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答案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答案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答案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答案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

第一章社会学:对身边熟悉世界的探索

一、填空

1、社会学研究主要功能是描述与政策评估功能、解释与理解功能、预测功能、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判功能、启蒙与教育功能。

2、选择题: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的观点代表者是( B )

A 斯宾塞

B 韦伯

C 福武值

D 帕森斯 E齐美尔

2、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几种观点( ABCDE )

A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的科学

B 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

C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和群体生活的科学

D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社会过程和社会组织的科学

E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社会学170年的历史回顾

一、填空

1、1838年孔德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2、孔德按照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

3、涂尔干社会学的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问题。

4、韦伯把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动传统的行动。

5、社会学在中国走过了坎坷道路,在经历了传入期(1891—1930)、建设期(1931—1951)、中断期(1952—1978之后,1979年进入了恢复和重建时期,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6、马克思独特的社会学思想主要有两大观点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的不可避免性、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

二、选择题

1、( A )将人类社会比作有生命的有机体,将进化论引入人类社会。

A 斯宾塞

B 涂尔干 C孔德 D马克思 E 韦伯

2、"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是( D )翻译了斯宾塞社会学的专著《社会学研究》。A康有为. B.章太炎 C.孙本文 D. 严复

3、美国心理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B )

A 威廉.萨姆纳

B 莱斯特.沃德

C 艾尔宾.斯莫尔

D 罗伯特.埃兹拉.帕克

第三章社会学领域的主流话语

一、填空

1、默顿提出的大量社会学用语已被广泛接受,如角色丛、地位丛、显在功能潜在功能、反功能。

2、互动论的两个流派是拟剧论和符号互动论-。其各自的代表者是戈夫曼科恩、布鲁默。

3、霍曼斯交换原则包括几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理性命题

二、选择题

1、结构功能主义的大师有( BC )

A 斯宾塞 B帕森斯 C 默顿 D 达伦多夫 E 科塞

2、AGIL四功能模式是由帕森斯提出的,它包含的内容是(ABDE)

A 适应 B目标达成 C功能 D模式维持 E 整合

3、冲突论是建立在批判和反对( A )基础上的。

A 结构功能主义

B 互动论

C 交换论

D 新功能主义

4、达伦多夫认为冲突在人类社会是永远不能消除的。由于权力和权威必然引起竞争、社会冲突、社会变迁,所以( BE )就成了解释人类一切事务的关节点。

A 冲突

B 权力

C 竞争

D 变迁

E 权威

5、交换论的代表人物是( AB )

A 布劳 B、霍曼斯 C 布鲁默 D舒茨 E 库恩

四、简答题

1、简述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结构功能论植根于19世纪初有机论,其方法论基础属于实证主义。倡导对社会事物进行严格的量化或经验研究,结构功能论又被看作是一种自然主义理论。

早期社会功能论思想:从系统的角度考察社会生活,把文化和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相互依存。

帕森斯是结构功能主义大师。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之一。在社会系统中,行

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结构单位。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1)适应;(2)目标达成;(3)整合;(4)潜在模式维系。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是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默顿是另一位结构功能主义大师,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提出了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区分了正功能和负功能,并引入了功能选择的概念。

2.列举三个冲突论社会学家的主要思想。

(1)韦伯社会冲突思想是在阶级、冲突和社会变迁的研究分析中发展起来的,他主张社会冲突起源于权力、财富和声望的高度相关性;报酬的分配和低水平的社会流动率;弱者否认不平等合法性易于选择冲突以改变现状;分配被垄断时,社会产生紧张和愤恨。

(2)达伦多夫深受马克思的影响,他认为只有把人类社会看作为权力和权威而不断进行着斗争的竞技场才能充分理解社会。

任何社会总是处在冲突的状态中,某些人的利益和另一些人的利益总是对抗着的。冲突决不会被根除。

主要观点:冲突在人类社会中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由于权力和权威必然引起竞争、社会冲突、社会变迁,所以,权力和权威及成了解释人类一切事务的关节点。

(3)科塞:科塞分析的出发点是:压力、强制和冲突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是他又研究这些过程的整合与适应的作用。认为冲突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认为冲突是一种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维护社会的功能。科塞还提出了关于对社会整体的功能的命题。

第四章社会

一、填空

1、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

2、从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上可以分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两种类型。

3、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类型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我国七级地缘关系为国家—省—市—县(区)—乡(街道)—村(小区)—邻里

5、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从文化角度把社会分为无文字社会有文字社会。

6、按照罗伯逊观点,社会可以按照基本生存方式分为狩猎采集社会→畜牧社会→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7、社会学从组织形式上区分社会类型,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了礼俗社会、法理社会。

8、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将社会形态概括为见此发展越来越高级的五种类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唯名论,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

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2、社会唯实论:是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的一个观点。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派唯识论。与唯名论相反,早期唯实论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一般脱离个别、先于个别而存在。后期的温和唯实论则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学说为依据,认为一般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主张一般是对事物共性(普遍性、相似性)的抽象。

3、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位置,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多寡作出的社会排列。

4、社会角色:即社会上每一种地位都伴以为社会所期望和要求的,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5、社会群体:群体或社会群体,是指由两个或更多人组成的,按照已经形成的和持久的方式相互频繁交往;这些人自称为某一群体的成员也一致认为是属于某群体。

6、血缘关系:是以血缘关系或生理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7、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8、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三、选择题

1、家庭、伙伴群、邻里属于( A )

A首属群体 B直属群体 C 间接群体 D次属群体

2、下列群体中属于次属群体的有(ABE )

A 广告公司

B 学校

C 邻里 D玩伴 E 医院

3、以血缘关系联结的社会群体主要包括( BCDEF )

A 地理位置关系

B 种族

C 氏族 D宗族 E 家族 F 家庭 G 空间关系 H 广泛社会分工

四、简答题

1、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识论的区别

社会唯名论把社会看成是一群“同心的人”的集合体,是代表许多人的总和,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唯名论派的社会学家们确认个人行为及其细节谁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地位与角色的区别。

人们占据地位,扮演角色。地位和角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在生活中所担任的角色决定于他们在一定时期的社会地位。每个地位不仅只有一个相关角色,而是有一组角色;当与其他地位占有者发生关系时,这一组角色叫做角色丛。

地位—角色是与社会系统有关的行动的更高一级单位;这个单位从结构上看是地位,从功能上看则是角色。

第五章文化

一、填空

1、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文化”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一词是指农耕和对植物的栽培。

2、文化的一般共性是创造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民族性;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文化的一般特性体现在复合性、象征性、传递性、文化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3、我族中心主义是建立在对文化的误解之上的。

4、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所说的广义的文化概念一般包括以下要素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语言和符号,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物质产品。

5、从层次上,文化可以区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

6、文化变迁的方式主要有文化传播、文化采借、文化濡化。

7、文化采借中物质文化-先于和多于非物质文化采借。

二、名词解释:

1、我族中心主义:以自己的文化评价衡量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文化优越。

2、文化相对论:是指不主观武断地用一种文化标准去衡量评判另一种文化。

4、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居于附属地位的其他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可以称之为“亚文化”。

5、文化一体化:文化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其他文化特性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这就是文化的一体化。

9、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或文化集丛,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互相整合的文化特质构成。

10、文化采借:即把外来的文化元素或文化丛直接纳过来。

11、文化濡化:指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

三、选择题

1、中国文化对邻国如日本、朝鲜、蒙古、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体现了文化的什么特性(C )?

A 象征性 B复合性 C 传播性 D 超生理性、超个人性 E变迁性

2、对于整个社会,文化在正向上具有( AD )功能。

A 整合功能 B规范功能 C 团结功能 D导向功能

3、造成文化一体化问题的重要表现是(ABC )

A 理想文化现实文化的冲突

B 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冲突

C 主体文化与亚文化冲突

D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冲突

E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冲突

4、移民、战争、入侵和占领是(D )的重要媒介。

A 文化采借

B 文化濡化

C 文化一体化

D 文化传播

5中国城市遍布的咖啡馆、酒吧和卡拉OK表明了( D )过程。

A 文化磨合

B 文化采借

C 文化传播

D 文化濡化

四、简答题

2、文化的一般特性有哪些

(1)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复合性(3)象征性(4)传递性(5)文化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3、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5、举例说明什么是亚文化。描述一个你所熟悉的亚文化,分析该文化独特的价值观。略

第六章婚姻与家庭

一、填空题

1、从社会化角度说,基本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库利观点,这样的初级群体主要包括家庭、邻里、伙伴群。

2、在传统的农村社区中,邻里的功能主要有生产上的互助、生活上的互助、社会安全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化的功能、感情满足和娱乐功能。

3、目前中国婚姻家庭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人口结构中的性比例失调问题、家庭暴力和家庭稳定问题家庭养老问题、独生子女问题。

4、族群划分依据主要是依据文化因素因素,如语言、宗教信仰、习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和遭遇。

5、根据家庭中的打击层次和亲属关系,可以把家庭结构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几种类型。

6、家庭的生命周期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阶段。

二、名词解释:

1、内群体:内群体是指一个人经常参与其中,或在其间工作、生活,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并且对该群体产生了一种感情上的认同的群体

2、外群体:外群体泛指内群体以外的社会群体,又称他群。

3、伙伴群:根据儿童之间的共同兴趣、由儿童自发组成的初级群体。

4、首属群体:首属群体又称初级群体或初级社会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与生活的基础群体。

三、选择题

1、按照人的归属感将社会群体划分为(AD )

A 内群体

B 正式群体

C 初级群体

D 外群体 E非正式群体 F 小群体

2、根据社会群体的形成与行动原则可以分为(AE )

A 非正式群体

B 次属群体

C 小群体 D我群 E 正式群体

3、同学圈、朋友圈、网络上的虚拟社区、QQ里的群组都属于(C )

A 内群体

B 族群

C 友群

4、主干家庭是由( B )组成的家庭

A 父母和未婚子女

B 父母和一对已结婚子女

C 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

D 共同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已婚子女

四、简答题

1、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22页)

(1)具有一定群体纽带,在长期的互助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稳定的社会关系。(群体存在基本条件)

(2)在同一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在互助过程中为了其共同的群体目标。

(3)共同的群体规范体系

(4)共同的群体意识,就是群体成员之间对群体的认同(归属感)

3.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在当代中国社会,家庭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家庭的功能

(1)经济功能。家庭不仅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而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

(2)生育和社会化功能。家庭承担着人类社会自身再生产的功能,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场所。(3)性生活和感情交流的功能。家庭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社会两性生活的最主要的合法场所。(4)休闲与娱乐功能(生活港湾、避风港)家庭成员的大部分闲暇时间都是家庭中度过的。(5)赡养功能。家庭养老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直接承担赡养义务主要形式。

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动和大规模社会组织的出现,家庭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家庭中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如经济功能、抚育功能(包括子女的社会话和老人的赡养)趋向减弱,逐渐被家庭之外的社会组织所代替,而原来在家庭中并不占主要地位的性和感情满足的功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七章社会组织

一、填空

1、根据社会组织的规范是否严格把社会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2、根据社会组织的功能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整合组织、文化组织

3根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方式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4、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关系分为互利组织、营利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

5、组织的正式结构有直线制结构、职能制结构、直线参谋制结构、直线职能参谋制、事业部制结构、矩阵结构

6、组织过程最主要的三个环节是领导与决策、沟通与交往、控制与参与。

7、就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手段而言有自发、诱发、强制三种

二、名词解释:

1、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有计划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2、科层制: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3、组织结构: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使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起来的一种模式。

三、选择题

1、法院、公安局属于( A )组织。

A 整合组织

B 政治组织

C 功利性组织

D 服务性组织

2、医院、学校属于( C )组织

A 互利组织

B 营利组织

C 服务组织

D 公益组织

3、监狱、精神病院属于( C )组织。

A 功利性组织

B 规范性组织

C 强制性组织

4、机构简单、职权明确、决策统一、贯彻迅速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D )

A 职能式结构

B 直线参谋制结构

C 直线职能参谋制结构 D直线制结构 E 事业部制结构。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所谓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使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起来的一种模式。(一)具有特定的目标和目标体系。

(二)组织成员角色化

(三)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权力分层体系和科层化管理体制

(五)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2.如何理解社会组织的功能?

社会组织的功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整合功能:所谓整合是指调整对象中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有序化、统一化、整体化的过程。

协调功能:组织成员之间,职能部门之间必然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组织要调节和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使目标得以实现。

维护利益的功能:维护利益功能的有效发挥能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凝聚力,增强组织成员向心力从而顺利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实现目标的功能:组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组织成员的统一力量,以利益功能为动力,使组织达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的正向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非正式结构有正向功能:

第一,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

第二,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控制和沟通形式

第三,能够成为推动组织改革、维护组织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第八章社会制度

一、填空

2、社会制度的形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民俗升格为民德,再由民德发展为制度、二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度制度。

3、可以把社会制度相应地划分为本源制度、派生制度两大类。

4、本源的社会制度主要有经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派生的社会制度主要有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

5、社会制度具有行为导向功能、社会整合功能、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功能、社会化功能功能。

6、制度的生命周期是形成期、效能期、萎缩期。

7、制度化的具体过程可概括为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制定规范、建立结构。

8、政治制度的功能可以从维持社会秩序、管理公共事务,起到协调、规划和监督作用两方面来理解。

9、教育的功能包括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传播文化、凝聚社会力量、发展自我、筛选人才、发明创造。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制度化:制度化是指制度对人类现实的社会行动产生影响并使之模式化的过程。

三、选择题

1、派生制度主要包括(BCE )

A 经济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法律制度 D婚姻家庭制度 E 文化制度

2、下列社会制度中那一种是属于本源的社会制度(B )

A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法律制度 D 文化制度

3、社会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BCE )

A 导向性 B普遍性 C 相对稳定性 D 社会整合性 E 复合性

4、制度的理论基础是( C )

A 规范

B 组织

C 基本观念与基础理论

D 物质设备

5、保证社会制度实施的主体是( D )

A 物质设备

B 规范

C 基本理论

D 组织

6、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B )

A平等 B 规范 C、组织 D 物质设备

7、比较原始社会和现代政治中的先知、英雄、领袖、救星、救世主都是属于( A )权威类型。

A 卡里斯马型

B 传统性统治

C 法理型统治

D 礼俗型统治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制度?它有哪些特征?

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普遍性和变异性的统一

社会制度具有时空上的普遍性,这是由人类基本需求的相同性决定的。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或民族、不同地区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制度发生变化

第二,相对稳定性

社会制度一经确立,在相当长时间内制约人们行为,形成相对稳定规范。有时其存在基础丧失,但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这种相对稳定性有时就成了社会制度的保守性

第三,复合性

社会制度倾向于坚持相似的价值观念、准则和目标,支持或惩罚相同的群体和利益集团。

因此有助于避免社会结构的紧张或社会解体

答出以上三点即可

第四,强制性

社会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制约其成员的行为规范,迫使其成员必须遵守,对于不遵守或违反其规定者,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表现出一定的强制性。

第五,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制度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受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影响,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秩序。

2.社会制度具有哪些功能?

第一,行为导向功能

通过权利和义务系统确定个人的地位和角色,为人们提供思想和行为模式使其较快地适应社会生活,避免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社会整合功能

它能协调社会行为,调适人际关系,发挥社会组织组织正常功能,清除社会运行的障碍,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第三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制度通过保存和传播人类的发明、创造、思想、信仰、风俗等文化,使之世代沿袭,并在空间上得到普及。同时制度促进文化的累积与继承,推动人们创造新的文化。

第四,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及社会向个人灌输知识、技能和规范的过程。

3、什么是政治制度?韦伯是怎样划分权威的三种类型的?

政治制度指的是规范个人或团体获得权力并在社会中对他人实施权力的体系。

韦伯再起争执社会学理论中探讨了权威的合法性问题,她区别了三种理想类型核发通知,它们分别是卡里斯马型通纺织、传统型通知、法理型统治。

第九章乡村城市、城市与社区变迁

一、填空

1、社区定义主要包含这样几个基本要素:共同情感联系和价值的认同、共同的地域空间、经

济活动及共同利益、一定的人群。。

2、社区变迁是文化、结构、生态诸因素变迁的综合。

3、礼俗社会是指传统的社会,法理社会是指现代工业社会。

4、社会学关于社区全力问题研究主要有两种理论,一是权力精英理论,一是权力多元论。

5、农村社区的形成主要途径有自然聚居、新建村落、殖民拓荒。

二、名词解释:

1、社区:社区是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性社会,其成员拥有一个地域环境,他们的主要社会活动或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并通过与其他成员的经常互动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2、社区变迁:社区变迁是指社区活动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成员通过各种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使社区的主要因素和机构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

4、礼俗社会:礼俗社会,也称“共同体”或“公社”,指传统的社会,相当于小范围的乡村社区。

5、法理社会:即现代工业社会。

7、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三、选择题

1、从横向的维度社区可以划分为( BC )

A 传统社区

B 农村社区

C 城市社区

D 现代社区

2、社区变迁中,导致社区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的技术与制度革命有( ABC )

A 农业技术的革命

B 蒸汽机的发明创造

C 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D 交通和通讯技术

四、简答题

3、传统社区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自然力,从事以生计为目的的小规模经营活动。

(2)生活方式围绕着生计活动,单一性极为明显。

(3)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共生与合作关系,维系关系的纽带是以血缘、亲属和相互熟悉为基础的亲情、伦理、良心、习俗。

(4)社区主要由家庭、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构成,各个群体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

4、现代社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他们由于社会分工而分布于各种行业和职业,其中大多数人在以机械化大生产为主的工厂里从事商品生产。

(2)劳动和收入的差异,导致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3)在陌生人的社会关系中,利益是基础和核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联系主要依靠规章制度和规范法律来维系。

(4)社区主要由政府、企业、学校及其他社会团体等正式组织构成,各种组织依靠统一的法律而相互依存。

第十章个人社会化

一、填空

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2、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家庭、学校、伙伴群和大众传播媒介。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化: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与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断相适应的过程。

2、镜中之我:“镜中之我”是指我们对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

3、“主我”和“宾我”:米德“符号互动论“提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两面:“主我”和“宾我”。“主我”是本能的,自私自利的,一时冲动的,非社会化的自我;“宾我”。则意识到社会的规则标准和要求的社会化的自我。

三、选择题

1、实现社会化的生理基础有(ABCDE )

A 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B 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C 人有较强学习能力

D 人有语言能力

E 人有情绪智商

2、社会化的生命周期包括( ABCDE )

A 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

四、简答题

什么是社会化,以陕西西安大三学生撞人并且用刀刺伤者致死事例,思考家庭、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重要)

答:1、技能社会化

个人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化过程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2、政治社会化

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3、行为社会化

社会向全体成员指出的行为准则或要求人们遵从的一定规则和方式。它表现为法律、纪律、道德、风俗等不同的方面,是个人与社会协调的主要力量。

4、性别角色社会化

男女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生活特征外,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特征。

思考分析略

第十一章社会互动、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

一、填空

1、有关社会互动的理论主要有符号互动论、角色理论、拟据理论、参照群体理论、交换理论。

2、主要互动的类型有交换、合作、竞争、冲突、顺应。

3、集体行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骚乱、恐慌、时尚、谣言等。

4、对集体行为发生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加值理论、模仿理论、感染理论、紧急规范理论、控制转让理论-等。

5、社会运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改革运动、革命运动、抵抗运动、表意运动。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互动:所谓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2、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是指人们在行动前对所处的既定环境或在交往前对将要面临的情景所作的主观解释。这种解释不仅影响交往的方式、手段,而且影响交往的程度和结果。

4、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是一种试图改变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结构的、大规模的、特殊形式的社会行为,是一种促成或阻碍社会变迁的集群努力方式。

三、选择题

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俗语反映的是( C )

A社会互动中的困境 B社会行动中的困境 C 集体行动中的困境 D 社会运动中的困境

2、集体行动又称(ABC )

A 集群行动

B 大众行为

C 集合行为

D 群体行为

四、简答题

1、试举例说明情景定义对于社会互动的影响与作用。

情景定义是指人们在行动前对所处的既定环境或在交往前对将要面临的情景所作的主观解

释。这种解释不仅影响交往的方式、手段,而且影响交往的程度和结果。

情境定义有助于人们深入考察现实的社会互动过程。为什么相同刺激会引起不同人不同反应?这是情境界定不同导致的后果,同时情境定义结果也会制约人们的行动。

托马斯曾说过“如果人们把情境定义为真的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是真实的“。这种理论假设向人们展示,情境的社会定义尽管是主观的,但却有其客观的结果。如在某段时间内,认为某家银行将要倒闭,结果许多该银行的储户争相去挤兑,最后,这家银行真的倒闭了。

一个悲观的人和一个乐观的人在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赶路,口渴极了,但他们只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于是说:唉,只有半杯水,我们不得渴死呀。但乐观的人说:好在有半杯水,比没有要强多了。乐观的人对半杯水做了积极的判断,说明他是凡事从好的方面想的人,这样的情境定义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提倡,不要学悲观的人,只从坏的方面想问题。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决定着他们人生的成与败。

2、试举例分析“集体行动的困境”这一现象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家喻户晓的俗语用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的理论就是“集体行动的困境。奥尔森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呵护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产生,相反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力甚至有害的结果。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从中受益,包括哪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这部分人选择了搭便车。

集体行动未必能导致集体利益或公共利益,由n人组成团体里公共事务管理就是如此。在现实公共管理中,为数不少人抱着“有我没我影响不大”、“我不做总有人去做”、“我不管总有人去管”、“反正少不了我份儿”消极心理,个体对公共事务采取漠不关心甚至非合作态度。这种“搭便车”心态是造就集体行动困境根源。

第十二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填空

2、垂直流动可以分为向上流动、向下流动。

3、水平流动可以使自然资源、物质财富、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使用。

4、结构性流动的特点是规模大、速度快、变动急剧。

5、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大体可归纳为自然、人口、社会三个方面。

7、社会继替规则包括世袭规则、自致规则。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分层:指的是一种有等级的社会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不同社会地位的拥有者之间被不平等地分配。

2、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称为社会流动。

4、代内流动:代内流动又称作个人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或垂直流动。

5、代际流动: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子代的职业与父代职业的异同程度表现出来的。

三、选择题

1、提高代际间向上流动率的基本途径是(ACE )

A 发展经济

B 社会变化

C 提高教育水平

D 政治体制改革

E 强化流动机会的公平机制

2、结构性流动是由于(AC )突变,或由于社会结构层面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流动。

A 自然环境

B 人口环境

C 社会环境

D 战争环境

3、非结构性流动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BD )变化

A 角色

B 地位

C 身份

D 职业

E 群体

四、简答题

1、社会流动有哪些类型?主要因素是什么?

社会流动的主要类型有: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流动方向)

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原因。在社会原因方面又有:第一,社会价值观的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

第二,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也是社会流动常见原因、

第三,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原因、

第四,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社会流动根本原因、

第五,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指社会分层提下分化、组合的原则与社会继替原则。

5、案例分析:有一个人他父母亲都是农民,他本人是农民。改革开放后,他进城打工,后来

勤劳致富,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试分析这里有哪几种社会流动类型?

第十三章越轨与社会控制

一、填空

1、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制度化控制(组织控制)、非制度化控制(文化控制)。

1、从内容上看,社会控制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定、引导、促进、鼓励;人们

按照既存的社会规范从事社会活动;另一方面是防范、阻止、处罚一切有害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行为;

3、涂尔干将社会控制分为消极控制、积极控制;美国社会学家索罗斯按照控制对象把社会控

制分为对社会成员的意志控制、对社会成员的感情控制、对社会成员的判断控制;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将社会控制分为直接控制、间接控制;艾利亚斯则从文明化进程角度把文明化理解为社会强制与自我强制。

3、在涂尔干看来,判处死刑、监禁、流放、记过、开除是一种(E )控制形式。

A对社会成员的情感控制B 积极控制 C、直接控制 D 间接控制 E消极控制

二、名词解释:

1、越轨:越轨是指对特定社会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和制度性过规范的不遵从。

2、标签论: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莱默特和贝克尔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初级越轨”,但只有被贴上“标签”初级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

4、制度化控制:按照一套业已成型的条文规定,由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

式,包括法律控制、组织化的宗教控制和其他规章制度控制。

5、非制度化控制:即不是按照明文的规范和科层制度来实现社会控制,而是依据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形成的非正式的非明文的方式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实现控制目的的。

三、选择题

1、关于越轨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 ABCD )

A 差异交往理论

B 标签理论

C 社会建构理论

D 手段—目标说

2、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按照控制主体和影响方式将社会控制分(BD)

A 社会强制

B 直接控制

C 对社会成员判断控制

D 间接控制

E 内在强制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越轨?如何理解越轨现象?

越轨是指对特定社会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和制度性过规范的不遵从。

越轨是普遍存在的,每个社会都会建立起一些行为规则和规范,二违反这些规则和规范的人们就会受到惩罚。但越轨行为又具有相对性,不同社会对越轨的界定不大相同,即它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能成为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一方面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属于防范和打击的对象,但颇为悖谬的是,越轨现象的出现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增强社会控制的效果,没有越轨就没有社会秩序。

2.“标签论”是如何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的?对我们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越轨有哪些启发意义?

标签理论植基于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标签理论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而非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一个人所以成为越轨者,往往是因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在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组织处理个人的越轨行为时,被贴上诸如坏孩子、不良少年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是一种社会耻辱性“烙印”,它将越轨者同“社会的正常人”

区分开来。而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的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进而被迫与其它的“坏人”为伍,进行更加恶劣的越轨行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包括训斥、责骂、歧视惩罚等,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deviant career)”这一无底深渊的重要原因。

谨慎地对待初次越轨青少年,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切勿随意给他们贴上“坏孩子”、“不良少年”等标签,并且慎用刑罚,尽量采取非监禁刑。学者埃德温·利默特认为:当犯罪人在被刑事机关追诉时,便开始了贴标签的过程,面对公众的谴责和“坏人”的标签,犯罪人很难保持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于是对“坏人”的标签产生消极的认同,由原来的初级越轨行为发展到继发越轨行为,行为人的犯罪生涯由此形成。所以,减少对未成年人初次越轨行为的刑法标定,而代之以有效的非监禁刑,无疑是控制重新犯罪的最根本途径之一。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及其近今形式——现代化与全球化

一、填空

1、社会改革是有计划社会变迁的一种重要形式。

2、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变迁观由世界历史的层次、社会结构的层次和行动的层次

三个层次构成。

3、斯梅尔瑟将现代化过程看作是一个结构分化和结构整合的过程。

4、社会学家从现代性角度讨论现代化,认为现代性有如下原则-个人主义原则、分化原则、

理性原则、经济主义原则、扩张原则。

5、全球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

6、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一体化推动全球化、政治变革。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变迁:指的是由于社会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原因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

2、现代化:是指把工业科学技术引入传统的农业社会所引发的一系列大的社会变化。

三、选择题

1、解释社会变迁所谓理论主要有(ABCDEF )

A 进化论

B 循环论 C依附论 D 功能主义理论 E 冲突论 F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最新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城市社会学第1阶段练习题 2020年上半年江南大学 考试题库及答案 答案在最后一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沃思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1 分) A. 城市化 B. 城市社会关系 C. 城市社会问题 D. 城市生活方式 2. 在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中,位于城市中央的是()。(1 分) A. 中产阶级住宅带 B. 工人住宅带 C. 贫民区 D. 中心商业区 3. 列斐伏尔将()应用到城市分析中。(1 分) A. 经济学范畴 B. 政治学范畴 C. 心理学范畴 D. 社会学范畴 4. 卡斯特分析城市过程的核心概念是()。(1 分) A. 产业全球化 B. 集体消费 C. 环境感知 D. 社会空间 5. 蕴含城市社会学端倪,第一个采用农村——城市连续统一体模式的是()。(1 分) A.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B. 滕尼斯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C. 西美尔的都市与现代性 D. 韦伯的合理性与非理性 6. 凯文·林奇对城市空间与()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解。(1 分) A. 地理环境 B. 经济发展 C. 人类行为 D. 科学技术 7. 西美尔着重研究了城市的()。(1 分) A. 社会团结 B. 社会整合 C. 社会心理 D. 社会规范 8.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趋势。(1 分) A. 集群化 B. 分散化 C. 生态化 D. 知识化

9. 城市发展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城市群的共同发展,这体现了()的趋势。(1 分) A. 国际化 B. 集群化 C. 知识化 D. 生态化 10. 城市社会学基本完成了创立阶段的标志()。(1 分) A. 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理论的发展 B. 涂尔干的理论发展 C. 韦伯的理论发展 D. 滕尼斯的理论发展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从城市社会学学科本身来看,城市社会学有两大方法论传统是()。(2 分) A. 实证主义 B. 理性主义 C. 反实证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2. 下列正确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特点的表述有()。(2 分) A. 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 B. 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 C. 城市体系完整,但功能分化不明显 D. 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13. 下列反映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特点的是()。(2 分) A. 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 B. 具有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色彩 C. 城市发展不平衡 D. 城市畸形发展 14. 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法有()。(2 分) A. 系统分析法 B. 比较分析法 C. 定量分析法 D. 社会分析法 15. 城市社会学常用的资料搜集方法有()。(2 分) A. 问卷法 B. 访谈法 C. 观察法 D. 文献法 三名词解释题 (共5题,总分值20分 ) 16. 邓肯的“生态复合”模型(4 分) 17. 系统分析法(4 分) 18. 历史研究法(4 分) 19. 实证主义(4 分) 20. 同心圆模型(4 分)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X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学科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X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而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 X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 X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X&P公共社会学:传统社会公共学、有机公共社会学。有机公共社会学直接与工会、社团组织、非政府组织等联系和交流,不受媒体的阻碍。最基本的任务是,保护社会免受商业化和官僚化的侵蚀、加强市民社会内的沟通交流,那么由于私有化、市场以及专制政府的介入,这项任务变得更为艰难。 X社会学的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规范性功能。 X社会的特征:1、社会以人为主体,人是社会关系最基本的要素。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X&T社会的基本要素:一、人口:概念:人口指在特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助餐点总体。以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结合起来的人口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构成社会的中心要素。人口两个属性:自然、社会属性。二、自然资源,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自然资源3类: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特定:有限性、无限性、系统性、不均匀性。 三、环境,功能: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启迪作用。 X文化的特征: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创造出来或经过人类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比如石头不是文化,用石头做出来的石器是文化;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是文化;刮风不是文化,利用风力发电是文化,人的大脑不是文化,大脑创造的思想是文化)、习得性(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么吃是文化)、共享性、积累性、特殊性和共性。 X文化结构:1、文化特质(单独能够发挥功能、作用才是文化特质)。2、文化集丛。3、文化模式。 X&T宗教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 X文化冲突、文化采借 X&T文化自觉: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 X&T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X&T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X库利和米德的自我理论,库利认为自我有三个阶段:1、我们察觉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我们领悟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米德将自我分为2个部分:主我、客我。 否认人先天遗传素质的差异性,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X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X社会角色的失调:1、角色紧张;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5、角色失败。 X社会互动基本形式:交换构成要素:1、目标;2、付出;3、回报;4、效益。(多) 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4、契约合作。 X个人空间理论由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提出,社会存在4种不同的个人空间:1、亲密距离。这个空间是为关系亲密的个人之间接触保留的,这是亲密者之间求爱、安慰和保护的距离;2、个人距离,为熟人和朋友保留的,有某种亲密关系,但要有一定的限度。3、社会距离,是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比如会晤等一些交际场合;4、公众距离,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公众人物保留的距离。 X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又称符号互动主义或象征相互作用论,指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2、拟剧论;3、常人方法学:发明人是加芬克尔,是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所使用方法的研究。 X家庭的结构类型:1、核心家庭(工业化社会后),一般指由一堆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传统社会),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以直系亲属为主的多代同堂的家庭,它是核心家庭纵向扩大的结果。3、联合家庭,指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4、其他家庭,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 X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1、社会化的功能;2、社会选拔的功能;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4、知识技术创新的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1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社会学复习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复习思考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作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 2、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 3、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含义和分类? 4、如何把握社会运行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5、研究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复习思考题 1、简析“社会”概念。 2、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3、什么是社会运行? 4、怎样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作出评价? 5、试析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3、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4、什么是文化震惊和文化边际? 5、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前后有哪些发展? 2、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4、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简述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的内涵、过程和社会功能。 第六章社会角色复习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2、试述社会角色的类型。 3、试分析社会角色的扮演。 4、怎样运用角色距离理论? 5、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第七章社会互动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2、简述社会互动的涵义。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网络版部分) 专业:行政管理本 科目:【社会学概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题干】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 37.【题干】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 1.人口素质问题。 2.人口流动迅猛。

3.人口分布失衡。 4.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 【考点】社会的基本要素 38.【题干】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论: 同结构——功能论一样,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冲突论者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考点】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39.【题干】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 【考点】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40.【题干】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

古典及现代社会学理论复习题(含答案)

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及其主要代表理论。 1)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 涂而干(实证主义传统)、韦伯(人文主义传统)、马克思(批判主义传统)2)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冲突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行动理论/符号互动论/现象学/常人方法学、批判理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3)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新功能主义系统功能主义、结构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沟通理论后结构主义. 2、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研究传统的主要主张。 1)实证主义传统孔德、斯宾塞倡导,涂尔干正式确定。基本观点:社会科学应该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的目的就在于对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说明/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并强调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2)人文主义传统韦伯开创。基本观点: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所以不能盲目仿效自然科学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不是说明,理解行动者赋予其行动及其生活世界的主观意义。 3)批判主义传统马克思开创。基本观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从而改造现实社会,而不是维护和修补现存社会结构作单纯性解释。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来推动知识的反思性发展,以此来引导社会秩序的建立。 3、孔德社会学中“实证”的含义。 1.真实:指知识要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所能及的事物,撇开虚幻神秘的东西。 2.有用:知识必须能够有益于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境况,反对以知识去满足人的无用的空泛的好奇心。 3.肯定:必须善于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以免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4.精确:我们的知识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们的需要所要求的精准度,抛弃模糊的认识和主张。 5.相对: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必须反对以往哲学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知识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人们对现象的研究总是受到内在和外在状况的限制。 4、简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是一个实体,而且是一个有机实体。 (1)所谓生长过程,是指社会规模由小到大的变化。 (2)结构的进化,是指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改变。 (3)功能分化,这是伴随着社会结构进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4)相互依赖,是指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与生物有机体间的差异: 1.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结合紧密的整体,而社会有机体是松散的整体。 2.生物有机体中意识集中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而在社会中,意识通常分布于组成它的各个分子(即每个人上),因此它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程序大体相当的感受能力。 3.生物有机体中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中,社会整体作为部分成员的幸福服务。 5、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病具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外在性(客观性)、强制性、普遍性。 6、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机械团结以强烈的集体意识为基础,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集体意识几乎笼罩着个人意识的绝大部分,社会强制与禁令支配了生活的大部分。在分化的有机团结社会里,集体意识不是表现为具体规范上的统一,而是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农村社会的个人、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农村。 3、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个国家?美国 4、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梁漱溟 5、“三农”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 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的生育观念方式发生了哪些了变化? 答:在生育子女的数目上-----由多变少;对子女性别的选择上-----由注重生男孩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7、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哪些?政党组织、政权组织 8、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生产发展(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宽裕(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村容整洁(村庄布局要合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管理民主(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9、农业生产经营者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从事的是哪些农业劳动?农、林、牧、副、渔业 10、贫困分为哪两种?其内容是什么?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11、我国农村的人口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基数大、且增长过猛,过快、人口质量低 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括哪两个关键性的概念? 答: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以及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方面的主要指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13、城市化阶段发展规律是什么? 答: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在总体上呈“S”型“慢——快——慢”的节奏发展。在空间序列上,城市化要经历“前城市化——集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15、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城乡融合

教育社会学 复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_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__。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_、社会阶级与___、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__在美国__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___、___、___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___与___。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 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 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 13.在西方国家,通常以声望、___及___作为评价与分析教师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 14.同辈群体的功能主要是___和“发展功能”。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受制于学生的年龄阶段、___、___及学校内部教育结构等多种因素。 15.班级是作为一种学生组织,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___和___。 16.学生同辈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 17.教育的社会背景极为复杂,其复杂性至少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它包罗万象;第二,它因受教育者而异;第三,它不断变化。而这三点分别主要地体现于教育的三种社会背景之中,即社会结构、___、___。 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单选题] 1.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A.总和说 B.综合说 C.普遍说 D.平等说 [答案]:B 2.就不同民族文化而言,文化可以区分为()。 A.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B.主文化与亚文化 C.主文化与反文化 D.评比新文化与非评比新文化 [答案]:D 3.从年龄构成看,在人口总体中,60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及以上。 A.6% B.7% C.8% D.9% [答案]:B 4.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 A.主我

B.镜中我 C.超我 D.客我 [答案]:C 5.按照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以及心理认同,可以将群体区分为()。 A.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与外群体 D.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答案]:C 6.常常被应用与对小群体及行为研究的是()。 A.参与观察法 B.实验法 C.田野调查法 D.历史比较法 [答案]:A 7.一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种现象属于()。 A.角色冲突 B.角色距离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答案]:A

8.社区研究可溯源至德国社会学家(),他第一次对社区做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A.滕尼斯 B.帕克 C.伯吉斯 D.沃思 [答案]:A 9.精英循环理论是社会学家()创立的。 A.韦伯 B.马克思 C.帕累托 D.帕森斯 [答案]:C 10.以下不属于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明确的分工 B.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C.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D.量才用人 [答案]:B 11.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生物基础和外界社会环境。下列不属于个人生物基础的是()。 A.语言能力 B.思维能力 C.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D.大众传播媒介

劳动社会学试卷习题及答案.doc

厂 xx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A) A.社会人 B 经济人 C 理性的人 D 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 法称为( B ) A 问卷调查法 B 个案调查法C参与调查法 D 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B) A 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B 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 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D 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A) 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 D 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是( D) A 社会地位满意度 B 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 D 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B) A 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 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 劳动行为的个体角度 D 劳动行为的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A) A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 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 C) A 萨柏 B.霍尔C沙特烈 D 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 D)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 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是(C ) A 加强管理与监督 B 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D 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 列描述有误的是 (B )

社会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社会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第二,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第三,在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调一致。 2、社会学如何为社会服务? 答: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主要通过其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为社会服务。 3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答:(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跟特殊的关系。 (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一)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第二,社会学不仅提供县城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觉、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二)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长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是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第二,社会学以自己的饿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度正确的饿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同时又要注意吸取,借鉴外国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要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意避免一切拒斥。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 答:社会运行条件是为实现社会良性运行而注意创造的内外主要条件: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条件。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单选题: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孔德B.涂尔干C.韦伯D.马克思 2.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A.涂尔干B.孔德C.韦伯D.马克思 3.帕森斯是()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4.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 5.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6.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7.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8.()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 9.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A.费孝通B.科尔曼C.林南D.格兰诺维特 10.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C.关系建立的基础D.关系的协调程度

11.()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B.社会资本C.经济资本D.人力资本 12.()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理论D.拟剧理论 13.()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B.公司C.邻里D.教会 14.根据()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 15.()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次级群体D.初级群体 16.家庭中的传统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抚育功能B.生产功能C.赡养功能D.消费功能 17.社会学家()提出了中层理论。 A.帕森斯B.默顿C.韦伯D.福柯 18.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19.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结构B.社会制度C.社会机制D.因果关系 20.“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B.滕尼C.恩格斯D.哈贝马斯 21.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22.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