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论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论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论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论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内容摘要国家利益是每个国家处理国际事务时的根本原则,从这方面来看国家利益出现场合对多的应该是国际社会。但我们不能否认国家利益的内部表现形式,即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平行对等的场合。而法律利益是指国家内部社会的利益。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利益会对国内法律利益的内容产生影响,而且国际法律利益的发展也会促成国际法律的完善。因此,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这两种利益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而我们在探讨它们的联系的时候主要是关注当代在我国特殊社会意识形态下其相互冲突和相互影响的内容。

关键字国家利益法律利益影响

【Content abstract】national interests is every countries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affairs fundamental principle, from this perspectiv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of many should appear occas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ut we can't deny that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s internal forms, namely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the collective interests, personal interests, and the parallel equivalence occasion. But a legal interest refer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internal society. But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domestic law will aff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cont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egal interests will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legal interests both benefit a link exists. And we in discusses their contact is mainly concerned when contemporary Chinese special social ideology in the content of its influence each other.

【Keywords】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Legal interests Influence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就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国家发展道路即没有前例可循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得到了基本的发展。但是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情况是当前以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还将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的基本内部环境。外部背景方面,当前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国际事务中如果缺少中国的参与将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此外,国际安全,恐怖主义、贸易安全、国际能源问题、国际环境保护问题、国际核问题等国际问题的产生也要求作为国际一份子的中国参与到国际社会中去。同时这些问题也加强了各国的联系。这便是本文在探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相互影响时的大背景。只有了解了此背景我们才能更清晰的分析出国家利益、法律利益以及它们相互联系中的脉络。

在探讨国家利益、法律利益时我们需要对利益进行定义。按照周旺生教授在《论法律利益》中的观点:“利益就是能够使社会主体的需求获得某种满足的生活资源,且这种资源是以客观规律、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所认可的范围为限度的。”【1】而利益对于法和国家的产生影响甚大,因为法和国家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对利益的配置和固化的结果。由于社会利益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原始社会只有社会共同利益的局面,从而出现了阶级利益分化,使原有反应整个社会利益的规范不敷需要,这样便终于引致首先和主要反应执政阶级利益的出现即国家的出现和新型规范的产生即法的产生。

法律利益作为利益的一种是由于作为满足社会主体的资源稀缺性、社会发展程度和人类天生的社会地位和智力的差异性以及各种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导致矛盾和冲突需要法律对此加以规定而由法律加以选择和确认那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利益为法律利益并对此加以法律保护而产生的。因此法律利益区别于一般利益的特征是法律利益的法定性以及其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按照周旺生教授的观点:“利益从一般利益转化为法律利益,其主要且直接的原因在于,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需要发予以调节和处理。而发对利益的调节过程,也就是法将利益转化为法律利益并予以实现的过程。”【2】而博登海默的观点也与

此类似。他指出:在两个相互矛盾的个人利益之间肯定会有冲突和碰撞以及个人利益与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利益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及调和种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无论是个人之间的利益还是社会群体间的利益以及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利益.【3】但哪些利益冲突需要由法律加以调节和处理呢?一般而言,生命、自由、财产、安全、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利益、以及使得这些利益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参与国家、社会生活的机会利益等。而法律在调节和处理这些利益的时候的方法则主要是为各种利益的实现设置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

对于国家利益的定义有以下主流观点即国家利益就是国家作为主体所享有的利益,也即就是满足或者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有利的事物,包括国防利益、外交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和维护国家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的经济利益、公有公共设施利益等。作为国家利益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重大性。主要表现其在关系到全体国民的重大利益时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维护和发展。第二,公共性。国家利益在实质上是全体国民,因而其具有公共性。第三,至上性。国家利益往往关系到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等重大事项。因此其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是相对来说至高无上的利益。其区别于国民个体利益和国民整体利益。但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是国家利益总是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国民的个人利益和国民的整体利益,并最终决定于国民利益。【4】另外国家利益既然属于利益的一种,而法律利益是调节和处理利益冲突的,因此国家利益在于群体利益、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又不得不由法律加以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利益的部分内容从属于法律利益。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些国家利益中,从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转变中,我们应该把国家的经济利益作为国家利益的核心,形成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全面的国家利益观。

如前所述,法律利益是由法律调节和处理各种利益冲突而形成的,国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法律利益。但另一方面,国家利益又有其独立的范畴和内容。在探讨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相互关系时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即在法律利益的层面分析其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及处理,在国家利益层面分析其与法律利益的相互影响。由于是探讨其相互关系我们还需从国家利益和法律利益的共同层面上分析其对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一、法律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及解决

按照博登海默和庞德的观点:需要或者可以形成法律利益的利益主要有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两大类。个人利益主要指个人生命的利益、似有财产的利益、缔结合同自由和言论自由等。社会利益主要是一般安全中的利益,其中主要包括防止国内外侵略的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安全、社会制度的安全,如政府、婚姻、家庭制度等;一般道德方面的社会利益;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保护;进步发展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和文化方面进步的利益;个人生活的社会利益,此利益要求每个人都能够按照其所在社会的标准过一种人的生活。【5】由此,国家利益的部分内容如防止国内外侵略的安全利益、公共卫生的安全利益、社会制度的安全利益(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与国际社会的主流社会制度是有区别的,由此形成的社会制度冲突更显而易见,因此社会制度的安全利益属于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等都首先需要国内法律制度的调节和处理而从属于国家范围内的法律利益。而法律利益的范畴还有个人利益、社会群体利益、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益等。这些利益之间必然的有冲突和矛盾。这就要求法律以一个公正的,平等的处理原则科学的调节和处理这些利益冲突。此就是所谓的法律利益层面上的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冲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调节和处理好国家范围内的各种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处理好这些利益冲突,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出现,才能为中国进一步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打好基石。同时在处理这些利益时也要看清国内的基本格局和把握国内突出的问题,更要重视民主的思想基础。目前学界主要有以下观点:如“兼顾说”此即我们国家建国以来实际实行的处理原则,即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种利益,但如果此三种利益发生冲突则个人和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如果产生冲突则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整体,眼前服从长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此为“兼顾说”这种利益的处理方式虽然符合我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国民的民主思想也得到提高。而且国家经济发展,

国民收入都教之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此时如果在以兼顾说来处理国家范围内的各种利益显然会引起更大,更严重的利益冲突。如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甚至贫富差距增大的利益冲突。但是如果兼顾说不再适合有效调节和处理这些利益冲突我们又该选择和确立那些处理原则以适应当代中国的发展呢?我认为应该采用“缩小说”。即就当前中国国内利益差距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应当在承认利益差异的同时,采取适量的调节措施以平衡这些差距。如以法律的形势采取限制房价的措施平衡个人住房的做法、对山西煤矿取缔私人所有和开采的做法等。即是对某些利益主体实行倾斜或者政策。此外“缩小说”还要求缩小国家利益在整个利益中的比例以及对特殊利益群体的利益如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利益加以规范。因为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的发展,还应该是社会个体的发展,从另一层面上来讲,社会个体的整体利益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国家利益的进步,尽管我们的传统观念是与其相反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所最求的是社会的发展,而国家只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即使国家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领导作用都是极其的重要。因此“缩小说”的原则的另一方面是要求扩大社会个体利益的满足程度。在扩大社会个体利益的满足程度的同时我们还应联系的就是当前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利益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社会个体是生存利益是需要国家加以扩大保护的。根据“缩小说”的观点:即使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缩小国家利益的程度以及范围并不必然的影响国家利益的根本,因为此“缩小”仅仅是针对当前国家利益在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国家利益过于强大而又不合理的局面。而不是否认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利益重要基石的地位为前提的。

二、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相互影响

在上一个论点中我们主要是探讨法律利益怎样调节和处理国家范围内的国家利益。那是以国家利益从属于法律利益为前提所提出的论点。但如前所述,国家利益不仅停留于国家范围内,其还要通过国际社会加以体现。因此我们此时所探讨的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相互影响就是以国际利益的国际层面为前提的。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利益、发展利益、主权利益和安全利益。而国家利益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自身的力量,还需要国际社会的条件。在当前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的实现,不再仅仅关系到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事,还得顾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以及全球利益才行。任何国家再也不能仅单方面的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需要实现合作就需要在国家主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保证各国能够自主、平等地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以实现其国家利益。同时各个国家也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为维护全球利益限制或者让渡部分主权权利。因此,要实现国家利益必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自身的力量。即国家自身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国际影响等方面的综合力量。这些力量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如何有效地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强大整体。这是必然要通过国内法律加以调整的利益关系。因为只有有效处理好了这些利益关系,才能是国家利益的实现得到基本的保证。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就需要法律调节和处理其他与经济利益相冲突的利益而有效保证经济利益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第二:国际社会的条件。正是国家利益驱使着各个国家积极的参与国际活动而形成的国际社会对国家利益的实现构成了影响。因为在各个国家参与国际社会活动时总是会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形成一个相对较缺乏规制的社会。但随着国际规范即维护和约束国家利益的国际法律规范的出现,这种情况得到了缓解。因此就国际法律体系而言国际法律规范是因为要调节和处理国际间各个国家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就其本质来说,国际法律规范实际上就是国家关系的法制化,而国际法律关系也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但国家利益是始终都在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家需求的增减,国家利益对于国家来说在其排序及其层次方面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而此时的国际法律规范由于各个国家的利益取向不同未必能快速地做出适合我国国家利益的调整,而必须借助于国际政治活动来加以解决。虽然国际法律规范是处理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的冲突而产生的。当另一方面国际法律利益也约束着国家利益的实现,其方式就是为各个国家设定国际义务,在国际社会中获得的利益越多所需承担的义务也就相应的越重。由此保证各个国家的利益平衡。就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及国际社会来讲一个稳定的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还不成熟,各个方面的体制还不完善,稳定的国际社会对于我国的经济利益损失不会构成消极的影响。这种情况对当前大多数国家也一样。由此我国应该利用当前的国家利益与国际法律的互动来

促使国际社会的稳定。因为国际法律规范和国家利益的互动是国际社会安全的保障,各个国家应当利用好为了获得利益而制定的国际法律规范下的国际法律利益,通过两者的互动来参与国际社会事务从而发展壮大自己。这样才能使国际社会更加稳定,国际法制更加有效的运转,国家也由此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更好的发展。

结语

国家利益包含了国家内部的利益和国家外部的利益。法律利益既在国家内部调节和处理国家利益也在国际法律规范范围内调整国家间的利益。而只有国家内部的法律利益处理好内部的国家利益才能使国家利益的外部利益得以实现成为可能。而在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处理好外部的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我国内部的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冲突。这样才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尊重法律,尊重平等、自由、公平的社会利益处理原则。

参考文献

【1】周旺生.论法律利益[D].北京.北京大学.2003

【2】周旺生.法理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M].郑正来.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制度.[M].沈宗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当我们讨论这个时代的一切变局,美好的或者悲惨的,正义的或者邪恶的,进步的或者落后的,文明的或者野蛮的,在这些不确定的和各持己见的语言之上,我们似乎都执著于用自己的定义去理解一切不同以至激烈的反对意见。有时,甚 至表面的一致背后也隐藏着千差万别。 从小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便认定了一句话叫“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而后知道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而后知道了“断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而后知道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似乎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天平的一端倾向了“国家利益”,似乎“国家利益”被 无限的放大放大,“个人利益”则被无限的缩小缩小,真的如此吗?让我们用唯 物主义观点来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吧!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祖国受到敌国侵犯,国家利益受到损害,难道你可以以个人利益为由,贪生怕死当逃兵吗?有血性的人都会说“不”。大家会觉得这是民族的危难,也是个人的责任,这是关乎国家的利益!可是你是否想 过?正是因为在敌国侵犯、兵临城下的时候,首先受到侵害的可能是个人、是第 一个被敌人枪弹击中或家园被毁的那个人的个人利益。由于属于同一利益体,他

的个人利益和我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我不但不当逃兵,还可能奋起参加反抗, 保卫他的利益也就是我的利益同时也是国家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简单来说, 就是国家利益代表了个人利益,没有必要把两者分开。 国家利益的确在有的时候和个人利益重迭,比如在上面设想的敌国侵犯的时候或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但有一点还是要搞清楚:即使在这种时候,个人利益的份量还是重于一切。国家代表个人,意味着国家把你的个人利益看得很重要, 尽一切努力来维护你的利益而不是相反。个人利益并非是我们现有观念中的“自 私自利”,而是每一个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为了美好地过完一生而必须具备 的基本权利,翻一下“世界人权宣言”就很清楚这些权利是什么。现代国家的建 立,完完全全是为每一个个人的利益服务的,是个人的工具而非主宰。 听起来很美妙,但实现起来不可能,你会说。人跟人如此不同,个人利益千差万别,你到底为哪个个人利益服务才对?所以个人利益是不真实的,只有国家利益才能把个人利益集合起来,成为可以服务的对象。 部分同意。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宪政国家的出现和存在,就是用来完成为不同的个人利益服务这件工作的。正因为如此,国家在立宪、行宪的过程中,一定要 把个人利益而非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并且,写明独立的个人利益比集合的个人利

国家利益一定都大于个人利益吗

国家利益一定都大于个人利益吗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P11 服从与权力,权利和义务 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国家财产利益。 个人利益:个人生命利益,个人健康利益,个人财产利益。 生命权大于财产权。 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刑法解释:第九十一条【公共财产具体包括哪些范围】 (一)国有财产; (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三)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邓小平认为要辩证地看待这两者的关系,他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如果相反,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那末,结果势必两头都受损失。”(《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5页)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利益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利益 靳许峰 (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甘肃. 天水)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要认清经济全球化 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处理好世界上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和优秀成果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并正确确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世界定位。全经济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治发展使中国政治本身呈现何种状态,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和境界。这样的战略目标既要适应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潮流,体现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政治稳定化和政治意识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治发展;政治民主;国家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认清经济全球化、世界民主化潮流与西方国家民主战略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一方面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吸收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够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益的优秀文化成果。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不仅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民主化浪潮的推进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便利,从而使中国政治发展进程受到外来影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个纯经济的现象,它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移植等现象。俄罗斯学者艾莱拉·沙夫罗勒娃(Elena Safronova)认为:“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不仅是各个国家文化和文明一致性的增长趋势,也是各个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一致性的增长趁势。”[1]这样,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就具有双重性,它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带来较大的国际压力和负面影响。 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会推动中国确立一套更加民主和有效的政治机制,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加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任何决策的做出都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人的知识、经验和才华,也使少数人难以对决策的实施后果进行全面的预测和总结,对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瑞士著名学者简-皮尔·莱曼(Jean-Pierre Lehmann)认为:“当一个国家寻求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和吸引更多国外直接投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时,改进制度和政治管理以及遵守法律规则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强。”[2]随着中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政府相应出台了许多顺应国际潮流的举措,以便在经济领域能与国际接轨,这一过程必然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同时,也应注意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美国视之

关于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

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 X进学【摘要】何谓公共利益,如何理解和解释公共利益,不仅是法律解释的难题,而且在学理上亦不易把握。本文就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作了简要的检视,认为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解释,即公共利益的一般学理特征、程序原则的限定以及法律列举与概括式规定。总之,公共利益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人实现其权利和自由的手段,为了人的尊严,为了人的价值,公共利益必须以宪政的名义进行。 一、关于定义“公共利益”方法之检视 关于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在立法界与学术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界分。在立法界和学术界多数学者看来,“公共利益”作为宪法性原则是不可定义的,因为“公共利益”与“正当程序”、“公平”、“法治”、“人权”等原则概念一样具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更有学者认为它是个缥缈不定的东西,迄今为止无人对之加以精确的界定,XX学者陈锐雄指出:“何谓公共利益,因非常抽象,可能言人人殊。” [1]公共利益作为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概念,即便我们从宪政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们关于公共利益的理解和解释考察中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同时,由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不同,统治者利益的内涵是极富有变化性的,不同政体下公共利益的表达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的,它只能在最终价值诉求上表达为共同体全体成员的普遍利益,而什么是普遍利益,如何将社会全部成员的单个利益要求整合为公共利益,借助于什么程序和条件实现公共利益,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立法者即使希望对“公共利益”下一个定义式的规定,这不仅是一种奢望,因为“作为一种为取得多数同意的代价,立法者经常有意留下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 [2]而且在立法技术上也存在极大的困难,因为当人们着手使某一术语本身更加精确时,就会发现他用来消

法律与社会规范.doc

法律与社会规范- 一位怀孕的已婚妇女为确定其孩子的亲子关系而请求法院指令那位被指称为孩子父亲的人(不是她的丈夫)验血。法院依据普通法关于已婚妇女孩子的合法性(legitimacy)[1]的法定推论而拒绝了该妇女的申请。法院认为这一法定推论减少了使孩子受辱成为私生子(illegitimate)的机会。这里的意蕴是:和容许孩子获知自己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相比,使他免受私生子的耻辱是一件更好的事情。[2] 警察警示本地商人说某人因扒窃商店而被拘留,尽管并没有受到起诉。一个学校告知一位求职者说本校一位老师曾经对一名学生性骚扰,不过这位老师并没有被惩罚、开除或者解雇。对于商人和可能会受雇成为教师的人来说,精确信息的传达无疑是有益的,但这也可能使他们蒙受羞辱。这种可能性能否触发启动正当程序的要求呢?[3] 一位拖船主没有为自己的拖船装备作业所用的无线电讯设备,拖船因此就没能收到天气预报,否则的话,它们或许就能躲过一场风暴,而这场风暴给客户的货物造成了损失。拖船主辩称,拖船业中并没有使用无线电讯设备的惯例,所以自己的上述行为并不构成过失。法院认为惯例并不能成为辩解理由。[4] 然而为什么不能呢?商业惯例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低于法院司法意见的吗? 一对夫妇在民事法庭获得离婚判决。只有在丈夫同意的情

况下,他们所属的宗教群体才承认离婚的效力,而且,如果女方在其离婚未经宗教承认的情况下再婚的话,就会遭到其宗教群体的放逐(ostracize)。丈夫以收回其宗教上的离婚允诺为要挟,使妻子屈从了一个偏袒一方的财产分配方案。此后,女方基于被胁迫签约的理由请求民事法庭宣告该合同无效。[5] 如果法庭同意了她的请求,那么她的胜诉会对其宗教群体的凝聚力造成怎样的影响? 1对于“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6]给出的常见正当化理由是:即使各州为黑人提供了适当的隔离设施,隔离黑人与白人的政策也是违反宪法的,因为这一政策使黑人蒙受了耻辱。 法院禁止某个地方政府在公共土地上建造圣诞树或者托儿所。这一规定冒犯了很多人,但是并没有伤害他们,另一方面,这却使更多的人感到高兴。从性教育到枪支管制,有无数的事情都冒犯了人们,但是这种冒犯很少成为评价这些方案的决定性因素。宗教里的符号象征(symbolism)又有什么不同呢? 法院每天都必须对行动的耻辱效应(stigmatizing effect)、行为与社会规范的一致性、符号的意义以及放逐的后果做出评估。艾滋病患者或者私生子或者接受福利救济者的耻辱是一种像戳伤眼睛一样的简单伤害吗?或者,这种耻辱促进了构成公共秩序的社会规范?当商业活动遵从而非背离惯例时,我们应当认定惯例反映的是进步的历程呢,还是逃散羊群的艰苦长征?当政府从事符号行为(symbolic behavior)(如偶像建构)或者限制符号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 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材分析】这是第八课第二框,主要内容是国家利益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树立爱国之情,具有防范危机的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使学生(思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 使学生明确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3. 使学生(行动上)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捍卫国家利益。 能力目标 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教学难点: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合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国家利益的材料,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搜集有关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 这首军歌唱出了军人的心声,唱出了军人的使命和职责。军人们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二、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过渡语】那么我们该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呢?下面我们先来分享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 活动一:心中有情 读教材91页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 【小组讨论】 (1)你如何评价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 教师总结:『提示』 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了国家利益。是对国家利益至上的最好诠释。 (2)与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谈谈你的感受。 【故事拓展】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从背负“精忠报国”的岳飞大败金兵到临死不屈的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邱少云到焦裕

科学研究与国家利益的关系[docx]

科学研究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单位: 姓名: 学号: 2011年12月25日

摘要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主导推动力量,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的发展历程也表明,科学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进入20世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国家的竞争中,科学技术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关键。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安全中的突出重要性,人们开始越来越紧密地把科学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科学是重要的国家资源的观点开始更加深入地影响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科学研究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国家利益产生越来越大重要性。 关键字:科学、国家利益、关系、影响

1简述 科学研究最初只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界好奇心驱动的自发活动。近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与技术科学日益紧密的结合,使科学研究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基础科学研究对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意义并从中谋取了丰厚的回报。 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技术与国家利益》中,首次把技术与国家利益从国家层面提出来,在回顾联邦支持科学技术传统的基础上,分析了众球竞争时代的国家技术政策以及美国面临的挑战等等[1]。可以说,投资基础科学研究,就是投资国家未来[2]。 如今我国已经实现了国家的初步富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国际地位大增,国家利益得到极大显现。这不由得让人思考如今的这一切成果从何而来。 然而回顾我国的历史,近代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从此饱受灾难,列强凭借先进武器无休止侵略别国,美国对日本投放的原子弹使得人类的发展史上不乏幕幕悲剧。现在处于和平时期,这也会让人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么多悲剧的发生。 其中原因有种种,但是我们不得不把科学研究列在首位,试想如果没有对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有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吗?科学研究是一切的基础,经过一番演变后,对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产生了害与利,害与利并存,回顾往昔,瞻瞩未来,结合现在人类的成就,我们还是发现,科学研究带给一个国家的利远大于弊。 2 科学研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1发展背景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主导推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称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3],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3]。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科技实力的掌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繁荣、政权稳定、军事安全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国家利益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4],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极其变化 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国际关系的实质,说明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清中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清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过程: 展示中美关系图片 1.国家交往剪影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一)小组合作探究 1.中美关系“敌对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2.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的动力是什么? 3.2011年1月19日,《中美联合宣言》发表以后有同学认为中美关系从此一帆风顺了,请你谈谈看法。 中美关系“敌对状态”成因分析 ?意识形态 ?朝鲜战争 ?与国民党的关系 ?台湾问题 ?与日本、韩国的关系 ?…… ? 结论一:国家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的成因分析 ?1969年中苏交恶 ?美国身陷对越战争泥潭 ?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妥善解决了台湾问题 结论二: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1.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关系 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 2.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 (1)什么是国家利益,其地位如何? (2)国家利益是如何决定国际关系的?

小组合作探究 2011年1月19日,《中美联合宣言》发表以后有同学认为中美关系从此一帆风顺了,请你谈谈看法。 国际关系史上经典名言赏析: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想一想 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国家力量强大的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原因 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内容 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国家: ①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 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增强国家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 (2)中学生: ①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履行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义务。 ④敢于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公共利益概念及法律界定

公共利益概念及法律界定 公共利益长期以来作为政治、法律领域所争论的核心概念,它往往被 视为权力正当性的来源、行为价值判断的基础、法律保护的目标,而 被人们所广泛引用和信仰。不过,公共利益究竟是什么却一直缺乏明确、一致的观点,它被形容为一个空瓶子,在不同的时期承载着不同 的内容;它的边界和内涵可谓人言人殊,角度不同而见解各异;它更 被视为一个虚空的概念,即没有人相信公共利益的存有,除非它符合 自己的利益。正是因为公共利益的抽象、动态和不确定,使得公共利 益的法律界定成为学界与实务界所争论的一个难点、焦点问题。 不过,目前法学界对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的研究多倾向于叙事宏大的价 值分析和逻辑判断,法律实务中的界定角度也往往侧重于定性分析和 规范界定,忽视了对公共利益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界定,这使得公共利 益法律界定的制度设计与运行既缺乏一定合理性,又难以提供一个具 有操作性的立法和司法标淮。 因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体现着对稀缺资源的权属划分,其界定的过 程反映着行为主体的动态博弈,因而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研究不仅需 要概念辨析和价值判断的宏观、静态、定性研究,更加需要进行利益 衡量、行为抉择的微观、动态、定量分析。正如著名公共政策研究学 者休斯所言,"相对于含糊不清的公共行政理论来说,经济学理论是精 确的,具有可预测性的,经验主义的,并且是建立在解释人们如何行 动的激励理论之上的"。据此,本文尝试以法律经济学作为主要分析工 具来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加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为什么要对公共利益进行法律界定 (一)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的现状 尽管公共利益一词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众多法律规 范开宗明义地阐明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是,因为现行法律对公共 利益缺乏清晰界定,使得对公共利益的合法界定成本高昂,障碍众多,

浅谈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法律和社会之间有着密切而且复杂的关系。归纳来说,法律来源于社会,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反过来法律又维护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对于不同的时期或是对比不同的社会环境,法律有着各不相同的内容形态,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先说法律的起源,法律不是原来就有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以前,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产品实行平均分配,个人与集体浑然一体,利益基本一致,这使他们只需依靠传统习惯就可以把经济关系调整好了。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原始社会的氏族联盟和氏族习惯就逐渐被国家和法律所代替。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新的社会规范来解决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冲突,维持社会秩序,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国家和法律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就出现了。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为了调整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应运而生的,法律不能脱离社会。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再到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开来,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所以对于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环境下,法律的内容、特点和表现形式也往往不尽相同。封建社会法律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王或者大臣制定,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制定,而社会主义社会法律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人民议会制定。比如说中国的法律就是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这就是法律的基本精神,即它所代表的利益阶层,由此可见法律是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分不开的。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千百年来,法律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夏商周奴隶时代的“刑”,这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种暴力的工具,并且通过这些制度、规范来控制自己的国民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发展至今日的社

国家利益的本质及其实现_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思路

国家利益的本质及其实现: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思路 李增刚 内容提要:文章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本质,指出,国家就是不同 利益集团达成的调和它们之间利益冲突的契约或组织。从规范意义上讲,国家利益应该代表全体 人民的利益;从实证意义上讲,国家利益只能代表一部分人或利益集团的利益。文章进而运用公 共选择立法层次上的一致同意理论,指出了国家利益要求在立宪层次上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达 成一致同意,为实现帕累托改进采取的补偿并不总是可行的。当利益集团的存在不可避免时,利 益集团的游说会造成公共政策偏向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使国家利益不能够实现最大化,而鼓励利 益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降低政策偏向的程度,甚至会产生与没有利益集团时相同的结果,或 者使国家利益代表相关利益最大集团的利益。 关键词:国家利益 利益集团 公共选择 一、国家与国家利益的本质 (一)国家的本质 简单地说,国家是由不同主体组成的集合体。这些不同主体的利益也就构成了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不论是从契约论、剥削(掠夺)论,还是从 暴力潜能 分配论(诺思,1994)出发来理解国家,国家都是一群人组成的集合。 契约论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契约达成的。霍布斯(H obbes)明确指出,国家就是 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 (霍布斯,1985:132)后来,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他们明确提出,国家就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达成的一个契约。 恩格斯(1972:168)提出的剥削(掠夺)论认为,国家 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列宁(1960:167)也指出,国家是 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 暴力潜能 分配论强调国家是合法垄断暴力使用权的组织,国家的形成是为了保护产权,然而国家在具有保护产权能力的同时,也具有侵犯产权的能力。这实际上就决定了国家可以通过产权的界定或掠夺等方式重新分配社会财富,而国家的这种能力的基础是合法地垄断 作者简介:李增刚,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教授。 本文受到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2007H01)和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编号:IF W09161)的资助。

科学研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主导推动力量,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的发展历程也表明,科学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进入20世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国家的竞争中,科学技术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关键。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安全中的突出重要性,人们开始越来越紧密地把科学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科学是重要的国家资源的观点开始更加深入地影响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科学研究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国家利益产生越来越大重要性。在学习完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之后,明白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 回顾往昔,六十年来,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经过艰难的探索,其间,也走了弯路,吃了苦头,几经波澜。百年之交,千年之会的今天,终于迎来当今这个凭实力兴国强民的21世纪大发展时期,回首过去远至几百年近至几十年的悠悠历史,我们不难总结,20世纪乃至近代几个世纪从来都属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近代率先完成科技革命,把国家经济推向繁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繁荣的经济进而将国家的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向更高层次。可以说,繁荣和成就来源于科技与创新,科技与创新反作用于经济,经济又直接对其他领域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使国家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增大了国家利益。对科学的研究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和根源,科学研究进行的程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科技革新的速度和程度,无疑这会影响国家大局利益。? 不难理解,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科学研究能够产生新领域的发现,新发现势必会对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产生助推作用,韬光养晦的民族和国家都将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置于重要地位。 当今,科学研究已成为国家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明显前移到了科学研究。对于我国来说,迅速提升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可以说,科学的发展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高一政治国家利益

高一政治国家利益 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国家力量的含义、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理解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P97,探究1,回答其中4个问题。 1、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和表现形式(板书) (1)含义(板书)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2)内容(板书)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等。 (3)表现形式(板书) 竞争、合作和冲突。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板书) 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其中国家利益通常首先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如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维护的

是军火商、石油商等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板书) 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国际社会的最主要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层次上划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一是主权利益,即涉及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的利益,这是国家最基本的利益;二是发展利益,即发展国内经济和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增强对外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等;三是参与的利益,即塑造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因此,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 从领域上划分,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文化、安全等诸领域。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和不同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家利益的内容和目标有所不同。如我国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谋求和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一)知识目标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从乌克兰说起。学生试说自己对乌克兰事件的了解。思考为什么乌克兰会出现内乱。(二)进行新课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3页材料,并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广泛,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军事方面的,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3)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4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个方面。在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各国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5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中美关系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法律与社会生活

法律与社会生活 结合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谈谈你身边的事,可以是亲身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 发生在身边的事 就在前几天,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在太原市迎泽大街迎泽桥东发生一起爆炸案件,据目击者刘国良、郑权介绍,6日早上开车走在迎泽桥上由西向东,听到一声巨响,大约20秒后在下桥处看到大量烟雾和火星爆出,再20秒后车开到省委门口等红绿灯时,再次听到看到一辆微型面包车爆炸起大量烟雾和汽车爆炸碎片。据山西省委对面居民楼中的住户介绍,先后听到七声巨响,行人们纷纷跑开,现场已戒严;经过此处的车辆及行人均绕行滨河西路及桃南西一巷。 案件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要求迅速侦破案件,严惩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公安部派出一名副部长带队的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破案。山西省、太原市两级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在兄弟省市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全力开展侦破。 8日凌晨2时,该案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丰志均在太原被抓捕归案。警方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丰志均,男,41岁,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警方从其住处缴获了私自制造的爆炸装置,发现了大量犯罪证据,并查获了其作案时驾驶的车辆。警方表示,对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严惩犯罪分子,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制造爆炸事件,行为人不管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动机,这种破坏公共秩序安全、牺牲无辜生命的极端暴力行为,都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公共秩序安全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前提,不止关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极端暴力行为的出现,伤害的不只这个社会,更直接或间接伤害到每一个人。为达到个人某种目的,不惜制造极端暴力事件,这种行径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不会被容忍。 也有些大学生因为贫富差距,阶级观念,有色眼镜等等原因,受周遭的压力开始对现实逃避,产生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碍,往往走上了不归路。正如马家爵在周遭的冷眼,看不起等的压力下,产生人格障碍变得具有攻击性,再加上缺乏法律观念,这种压力得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便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近年来,我们通过媒体报道,不断看到了一系列与在校大学生相关的法律事件。如大学生假期打工时被骗保证金,选择就业时误入非法传销组织等;大学生自身的违法犯罪案件也频频出现:像大学生因 恋爱出现情感挫折而杀人或自残事件,更有出现如09年张超杀人碎 尸案的高校大学生恶性刑事犯罪案件等。“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开展,各种法律法规应运而生,法律已渗透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要求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必须予以关注。而在民办高校中注重增

浅谈中国国家利益及其特性 《国际政治学概论》专题论文

浅谈中国国家利益及其特性 摘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统一的世界。各国的对外交往都必须立足本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新审视国家利益就十分有必要了。中国必须牢牢把握住国家利益的主客观性、阶级性与民族性、国家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特性才能真正做到位中国人民、为世界谋利。 关键词:中国;国家利益;特性;内涵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国际交往中,立足改革大局,中国要想谋求“人民利益”,就必须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利益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所以,界定国家利益内涵掌握其特性,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谋求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的重要主体有着特定的利益要求,这也是各个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的根本动机与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 在西方国家中大多采取汉斯·摩根索的观点,认为国家利益的概念包含两重因素。一个是逻辑上所要求的,即在逻辑意义上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一个是由环境决定的,是可变的。因此,前者有相对永恒存在的必然性,后者则依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必不可少”的利益就是国家的生存,它是相对永恒的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内核,是民族国家的最低要求。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一个国家生存的内涵应当包括:国家领土、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完整性[1]。 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立,中国学者对国家利益有着不同的看法。马克思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际利益使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我国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全体人民物质、精神需要的东西。包括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国的国家利益最终是中国人民的利益。 二、中国国家利益的特性 (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国家利益具有主观性。在分析和判断国家利益时,如何确定国家利益,何种对外政

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_从要素解释的路径

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 ———从要素解释的路径 胡鸿高3 内容提要 公共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模糊的法律概念,公共利益内涵的法律界定处于理论困惑与实践需求的矛盾之中。这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包含价值选择概念和历史性概念。尽管公共利益基于自身的特性而无法厘清其确切、绝对的边界,但亦非不可捉摸。本文采用要素解释的方法,通过对公共利益的历史解释、公共利益的本体解释、公共利益的主体解释和公共利益的程序解释,进而阐述公共利益的内涵,并通过要素解释描绘公共利益的可能景象。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公益 法律界定 公共利益无疑是一个热门概念,无论在法学、政治学、行政学还是在经济学的论著中都不乏其活跃的身影;公共利益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概念,在久远的古希腊时期就诞生了公共利益的思想雏形;公共利益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至今人们也无法认清它的“庐山真面目”。人们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秘,希望揭开公共利益的神秘面纱,给公共利益做出一个精准的界定,但往往无功而返。对公共利益模糊性的原因解释仁智互见,例如,“到底什么是公共利益,没有哪个国家的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这是由公共利益‘利益内容’的不确定和‘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所决定”①;又如,“由于征用权(e m inent domain)从属于主权范畴,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警察权力的体现,具有绝对性、至上性和不可限制性,这使得公共利益只能是一个在法律上极为模糊的概括条款或者弹性条款”。②台湾学者陈锐雄指出:“何谓公共利益,因非常抽象,可能言人人殊。”③这些解释虽路径不一,但无不表明用固定的语言去界定公共利益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公共利益的界定无疑存在一定困难,但现实的需要又促使人们必须认识和揭示公共利益的应有之意,惟有如此才能明确立法、准确司法、规制政府行为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希望通过“解释”的方法描述公共利益的相关要素,以对公共利益的解读替代僵硬的、不得要领或难以完善的定义。 一、公共利益的历史解释 “公共利益”一词的问世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6世纪的古希腊,古希腊特殊的城邦国家制度造就了一种“整体国家观”。与“整体国家观”相联系的是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被视为一个社会存在所必需的一元的、抽象的价值,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目标。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看作是最高的社团,其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善”,这种最高的善在现实社会中的物化形式就是公共利益。④乌 3 ① ② ③ ④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102。本文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生王东光提供了部分资料,谨致谢忱! 黄学贤:《公共利益界定的基本要素及应用》,载《法学》2004年第10期。 郑贤君:《“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个宪法分权问题》,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陈锐雄:《民法总则新论》,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913页。 胡建淼、邢益精:《公共利益概念透析》,载《法学》2004年第10期。

当代中国的法律与社会期末论文

《烈日灼心》所反映的一些道德与法律问题 电影《烈日灼心》是一部犯罪题材的作品,讲述了三个逃犯长达七年之久的自我救赎。而本文正是以他们三个人忏悔和赎罪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在伦理范畴之内,进行了深刻的思辨,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性做了一些个人的解读。电影《烈日灼心》中的三个主人公是一起强奸灭门案的作案者,这三个人疯狂地夺走了一个家庭,五条人命,案情令人沉重、悲恸。这三个一起长大的同伴,在血淋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孽下,一天天被良心审判。在潜逃的七年中,三人在这条忏悔和赎罪的艰难之路上,受尽了源自内心深处的痛苦折磨。直到对尾巴的愧疚和内心的煎熬日益加深及最终案情一步步被揭开,他们才终于放弃再次逃跑,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七年,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是比一辈子还要漫长的痛苦岁月。虽然他们的现实身份和生活处境各不相同,一个开出租,一个当协警,另一个在海上打工养鱼,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遭受着同样的折磨和煎熬。剧中的他们在社会的边缘闪躲着,却比常人更善良更富有正义感。剧中主角的情感就好似一根皮筋,时刻紧绷着,时时刻刻保持着隐忍。恰如影片里警察伊谷春说了一句话:“谁的心里没有一点脏事呢?”,隐含了整个电影自始至终阐述的主题都将是善与恶的争辩。 的哥杨自道,车技娴熟、心地善良。与他有过交往的人,相信无论如何都不会将他与逃犯联系在一起。在电影中沉默寡言的杨自道,凭着踏实能干、古道热肠的男子汉气质,吸引了女孩伊谷夏的注意力,但是他却只能选择将这份美好的情感深深埋在心底。他知道自己是一个肩负重罪的人,他更知道对于一个连明天都没有的男人来说,爱情这东西是一份不可企及的奢侈品。但是因为内心的忏悔与煎熬,杨自道不敢去爱也不能去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眷恋,还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全都寄托在养女“尾巴”身上,“尾巴”就是他痛苦人生里的救赎与阳光。协警辛小丰,日常工作是协助警察破案。在《烈日灼心》中作为身犯重罪的辛小丰,他每天做的却是缉拿不法分子,作为协警与警察一起破案。辛小丰破案的时候,机智勇敢,时常奋不顾身,冷峻的外表下十分自然地掩藏着他身上的忧郁和迷茫。在三个罪犯中,陈比觉算是最“远离红尘”的一个。这个在海边养鱼的男子,像无数的草根渔民那样,付出最辛苦的劳动,却得到最低微的报酬。这个默默无闻的渔民,将自己伪装成为最善良和最正义的人,静静的守护着爱女“尾巴”。就是这样三个亲兄弟一样的男人,他们的人生,被一桩命案绑在了一起。这辈子,他们选择了同样的赎罪方式,那就是照顾弃婴。当他们一心一意地照顾着这无助的孩子时,他们似乎忘记了血案,忘记了惩罚。这份来自心底的善意,给了他们重新活过来的勇气,直到这种勇气搀扶着他们一点点走向道德的审判台。这部电影并没有将这三个罪犯角色囚禁于法律的牢笼里,而是从正常人的视角,将人的多面性透明而又公正的放在了一架天平上。 当我们以冷静、客观的目光,去审视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我们的内心总会不由的去拷问:重罪在身而又良心发现的三人将用怎样的情感去面对法律与道德?三人虔诚的自我惩罚式的精神救赎又能否告慰被害者的亡灵呢?三个逃犯有着正常人的善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