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B.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

C. 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 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相同

3.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选择下列固体培养基(仅列出了碳氮源)中的()

A. 蛋白胨、柠檬酸铁铵

B. 植物油、牛肉膏

C. 植物油、硫酸铵

D. 葡萄糖、蛋白胨

4.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病毒的致病性是由衣壳决定的

B.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都是二分裂

C. 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

D.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其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5.下面与发酵工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发酵罐中必须通入无菌空气

B. 不经处理排放的废弃培养液是一种污染物

C. 培育新菌种,可用于分解更多种类的有机污染物

D. 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6.下列对月季花药培养的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 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 选择花药时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C. 幼小植株形成前不需要光照

D. 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7.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选择培养时,应将锥形瓶固定在_____振荡培养一段时间,直到培养液变_ ___时为止.()

A. 桌子上红色

B. 温箱里产生透明圈

C. 窗台上清澈

D. 摇床上混浊

8.“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配制LB全营养培养基的目的是()

A. 作为实验组,分离尿素分解菌

B. 作为对照组,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C. 作为对照组,观察尿素分解菌在含有酚红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D. 作为对照,观察全营养条件下能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

9.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下列关于培养基甲和乙是否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说法正确的是()

注:“+”表示有,“﹣”表示无.

A. 培养基甲能,培养基乙不能

B. 培养基甲不能,培养基乙能

C. 培养基甲和乙都能

D. 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

10.接种和培养花药时应注意的事项全对的一组是( ) ①不损伤花药②彻底去除花丝③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④花药开裂释放出的幼小植株会分别发育成单倍体,无需分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下图表示利用划线分离法分离和纯化大肠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只需要在超净台中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步骤②③使用的工具是接种环,接种前需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

C. 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的结果说明整个过程中蘸取菌液4次

D. 该方法使单菌落更容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12.下列高中生物的实验中必须使用无菌水的是

A. 将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

B. 破碎鸡血细胞获得含有DNA的滤液

C. 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

D. 冲洗葡萄榨取制作果酒的葡萄汁

二、填空题

13.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________ ,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酶活性大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如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 试剂,摇匀后,进行沸水浴2分钟.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①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 .

②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 .

③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________ .

14.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________ 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

________ 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________ 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

________ 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__ (填“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4)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__ 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5)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菌种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C.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5.将醋酸菌突变体中与耐酸有关的ALDH基因导入优良醋酸菌中,选育出高发酵速率、耐酸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生产.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含有ALDH基因的DNA与质粒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通过________ 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为获得耐酸的醋酸菌,用________ 法接种于含高浓度醋酸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将筛选________ 纯化的菌种用的方法长期保存.

(2)图1表示温度尧乙醇浓度对该醋酸菌产酸量的影响.

①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________ ,再将其转变为醋酸.

②研究不同酒精浓度下的最高产酸量时,最好把温度控制为________ ℃,如温度过高,醋酸菌代谢缓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

③酒精发酵后通过出料口检测酒精浓度,将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调节到________ 左右,才接种醋酸菌,较高的酒精浓度会使产酸量下降,不适宜接种,原因是________ .

(3)为检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数量,将1mL发酵液稀释100倍后,分别取0.1mL稀释菌液均匀涂布在4个平板上曰经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4、139、140、141,据此可得出每毫升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 个/mL.

三、解答题

16.如图是某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回答问题:

(1)在________(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________个细菌.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用编号表示).

(2)如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

①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自生固氮菌,该培养基应添加________,去除________.

②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________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

四、综合题

17.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问题.

(1)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

①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 .实验中的接种工具称为________ .

②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

(2)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表示有,“﹣”表示无).

(注: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 ;培养基乙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 .

18.为获取可降解高盐度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耐盐菌,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制备含3%NaCl的固体培养基,以及含3%、5%和7%NaCl以高盐度工业废水中有机物为碳源的液体培养基;

②将高盐度废水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含3%Nacl的固体培养基,如图一.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形成的菌落特征;

③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接种到试管固体斜面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适当时间,将该试管短期保藏待用;

④取固体斜面上的菌株制成菌液,取等量菌液,分别加入到步骤①中制备的3组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35小时,定时取样统计活菌数目.测定结果如图二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灭菌、添加NaCl溶液和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2)步骤②平板划线操作过程中,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第二次及之后的几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_____.完成图一所示操作,至少需要灼烧接种环________次.

(3)步骤④中统计活菌数目用________法,该方法统计的活菌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数值.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若每种浓度设3个重复实验,每次统计活菌数目时需要从________个培养瓶中取样.

(4)由图二可知,该耐盐菌最适合处理含________ (浓度)NaCl的废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需要洗去浮色,A错误;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分别灭菌,按一定的比例将刚果红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倒平板,B错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C错误;到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D正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刚果红染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解答】A、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相当,而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有利于芽的分化,B不符合题意;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丧失了分裂能力,所以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C不符合题意;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一定相同,如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植株,而体细胞组织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二倍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比较:

3.【答案】C

【解析】【解答】A、蛋白胨可以提供氮源和碳源,柠檬酸铁铵可以提供氮源,其他微生物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没有选择作用,A错误;

B、牛肉膏也可以提供碳源和氮源,该培养基也没有选择作用,B错误;

C、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该使用以脂质为唯一碳源和特定的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含植物油、硫酸铵的培养基具有选择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的作用,C正确;

D、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可以提供碳源和氮源,该培养基没有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C.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该使用以脂质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和特定的氮源.

4.【答案】C

【解析】【分析】病毒的致病性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不都是二分裂,如病毒不能进行分裂、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等;诱变育种可以达到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故选C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5.【答案】A

【解析】【解答】A、发酵罐中的微生物如果是需氧微生物,则必须通入无菌空气,如果是厌氧微生物,则不能通入无菌空气,A错误;

B、不经处理排放的废弃培养液中含有大量的发酵微生物,是一种污染物,B正确;

C、培育新菌种,增加了分解者的种类,可用于分解更多种类的有机污染物,C正确;

D、发酵工程主要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科学领域,D正确.

故选:A.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主要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科学领域.

6.【答案】D

【解析】【分析】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事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幼小植株形成前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愈伤组织形成后需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

7.【答案】D

【解析】【解答】由于纤维素分解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进行液体培养时需要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振荡培养以保证供氧,同时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具有分解作用而使培养液出现浑浊.故选: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代谢类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分离土壤中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应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的变量是培养基的不同,故实验组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为全营养培养基.故配制LB全营养培养基的目的是观察全营养条件下能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以区分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

故选: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培养细菌时用了两套培养皿,实验的变量是培养基的不同,实验组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对照组为全营养培养基.

9.【答案】D

【解析】【解答】A、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甲中没有琼脂,是液体培养基,A错误;

B、维素分解菌分离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乙的碳源为淀粉,其他能够利用淀粉为体液的微生物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没有选择作用,B错误;

C、根据A、B 选项可知,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C错误;

D、根据A、B 选项可知,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D正确.

故选:D.

【分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鉴定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刚果红染液.据表分析:甲、乙两个培养基配方中,都有刚果红染液,甲为液体培养基,且碳源为淀粉和纤维素,乙为固体培养基,碳源为淀粉.

10.【答案】A

【解析】【解答】接种和培养花药时应注意不损伤花药,彻底去除花丝和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花药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答】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在超净台中进行的同时,也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不符合题意;步骤②③使用的工具是接种环,接种前需在明火上灼烧灭菌,冷却后再进行划线操作,B符合题意;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的结果说明整个过程进行4次划线操作,C不符合题意;该方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划线后培养。

12.【答案】A

【解析】【分析】分离某种微生物的实验中,需要进行系列浓度稀释,必须用无菌水,防止杂菌污染。

二、填空题

13.【答案】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沉淀的颜色深浅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1.5;0.1;2ml斐林试剂(班氏试剂);不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微生物B;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

【解析】【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沉淀的颜色深浅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酶活性大小.(2)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①设置对照原则: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②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不难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具体数值见下表格:

(4)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班氏试剂鉴定,要水浴煮沸.

(5)①由于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所以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具有多样性,因此造成活性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组成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②从实验结果分析可知,B试管中颜色最深,说明分解纤维素得到的葡萄糖最多,因此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B.

③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沉淀的颜色深浅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酶活性大小

实验步骤:

(2)如下表

(4)2ml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分析讨论:①不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

②微生物B

③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到酶的本质与特性、科学的实验方法.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所以自变量是三种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酶活性的高低可以通过检测产物还原糖的含量,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据此答题.

14.【答案】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平板划线法;灼烧;纤维二糖;倒平板;第一种;透明圈;C

【解析】【解答】(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2)分离和纯化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常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灼烧的方法灭菌.

(3)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第一种方法进入刚果红后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第二种方法在倒平板时进入刚果红.

(4)刚果红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会将纤维素分解而不能与刚果红染液呈红色,在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5)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A正确;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B正确;

C、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C错误;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正确.

故选:C.

【分析】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金属接种工具常用灼烧灭菌.刚果红染液与纤维素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染液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会出现透明圈,可以用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15.【答案】DNA 连接;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甘油管藏;乙醛;35(30﹣35);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使酶失活);4%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1.4×105

【解析】【解答】解:(1)用基因工程选育醋酸菌时,对含有ALDH基因的DNA与质粒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通过基因针线即DNA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常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并筛选耐酸的醋酸菌.用甘油管藏法将纯化的菌种长期保存.

(2)①醋酸菌能进行有氧发酵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在氧化为醋酸.

②图1中醋酸菌的最适发酵温度是35℃,所以最好把温度控制为35(30﹣35)℃.如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导致醋酸菌代谢缓慢甚至死亡.

③图2中乙醇浓度为4%时醋酸菌的产酸量最高,所以解析果醋发酵时需要将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调节到4%左右才接种醋酸菌.否则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导致产酸量下降.

(3)进行菌落计数时需要选择每个平板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统计计数,为避免误差,应当选择3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去平均值,故

每毫升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为(139+140+141)÷3÷0.1×100=1.4×105个/mL.

【分析】本题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选育出高发酵速率、耐酸的醋酸菌,用于果醋生产.据图分析:图1中醋酸菌的最适发酵温度是35℃,图2中乙醇浓度为4%时醋酸菌的产酸量最高.据此分析作答.

三、解答题

16.【答案】(1)②;1;①→③→②

(2)碳源;氮源;刚果红染色;酚红指示剂

【解析】【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本图是平板划线操作后的实验结果,②区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生长繁殖而来的,分析培养基上细菌的分布可知,①③②区菌落数越来越少,所以划线操作的顺序是①③②.(2)①自生固氮菌能自身固氮而获得氮源,但自身无法获得碳源,故应在此培养基中增加有机碳源,去除氮源(NH4)2SO4.②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故答案为:(1)②1①→③→②(2)①碳源氮源②刚果红染色酚红指示剂

【分析】(1)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2)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灼烧灭菌.(3)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四、综合题

17.【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8×107;无菌玻璃刮铲(涂布器);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解答】(1)①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由题意知,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39+38+37)÷3=38个,则1ml水样中的菌落数=(C÷V)×M=(38÷0.1)×100=3.8×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3.8×104×103=3.8×107个;实验中的接种工具称为无菌玻璃刮铲(也叫涂布器).

②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的接种环要通过灼烧灭菌;平板划线法分离菌株时,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其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由以上分析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所以培养基甲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用于纤维素分解菌鉴别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因此培养基乙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故答案为:

(1)①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无菌玻璃刮铲(涂布器)灼烧②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分析】1、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

2、计算样品菌液中的菌株数时,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样品菌液的稀释倍数.

3、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18.【答案】(1)添加NaCI溶液、调节pH、灭菌

(2)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

端);6

(3)稀释涂布平板;小于;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9

(4)3%

【解析】【解答】】解:(1)配制培养基时,需待各种营养成分配制完成后再调节pH,最后进行灭菌.(2)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划线操作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由于图1中有5次划线,每次划线完需灼烧,再加上第一步灼烧,故完成图一所示操作,至少需要灼烧接种环6次.(3)据实验操作可知,步骤④中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由于培养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细胞可能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导致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取样时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计数,需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由于每种浓度设3个重复实验,共有3种不同浓度,故每次统计活菌数目时,需要从9个培养瓶中取样.(4)由图二可知,该耐盐菌在3% NaCl最多,故最适合处理含3% NaCl的废水.故答案为:(1)添加NaCI溶液、调节pH、灭菌(2)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6(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9(4)3% 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增大接种量)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