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褶积处理方法

反褶积处理方法

反褶积处理方法
反褶积处理方法

反褶积处理方法

论文提要

反褶积即反滤波是常用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反褶积的目的是由地震数据恢复反射系数。反滤波的作用主要是压缩地震反射脉冲的长度,提高反射地震记录的分辨能力,并进一步估计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这不仅是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所需要的,而且是对直接找油找气的亮点技术和岩性研究的地层地震学的地震资料处理尤为重要。另外,反滤波还可以清除短周期鸣震和多次波等干扰波。

当前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已经基本实现了数据化、自动化,我国各大解释公司、研究所、高等院校都已有了较为先进数字化处理软件,在处理数字化的地震数据时表现出了很好的速度性和准确性。反褶积可分为确定性反褶积和估计性反褶积两种。目前常用的反褶积有最小平方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同态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最大熵反褶积、变模反褶积、Q反褶积等等;特殊的反褶积有Noah反褶积、最小信息反褶积等。

正文

一、反褶积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1)弄清各种反褶积处理方法的原理。

(2)弄清反褶积处理模块的参数意义。

(3)掌握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基本流程及处理方法。

(4)完善反褶积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分辨率,保持信噪比,振幅均匀化。

2、研究意义

反褶积是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处理流程包括许多处理步骤。而每一个处理步骤又要涉及到好几个处理模块。一个处理流程通常由预处理、叠前处理和叠后处理三部分组成。其中反褶积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图1所示。

反褶积的目的就是为了分离子波和反射系数序列。子波就像无线电中的载波,反射系数序列就像无线电中的声波。只有消除高频载波才能提取声波。子波在地层中传播,携带着反射系数序列这种有用的地质信息返回地面,只有消除子波才能恢复反射系数序列的本来面目。反射系数序列中有波阻抗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这就提供了速度和密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随之就可得到地层、岩性及构造在地下中间分布的信息。在有利条件下还可得到岩石孔隙率、渗透率、孔隙流体性质(油、气、水)乃至地层压力的信息。反褶积提高了分辨率,拓展了频带,保持了信噪比。

图1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流程图

(二)反褶积的局限性、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反褶积的局限性

(1)结果与目的背离

反褶积的目的是由地震数据恢复反射系数。作用主要是压缩地震反射脉冲的长度,提高反射地震记录的分辨能力,并进一步估计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一般的确定性反褶积子波估计并不准确,达不到准确估计反射系数的效果。而估计性反褶积就只能是拓宽频带,提高一些分辨率而已。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反褶积背离了它的初衷,将提取反射系数的任务退化为只是提高分辨率了。

(2)频带的限制

地震道是限带的,而期望输出反射系数序列是宽带的,要从限带输入中得出宽带输出是—个极大的矛盾,就是说要得到反射系数 脉冲序列几乎是不可能的。

(3)提高了分辨率降低了信噪比

实际上地震记录中不可能没有噪音。经反褶积后,只有在靠近反褶积算子振幅负峰的很小频段内,噪音振幅谱才会降低,而在其两侧噪音迅速提高,信噪比降低更多,情况恶化了。为了滤去信噪比恶化的频段,要专门设计一个滤波算子。

(4)反褶积早被反演理论所超越

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常用的反褶积有最小平方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同态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最大熵反褶积、变模反褶积、Q反褶积等等;特殊的反褶积有Noah反褶积、最小信息反褶积、Kalman反褶积等。

反褶积方法有许多局限性和缺陷,这一方面限制了反褶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来弥补,使反褶积方法仍不断有所发展。发展的方向大致有如下五个:一是对最小平方方法及变模法的前提进行修改,突破已有的限制;二是改进具体的算法,使之更稳定,更唯一,更快速;三是发展子波整形技术,直接为提高信噪比,保真度、一致性及分辨率服务;四是提高子波估计水平及质量,为子波反褶积提供更确定的前提;五是发展全新的概念,建立新的目标函数和判别准则。

基于上面反褶积发展的五个方向,反褶积的新进展有:

(1)为摆脱相位限制,提出了混合相位最小平方反褶积。

(2)为摆脱反射系数序列是白噪的假设,提出了非白反褶积,约瑟夫反褶积及蓝色补偿反褶积。

(3)为弥补地震道的限带性质,提出了限带脉冲反褶积及广义正向迭代反褶积。

(4)为了提高估计反褶积算子中所需的自相关数据质量,提出了约束迭代谱反褶积。

(5)为了改善最小熵反褶积的效果,除前述的一些方法外还有:最佳滞后最小熵反褶积及包络敏感反褶积。

(6)为了提高预测反褶积的效果,提出了波动方程反褶积,速度域反褶积及频率域预测反褶积。

(7)为改进可控震源反褶积的效果,提出了不相关可控震源反褶积方法。

(8)直接利用子波整形来解决问题的有子波均衡法。

(9)一种全新的发展是用人工神经网络作最小方差反褶积。

二、反褶积处理方法原理

一个记录地震道的最简单的模型是:

S(t)=W(t)*r(t)+n(t)(1)

式中,W(t)是地震子波,r(t)是反射系数,n(t)是附加噪声,而S(t)是地震信号。它是双程旅行时t的函数。实践中,此信号是经过采样获得的。信号样本可分别地用向量S,W,r和n表示。

反褶积的目的是从给定的一个观测结果S中恢复反射系数r。为了做到这点,要先估算出W。在某些方法中它是与r同时估算的,而在另外一些方法中却假设它为已知的。

最普通的反褶积方法是反滤波。它具有这一性质,即反褶积后的反射系数其频带是有限的。这种带限的后果是不能清晰地分辨反射界面,这就会给详细解释带来严重问题。为了克服带限的不良响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反滤波方法。

(一)脉冲/预测反褶积

该模块用维纳-莱文森最小二乘法来设计并应用脉冲/预测反褶积算子,作为一个选

件,可以纯相位或纯振幅模式来应用它。当预测步长为1个样点时,预测反褶积就是脉冲反褶积,因此在某些应用系统中,这两个数学模型被合并在一个模块之中。

1、脉冲反褶积

脉冲反褶积一般属于叠前处理手段,是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反褶

积方法,它的期望输出t δ是一个尖脉冲,即

???≠==时当时当0001

t t t δ (2)

在常规处理流程中,原始记录输入以后,做一个高通滤波,压制很强的面波干扰,

紧接着就是脉冲反褶积。因此,它还是一个处理初期使用的基本模块。一般情况下,程序设计给用户安排反褶积因子长度、相关时窗长度、白噪系数这几个处理参数,这些参数直接控制着反褶积的处理效果,通常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选择,而且要根据剖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时变和空变。

如果我们认为,地震数据道t x 是由地震子波t b 和反射系数t ξ褶积而成,即

t t t b x ξ*= (3)

那么,为了消除t b 对分辨率的影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反滤波因子t a ,使其

t t t b a δ=* (4)

把t a 作用在t x 上,就可得到反射系数序列t ξ:

t t t t t t t t b a x a ξξδξ=*=**=* (5)

只能得到t a 的一个近似解而不能得到精确的解。用t e 表示近似解所产生的误差,用

E 表示总的误差能量。那么有

t t t t a b e δ-*= (6)

和 ∑∑-*==t

t t t t t a b e E 22

][δ (7) 据最小平方的设计思想,是要使误差能量E 取最小值。因此我们求E 对t a 的偏导数,

并令其等于零,就可得到最小平方反褶积求解反因子的基本方程组:

n

n l l R a l R b bb ,,2,1,0,,2,1,0)()( ===-∑ττδττ (8)

式中,bb R 为子波t b 的自相关函数;t R δ为期望输出t δ与子波的互相关函数。

考虑脉冲反褶积的期望输出t δ形式,方程组(8)右端的具体形式。如果认为t b 是

物理可实现的,即当0

)00,0,()(0 b b l R t

l t t b ==∑-δδ (9)

如果认为反射系数序列是一个白噪序列,则可以得到:数据道t x 的自相关等于子波

的自相关。由(3)式

)

10()()

()]

)([()(l R b b l s b b b b b b x x l R bb l

s

s s t s

l t t s t s

s l t s t t

l

t t xx ==-+====∑∑∑∑∑∑∑∑∑∑--------λ

λλλλλλλλλλλδξξξξ

把(9)和(10)式代入方程组(8)就得到了脉冲反褶积的法方程系。考虑到自相

关函数的对称性,即)()(ττxx xx R R =-,则有:

????????????=????????????????????????--00)0()1()()1()0()1()()1()0(010

b a a a R n R n R n R R R n R R R n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11) 或者写成: ????????????=??????????????????

??????--001)0()

1()()1()0()1()()1()0(00100 b a b a b a R n R n R n R R R n R R R n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12) 在推导(12)式时,引入了两个假设条件,即子波是最小相位的,反射系数序列是

白噪的。当分析脉冲反褶积的效果时,应时刻不要忘记这两个应用的基本前提假设。由

(12)式求出反褶积因子t a 与地震数据t x 进行褶积,就完成了脉冲反褶积的处理。

2、预测反褶积

预测反褶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更广义的最小平方反褶积,它能包括脉冲反

褶积,并能用于研究一般的反褶积问题。预测反褶积的起由,是为了消除长短周期的多次波及混响对一次波的影响。做法上,是根据地震记录一次反射和干扰的信息预测出纯干扰部分,再由包括一次波和干扰的地震记录中减去纯干扰部分,得到消除干扰后的一次反射信号,以消除一次反射后面的海上鸣震等多次波干扰。

预测反褶积是分作两步来实现的。第一步是预测时间τ以后的波形信号,第二步是

从信号中减去预测出的信号。不难看出,第一步是要求一个预测滤波因子,建立最小平方预测滤波数学模型。设输入信号为t b ,要求的滤波因子为t c ,即()110,,,-=n t c c c c ,期望输出为τ+t b ,0>τ称为预测时间或预测步长,实际输出是:

∑-=-=*1

0n s s t s t t b c b c (13)

输出误差为:

∑-=-+++-=*-=1

0n s s t s t t t b c b b c b e τττττ (14)

总的误差能量E 为:

∑∑+∞-∞=-=-+-=

t n s s t s t b c b E 21

0)(τ (15) 求取()110,,,-=n t c c c c ,使E 达到最小值。j c 要满足:

])[2())((21010

=-

-=--=??∑∑∑∑∑∞+-∞=--=-∞+-∞

=-++∞-∞=--=-+t j t n s s t s t j t t t j t n s s t s t j b b c b b b b c b c E ττ 所以 1,,2,1,0)

()(10

-=+=?-∑-=n j j R c j s R bb n s s bb τ (16) 上式就是最小平方预测滤波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预测滤波因子t c ,与t b 褶积可得

τ+t b 。实际使用时,我们同样使用记录的自相关,来代替子波的自相关,从而引入相应的假设条件。到此为止,我们完成了预测反褶积的第一步:预测滤波。

第二步实现预测反褶积。求出t c 以后,有两种途径来实现预测反褶积,一种是求预

测道,然后从记录道中减去;而另一种途径是,组成反滤波因子,直接求反褶积输出道。

(1)求预测道法

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有了t c 以后,用t c 与数据道t x 进行褶积,得到一个预测

道,然后整道延迟一个τ,再从数据道中减去,就得到了预测反褶积的最终输出道。数据道与预测道相减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能量关系,一般是分时窗求均方根振幅比,使预测道的数据振幅,时延以后在同一时间上,与数据道的振幅有同样的水平。时窗不能太小,整道有3至5个时窗即可。

(2)直接求反褶积输出道

从预测的观点出发,反褶积的输出是预测误差,根据(14)式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反

滤波因子t a 的具体形式:

()11,,,,0,0,0,1-++--=n t c c c a τττ

(16)式可写成Toeplitz 矩阵形式:

?????

???????++=????????????????????????--)()1()()0()1()()1()0()1()()1()0(10m R R R c c c R m R m R m R R R m R R R xx xx xx m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τττ (17)

(二)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以Robinson 褶积模型为基础的反褶积处理仍是目前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主要手

段。在Robinson 褶积模型中,均假定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并且是时不变的,反射系数是白噪的。实际地震记录一般不满足这些假设,因此直接进行常规的反褶积处理就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反褶积处理中,期望输出的选择也是影响反褶积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流行的反褶积软件中,常用的期望输出有δ脉冲、带通子波和Ricker 子波。这些子波在反褶积处理中虽然见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出了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处理技术,并在CONVEX-SPP 大型并行机上开发了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地震处理软件,取得了满意的处理效果。

在地表一致性假设中,地震道被看成是震源算子,接受算子、反射系数算子(按CDP

排列)和与炮检距有关的算子的褶积。在对数-傅立叶域中,褶积变成求和。对于给定的频率,其信号振幅的对数是震源、接收、构造和与炮检距有关项的和。由于我们认为,对地表同一位置,滤波作用与地震波的入射角无关,无论是浅、中、深层反射,其滤波作用均相同。因此,我们把实现这种反滤波功能的方法,称为“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本文讨论两种实现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方法,它基本上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实现方

式,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均已经得到应用。一种是在频率域内,谱分解法;另一种是建立反褶积输出判别准则的时域迭代法。

1、谱分解法(复谱法)

利用谱分解法来实现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主要有三大步骤,即谱分析、谱分解

和反滤波因子的应用。图2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流程,图2中的B 框进一步划分为图3。

地震子波数学褶积模型:

)()()()()()(2)(t r t q t h t o t s i j j i j i ij +-***= (18)

式中 i —炮点坐标;j —检波点坐标;)(t s ij —i 炮j 道的有效波;

)(t o i —第i 号震源脉冲;)(t q j —该道接收点响应;

)()(t h i j -—与偏移距有关的地层响应,该道半偏移距为2)(i j h -=;

)(2)(t r i j +—该道的地层脉冲响应,即反射系数函数;

对上式求复谱

)()()()()(ωωωωωj R j Q j H j O j S = (19)

分解为振幅谱及相位谱:

)()()()()(ωωωωωr q h o s A A A A A = (20)

及 )()()()()(ωψωψωψωψωψr q h o s = (21)

假设子波)(t w 是最小相位的,则只需考虑振幅谱。对振幅谱求对数:

)(ln )(ln )(ln )(ln )(ln ωωωωωr q h o s A A A A A +++= (22)

这是模型振幅谱的对数,实际道振幅谱)(?ωs

A 的对数与它有一个误差,这个误差能量E 为: 2,,)](?ln )([ln ωωω

s j i s A A E -=∑ (23)

即为炮点i 、检波点j 、频率ω条件下两者之差的平方和。

图2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流程

图3 混合相位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流程部分

使能量误差为极小的条件为:

0)]

([ln )]([ln )]([ln )]([ln )]([ln =??=??=??=??=??ωωωωωr q h o s A E A E A E A E A E (24) 由此可求得一组正则方程,对之求解就可得到各分量的对数谱,从而可得到各分量

的振幅谱。

2、时域迭代法

从波形一致、能量集中出发,提出一个判别准则,通过迭代来求得最佳反褶积因子。

设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输出为j i Y ,,它可表示成:

∑-=τ

ττj i j j i X h Y ,,, (25)

式中,i 为数据样点序号;j 为CMP 道集中的记录道号;j h 为第j 道所对应的炮点

反因子或者是所对应的接收点反因子;j i X ,为反褶积前的输入数据。

根据能量集中准则,经过一系列推导可得:

∑=-l xy l xx R h l R

)()(ττ ),0,,(N N l -为和τ (26)

其中,xx R 是一个Toeplitz 矩阵,矩阵各元素是M 个记录道的自相关加权和,

∑∑---?=-m i

j i j l i m m xx X X V U l R )()(,,1ττ (27)

∑∑=i j

j i m Y U 2, (28)

等式右边的列向量各元素是输入的M 个记录道与这M 个记录道对应的共中心点道集

的叠加道的(n-1)次方程的互相关的加权和, ])||)([()(,1,,2,j i j

n j i i j j i m n m y x X Y Y sign U R ττ---???=∑∑∑∑ (29)

这些值都与输出值j i Y ,有关,即与所求的反褶积因子l h 有关,可以通过迭代法求解

反褶积因子l h 。

具体实现步骤是:

(1)输入常规时差校正后的CMP 道集,在一个指定的时窗段内分别求炮点和接收点

反褶积因子;

(2)首先,给定反褶积因子的初值。通常可选为:???-∈≠==),(0001N N l l l h l

(3)根据(25)式,求CMP 道集中所有道的反褶积输出j i Y ,;

(4)求某炮点的反褶积因子时,在该炮集所涉及的CMP 道集范围内,按(27)和(29)

式,计算出相应的xx R 和xy R ;

(5)解方程组(27),得到一个新的反褶积因子l h ;

(6)重复步骤(3)(4)(5),就完成了迭代运算过程,一般迭代2至3次即可。

3、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的基本原理

设地震记录符合如下模型:

)()()()()(t n t o t g t s t x ijk k j i ijk ijk +***=ξ (30)

其中)(t s i 表示第i 炮位置的子波,)(t g j 表示第j 个检波点位置的子波,)(t o k 表示

第k 个炮检距号对应的子波,)(t x ijk 、 )(t ijk ξ、)(t n ijk 分别为与)(t s i 、)(t g j 、)(t o k 对应的地震记录、反射系数和噪音。

对于一个炮集记录,因它们来自同一激发源,所以炮集记录自相关函数的多道设计

能较好地反映炮点子波的自相关函数)(0i s R 的特性,因此可定义:

∑=?=k j i i x x ijk i ijk ijk R C s R ,,00)( (31)

其中ijk C 表示ijk ijk x x R 的权系数,0i 表示第0i 炮。同理,第0j 个检波点对应的子波自相

关函数定义为:

∑=?=k j j i x x ijk j ijk ijk R C g R ,,00)( (32)

第0k 个炮检距号对应的子波自相关函数定义为:

∑==00,,)(k k j i x x ijk k ijk ijk R C o R (33)

上述三个分量计算出来以后,对任意一道地震记录000k j i x ,可计算其地表一致性

自相关函数000k j i R :

)()()(000000k j i k j i o R g R s R R **= (34)

依据上式就可求得最小相位子波,再选择适当的期望输出计算反褶积因子,与地

震道褶积即可完成反褶积处理。

4、反褶积处理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1)地震子波最小相位化

在反褶积模型中,隐含了子波是最小相位的这一假设,而实际地震记录均为混合

相位,且子波是未知的,为此,我们可通过对地震记录作指数加权的方法来满足这一条件假设。设地震记录:

()N X X X t r t w t x ,,,)()()(10 =*=

其Z 变换为:

?????

?-????????-=?=∏∏-=-=n N k k n N n j j n Z Z r Z Z w Z R Z W Z X 11)()()()(

对地震记录作指数加权得)(?t x

: ()

t N N t t X X X X t x

??????=ααα,,,,)(?2210 其Z 变换为:

??????-????????-?=??==?++??+?+=∏∏-=?-=????????n N k t k

n N n j t j n t N t t t N t N N

t t Z Z r Z Z w Z R Z W Z X Z X Z X Z X X Z X 1122210)()()

()()()(?ααααααααα

上式说明对地震记录作指数加权与对地震子波加权是等效的。对确定的子波,我们可选择α,使t j Z ?α均大于1,即子波最小相位化。对于实际记录,子波是未知的,我们可通过实验来选取,使子波接近最小相位。由于在衰减子波的同时,反射系数也被

衰减,所以不能用太小的因子去衰减。最小相位子波)(?t w

求取后,可通过反加权得到实际子波)(t w ,即:

)(?)(t w

t w t ?=-α

(2)地震子波的自相关统计 在式(31)(32)(33)中实质上是用地震记录自相关代替子波自相关,当噪声较强时将引起较大误差。

为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可将模型(30)简化为:

)()()()(t n t w t t x +*=ξ (35)

由相关和褶积的关系,我们可得到地震记录的自相关xx R 为:

)()(t x t x R xx -*= (36)

将(35)代人(36)式得:

nn n n ww xx R t w R t w R R R R +-*+*+*=)()(ξξξξ (37)

假设反射系数是白噪的,反射系数与噪音是不相关的,则(25)式变为:

nn ww xx R R R +=

假设噪音是白噪的,那么当0≠τ时,

)()(ττww xx R R =()0≠τ (38)

当0=τ时,因0≠nn R ,所以)0()0(ww xx R R ≠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我们可以用)(τxx R 在3,2,1=τ点的值来拟合求取)0(xx R 。设)(τxx R 符合一二次多项式,按最小二乘法原则,可得到:

[])3(2)2(3)1(67

1)0(xx xx xx xx R R R R -+= (39) 实际计算时,用式(39)来代替式(31),(32),(33)中的)0(ijk ijk X X R ,可提高子波统计自

相关的精度。

(3)期望输出子波选择与反褶积因子求取

反褶积的最终目的是使子波得到更好的压缩,剩余子波的分辨率达到更高。因此得到子波后,期望输出的选择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受原始数据频带和信噪比的限制,

得到的子波只能是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通常选择的子波为带通子波和Ricker 子波,前者延续时间长,旁瓣波形复杂,后者旁瓣幅度大,频带范围窄。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种新的子波——俞氏子波,它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俞寿朋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实质上是Ricker 子波在一定范围内的积分,其表达式为:

?-=q p dg t r p

q t y )(1)( 其中,[][]

22)(1exp )(21)(gt gt t r ππ-?-=为Ricke 子波,g 为峰值频率,p 、q 为峰值频率的积分范围。俞氏子波的振幅谱为: ??????---?-=])(exp[])(exp[)(1

)(22p f q f p q f R π 俞氏子波和Ricker 子波及其相应振幅谱的关系:在相同峰值频率的情况下,俞氏子波的主瓣宽度窄,旁瓣幅度小,频带范围宽,因此分辨率较高,特别当峰值频率选在最高信噪比频带内时,反褶积后的结果会保持良好的信噪比。

子波b(t)和期望输出y(t)确定后,在最小二乘法意义下,可计算双边反褶积因子dcn(t),使

)()()(t y t b t dcn =*

实际计算时,可用莱文森(Levinson )递推算法,求解如下托布利兹(Toeplitz )矩阵方程,得到dcn (t),即:

??????????????-+-+-=????????????-+-+-????????????----)1()2()1()1()2()1(]0[]22[]12[]22[]0[]1[]12[]1[]0[n R n R n R n dcn n dcn n dcn R n R n R n R R R n R R R by by

by bb bb bb bb bb bb bb bb bb (40)

(4)反褶积处理中的振幅标定

为了使反褶积前后的能量关系保持不变,我们采用子波能量标定方法,即按公式

(39)求取反褶积前后的子波能量,然后计算标定因子C:

)

3(2)2(3)1(6)3(2)2(3)1(6x x x x x x xx xx xx R R R R R R C ''''''-+-+= (41) 其中xx R 、x x R '',分别为反褶积前后地震记录的自相关函数。在多时窗处理中,应用时窗的重叠部分,先进行振幅标定,然后进行线性加权处理,可改善重叠部分的反褶积效果。

在脉冲反褶积中,我们是用地震道的自相关代替子波的自相关来求取反子波算子)(i a 。反子波算子)(i a 也就是地震信号的AR 模型参数。求出这些参数后,将其与原地震信号褶积,求出反射系数。这实际上就是将地震信号的AR 谱白化的过程。

处理时通常对数据时窗以外的未知部分采用补零的办法,这样求出的自相关函数有偏置现象,尤其是当数据时窗太短时,偏置现象更加严重,无法准确地求出地震道的自

相关函数。当有噪声时,也会影响对自相关函数的估计。

这种不合理的补零方法可以用最大熵法来代替,也就是说,对数据时窗以外的未知部分不作补零的假设,仅作最大不确定性假设(即最大熵的假设)。我们在最大熵的假设前提下,求出地震信号的AR模型参数,然后将其与地震信号作褶积,求出反射系数。这种方法称为最大熵反褶积,也就是Burg反褶积。它有以下特点:

1)由反褶积求取反子波时,不求自相关函数,而是直接从数据本身采用递推方法求出预测误差,而预测误差就是地震道中的不可预测部分,即该时刻的反射系数。

2)数据时窗长度相对常规脉冲反褶积的(一般大于1 s)要短,只需几十毫秒,可采用滑动时窗方法进行计算。在每一时窗内计算出一个反射系数,自适应性强,可适应子波的时变性。

但是Burg算法受Levinson关系的约束,是用前向与后向预测误差之和为最小的方法求取预测系数,并在每一步递推中改变一个反射系数,为一种局部优化算法。此算法中仍利用了自相关矩阵的Toeplitz性质,而实际上只有无始无终的平稳随机序列才有这种性质。因此Burg反褶积不能完全克服普通脉冲反褶积的缺限。

脉冲/预测反褶积要求子波具有最小相位特性,这种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难以满足。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对近地表影响进行的假设有其局限性,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方法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大熵反褶积要求原地震剖面要有较宽的频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结束语

通过实验及个人总结,本人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对观测系统的定义一定要非常仔细,否则一旦出错,将会影响整个地震资料处理。

(2)在参数测试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反复实验,得出最佳效果。

(3)速度谱分析拾取同向轴速度时要仔细。

(4)静动校正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精确反演,处理中不但要熟悉静校正、动校正的各种方法,还要对所处理测线的地表情况认真分析,选用正确的模块,使静校正、动校正尽可能达到最优解。特别是对于存在低幅度构造的剖面,要更加仔细,确保低幅度构造的真实和准确。

(5)反褶积处理时,选择合适的反褶积类型、反褶积因子长度、时窗长度。要多做几个反褶积类型,以观察他们的效果。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反褶积是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最有效的方法。一种好的反褶积方法应该既能提高信号的主频、拓展频带,又能保持一定的信噪比。现在通常使用的传统反褶积方法为脉冲反褶积和预测反褶积。理论上可以证明:脉冲反褶积是当预测步长为1时的预测反褶积的特例。脉冲反褶积是在假设子波为非时变的前提下,用地震道的

自相关代替子波的自相关,求取反子波。但是在实际地震资料中,地震子波是时变的,浅层子波频带较宽,深层子波频带较窄。因此用普通脉冲反褶积对整个地震道作处理,地震剖面上必然会出现浅层频率高、深层频率低的现象。脉冲反褶积本质上要求信号是无限长的,时窗短了会使子波自相关的估计产生偏差,提取的反子波误差比较大,反褶积的效果很差。常规的CMP叠加剖面,没有做剩余静校正,叠加效果不理想,信噪比低,增加剩余静正处理后,剖面质量有明显的改进,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不仅仅具有校正剩余静正时差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波形一致性校正的作用,所以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后频带范围宽,信噪比高,剖面质量好,因此分辨率较高。Burg反褶积实际应用了自相关矩阵的Toeplitz性质,谱估计中效果不好,但是Burg反褶积分辨率高,不受观察时间倒数的限制,与地震数据的其它反褶积方法相比,本方法不需要对地震子波的相位和噪声做更多的假设,可以不考虑子波变化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可知,利用最大熵方法的优势来预测地震数据的高频信息从而提高分辨率,识别薄层是可行的。

反褶积的作用主要是压缩地震反射脉冲的长度,提高反射地震记录的分辨能力,并进一步估计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反射系数序列中有波阻抗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这就提供了速度和密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随之就可得到地层、岩性及构造在地下中间分布的信息。在有利条件下还可得到岩石孔隙率、渗透率、孔隙流体性质(油、气、水)乃至地层压力的信息。反褶积还可以清除短周期鸣震和多次波等干扰波。

参考文献:

Stewart A.Levin,Mobil R&D Corp著,翁史炀译,“统一到地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经验”,见: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58届年会论文集,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情报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物探科技情报所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年11月,P68~69

Tad J.Ulrych,PPPG/UFBa,Brazil and Univ.of British Columbia等著,李小秋译,“频率域中的预测反褶积”,见: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58届年会论文集,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情报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物探科技情报所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年11月,P74~77

Guillaume Cambois著,卢雅云译,“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见: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59届年会论文集,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情报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物探科技情报所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年3月,P605~610

H.W.J.Debeye and P.van Riel著,唐权钧译,“Lp-模反褶积”,见: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59届年会论文集,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情报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物探科技情报所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年3月,P593~597 Milton Porsani,Tad J.Ulrych,Jonilton Pesson等著,唐权钧译,“推广的Yule-Walker方程组,非白噪反褶积和多项式的根”,见: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59届年会论文集,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情报室、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物探科技情报所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年3月,P600~605 夏洪瑞、周开明、朱勇著,“两步法反褶积技术中子波的提取与反子波的计算”,见:张德忠、高章伟编,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年6月,P156~163

许本山、张金刚、王海著,“VSP反褶积算子的提取和应用”,见:张德忠、高章伟编,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年6月,P350~356 许多、李正文、王玲著,“复杂储集层高分辨伯格方法及应用研究”,见:矿物岩石,4期24卷,2004年12月

论反褶积的概念及类型

论反褶积的概念及类型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地震勘探包括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大部分。地震采集是利用野外地震采集系统获取地震数据处理所需的反射波数据;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对地震采集数据做各种处理提高反射波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以便于解释;地震解释分为构造和岩性解释,目的是确定地震反射波数据的地质特征和意义。地震数据处理依赖于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处理结果直接影响解释的正确性和精确度。探讨地震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助于全面利用采集数据,充分利用处理方法,为地震解释提供可靠的处理成果剖面。 正文 地震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地震反褶积、叠加和偏移成像三大技术。地震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提高地震时间分辨率;叠加的目的是压制随机噪声提高地震信噪比;偏移成像包括射线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实现反射界面的空间归位和恢复反射界面空间的波场特征、振幅变化和反射系数,提高地震空间分辨率和地震保真度。 反褶积是地震资料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反褶积可在叠前做也可在叠后做。叠前反褶积的目的是把地震子波压缩成尖脉冲来改进时间分辨率。叠后的预测反褶积主要是消除海上鸣震(交混回响)等多次波干扰,突出有效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在常规处理中反褶积的基础是最佳维纳滤波。反褶积后要用某种类型的道均衡,以使数据达到通常的均方根振幅水平。 一、反褶积的概念 (一)反褶积问题的提出 实际地震记录由于受复杂子波的作用和干扰的影响,分辨能力较低,地质界面上各反射波互相叠加、彼此干涉,成为一复杂的形式,不能通过地质资料的解释,得到准确的地质界面。 反褶积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某种数学方法,压缩地震子波,使地震记录分辨率提高,从而近似反射系数剖面,得到地下介质精确的反射结构。 假定地震记录不含干扰,何以得到 x(t)=b(t)*ξ(t) (1-1) 对应的频率域形式 X(ω)=B(ω)×Ξ(ω)(1-2)令A(ω)=1/ B(ω)(1-3)则可得到Ξ(ω)= A(ω)×X(ω)(1-4) 写成时间域形式ξ(t)=a(t)* x(t)(1-5) 由x(t)=b(t)* ξ(t) 和ξ(t)=a(t)* x(t)可以看到:前者由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是一褶积过程;后者则反过来,由一函数与地震记录褶积得到反射系数,这

STRATA 程序的原理

、STRATA 程序的原理 1.0前言 STRATA 程序的基本原理从图1.1可容易看出。 图1.1 STRATA 基本原理 从包括迭加地震数据和速度/密度信息的两个输入流(以井的测井曲线或RMS速度格式),得到一个基本的地下速度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做整个地震数据的反演。虽然这个目的简单,但达到这个目的要产生许多困难。因此,这个程序包括做下面事的算法:合成地震记录的产生 交互的测井曲线的拉伸和压缩 子波提取 叠后地震处理 地震拾取 用垂直的和横向的插值建立模型 应用几种反演算法反演 这些项目的相互作用在图1.2已经表明。 图1.2 STRATA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程序设计具有高质量的图解方式和用户友好的菜单控制。对于程序运行和特定菜单项目的信息,参考这个用户手册的前面部分。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叙述用于STRATA的主要算法的原理。所研究的问题包括褶积模型、反褶积、反演和属性。假设程序的其它部分,如测井曲线的拉伸和压缩、处理步骤象滤波和AGC、模型建立用户十分熟悉,或当用这个程序时是显然的。

2.0褶积模型 地震道基本的褶积模型可写为: 公式中: r(j)= 以时间序列表示的地表零偏移距反射系数; W(i)=地震子波,假设固定; N(i)=附加的测量噪音。 注意在这个模型里,假设多种被忽略。 反演可认为是给定地震道T(i),求去反射系数r(j)的处理。在公式2-1中,反射系数与地表波阻抗的关系是公式: 公式中:I(i)=ρ(j)V(j) ρ=密度 V=P 波速度 在第5章里我们将看到,反演的目的是从地震道估算地表的速度。显然,首先需要从褶积模型中提取一个估算的反射系数,然后研究在第4章论述的相关的反褶积处理。在考虑反褶积或反演前,让我们更详细的看看褶积模型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子波和反射系数。 2.1反射系数 当震源的能量通过爆炸或一个座板突然碰撞地面释放时,这种能量以弹性波通过地层传播。 人们熟悉的最简单类型的波是压缩波(纵波),象声音一种声波干扰。岩石允许声波通过的性能是通过岩石纵波的速度和密度产生的声波阻抗给定的(类似于电路里电阻的原理)。同预期的一样,岩石越强,声波阻抗越高。例如,一般压实砂岩具有比泥岩高声波阻抗(孔隙度也影响速度:孔隙度越高,速度越低)。 每当地震反射出现就有声波阻抗的改变。如果我们研究两个不同声波阻抗的层之间地层走向边界的声波幅度,反射幅度可记为上述的公式2-2。 公式2-2表明反射系数可正可负,它取决于I(j-1)或I(j)比较大,但它的绝对值大小不超过1。对下行波从上地层走向边界的上述分析,上行波的反射系数的确相对于下行波的反射系数是负的。 显然,不是所有的入射幅度都能反射(虽然海上记录在空气-水界面这种情况,几乎反射系数接近1)。传播幅度的大小入射幅度和反射幅度之间是不同的,或: 注意如果r 为负,T 大于1,也就大于入射幅度!解决这种明显矛盾的方法只有通过物理系统记录能量被保存得知,而不是幅度。能量与下行和上行的路径有关。对于下行路径,我们仅看r 符号的变化。因此,总的透射系数可记为: 我们可看到,公式2-4告诉我们总的透射幅度总是小于1。注意,随层数的增加透射损失的影响也比较大。总的影响可表示为: ∑++-=j i n j i W j r i T ) ()1()() () 1()()1()()(-+--= j I i I j I j I j R ) 1()() 1(2)(1)(-+-= -=j I j I j I j r j T 2 2)(1))(1))((1(j r j r j r T way -=+-= -

盲解卷积和详细程序

实验3:基于最佳维纳滤波器的盲解卷积算法 一.算法原理: 1.概论: 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记录中的基本地震子波,压制交混回响和短周期多次波,从而提高时间分辨率,再现地下地层的反射系数。反褶积通常应用于叠前资料,也可广泛用于叠后资料。 理想的反褶积应该压缩子波并消除多次波,在地震地道内只留下地层反射系数。子波压缩可以通过将反滤波器作为反褶积算子来实现,它与地震子波做褶积时,反滤波器可以将地震子波转变成尖脉冲。当应用于地震合成记录时,反滤波输出应为地层脉冲响应,精确的反滤波器设计可用最小平方模型来实现。 反褶积处理的基本假设是震源子波为最小相位。 2.褶积模型: 假设1:地层是由具有常速的水平层组成; 假设2:震源产生一个平面压缩波(P波),法向入射到层边界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产生剪切波(S波); 假设3:震源波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不变,即它是稳定的; 数学上,褶积模型由下式给出: x t w t e t n t =+(3-1) ()()*()( 式中:() n t为随机x t代表地震记录,() e t为震源信号,() w t为基本地震子波,() 噪声,*表示褶积。反褶积试图从地震记录中恢复反射系数序列(严格的说是脉冲响应)。 假设4:噪音成分为零,于是式(3-1)变为 =(3-2) x t w t e t ()()*() 假设5:震源波形是已知的; 假设6:反射系数序列是一个随机过程。这意味着地震记录具有地震子波的特征,即它们的自相关和振幅谱是相似的; 假设7: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的,因此,它有一个最小相位的逆。 3.最佳维纳滤波器: 维纳滤波器是以最小平方误差为准则的,即要使下式最小: 设计维纳滤波器的过程就是寻求在最小均方误差下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或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其实质就是解维纳-霍夫(Wiener-Hopf)方程。 滤波器的维纳-霍夫方程如下: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仪器原理

1.侧向测井(电流聚焦测井)采用电屏蔽方法,使主电流聚焦后水平流入地层,减小井眼和围岩影响。主电流线沿井轴径向成饼状流入地层。 2.理想的侧向测井组合是双侧向加微球形聚焦,可较准确地确定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和侵入带直径,是计算地层含油饱和度、判断地层含油性的重要参数。 3.侧向测井电极系的主电极A0位于电极系中心,两端有屏蔽电极A1、A2,呈对称排列。 七侧向电极系主电极A0,屏蔽电极A1、A2,两对监督电极M1N1和M2N2;Um1=Un1或Um2=Un2,使主电流沿水平方向流入地层。 七侧向四个参数:①电极系长度: 210A A L =影响侧向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电极系长度越大,探测越深;②电极距:21O O L =影响纵向分辨率。L 越小纵向分层能力越强。③分布比:L L s /0=影响电流层的形状,一般取s 为3左右较适宜。④聚焦系数:L L L q /)0(-= 1-=s q 影响电流层的形状。 双侧向电极系由9个电极组成,第二屏蔽电极A1’、A2’有着双重的作用。 4. 如何保证屏流和主电流同极性? 用同一电流源供给屏流和主电流。屏流大于主电流,在测井过程中屏流是浮动的。所以,屏流要由平衡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加以调制后通过功率放大后加到屏蔽电极上;二是用跟踪主电流来产生屏流,或用跟踪屏流来产生主电流,这种方式用在双侧向仪器中。 5.双侧向测井仪器中,增加屏蔽电极的长度可以加大聚焦能力,而增加仪器探测深度。相反,在屏蔽电极两端设置回流电极,可使主电极和屏流流入地层的深度变浅,降低探测深度。 6.侧向测井仪器工作方式:恒流式(高阻地层),恒压式(低阻地层),自由式(1229、JSC801)和恒功率式(DLT-E )。 恒流式:保持主电流恒定,测量主电极(通常用监督电极M1或M2代替)至远处电极N 之间的电位差U 。地层的电阻率越高测量电压信号越大,测量误差越小。 恒压式:保持主电极电位恒定,测量主电流。地层的电阻率越低测量电流信号越大,测量误差越小。 自由式:电流和电压按一定规律浮动,同时测量电流、电压两个量,可以得到较宽的测量动态范围。 恒功率式或可控功率式:测量过程中使最高和最低电阻率的两个极点保持功率(IU 乘积)不变,让测量电压和电流保持在仪器可测量的范围之内(不被限幅)。比自由式仪器有更宽的测量动态范围。 7.1229双侧向测井仪采用屏流主动式供电,即先有屏流后又主电流,用屏流来激励产生主电流。工作方式为自由式,为提高仪器测量动态范围用U2D 来控制深、浅屏流、屏压的变化幅度在于此。 频分双侧向供电式,fS = 4fD ,深、浅侧向供电频率分别为32Hz 和128Hz 。使深、浅侧向两个系统相对独立地控制和测量。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安徽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 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 6、采样定理: 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 13、反滤波(又称反褶积):为了从与干扰混杂的地震讯息中把有效波提取出来,则必须设法消除由于水层、地层等所形成的滤波作用,按照这种思路所提出的消除干扰的办法称为反滤波,即把有效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我们不希望的滤波作用消除掉。 14、校正不足或欠校正:如果动校正采用的速度高于正确速度,计算得到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下拉。反之称为校正过量或过校正。 15、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16、剩余时差:当采用一次波的正常时差公式进行动校正之后,除了一次反射波之外,其他类型的波仍存在一定量的时差,我们将这种进过动校正后残留的时差叫做剩余时差。

反褶积

第二章 反褶积 将地震记录看成是反射系数序列与地震子波的褶积,反褶积就是要消除这种褶积过程,从地震记录得到反射系数序列。一般说来,反褶积的目的是消除某种已知的或未知的褶积过程的运算。反褶积也可能用来消除震源信号或者记录仪器的响应。反褶积也可能是用另一种褶积过程代替原来的褶积过程。 反褶积是一种滤波。与一般滤波的区别有两点:一是着眼点在改变子波,而不是衰减噪声。二是方法上是根据需要达到的目标由地震资料自动推导滤波器,而不是通过试验选择滤波器。 反褶积是子波级的处理,是常规处理中最精细的环节。 一 子波与反褶积 原始记录上的子波不管如何千变万化,必然是单边子波。可控震源原始记录上的子波也是单边的,即扫描信号,经过相关以后才变成双边子波。单边子波是物理可实现的,双边子波是非物理可实现的。 单边子波可以是最小相位子波、最大相位子波或混合相位子波。 判别方法可以有很多,对于下面的讨论来说,用Z 变换大概是最方便的。将子波的各个样点值作为系数、样点序号作为Z 的幂次,写成Z 多项式,如果Z 多项式的根的模全部大于1,即根全部在单位圆外,就是最小相位子波;如果Z 多项式的根全部在单位圆内,就是最大相位子波;如果Z 多项式的根有一些在单位圆外,有一些在单位圆内,就是混合相位子波。 Z 多项式可以因式分解,每个因式有01=+bZ 形式,它代表有一个根Z 1-=。(b 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如是复数,必然共轭成对出现。)可见当1b 时,这个因式是最大相位的。如果所有因式是最小相位的,子波就是最小相位的;如果所有因式是最大相位的,子波就是最大相位的;如果有一部分因式是最小相位的,有一部分因式是最大相位的,子波就是混合相位的。 因此,最小相位子波的尾点的绝对值必然小于其首点的绝对值,最大相位子波的尾点的绝对值必然大于其首点的绝对值,混合相位子波则可以是任何情形。 根据这个简单规则,至少在看到尾点的绝对值大于首点的绝对值的子波时,立刻就能判断它绝对不可能是最小相位子波。

(整理)脉冲反褶积研究及效果分析.

目录 0 前言 (1) 1 脉冲反褶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反褶积的基本原理 (2) 脉冲反褶积的原理 (3) 2 实际资料处理中脉冲反褶积的参数分析 (7) 反褶积因子长度的影响 (8) 白噪系数大小的影响 (11) 3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0 前言 地震勘探是进行油气探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获取高分辨率的地震剖面是地震勘探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4]。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1]。 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包括许多技术方法[2-3],例如动校正、叠加、数字滤波、反滤波、偏移成像、速度参数提取和分析等等。其中,反褶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应用于岩性地震勘探和探测薄互油层及细地质结构时尤其重要[5]。反褶积可以压缩地震信号的脉冲宽度,分解复合波形,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9]。基于反褶积在处理地震资料中的作用,目前发展起来的反褶积方法很多[3],但每种反褶积方法都受一定的假设条件制约,因此,每种反褶积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6]。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目前使用最多的反褶积方法有最小平方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子波反褶积、同态反褶积[10]和最大(最小)熵反褶积[11]等。 最小平方反褶积是目前地震勘探中常用的反褶积方法,它旨在把地震记录中的地震子波压缩成为尖脉冲,从地震记录得到反射系数序列,或使地震记录接近反射系数序列[7]。最小平方反褶积的目的在于把已知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与给定的期望输出信号在最小平方误差的意义下最佳接近的输出,脉冲反褶积则是期望输出为零延迟尖脉冲的最小平方反褶积。 本文依托PROMAX及MBP系统实现对地震资料原始炮集的处理,并就脉冲反褶积的特点及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做一简单研究。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是怎么回事? 既然野外地震已经采集到了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地震记录,为什么还要进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呢?这是因为野外采集的地震记录仅仅是把来自地下地层的各种信息以数码形式记录在磁带上或光盘上,还不能直接反映出地下地层的埋藏深度及起伏变化情况,还需要将地震记录拿到室内输入到运算速度非常快、存贮量非常大、专业功能非常强的计算机系统中,在专家的指令下进行反复计算和分析,才能获得直接反映地下地层真实情况的数据和图像,专业上把这一过程叫做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的显像过程,将数码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输入到室内的电脑上,根据需要,对显示在屏幕上的影像进行修改、调整、增加、删减,满意后可通过屏幕拷贝、彩色打印输出图片来,也可以录制到光盘上存贮以供调用,这个过程叫做编辑,也叫处理。不过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所用的硬、软件则要复杂得多。因为数码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仅是几米到几十米远的景物,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要对从地面开始到地下五六千米甚至上万米深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不仅将上面第一套地层,还要将下面很多套地层逐层搞清楚。这些地层在不同地区形态都不一样,有的很平,有的像喜马拉雅山似的高山,有的像雅鲁藏布江似的河谷。可见地震数字处理要把地下数千米深的看不见、摸不着,又极其复杂的地层情况搞清楚,这是多么难的一门学科。 不过,近些年来由于将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许多高新科学技术引用到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为搞清地下地层情况,寻找深埋地下的油气田提供了条件,提供了可能,而且提高了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经过数字处理后的成果有好几十种。专业上把反映地层的埋藏深度、厚度以及形态的图件叫做水平叠加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把反映地层岩石(砂岩、泥岩等)组成及其物理性质(速度高低、孔隙大小等)等的成果叫地震属性资料。将经过数字处理的这些剖面和属性资料录制到数字磁带或光盘上,可提供给下道工序(解释)使用。

反褶积处理方法要点

反褶积处理方法 论文提要 反褶积即反滤波是常用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反褶积的目的是由地震数据恢复反射系数。反滤波的作用主要是压缩地震反射脉冲的长度,提高反射地震记录的分辨能力,并进一步估计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这不仅是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所需要的,而且是对直接找油找气的亮点技术和岩性研究的地层地震学的地震资料处理尤为重要。另外,反滤波还可以清除短周期鸣震和多次波等干扰波。 当前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已经基本实现了数据化、自动化,我国各大解释公司、研究所、高等院校都已有了较为先进数字化处理软件,在处理数字化的地震数据时表现出了很好的速度性和准确性。反褶积可分为确定性反褶积和估计性反褶积两种。目前常用的反褶积有最小平方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同态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最大熵反褶积、变模反褶积、Q反褶积等等;特殊的反褶积有Noah反褶积、最小信息反褶积等。 正文 一、反褶积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1)弄清各种反褶积处理方法的原理。 (2)弄清反褶积处理模块的参数意义。 (3)掌握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基本流程及处理方法。 (4)完善反褶积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分辨率,保持信噪比,振幅均匀化。 2、研究意义 反褶积是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处理流程包括许多处理步骤。而每一个处理步骤又要涉及到好几个处理模块。一个处理流程通常由预处理、叠前处理和叠后处理三部分组成。其中反褶积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图1所示。 反褶积的目的就是为了分离子波和反射系数序列。子波就像无线电中的载波,反射系数序列就像无线电中的声波。只有消除高频载波才能提取声波。子波在地层中传播,携带着反射系数序列这种有用的地质信息返回地面,只有消除子波才能恢复反射系数序列的本来面目。反射系数序列中有波阻抗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这就提供了速度和密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随之就可得到地层、岩性及构造在地下中间分布的信息。在有利条件下还可得到岩石孔隙率、渗透率、孔隙流体性质(油、气、水)乃至地层压力的信息。反褶积提高了分辨率,拓展了频带,保持了信噪比。

论反褶积的方法和作用1

论反褶积的方法及作用 论文提要 反褶积是地震资料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它可用于叠前,也可用于叠后。反褶积的主要作用是压缩地震子波、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提高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为油田精细勘探和开发服务。另外,反褶积还可以消除短周期鸣震和其他多次波干扰,突出有效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躁比。 反褶积的主要方法有:最小平方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子波提取与子波整行反褶积、同态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 做反褶积是为了得到一个反射系数序列,反射系数可以反映层的位置、层的反射能力及层之间差异。总之,反褶积的目的是通过某种数学方法使地震纪录的分辨率提高从而近似放射系数剖面得到地下精确的反结构。 正文 一、反褶积的概念 (一)理想模型 若地震波以脉冲形式激发经过地层时无吸收、透射和多次反射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整个过程不存在随即干扰,这样就可以得到理想的输出: x(t)=bδ(t)*ξ(t)=bξ(t) 这时得到的输出实际上就是反射系数序列,做反褶积就是为了得到它,为了讨论问题方便起见,我们先假定不含干扰波,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上的式子中得到x(t)=b(t)*ξ(t) 设计反滤波因子a(t),在时间域上a(t)是b(t)的逆,即有: a(t)*x(t)=ξ(t) (二)实际地震纪录 实际地震纪录x(t)由有效波s(t)和干扰波n(t)组成: x(t)=s(t)+n(t) 有效波是指一次反射波,对反射波地震看探而言,除一次反射波以外的一切波都是干扰波,一次反射波可以用以下褶积模型表示: s(t)=b(t)*ξ(t) b(t)称为地震子波;§(t)称为反射系数序列。 严格意义上讲,地震子波同震源子波o(t)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b(t)=o(t)*g(t)*τ(t)*d(t)*i(t) =a(t)*f g(t)*f d(t) 式中:g(t)-------地层响应 τ(t)--------透射响应

程序设计大作业

《计算机编程与数字信号处理实习》大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时:32学时 学分:2。 时间:20180625~20180706 地址:3教403教室

二、能够利用Matlab熟悉地画图,内容包括:X、Y坐标轴上的label, 每幅图上的title,绘画多条曲线时的legend,对图形进行适当的标注等。 (1)在一副图上画出多幅小图;(2)画出一组二维图形; (3)画出一组三维图形;(4)画出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程序:number2.m 结果: 1. 2. -505 -1 -0.5 0.5 1 t (s) y 1 ( m ) 第一幅图 -505 -1 -0.5 0.5 1 t (s) y 2 ( m ) 第二幅图-505 -10 10 20 t (s) y 3 ( m ) 第三幅图 -505 -10 10 20 t (s) y 4 ( m ) 第四幅图

3. 4. 1 2 3 4 5 6 7-1-0.8-0.6-0.4-0.200.20.40.60.81x y 1组二维函数 x 轴 一组三维图形 y 轴 z 轴

三、 计算普通褶积与循环褶积,分别使用时间域与频率域两种方法 进行正、反演计算,指出循环褶积计算时所存在的边界效应现象;编写一个做相关分析的源程序。 程序:见number3.m 线性褶积: 246810复 数 5 1015 0510 实部 246810虚部

循环褶积: 图示: -0.5 0.5 1 子波 子波与反射系数线性褶积

05001000150020002500 -0.5 0.5 1 子波 05001000150020002500 -1.5 -1 -0.5 0.5 1 1.5 频率域反演

如何判别反褶积的效果

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记录中的基本地震子波,压制交混回响和短周期多次波,从而提高时间分辨率,再现地下地层的反射系数。反褶积通常应用于叠前资料,也可广泛用于叠后资料。反褶积得到具有更高时间分辨率的剖面。反褶积的作用有时不局限在压缩子波上,它也能从记录上消除大部分的多次波能量。 在地震勘探中,岩石层由密度和地震波传播速度定义。密度和速度的乘积称为地震波阻抗。相邻岩石层之间的波阻抗差形成反射后,由沿地表的测线所记录。这样得到的地震记录可表示为一个褶积模型,即地层脉冲响应与地震子波的褶积。子波有许多成分,包括震源信号、记录滤波器、地表反射和检波器响应等。地层脉冲响应是当子波为一个尖脉冲时所记录的。理想的反褶积应该压缩子波并消除多次波,在地震道内只留下地层反射系数。 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基本地震子波以提高地震资料的时间分辨率的过程,它既可用于叠前,也可用于叠加资料。反褶积方法都基于地震波的传播过程是一个线性系统,符合褶积模型,即地震数据是由震源子波和地层反射系数序列的褶积,加上一些随机噪声组成的。反射系数序列本身具有足够的分辨率,我们只要去掉子波的影响,就能达到提高数据纵向分辨率的目的。反褶积除了压缩子波外,还能从剖面上消除大部分的多次波能量。 反褶积的原理如下: 根据上述目的可以知道,反褶积基本原理可用图1来说明。 现在我们通过褶职模型公式(3-3)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先假设不存在干扰波n (t),即: ()()()()t t b t S t x ξ*== 对两边求傅氏变换,则得到频率域的地震记录表示式: ()()()ωξωω?=B X (1) 式中,()ωX 、()ωB 和()ωξ分别为地震记录频谱、子波频谱和反射系数的频谱。 显然: ()()()ωωωξX B ?= 1 (2) 如果令: ()()ωωB A 1 = (3)

地震子波反褶积程序

盲信号实验报告 盲解卷积算法 姓名:丁宪成 系别:电信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微波 学号:3110035012 指导教师:陈文超2011年07月13日

盲解卷积算法 1. 原理: 几个重要概念: 1.1 褶积模型假设: 假设1:地层是由具有常速的水平层组成; 假设2:震源产生一个平面压缩波(P 波),法向入射到层边界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产生剪切波(S 波); 假设3:震源波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不变,即它是稳定的; 假设4:噪音成分是零; 假设5:震源波形是已知的; 假设6:反射系数序列是一个随机过程。这意味着地震记录具有地; 震子波的特征,即它们的自相关和振幅谱是相似的; 假设7: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的,因此,它有一个最小相位的逆。 1.2 反滤波 如果定义滤波算子为f (t),则f (t) 与已知地震记录x(t)的褶积得到一个对地层脉冲响应e(t)的估计 e(t) = f (t)? x(t); (1) x(t) = w(t)* f (t)* x(t); (2) δ(t) = w(t)* f (t); (3) 1()()*() f t t w t δ= (4) 用流程图表示为:

1.3 震源反子波 计算震源反子波在数学上是利用z 变换来实现的。例如,假设基本子波为两点时间序列(1,-0.5) 1()12w z z =-2111()1 (12412) F z z z z ==+++-; (5) 2111()1 (12412) F z z z z ==+++- (6) ()F z 的系数11(1,,,...)24 代表逆滤波算子f(t)有关的时间序列。可以看出它有无限多个系数,然而它们递减的很快。如同任何滤波过程一样,

反演常用方法

稀疏脉冲法 包括最大似然反褶积、L1范数反褶积、最小熵反褶积、最大熵反褶积、同态反褶积等,稀疏脉冲反演是基于脉冲反褶积基础上的递推反演方法,其基本假设是地层的强反射系数是稀疏分布的。从地震道中根据稀疏的原则提取反射系数,与子波褶积后生成合成地震记录;利用合成地震记录与原始地震道残差的大小修改参与褶积的反射系数个数,再作合成地震记录;如此迭代,最终得到一个能最佳逼近原始地震道的反射系数序列。该方法适用于井数较少的地区,其主要优点是能够获得宽频带的反射系数,较好地解决地震反演的多解性问题,从而使反演结果更趋于真实。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采用一个快速的趋势约束脉冲反演算法,用解释层位和井约束控制波阻抗的趋势和幅值范围,脉冲算法产生了宽带结果,恢复了缺失的低频和高频成分;同时,再加入根据井的波阻抗的趋势约束。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最小误差函数是J=∑(ri)p+λq∑(di-si)q++α2∑(ti-Zi)2(1) 式中:ri为样点的反射系数;zi为样点的波阻抗;di是原始地震道;si 是合成地震道;Zi介于井约束的最大和最小波阻抗之间;ti是用户提供的波阻抗趋势;α为趋势最小匹配加权因子;p,q为L模因子;i是地震道样点序号;λ为数据不匹配加权因子。 如果从最大似然反褶积中求反射系数r(t),则在上述过程中为了得到可靠的反射系数估计值,可以单独输入波阻抗信息作为约束条件,从而求得最合理的波阻抗模型 Z(t)=Z(t-1)(1+r(t))/(1-r(t))(2) 稀疏脉冲法假设反射系数是稀疏的、离散的,利用测井资料可以得到井旁道的准确反射系数,通过上述反褶积方法,在测井资料、地质模型的约束下,逐道递推子波、反射系数,从而反演出波阻抗、速度等数据。 常规递推法与稀疏脉冲反演法主要是利用反褶积方法来恢复反射系数序列,由经过标定的反射系数序列递推出相对波阻抗,然后加上从声波测井和地质模型中得到的低频分量,最终得到反演波阻抗。这两类方法的主要缺陷是选择可靠低频信息较为困难,由反射系数递推波阻抗过程中误差积累快,当反射系数存在较大误差时,递推出来的波阻抗剖面会面貌全非。 此外,经过反褶积处理的结果,并不代表真正的反射系数序列,

勘探地震学数据处理中的三种反褶积技术

勘探地震学数据处理中的三种反褶积技术 于平,赵震宇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 摘要: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反褶积是用来提高分辨率的必要手段,但同时往往会降低资料的信噪比。当地震资料不满足最小相位和白噪声约束条件时,常规的反褶积方法也将不再适用。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混合相位未知脉冲最小平方反褶积、多分辨率地震信号反褶积、神经网络子波反褶积等三种改进的方法分别运用多次迭代、二进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技术,对常规方法的不足予以改善。 关键词:反褶积;混合相位;多分辨率;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89(2002)02018103 收稿日期:20011029作者简介:于平(1978),女,辽宁省盖县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勘探地震学方面的研究1 在勘探地震学的数据处理系统中,反褶积是一项重要技术。它是广义的地震反演的一部分;严格的反演是要提取地震参数,而反褶积企图提取反射系数,实际只能压缩子波。提高纵向分辨率是数据处理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反褶积方法的主要用途[1]。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这其中包含有以下几点原因:(1)各种常规反褶积方法都必须有一定的假设条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条件又是不可实现的,限制了反褶积方法的应用。所以,研究反褶积的一个努力方向就是要发展和应用其假设,尽可能接近实际的反褶积方法。(2)反射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不可靠。褶积模型中的地震子波是大地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然而,大地滤波的作用十分复杂,所以,为了发展提高分辨率的反滤波方法,应努力研究大地滤波的机制。(3)反褶积在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同时,往往会降低信噪比,提高记录噪声水平,给信号的提取带来困难。只要能发展一种方法,使之在强噪声下提取弱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噪比降低带来的困难[2]。(4)各种反褶积方法的前提大多是地震子波已知,而实际恰恰相反。因此,反滤波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子波提取技术[3]。 基于以上几个常见的问题,我们引入三种新方法予以改进,即混合相位未知脉冲最小平方反褶积[4,5],多分辨率地震信号反褶积[6,7],神经网络子波反褶积[8]。 1 混合相位未知脉冲的最小平方反褶积 混合相位未知脉冲的最小平方反褶积是一种多次迭代方法,它把混合相位未知脉冲的最小平方反褶积和一种最小熵类型的脉冲成形技术结合在一起,用来改进有限长度混合相位未知子波的反褶积效果。该方法能使地震子波得到更大的压缩,接近一个冲激脉冲。这种多次迭代方法每一次迭代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用混合相位未知脉冲的最小平方反褶积方法确定反褶积因子a k ,k =-(Q 0+Q ),…,-(Q 0+1),0,(P 0+1),…,(P 0+P )(Q 0和P 0分别为子波的右边部分和左边部分的长度;Q 和P 表示算子中右边和左边非零因子的长度);第二步是采用一种脉冲成形技术确定反褶积因子a k ,k =-Q 0,…,-1,1,…,p 0,  第21卷 第2期2002年6月 世 界 地 质WORLD GEOLO GY Vol.21 No.2J un.2002

最小平方反褶积实验报告

实验四 最小平方反褶积 实验题目: 已知两个地震模型,反射系数已给出。Re1为厚层模型,Re2为薄层模型,时间域采样间隔dt=1ms.要求用50Hz 雷克子波先分别生成两个模型的合成地震道,然后根据最小平方反褶积的原理编写脉冲反褶积程序,并将反褶积后的结果与已知模型比较。可以对模型添加不同水平的随机噪声,检验其对反褶积算法的影响。 实验内容: 把延续几十至l00ms 的地震子波压缩成原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为反映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这就是反滤波所要完成的工作。反褶积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地震子波压缩成尖脉冲,使实际的地震记录变成反射系数序列。 假设地震记录为 0()()()()()() x t S t n t b t n t ττξτ∞==+=-+∑ (1—1) 其中()S t 为有效信号,()n t 为干扰波。 首先假设不存在干扰波()n t ,即: ()()()()x t S t b t t ξ==* (1—2) 对两边求傅氏变换,则得到频率域的地震记录表示式: ()()()X B ωωξω=? (1—3) 式中,()X ω、()B ω和()ξω分别为地震频谱、子波频谱和反射系数的频谱。 显然: 1()()()X B ξωωω= ? (1—4) 如果令: 1 ()()A B ωω= (1—5) 则有: ()()()A X ξωωω=? (1—6) 再对(1—6)式做反傅氏变换至时间域,就可得到: ()()()()()()t a t x t a t b t t ξξ=*=** (1—7) 式中,()a t 为()A ω的时间函数。

根据(1—7)式知: ()()()a t b t t δ*= (1—8) 因为()b t 为地震子波,而()a t 和()b t 之间又存在着频谱互为倒数的关系(即1()()A B ωω=), 由此可知,如已知地震子波,利用数学方法求出()a t ,再利用(1—7)式让反子波()a t 与地震记录()x t 做褶积,就可以求出反射系数序列()t ξ,即 ()()()t a x t τξττ=-∑ (1—9) 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达到把地震子波压缩成尖脉冲,从而达到提高地震记录纵向分辨能力的目的。脉冲反褶积的基本思想在于设计一个滤波算子,用它把已知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与给定的期望输出信号在最小平方误差的意义下是最佳接近的输出。若将地震子波作为反滤波的输入,期望输出则为δ尖脉冲。 若设计另一滤波器输入信号()g t 是某滤波器的输出,而期望输出()t δ是该滤波器的输入,则按此思想求得的滤波因子()a t 即称为脉冲反滤波因子,用它进行的滤波就是脉冲反滤波,即脉冲反褶积。先假设期望输出为窄脉冲()d t ,在子波已知的情况下,设待求的反滤波因子()a t 起始时刻为0m -,延续长度为(1)m +。即 0000()[(),(1),(2), ,()]a t a m a m a m a m m =--+-+-+ 当已知输入——地震子波()[(0),(1),,()]b t b b b n =时,实际输出为 00()()()()() m m m c t a t b t a b t τττ-+=-=*=-∑ 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平方和为 0000 2[()()()]m m n m m t m m Q a b t d t τττ-++-+=-=-=--∑∑ (1—10) 要使Q 为最小,数学上就是求Q 的极值问题,即求满足 0()Q a l ?=? 000(,1,,)l m m m m =--+-+ (1—11) 的滤波因子()a t 。 00()()()m m n bb t m b t b t l r l ττ-++=---=-∑为地震子波的自相关函数,

管网改迁与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地下管网改迁与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两江大道(江北段)二标段招标文件 2、两江大道(江北段)二标段施工图纸 3、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综合地下管 线测量成果表》 4、我单位自行调查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得的相关资料 5、我单位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6、各类国家、行业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 划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 1.2 编制范围 本方案内容包括重庆两江新区两江大道(江北段)道路工程二标段(K0+000~K1+540)管网保护的主要施工措施、技术保证措施、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 1.3 编制原则 1.3.1 文明施工原则。避免因野蛮施工损坏管线,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不便。 1.3.2 科学规划原则。从节约出发,能就地保护的尽可能就地保护,避免迁改量过大,发生过大的迁改费用。 1.3.3 优化施工工艺原则。避免因爆破振动速度超标给地下管网造成

损坏。 二、工程概况说明 2.1 工程简介 两江大道二标段道路工程起于起自渝怀铁路南侧约150m处,止于两江大道(江北段)与渝宜高速交叉口北侧,为城市主干道Ⅰ级,桩号范围K0+000~ K1+164.377标准路幅宽度36m,两江大道(江北段)在与十号路一支路(2)交叉口以北为双向八车道,标准路幅为44m。 本工程地下管线比较多,且种类也较复;涉及的管线有:电力、路灯、电信、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等,各管线之间交错布设、十分复杂,综合线路总长度14013.47m。 2.2 管网现状 给水管道主要分布在路基左侧,主给水管为承插式DN400铸铁管,每米重量约为385kg,分支管管径为DN200、DN110、DN100,在分支路口分别存在过街管道。 燃气管道分布在现有鱼嘴东路的左侧,在K1+200、K0+700处过街,燃气管道多为DN426、DN250、DN159、DN110、DN108、DN89钢管。 电力、电信、移动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下,标志较明显,查找容易。 排水管及雨、污水检查井分布在道路两侧,污水排水管为DN400、DN300砼管,雨水管多为DN400PVC管,雨、污水检查井分布在人行道上,标志明显。 管网分布图详见《两江大道江北段已建段地形管线图》。

地震应用

一地震勘探中断层的形态构造 构造形态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 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 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 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 断层对地球科学家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地壳断块沿断层

断层机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地预报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断层的种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说的断层都

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上面这张照片里山岳右边的线形结构,就是美国加州著名的圣安地列斯断层,它也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 圣安地列斯断层的深度有15公里,存在的时间已经超过 2000万年。 地列斯断层,相对于北美板块向北漂移,平均每年移动数厘米,按这种移动速率,经过数百万年后,地球表面的陆块分布和现在比起来,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地壳中岩石的断裂。地壳的挤压力或张力使断裂两侧的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断层的长度可由几公分到数百公里,沿断裂面(断层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数百公里。位移往往分布在由无数单个断层组成的断层带内,断层带可宽数百分尺。断层分布不均匀,在某些大区域内一个断层也没有;而一些地区则被各样大小的无数断层所切割。断层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倾斜的。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