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郭振峰).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 5月 30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 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 一词被频繁运用, 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 (2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的系统研究和成果,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 (1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2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3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 (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例。 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 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路,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 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12个经典心理课课堂互动游戏

12个经典心理课课堂互动游戏 第一个: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 (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二)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 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介绍自己的缺点,何者较为困难?为何会如此?个人使用那些策略度过这五分钟?」。两人之中须有一人负责统整讨论结果。 (三)学生三小组或四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六至八人。 1.两人小组中负责统整的人向其它人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 2.分享后,教师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之A4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其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于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序向右转,直到签名纸张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3.每个人对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回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四)全班学生回到原来的位子 1.教师请自愿者或邀请一些同学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2.教师说明了解真实的我与接纳真实的我之重要性。 第二个:寻猎 所需时间:由参加的人数及所列项目的多少来决定小组人数:无限制,但要分5-7人为一组所需物品:给每一组发一个"寻猎"项目列表 游戏概述:此游戏就开展于一个长期训练过程的开始或训练临近结束的阶段。 目的: 1、加深团队成员间的接触

4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2

灯塔小学数学教研组学习资料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互动的状态,是一个由教与学双方活动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双方认知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当学生在认识感兴趣的事物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可以保持稳定集中的注意、进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联翩的想象和积极深入的思维,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研究发现,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会给智能“锦上添花”,既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弥补智能不足。不难看出,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正因为这样,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十分强调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极力反对那种“无趣”的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摧残。如俄国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国明代学者王守仁将不顾学生兴趣的教学比喻成“鞭挞绳缚,若待扣囚”等。这些充分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二、鼓励成功 每个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产生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成功行为的正强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检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三、寓教于乐 如何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嬉戏、娱乐活动中接受教学内容,一直是古今中外崇尚乐学教学的人所努力寻求解决的课题。当我们能将一些本来在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赋予某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时,便能使学生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娱乐需要而欢“心”,从而改变对学校教学活动的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各层次外语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唱外语歌,组织情景对话、排练短剧、小品等游戏和活动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此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习,必然是乐学不疲,事半功倍。 四、师生和谐

高中心理辅导的几个主题

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的18个主题 1.如何帮助高中生树立自信心 2.如何帮助高中生正确地评价自己 3.如何帮助高中生提高抗挫折能力 3.如何帮助高中生调控消极情绪 4.如何帮助高中生提高自控能力 5.如何帮助高中生提高某一种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6.如何帮助高中生增强学习意志 7.如何帮助高中生养成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8. 如何帮助高中生改善学习方法 9. 如何帮助高中生克服考试焦虑 10. 如何帮助高中生学会与异性的正确交往(友谊与“异性交往过密现象”) 11. 如何帮助高中生与同伴更好地交往(友谊) 12. 如何帮助高中生改善亲子关系 13.如何帮助高中生正确对待青春期自我形象 14. 如何帮助高中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5. 如何帮助高中生正确对待网络与游戏机 16. 如何帮助高中生正确选择学习志愿 17. 如何帮助高中生学会恰当的消费 高中“心理健康课”六大主题及其具体内容 一、认识自我,塑造自我 学生进入高中后,大都会经常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是谁?”“和以前相比,我变得……”“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有什么目标?”“我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等等。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学生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呢?是他们的性格如外向、内向?外表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这一切是不是让学生感到很困惑、很迷茫?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让学生首先踏上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征程。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 1、我是谁: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的探索;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自我和全面把握自我。 2、自我的成长:在活动中体验自我的成长,接纳自己的变化。 3、自卑与自信: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真诚接纳自我。 4、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教会学生依据自己的特点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明确自己生活的目标,体验生活的意义。 二、精神生活的自我调节 高中生的情感世界,很多人都不够了解,很多人认为我们是无比幸福的一群人:没有日常生活的麻烦,没有感情的苦恼,没有人与人之间各种利害的纠缠……其实,喜怒哀乐爱欲恨,我们一样都不少,可是要真正了解这些情绪的潮起潮落,我们自己也觉得不容易。下面这段话摘自一名高中生作文。 1、七情六欲晴雨表:认识丰富多彩的情绪,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表现 2、心理历程我自知:学会觉察自己的心理历程,了解自己心理状态的含义 3、做自己的主人:探索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4、情感体验与表达:学会体验自己的情感,并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惠城区横沥中学陈文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绝妙方法是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做,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叫做师生互动呢?师生互动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激活、展开、丰富与提升师生生命的有机交互过程。 师生互动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师生间的亲密交流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许多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系统的梳理,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往往是直接讲授难以获得的。如在我们的一些乡镇中学里,值得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主张“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写“学案”而不是以往的教案,在教案中教师参与讲课的时间安排在15分钟左右,在讲授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讲为主,尽量让学生多讲,教师少讲,这种课堂互动,让学生多了开口说话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师生互动。在课堂中,安排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巡视,给予学生及时的学习帮助,这种自学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又能进行有效的指导,照顾了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这种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学习的双边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剩下10分钟,师生互动反馈知识。师生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 一、教师应做一个聪明的引导者 为了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该转换自身的角色。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一个聪明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成为师生和谐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帮助者、支持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习的一切”的观念,尊重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主要靠学科渗透和课堂教学来具体实施。然而,我们有许多教师,不仅不能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反而违背心理卫生原则,对学生进行心理行惩罚,伤害孩子的心灵,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后果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首先,儿童的整个发育发展期,尤其是青春发育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呵护,特别是当他们产生心理困惑或疑难时,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心理支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理解孩子,反而冷言冷语给予打击必然把孩子推向反面,使他们感到失望和不安,造成一种精神营养不良的后果。 其次,不讲心理卫生,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的需要、上进的愿望和强烈的荣誉感。倘若教师不顾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要,采取打击、侮辱、挖苦、讽刺等手续,让孩子当众出丑,必然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难堪,甚至感到无地自容,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易产生自卑、逃避、反抗或逆反报复等不良心理行为。 第三,心理惩罚和心灵虐待,会造成孩子们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碍,严重的会造成心理偏异,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如某男孩因在课堂上淘气,受到老师当众辱骂:“看你胖得像个猪,啥也不是。”他因此产生“我太胖了”的强迫症,睡眠时把铅笔盒压在脸下以求能“减

肥”,并且怨恨父母太胖影响了自己,进而敌视父母,直至发展为精神病,由难过至厌世,最终走上了自杀道路。 因此,每位教师的每一堂课,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必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心理支援、心理辅导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把精神营养补给学生,要坚决杜绝有损孩子心理健康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心理卫生原则: 1、愉悦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会使人大脑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低睛。因此,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和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中求得发展。 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满脸春风地走进课堂,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为营造一种良好、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有一定的幽默感,可用诙谐、逗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课堂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深受学生们欢迎。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如果教师适时能讲一个小笑话,则会使学生开怀大笑,立即兴奋起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会变苦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齐齐哈尔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QJH115-028 科研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克山二中施长红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课堂显得越发的重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人们越来越重视它。但是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课堂依然处于扭曲的状态,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会受到各方面的束缚,而且课堂气氛也是紧张冷漠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不能自主,更不能与老师产生互动的效果,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僵局,取而代之为师生互动的形式。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是双向交互和影响的关系,它表现为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或学生将所欲传递的种种信息,藉由各种媒介,传达给对方,并发出预期的反应结果;由此反应结果再回馈给对方,而形成良好的回馈循环系统。在互动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扮演着信息吸收、加工、创造、输出者的角色。互动关系的本质是师生人格的平等和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个性的全面交往。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基础的活动——课堂活动中积极有效地“动”起来。在互动中,活动的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而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成为课堂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脱离静止的状态,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的生命活力得以勃发,他们的学力得到增强,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

展。 (二)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课堂中,根据互动主体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 1、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观念来理解对方,或者是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有了师生互动,课堂纪律课内活动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现今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这样的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一般分为合作与竞争两种,合作是积极的相互依赖,而竞争则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在合作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与心理调适能力。通过竞争,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3、群体互动。就是班级中的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有关资料的研究表明:同龄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有利于消除他们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犹豫不决,自卑感、内疚感和焦虑感。 (三)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 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手段,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师生的双向互动是师生的言语互动、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当通过互动交流,使自己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应该促成其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心理课堂教学设计

等待真爱 ——认识真正的爱情 【教学目标】 1、让中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让中学生懂得怎样正确的等待真爱,如何耐心的等待真爱。 3、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最终说服同学们能坚定决心,直到18周岁以后才开始恋爱。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现阶段不适宜谈恋爱。 2、让同学们现阶段克服对爱情的好奇,专心于学业。 【教学形式和方法】 以讨论、讲述、活动和分享经验为主 【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在课前先请同学们用桌椅围成圈圈坐 一、导入 1、欣赏歌曲《因为爱?所以爱》 歌词:不是为了什么回报,所以关怀,不是为了什么明天,所以期待,因为我是一个人,只能够对感觉坦白,只是为了你一句话,我全身摇摆,只是为了一个笑容,爱就存在,那些想太多的人,有生之年都不会明白,因为爱,所以爱温柔以不起安排,愉快那么快,不要等到,到相伤害因为爱,所以爱,感情,不必拿来慷慨,谁也不用给,我一个美好时代,我要你现在。 2、提问:同学们说一说:这道歌曲抒发了人类的哪种感情? 3、师:对,没错,就是抒发了爱情。对我们学生来说,爱情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说到这个问题,同学们或许羞涩或许懵懂或许心动。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中学生的爱情。 二、课堂环节 (PPT投影):等待真爱——认识真正的爱情

1、提问:什么是爱情?并让同学们写在纸上,有意愿的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 鼓励同学们大胆说出来,通过这先初步了解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和观念。这样更有利于教学。 2、提问:你有没有现在想要谈恋爱的对象? 如果有,那么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是否在单相思或存在爱情错觉(就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 (2)你想要谈恋爱的动机但不单纯?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还是就是因为喜欢对方? 大家也都知道,若是因为前者,这样的恋爱动机开始就是错误的,也就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结果了。 3、提问:恋爱意味着什么? 让同学们进行设想:假如你现在恋爱了,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并思考下列问题: (1)恋爱带来的是不是只是快乐,而无任何其它的情绪? (2)当生活中心由一个人变为两个人,所要付出的改变将会是什么?而这种改变会不会影响到你现在的学习? (3)你恋爱是为了什么?若是为了在一起的快乐,那么毕业了、上大学了分开了,甜蜜后的苦痛你又能否经受住? (4)恋爱里除了相应的付出,是不是还需要责任感?而你,现在对这份感情、这份感情的未来付得起责任么? (5)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教师:当你自己考虑完这些问题之后,也许会有些自己的收获了,那老师也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你们听听觉得有没有道理: 在真正的爱情中,体谅和关怀同样重要。你希望你的爱人体谅你并关怀呵护你,反过来你也应该这样对待对方。不需要他像小孩保姆那样照料你,而应该是在你需要他的时候始终陪在你身边,或者是当你并不需要他而仅仅是想他的时候。某人真正喜欢你,他就会喜欢你的全部,你的外表,你的性格和你所拥有的梦想和喜好。你选择的爱人应该是支持你的梦想并且尊重你的爱好的人。 然后,爱情保鲜的秘诀就是:你和对方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彼此忠诚,有耐心,能接纳彼此。你要记住负责爱情保鲜任务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的爱人。只有大家都有这样的意识,爱情才能真正地保鲜。这样,你们的爱情就会像树木一样茁壮成长,你们是彼此的阳光和雨露,一起让爱情永远年轻。 那么,现在的你们能否做到这些呢? 4、那么,现在来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不提倡中学生谈恋爱?让同学们讨论。 老师:我最后发表一下我的观点:爱情的确是很美好的,无数动人的诗篇也是因为爱情的美好才被书写出来的。但事实上有90%的中学生谈恋爱都会影响成绩,但每个学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所依赖的群体情绪状态。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笑声、掌声不断;而有时则比较拘谨刻板,只是老师在唱“独角戏”;有时十分协调融洽,师生配合默契;而有时又相对紧张,令人窒息……这些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左右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体验、注意力,从而对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等有所不同,教学效率也就必然有所不同了。因此,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是教师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该怎样去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呢?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浅显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现,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会给智能“锦上添花”,既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弥补智能不足。不难看出,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正因为这样,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十分强调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极力反对那种“无趣”的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摧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作为教育者,在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之前,必须先用有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是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教师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渊博的知识面以及精湛的教学技艺,甚至准确的语言表述、优美的语音语调和恰如其分的语速都是学生认可教师的前提。当学生认为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是可信的、可接受的,他们的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活跃,课堂气氛才会是和谐的。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一视同仁。要宽容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更不去用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去训斥学生,而是经常用激励的话语去鼓励学生,去发现学生的长处。教师只有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才能达到敬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要从教师基本的文化素养抓起,当学生成为老师的仰慕者时,他们就会信任老师,自觉地跟着老师积极配合,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的修养、知识的提高、教学技术的锤炼。 三、投入情感,激活课堂。 实践证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教师的师爱则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情感的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形成了,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很多而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老师、学生、课堂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内容提要:现今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除了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内容。这需要教师澄清认识,提高素质,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内容同专业技能、思想政治、就业指导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鼓励、互动、欣赏等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的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根据调查,由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全方位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为了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一举措能够顺利的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打铁还须自身硬,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是前提。 一是要澄清认识。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每一位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的状况。 二是要提高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研究》 图强二小课题组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课题研究按预定方案稳步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回顾。 (一)构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教育体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入剖析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此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总结出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立足点即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地域性、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立足于教师,立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准确地把握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确定准确的目标,才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其次要重视激发活动的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外在的驱动力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以其“动”促其“学”,从而进一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并不是交流终点,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交流,通过内化促进个性的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教

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况的创设,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注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拓展,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了。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为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呈现出“新型的导和学的关系”,尤其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我听”、“教师写,我记”、“教师问,我答”的统一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独立研究,从而使学生由原来学习的消极状态转变为高度的积极状态。这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可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即探讨教学方法,又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使学生主动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题研究中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实验班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注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情感都得到了较和谐的发展。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是指师生相互交往的心理互动对课堂教学活动和效果的影响和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人微言轻一种特殊的信息交流过程,主体间交往频繁,心理互动十分明显,所以心理效应的表现也多种多样。 一、第一印象与成见效应 人们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时形成的印象最为深刻,它对以后的人际认知也会起导向性作用,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通过师生关系折射的。例如,教师与新生第一次见面时给学生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看法(成见)。这种成见效应一旦形成,不仅影响教师威信的建立,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的合作态度及参与教学信息交流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意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产生认同的“成见效应”,发挥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为此,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做到衣着整洁大方,态度和蔼庄重,举止端庄文雅,不粗暴轻浮。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活动。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时,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信息和言语活动,即应说些啥,怎么说,力求信息充实丰富,真实可信,表达具体生动,逻辑性强,声调抑扬顿挫。第三,对教师来说,板书工整、字迹秀美也容易使学生对教师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第四,教师平时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道德品质也会通过间接渠道被学生了解到。这种先入为主的信息,很容易产生成见效应,对学生第一印象形成产生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第一印象与成见效应,不仅产生于学生方面,也产生于教师方面,第一印象给人的信息固然重要,但这种信息一般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第一印象来评价学生优劣。 二、刻板印象与光环效应 刻板印象指用固定不变的观念看待人或事,对个人、群体和对社会的印象的形成是先入为主,并难以改变。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是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在人际互动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社会印象和盲目倾向,抓住一点,扩散而得出全好全坏的整体印象,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 在教学过程中,“光环效应”往往是在悄悄地却又强有力地影响着师生之间的

学校心理辅导试题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导论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C )。 A、心理抗病能力 B、身心健康发展 C、人格健全发展 D、社会适应能力 2、学校心理辅导以(B)为机制。 A、他助—自助—互助 B、他助—互助—自助 C、互助—他助—自助 D、自助—他助—互助 3、下列有关心理辅导的描述,哪一个判断是错误的?(A) A、它是一种带有批示性的说服 B、它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 C、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D、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4、学校心理辅导是以(D )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 A、行为科学 B、教育学 C、社会学 D、咨询心理学 5、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比较客观准确,但运用范围比较狭窄的是(C)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6、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较多为临床心理学家采用,但受时间、地区、习俗和文化等条件影响的是( B )。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7、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确定一个人的行为异常与否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的是( D )。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8、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C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9、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初中生正处于(D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10、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高中生正处于(D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11、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体现了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哪一特点?(C ) A、不平衡性 B、自主性 C、进取性 D、社会性 12、“言必行,行必果”,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B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A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4、“君子坦荡荡”,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C)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5、“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D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6、与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不大强调(D)。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的自我约束 C、积极的生活态度 D、创造性与独立性 17、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D ) A、自卑 B、孤独 C、多动 D、恐惧症 18、反对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方法,提出以当事人为中心,给当事人自我认识的机会的心理学家是(A )。 A、罗杰斯 B、马斯洛 C、艾里克森 D、弗洛伊德 19、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属于学校心理辅导的(A)。 A、发展性目标 B、防治性目标 C、教育性目标 D、社会性目标

课堂互动

初探师生间的课堂互动 内容提要:学生与学生之间成长环境,学习能力,性格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有限的条件里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照顾众多的学生,使课堂互动得以很好的进行,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尽量做到对学生的互动机会均等,在文中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课堂互动、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问答 正文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学校,在学校学习,课堂气氛对于课堂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那么就不能忽视课堂互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时间是有限的,一堂课的时间固定的40分钟,这其中要包括教师讲授的时间,课堂互动和课堂练习的时间等,那么这么算来,震中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时间大概也只有20来分钟。而一个班级差不多会有四五十课学生,还可能会更多,如果把课堂互动看做是一种教育资源,那么要怎样利用好这种资源呢? 课堂作为传授教授知识信息的场所,要想让所教充分的得到理解吸收,那么这个交互网应该是多维的,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以及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这样才可能真正的吸收。 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可以分成若干种类型。不同的课堂互动类型,虽然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却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来说,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是这种资源的控制者和分配者,学生则是这种资源的受益者。而随着教授课程的不同,教师与学生的不同,在课程互动上的运用也必然有所不同。最常见的应该就是课堂提问了。很多时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借助课堂问答来完成的。而最直观的分类方法,一般可以把问题分为简单的、难的和一般的。一般文科类学科如语文,历史等在课堂问答中按上面所说的简答、一般和难的

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集锦二:教学心理

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集锦二:教学心理 一、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四项原则是: (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过程等五个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心理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是由许多心理成份共同协调统一而成。既有心理过程的知、情、意,又有个性心理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和自我意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并进行专门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为使在教育过程中有章可循,依据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认识到自己重要的社会角色,并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 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征、活动特征及性别。初步认识自己与教师、父母、同伴的关系,知道被人爱和爱人。 会借助别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2 学习方面。 认识到学习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为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 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会听课、做作业、积极参加考试等。 喜欢探究事物间的联系,好发问。 爱护学习用品。 每天能够在家里自觉学习20-30分钟,注意养成自学习惯。 3 交往方面。 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喜欢交往,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

懂得如何同陌生人交往。 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言行符合群体规范,有班集体的归属感。(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优点及缺点。 认识到身体的变化,如身高、体重等。 悦纳自己,积极接受自己。 自我评价接近同伴评价。 初步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 2.学习方面。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 以教师表扬、父母夸奖、同学羡慕等精神奖励为学习动力。 有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 3.交往方面。 喜欢与同性别同学交往,是同伴团体中的一员。 具有团队精神,有集体荣誉感。 积极参与有组织的游戏活动。 具有非言语交往的技能。 学会原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三)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目标。 1.自我意识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及人缘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案例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和人际互动的过程,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交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展开的。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自身角色,恰当的参与到学生练习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案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演”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唤起学生主动的“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案例描述: 在七年级的一堂课上,笔者安排了接力跑比赛内容来进行接力跑教学,将全班学生男、女混合编为人数相等,并且男、女生比例相同的四组进行比赛,比赛共进行三轮,每一轮按名次进行计分办法(即第一名得4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2分、第四名得1分),三轮总得分多的队为第一名。第一轮比赛开始,我的哨声一响,学生很投入的进入到比赛当中,各组同学都在为本组的队员鼓劲加油,课堂气氛还算活跃。 比赛进行到第二轮时,刚开始还有许多学生在为本组同学加油呐喊,当进行到这一轮的后阶段时,学生加油的声音明显比前面少了许多,课堂气氛也没之前活跃了。第二轮比赛结束,A组两轮都获得第四名,这组的学生都在为失败而沮丧,这时我走近A组对他们说:“为什么两轮下来都没拿到好成绩”,学生们立即就说:“我们个人跑的速度没其它组快”,我说:“那你们要不要我加入到你们组”,学生们兴奋的回答“好”,我说:“如果我加入到你们组,那不是你们多了一人了”,这时有一学生就说:“我的位置给你,我来代你做裁判”,这个时候,我看了看另外几组的学生们并大声说:“另外几组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意见!”,另外几组的学生很自信的回答说:“没有”(感觉我加入进来他们也照样能赢一样)。 第三轮比赛在一学生的发令下正式开始,因为我的加入,比赛气氛比前两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