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现代服务业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以现代服务业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以现代服务业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作者:孙红艳

来源:《唯实》2019年第11期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供给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要求“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而上述领域大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近年来,江苏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江苏省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在不断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全省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服务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看,不少地方服务业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与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规模小、集聚程度低、市场化弱等问题仍很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地区服务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尽管新兴服务业有了一定发展,但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仍来自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

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目前,全省很多地区制造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靠订单生产、贴牌生产、来料加工,产品生产线和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相对缺乏。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产业集群水平不高。服务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存在“聚”而不“群”的现象。产业群内企业间业务和技术关联度低,缺乏明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配套能力差,产业结构趋同。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的互动机制尚不健全,产学研联合不够紧密。

二、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