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报告

一 研究背景 网络技术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由于电子商务浪潮的推动,中国物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新的动向表明,物流现代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杠杆,这一点以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 物流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从古代物物交换继而产生货币开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但物流活动不具有独立性质,始终是生产和流通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社会产品空前丰富,流通成本快速上升,物流活动开始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社会经济中的研究热点,物流系统也在现代物流科学诞生后结束了长期处于潜隐状态的历史。在此之后,人们很快就发现改善物流系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现代物流被评价为“经济领域未开垦的黑大陆”、“企业脚下的金山”、“第三利润的源泉”。

当社会需求提高到新的水平,生产进入了小批量、多品种阶段,对物流系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仅要求降低成本,而且对于服务性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致使企业的发展趋向多国化、全球化的模式。现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加入WTO 以后必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大企业进入中国的制造业和流通业。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激烈。

由于网络经济对于物流强烈的影响和更加严格的要求。物流业必须要提高现代化的程度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复杂性促进了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网络时代,物流对经济的反作用明显强化,制造业更为关心的不是生产量的多少,而是如何占领市场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拥有一个高效而通畅的物流系统是现代企业生存与竞争的可靠保障。从这一点来看,说新的世纪是物流的世纪是并不过分的。

随着各种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不断运用,制造过程本身的技术对提高制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开始变小,企业把提高竞争力的侧重点逐步放在物流方面,着力于把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而使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2012年1-11月社会物流总额为163.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增幅比1-10月提高0.1个百分点。在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49.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增幅与1-10月持平。在外部需求改善和国家稳定外贸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进口货物物流增长保持稳定,1-11月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10.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以及再生资源物流总额,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3.4%,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

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健全与之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制造业将向高级阶段转型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的提升更多依赖完善、专业的供应链服务支撑,能够渗透到制造业各环节的物流业将与其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协同。物流费用占GDP 的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带来40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对降低制造业成本、进而拉低物价水平有重要意义。

到2015年,物流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GDP比重达到10%;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明显下降。其中,港口物流特色优势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实现大宗商品物流和国际集装箱物流并重发展,初步形成“三位一体”港口物流服务体系,争取批准设立中国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投资前景乐观。

2012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趋稳,物流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但社会物流总费用依然较高,物流经营效益下滑状况仍没有明显改观。2013年物流市场能否在继续增长的基础上,同时降低费用,提高经营效益?

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

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未来,物流企业如何转型?如何提高效益,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本次研究主要研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更好的了解中国物流行业和发展中国物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2.1 物流的发展历史

广义上讲,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早在“物流”这样一个名词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其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物流随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物流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②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90年代;③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一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

第二阶段20世纪60~90年代: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化时代到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

识经济初露端倪。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学科正在发展。物流及物流学科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各个阶段物流的发展特点是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政府或者企业在进行物流规划、管理及制定物流政策时,决不能脱离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在物流科学研究中,应该注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及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2 物流定义

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

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解释一: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物流英文名称:logistics。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解释二: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解释三: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总结

总的来说,物流是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

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活动,它是由供应地流向接受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

2.3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随着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尤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民生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标准化、柔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

信息化

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商业智能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它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顺畅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更多新的信息技术在未来物流作业中将得到普遍采用。

信息化促进了物流功能的改变,使得那些在工业社会里的产品生产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发挥的主导功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物流业以物为对象,聚散的是物;而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对象。物流不再仅仅传输产品,同时也在传输信息,例如物流中心的聚散功能除针对实物之外,还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各种信息被聚集在那里,经过加工、处理、使用,再传播出去供社会使用。总

之,信息社会使物流的功能更强大,并形成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

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物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列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例如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甚至是移动手持设备来实现,等等。

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此外,它还能扩大物流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射频自动识别、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存取、自动分拣、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货物自动跟踪等技术。这些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中,在我国,虽然某些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电子化

电子化是指物流作业中的电子商务。它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它具体表现为:业务流程的步骤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商务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和数字化;业务处理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

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电子化使得跨国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

共享化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优化的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企业只有在建立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知识、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响。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VMI、JIT II、CPFR、第四方物流、RSP与DI等都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

协同化

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具有与上下游进行实时业务沟通的协同能力。企业不仅要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还要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并能把握好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其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供给。为了实现物流协同化,合作伙伴需要共享业务信息、集成业务流程,共同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等业务。而只有企业间真实现了全方位的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预见性更好、抵御风险能力更强、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

集成化

物流业务是由多个成员与环节组成的,全球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要求物流业中成员之间的业务衔接更加紧密,因此要对业务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化和集成化运作,缩短供应链的相对长度,使物流作业更流畅、更

高效,更快速,更加接近客户和需求。集成化的基础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信息系统的集成,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实现系统、信息、业务、流程和资源等的集成。同时,集成化也是共享化和协同化的基础,没有集成化,就无法实现共享化和协同化。

智能化

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例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优化、运输(搬运)路径和每次运输装载量的选择,多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与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优化处理,都需要借助智能的优化工具来解决。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商务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使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智能化还是实现物联网优化运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移动化

移动化是指物流业务的信息与业务的处理移动化。它是现代移动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物流作业更多地体现在载体与载物的移动,除了暂时静态的存储环节外全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移动化对物流业具有更加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应用现代移动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GPS、GIS、RFID、传感、智能等技术)能够在物流作业中实现移动数据采集、移动信息传输、移动办公、移动跟踪、移动查询、移动业务处理、移动沟通、移动导航控制、移动检测、移动支付、移动服务等,并将这些业务与物体形成闭环的网络系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联网。它不仅使物流作业降低成本、加速响应、提高效率、增加盈

利,而且还使其更加环保、节能和安全。

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着特征和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现代物流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有科学的标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信息传输等的标准化等。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没有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柔性化

柔性化是20世纪90年代由生产领域提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以及灵活易变的生产方式,国际制造业推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实行柔性化生产。随后,柔性化又扩展到了流通领域,根据供应链末端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和安排物流活动。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是生产领域柔性化的进一步延长,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趋势,灵活地组织和实完成流作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社会化

物流社会化也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其最明显的的趋势就是物流业出现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方式。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要求所形成的,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而第三方、第四方乃至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更多服务方式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流过程产

业化和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人们预测下阶段的物流将向虚拟物流和第N方物流发展,物流管理和其他服务也将逐渐被外包出去。这将使物流业告别"小而全、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横向一体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全球化

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要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我国企业正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加速加入中国市场,同时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中,这将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这都将对我国的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必须把握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作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三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3.1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

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左右,占商品价格的4%-10%。运输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交通运输业的迅速、稳定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也是现代物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的辐射深浅度、道路的畅通程度、运输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活动的效益。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逐渐重视基础设施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步伐。从1985年以后,我国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保持在占GDP约6%的水平以上。近20年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了前30年,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迅速扩大,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整体结构明显改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在不断好转。尤其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远洋船队等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并跃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在一些重要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

1998年至今,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公路的里程从1998年的8733公里增至目前的7.5万公里(截至09年6月),位居世界第二位(美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8万公里)。2、公路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交通主管部门开始全面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市场,取消货运运力额度的控制,培育和建立运输市场体系。全面清理整顿道路运输市场,打击非法违规经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初步实现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3、公路运输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和ITS(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运输业主开始把高新科技手段引入运输管理中,GPS、GIS、EDI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平台等逐步成为运输业的重要配备。

(1)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公路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路网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路网的通达深度及通过能力显着提高。

(2)运输总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公路货物运输业得到迅猛发展,不仅公路运输难的状况得到缓解,基本实现货畅其流,而且在综合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目前公路承担着全国80%的货运量的运输任务,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的重要力量。

(3)运输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运力结构有待优化。运输市场放开以来,运输装备得到较快发展,运输车辆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车型结构趋于多样化,吨位结构趋于合理,车辆档次及整体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我国营运货车中,普通载货汽车占比重高达97%,零担车、集装箱拖挂车、冷藏运输车及厢式汽车等专用汽车占比重偏小,仅为2.23%。而在美国汽车运输中汽车货运量中70%使用厢式货车运输。从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发展经验上看,厢式挂车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运输网络化、多式联运的发展和运输工艺的改进以及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就技术装备来讲,目前我国公路运货技术装备水平很低。在发达国家的货物运输中已经普遍采用的货物跟踪系统、EDI电子货运商务数据交换系统、计算机货运业务管理系统、车辆运行调度系以及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装备,由于我国公路运货组织化程度低,这些先进的技术装备运用程度还较低。

(4)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货物运输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增加运输车辆数量实现的,且绝在多数营运货车是单车经营,货运企业组织规模小,运输成本高且运价低,盈利能力差,整个货物运输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并没能有效提高。分析其根源,主要是运输生产要素不能有机结合、运输资源分散经营、地方保护进行货源垄断以及运输企业按行政区域管理等。这些因素客观上阻碍了组织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网络化货运服务系统的形成。

(5)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市场竞争激烈。国内道路运输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业务单一,经营管理方式粗放,且市场竞争不规范,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几乎成为竞争的唯一手段。随着国民经济对道路运输要求越来越高,集约化、规模化将是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企业适应现有竞争格局的有效手段。

(6)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国内道路运输业。国外TNT(并购华宇)、耶路全球公司(并购佳宇)、美国世能达公司等物流巨头,对国内物流运输业高度关注,表现出较高的投资热情,纷纷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国内道路运输业,从事综合物流业务。

(7)行业标准化缺失。目前国家对集装箱道路运输准入许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一些省、市因为集装箱道路运输业的特殊性,严格执行原准入许可条件,但也有一些省、市将集装箱道路运输列入普通货物运输管理范畴,对集装箱道路货物运输准入许可条件按照普通货物运输类标准执行。由于各地执行的准入条件不统一,造成了一些不良现象发生,导致集装箱运输市场无需竞争,安全隐患突出,行业不稳定,扰乱了道路运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1、资质要求不一。对申请从事集装箱道路运输企业的资质没有统一的要求,如专用车辆数量、吨位、停车场地、注册资金等,只要有一辆牵引车、半挂车就可以从事道路集装箱运输。运输企业规模弱小,抵御风险能力差。2、技术要求不一。对从事集装箱道路运输的专用车辆没有具体的技术要求,如牵引车发动机功率与被牵引的半挂车、牵引车和半挂车轴数与载质量的关系;集装箱的最大载质量的标准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3、其他。道路计重收费标准和处罚规则;集装箱运输车辆生产、维修、配件、油料标准;集装箱牵引列车的税费、

保险、路桥标准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3.1.2 铁路运输

2012年,铁路部门不断优化客货运输组织,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大力开拓客货运输市场,客货运输改革不断深入,全国铁路客货运输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各项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2011年,我国铁路完成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据统计,2012年我国铁路货运量达39.04亿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7%;货物周转量为29187亿吨公里,同比下降0.9%。12月当月,铁路货运量为3.37亿吨,增长1.3%,货物周转量为2565.42亿吨公里,增长0.9%。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调研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铁路客运量达18.93亿人,同比增长4.8%;旅客周转量为981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1%。2012年12月,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48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5%;旅客周转量为717.15亿人公里,同比下降5.1%。

2011年到2012年期间,铁路部门继续倾斜运力加强电煤、粮食、棉花、节日物资、救灾物资等重点物资运输,有力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彰显了铁路“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社会担当。按照铁道部的计划,2013年铁路投资额将确定在6500亿元;铁路多元化经营总收入要达到10263亿元,同比增长5.2%,比2012年增加约511亿元的收入。

3.1.3 水路运输

2010年,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24亿人、旅客周转量72.27亿人公里,分别增长0.3%和4.2%;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37.89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8.8%和18.9%。到2010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84

万艘,比上年末增长0.8%。

2011年,全国累计完成水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46亿人和74.53亿人公里,累计完成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2.60亿吨和75423.84亿吨公里。到2011年底,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92万艘。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水路货运量达45.57亿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货物周转量为80654.5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9%。中商情报网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水路客运量达2.56亿人,同比增长4.3%;旅客周转量为77.4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9%。

近年来,中国水运业已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港口体系;同时全国高等级航道网也基本形成。截至2011年底,我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968个,比上年底增加334个。其中,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762个,比上年底增加101个。

未来中国水运业发展前景整体上还是很明朗的。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中国将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3.1.4 航空运输

我国航空运输实现货运量541.60万吨,同比下降2.0%,降幅较2012年前3季度有所收窄;航空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62.16亿吨公里,同比下降6.8%,降幅较2012年前3季度有所收窄。

2012年航空运输业取得了平稳的发展势头:2012年我国民航整个基础建设投资大约1500亿左右,在建机场14个,建成的新机场12个,改扩建机场34个,2012年西部民航发展明显快于东部;支线机场发展明显快于干线机场。2012年全民航客运增长9.2%,而支线机场客运量增长了18.6%,支线机场客运量的增长速度在大幅度提速。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达到13.14%,远远高于东部地区6.39%的增速。这些都体现了民航调整结构区域平衡,包括航空运输内部结构、东西业务平衡在进一步显现。根据国际航协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全世界民航2012年大约盈利60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360多亿元。中国民航2012年全行业预计盈利295亿,其中航空公司盈利209亿,这个数目大约占到了世界民航盈利的60%左右,发展效益是良好的。具体来看:货运方面:2012年全年,我国航空运输实现货运量541.60万吨,同比下降2.0%,降幅较2012年前3季度有所收窄;航空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62.16亿吨公里,同比下降6.8%,降幅较2012年前3季度有所收窄。

2010-2012年同期航空运输业货物周转量及增速对比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航空货运情况及累计同比增速

3.2 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建设的状况

物流园区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业态。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制定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在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开始陆续筹建物流园区。第1个物流园区是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日。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物流园区的建设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引入,以及良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使得园区能为入驻企业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2006年我国物流园区(基地)数量已经发展到207个,2008年475个。根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呈现出数量增加快、地域差别明显、政府主导作用大、社会效益不断突出等特点。

3.2.1 我国物流园区的地域分布情况

我国物流园区总量规模比较大,从其地域分布来看,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的布局发展相一致。根据2006年调研报告中按照全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新的经济区域划分构想,将全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西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以及西北经济区。根据2008年调研报告,东部沿海经济区物流园区有97个,占20.4%;南部沿海经济区96个,占20.2%;北部沿海经济区67个,占14.1%;西南经济区56个,占11.8%;东北经济区48个,10.1%;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占9.9%;长江中游经济区43个,占9.1%;西

北经济区21个,占4.4%。已基本形成了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全面建设发展局面。

3.2.2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其发展与物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物流园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物流企业的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及企业都对物流园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其中就包括物流园区。同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暂停审批各类园区,进行清理整顿的通知,这对物流园区发展初期的开发有所抑制,但对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物流业发展列入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特别是作为现代服务业中要大力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2008年3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策措施方面明确提出“加大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政策扶持。支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对仓储设施、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改造项目。”

2008年12月,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外汇局联合发文,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西北物流园区等17个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推动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壮大。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建立现

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物流园区工程”列入9项重点工程之一,并要求制定《物流园区专项规划》,把“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列为10项主要任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发展受到空前重视。 2011年3月30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印发《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其中提到“建设、改造一批仓储、分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齐备的商贸物流园区,促进商贸物流产业适度集聚。”“适时启动商贸物流园区、物流技术、物流配送中心示范工作。开展诚信经营示范活动,加强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信用体系建设。”对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适时的支持。

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提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这8项措施被业界普遍称为推动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国八条”。其中第2条提出“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

2011年8月,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提出对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土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科学制定全国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我国物流业及物流园区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

3.3 物流企业发展的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着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09物流16号谢文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关于物流产业的基本认识 (一)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久已存在,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际物流业发展概况 1.1.2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 1.1.3中国物流的发展 1.2研究目的及理论创新点 1.3研究结构体系及主要内容 2.现代物流发展背景及其特征 2.1物流的基本理论 2.1.1物流的含义 2.1.2物流的基本特征 2.1.3物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2.2第三方物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2.3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3.中国物流发展现状与差距 3.1中国物流业发展阶段 3.1.1计划经济下的物流 3.1.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 3.1.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 3.2中国物流业基本现状 3.2.1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 3.2.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3.2.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3.2.4客户需求多样化,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2.5企业间寻求合作,共同克服困难以提高服务能力 3.3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3.3.1物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3.3.2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3.3.3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 3.3.4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4.发展我国物流业的营销对策 4.1物流营销策略转换 4.2物流营销的基本策略选择与策略组合 4.2.1物流服务市场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2.2物流服务创新与差异化策略 4.2.3物流服务营销渠道策略 4.2.4物流关系营销策略 4.2.5物流服务的4cs组合 4.3物流营销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物流报告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 2001年10月25日 产业概览 ·物流是古老的然而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又是关键的 我们可能,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3PL)仅占物流市场的2%。 ·外包物流是中国进展的趋势 在中国,大多数的物流服务是企业自营的。由于加入WTO和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效益与成本操纵的驱动会促使物流转向外包给3PL服务提供商。 ·物流由单一功能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的物流业从单一环节的服务(诸如仓储或点到点的运输),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进展迅速的产业物流治理的实质是采纳系统的方法,降低物流总成本,并满足客户需要。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的提供商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ROE),我们预期以后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先发优势 我们认为,在市场上定位早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确立自己的用户和规模。在中国,时刻是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国性物流运行网络的重要条件之一。投资者应当关注其中的先行者,利用先发优势。 ·服务的提供商正力求提供更加一体化的服务 本报告所列举的运输和物流公司,大多数正处于向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的第三方物流(3PL)进展的初级时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新加坡的胜科(Sembcorp)物流在华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 目录 摘要:发觉先行者 什么缘故要关注物流? 物流的演变—从 1PL到5PL 中国物流业的进展 在途运营和在仓储中的物资与信息流 第三方物流市场在中国崭露头角 市场有多大? 以后何在?

现有的参与者 上市公司及其兼并和收购的潜在可能性 公司档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国家航空公司 中国邮政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EAS国际运输有限公司 和记港口公司 胜科物流 中外运 附录--案例研究1:自营或业务外包?--中国公司的矛盾案例研究2:在华的外国第三方物流公司 案例研究3:美国与欧洲物流业的经验 发觉先行者 摘要 供应链治理包含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物资、服务及信息的流淌和储存所进行的打算、运行和操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2010年) (一)中国物流基础状况: 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网络通信基础等。到200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76.5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进展也大大加快。全国铁路营运里程7.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复线和电气化里程达4.2万公里,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5476.8亿吨公里。全国民用机场共141个,年完成航空货物周转量51.6亿吨公里、货物运输量2021万吨。定期航班航线条数达到1176条。其中国内航线1015条,通航130个城市,国际航线161条,通航33个国家的62个城市。空运能力明显增强。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深水泊位822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27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超过1亿吨的港口7个,其中上海、深圳已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十强。 (二)中国物流现状: 中国物流落后发达国家30年,中国物流业近5年才开始起步,并进入发展期。物流业的兴起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制造业转移中国密切相关,接着是连锁业物流、家电物流、日用化工业物流、汽车物流等等。从区域概念来讲,先是沿海,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再逐步向中西部推进。 据权威人士分析,中国的物流业的总体水平,特别是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大约在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中国物流业虽然已迈入发展期,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20至30年。 (三)中国物流业当前的一些特点: 1.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并不完全落后。 2.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 3.国有化程度过高,政企不分,官商不分。 4.物流观念淡薄,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 5.与物流相关的服务体系落后。 (四)国内物流对各方的影响: 1.国内市场受到冲击: 中国企业面临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上门竞争,这是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中国物流企业只有抓紧3-4年的过渡期,加快调整,才能增强实力,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物流业受到的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刘海彬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海彬 准考证号 4 1 0 3 0 5 0 4 0 0 0 9 0023 论文题目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9年3月8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一、我国物流业现状 (3)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3) 2、交通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 (4) 3、物流市场潜力 (4)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5)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5) 6、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5)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5)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6) 3.标准化建设滞后 (6)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6)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7)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7)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7)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8)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8)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8)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8) 四、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9) 1、企业物流社会化趋势 (9) 2、企业物流专业化趋势 (9) 3、物流企业规模化趋势 (9) 4、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9) 5、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 (10) 6、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的趋势 (10) 7、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建设的趋势 (10) 8、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物流优先发展的趋势 (11) 9、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趋势 (11) 10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趋势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中国物流业现状问题建议趋势 A country's lev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reflects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its enterprise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growing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金地毯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一、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评价物流体系有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2009年2月25日,物流行业成为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第十个产业。 物流行业是指物流资源的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 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

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 级物流企业仅98家。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期,多数企业只能提供传统的基础物流业务,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低端物流服务的价格竞争。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物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本身规模偏小,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1、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年我国部分省市政府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上海市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2、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企业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痛后,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高服务,对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物流服务。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报告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

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vip.******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在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的产品呈多样化格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carrying cost),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在全国范围内,57%的企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物流系统运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物流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表1-1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第三次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 表1-1:我国企业物流量以及物流费用情况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6041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4)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物流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方利润增长点,成为各国争相发展与培育的新生行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加速现代化进展,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刻不容缓,然而在最近我国物流发展中,呈现出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一、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一)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 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二)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 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供应链管理薄弱 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对象是沿着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流动,物流的管理过程和供应链的管理过程难以截然分开。随着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物流的成本高低。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还不多见,加工企业和一些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实力薄弱,彳艮难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当前大部分的流通和交易活动都由批发市场承担,从理论上讲,这些批发市场算是供应链的核心主体。然而多数批发市场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有一部分早己实行了改制,但仍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本色,大量的白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整个链条还基本被分割为两段:一是“生产一一流通”环节,即从农户到批发市场或集贸市场;二是“流通一一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在两个环节的结合处,由于各个交易主体只注重和追求个人利益,诱发了诸多问题,从而注定了供应链只能是一条断裂的链。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一)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勺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白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 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 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活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 源远流长。可以说, 永不停息的物流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保障, 是经济社会的动脉系统, 是社会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物流学是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它只有60多年的历史。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 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认识到了除资源和人力之外可以到来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 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更是在 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并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由此,物流业也称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如今,物流这个朝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物流一词还未出世之前, 中国的物流活动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没有物流的概念, 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和机制, 各要素都是以单个活动分别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由国家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多数产品的生产, 特别关注的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以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 20世纪 70年代末,流通企业开始组建储运公司,从商品经营机构分离出来。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储运时代。 此后,一直到 1979年我国才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979年 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 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 并介绍了日本物流的发展情况。中国也开始对物流进行理论研究, 而且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活动为主, 对其他领域的物流涉及却很少。这段摸着

石头过河的时期, 对以后的中国物流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到 1989年 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 90年代中期,现代物流才在中国真正的崛起。 1994年广州宝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第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诞生, 拉开了现代物流组织的序幕。另外, 香港和记黄埔开始投资建设和经营珠三角地区的港口。与此同时, 一些政府开始制定本地物流规划, 出台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和开发物流技术等。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中国物流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它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 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并在这年,中国加入 WTO ,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外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而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数据和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 这些都为中国的物流发展引进的大量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 帮助我们引进了资金和人才。 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写进我们的五年计划,专门有一节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这么一段文字明确了中国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把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第一位。而 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的研究 【摘要】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性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产业设备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对物流成本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等。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设计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对我国物流业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我国物流业的管理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提出发展我国物流业和改变我国物流管理现状的途径,评价了发展物流业的途径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业的改进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促使物流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国物流;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logistics Abstract As a new logistics industr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artery and fundament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degree become a national modernization degree and the important sign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professional, networked and socialization is not high, Logistics industry equipment behind The Times;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logistics cost low, with GDP,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The lack of perfect and effective industr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Logistics industry market mechanism is not sound, the lack of efficient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Growth mode is still in the vulgar management level, etc.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domestic logistics is undergoing substantial fusion, the domestic logistics industry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cooperation and turn toward, information, service superior electron particle materialization, greening an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macro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of goo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to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econd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hange our logistics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e way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way;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hina logistics strategi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narrowed the gap with foreign, prompting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ve a wid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China logistics;Logistic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中国物流研究现状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b8798486.html, 中国物流研究现状及分析 作者:韩玉平 来源:《物流科技》2014年第04期 摘要: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从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国际间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物流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物流外包更是发展缓慢。显然,从技术效率的角度很难解释这个问题。文章介绍了我国关于物流交易的研究,并提出中国物流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以期加快全国物流资源的整合,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物流交易;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department in national economy, on which has been taken more and more emphasis.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temporaries, the logistics in China has great deficiency in effective demand with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It is not clear how to explain from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This paper intruduce the study of logistics trading in China, and point out the defect. The aim is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resource and to facilitate the chinese market-based reform in system of logistics organization. Key words: logistics trading; theory study; situation analysis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货主企业纷纷把注意力转向供应链管理,向物流管理要效率和效益。物流业提升效率和服务水平迫在眉睫。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之中,我国物流业会迎来怎样的变化、发展,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寻找其变化的规律,以指导物流业的发展。本文就我国物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物流研究提供线索。 1 中国物流研究的现状 1.1 对物流外包和自营物流的对比研究 国内学者对物流外包和自营物流的对比研究比较多。吕延昌探讨了商业企业物流外包的费用与效率边界问题,运用物流外包的费用效率理论,阐述了商业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物流外包策略或物流自营策略。王淑云阐释了物流外包的机理和经济学意义,构建了集交易费用经济和核心能力为一体的物流外包模型。刘彦平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按照企业边界理论的分析方法,在物流外包交易成本和物流自营成本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了物流外包的边界问题。帅斌、孙朝苑分析了在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过程中存在的临界点和临界效应,用系统论中的“白箱”模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综合报告 第一章: 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 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物流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一、政策环境 (一)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物流发展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第五部分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指出,“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007年3月,国发〔2007〕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谈到“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时提出: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9月,国务院在安徽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和基本政策。 (二)物流行业首次开展政府表彰活动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这是物流行业首次开展

的政府表彰活动。经各地物流工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逐级推荐、评审,联合会和人事部共同审核,共评选出先进集体53个、劳动模范241人、先进工作者45人,受表彰的个人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物流行业劳模表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行业凝聚力,提高物流行业职工的社会地位。 (三)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努力营造政策环境 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13个部委和2个行业协会参加, 1 组成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已先后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重点物流企业联系制度和各地物流工作牵头部门联系制度,正在建立专家委员会,基本上形成了纵向联系方便、横向沟通顺畅的工作网络。 2007年,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落实专项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颁布。根据《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粮食现代物流管理暂行办法》,下达3亿元资金支持60个粮食物流项目。由交通部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共同构成水运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体系。交通部公布了在《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基础上制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共确定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布局规划》覆盖60%地级以上城市,遍及84%国家开放口岸及所有沿海主要港口。国家邮政局编制发布了《邮政业“十一五”规划》,开展了首次快递服务统计调查,初步建立了统筹邮政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框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