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篇一:选修三旅游地理5.1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

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

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

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

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图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与联系实际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内容等的选择都会不同。

1.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

动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如观光、考察

和研究、会议和商务活动、宗教朝拜、疗养和健身、学习、娱乐、

探亲访友、购物等。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

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同一

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

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

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有:消遣娱乐、追新求奇、考察研究、会议、商务活动、宗教膜拜、疗养健身、学习、探亲访友、购物观光等。

讨论:(1)旅游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1)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

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

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2.旅游偏好

因为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

地位、家庭结构、常

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

旅游活动,因而对旅游线路的选择也有差异,这就是旅游偏好。

图文资料显示:不同的旅游地其旅游活动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异,人

们的文化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旅游偏好,并影响人们选择了不同类

型的旅游地。西安碑林和华山相距不远,前者是历史文化景观,后

者是山地景观。二者相比,碑林游客的文化程度高于华山游客。

当然这种文化程度对旅游地选择影响也是相对的。 1.读图5-2

,说说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旅游活动的偏好有什么不同?

富的旅游活动,如游览西安碑林;学历较低的人,一般相对比较喜

欢健康欢乐的旅游活动,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目的,因而倾向选择

山地自然景点,如游览华山。但是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

2.比较一下父母与自己喜欢的旅游活动有没有区别?

为什么?

去旅游;孩子则活泼好动,体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对

新奇的地方比较感兴趣。

3

.列举出三个你最想去的地方,并谈谈你的理由。

种信息进行原因分析。

(二)旅游者的客观条件

1.游客的经济承受能力

游客自己的经济收入以及游客自己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旅游者选择去什么地方旅游,以及旅游时间的长短和旅游过

程中的消费水平的高低。

2.闲暇时间

是否能够出门旅游还依赖于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一般而言,旅游

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出游时间就越长。但人们闲暇时间的

分布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淡季与旺季分布,又反过来影响旅游者的

出游选择。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经济能力

等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提示:设计步骤:

1.以学校所在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

2.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学生分组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模块)并

进行讨论修订。3.布置学生分别对家长和周围邻居进行调查访问,讨论并初步决定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4.学生分别针对社区居民的个人情况(如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旅游偏好和旅游动机等问卷模块的具体问题及备选答案进行设计,注意备选答案应具有典型性和可选性。

5.调查问卷初稿成稿。学生分批到社区进行小规模抽样调查,并以

此检查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

6.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定稿。)

二、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

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

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讨论:结合以往的实际经验,讨论旅游地的各种不同信息对选择不

同旅游地有什么影响

因此,出游前首先就需要收集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点的特色等情况。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然后再

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一般来说,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

距离过大,会使旅行的时间过长、旅行费用过高,经济距离增加,

相应地降低了旅游者的出游能力。而居住地与旅游地相距遥远,也

意味着两地之间巨大的环境差异,这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

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信息也都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着游客的选择。

两幅图片显示了西藏布达拉宫、云南香格里拉与众不同的优美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近年来国内旅游的热点。

该图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收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各种媒介,如电

脑网络、书报、旅行社广告、电视广播等,另外还可以向亲朋好友

或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信息。二是收集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旅游

地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旅行费用等。

板书设计

5.1 设计旅游活动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1、旅游动机

2、旅游偏好

(二)旅游者的客观条件

1、游客的经济承受能力

2、闲暇时间

二、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2、应该收集的信息

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大致的旅行费用

【篇二:旅游地理 (2)】

一、旅游(tourism):

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居住,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aiest 定义)二. 旅游系统

三、旅游地域系统

文化

文化

社会

旅游离开客源地

旅游者返回

旅游

社会

旅游者到达暂停游览

政治经济

通道

政治经济

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2、旅游者及其行为规律、旅游流及预测

3、旅游通道的空间布局

4、旅游地空间结构

5、旅游区划

6、旅游环境及保护

7、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8、旅游规划

9

、旅游地图和旅游信息系统

五.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1、调查旅游资源并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

2、揭示旅游者的分布和流动规律,预测旅游市场。

3、划分若干相

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旅游区。

六.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传统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

4、协调旅游业和当地社区之间的关系。

5、促进旅游交通网的合理化

通过直接的观察、访问、记录、问卷调查和测量等手段获取第一手

材料,进而进行研究的方法。①室内准备阶段②实地考察和调研阶

段③成果总结阶段 2、统计分析法

借助于统计方法或者统计工具对旅游现象和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对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3、分类比较法

根据不同的目的,遵循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分类,从而系统的认

识和掌握研究对象。 4、旅游图表法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存储库。(2)、现代研究方法

1、遥感技术(rs):图像数据具有清晰度高、信息丰富、形象直观、现实性立体感强,视野广可重复观测的等特点。且成本低,效益好。

2、计量方法:体现在一是教学分类方法,二是统计预测方法。

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作为一种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

和显示地理数据而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

4、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主要作用是:精确的三维定位和导航。应用有两方面:一是辅助遥感技术进行旅游资源评价,二是测

量高程。

七. 旅游资源的含义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以视为旅游资源。

八. 旅游资源的三大属性: 1、现代旅游活动的2、能对旅游者产生

吸引力 3、开发后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九.旅游资源的分

(1)国标分类法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分类

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分类结构:

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景域(field)、景段(segment)、景元(site),体现的是景观

的规模和空间尺度。旅游资源分态系统:已开发态、待开发态、潜

在态势 2、根据旅游活动的目的分类:

游览鉴赏型、知识型、体验型、康乐型 3、结合资源特性和旅游活

动性质分类;利用者导向型、资源基础型、中间型

4、按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吸引级别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国家级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市县级旅游资

源十、旅游资源的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

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其外部

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判和鉴定的过程。十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原

1. 客观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市场性

原则 6.动态性原则十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自身的评价:旅游资源性质、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

源密度和地域组合、

旅游资源容量、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吸引功能。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条件、环境因素客源市场

条件

十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具体内容见书p53

十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法:

采用描述性办法对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进行估计

和判断,就是定性评价。

1)单因子评价

集中评价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

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

2)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

综合型定量建模评价方法是在考虑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方法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和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定量

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数量指标,便于不同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比较。

2、定量评价技术

通过统计、分析、计算,有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

级的方法。 1)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是由公众(旅游者、各方面专家、居民)根据自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2)美感质量评价

一种专业性的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评价,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旅游

者或旅游专家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其评价结果具有

可比性的定性尺度 3)卢云亭: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①历史文化价值②艺术观赏价值③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①经济效益②社会效益③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②景物的地域组合条件③旅

游容量条件④客源市

场条件⑤投资能力条件⑥施工难易条件。

3、优缺点

定性评价方法的特点:简便易行,但主观性较强,结果较抽象,难

以反映资源价值之间的局部差别,应用效果不好。

定量评价方法的特点:较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简洁、准确,应用

效果好。但操作起来往往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有些关联因子难以量化,也带有主观色彩,影响量化的准确度。十五、依据旅游资源单

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极品级)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

-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

十六、旅游资源的开发

1、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

力点,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适当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为能为

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2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独特性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成本最优化

原则、美学原则、保护原则

3、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

(1)对潜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2)对现实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

(3)人为创造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项目4、旅游资源开发三大模式:市场主导型开发例如: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等资源主导型开发例如:风景名胜区等

政府主导型开发例如:公共性旅游资源——世界遗产、国家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等十七、旅游资源的保护

1、保护旅游资源的意义

(1)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

(2)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 2、旅游资源破坏的原

(1)战争的破坏。如圆明园、汉唐皇宫被毁

(2)自然的破坏。突发性:地震、火山、海啸、水灾、地陷、飓风自然风化:流水侵蚀、寒暑变化、风吹雨淋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引起自然界的报复:围海围湖、过度砍树

(3)人为的破坏:

1、建设性破坏:直接拆毁、文物被占用、工程建设破坏

2、游客的

破坏:

(1)游客过量践踏——路面磨损坍塌、土壤板结、古树死亡

(2)游客素质低下——乱涂乱刻、攀枝折花、乱扔垃圾、驱散益

鸟等

(3)游人造成的风化/剥蚀加速——游人的呼吸、照相机的闪光加

速古迹的风化和剥蚀,色彩失去光泽。

3、管理不善造成的破坏:(1)古墓被盗 (2)遗址/景观被炸 (3)偷猎行

为 (4)文物/景观使

用不善

【篇三:人教社高二地理选修三第三章全套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

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难点:从

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

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

美和人工美。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

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

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

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

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

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

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

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

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

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

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

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

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

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随观

赏距离和光照的不同而变化。北京

香山在深秋季节以“霜重色愈浓”的红叶吸引众多游客。

4.动态美

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山为水动,水回山转。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都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通过图片,展示庐山三叠泉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瀑布

经过三级台阶,上下三折而落,

一叠如云如絮,喷薄吞吐;二叠萦回作态,珠进玉碎;三叠双管齐下,直下龙潭,总落差达600米。

5.朦胧美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朦胧美展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创造出“仙境”的意境,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通过图片,让我们感受烟雨迷蒙的西湖的朦胧美。

探究活动:分析造成西湖烟雨迷蒙的朦胧美的自然地理原因。(提示:从5、6月份江淮准静止锋控制的角度理解。)

课外探究活动:开展以所在地“自然美的欣赏”为主题的旅游宣传活

(提示:活动步骤包括:①通过野外采集、拍摄、上网等方式收集

资料、图片。

②将收集的资料、图片、采集的实物进行展览。

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丰富性的理解,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二、人工美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主要表现类型: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

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

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

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

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本来是为了实用,如半山建亭,是为了游人途中休息,水上

架桥是为了方便游览,但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

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

多姿的风景美。

图为位于兰州城南黄河之滨的巨型雕塑——《黄河母亲》。

三、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现今仍保持着原始形态的自然地域已经越来越少了。古今中外众多的自然景观都留有人工的痕迹。使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相映成趣,需要人们从和谐美的角度去巧妙安排。

板书设计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1.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3.动态美 4.朦胧美二、人工美 1.古典园林美 2.古建筑美 3.民情风俗美 4.书画、雕塑艺术美三、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 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

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

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

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

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

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

系统的了解。但是广东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

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

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

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

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

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课后反思】

1、对学生估计过高,实际上他们的旅游体验十分有限,他们对旅游的认识偏重于感性的形式美,要注意引导学生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

学习。学生对自己祖国了解不够,对美好河山赋予的热爱不够饱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教育。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第2-3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省概况 2.掌握山东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山东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 图片展示,猜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 导入新课 新授 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 一、概况 1.济南(省会) 同学们看过《环珠格格》吗? 紫薇格格的母亲与皇帝是在哪里相遇的呢? 导入新知识 2.天下第一泉景区(5A景区) 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感受天下第一泉的气势。分组合作,归纳知识点,完成表格

《旅游地理》全套详细教案(新人教)

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全 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图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与联系实际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内容等的选择都会不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如观光、考察和研究、会议和商务活动、宗教朝拜、疗养和健身、学习、娱乐、探亲访友、购物等。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有:消遣娱乐、追新求奇、考察研究、会议、商务活动、宗教膜拜、疗养健身、学习、探亲访友、购物观光等。 讨论:(1)旅游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1)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2.旅游偏好 因为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因而对旅游线路的选择也有差异,这就是旅游偏好。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重庆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适用班级:09 1-4 授课时间 3.18 班级09 1-4 授课顺序第 1 次课 课题第二章地文景观 目的要求 基本要求:理解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掌握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其他地貌的成因。理解一些著名的山地资源和风景名山。 教学内容要点 第二章:地文景观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类型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形特点 (二)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差异大 三、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主要类型:①峰林②溶洞 (二)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1、桂林山水 2、路南石林 3、主要溶洞.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 道、“地下森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 2、云南腾冲 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分类 1、山地海洋 2、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二)我国海岸地貌分布 五、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主要景点 六、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七、其他地貌简介 重 点难点 重点: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的成因。 难点:地貌的成因。 教 学思路与教法设计 先通过欣赏图片资料,提出什么是地文景观,引入新课;再对地文景观进行概述,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引用一些名胜景区来理解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课后分析教学时间分配、节奏把握比较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五章

第四章中国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 第一节中国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概述 (一) 旅游交通内涵 同时,旅游交通又是构成现代旅游业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被称为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之一。 旅游交通,是“旅游媒介”,对旅游者和旅游对象起着联系纽带的作用。具体地说,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与现象的总称。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旅游交通提供给旅游者的也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来讲,影响其行为的时间、距离等因素往往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表现出来,影响着其决策与选择;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旅游交通联

系客源地,使旅游地接待旅游者,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得以实现。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发达的旅游交通业才能使旅游者顺利、愉快地完成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或称可进入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 旅游交通的特性 旅游交通是国民经济中整体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征。旅游交通的主要特性: 1、公共性 2、特殊性 3、层次性 旅游交通按涉及的空间尺度和旅行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所涉及的是跨国、跨省的大尺度空间;交通方式主要是航空和铁路交通。 第二层次是由旅游中心城市到风景地或度假区的交通,

专题《旅游地理》教案(人教选修3)

《旅游地理》教案 任课教师:熊勇珍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第二课时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旅游地理教案(精选)

绪论 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旅游及其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3、认识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一节旅游活动与地理时空 一、旅游活动的时空发展 1.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3.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二、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1-1949年) 三、中国的现代旅游(1949年10月以后) (一)初创阶段(1949-1955)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 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 (二)开拓时期(1956-1966) 从1956年开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开拓阶段,它的标志是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三)停滞阶段(1967-1977)

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旅游事业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处于历史上的萧条、停滞阶段。 (四)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 这是中国旅游业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末的20几年,我国的旅游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的旅游业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整个发展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20多年中,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

选修三旅游地理1.1 现代旅游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现代旅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时间:1840年~1950年 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内蒙古自治区)

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类型理论课、新授课授课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第十四章内蒙古旅游地理概况 授课对象旅游管理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 教材教学用书陈锡畴、王雁主编. 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2008(8).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参考用书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内蒙古旅游局 中国旅游地理金海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内蒙古自然、人文地理概况 2、熟悉内蒙古主要旅游景点 能力目标1、掌握整理材料、自主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内蒙古美景,培养热爱家乡、立志投身旅游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1、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资源) 2、内蒙古历史沿革 3、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内蒙古草原类型与分布 2、内蒙古气候特点与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以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学准备区域地图、景观图片、视频、内蒙古资源的文字资料 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活动 新课导入观看内蒙古旅游形象宣传片《草原蒙古风》运用视频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第一 模块 读内蒙古政区图、地形图以及教材,教师提问 问题1:内蒙古的区位和面积。 问题2:内蒙古地形特点 问题3:内蒙古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提问启发教学 引导学生读图 讨论思考 学生回答: 1、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陲,地跨华北、东北 与西北,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 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与俄罗斯、蒙 古国相邻。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八分之一,国土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位居 第三位。 2、内蒙古地势较高,海拔1000多米;高原坦 荡辽阔,面积广大,欺负缓和;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构成内蒙古地貌脊梁;平原-山地-高原 由南向北成带状分布。 教师更正 总结回答

旅游地理培训教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旅游地理培训教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旅游选修模块 ★考试要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旅游资源的内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人工创造物、风俗民情)。其本质特征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消闲、求知、健身类。 (2)地质地貌景观:①花岗岩景观:泰山、华山、黄山(猴子观海)、衡山、普陀山(海上),典型地貌景观:球状风化物。②砂岩景观:红色砂岩受风化侵蚀,形成地形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赤壁地貌—丹霞地貌。“碧水丹山”赞美福建武夷山。 3、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非凡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4、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在内容上:旅游资源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2).在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3).在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4).在组成上:构成旅游资源的要素是多样的,孤立的要素很难有吸引力,多要素相互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旅游资源。

(1)、碉楼简介: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开平碉楼与村落及其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乡风民俗等,都保持得相当完整和真实。她深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高度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 (2)、湖北武当山拟冲击我国第5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粤—恒山、中岳—嵩山 (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 (1)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世界自然遗产代表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3)世界遗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 3、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合作与相互支持,为保护遗产作贡献。 (2)1976年,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确定和保护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将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4、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关注旅游线路图的设计 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双遗产)、台湾日月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5 、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地域性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向差异 (2 )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向差异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 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 适用学时:62~62+22 课程类型:理论 制定日期:2012年04月08日 制订人员:刘德正 推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大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来制订,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大旅游”职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设计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经典例题1](2006年天津高考)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教育系 学期教学方案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授课人:马广营 班级:07旅游管理班 学期:09-10上学期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一、课程说明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中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各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旅游环境特征,以及各个旅游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依据、旅游业发展条件、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基本思路,以及主要旅游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兴省(区)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将来从事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计划(共36学时)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7学时) 第1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内容(1学时)

教学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2章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类别(1学时)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保护(1学时)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类别。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3章旅游开发(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0.5学时) 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0.5学时) 三、旅游开发的条件(0.5学时) 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0.5学时) 五、旅游开发类型(0.5学时) 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0.5学时)教学重点: 1、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3、我国的旅游开发。 教学难点: 我国的旅游开发。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 第一节旅游与中国地理环境 一、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概况 旅游活动指人们处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的活动。旅游活动主要有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大要素,它受地里环境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理环境。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旅游行为决策,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我国的自然环境独具的特色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幅员辽阔的国土与优越的地理方位优势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在周边国家边贸往来。维度上讲,中国是个跨度较大的国家,所以产生了气候和生态的多样

性。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错综复杂的地势与地形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地势降至海拔1000~2000米的高度,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分布着盆地和草原。从第二级阶梯向东,地势多降至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分布有丘陵和平原。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东西巨大的海拔高度差,使我国风光多奇景和险境,地形则呈现多种多样,平原少,山地多,山地所占的比重是33%,如果将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有五个温度带,即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型的垂直温度带,从山脚到山顶,在相对海拔高度差仅仅数千米之内就会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docx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 适用学时: 62~62+22 课程类型:理论 制定日期:2012 年 04 月 08 日 制订人员:刘德正 推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大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 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来制订,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大旅游”职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 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 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 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设计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内容及技能要求 实训室及参考学时(含教学环节设计 必修、选修) 设备名称

我国的旅游资源教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时间20XX年1月8日 教学地点综合楼旅游与酒店管理部多媒体教室 教学班级20XX级旅游与酒店管理2班 教学内容 1、中国的区位和疆域 2、中国的大陆疆界、海岸线和邻国概况等 3、中国的海域和岛屿 课程类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中国的疆域、邻国、海域和岛屿等基本情况,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辽阔的疆域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能够在了解我国疆域辽阔的基础上,用导游的语言讲解我国疆域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辽阔的疆域之间的密切关系; 2、难点:用导游的语言讲解我国疆域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入新课 提起我国的旅游景观,那绝对能用六个字来概括了:“类型多,分布广”。(用PPT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我国都是多不胜数的。为什么我国会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呢?这当然要和我国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密切相关了。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和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 正是这辽阔的疆域,使我国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正是这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则形成了广泛多样的人文景观。凭着这些多样的景观,我国成为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之邦,因此,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 在第一章节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这是我国人文旅游景观形成的基础,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开始学习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可以使我们重点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和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景观之间的密切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先天的优势,也就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它一般包括区位、疆域、地貌、气候等方面。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内容:中国的疆域。 讲述新课 用PPT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看图总结:我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和陆地面积概况。 总结 1、我国的地域概况 中国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篇一: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地理学 教学课题与课时:旅游与旅游地理学(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1)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 (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书目: [1]保继刚.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2).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李旭旦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第一节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旅游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活动,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诸多领域,而旅游地理学又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一、旅游的科学概念 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随着“旅游”一词在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出现,关于其科学概念也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以旅行与游览两层意思出现在英国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但真正赋予其科学概念的是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 and krapf),他们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人教版旅游地理教案 【篇一:选修三旅游地理5.1 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 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 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 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 全 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图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与联系实际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内容等的选择都会不同。 1.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 动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如观光、考察 和研究、会议和商务活动、宗教朝拜、疗养和健身、学习、娱乐、 探亲访友、购物等。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 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同一 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

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 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有:消遣娱乐、追新求奇、考察研究、会议、商务活动、宗教膜拜、疗养健身、学习、探亲访友、购物观光等。 讨论:(1)旅游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1)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 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 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2.旅游偏好 因为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 地位、家庭结构、常 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 旅游活动,因而对旅游线路的选择也有差异,这就是旅游偏好。 图文资料显示:不同的旅游地其旅游活动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异,人 们的文化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旅游偏好,并影响人们选择了不同类 型的旅游地。西安碑林和华山相距不远,前者是历史文化景观,后 者是山地景观。二者相比,碑林游客的文化程度高于华山游客。 当然这种文化程度对旅游地选择影响也是相对的。 1.读图5-2 ,说说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旅游活动的偏好有什么不同? 富的旅游活动,如游览西安碑林;学历较低的人,一般相对比较喜 欢健康欢乐的旅游活动,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目的,因而倾向选择 山地自然景点,如游览华山。但是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 2.比较一下父母与自己喜欢的旅游活动有没有区别? 为什么? 去旅游;孩子则活泼好动,体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对 新奇的地方比较感兴趣。 3 .列举出三个你最想去的地方,并谈谈你的理由。 种信息进行原因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