时间:根据工作量确定。

3.2人员要求

a岗位要求

作业负责人由不低于工班长或指派胜任的桥隧工担任,作业人员经段级培训合格的桥路工或劳务工。

b人员配置作业负责人1人,作业人员数量根据工作量确定,防护员:0-2人。

3.3作业机具

空压机、潜钻孔、钻机、注浆泵、搅拌机、电焊机、捣鼓棒、通讯设备(对讲机)、防护备品。

3.4配合要求

施工前与电务、通信、供电等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现场调查确认,在影响范围内施工必须按规定由受影响的设备管理单位设专人现场配合。

3.5安全风险构成

3.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

a机具、料具侵限或滚落,造成碰撞事故。

b作业前未对松动土石进行清理,作业中土石滚落威胁行车安全。

3.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

a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安全带(绳)、安全帽、防滑鞋和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造成人身伤害。

b坡面作业时作业人员重叠作业。

c列车通过时,避让距离不够,列车坠物伤人。

d搬运重、大、长物(钢柱)时未指定专人指挥、协调动

作造成人身伤害。

e各种机具未制定有切合实际的安全操作规程,机械使用

未执行专人专机,机具设备带病或超负荷运转,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造成人身伤害。

f电器设备、电路状态不良,使用未装触电保护器的各种

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设备,未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造成触电人身伤害。

g电力设备作业按规定执行监护制度,不挂“严禁合闸,

有人作业”牌等简化作业程序造成触电人身伤害。

h需上道或穿越线路时,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致使作业人

员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伤害。

i横越线路未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规定,上道

前未严格执行“手比、眼看、口呼”制度,造成机车车辆伤害。

3.6防护要求

a网外作业(对线路及设备确无影响),可不设置防护。

b网内且不进入铁路建筑物限界范围内作业时,设置1名

现场防护(专职)。

c需跨越线路时,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现场防护1人

(专职,联络不畅根据现场情况增设中转防护)。不能随时下

道的笨重机具、材料跨线转运,纳入天窗办理。

3.7作业程序

3.7.1点名分工

作业负责人组织作业人员列队点名,明确作业分工项目、

内容及时间,所有作业人员均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根据当日作业项目进行全员安全提示。

3.7.2工(机)具检查

作业人员对工(机)具性能及安全性进行检查确认,防止将损伤的工(机)具带入作业现场,影响作业人身安全及作业进度和质量。

3.7.3人机转移

a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在就近安全通道行走至作

业地点附近的安全地带。

b需汽车运输时,乘坐有运营资质的载人汽车,工(机)

具装车卸载、人员上下车,应注意人身安全。

3.7.4作业准备

根据分工分配工作任务及工料具。

3.7.5主动网安设

3.7.5.1施工放线

根据锚杆(索)的设计间距要求,一般以坡脚一侧为基点,逐渐向另一侧和上方测定各锚杆位置,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情形:

——当锚杆孔口处应设置、开凿凹坑,在锚孔定位时宜充分利用坡面既有的凹凸特征,在允许的间距调整范围内尽可能将锚孔直接设置在天然凹坑处,以减小人工开凿工作量。

——如遇标准孔位处岩土体极为松散、破碎,可能会带来成孔困难,或者遇到孤石或浮石,可能会带来钻孔作业风险,在这些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允许的间距调整范围,小范围适当调整锚杆位置。

3.7.5.2成孔

a)a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

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为20cm,深20cm。

b钻孔作业一般宜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进行,在此过

程中可对尚未完全清除的影响施工安全的坡面浮土、浮石进行再次清除。

c一般应在钻孔前或钻孔的同时,在孔口处凿一满足设计

要求的凹坑,其作用主要在于使穿过该位置处锚杆外露环套的支撑绳能贴紧坡面,因此,其尺寸大小能使锚杆外露环套的顶部内缘不高出孔口处地面即可。以下两种情况下是不必人工开凿凹坑的,一是锚孔本身处于满足要求的天然凹坑处,二是临近锚孔间的坡面凸起或为孤危石时,因为在这一情况下即使锚孔处的支撑绳将悬空,但在跨越凸起体时它也是能贴紧坡面的。

d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

长5cm以上,孔径不小于φ45;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可采用

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

固效果.

e锚杆孔的方位角度遵循设计要求,一般应尽可能垂直于坡面,或在有可以判断的潜在滑动面(包括节理裂隙等非连续面)处尽可能与该潜在滑动面垂直。

3.7.5.3锚杆安装

a钢丝绳锚杆的安装与普通钢筋砂浆锚杆的安装相似,为保证砂浆体与孔壁的良好黏结以及对锚杆体的握裹,需要进行洗孔和杆体对中。由于钢丝绳锚杆的柔性和扁平特征,在锚固深度不大于3m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搅动杆体来使孔内浆体均匀饱满,当锚固深度更大时,应考虑采用机械注浆。

b注浆浆液标号不能低于M20,宜用灰砂比1:1~1.2、水

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c孔口凹坑内不宜留置砂浆体,绝不允许砂浆体将锚杆外露环套完全掩埋。

3.7.5.4支撑绳安装

a将一定长度的钢丝绳穿过端部锚杆的外露环套并用绳卡

固定后,逐个穿过同排或同列锚杆的外露环套,直至该支撑绳末端锚杆处,用张拉能力不低于10kN的紧线器或葫芦拉紧支

撑绳,用同规格的绳卡将末端固定即告完成。

b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二至四个(支撑

绳长度小于15m时用二个,大于30m时用四个,其间用三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c一般宜将单根支撑绳的最大长度控制在30m左右;当纵

横支撑绳设计规格不同时,单根支撑绳应在同排或同列中安装;在设计规格相同时,为避免边角处过短的支撑绳造成材料浪费并留下过多的固定连接点,可以考虑从排转向列或从列转向排来安装。

d对于围护系统,由于并不要求张紧支撑绳,因此在易于

搬运和安装的前提下,可以使单根支撑绳尽可能地长。

e支撑绳装安装前锚杆砂浆至少需要三天凝固期。

3.7.5.5格栅铺挂

a)格栅的铺挂一般应从上向下进行,网块间应重叠搭接,并使网块尽可能平展并紧贴坡面。

b)格栅网网块间应重叠一至两排网孔宽度(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

φ1.2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可在支撑绳安装时同步或提前完成。

3.7.5.6安装钢丝绳网及缝合

a对于主动加固系统中需张拉安装的钢丝绳网,应尽量将其置于由支撑绳形成的网格中间,并对其四角临时固定,从网块上部中点用一根缝合钢丝绳向两边分别与支撑绳进行缝合连接,直至网块底部使缝合绳两端重叠0.5-1m后,将缝合绳的两个端头与钢丝绳网间用相应规格的绳卡进行固定。在该缝合过程中,一般可用手动拉紧缝合绳,必要时也可采用紧线器或葫芦,以使钢丝绳网尽可能张紧。

b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c对于围护系统中毋需张拉安装的钢丝绳网,其缝合方式约有不同,网块仅在顶部或周边与支撑绳进行缝合连接,其余均应与相应钢丝绳网进行缝合,既可每张网采用一根缝合绳与相邻网块进行环向缝合,也可将钢丝绳网依次排列好后用缝合钢丝绳分别进行横向或纵向缝合连接。

3.7.5.7整理作业

全面检查一次清理工具材料。

3.7.6被动网安设

3.7.6.1钢柱安装

a将钢柱顺坡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b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c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

d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

3.7.6.2侧拉锚绳的安装

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3.7.6.3减压环的布置

a减压环分布于上拉锚绳及两根上支撑绳与两根底部支撑绳上。

b减压环在上支撑绳及底部支撑绳上每跨网之间为两个分布。

3.7.6.4上支撑绳安装

a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50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一跨的减压环相对于钢柱对称布置)。

b将该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的顶部挂座上(仅用30%标准固力);在第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恻;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统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c再次调整减压环位置,当确信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d第二根上部支撑绳和第一根的安装方法相同,只不过是从第一根的最后一根钢柱向第二根钢柱的方向反向安装而已,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有减压环时)。

e在距减压环约为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30%标准固力)。

3.7.6.5底部支撑绳安装

a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基座的挂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为50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

一跨的减压环相对于钢柱对称布置:当每跨为单减压环时,应与上部支撑绳的减压环呈对角关系)。

b在第二个基座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于挂座的外侧(仅用30%标准固力);在第二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下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c检查确定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d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支撑绳,但反方向安装,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一侧。

e在距减压环约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底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30%标准固力),如此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下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双支撑绳结构。

3.7.6.6环形钢绳网安装

a钢绳网按组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

b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钢绳穿过钢绳网上缘网孔(同一跨内两张网同时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另一根钢柱座绕到其基座并暂时固定。

c用紧绳器将起吊绳拉紧,直到钢绳网上升到支撑绳的水平为止,再用多余的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

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保缝合时的更为安全,此后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

d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钢绳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为止,并侧向移动钢绳网使其位于正确位置。

e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1.3倍截断,并在其中点作

上标志。

f钢绳网的缝合:从系统的一端开始,先将缝合绳中点固

定在每一张网的上缘中点。从中点开始用一半缝合绳向左逐步将网与两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用绳卡将两根支撑绳联结在一起的地方之后,用缝合绳将网与不带减压环的一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当到达柱顶挂座时,将缝合绳从挂座的前侧穿地,并继续转向右缠绕不带减压环的一根支撑绳,直到联结两根支撑绳的绳卡之后。从这里开始用缝合绳将网与两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跨越钢绳网下缘中点1m为止,最后用绳卡将缝

合绳与钢绳网固定在一起,绳卡应放在离缝合末端约0.5m的

地方。

g缝合绳的另一半从网上缘中点开始向右缝合,直到与另

一张网交界的地方转向下起,最后使左右侧的缝合端头重叠

1m。

3.7.6.7格栅网安装

a格栅网铺挂在钢绳网的内侧,并应叠盖钢绳网上缘并折

到网的外侧5cm,用扎丝将钢绳网与格栅网联结在一起。

b格栅网底部应沿斜坡向上敷设0.5m左右,为使下支撑

绳与地面间不留缝隙,可增设锁脚锚杆,空隙大于30cm时采

用钢绳网补孔、空隙小于30cm时采用格栅网安装补强。

c每张格栅网之间应叠盖10cm。

d用扎丝将格栅网固定到钢绳网上,每平方米固定约为4处。

e每隔50m设置φ16中间加固拉锚绳一处

3.7.6.8整理作业

全面检查一次清理工具材料。

3.8质量标准

3.8.1主动网安设质量标准

a基本要求:钢绳网的铺挂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缝合绳

外观和手动感受上应无明显松动,否则应重新张紧;每张钢绳网每相对周边与构成其挂网单元的支撑网或钢丝网间的缝合绳绕向、松紧度应基本一致。

b铁丝格栅:铁丝格栅的固定方式、尺寸和重叠宽度应满

足设计施工要求;对设计要求紧贴钢丝绳网的铁丝格栅,不应有大于1㎡的明显悬空存在,不满足要求的可增补局部扎结处;固定绳卡应牢靠。

c外观鉴定表面平整;防护的表面平顺、无脱落现象。

3.8.2被动网安设质量标准

a被动安全系统布置应沿等高线走向。

b被动安全系统最大允许初始铅垂直度为柱间距的3%。

c上拉锚杆、中间加固拉锚杆抗拔力≥40KN,侧拉锚杆抗拔力≥50KN。

d锚固:

——结构坚实的地质采用A类锚固、松碎结构的软地质采用B类锚固。A类锚固:钢柱基础及锚杆孔眼钻凿地层处于稳定基岩或覆盖层很薄,可直接钻凿锚杆孔眼,然后采用M30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锚固;B类锚固:钢柱基础及锚杆孔眼钻凿地层处于土质地层时,由于成孔锚固后其抗拔强度下降,需采用C20钢筋混凝土,钢筋笼采用Φ16螺纹钢筋制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以提高锚固强度。

——当采用A类锚固时钢柱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锚杆孔径不小于Φ42,基础顶面用薄层C20细石混凝土或M20水泥砂浆抹平。

——当基础所处地层为厚度小于混凝土基础深度的覆盖层时,覆盖层部分用混凝土置换,下部直接钻凿锚杆孔,形成复合基础。

——钢柱基础地脚螺杆用Φ28螺纹钢筋加工制作,总长5m,顶端丝口M27×100,锚孔直径为Φ42,拉锚绳采用Φ16双股钢丝绳,总长度5m,锚杆孔径不小于42mm。

3.9作业流程

a主动网安设

作业准备----施工放线确定锚杆孔位----成孔----锚杆安装----支撑绳安装---格栅铺挂----钢丝绳网安装及缝合----清理料具。

b被动网安设

作业准备----钢柱安装----侧拉绳安装----减压环布置---上支撑绳安装----底部支撑绳安装----环形钢绳网安装-----格栅网安装----清理料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