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考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word文本版)——历史

2019-2020年高考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word文本版)——历史

2019-2020年高考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word文本版)——历史

2019-2020年高考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word文本版)——历史

I.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的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

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考试大纲》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

新课程的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考查融为一体。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

展脉络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鼓励考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

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II.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 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 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 .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 .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 .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 .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 .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 .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 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 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 .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 .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 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共和制 D .无产阶级专政 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

浅议高考历史小优秀论文解题技巧

浅议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教师教育论文 浅议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 2011年至2014年,在江苏历史高考试卷中,连续4年出现历史小论文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历史小论文试题还被收入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说明“典题示例”。小论文题成了历史高考的“时尚”,这种题型设计旨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一个较好的尝试,符合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预测,2015年的高考试卷中还会继续保持此种题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历史小论文题不管分值还是字数要求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能力要求不断提升,从论证材料中的论点到给定主题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围绕主题多角度论证,而江苏考生小论文得分普遍偏低。因此,要想在历史考试中有所突破,奋斗在一线的教师应该重视对小论文题型的指导。 一、了解历史小论文题型 在2011年至2014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考察的小论文主要有两种题型。 1.史论型: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 如:(2011江苏卷)22.(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略)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对于史论型历史小论文,要深入分析其观点的实质和内涵,作出正确判断。 2.史料型: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如:(2013江苏省南泰扬宿高三历史二模)(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拥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关于这三大革命,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从而使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欧化、非洲的分割及对亚洲和大洋洲的支配成为可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00字左右。) 对于史料型历史小论文,要全面准确理解背景材料,从材料中领悟历史信息和内在含义。审视材料,从历史发展的宏观特征中把握主题。 二、历史小论文写作存在问题 从2011年江苏卷考生的答题情况看,22题第三问分值为6分,均分为1.60,

2007年高考试题——数学理(广东卷)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理科) 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宁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或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P A B P A P B = . 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 1 2 2 1 ?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题5分,满分40分) 1 .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M ,g(x)=ln(1)x +的定义域为N ,则M ∩N= (A ){|1}x x >- (B ){|1}x x < (C ){|11}x x -<< (D )? 【解析】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和集合的基本运算。由解不等式1-x>0求得M=(-∞,1),由解不等式1+x>0求得N=(-1,+∞),因而M ?N=(-1,1),故选C 。 答案:C 2.若复数(1+bi )(2+i)是纯虚数(i 是虚数单位,b 为实数),则b= (A) 2 (B) 12 (C) -1 2 (D) -2 【解析】考查复数的运算和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1+bi)(2+i)=2-b+(1+2b)i ,而复数(1+bi)(2+i)是纯虚数, 那么由2-b=0且1+2b ≠0得b=2,故选A 。 答案:A 3.若函数21 ()sin ()2 f x x x R =-∈,则f(x)是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 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 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 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 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 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高中历史论文:2010年高考历史解题大全:历史分析“公式” 答题模式

2010年高考历史解题大全:历史分析“公式” 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2010年高考历史解题大全:高考历史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007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文科) 参考公式: 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1 2 21 ???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a y bx x nx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 {10{0}1M x x N x x =+>=>-,,则M N = ( ) A .{11}x x -<≤ B .{1}x x > C .{11}x x -<< D .{1}x x -≥ 2.若复数(1)(2)bi i ++是纯虚数(i 是虚数单位,b 是实数),则b =( ) A .2- B .1 2 - C . 12 D .2 3.若函数3()()f x x x =∈R ,则函数()y f x =-在其定义域上是( ) A .单调递减的偶函数 B .单调递减的奇函数 C .单调递增的偶函数 D .单调递增的奇函数 4.若向量a b ,满足1a b == ,a 与b 的夹角为60°,则a a a b += ··( ) A. 1 2 B. 32 C.312 + D.2 5.客车从甲地以6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到达乙地,在乙地停留了半小时,然后以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1上时到达内地.下列描述客车从甲地出发,经过乙地,最后到达丙地所经过的路程s 与时间t 之间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1 2 3 60 80 100 120 140 160 t (h) s (km) 1 2 3 60 80 100 120 140 160 t (h) s (km) 1 2 3 60 80 100 120 140 160 t (h) s (km) 1 2 3 60 80 100 120 140 160 t (h) s (km) A . B . C . D . 0 0 0 0

2017全国卷高考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

2011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小论文汇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 图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广东理科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数学试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 (广东卷)数学(理科)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要求的。 1. 已知函数x x f -= 11)(的定义域为M ,)1ln()(x x g +=的定义域为N ,则=?N M A.{} 1φx x B.{}1πx x C.{} 11ππx x - D.φ 【命题意图】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和集合的基本运算 【参考答案】C 【原题解析】由解不等式1-x>0求得M=(-∞,1),由解不等式1+x>0求得N=(-1,+∞),因而M ?N=(-1,1),故选C 。 【备考锦囊】在备考中应把握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尤其要把握好集合的交并补等基本运算。 2. 若复数)2)(1(i bi ++是纯虚数(i 是虚数单位,b 是实数)则b = A.2 B. 2 1 C.2 1- D.-2 【命题意图】考查复数的运算和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A 【原题解析】(1+bi)(2+i)=2-b+(1+2b)i ,而复数(1+bi)(2+i)是纯虚数,那么由2-b=0且1+2b ≠0得b=2,故选A 。 3. 若函数是则)(R),(2 1 sin )(2 x f x x x f ∈-= A.最小正周期为 2 π 的奇函数 B.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π2的偶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命题意图】考查三角变换和三角函数的性质 【参考答案】D 【原题解析】通过二倍角公式可将f(x)等价转化为f(x)= 2 1 cos2x ,有余弦函数的性质知f(x)为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选D 。 【备考锦囊】运用二倍角公式来降幂是常用的技巧,备考中学生应该熟练的掌握这种方法 4. 客车从甲地以6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到达乙地,在乙地停留了半小时,然后以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到达丙地,下列描述客车从甲地出发.经过乙地,最后到达丙地所经过的路程s 与时间t 之间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2019届广东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广东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材料表明 A. 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 B. 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C. 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 D. 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天下四方”是指一统,即统一天下。根据所学可知,“楚国”“问鼎中原”是在春秋时期,诸国混战促进民族交融催生大一统观念。故答案为C项。A项,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表述与材料中“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相符,但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天下观念是否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关,不能一概而论,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真题研究和解题技巧分析 一、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 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 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3.语言精炼: 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二、解题技巧 (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0年中的“历史前提”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2008年广东高考试题数学理(免费)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理科) 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P A B P A P B +=+. 已知n 是正整数,则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02a <<,复数z 的实部为a ,虚部为1,则z 的取值范围是( ) A .(15), B .(13), C . D . 2.记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 2 a =,420S =,则6S =( ) A .16 B .24 C .36 D .48 3.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1.已 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 A .24 B .18 C .16 D .12 表1 4.若变量x y ,满足24025000x y x y x y ?+? +????? ,, ,,≤≤≥≥则32z x y =+的最大值是( ) A .90 B .80 C .70 D .40 5.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A B C ,,分别是GHI △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

6.已知命题:p 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 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 7.设a ∈R ,若函数3ax y e x =+,x ∈R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 ) A .3a >- B .3a <- C .13a >- D .1 3 a <-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 E ,是线段O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与 CD 交于点F .若AC = a ,BD = b ,则AF = ( ) A .1142+a b B .21 33 +a b C . 11 24 +a b D .1 233 +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2题) 9.阅读图3的程序框图,若输入4m =,6n =,则输出 a = ,i = . (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或“:=”) 10.已知26 (1)kx +(k 是正整数)的展开式中,8 x 的系数小于 120,则k = . 11.经过圆22 20x x y ++=的圆心C ,且与直线0x y +=垂直 的直线方程是 . 12.已知函数()(sin cos )sin f x x x x =-,x ∈R ,则()f x 的 最小正周期是 . E F D I A H G B C E F D A B C 侧视 图1 图2 B E A . B E B . B E C . B E D . 图3

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录美洲的意义20.“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大抗议书》B.《权利法案》C.1787年美国宪法D.《人权宣言》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完整版)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

如何审题 历史非选择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空谈技巧的做法都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解题方法问题。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审: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设问仔细审读,明确题目要求。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 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⑴简述: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虽说是 “简”,但答题时要所涉及的“要点”还是多多益善。(点到为止,但“点”要全面。) ⑵说明: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证明,论证。 (作为问答题提示语,一般取前者,下同。) ⑶指出:(用浅显的语言或专业语言)指点出来。 ⑷阐述:阐明陈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⑸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 ⑹简析:简要分析。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 ⑺简评:简要评价。评价指衡量评定人或事物 的价值或作用(解题时常用辩证法)。 ⑻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的形式有横向比较(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和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 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 ⑼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 ⑽评述:评论﹑叙述。对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而言,一般要叙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观点(表明态度)。 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例: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12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 分

高中历史小论文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历史小论文答题技巧汇总,建议收藏! 解题概述 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 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 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2---3 分) 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 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2---3 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具体解题技巧 一、题型 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及范文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7广东高考作文为话题“传递”,首先让我们来关注话题中的“传递”二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奥运圣火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传递等。从话题的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另外从反面也可以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再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 我们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几个方面来打开思维。放眼自然,落花对枝头花的喃喃细语,传递“化做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和责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精神风貌、校园的教育文化。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或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如“雷锋精神的传递”“儒道精神的传递”、“长征精神的传递”等。无论哪种,都应重点落笔在传递的过程,揭示传递的意义。 俗话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没有时代精神的作文不能算作是好的作文,现实主义永远是高考的历史使命,因而命题者也是要“作文合为时而命”,任何脱离现实生活的题目都是不可取的。在过去的2006中,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06到07年,在中国又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无论是“国学”热,还是对外来节日文化的“抵制”,都反映了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思考,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举行,把奥运精神和中华文明如何传递给全世界,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因此我觉得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还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使命。另外,从新课程要求来看,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也比较好的体现了让学生关心时事,勇于自我探索、思考,加强课内、外的阅读量,做到“厚积薄发”。 具体的写作上,拟题可以在原话题前后添加相关概念,以便化笼统为具体,写起来就会生动的多,如“爱的传递”“微笑的传递”“孝的传递”“传递,在你我心间”等,作文标题最好体现话题及主旨。在立意和构思上,可由物而精神,由现象而本质,总之最后要落在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来,这样才能站的高,看得远,写得深刻。在结构上,可以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并列加层进的模式,文体上以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为首选,也可考虑记叙性散文和书信体构思。在行文中,可先由所见,所闻或一些现象引题,然后谈开去,把话题引向深入,由于话题是“传递,所以论据中自然要更多联系到历史,在论据方面可选取几个生动的历史画面,或表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探索精神,或表现大国民族“礼”的风范,或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理念,还有“尊老爱幼” “天人合一”“谦让”等,这些都是由古传递到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发扬和继承。最后可以强调没有“传递”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今天,也更谈不上美好未来的明天。 范文示例: 就这样,岁岁年年 太阳把光明传递给了地球和月亮,于是生命就这样诞生了——题记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了夏天;狂风暴雨,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