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

《新闻传播法教程》读书笔记

人文学院新闻学刘梅

总序: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新闻教育的关键是有一些好的教材,这些书一方面能够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同时拥有很高的学术含量。突出强调了作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桥梁的新闻传播学的重要性!

前言:胡鸿烈律师对魏永征教授及该书的评价,该书是新闻学生一个好的选择,用普通法的观点详细的阐述法律案例。

导论,法的概述: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就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和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具。

我国现有的七个法律部门,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与非诉讼程序法。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包括各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

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法是行为规范;第二,法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第三,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第四,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法的实施和违法制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法的实施一方面要求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严格执行法律,适用法律。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与公民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凡是违法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世界新闻传播法:该部分主要讲述了国际对传播法的称呼以及各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专门法和管理法。它的一个重要渊源是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该部分讲述了我国的宪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些法律规定。并表明我国现行的传播法有广泛的渊源,在新闻传播活动的许多问题已经拥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但有法可依,尚不完备。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建设的难点:新闻传播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无论是在维护公权或是私权使之免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可能的不法侵害,大都有相当完备的内容。但是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新闻法,使得新闻传播活动所享有的权利受到阻碍时和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援助,还缺少可操作的规范。第一,法的刚性和意识形态的弹性的矛盾;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与表达功能的矛盾;第三,权利的普遍性和权利的等级性的矛盾;第四,法的稳定性和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第五,随机调控和依法行政的矛盾。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新闻立法遇到相当大的难题。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其他行为规范:该部分强调新闻传播活动与党和人民的关系,并对法律与纪律做了比较,并讲述一些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规定。

第一章,宪法规范

该章通过对宪法相关条款的介绍,表明了新闻传播活动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必须是为人民服务,我为社会主义服务,做好舆论导向。我国的传媒机构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共产党是新闻事业的领导者,要求新闻报道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有关言论自由的含义以及我国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说明了言论自由所呈现的复杂性,既有消

极和积极、个人与社会、人身与政治、事实与意见、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之分,同时有有把关人之说。该章通过有关规定的描述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表达权、知情权进行一定的介绍,同时还对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作了一定的讲解。也讲述了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说了一些有关部门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在舆论监督方面应该有的职责,舆论监督必须做到党的领导、党的各级组织重视和支持、注重社会效果、实事求是,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章,维护国家安全。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一种是煽动危害国家安全,另一种是泄露、非法获取、向境外法提供国家机密。而在有关的管理大众传播媒介的行政法规中,首要的内容就是禁止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泄露国家机密。关于煽动行为的犯罪有,煽动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宪法》,《国家保密法》,《国家安全法》,《军事设施保障法》都对新闻传播活动中信息作了相关规定。违反国家保密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致使国家秘密泄露的,责任人营承担相应的刑事和行政责任,包括,泄露国家秘密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

第三章,保障社会正常秩序。

由于新闻传播活动对于社会秩序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具有稳定和控制社会秩序的功能,对于淫秽、色情的内容、宣扬邪教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和其他禁止传播的内容的禁止刊登和对它作了一个界定。有关色情出版物的相关人员要受到行政处罚或是刑事处罚的法律制裁,包括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等。并提出对于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予以禁载。

第四章,新闻与司法。

司法是指特定的国家籍贯和公职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程序,适用法律鬼法处理诉讼案件的活动。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院行使检察权。作为法治的最终保障,具有国家的权威性、强制性和严格的程序性。媒体对于司法的公正进行监督和报道,但是必须保证司法审判的独立进行不受外界的干扰,避免媒体审判。司法公开分为法律分开、审判公开、检察事务公开,它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满足人们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接受人民的监督。该部分也对记者在相关审判活动中的采访以及报道都做了相应的规定。新闻审判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贯彻法治原则,会损害司法尊严;可能影响司法公正,造成误判、错判;不利于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新闻媒介有可能为“新闻审判”付出代价;蕴涵着新闻媒介直接同审判机关发生冲突的危险。

第五章,新闻传播活动与公民、法人的人格权。

该部分讲述了宪法,行政法规和一些规章制度对人格权的相关条款。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作品已经发表、作品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具有特定的指向、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名誉权的对象有自然人、法人、费法人组织、死者。侵害名誉权的方式有诽谤和侮辱两种,罪名有诽谤罪和侮辱罪。侵害名誉权的排除有真实、公正评论、特许权、主观上无过错、平衡报道、没有特定指向。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侵害隐私权的方式有公布、宣扬隐私(报道与性有关话题而对当事人不作讳避,报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时任意披露姓名、肖像和其他足以辨认的资料,披露私生活而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损害,披露信件电话通信内容,);侵害私生活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概述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概述 一、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最初表现为法的正式性。法的正式性又称法的官方性、国家性,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从形成方式来看,法总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非经法定机关按程序产生的文件,不具法的效力。从实施方式来看,法总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现,一般而言,法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但国家强制不可缺少。从表现形式看,法总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近代以来法的表现形式日益趋于规范化,包括法律文件的格式、名称、术语、结构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法的正式性表明法与国家权力存在密切联系,法直接形成于国家权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的本质其次反映为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首先,从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中立性。这种意志由于形成于与社会相脱离的国家,因而具有统摄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性优势,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意志一旦获得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立即具有了由公共权力保证的、全体社会成员一体遵循的效力;其次,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由于国家形成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历史时期,因此,它必然反映阶级对立时期的阶级关系。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就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法的社会性是指法的内容是受一定社会因素制约的,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中心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包括法律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这就提供了一个将法律置于物质的、能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的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按照这种观点,国家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所以,法的本质存在于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三、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准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交往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维系社会本身的存在的制度和价值。法律就是社会规范之一。 作为社会规范,法律不同于自然法则和技术规范。自然法则是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自然现象的存在与人的思维和行动无关。社会规范是理性的个人行动的结果,是一种文化现象。技术规范的调整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规定人们如何使用自然的力量和生产工具以

2018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学硕版)

川大学初试真题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书脊 2.传播流 3.空符号 4.DAGMAR 5.威尼斯手抄小报 6.涵化理论 7.知识劳工 8.后真相 二、简答题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专业做) 1.试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简述罗兰·巴尔特(国籍,提出的主要概念) 二、简答题 (编辑出版学专业做) 1.论述民国时期的编辑出版概况 2.简述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与影响 3.请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诗经》《楚辞》《泰戈尔诗选》《傲慢与偏见》《理想国》《老猫学出版》《媒介:人的延伸》等书籍中选出一本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内容简介 三、论述题 1.请举出本世纪以来有关信息传播的重要事件,并说明技术发展对于传播的影响 2.请说明传播学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分别选一个进行阐述 3.不用符号能说明任何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四、操作题 请根据你的学术积累和个人兴趣,做一份学年论文的研究设计 学硕:916新闻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新闻专业主义 2.集体记忆 3.元传播 4.蜻蜓FM 5.智能书店 6.延时摄影 7.DeepMind 8.全民阅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互动广告增加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但也带来了扰民的问题,你怎么看? 2.数据可视化是什么?列举五种常见的可视化工具 3.简述媒介帝国主义在世界电视传播领域的表现特征 4.简述IP版权保护与网络文化产业运营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编码可以反映文化态度,你认为中国是弱编码还是强编码?为什么?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笔记,重点。

导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法 法: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体系: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宪法为基础,各个不同法律部门组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形式完整的有机整体,称之为法律体系。 二.新闻传播法 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含义: 1.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一权利的时候,必须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 2.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义务,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公法和司法: 公法 包含:宪法,行政法,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形式: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司法 包含:民法,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表现形式:平等,自愿,公平,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 新闻传播活动法律关系中既有公法关系,又有司法关系,有时还会发生重合和交叉(eg:公民通过媒介批评政府官员引起的名誉纠纷) 第三节:我国新闻法的渊源 我国法律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我国参加或与外国缔结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过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法律基础,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当然也是新闻传播法的基石) 法律:在我国,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律一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调整社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三组最重要的基本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 刑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作为最高的禁止性规范,包含了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约束和对妨害新闻传播活动犯罪的制裁。 民法: 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018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必会50个专题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2018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必会50个专题 一、新闻学复习应该掌握的50个重点知识点: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如何看待新闻的 本质真实 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 正面宣传为主 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13、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 公共新闻 (或称 市民新闻 )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集锦一

2 0 X X 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集锦 ( 【华北地区】 【北大MJC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一、名词解释 1、自媒体 2、创客 3、三网融合 4、3D打印 5、O2O 二、简答题 1、媒体转型的内涵。 2、新媒体的影响下,媒体分类的改变。 三、论述题(三选二) 1、中国娱乐节目的现状评述。 2、谈谈阿里巴巴近期并购案例的启示。 3、请你就互联网谣言的形成和扩散谈谈你的看法,并就如何识别、澄清、停止互联网的扩散提出你的建议。 【北京大学MJC新闻传播基础】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可视化新闻?优缺点是什么。 2、什么是新闻策划。 3、新媒体广告的特性。 、论述(三选二)1、如何理解周边传播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

2、试论中国影视节目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环境。 3、巴黎恐怖袭击后,法国电视台关闭了额实况直播报道,根据你所掌握的新闻理论,谈一谈对这项举措的理解。 三、材料题 材料一新广告法颁布后违法广告数量和时长逐月下降。 材料二北京某app 为推广其产品雇了一群漂亮姑娘穿的贼少贼露在屁股和胳膊上贴上公司名称和”用我“二字以及二维码。瞩怂润厉钐瘗睐枥庑赖赁轫胧。 然后就悲催的被处以行政处罚,还被称为北京新广告法第一案。用广告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广告法》与以前相比,新修订了哪些内容? 2、北京新广告法第一案处以的行政处罚,依据了《新广告法》的哪方面规定? 3、除了对传统媒体监管,我国的广告监管部门还应该做出哪些举措,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于广告监管赋予的新要求、新使命。闻创沟烩铛险爱氇谴净祸测枞。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史论618】 一、名词解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敬告青年、黄色新闻、拟态环境、自我反射、新闻客户端、数据新闻、流动空间、传播情境、传播的偏向。残骛楼诤锩濑济溆堑籁娅骒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实务】 一、根据宽带网络提降速材料 1、改写600 字左右消息。 2、拟定单一性标题和复合型标题。 3、写评论文章的第一段并拟定标题。 二、根据题一材料制作20 分钟新闻调查报道 1、选题原因和宗旨。

新闻传播法教程 总结

名词解释(5‘×5个 1、新闻传播法:广义上来讲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 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条款。是跨越多个部门具有多种法源的许多法律规范的集合体。狭义上来说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如“新闻法”、“报刊 法”、“广播电视法”等。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 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煽动危害国家:包括五项罪名,一是煽动分裂国家罪,二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罪,三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四是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五是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4、表达权(不一定是名词解释):表达权的核心是一项政治权利,公民运用出版 物新闻媒介行驶表达权属于出版自由的范畴。 5、著作权:即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的科学或文学、艺术 等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简答题(8‘×5个 1、知情权里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是什么? 消极权力是指对自然存在的信息,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只是承担了(消极的)不予干预、妨碍的义务、积极权利是指有关信息本来是应当让公众知悉的,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士手里,知情权必须借助他们的积极行为才能实现。 2、新闻法制建设的难点? 1 法的刚性和意识形态的弹性矛盾 2 新闻媒介社会控制功能与表达功能的矛盾 3 权利的普遍性和权力的等级性矛盾 4 法的稳定性和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 5 随即调控和依法行政的矛盾

3、新闻侵权的要素、表现形式? 要素以及表现形式 1 侵权言论已经发表 2言论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3 言路具有特定指向 4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 1 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科研目的而使用 2 为新闻传播而使用 3 其他公益使用 4 免费表演 5 特定群体使用 论述题(15‘+20’ 1、如何避免新闻审判 1 变以侦查破案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 2 变单向度宣传为中立平衡报道 3 变激情诉求为理性讨论 2、党的纪律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法律、纪律和道德)? 1 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展开和进行 2新闻舆论监督不近视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而且是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党和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3 要注重社会效果,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 4 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 开放式思考 1突发事件(证券) 2陈永洲(诽谤、新闻侵权、法人人格权)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外新史考研复习笔记

新闻传播学考研攻略 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 一、人类早期新闻传播活动 三个阶段 口头传播、——人类传播史上延续最久的时期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座里程碑——马拉松 ——口头传播 标记传播 声光传播 图式传播——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手写传播——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公元前59年, 《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私人——流行于上层社会 官方,政情、军情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毕昇,古登堡 二、近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 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17世纪 欧洲 德国——世界上最早诞生定期刊物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周报:1609年《通告——报道或新闻报》与《报道》 最早的日报——1660年《莱比锡新闻》

德国最早出现近代报刊的原因 第一,活字印刷术 第二,邮政系统发达 第三,封建政治统治势力薄弱 英国 第一份日报——1702年《每日新闻》 初创期近代新闻事业的特点 第一,报刊从一般出版物中分离 第二,报纸与杂志逐渐区分开来 殖民地国家近代报刊 特点:早期近代报刊多数为殖民者所创办。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分工更加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大 政治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速了社会政治变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需要传播信息、宣传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的变革 社会物质条件上看: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多。 三、近代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英国 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初中历史知识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素材

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 1908年3月14日,清廷颁布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该律由清廷民政部会同法部,以“各国通例”为基础,经由宪政编查馆审核后颁布。该律规定凡开设报馆、发行报刊,均须事先呈报官府;出版前须按规定时限,交由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检查。如违法刊登“诋毁宫廷”“混淆政体”“扰乱公安”“败坏风俗”“诋毁他人”等内容,对该发行人或编辑人分别处以罚金或监禁,直至禁止发行。 《大清报律》颁布于清末的修律期间,体现出以法学家沈家本为代表,倡言资本主义“天赋人权”新观念、具有近代意义的一系列新法律。当然,随着清末报刊的发行势头不断高涨,国人办报热潮的兴起,清政府试图通过颁布《大清报律》来加强对社会的思想控制。《大清报律》的起草和颁布经历漫长的历程,早在1904年8月清廷就开始起草《报律》,后来经宪政编查馆对报律的草案进行多次修改,加强对舆论的控制和对新闻自由的钳制。如规定报刊发行前的送审制度: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玩十二点钟以前;其月报、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日午十二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清廷对报刊刊登“诋毁宫廷之语,淆乱政体之语”加以重罚,《大清报律》的内容暴露出清廷镇压人民革命的用意,暴露了清廷修律的本质所在。 时代毕竟在前进,清廷统治集团内部,对于言论、集会、结社问题的态度发生变化。一些开明官员反对一概排斥集会、结社,甚至呼吁清廷开放党禁,对学生的爱国热情采取宽容态度。《大清报律》颁布本身就是对千年冰封的开裂,便意味着清廷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尽管是有限制地承认—言论、集会的合法性。辛亥革命后,限制言论自由的旧报律废止。1914年,袁世凯政府制定了《报纸条例》,又恢复了清廷《大清报律》的有关禁制条文,并查禁了一批报刊和图书。直到1916年7月,段祺瑞政府“申令废止报纸条例”,中国人才在十一年间基本享有言论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赖以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透过清政府主持修订《大清报律》,应当说,清末修律时间虽不足十年,但却在新的法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取得的成就十分明显。从此传统的封建法系终结,中国法制与世界法制文明接轨,开始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程。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吴兴人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的巨大功绩。以沈家本为首的清廷法学家,从“会通思想”出发,在秉承“中学为体”(维护专制君主)基础上,引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法理,在新旧交替之际竭力融通中西法律,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以新闻立法规范媒介行为

以新闻立法规范媒介行为 随着新闻媒介对案件报道介入的增多,媒介审判越发成为公众对媒介行为关注的焦点。关于媒介审判,魏永征教授认为: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刑事案件报道中。主要表现为在案件审理前或判决前就在新闻报道中抢先对案件进行确定式报道,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量刑等结论。新闻媒介究竟应如何规范自身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舆论引导作用,引发学界和业界的深入思考,通过新闻立法而规范媒介行为的呼声不断走高。 媒介审判:规范媒介行为的起点 1. 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特点 (1)事件主体多具显着性 纵观我国近些年被热议的媒介审判现象不难发现,构成此类现象的事件主体基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主体的显着性较强,都是容易引起公众关注和反馈的热点事件或人物。 2011年的“药家鑫案”堪称媒介审判的代表。该案被媒介报道后,因其残忍恶劣的作案行径,成为当地的区域性话题。然而随着媒介曝光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采访受害人家属、撰写主

观性评论文章等介入性内容不断出现,公众情绪被极大程度煽动,这种群体情绪迅速蔓延,甚至淹没了一些媒介关于真相的挖掘。 (2)网民意见影响力增强 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受众被赋予更自由的媒介话语权。互联网为受众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时代,而微博的兴盛更是让每个受众真正变身新媒介用户,握紧话筒,随时随地发表意见,网民意见逐渐开始发挥强有力的舆论影响,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由于网友基数众多,优势意见往往会形成螺旋效应迅速扩散,最终演变为“压力集团”,反过来对媒介和相关涉事方施压。 因而在一些媒介审判现象中,总能看到媒介以“舆论”之名发声。很多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在审理判决过程中,网民意见也于无形中对司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 我国媒介审判现象影响 (1)损害司法公平公正 媒介审判最直接也是最显见的影响就是损害司法公平公正。在案件调查审理和判决的过程中,公平公正是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机构在履行职责时应予首先保证的前提。然而媒介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和评论却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司法。在媒介审判中,媒介所认定的事实往往来源于线人爆料、记者采访等方式获得的案件事实,相对于司法程序的法定证据事实而言,没有充分的客观依据和逻辑判断,缺乏合法性和客观性。

2015年38家新闻传播类研究生考试真题

2015年38家新闻传播类研究生考试真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无知之幕、标题党、印花税、时务报、数字鸿沟、真理电影 二、简答题:大数据作为研究方法的特征、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影响、危机传播的理论范式、网络媒介形态演变和不同网络媒介的传播特点; 三、论述题:你看过的关于新闻客观性的文献,主要观点,你的认识,技术对大众社会的影响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硕621】 一、名词解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ISIS、沪港通、Instagram、埃博拉、Buzzfeed 、刻板印象(sterotype)、Data Journalist 、媒介极化多元主义 二、简答题:1、简述乔姆斯基的舆论同化理论; 2、以媒介融资为框架,评价一家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表现;3、简要评述中国媒体在马航MH370失联后的表现 三、评述题:近年来好莱坞电影越来越青睐中国元素,请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分析好莱坞为何越来越青睐中国元素,以及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一】 一、名词解释:舆论场、文化民工、威廉斯、斯科特、危机传播和风险管理、话语分析 二、简答 1、简述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 2、发展传播学 3、广电局两星一剧政策的影响 三、论述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 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医患关系,设计研究方案 【北京大学334】(四选三) 1、结合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方式,论述社会化媒体对于建构社会关系方面的异同; 2、谈谈对互联网治理的认识;

3、谈谈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4、大数据相关 【北京大学440】 一、简答:1、什么是用户体验?有哪些用户研究的方法?2、把关人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适用性与发展;3、什么是弱连接?谈谈弱连接对社会化媒体研究的最大贡献;4、配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于相同之处 二、论述:1、对媒介融合的认识;2、提出一个关于新媒体的研究议题 【北京师范大学 745】 1、举例古典诗文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说出古典诗文在当代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方式 2、名词解释:编辑方针、《大清报律》、反“客里空”运动、《自由而又负责的新闻界》、”三社四边协议” 3、简答题:五四运动时期,新闻界的重大变革;对新闻活动本质的理解。 4、新闻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学硕】 一、名词解释:黄远生、曾格事件、新闻话语权、“镜子我”、协同效应 二、简答: 1、简述民国时期(1912-1916年)政党报纸大发展的历史背景, 2、简述“事实”与“真相”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戴扬与卡茨关于电视新闻传播的“媒介事件”现象,并举一例进行阐释,报刊市场是否是多边市场,为什么? 三、论述:“新闻的生产方式、传说方式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变化,人们对新闻的需要却是永恒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传播组织扩张的动力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硕】 一、名词解释:自我传播、新闻事实、谷登堡网络电视、苏报案 二、论述: 1、自律是新闻工作者自由的前提?

新闻传播法考试重点概述

1.什么是新闻传播法 广义:就是指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 狭义:就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行业的专门性的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 2.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香港、澳门回归后建立的特别行政区所根据的法律;我国同外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内容。 3.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自由、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5.出版自由:是指公民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自由。 6.新闻舆论监督制度 主要特点:共产党领导;党的各级组织重视和支持;注重社会效果;实事求是 7.煽动定义、特点、六项罪名 煽动是以口述、文字、影像、书画等方式,通过演讲或者借助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媒体,对他人进行宣传、鼓动,意图使他人去实施某些破坏性活动。 特点:一是表述方式的非理性,就是使用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二是内容的非事实性,虚张声势,夸大其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及造谣诽谤;三是直接面向公众,即公然散布;四是具有破坏性行动的目的,就是希望及其他人反抗,采取某种损坏社会和他人的行动。 罪名: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8.保密法鲜明体现了保密制度的中国特色。 9.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的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0.《保密法》把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11.新闻单位的保密制度 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制度;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的批准制度;新闻发布制度; 12.新闻审判 是指新闻媒介在报道正在审理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抢先对案

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 新闻史论卷 一、名词解释 1.UGC 2.普利策 3.大公报 4.新闻公正 二、简答题 1.简述沉没的螺旋并举例说明 2.请从传播学角度说明微博微信在传播方式上的区别 3.中西方新闻事业特征区别 三、论述题 1.纸媒危机 2.解放前民营报纸贡献和不足 3.网络谣言的看法和如何治理 新闻业务卷 1.调查性报道失去地位新闻业和新闻业在社会中的角色如何变化还是启示 2.从传媒经营者角度看线上交易买家和卖家的优势 3.微博问政的看法 4.总结材料写新闻主题100字左右,还有百度阿里巴巴什么兼并的看法 5.新闻策划书还有拟两个新闻标题单独二胎的材料 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 新闻史论卷 一、名词解释 1.论出版自由 2.社会化媒体 3.中国新闻社 4.费加罗报 二、简答题 1.新闻客观性原则确立的社会背景 2.关于传播本质的几种观点 3.标志中国新闻学初步形成的的三部代表性著作 4.英国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的代表和区别 三、论述题 1.就干露露在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大爆粗口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2.新媒体时代记者角色的转变 3.政论报刊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影响以维新派为例 4.评述20世纪60年代《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新闻业务卷 1.就刘翔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再次摔倒一事,以央视媒体身份,确立采访对象和其中两个采访对象的采访提纲。 2.就《江南style》走红,从互联网文化看法或跨文化传播角度谈谈启示。 3.就“标题党”谈谈对网络编辑的看法。

4.信息制图受到关注,从传播学角度和新闻业务角度评论该现象。 5.就贵州毕节冻死的五个小孩,写一篇评论。 6.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明星微博和草根微博的传播模式和社会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 新闻史论卷 一、名词解释 1.全媒体 2.议程设置 3.华尔街日报 4.时务文体 二、简答题 1.公正性内涵 2.新闻责任理论的内容 3.解放日报改革的成果 4.黄远生的通讯写作特点 三、论述题 1.结合网络的典型事件说明微博的新特点(微博的特点) 2.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理念(新闻工作者要有怎样的价值观) 3.新闻传媒如何实现环境监测(结合实例解释,新闻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 4.传播学的引入对新闻学发展的影响 新闻业务卷 1.浙江温州“7·23”动车事故的材料,列采访提纲。 2.某世界著名火山大喷发,需要配合此消息发一些稿件。作为报社编辑,你认为可从哪几个方面配发哪些稿件? 3.为下列三条新闻分别制作标题。 4.根据材料,谈谈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你对广播电视未来发展的思考。 5.就重庆卫视改版,写一篇评论。 6.对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节目伦理失范现象进行评析。 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 新闻史论卷 一、名词解释 1.长江韬奋奖 2.美国第一宪法修正案 3.全媒体 4.拟态环境 二、简答题 1.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改革 2.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 3.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4.新闻事业的一般特征 三、论述题

新闻传播法教程重点复习

概念: 1,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以主体依法固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的, 以维护和实现人格平等、人格 尊严、人身自由为目标的权利。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自然人和法 人所固有的为维护自己的生存 和尊严所必具备的人身权利。2,传媒侵权行为: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发生的 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 3,名誉的概念:名誉,是对特定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社 会评价。名誉,即名声,社会 上人们对公民的品德、情操、 声望、信誉、形象、性格等方 面的综合评价。名誉具有社会 性、客观性、特定性、观念性、 时间性等特点。 4,名誉权的概念: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 正评论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 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 利。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 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 侵犯的权利。 5,真实:所谓真实,就是新闻或其他文章的内容同实际情况相 符合,且这里强调的真实是法 律上的真实即有证据支持。6,隐私的概念: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 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 人事项。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 无关的事,即所谓“私”;二是 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悉(包括 被他人打听、收集、传播等) 或者受他人干扰,即所谓“隐”7,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 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8,肖像的概念:肖像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录像、电影等艺 术形式,使其外貌在物质载体 上再现的视觉形象。肖像的特 征有:1可辨认性2具有专有 性3具有财产性9,肖像权的概念:肖像权是公民 享有的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 的利益依法不受他人侵犯的权 利。肖像权是法律规定的自然 人人格权。 10,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 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 自己的科学或艺术等作品所享 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 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身权和 财产权两部分。 11,著作权的客体:是指作者 创作的以某种具体形式表现出 来的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工程技术等作品 12,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 主体是指著作权所有者,即作 品的著作权人。 13,人身权:著作权中的人身 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 因创作活动而产生的与人身利 益紧密联系的权利。不能转让、 继承 14,发表权:发表权是作者 享有发表或者不发表自己作 品、何时以何种方式发表作品 的权利,也就是作者决定是否 将自己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 每种作品只能发表一次,发表 权也只能实施一次。 15,署名权:署名权是指作者 表明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 利 16,修改权:修改权是作者对 作品进行修改或者授权他人对 作品进行修改的权利。 17,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 品完整权是保护自己作品的内 容、观点、形式不受歪曲、篡 改的权利。保护作品的完整性, 就是保护作品不被他人丑化、 不被他人不当利用,以维护作 者的声誉、声望及作品的纯洁 性。 18,许可使用:著作权的许可 使用是指著作权人以一定的方 式,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 域范围内授权他人使用其作品 的情形。 19,转让:著作权的转让是指 著作权人对其著作财产权的一 项、几项或全部转移给另一个 民事主体支配的情形。其法律 后果是著作权一经让出,便丧 失了该权利。 20,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使 用人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在 一定范围内,不经著作权人许 可,不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 的而使用他人作品。 21,法定许可使用:“法定许 可使用”,又称“非自愿许可使 用”,是使用人根据著作权法规 定的范围,可以不经作者同意 而使用作品,但使用人必须向 作者支付报酬。 22,邻接权:有一些传播行 为,其产生的传播产品的独创 性还不足以形成一件新的作 品,就成为邻接权保护的对象。 由于这种权利是传播者在传播 原有作品过程中形成的,是与 原有作品相邻的,故称为邻接 权。 23,言论自由:指公民有发表 意见、交流思想、抒发感情、 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 干涉的自由。言论有广义和狭 义之分,狭义就是指言语,即 口头表达。广义是指通过口头 或者书面以及著作权进行表达 24,出版自由:是指公民通过 以印刷或其它复制手段制成的 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 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 自由。包括报纸、期刊、图书、 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a 25,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 由原则贯彻于大众传播活动中 称为“新闻自由”。它是公民进 行新闻活动的自由,是公民通 过新闻媒介获取、表达、传播 各种信息和意见,参与国家生 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 利。 26,知情权:知情权在学理上

2020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38所大学真题汇总)

2020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38所大学真题汇总) 2015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38所大学真题汇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无知之幕、标题党、印花税、时务报、数字鸿沟、真理电影 二、简答题:大数据作为研究方法的特征、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影响、危机传播的理论范式、网络媒介形态演变和不同网络媒介的 传播特点; 三、论述题:你看过的关于新闻客观性的文献,主要观点,你的认识,技术对大众社会的影响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硕621】 一、名词解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ISIS、沪港通、Instagram、埃博拉、Buzzfeed、刻板印象(sterotype)、DataJournalist、媒介极化多元主义 二、简答题:1、简述乔姆斯基的舆论同化理论;2、以媒介融资 为框架,评价一家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表现;3、简要评述中 国媒体在马航MH370失联后的表现 三、评述题:近年来好莱坞电影越来越青睐中国元素,请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分析好莱坞为何越来越青睐中国元素,以及对中国国家 形象的影响。 【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一】 一、名词解释:舆论场、文化民工、威廉斯、斯科特、危机传播和风险管理、话语分析 二、简答 1、简述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

2、发展传播学 3、广电局两星一剧政策的影响 三、论述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 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医患关系,设计研究方案 【北京大学334】(四选三) 1、结合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方式,论述社会化媒体对于建构社会关系方面的异同; 2、谈谈对互联网治理的认识; 3、谈谈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4、大数据相关 【北京大学440】 一、简答:1、什么是用户体验?有哪些用户研究的方法?2、把关人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适用性与发展;3、什么是弱连接?谈谈弱连接对社会化媒体研究的最大贡献;4、配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于相同之处 二、论述:1、对媒介融合的认识;2、提出一个关于新媒体的研究议题 【北京师范大学745】 1、举例古典诗文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说出古典诗文在当代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方式 2、名词解释:编辑方针、《大清报律》、反“客里空”运动、《自由而又负责的新闻界》、”三社四边协议” 3、简答题:五四运动时期,新闻界的重大变革;对新闻活动本质的理解。

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四川外语学院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Graduate School of SISU

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一)、必读书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8.00。 3、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4.80。 5、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2002。 9、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参考书目: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3、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 4、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 5、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6。 7、赵毅衡:《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10、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2001。 11、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12、杜小真编选:《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3、贝斯特、科尔纳:《后现代转向》,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1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6、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7、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8、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两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陆梅林:《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1、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2、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3、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4、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5、曹顺庆:《中国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 26、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 27、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8、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王柏华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 研真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新闻学大意》 2.舰队街 3.舆论反转 4.首因效应 5.网络直播 6.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 3.简述受众传播的伦理与边界 4.简述电视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要素 5.简述品牌命名的市场化运作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1.论述延安时期共产党办报/新闻活动的优良传统 2.请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3.论述电视作品如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4.论述互联网广告存在的伦理问题及解决 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题干给出了一段米歇尔·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话,结合题干分析建立/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意义。 2.题干给出了有关人民日报/人民网对今日头条新闻APP算法推荐的评论/批评,围绕题干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学硕:新闻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新新闻主义 2.标题党 3.视觉采访 4.结构性段落 5.植入性广告 6.场景营销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 2.简述解释性报道选题的现实意义/依据 3.简述优秀新闻评论为什么要“思想有高度,内容有厚度,语言有力度,理性有深度” 4.简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特点 5.简述广告文案写作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考英语一还是二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考英语一还是二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考英语一还是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0新闻史论 833新闻实务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方向: 01.新闻史论 02.新闻实务 03.国际新闻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方向,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学费,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考试科目,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参考书等问题,凯程北京大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京大学考研机构! 一、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新闻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新闻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5人,招生人数较少,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较大,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新闻史论和新闻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 1、高校教师 因为新闻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2、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等。 3、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