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料通则对饮料的基本分类

饮料通则对饮料的基本分类

饮料通则对饮料的基本分类
饮料通则对饮料的基本分类

饮料通则对饮料的基本分类

按照GBl0789 《饮料通则》的分类,我国饮料可分为:碳酸饮料(汽水)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风味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固体饮料类以及其他饮料类十一大类。

碳酸饮料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包括:可乐型、果汁型、果味型以及苏打水、姜汁汽水等。

果汁和蔬菜汁类是指用水果和(或)蔬菜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包括100%果汁(蔬菜汁)、果汁和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浆)及其饮料、果肉饮料、发酵型果蔬汁饮料等。其中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果汁或蔬菜汁含量须在10%以上;水果饮料果汁含量须在5%以上。

蛋白饮料类是指以乳或乳制品、或含有一定蛋白含量的植物的果实、种子或种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其中,含乳饮料又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这两类含乳饮料中乳蛋白质含量须在 1%以上;含乳饮料也包括乳酸菌饮料,乳酸菌饮料乳蛋白质含量须在0.7%以上。植物蛋白饮料包括了豆奶(浆)、豆奶饮料、椰子汁、杏仁露、核桃露、花生露等,其蛋白质含量须在0.5%以上。

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容器中的可直接饮用的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及其他饮用水(如调味水)。

茶饮料类是指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等。其中调味茶又分为:果汁(味)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

咖啡饮料类是指以咖啡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咖啡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浓咖啡饮料、咖啡饮料、低咖啡因咖啡饮料。

植物饮料类是指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可可饮料、谷物饮料、凉茶饮料等。

风味饮料类是指以食用香精(料)、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作为调整风味的主要手段,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饮料、茶味饮料、咖啡味饮料等。

特殊用途饮料类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适应某些特殊人群需要的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等。

固体饮料类是指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等固态料的供冲调饮用的制品,如果汁粉、豆粉、茶粉、咖啡粉(速溶咖啡)、果味型固体饮料、固态汽水(泡腾片)、姜汁粉、蛋白型固体饮料等。

31大类食品分类及类别

附件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品种明细备注 粮食加工品0101 小麦粉 1.通用(特制一等小麦粉、特制二等小麦粉、标准粉、普通粉、高 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营养强化小麦粉、全麦粉、其他) 2.专用[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 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酥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点 用小麦粉、自发小麦粉、小麦胚(胚片、胚粉)、其他] 0102 大米大米(大米、糙米、其他) 0103 挂面 1.普通挂面 2.花色挂面 3.手工面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品种明细备注 0104 其他粮食加工 品 1.谷物加工品[高粱米、黍米、稷米、小米、黑米、紫米、红线米、 小麦米、大麦米、裸大麦米、莜麦米(燕麦米)、荞麦米、薏仁米、 蒸谷米、八宝米类、混合杂粮类、其他] 2.谷物碾磨加工品[玉米碜、玉米粉、燕麦片、汤圆粉(糯米粉)、莜 麦粉、玉米自发粉、小米粉、高粱粉、荞麦粉、大麦粉、青稞粉、 杂面粉、大米粉、绿豆粉、黄豆粉、红豆粉、黑豆粉、豌豆粉、芸 豆粉、蚕豆粉、黍米粉(大黄米粉)、稷米粉(糜子面)、混合杂粮粉、 其他] 3.谷物粉类制成品(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米粉制品、其他)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0201 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亚麻 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棕榈油、橄榄油、食 用调和油、其他) 0202 食用油脂制品 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 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植脂末] 0203 食用动物油脂 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鹅油、骨髓油、 鱼油、其他)

饮料的概述及分类

饮料的概述及分类 公元前1400年古代埃及的记载文书中,就有‘在酒肆饮用啤酒,不可烂醉如泥’的文字记载,证明当时埃及已经有酒馆存在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现代酒吧供应饮料时,酒吧礼仪、用杯的挑选、饮料的温度、时间、操作的态度,以及调酒员的外语能力等,要求是日益严谨。 饮料(beverage),又称为酒水,是指经过加工制造供饮用的液态食品。英语牛津字典解释为‘Any sort of drink except water’意指除水以外的任何一种可饮用的液体,如牛奶、茶、啤酒、葡萄酒等。所以可见饮料是一切含酒精与不含酒精饮品的统称。 非酒精饮料(Non-alcoholic Drinks) 非酒精饮料又称为软饮料(soft drink),它是一种不含酒精、提神解渴的饮品。虽然少数软饮料含有0.5%(体积分数)以下的酒精,但这部分酒精仅仅是作为调香调味之用,因此这些软饮料仍划分为非酒精饮料。 目前市场中不含酒精饮料大至可分为下列几类: 1、碳酸饮料汽水(白汽水、各种口味汽水)、可乐、苏打 碳酸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与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及色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气泡式饮料。 2、果蔬汁饮料 果蔬汁饮料主要是以水果及蔬菜类植物等为制造的原料,果蔬汁饮料有可分为两 类:1)以浓缩果汁为主原料,经过稀释后再包装销售的饮料,主要有柳橙汁、葡 萄汁及柠檬汁等。2)以鲜水果直接榨取原汁为主原料,主要有西瓜汁、芒果汁、 番茄汁、混合果汁等。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及矿物质,因此自然健康的形 象深植人心,故为大众所喜爱。 3、乳品饮料 乳品饮料的营养价值极高,它除了含有维他命及矿物质外,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及钙质等营养成分。其又分为;1)鲜乳:全脂鲜乳、低脂鲜乳等;2)调味 乳:苹果、巧克力、咖啡、麦芽调味乳等;3)发酵乳:稀释发酵乳,酸奶,固状 发酵乳。 4、机能性饮料 机能性饮料除了能满足消费者‘解渴’与‘好喝’的需求外,更以能为消费者补充

冷冻饮品 术语和分类

GB/T XXX—XX冷冻饮品术语和分类 IGB/T XXX—XX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饮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IIGB/T XXX—XX冷冻饮品术语和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冻饮品(又称固态冷饮料)的术语和定义及分类。本标准适用于冷冻饮品的生产、销售和检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冷冻饮品frozen drinks 固态冷饮料

以饮用水、食糖、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用油脂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固态饮品。 2.2 冰淇淋ice cream 冰激淋 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食糖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用油脂、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冷却、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 2.3 全乳脂冰淇淋derifat ice cream 乳脂含量为8%以上(不含非乳脂)的冰淇淋。 2.4 清型全乳脂冰淇淋uniform derifat ice cream 不含颗粒或块状辅料的全乳脂冰淇淋,如奶油冰淇淋、可可冰淇淋等。 2.5 组合型全乳脂冰淇淋make up derifat ice cream 主体全乳脂冰淇淋所占比率不低于50%,和其他种类冷饮品或巧克力、饼坯、核桃、蛋卷等组合而成的制品,如巧克力奶油冰淇淋、蛋卷奶油冰淇淋等。 2.6 半乳脂冰淇淋half derifat ice cream 乳脂含量为

食品分类名称及分类名称

(19)章丘账号:370181 密码:zqsyj123 (20)岱岳区账号:370984 密码:8563918 (21)寿光账号:370783 密码:5200727 2762表A.1食品类别(名称)说明 2760附录E 01.0 乳及乳制品(13.0特殊膳食用食品涉及品种除外) 01.01 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调制乳 01.01.01 巴氏杀菌乳 01.01.02 灭菌乳 01.01.03 调制乳 01.02 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 01.02.01 发酵乳 01.02.02 风味发酵乳 01.03 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 01.03.01 乳粉和奶油粉 01.03.02 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 01.04 炼乳及其调制产品

01.04.01 淡炼乳(原味) 01.04.02 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01.05 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 01.05.01 稀奶油 01.05.02 — 01.05.03 调制稀奶油 01.05.04 稀奶油类似品 01.06 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 01.06.01 非熟化干酪 01.06.02 熟化干酪 01.06.03 乳清干酪 01.06.04 再制干酪 01.06.04.01 普通再制干酪 01.06.04.02 调味再制干酪 01.06.05 干酪类似品 01.06.06 乳清蛋白干酪 01.07 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

和风味发酵乳) 01.08 其他乳制品(如乳清粉、酪蛋白粉等) 02.0 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 02.01 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 02.01.01 植物油脂 02.01.01.01 植物油 02.01.01.02 氢化植物油 02.01.02 动物油脂(包括猪油、牛油、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等) 02.01.03 无水黄油,无水乳脂 02.02 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 02.02.01 脂肪含量80%以上的乳化制品 02.02.01.01 黄油和浓缩黄油 02.02.01.02 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及其类似制品(如黄油和人造黄油混合品) 02.02.02 脂肪含量80%以下的乳化制品 02.03 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

31大类食品分类及类别

附件 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品种明细备注 粮食加工品0101 小麦粉 1.通用(特制一等小麦粉、特制二等小麦粉、标准粉、普通粉、高 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营养强化小麦粉、全麦粉、其他) 2.专用[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 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酥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 点用小麦粉、自发小麦粉、小麦胚(胚片、胚粉)、其他] 0102 大米大米(大米、糙米、其他) 0103 挂面 1.普通挂面 2.花色挂面 3.手工面 1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品种明细备注 0104 其他粮食加工 品 1.谷物加工品[高粱米、黍米、稷米、小米、黑米、紫米、红线米、 小麦米、大麦米、裸大麦米、莜麦米(燕麦米)、荞麦米、薏仁米、 蒸谷米、八宝米类、混合杂粮类、其他] 2.谷物碾磨加工品[玉米碜、玉米粉、燕麦片、汤圆粉(糯米粉)、 莜麦粉、玉米自发粉、小米粉、高粱粉、荞麦粉、大麦粉、青稞粉、 杂面粉、大米粉、绿豆粉、黄豆粉、红豆粉、黑豆粉、豌豆粉、芸 豆粉、蚕豆粉、黍米粉(大黄米粉)、稷米粉(糜子面)、混合杂粮粉、 其他] 3.谷物粉类制成品(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米粉制品、其他)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0201 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亚麻 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棕榈油、橄榄油、食 用调和油、其他) 0202 食用油脂制品 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 可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植脂末] 0203 食用动物油脂 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鹅油、骨髓油、 鱼油、其他) 调味品0301 酱油1.酿造酱油 2.配制酱油 2

冰淇淋本部冷冻饮品生产工艺作业指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Q/MN-BL/JS 21.4-1-2009-0 冰淇淋本部冷冻饮品生产工艺 作业指导书 起草人:王国平 审核人:武士学 审批人:张工 文件实施日期:2009.6.25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冰淇淋产品开发部发布

冰淇淋本部冷冻饮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编号:Q/MN-BL/JS 21.4-1-2009-0 1 目的 指导生产车间员工严格按照本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进行工艺操作,同时为生产基地制订各自的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提供了依据。 2 适用范围 冰淇淋各生产基地、产品开发部、品质保证部、高效能项目部 3 换版说明 对Q/MN-BL/JS 21.4-1-2008-0作了修订。 增加了目的、适用范围、换版说明。 对第一节冷冻饮品定义及分类作了修订。 对第三节冷冻饮品生产工艺作业标准中4.杀菌工序5.过滤、9.老化、10.调色香、13.插筷、14.速冻中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目 录 一.冷冻饮品定义及分类 (4) 二.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5) 三.冷冻饮品生产工艺作业标准 (6) 1.原辅料接收 (6) 2.原辅料储存 (7) 3.配料标准化 (7) 4.杀菌工序 (8) 5.过滤 (8) 6.缓冲 (9) 7.均质 (9) 8.冷却 (10) 9.老化 (10) 10.调色香 (11) 11.凝冻 (11) 12.灌模、切割、灌装 (12) 13.插筷 (14) 14.速冻 (15) 15.脱模 (15) 16.涂挂 (15) 17.包装 (15) 18.精磨 (16)

19.配巧克力混合液 (17) 20.化油 (18) 21.洗盘 (18) 22.入库 (18) 23.处理半成品 (19) 24.蛋卷配料 (20) 25.蛋卷烘烤 (20) 26.喷码 (20) 27.二次投料添加工艺标准 (21)

绿色食品冷冻饮品

1.1.1.1 代替GB 2763—2005、GB 25193-2010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绿色食品 冷冻饮品 Green food – Freezing drink (报批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 NY/T 899—2016 代替NY/T 899—2004

NY/T 89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 899-2004《绿色食品冷冻饮品》,与NY/T 899-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产品分类及相应理化指标; ——增加了铬、铜限量值; ——增加了阿力甜限量值及检验方法,修改了糖精钠检验方法,修改了部分着色剂限量值,删除了聚氧乙烯山梨醇酐酯类、山梨醇酐酯类及附录B、附录C; ——修改了菌落总数的部分分类,修改了大肠菌群的部分分类和限量值,增加了霉菌和酵母限量值及检验方法,修改了致病菌类别、采样方案和限量值。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莹、张志华、王颜红、陈倩、王瑜、吴红、周京生、李德敏、郭璇、贾垚、高铭锾。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899-2004。

绿色食品冷冻饮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冷冻饮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冷冻饮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 5009.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 GB 5009.2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冷冻饮品术语和分类

冷冻饮品术语和分类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冷冻饮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冷冻饮品术语和分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冻饮品(又称固态冷饮料)的术语和定义及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冷冻饮品的生产、销售和检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冷冻饮品 f rozen drinks 固态冷饮料 以饮用水、食糖、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用油脂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固态饮品。 2.2 冰淇淋 ice cream 冰激淋 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食糖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用油脂、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冷却、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 2.3 全乳脂冰淇淋 derifat ice cream 乳脂含量为8%以上(不含非乳脂)的冰淇淋。 2.4 清型全乳脂冰淇淋 uniform derifat ice cream 不含颗粒或块状辅料的全乳脂冰淇淋,如奶油冰淇淋、可可冰淇淋等。 2.5 组合型全乳脂冰淇淋 make up derifat ice cream 主体全乳脂冰淇淋所占比率不低于50%,和其他种类冷饮品或巧克力、饼坯、核桃、蛋卷等组合而成的制品,如巧克力奶油冰淇淋、蛋卷奶油冰淇淋等。 2.6 半乳脂冰淇淋 half derifat ice cream 乳脂含量为2.2%以上的冰淇淋。 2.7

冷冻饮品定义及分类

.冷冻饮品定义及分类 1.冷冻饮品概念:以饮用水、食糖、乳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用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活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配料、灭菌、冷冻而制成的冷冻固态制品。 2.冷冻饮品分类及具体类别定义:根据工艺及成品特点分六大类:xx 类、雪糕类、冰棍类、雪泥类、食用冰、甜味冰。 2.1 冰淇淋类定义(ice cream):以饮用水、乳和/ 或乳制品、食糖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用油脂、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 2.2雪糕类(milk ice)定义: 以饮用水、乳和/ 或乳制品、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或凝冻、冻结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2.3 冰棍类(ice lolly): 以饮用水、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硬化、成型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2.4 雪泥类( ice frose):以饮用水、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冰雪状的冷冻饮品。 2.5 甜味冰(sweet ice):以饮用水、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灌装、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如甜橙味甜味冰、菠萝味甜味冰等。 2.6 食用冰( edible ice):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二.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1.流程图a(传统蒸煮杀菌工艺流程) 2.流程图b(xx 杀菌工艺流程) 注: 不同的作业流程适用以上不同的标准工艺标准图。三.冷冻饮品生产工艺作业标准1 .原辅料接收:冰淇淋本部购入的所有原辅料必须经过品保人员感官检验,由品保人员负责依据“冰淇淋本部原料检验验证项目表”与“冰淇淋本部辅料检验验证项目表”,将相应的理化或卫生项目送至化验室进行原料检验接收储存配料标准化过滤冷却杀菌均质缓冲 老化 调色xx 凝冻 灌装 切割/插筷 灌模/插筷 速冻 速冻

GB软饮料的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饮料(又称非酒精饮料)的类别、定义和种类。本标准适用于经包装的乙醇含量小于 0.5%(m/V)的饮料制品。 2分类原则 按原料或产品的性状进行分类。 3类别、定义和种类 3.1碳酸饮料(品)(汽水)类 3.1.1定义 3.1. 1.1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 2.0倍。 3.1.2种类 3.1. 2.1果汁型原果汁含量不低于 2.5%的碳酸饮料,如桔汁汽水、橙汁汽水、菠萝汁汽水或混合果汁汽水等。 3.1. 2.2果味型 以果香型食用香精为主要赋香剂,原果汁含量低于 2.5%的碳酸饮料,如桔子汽水、柠檬汽水等。

3.1. 2.3可乐型含有焦糖色、可乐香精或类似可乐果和水果香型的辛香、果香混合香型的碳酸饮料。无色可乐不含焦糖色。 3.1. 2.4低热量型 以甜味剂全部或部分代替糖类的各型碳酸饮料和苏打水。成品热量低于 75kj/100mL。 3.1. 2.5 其他型含有植物抽提物或非果香型的食用香精为赋香剂以及补充人体运动后失去的电介质、能量等的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沙示汽水、运动汽水等。 3.2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 3.2.1定义 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3.2.2种类 3.2. 2.1果汁 a)采用机械方法将水果加工制成未经发酵但能发酵的汁液,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b)采用渗滤或浸取工艺提取水果中的汁液,用物理方法除去加入的水量,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c)在浓缩果汁中加入果汁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

冷冻饮品定义及分类

一.冷冻饮品定义及分类 1.冷冻饮品概念:以饮用水、食糖、乳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用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活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配料、灭菌、冷冻而制成的冷冻固态制品。 2.冷冻饮品分类及具体类别定义: 根据工艺及成品特点分六大类:冰淇淋类、雪糕类、冰棍类、雪 泥类、食用冰、甜味冰。 2.1 冰淇淋类定义(ice cream):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食 糖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用油脂、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 2.2 雪糕类(milk ice)定义: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食糖等 为主要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或凝冻、冻结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2.3 冰棍类(ice lolly) :以饮用水、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可添 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硬化、成型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2.4 雪泥类(ice frose):以饮用水、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可添 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冰雪状的冷冻饮品。 2.5 甜味冰(sweet ice):以饮用水、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可添加 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灌装、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

品,如甜橙味甜味冰、菠萝味甜味冰等。 2.6 食用冰(edible ice):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二.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1.流程图a(传统蒸煮杀菌工艺流程)

2.流程图b(巴氏杀菌工艺流程)

注:不同的作业流程适用以上不同的标准工艺标准图。 三.冷冻饮品生产工艺作业标准 1.原辅料接收: 冰淇淋本部购入的所有原辅料必须经过品保人员感官检验,由品 保人员负责依据“冰淇淋本部原料检验验证项目表”与“冰淇淋本部辅料检验验证项目表”,将相应的理化或卫生项目送至化验室进行原料检验接收储存配料标准化过滤 冷却杀菌均质缓冲 老化 调色香

第一讲:软饮料概念、分类

第一讲饮料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饮料(饮品)---经过预先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g/100mL饮用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二.分类(11大类) 1.碳酸饮料类 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2、果蔬汁类 用水果或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 3.蛋白饮料类 以乳或乳制品、或有一定蛋白质含量的植物的果实、种子或种仁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 4.包装饮用水类 密封于瓶、罐、桶或其它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5.茶饮料类 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 6.咖啡饮料类 以咖啡豆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咖啡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 7.植物饮料类

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茶、咖啡除外)为原料(非果蔬类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及竹或树木自身分泌的汁液,如谷物、食用菌、食用藻类和蕨类、可可、菊花等)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 8.风味饮料类 以食用香精(料)、甜味料、酸味剂等作为调整风味主要手段而加工制成的饮料。 9.特殊用途饮料类 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适应某些特殊人群需要的饮料。 10、固体饮料类 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的供冲调饮用的制品。 11、其它饮料类 在上列10类中未能包括的符合饮料定义的饮料制品。 三、详解 1.碳酸饮料类 1.1果汁型碳酸饮料 含有一定量果汁的碳酸饮料,如桔汁汽水、橙汁汽水、菠萝汁汽水或混合果汁汽水等。 1.2果味型碳酸饮料 以果味香精为主要香气成分,含有少量果汁或不含果汁的碳酸饮料,如桔子味汽水、柠檬味汽水等。 1.3可乐型碳酸饮料 以可乐香精或类似可乐果香型的香精为主要香气成分的碳酸饮

冷冻饮品

冷冻饮品 CCGF 118-2018 冷冻饮品 2010-07-13公布 2018-08-01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冷冻饮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1 范畴 本规范适用于冷冻饮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针对专门情形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可参照执行。监督抽查产品范畴包括冰淇淋、雪泥、雪糕、冰棍、甜味冰、食用冰以及其他类冷冻饮品。本规范内容包括产品分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及附则。 注:针对专门情形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是指应急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或者由于某种专门情形(或缘故)仅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抽样检验的专项监督抽查。 2 产品分类 2.1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及代码见表1 。 表1 产品分类及代码 2.2 产品种类 冷冻饮品可分为冰淇淋、雪泥、雪糕、冰棍、甜味冰、食用冰、其它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冷冻饮品:以饮用水、食糖、乳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用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配料、灭菌、冷冻而制成的冷冻固态制品。包括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甜味冰、食用冰等。 冰淇淋: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食糖等为要紧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用油脂、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 雪泥:也称冰霜,以饮用水、食糖等为要紧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冰雪状的冷冻饮品。 雪糕: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食糖、食用油脂等为要紧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或凝冻、冻结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冰棍:也称棒冰,以饮用水、食糖等为要紧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硬化、成型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甜味冰:以饮用水、食糖等为要紧原料,可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灌装、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

软饮料的定义和分类

第一章绪论 一、软饮料的定义和分类 (一)饮料和软饮料的含义 1. 饮料 饮料是经过加工制造的、供人们饮用的食品,以能提供人们生活必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达到生津止渴和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饮料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含酒精饮料(包括各种酒类)和不含酒精饮料(并非完全不含酒精,如所加香精的溶剂往往是酒精,另外发酵饮料可能产生微量酒精)。 从组织形态来讲,饮料可分为固体、共态和液体饮料三种。 固体饮料是以糖(或不加糖)、果汁(或不加果汁)、植物抽提物及其他配料为原料,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的经冲溶后饮用的制品。固体饮料水分含量在5%以内。 共态饮料指那些既可以是固态,又可以是液态的,在形态上处于过渡状态的饮料。如冷饮中的冰淇淋、冰棍、冰砖、雪糕等。 液体饮料是指那些固形物含量为5%~8%(浓缩者达到30%~50%),没有一定形状,容易流动的饮料。 2. 软饮料 何谓软饮料,"软饮料"指乙醇含量在0.5%以下的饮用品,此规定与习惯称谓的饮料相近,但与规范的"饮料"概念——通常能使人愉快的供人们消耗性消费的任何液体饮品的总称相对照则只是"饮料"的一个部分,即软饮料通常指的是所谓的非酒精饮料。 软饮料是以解渴为主要目的的饮用品,因此,不包括口服液之类的专用于保健和医疗作用的制品,但软饮料不排除其本身附加有其他作用。由于口服液的工艺与有些软饮料的工艺相近,有些人也习惯性地将其纳入软饮料。 国际上对软饮料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非酒精饮料即为软饮料(soft drinks)。但各国规定有所不同。如美国软饮料法规把软饮料规定为:软饮料是指人工配制的酒精(用作香精等配料的溶剂)含量不超过0.5%的饮料。它不包括纯果汁、纯蔬菜汁、乳制品、大豆乳制品以及茶叶、咖啡、可可等以植物性原料为基础的饮料。它可以充碳酸汽也可以不充碳酸汽,还可以浓缩加工成固体粉末。日本没有软饮料的概念,只称为清凉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水果饮料、固体饮料,与美国法规的最大差别是将天然果汁列入软饮料。英国、德国的规定类似于日、美,英国的法规定义软饮料为任何供人类饮用而出售的需要稀释或不需要稀释的液体产品,包括果实饮料、果汁饮料、果肉饮料、加糖果汁饮料、汽水(包括苏打水、奎宁汽水、甜化的汽水)、姜啤以及加药或植物的饮料;不包括水、天然矿泉水(包括强化矿物质的)、果汁(包括加糖和不加糖的、浓缩的)、乳及乳制品、茶、咖啡、可可或巧克力、蛋制品、粮食制品(包括加麦芽汁含有酒精的粮食制品,但不能醉人的除外)、肉类、酵母或蔬菜等制品(包括番茄汁)、汤料、能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软饮料(又称非酒精饮料)的类别、定义和种类。本标准适用于经包装的乙醇含量小于0.5%(m/V)的饮料制品。2分类原则按原料或产品的性状进行分类。3类别、定义和种类3.1碳酸饮料(品)(汽水)类3.1.1定义3.1.1.1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3.1.2种类3.1.2.1果汁型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的碳酸饮料,如桔汁汽水、橙汁汽水、菠萝汁汽水或混合果汁汽水等。3.1.2.2果味型以果香型食用香精为主要赋香剂,原果汁含量低于2.5%的碳酸饮料,如桔子汽水、柠檬汽水等。3.1.2.3可乐型含有焦糖色、可乐香精或类似可乐果和水果香型的辛香、果香混合香型的碳酸饮料。无色可乐不含焦糖色。3.1.2.4低热量型以甜味剂全部或部分代替糖类的各型碳酸饮料和苏打水。成品热量低于75kj/100mL。3.1.2.5其他型含有植物抽提物或非果香型的食用香精为赋香剂以及补充人体运动后失去的电介质、能量等的碳酸饮料,如姜汁汽水、沙示汽水、运动汽水等。3.2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3.2.1定义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3.2.2种类3.2.2.1果汁a)采用机械方法将水果加工制成未经发酵但能发酵的汁

液,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采用渗滤或浸取工艺提取水果中的汁液,用物理方法除去加入的水量,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c)在浓缩果汁中加入果汁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汁的制品称为混合果汁。 3.2.2.2果浆a)采用打浆工艺将水果或水果的可食部分加工制成未发酵但能发酵的浆液,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在浓缩果浆中加入果浆在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3.2.2.3浓缩果汁采用物理方法从果汁中除去一定比例的天然水分制成具有果汁应有特征 的制品。3.2.2.4浓缩果浆用物理方法从果浆中除去一定比例的天然水分制成具有果浆应有特征的制品。3.2.2.5果肉饮料在果浆(或浓缩果浆)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果浆含量不低于30%(m/V),用高酸、汁少肉多或风味强烈的水果调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果浆含量不低于20%(m/V)。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浆的果肉饮料称为混合果肉饮料。3.2.2.6果汁饮料在果汁(或浓缩果汁)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清汁或浑汁制品。成品中果汁含量不低于10%(m/V),如橙汁饮料、菠萝汁饮料、苹果汁饮料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果汁的果汁饮料称为混合果汁饮

饮料分类及几种常见饮料重点工艺介绍

饮料分类及几种常见饮料重点工艺介绍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来,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液体。饮料除提供水分外,由于在不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不等量的糖、酸、乳、钠、脂肪、能量以及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因此有一定的营养。 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饮料及其制作工艺。 一、饮料分类 1按酒精含量来分 可分为含酒精饮料和无酒精饮料,不含酒精饮料又称为软饮料。 酒精饮料系指供人们饮用且乙醇(酒精)含量在百分之0.5—65(v/v)的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 无酒精饮料是指酒精含量小于百分之0.5(v/v),以补充人体水分为主要目的的流质食品,包括固体饮料。 2按组织形态来分 可分为固态、共态、液态3种。 固体饮料是指以糖、乳和乳制品、蛋或蛋制品、果汁或食用植物提取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每100克成品水分不高于5克的固体制品,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如豆晶粉、麦乳精,速溶咖啡、菊花晶等,分蛋白型固体饮料、普通型固体饮料和焙烤型固体饮料(速溶咖啡)3类。

共态饮料指那些既可以是固态,又可以是液态的,在形态上处于过渡状态的饮料。如冷饮中的冰激凌,冰棍,冰砖,雪糕等。 液体饮料是指那些固形物含量为5%~8%(浓缩者达到30%~50%)、没有一定形状、容易流动的饮料。 3按加工工艺来分 可以将其分为如下4类:1)采集型:采集天然资源,不加工或有简单的过滤、杀菌等处理的产品,如天然矿泉水。2)提取型:天然水果、蔬菜或其他植物经破碎、压榨或浸提、抽提等工艺制取的饮料,如果汁、菜汁或其他植物性饮料。3)配制型:用天然原料和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饮料,包括充二氧化碳的汽水。4)发酵型:包括酵母、乳酸菌等发酵制成的饮料,包括杀菌和不杀菌的。 二、常见饮料介绍 1碳酸饮料类 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碳酸饮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人工色素等。除糖类能给人体补充能量外,充气的“碳酸饮料”中几乎不含营养素。一般的有:可乐、雪碧、汽水。过量饮用对身体有害。 碳酸饮料生产工艺可分为一次灌装法和二次灌装法。 一次灌装法 又称为预调式灌装法、成品灌装法或前混合法。将调味糖浆与水预先按照一定比例泵入碳酸

饮料通则对饮料的基本分类

饮料通则对饮料的基本分类 按照GBl0789 《饮料通则》的分类,我国饮料可分为:碳酸饮料(汽水)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风味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固体饮料类以及其他饮料类十一大类。 碳酸饮料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包括:可乐型、果汁型、果味型以及苏打水、姜汁汽水等。 果汁和蔬菜汁类是指用水果和(或)蔬菜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包括100%果汁(蔬菜汁)、果汁和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浆)及其饮料、果肉饮料、发酵型果蔬汁饮料等。其中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果汁或蔬菜汁含量须在10%以上;水果饮料果汁含量须在5%以上。 蛋白饮料类是指以乳或乳制品、或含有一定蛋白含量的植物的果实、种子或种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其中,含乳饮料又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这两类含乳饮料中乳蛋白质含量须在 1%以上;含乳饮料也包括乳酸菌饮料,乳酸菌饮料乳蛋白质含量须在0.7%以上。植物蛋白饮料包括了豆奶(浆)、豆奶饮料、椰子汁、杏仁露、核桃露、花生露等,其蛋白质含量须在0.5%以上。 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容器中的可直接饮用的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及其他饮用水(如调味水)。 茶饮料类是指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等。其中调味茶又分为:果汁(味)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 咖啡饮料类是指以咖啡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咖啡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浓咖啡饮料、咖啡饮料、低咖啡因咖啡饮料。 植物饮料类是指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可可饮料、谷物饮料、凉茶饮料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