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设计分享—岭南园林建筑空间设计

经典设计分享—岭南园林建筑空间设计

经典设计分享—岭南园林建筑空间设计
经典设计分享—岭南园林建筑空间设计

经典设计分享—岭南园林建筑空间设计

一、概述

概述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场所,及供人们休憨与活动的建筑物、构筑物、园林小品等。园林建筑包括阁楼、亭廊橱材、寺塔庙观、轩厅斋坊等。我国园林建筑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及其他地方园林口北方园林一般规模宏大,气势夺人,建筑富丽堂皇。江南园林占地较小,明媚秀丽,朴素淡雅。岭南园林地处热带,更加注重庭院的通风、采光,建筑一般具有较高而宽敞的特点。

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求实兼蓄,精巧秀丽。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现存的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

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其他著名园林还有碧江金楼、宝墨园、顺德和园、粤晖园等。

园林文化

在中国园林里,岭南园林一直自成一体。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归属类型

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有皇家、私家、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的九曜园中。造园时,刘龑命人从各地搜罗来大批奇石点缀,积石如林,美不胜收。古人记载中,这些石头被认为是从江苏太湖周边运回来的太湖灵壁石。但经近代专家考证,认为五代时期太湖属吴越和南唐两国,远离南汉辖境,实在没有可能,应该是从省内封州(今封开)沿北江水路运来。

而私园有广东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公共园林有惠州西湖、肇庆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湾龙湖岩等。

布局类型

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筑庭院园林,如东莞可园、广州白天鹅宾馆、海口华侨宾馆等。

地域类型

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广西园林以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为特征,表现于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

海南园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岛景、礁景、滩景为山水特征,草顶、鱼饰、朴素为建筑特征,椰林、槟榔、三角梅等为植物特

征。各个园林中堆山都用珊瑚石,大东海以它砌坡,海洋公园以它砌门,五公祠以它堆山。福建园林以礁石、塑鼓石为山水特征,以起翘正脊、海波脊尾为建筑特征,正脊龙雕、鱼草山花和石刻石雕为装饰特征。台湾园林以灰塑石山、咕咾石山和模仿福建名山为山水特征,以闽南建筑为建筑特征,以平顶拱桥为桥特征,以灰塑或砖雕瓜果器具漏窗为装饰特征

园林特点

庭院布局

岭南庭院布局大致有下面四种:1)建筑绕庭;2)前庭后院;3)书斋侧庭;4)前宅后庭。

建筑绕庭布局

建筑绕庭即建筑物沿园的四周布置,并以建筑物及廊、墙形成一个围合空间的布局方法。它的特点是在极为有限的面积内布置较多的建筑,且不致造成局促、拥挤的局面。如东莞的可园。

前庭后园布局

前庭后院或前庭后宅是岭南另一种常见的庭园布局方式,庭园中的住宅,大都设在后院小区,自成一体。宅居和庭园相对独立,各自成区,但没有实墙相隔,而是又分又连。庭园区与住宅区的

间隔,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庭园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布局较为疏朗开阔。住宅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但比较灵活和自由。实例有顺德清晖园。

书斋侧庭布局

书斋是岭南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它通常与住宅、庭园结合在一起。大多数书斋设在住宅旁,书斋与宅院一墙之隔,用门洞相连接。书斋庭园的形状、大小、尺寸灵活多变,庭园空间通透迂回,多采用敞庭、拜庭、连廊、通花墙等开敞的建筑或小品。书斋庭园中布置水景假山,种花植木,自然风趣比较浓厚。这种书斋侧庭在粤东宅园出现较多。

前宅后庭布局

前宅后庭或前宅旁庭的布局方式前面为多进传统天井院落式的宅居,后面或宅旁才是庭园。以宅为主的民居多用中轴对称的方法,并且大型宅居可以有多条轴线,穿过严谨对称的重重院落,在一些民居的后部或一侧,常常会意想不到地出现一个自由布局的小型庭园。

空间表现与建筑体形

空间是庭园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它通过划分、组合、联系、衔接和过渡等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岭南园林的建筑体形一般较

为轻快,通透开敞,构造简易,体量也较小,建筑的外形轮廓‘柔和稳定,大方朴实。岭南园林的厅堂一般为三开间,明间与次间中常有格扇或门罩分隔,划分成会客交友和看书休息等不同作用的空间,岭南庭园是一种以建筑围合的庭园空间,在岭南庭园或庭院中,围合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四合院形式的庭院,多出现在岭南一些较为正规的建筑组群里,如府衙官邸、寺院道观、祠堂书院等。除了四合院的基本形式外,还有其它一些组合方式。如用墙垣与建筑物结合围成庭院,东莞可园的壶中园小院,就是三面建筑物一面围墙围合而成的小庭院。岭南庭园在布局上多具有地方的特点。如番禺余荫山房采用几何图案形的平面布局,将两个水庭并排组成,一个为“回”字形,另一个则为方形;东莞可园则运用“连房广厦”的布置,建筑成组成群地围合着一个大庭园,园内的空间穿插组合有点象小街坊,这与以往采用单栋分布、联以回廊曲院的布局手法迥然不同。

如果说北方皇家园林是一望无际的山山水水,感觉是没有特定的环境空间限定,而江南园林是筑有自己的天地,以隐的思想为主导,那么岭南庭院则反映了园主人既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但又想向外扩展,了解外部世界的思想情感。岭南庭园的空间特征是内收型和扩散型的结合。岭南宅园的园内空间也是属于围合封闭的内收型,但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在视线组织上,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空间的扩散感。

园林选址

岭南园林的营建,最重视的是选址,而选址也最能表现出建园者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意趣。苏州园林的选址原则是:辟园于小巷深处,园林混杂于民居中间,也就是在闹市中求僻静去处,通过艺术构思和人工手段去营造出一片城市山林之境。而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甚至将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巧构。保留至今的粤中四大名园,清晖园、梁园建在小镇边缘,可园、余荫山房则建在乡村,以求得良好的环境条件。

园林要素

——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

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

从类型上看,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于碉堡,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的石舫外,还有岭南的舫,如宝墨园的紫洞艇,更有与众不同的船厅,把客厅与楼结合,略带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故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规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的,或用角梁与枋穿插的,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与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

就组合方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玻窗,砖雕窗,灰塑门;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的“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

古园的字画相对较少,现代园林中更是少用,但也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园后门联“不深不浅湖水,半砖半阁人家”;余荫山房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有联“荷花世界,荔子光阴”;可园邀山阁联“大江前横,明月直入”、可园雏月池馆联“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正门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人境庐息亭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惠州西湖六如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够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5] 。可园收藏有可园创建人张敬修以及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居巢、居廉的艺术作品[6] 。余荫山房深柳堂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人的诗句和乾隆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7] 。宝墨园艺林苑内的霍宗杰、赵少昂、杨善深三馆荟萃了大量古今名家书画,雅集馆内收藏了190幅反映200多年前广州民间生活的通草画[8] 。

?

植物

用“四季繁花,雨带风光”八字概括,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簕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

这段时间,是‘中国式’庭园风格在欧洲传播的极盛时期。外商们经常到行商庭院聚首,中外画家对园林精心描绘,并向全世界发行风景“外销画”,让广东园林漂洋出海,声名远播。1742~1744年间,英国建筑家钱伯斯曾两次来到广州考察庭园建筑。据记载,当年十三行同文馆毕业生张德彝出访瑞典,在瑞典太后宫中的中国式房屋中“恍如归帆故里”,四壁悬草书楹贴,器皿陈设皆运自广东……欧洲模仿中国情调的时尚持续了近百年,这一时期正是十三行时期。

代表性园林

清晖园

顺德清晖园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体风格以雅致古朴著称。此园始建于嘉庆五年(1800),面积为二万二千多平方。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

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馈交互融合。

梁园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番禺南村镇,清代同治六年(1867)兴建,距今130多年。全园建筑面积只有近二千平方米,为四大名园中最小巧玲珑的,并因它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而著称,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园

东莞可园始建于清代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在3.3亩的土地上,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山水桥榭,亭楼馈,厅堂轩院,一并俱全。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