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及对策思考_刘玉丰

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及对策思考_刘玉丰

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及对策思考_刘玉丰
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及对策思考_刘玉丰

湘潮(下半月)

2009年12月

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等外出谋生的农民工的妻子称为留守妇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白南生教授指出,以2005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1.3亿计算,外出农民工中已婚人数为10621万人,已婚比例为81.17%。从已婚人数中减去举家迁移的人口大约3900万,则已婚流动人口中只一方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721万,再以70%男性计算,则留守妇女人数达到4700万。由于留守妇女人数众多,与她们有关的诸多困难与烦恼,不仅是她们个人及其家庭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亟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

1、劳动强度大、身体状况差

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家务劳动,留守妇女承担的比例都在85%以上,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兼顾家务劳动,还要照顾未成年子女、年迈的父母,以及应付社会交往。留守妇女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活辛苦,身体疲惫,使她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休闲,生活负担极其沉重。丈夫外出打工给农村留守妇女增加更高的劳动强度和沉重的生理负担,甚至在妇女生理期期间还不得不去接触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和承担不适合妇女生理特点的劳动,积劳成疾,导致留守妇女多患有妇科病等各种疾病。有了病又怕花钱,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尽量将个人需求降到最低限度,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少顾及。

2、心理忧虑多、压力负担重

留守妇女还时刻忧虑着各种问题,饱受着心理压力。一是担心家人的健康和安全。既害怕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出意外,担心丈夫的安全,又害怕家人生病,家庭因病返贫。二是担心子女的学业和教育。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在子女学业和教育上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繁重的农活和家务让留守妇女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教孩子,和子女沟通也有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及偏下状态。三是担心家庭的经济收入。丈夫打工的收入不稳定且增加有限,有的甚至仅够养活自己。而农业生产要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孩子读书要学费、生活费等,老人生病要医药费等,留守妇女每天都在盘算着、担心着,但有时还是面临入不敷出的境况。

3、婚姻质量差、安全危机多

留守家庭夫妻间普遍沟通不够,大多数夫妻主要通过电话联系,但由于长途话费成本限制,通电话只是匆匆交谈,无法深入沟通感情。丈夫外出打工,回家次数有限,夫妻间感情日渐疏远,留守妇女倍感孤独,生理和心理上长期遭受煎熬。且夫妻在一起的时间越少,婚姻的稳定性越差,夫妻城市化水平的差异逐步扩大、夫妻异质性的增强等都可能导致留守家庭离婚率的上升。近几年来自基层的报告也显示,农村离婚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为外出务工农民,发生于该群体的离婚案件通常占到当地离婚案件的

60%到80%。同时留守妇女还时常为自身的安全担忧,由于丈夫

打工常年在外,留守妇女便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目标。这些都给留守妇女带来心理阴影和负担。据《现代快报》的一篇《苏北“留守妇女”生存状态调查》的报道称,“农村性侵害案件中有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

4、文化娱乐少、生活质量低

由于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场所的欠缺,组织力量的单薄,农村文化娱乐项目和内容的单一,导致留守妇女休闲娱乐普遍偏少,也很少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去公共文体设施场地参加文体社交活动。留守妇女休闲娱乐主要是看看电视、拉拉家常或玩玩牌,其余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娱乐方式单一,质量较差。这也将导致她们精神空虚,非常不利于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5、基础条件差、社会参与少

农村道路、桥梁、电力、通信、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给留守妇女在农业收种、看病、娱乐、子女教育等方面带来了种种不便。特别是社

收稿日期:2009-11-27

作者简介:刘玉丰,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8级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女性社会学。

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刘玉丰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流动性增强,大量男性农民纷纷涌入城市。男性劳动力的外出,使

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留守妇女。本文从认识和研究留守妇女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提出要破除二元分割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发展地区经济,从而改善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逐步解决留守妇女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22-003

https://www.doczj.com/doc/d214309089.html,/

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留守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加之传统的性别分工使男女两性获得技能知识的机会不均等,男性获得技能知识的机会历来多于女性,造成她们总体素质偏低。从而影响留守妇女参与社会竞争,严重影响农村妇女对新信息、新理念、新思想的接受和消化,带来市场竞争力不强、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障碍直接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二、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留守妇女现象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有问题,留守妇女伴随农民工异地流动而生成,也将伴随“农民工”长期存在。考察留守妇女问题一要考察导致大量农民工异地流动的制度因素,还要考察农民在作出一方流动,另一方留守的抉择时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

1、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

农村留守妇女的产生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独特现代化模式密切相关。建国初期,我国采取了以农养工的现代化模式,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大量就业机会和城乡比较利益差距,成为农民流动的“拉力”,农民们进城寻找致富的道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由此产生并日渐壮大。但城乡二元体制并不能在短期内彻底废除,户籍制度以及附着于其上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差别及劳动者身份差异,客观上使农民到城市生活的经济社会成本、机会成本等相对很高。面对高成本却不能拒绝城市的诱惑的情况下,农民家庭必须做出一人外出、一人留守的选择。

2、农村社会经济的落后

建国初期牺牲农业、农民的现代化方式,造成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改革开放起步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亦无法满足农村各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总体还不够发达,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社会没有为农村人口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农民自身又无力利用田地创造可靠的经济保障,他们要寻找出路。农村需要发展,农民需要就业,发展起来的城市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也就大量流向城市。城乡的对比,城市的拒绝全家迁居,家乡的牵绊,使农民工们候鸟式往返。

3、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支持网络的不发达

有学者对四川、安徽两省的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的原因分析表明,因家庭所累是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农村社保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的不发达使农民无法解决流出后留下的诸如儿童接送、老人赡养、土地照料等各种问题。在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权衡之下,很多农民必须作出单方流出的抉择。

4、传统文化因素

农村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与“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导致两性之中的男性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受传统家族主义的影响,中国人在行动中更多地从家庭而非个人利益出发。无论是外出还是回流,农民更倾向于追求家庭而不是自身收益的最大化。正因如此,尽管很多妇女也想外出闯荡,但家庭的拖累往往使她们不得不放弃这一念头。男外女内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农村社会成员的支配作用相当大。有学者甚至指出,在男性外出,女性留守的理性决策中起更大作用的可能不是两性的客观差异,而是被内化的社会性别观念。

5、女性自身个人因素

一方面农村留守妇女由于长期受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熏陶,更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她们的心中,除了公婆,就是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很少为自己考虑;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低也是留守妇女在获取社会支持方面弱势的重要因素。再者,女性附有生育的刚性任务,在家庭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农村家庭自然选择男性外出、女性留守。农村妇女选择留守,一方面出于无奈:年迈的父母公婆、尚幼的子女、自身素质的相对较低等;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男女体能的对比、双方在家中扮演角色的伸缩弹性、农村工作的适应性等。

三、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留守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通过制度、政策推动让农民回乡、让留守妇女进城,逐步减少留守妇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又要通过社会力量支持,逐步改善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

1、逐步破除城乡二元分割制,完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相关政策

二元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所造成的巨大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是留守妇女及其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打破城乡制度分割的局面。要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口制度、就业制度等等,保护民工的迁徙权、劳动保障权和居住权等,重点解决务工子女教育和务工人员进城落户问题。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取消限制农民工进城的不合理规定,降低农民工家庭成员团聚的成本。为农民工稳定就业,提供便利。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条件

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把产业发展规划、村庄、路桥布局规划、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布局,将医疗、卫生、教育、金融等各种资源引向农村,加强农村各项软、硬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的吸引力,使农民无须进入城市即可享受到城市的资源,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农田耕种难、出行难、就医难、文化享受难等现实问题。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农村家庭后顾之忧

目前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赡养老人成为农村家庭沉重的负担之一。国家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减轻留守家庭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同时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是影响农村家庭发展和致富的严重问题,也是农民工外出务工挣钱的重要原因。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各方的承受力有限,生病报销的金额有限。政府应加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进程,并随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范围,减轻农村家庭就医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家庭的健康水平。

4、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留守妇女生活质量

一是发展社会化的服务,为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孩子照料、老人照顾、家务劳动等方面提供帮助,减轻留守妇女的负担,使留守妇女从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文化生活机会。二是通过宣传,让留守妇女树立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活观念。三是通过社区服务为留守妇女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设施,为留守妇女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如开放农村的图书馆、文体室,组建农村文艺宣传队,开办舞蹈、健身培训班等。四是健全基层妇女组织,组织留守妇女参与文明村庄创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使留守妇女家庭充满活力,精神生活得以丰富。(下转第29页)

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https://www.doczj.com/doc/d214309089.html,/

5、多方创造条件和机会,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夫妻关系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很少有企业给予带薪年休假,更不用说给予农民工探亲权。许多农民工一年或者几年才能回家一次,和家人相处和交流的机会很少。同时,限于农民工的住宿条件,留守妇女到城市探亲也非常困难。再加上往返路途遥远,探亲的成本高难以实现。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在当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还无法完全根除的现实条件下,为农村留守妇女与丈夫“鹊桥相会”提供机会与平台。给予农民工劳动法的相关待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劳动力流入所在地政府,可逐步推行农民工带薪休假制度或制定农民工“探亲节”、“探亲假”,降低农民工回家探亲的成本,也可资助留守妇女“探亲”,尽力减少农村婚姻家庭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

6、全面提高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支持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妇联相关组织为主体,其他部门配合与支持,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1)加强农业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留守妇女致富能力。(2)扎实推进农村低学历妇女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素质。(3)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村教育社会服务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教育的投入水平,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一些小型的农村图书馆等。

7、加快发展地区经济,逐步实现农民打工离土不离乡

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各种支农、扶农、惠农措施,使农民感受到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尊重,使很多农民产生“恋”土、“恋”家情结,也使很多正处于城市边缘的民工坚定回家种田、就近多种经营的决心。同时制定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实施“回引工程”力度,使外出农民工把外出学习掌握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带回当地自主创业,引导“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化。尤其在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情况下,大批农民工开始返乡,各级政府应因势利导,为他们提供金融、技术、信息等服务,让这批掌握了一定新知识、新技术的回流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农民承包土地合理流转,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促使农村土地相对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报.2006-12-5.

[2]蒋永萍.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评《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

[3]张俊才,张倩.5000万“留守村妇”非正常生存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2006

[4]张涛.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妇女的安全.社科纵横,2007

[5]朱海忠.制度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西北人口,2008.

责任编辑:李瑾

反效果,例如会向同事发出怨言,甚至暗中破坏整个工作环境。

2.教职员工也应该主动与管理者沟通

工作上的事情有时很多很杂,许多时间并不能为自己主动控制,因此经常会忽视与部属的沟通。更重要一点,管理者对许多工作在下达命令让教职员工去执行后,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没有切实考虑到教职员工所会遇到的具体问题,导致缺少主动与教职员工沟通的精神。

作为教职员工应该主动与领导沟通,这样可以弥补主管因为工作繁忙和没有具体参与执行工作而忽视的沟通。沟通是双向的,不必要的误会都可以在沟通中消除。如果任何一方积极主动,而另一方消极应对,那么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

3.构建有利于沟通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果一个学校不重视沟通管理,那么教职员工更容易注重行动而不是结果,管理者更注重布置任务而不是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就应该在管理者与部属之间建立适当的沟通平衡点。如果管理者和部属没有沟通意识,就必须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产生沟通愿望,而不能麻木不仁,事事都感觉无所谓。

海尔老总张瑞敏说:“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企业从上到下都应该重视沟通管理,主动进行沟通危机防范。在WTO大潮已经袭来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最需要具备的,就是沟通管理的危机感和真正抓好沟通管理的勇气,高校也不例外。

三、“与时俱进”的沟通新渠道

1.利用高科技的便利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便捷。充分利用高科技带来的方便,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沟通空间,这将有助于管理者与下属进行及时、便捷、有效的沟通。如建立QQ群,设置群内教师论坛,通过Email交流学习心得,视频会议传达信息,手机短信,彩信等等。通过各种让下属感觉方便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将利于各种工作信息及时传递。

2.学院的实效举措

我院在与学生的信息反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建立了学生思想工作信息反馈网络中心。网络中心设在学院办公室。网点设置在各班。班长作为网络员,其目的能及时把班级存在的问题反馈到网络中心,以便及时处理。反馈后网络中心能及时与教务处联系,及时了解动态,及时处理,并对学生做好必要的思想教育工作。减少学生思想波动,以稳定学习情绪。

为指导各网点开展工作,定期每月一次召开班长工作会议,加以指导、布置任务。

每次统考前召开一次“集中精力温课,全力以赴备考”的动员会,以通过组织班长的工作会议和学工科班主任工作例会动员。通过工作会议由班主任再贯彻到班级,宣传到每个学生。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内部的沟通管理,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作为管理者,应该要有主动与部属沟通的胸怀;作为部属也应该积极与管理者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双方密切配合,真诚地沟通,我们的学校才能够发展得更顺畅更高效!从而达到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澳]HaryOnsman著,易晔译《人性管理》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

[2]从前著,《哈佛人力资源管理全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年2月

[3][美]Ro勒德洛,F·潘顿著,《有效沟通》中信出版社,1998年

[4]吴娟瑜著,《沟通管理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2-1-1

责任编辑:李瑾

(上接第23页)高校内部管理有效沟通路径的思考

https://www.doczj.com/doc/d214309089.html,/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衍生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是负担最重、对农村发展影响最大、自身权益最难保障、受到关注最少的群体,她们的生存发展状况是需要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现状,掌握她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县妇联抽样100名农村留守妇女,对她们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状况 从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居多,主要集中在30-50岁,占70%以上。 从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居多,占62;小学占31%;高中及以上占7%。 从精神生活看: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和家务活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 从婚姻状况看:由于夫妻长期分居,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家庭出现婚外情,婚姻呈现不稳定状态。 二、主要问题

1、劳动强度大。由于丈夫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赡养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发展能力弱。绝大多数的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文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平时极少读书看报或参加培训,大多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缺乏现代生产发展技能。 3、精神负担重。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独自承担生产生活重担,自身安全感缺乏、心理压力大,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夫妻双方聚少离多,缺少情感交流,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感情容易出现裂痕,导致第三者插足造成留守家庭离婚率上升,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 4、子女亲情缺位。多数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加之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缺乏与子女的有效沟通,难以进行正确的心理关怀和家教指导。父亲的亲情缺位,也影响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 三、对策建议 1、强化政策倾斜。充分认识到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

贫困: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介入(修改)

守住贫困还是守住希望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介入 摘要:现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各类问题不断被发现和研究,以期得到解决,进而更好更快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是现代化发展下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附属物。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研和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最后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工作视角进一步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相关问题,并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分析提出有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农村发展;社会工作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超过2亿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①男性劳动力单方面的离乡背井使留在家中的伴侣被赋予了新的社会称呼——“留守妇女”。农村留守妇女身处长年与爱人两地分居的境遇,并处理好家里的一切事务——赡养老人,照顾孩子,躬耕农亩——肩挑起全家的重担,让在外漂泊的爱人没有后顾之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留守妇女的队伍在逐渐扩大,相对应的,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这些困难和问题关系到她们自身的身心健康状况,也关系到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旨在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最终达到服务对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社会工作,如何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发挥其的职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 作为一个特殊的妇女群体,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有其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大的国家来说,每个省市的留守妇女情况又都不尽相同。我们将农村留守妇女界定为“年龄在20-60周岁之间、丈夫外出打工三个月以上、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以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来说:2011年,湖北省有外出务工农民966.8万人,有农村留守妇女236.8万人,占妇女总数的8.5%。②据湖北省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妇女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以中年妇女居多。30-50岁的占70.2%,30岁以下、50岁以上的仅分别占16.9%和12.9%。处于这个年纪的她们依旧有很大潜能可以挖掘。 二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6.5%,初中的占54%,高中以上的仅占19.5%。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她们对子女的教育、辅导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让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压力最大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 ①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②数据来源于2011年湖北省妇联调查统计

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开放私生活寂寞夜晚发生的糊涂事

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开放私生活寂寞夜晚发生的 糊涂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开放私生活,寂寞夜晚发生的糊涂事X (来源网友邮件):我是一个农村女人,跟老公是在四月相亲认识的,我们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他在外地打工,我在家乡上班,属于异地。最初我们只是电话联系,聊的很投机,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感觉对方就像天生注定一样,没多久就确认了恋爱关系,老公老婆的叫着。两个月后他回家了,终于见面了,他和想象中没什么差别。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已经确认关系两个月了,所以没有拘谨,一见面我们就拥抱了,当天晚上我们就像相处很久的情侣一样,做了所有情侣都会做的事。 我们互相带来对方见父母,双方父母都挺满意的。他是请假回来一周,很快时间就过去了,我们在依依不舍中道别。又开始了异地恋,天天电话联系,视频聊天。开始谈论以后,谈到了结婚。然后我们就跟父母商量着结婚,双方父母都没什么意见。就开始定日子,日子定在九月,也就是两个月后。然后日子在彼此的思念中度过。 结婚前五天他向公司请了半个月假回来结婚,婚礼在我们的忙碌与期待中筹备着。很快,婚期就到了,婚礼在亲朋好友祝贺中幸福度过,牵着他的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感觉好幸福。婚后我们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他的假期到了,

要回公司。又一次依依不舍的告别,他说明年就回家上班,让我再忍耐几个月。他回去上班后,我独守着空房,感觉好孤独好寂寞。晚上一个人睡觉,偌大的床,常常有一股欲火闷在心中。就在他离开后的一个月,我出轨了,跟一个同事发生了关系。 心中满满的自责,感觉对不起他,心中告诉自己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可是就因为这一次冲动,我发现我怀孕了,恐惧不安占据了整个身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害怕家里人知道,我害怕他知道。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顾相蕊李洁玲 ——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不断增多,为系统地找到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应对之策,帮助留守人员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从社会管理视角对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成立“三留守”村民事务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包联帮扶制度、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搞好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切实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困难。 [关键词]留守人员;困难分析;自治组织;多元化产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儿童与妇女。在国内诸多学者[1-5]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帮助留守老人得到关爱、留守妇女创业致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调查组深入饶峰镇19个村,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1.基本情况与调查方法 饶峰镇位于石泉县城西部19公里,属西安“半日经济圈”,西与两河镇毗邻,东与城关镇接壤,南与西乡县子午镇搭界,北与宁陕县相邻,总面积159.86平方公里。辖区内1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户数3818户,人口12110人,外出务工3717人,饶峰镇60岁以上老人总数1890人,留守老人478人,其中80岁以上45人。妇女总数4039人,留守妇女180人,其中50岁以上43人。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村干部、小学教师、村民、学生进行调

查[6]。共走访中、小学校3所,访谈基层村(组)干部50人、教师40人,有478名留守老人、180名留守妇女及96名留守儿童参与了问卷调查。 2. 农村留守人员困难分析 2.1留守妇女的主要困难 生活负担重。调查显示,随着大量成年男人外出打工,有36.11%留守妇女必须独自承担繁重的农活。需要照料1-2个未成年子女的妇女达69.44 %,还有48.33%的留守妇女需要照顾同住的老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感到力不从心,生活负担过重。 心理压力大。留守妇女在承受繁重生活负担的同时,还要整天担心诸多与家庭相关的事情。调查显示,担心丈夫安全的有72.22 %,担心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有76.67 %,担心农活劳动过重难以承受的有54.44%,担心子女教育难的44.44%。 家庭矛盾多。有些在外打工的丈夫1-2年才回家1次,夫妻团聚少,由此导致夫妻正常的生理需求难以满足,引发家庭矛盾和危机。据村干部估计,这类情况可达17%左右。 2.2留守老人的主要困难 情感孤独。调查显示,留守老人中丧偶的占21.13 %,独居的占38.91%;在外务工的子女与老人经常联系的占78.45 %,偶尔联系的20.08%,完全不联系的占1.47%;多数留守老人情感孤独,心里寂寞。 体力不支。调查显示,79.29%的留守老人仍需干农活,58.58%的老人需要照顾孙辈。留守老人患慢性病的占31.38 %,患严重疾病的占5.23%,有4.18%的老人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在此条件下,加上生活贫困,看病难的老人达到29.29%。

(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____(省、市、区、县)妇联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__(省、市、区、县)位于____(省、市、区、县)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

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____(省、市、区、县)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责任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责任。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受传统性别观的影响,男性流动多于女性流动,于是便产生了丈夫外出打工,妻子留守的状况,本应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全部落到妇女身上,她们一面要承受农活和家务活的双重压力,一面要照顾孩子和家里的老人,生活质量差,得不到满足,婚姻不幸福,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文将从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展开描述。 关键词:留守妇女,农村经济,婚姻生活,合法权益 一、留守妇女的界定: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家庭其他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如果该女性家中有外出人口,并且有丈夫,我们就判定其为留守妇女,如果该已婚妇女丈夫不在家,但该户没有外出人口,说明其和丈夫属于户籍不在同一家庭中的情景,则不该视为留守妇女。 二、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留守妇女产生有许多方面的原因,现在主要从政策、传统 观念和妇女自身因素来主要分析。 1、城乡二元分化制度①。我国于1958年出台的户籍制度,它造成了城乡二元分 割,在今天看来就是以城市的发展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城市的工业化水 平高,同时服务业也发展较快,设施先进,消费水平高,人们的生活基本上 物资充足,而农村则以小农经济为主,各方面都不及城市,信息传播慢,基 础设施落后,人口比城市多。。农村妇女选择留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举家迁 徙的成本过高,如果男女都去城市务工,家里的农业就会被荒废,失去土地, 里的老人也因无人关照而变得生活不便。而孩子的教育也变成一个很棘手的 问题,住房贵,看病贵,上学贵,也直接抹灭了妇女外出的念头。因此,在 户籍制度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框架上,妇女为了家里的利益,自然选择留守 在农村。 2、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②。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等思 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对女性外出的一种羁绊,在选择一个人出去闯荡的时 候,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使得一些妇女对价值取向依旧停留在“妇 女不能出去抛头露面”男优女劣,男主女从的层面上。另外,还有女性的某 些特征,如相夫教子,服侍公婆,既能下田耕种,又能在家织布,照顾一家 的饮食起居。而农村妇女如果出到城市容易受骗,不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妇 女需要生育,这一点使得农村中的老人和男人限制女性外出,孩子需要养育, 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了,孩子的教育将会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心理 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心理畸形发育。在面对自己利益和家族利益中, 妇女留守成为了理性的选择。 3、妇女自身因素:文化素质低③在中国,本来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就非常悬 殊,城市里教育设施先进,而农村却连课本都得不到普及。在上个世纪七八 十年代出生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教育,特别在家里小孩多,重男轻女的传统 的观念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非常低,很多人字都不认识,而且目光短浅, 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观念跟不上时代,这就造成了自身的情况不允许妇女 外出务工,容易受骗,而且没有更多的岗位供这些妇女工作。 三、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她们的现状并不乐观,不管是在生理上、心理上,还 是各种负担,来自各方的压力,权益问题,她们都是受到损害的一方。 1、婚姻问题。据调查显示,目前近54%的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处于亚健康状态,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小编寄语: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男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妇女”群体,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我区达1万余人,并持续增多。由于丈夫在家庭生产生活中缺位,留守妇女面临多重生存发展困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破解她们面对的难题,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日益凸出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一)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区务工,而她们却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几乎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都压在她们肩上。据统计,**区“留守妇女”中农村“留守妇女”占90%以上,中青年“留守妇女”占85%。“留守妇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占48%左右,其余则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郴州市范围内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以**区华塘镇油山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入户走访“留守妇女”家庭10户,以期了解掌握全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她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她们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如下: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以30到40岁中年居多,占45%;2、“留守妇女”文化程

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

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 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整理的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层妇女创业发展调研报告1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妇女的失业率也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对于基层渔农村妇女而言,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渔农村40、50的妇女。然而,渔农村妇女又是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各项建设都需要妇女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应该从目前渔农村妇女的就业实际状况入手,为妇女探索一条可行的创业之路。 一、乡失业妇女自主创业现状 目前渔农村常住妇女中闲散妇女的比例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和本身的知识构成的限制,外出打工、就业的都以20—35岁的居多,而35—50岁的妇女自主创业的却不多。以为例,全乡总人口4877人,在20-50岁这个年龄段的妇女有1900多人,在这些人员中,己就业的大多数是20-35周岁的人员,而40-50岁人员基本上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失业率占了85%,这部分人也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最大的阶段。就业难的问题也曾迫使一些妇女想到自主创业,

可是自主创业又谈何容易。在以东山社区村为例,全村300多个妇女中,自主创业的只有二十几人,其中创业带动妇女就业的只有近五十人,与失业妇女数相比,相差实在太悬殊了。针对乡自主创业的妇女缺少的现状,乡妇联结合对失业的妇女的调查,发现对这些妇女而言,自主创业是有一定的顾虑的,心里又没有底,担心自己应付不了,所以她们宁肯维持现状。 二、妇女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妇女中,大多数人不敢走自主创业之路,关键还在于观念旧、无专长、无资金、风险大。 观念陈旧落后、创业意识淡薄。 因为大多数妇女都是依靠丈夫的收入生活,原本的生活还算稳定,不能马上转变观念。以为例,很多人在看到周边群众创业致富后,也曾想到要自己创业,但她们由于担心创业的风险,大多还是理想地想找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工资低点不怕。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知识构成等多方原因她们只能处于观望状态,固定工作没有着落,自主创业前途未卜、赔赚不定,没有十分的把握是绝对不会走这条路的。因此,要想鼓励基层妇女走上自主创业之路,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的意识。 没有专业特长,缺乏竞争实力。 基层妇女受自身素质、技术技能、年龄、工作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缺乏自主创业条件,尤其是大多数人无一技之长,不敢涉足自主创业这一领域,正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怎么敢往海里跳呢?因此,加强技能培训才是解决基层自身素质、提高他们自信心的重要出路。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留守妇女是伴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而留守家中的妇女,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小、照看农田,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通过对陕西东沟村和石门村的110位留守妇女的调查,从农业生产、家庭关系、权力支配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地留守妇女农业生产负担沉重,没有实权,对子女教育也力不能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低、妇女自身素质不够、传统文化影响偏重等,并分别从国家、社区、个人等角度提出改善她们生活的一些建议。 标签:留守妇女;家庭关系;家庭结构;权力支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发展为基础的,现在的农村是以留守人员为主的农村,而留守妇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7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1〕。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就业,自己留守家乡的已婚农村妇女群体。〔2〕本文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留守妇女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农业生产方面,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有学者认为男人外出打工,给她们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3〕。也有问题就是农村社会泛女性化色彩严重,农业女性化与老龄化趋势明显;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生理与心理问题突出。〔4〕(2)在家庭关系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留守妇女有限的精力与繁重的农业生产、照料家庭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导致家庭失和、婚姻脆弱、子女教育欠缺等。〔5〕(3)在权力支配方面,丈夫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留守妇女的劳动不能直接用金钱的多少衡量,她们对家庭收入的贡献是隐性的,她们对家庭资源的拥有、控制程度低,直接导致了留守妇女在家庭经营和“重大事务”中的决定权明显小于丈夫〔6〕。对上述已有成果的表述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在学者眼中问题颇多,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并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 1、国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 平克斯和米纳汉(Pincus&Minahan)的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以获取社会资源为目的,而从社会资源的角度分析社会支持,他们把社会资源系统划分为三类:第一,非正式的资源系统,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它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还通过帮助与有关部门或机构联系来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第二,正式资源系统,包括党派,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成员的福利与利益,直接提供给成员资源,并帮助他们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第三,社会性资源系统,是为适应社会公众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1] 国外学者如索茨(Thoits)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为某个人所提供的帮助功能。这些功能典型地包括社会情感帮助、实际帮助和信息帮助。[2]考伯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抚育性支持。[3]韦尔曼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社会支持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等5项。[4](Wellman and WoI-tley,1989)。库恩等人将社会支持区分为归属性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赞成性支持4种。[5] 2、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 在对国外社会支持理论研究与借鉴的基础上,我国相关学者也对“社会支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如郑杭生认为:“在笼统的含义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支持表述为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脆弱群体即社会生活有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6]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李强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7]从社会网络与物质与精神支持相结合的角度陈成文将社会支持定义为“ 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8]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周林刚将社会支持进行了概括与梳理,他认为社会支持“从其性质上来看,不外乎以下这两大块:一是客观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网络支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如婚姻、同事、朋友等,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等),这种社会支持不以个体感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二是,主观体念的支持,即个体在社在社会生活中受尊重被体谅的情感支持及满意度,这类支持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9] 王思斌的观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研究人们的社会网络,发现在人们的社会网络中有一部分时可以给人们支持作用的,并将之称为社会支持。可以将人们的社会支持笼统的表述为:各种社会形式对社会脆弱群体及生活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的援助和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于他人的各种帮助。他认为社会支持是社会资源系统相关的概念,是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社会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一个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特.G.M.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概述[J].国外社会学.1994,(4) [3]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 [4] Wellman and WoI-tley. Social support[J].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 .1989,(5) [5]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 [6]郑杭生.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8]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9]周林刚.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J].社会学研究.1997,(6)

对农村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透视“留守” --XXX市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我市位于川东地区,是四川省农业大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也逐渐成为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657.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万人。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80.4万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78万人,占全省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5%,占农村劳动力的63.5%,其中:省内转移40万人,省外输出138万人,转移男劳动力98万人,女劳动力8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转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2010年4-7月,市妇联在全市县、乡、村妇联组织的协作下,深入到7个县(市、区),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

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统计调查、乡村干部教师座谈、调查对象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现状 根据我市基层妇联组织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4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约41万人,占同年龄段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33.7%,其中,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12.2万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29.7%。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9.8%。丈夫省外务工的29.4万人,占71.7%。我市有18周岁以下儿童约134.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有44.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3.2%,双亲外出的儿童22.7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9%。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随祖辈生活的13.9万人,寄宿学校的5万余人,托亲友照顾的3.4万人,其余为自己独立生活、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闭塞、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万源、开江、宣汉、渠县四个县留守儿童占18岁以下青少年总数比例均在30%以上,万源市高达37%,而经济较为发达、城郊结合区域分布较广的达县、通川和大竹三个县(区)的比例则相对较低,通川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不到10%。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 务工收入仍是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65.6%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工收入为主,有20.7%的留守妇女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500字.doc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500字【事迹材料】 在长城脚下的**村,有一位“科技女能人”,她勤奋好学,敢于尝试新技术,靠科技引领当地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农村先进事迹材料。她就是**村妇女主任、村团支部书记**。 在**乡,提起**,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从富士苹果到大樱桃,从三季梨到安哥诺李子,35岁的她在10年间引进了10余个新品种果树。给**乡的果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她引进的壁蜂授粉则引发了一场果树管理技术的崭新革命,这项技术正以**为中心,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 “我引进的角额壁蜂授粉技术在东北是最早的,我们**乡果农靠这项技术每年就能增收100万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骄傲地说。 人工辅助授粉是果树管理中最繁琐的一件事,春季果农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工去做这项工作,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自XX年春季开始,数十万头的角额壁蜂开始飞舞于**乡的果园里,取代了人工劳动。据**介绍,一只角额壁蜂的访花量相当于80只蜜蜂的访花量,用角额壁蜂授粉既省工,又省钱,效果又好,而且角额壁蜂繁殖容易,搭个简易蜂窝就能产卵,第二年春天长成后又可以访花授粉,可以说是一次投资,永远受益,事迹材料《农村先进事迹材料》。 采用壁蜂授粉技术的果树做果率非常高,**家的示范园经常有周边农民来参观学习。这项技术被迅速推广,今年**县的沙河、叶家、高岭等地的农民纷纷来到这里购买壁蜂。**村的王越

成去年没有采用壁蜂授粉技术,做果率较低,苹果套袋只用了15万个,而今年他家买了3500只壁蜂授粉,苹果套袋量达到了20万个,保守的估计能增加2万元的收入。 **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个细心人。XX年秋季,河北省一家公司带了一位意大利客商来到她家果园,双手捧着苹果,说了一通听不懂的外语,直摇头。**忙向翻译问个究竟。原来外商说她的苹果光洁度和着色度不够,与欧洲市场标准有一定距离,应该采用反光银膜。 反光银膜技术是一种新的果树管理技术,在秋季苹果成熟的最后阶段,按树冠面积将银膜铺在树下,利用反射光谱增加阴面果的光照量,这样可以提高20%-30%的着色度,并能够增加糖份。**当即决定引进这项技术,她说:“咱这苹果不能总在国内市场折腾,应该在管理技术上下功夫,提高果品的质量和档次,好到国际市场上闯闯。” 如今,学科技、用科技在**乡已经蔚然成风,在**的带动下,果农燃起了科技致富的热情。在她家,总有农民在翻阅各类农业科普杂志。**说:“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觉得非常幸福和快乐。”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 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 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 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凤城市妇联 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 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 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 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 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 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 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凤城市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 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 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 观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 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 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 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是伴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而产生的一个特殊人群,主要指因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居在家的已婚妇女。2013年,**市城镇化率达80.5%,在**、**、**、**和**等“**区”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妇女,估计有10至15万人[①]。单从数量来看,农村留守妇女是人口中的少数,但是,她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市妇女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为深入了解**市农村留守妇女状况,**市妇联与**市社科院进行了联合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并针对“**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发放了845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闲暇生活、自我发展等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对**市留守妇女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1、中年与初中文化程度是留守妇女较显著的人口学特征 就年龄结构而言,留守妇女的主体集中在31-50岁之间,占全部调查样本的75.5%,其中“31-40岁”的比例和“41-50岁”大致相当;此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留守妇女比例也达到14.8%。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学历占比最大,超过全部调查对象的一半(50.5%),“高中或中专”学历的

占比接近四分之一(24.6%),二者合计占比为75.1%;“小学及以下”占比为13.5%,“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也达到了一成。中年为主与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留守妇女这个群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多数留守妇女具有较独立的经济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5.1%留守妇女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16051元,73.2%的家庭人均年收入集中于“6501-30000元”。调查数据还显示,约有60.2%的留守妇女“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占比86.3%的留守妇女的收入来自自己的劳动所得,其中“有稳定工作”的占比为30.7%、“零散打工”的占比37.3%、“务农”的占比14.6%、从事“副业养殖业”的占比3.7%。上述数据表明留守未必贫困,丈夫外出打工在经济上给家庭带来较强支持,同时留守妇女在经济生活上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经济上的稳定性还不够强。 3、“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农村妇女留守的主因 “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市农村妇女留守的最主要原因,占比为66.9%。其次是“在家务农”,占比为12.2%,远低于第一位原因。排在第三位的是“没有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占比为7.9%。“自己不愿意外出打工”的占比为5.8%,而选择“城里生活费用高”的比例为2.8%。在选择“其他”项的留守妇女中,给出的原因则有“年龄大了”、“有病”、“有时做小时工”和“在家上班”等。可见,“照顾孩子和老人”这种家庭内分工成为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 4、留守妇女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

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采访提纲

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采访提纲 富民领头雁率众奔小康 访BB区南海办事处周湾村党支部书记XXX 凝聚民心思发展 X书记自从你担任周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你个人获得了哪些荣誉,周湾村获得了哪些荣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荣誉的? 你是“AA省十大农民标兵”、“AA省新农村建设优秀新闻人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是怎样认识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你认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 自从你担任周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凝聚民心思发展是你坚定的思想理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您做人的真实写照,作为省、市、区优秀共产党员,你对实践“三个代表”一心为民谋福祉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章艰苦奋斗渡难关 X书记你是土生土长的周湾人,你的上辈又曾是咱们村的老书记,你又是咱村新的领导人,在你的记忆中和从父辈口中听到的周湾村,过去是个什么样子的? 你是99年但任周湾村党支部书记的,在你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周湾村的经济状况和村容村貌是什么样子的?

“路在人走,事在人为,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周湾村再也经起折腾了,不改变周湾村的面貌我誓不为人”,这是你当着全村党员干部立下的军令状和誓言,也是这几年来激励你不断奋斗的精神支柱,你立下这些誓言后,你心里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务实不服输,创新求发展,是你上任以后带领支部一班人进行创业奋斗的思路,在实践这一思路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阻碍和困难? 在你的带领下,周湾村村民逐步摆脱了贫困生活,开始走向了富裕,但你并没有满足,并琢磨着怎样实现周湾村走“工、农、商”相结合的强村富民之路,实现这“工、农、商”相结合的强村富民之路,你和班子成员是怎样带领村民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真抓实干求发展 X书记,众所周知咱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你认为周湾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是不是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X书记,周湾村虽说是BB区的近郊村,但过去这里是全市出了名的人扛自行车,光脚走泥路,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现如今咱村是道路平坦,村容村貌整洁,在改变村容村貌方面,你和村两委班子人员是怎样刻服种种困难使周湾村村容村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如何善待留守女人的生理需要

如何善待留守女人的生理需要 留守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农村女人留守得多一些,因为城里需要无数男人来建设,这就掏空了农村男人资源。城里也有一部分女人老人被留守,留守的滋味各有不同,城里女人留守的原因大部分是男人出国留学或者打工挣高工资,也有很多城里女人传出来的绯闻,久了的寂寞很难让这些城里女人难耐,于是她们走出寂寞的家出去找同学打牌,逛街,找情人等,留守城市女人大多是找情人,而农村留守女人大多是找帮干活的男人,也有一点情人的味道吧。总之留守的女人不易总是守着道德底线,农村美丽的留守女人就是那些闲散男人眼里的蜂蝶,他们给这些女人一切愿望和欲望,纠结不清的生活着,守着寂寞,守着婚外男人的甜言蜜语。数着星星盼过年,因为过年才会见到丈夫,见到大把钞票,才会躲到男人温暖的怀里撒娇。 可怜的留守女人,在孩子病了的时候最先想到给相好男人打个电话来帮忙,因为丈夫打工地离家太远,又舍不得路费,一些小事就靠了这些男人,这些老一点的男人更愿意帮一些美丽的女人做事,因为家里的妻老了......就这样纠结不清的演绎着生活,演绎着寂寞的日子,演绎着没有男人在家的日子。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些偏远乡村的老男人妻子管不住男人去偷腥,男人就是天的愚昧山村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示例——留守女人与老一点男人的纠结。无奈的现实造就了无奈的事情,留守的日子对年轻女人是苦的。 而我确不用担心妻子会出轨,为了生活我也是经常奔波在外,跟妻子聚少离多,因为我们夫妻关系很和谐。我知道没个人都有生理需要,在外面跑的时间长,没事也喜欢上网。就想什么能弥补女人一个人在家的空虚,后来进了这个叫鸳鸯屋的网站就在那里买了夫妻用品还学了一些夫妻生活技巧。我回家就给老婆全用上了,我们的感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老婆把我当手心里的宝。老婆也学会了用性用品,我不在家的时候也不再空虚寂寞。这样我就没有什么什么担忧只想在外面多找钱,把我们的家搞得更加兴旺!!!也给外出的朋友们一个建议善待留守在家的老婆别只有一味的猜疑而是想办法满足她,用性用品也许是唯一解决她生理需求的办法。

关于党员调研报告

关于党员调研报告 切实履行职责,审议、决定乡镇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扩大知政知情渠道,积极采取“政府实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议”的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为地方发展进言献策。 党员调研报告(一) 在县妇联的正确指导下,刘庄镇妇联对全镇女党员,主要是农村女党员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通过调查发现全镇农村女党员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入选。 二是驻区单位把支部中心工作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工作联系不紧密。有些单位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与具体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活动主题不明确,载体不新颖,形式过于单一。认为只要开展好支部的相关工作就行了,对于支部在职党员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没有明确要求,缺乏主动与社区党组织协调联系的“共建”意识。 一、农村女党员现状不容乐观: 1、女党员数量不容乐观: 刘庄镇农村党员共有789人,其中农村女党员仅63人,占农村党员总人数的7%,刘庄镇共有成年女性9000多人,女党员人数占成年女性总数的1%还不到。由此可见,农村女

党员不管是在党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在女性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都低得可怜。 2、女党员结构不容乐观: 农村女党员的结构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本土结构,一个方面是年龄结构,一个方面是素质结构。目前农村女党员本土结构比例偏低,现有的63名女党员中,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的仅有43名,且本土的女党员出现严重的老龄化,现有的43名本土女党员中,30岁以下的有3个,30岁至50岁之间的有19个,其余的21个全部在目前50岁以上。这43名本土女党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仅3个(含中专),初中学历的25个,其余15人均为小学文化。 3、本土农村女党员发挥作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农村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党员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足,轻党建,重经济;有的党员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党员碌碌无为,思想滞后;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观念较淡薄,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女党员在经济建设中,在乡风文明建设,参政议政中都能发挥出特色和优势,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参与经济建设的情况看,50岁以下的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