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陇南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仿真第四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陇南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仿真第四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陇南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仿真第四次备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44年,斯大林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行动迫使希特勒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凡尔登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这次行动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指的是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处于东西夹击之中,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B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是1941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于1942年;凡尔登战役是1916年。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描绘出一个共和国的前景,突出从劳工运动、实业建设、铁路计划等各个角度阐述和鼓吹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实质是他的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突出从劳工运动、实业建设、铁路计划等各个角度阐述和鼓吹”可知,涉及的是民生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实质是民生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3.莫斯《俄国史》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此后,俄国通过改革

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

C.俄国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属于地主所有,故A项不符合题意;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 项不符合题意;俄国并没有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故C项不符合题意;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排挤手工劳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D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需注意识记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各自的意义。

5.连环画是回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据此可知,该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当时进行的( )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关键词“老孙归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在三大改造时期在农业上实行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题意相符。A项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分得了土地;C项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在工业上的失误;D项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在农业上的失误。故选B

6.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不包括

A.开世界民主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

B.它宣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消灭了森严的等级

C.使公职人员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D.对经济文化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所以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下面的统计表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曰本明治时期义务教育就学率

C.文明开化的影响

D.对外扩张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有: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等。表格的内容表明了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教育的促进,体现了文明开化的影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一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这段话描述的是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可知,反映的是安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状况。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9.下列是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一座城门见证唐朝历史》的主题探究时收集的材料。材料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友好共处

B.人才汇集经济繁荣

C.兼容并包繁荣开放

D.民族交融国家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唐朝开远门”,“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大秦国僧人”,“胡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

10.1971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这一天发生的事件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的时间是1953年,与题干“1971年”时间不符;B项的时间是1954年,与题干“1971年”时间不符;D项的时间是1972年,与题干“1971年”时间不符。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抓住信息“1971”是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1.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会议是中共十五大,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B.秦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答该题需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成语典故。

13.下列太平天国的史实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永安封王

③天京事变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的史实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

14.利用历史年代尺,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习。从下图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判断,解读最准确的应该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部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年代尺上标出了三个重要时间1842年、1895年和1901年,其中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对这一年代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15.如图是1874~1890年日、英、美、法、德五国工业发工业发展速度展速度示意图,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不平衡

B.日本工业高速发展,发展最快

C.日本工业位于资本主义国家第一

D.英、法两国发展相对缓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874——1890年日、英、美、法、德五国工业发工业发展速度示意图”,可知1874——189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不平衡;日本工业高速发展,发展最快;英、法两国发展相对缓慢;选项ABC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日本工业位于资本主义国家第一的说法错误,题干内容也没有反映,C符合题意,故选C。

16.清朝疆域辽阔,清政府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主要地区是()

A.新疆B.台湾C.西藏D.东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

17.《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A.开商埠B.设使馆C.建教堂D.加工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B项符合题意;分析题目,选项A是《南京条约》的内容,C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规定的,D项表述错误,本题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使中国人民看清了清政府罪恶的嘴脸,决心要用武装斗争的方式起来推翻它,《辛丑条约》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另外,《辛丑条约》的影响也是学生掌握的重点。

18.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A.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

B.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C.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都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D不是两会的不同点,符合题意;巴黎和会上参加国有27个,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华盛顿会议上其主要作用的是英美日,A是共同点;巴黎和会上无视中国是战胜国,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了日本;华盛顿会议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实际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C是共同点。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19.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它们的核心动力分别是

①蒸汽

②煤炭

③石油

④电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机车使用的动力是蒸汽力;无轨电车使用的动力是电力。煤炭和石油是能源,不属于动力。因此①④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干中“动力”一词的含义。四个选项中,煤炭和石油是能源,采用排除法便可选出答案。

20.20世纪初,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之称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红军长征

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D.第一次国共合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党史发展角度来看,是我党从无到有的开始,因此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A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的关键,B错误。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C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 错误。综上故选A。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21.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名字。

材料二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宋代,我国多项科技获得突破性进展,请写出宋代在印刷术方面的成果;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3)材料三中阿拉伯商人在宋朝贸易,受到哪一机构的管理?由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

材料四下图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的开场舞《千年之约》,将多种古老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把观众带回到了千年前那个见证丝绸之路畅通的地方——敦煌。

【答案】(1)孟子韩非子

(2)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任答两点)

(3)市舶司诚信待人,轻利重义

(4)壁画(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答出两项即可)诵读经典,练习书法,欣赏绘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思想家:孟子主张的是仁政和民贵君轻;韩非子主张的是法不阿贵和以法治国。

(2)成果:宋朝在印刷业上的成果是活体字印刷术的出现;影响:结合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进行作答即可,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使欧洲迎来大航海时代;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3)机构:宋朝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是市舶司;品质:根据材料“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可归纳出诚信待人,轻利重义。

(4)形式:据材料可归纳出艺术形式有壁画(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建议: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关于传承文化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如学生个人方面有诵读经典、练习书法和欣赏绘画等。

22.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0年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材料一中“旧政治制度”、“新政治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英国的哪一部文献为“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法国革命中

颁布了哪一部文献?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

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材料三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只举一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四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五:

通过观察分析材料五图片中的

有关信息,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呈现了怎样的政治格局?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权利法案》;《人权宣言》。

(2)第一次:失去对外投资,影响经济发展.第二次:失去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国同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冷战,两极格局

(5)一超多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旧政治制度”指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政治制度”指的本主义制度;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法国革命中的文献是《人权宣言》。

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失去对外投资,影响了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失去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之间展开争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上一轮争夺”期间即一战时期,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

(4)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以后美苏之间由于利益之间的冲突采取了冷战的方式;最终形成了两极世界格局。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图片反映的是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局面;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综合国力。

23.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一反映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哪些影?这扬“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

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冷战”结来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

材料五: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

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答案】(1)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由合作到对抗。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国家利益的冲突。马歇尔计划。

(3)使世界处于“冷战”之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局部战争不断,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在国际上的地位,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美国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是要维护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实际上是要称霸世界;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国“共赢共享”,是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应该在互利、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来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共持续4年零3个月。造成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基本上完成了战胜国协约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该体系表面上是“和平”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2)依据材料二信息“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作关系转变为对抗关系。促使美苏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国家利益的冲突。1948年,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采取的重要措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图二反映的是欧盟的形成。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和对峙标志着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之下,局部战争不断,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3年欧盟的建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在国际上的地位,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信息“‘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

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国“共赢共享”,是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要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应该在互利、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来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是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作用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有哪些?

材料四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已与西方作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四,写出19世纪后期的亚洲,通过“调整和适应”成功抵抗西方侵略,并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个国家?它的“调整和适应”在经济方面是如何着手的?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它们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文艺复兴;君主立宪制。

(2)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美国:英国殖民统治。

(3)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4)日本;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5)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解析】

【详解】

(2)据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据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这三场革命体现了专制向民主,人治向法治过渡的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19世纪后期的亚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经济上的改革措施是: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图片信息,请写出这是哪一朝代的丝绸之路线路图?依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

材料三:

(3)请你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朝代:汉朝或西汉

作用: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2)变化:以陆路为主变为以海路为主;

原因:陆路交通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陆运输运量大,成本低,安全高。

(3)建议: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等(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依据材料“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朝代:汉朝或西汉。作用: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唐朝中后期,陆路交通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荣。”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变化:以陆路为主变为以海路为主;依据材料“唐朝中后期,陆路交通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向南移,海陆又远比陆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安全高。”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原因:陆路交通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陆运输运量大,成本低,安全高。

(3)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建议: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