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朝方士房中秘术

六朝方士房中秘术

六朝方士房中秘术
六朝方士房中秘术

江西社会科学#$%&’($)*+$%,)+$-&+-.

哲学研究

/000年第11期

2收稿日期3/00040"4/0

2作者简介3朱越利51"!!—6,男,河北省定州市人。中国道教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道经总论》、

《道藏分类解题》等。

2摘要3本文考证认为,彭祖道和五行之道皆为晋代房中术。本文从历史文献中勾稽了这两个

派别的代表人物和经典,分析了其内容。并指出,六朝重要的房中术资料还有《养性篇》、《养性延命录》、《仙经》、《黄老玄示经》和《大清经》等。

2关键词3彭祖道;五行之道;六朝房中术2中图分类号37"81

2文献标识码39

2文章编号3100!481:;5/000611400!"40<

一、《彭祖经》的年代和彭祖派

撰于萧梁时期的《洞真太上太霄琅书》亦是重要的古上清经。该经卷"提出“七经之道”,依次为仁经、义经、智经、信经、德经、道经。又说:“玄、素、黄帝、容成、彭铿、巫咸、陈赦习学七经,演述阴阳,生生为先。先人之志,非但七人。七人迹多,亦号七经”。我们不妨将前一种七经称为道德七经,后一种七经称为阴阳七经。这是说,玄女等人学习道德七经,撰有阴阳七经。该经卷<将玄素之道与服御、吐纳、金丹等,都看作遣欲求不死方的辅佐之术。该经的宣传,表明魏晋以来玄素之道、涓彭之术、容成御女术等在继续流行。

至于阴阳七经,托名玄女撰的《玄女经》、托名素女撰的《素女经》和巫咸撰《子都经》,它们都是汉代

经典,这是我们已知的。现在我们需要查一下所谓黄

帝、容成、彭铿和陈赦撰的其余四部经。

梁阮孝绪《七录序》引《七录目录》曰:“房中部十三种,十三帙,三十八卷”。这1=种之中大概包括上述阴阳七经在内。但《七录目录》已佚,我们无法肯定这一点,书名亦不得而知。

不过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开列了一个道经书目,为道教书目的滥觞。其中在《元阳子经》之后、《入山经》之前开列“《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开门子经》、《容成经》”等八部经。除《张虚经》和《天门子经》外,这八部经中的其余六部经的名称,与阴阳七经的六位作者的姓名相同,盖非巧合。由此推断,所谓容成撰的经叫做《容成经》,所谓彭铿撰的经叫做《彭祖经》,所谓陈赦撰的经叫做《陈赦经》。黄帝所撰为何经,仍不明。

论六朝方士的房中术

!朱越利

5中国道教学院,北京

1000<:6

《容成经》和《陈赦经》至今未发现。《道枢》卷#有《容成篇》,为曾#引前人语,驳泥水丹法,不是六朝经典。阴阳七经中的其余四经,可考者唯有《彭祖经》。

葛洪撰《神仙传》中有《彭祖传》。《彭祖传》说,彭祖为殷王大夫,善于补养导引之术。殷王又奉事采女,采女知养形之方。殷王令采女问道于彭祖,具受房中之要。采女转授给殷王,殷王试行有效。殷王企图独自垄断彭祖之术,欲杀害彭祖及所有传习彭祖道的人。彭祖逃走,不知所在。葛洪著《抱朴子内篇?极言》将采女记为$女,指出这一传说出自《彭祖经》。

东汉初年光武帝为后宫规定等级,采女地位较低,相当于后世所说宫女。《后汉书?皇后纪上》曰:“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有人说,把宫女命名为采女,是因为她们充当皇帝的药鼎,供采药用。陈撄宁不以为然,反驳说:“采女乃宫女之别名,因其衣服具有色采,故称采女……今以采女女乐等名称,附会于采药之说,太觉牵强”。光武帝是否修炼房中采补术,不明。即使他热衷此术,大概也不会将女鼎列为后宫等级。“采”字,原义为捋,即采集之采,是动词,为一种劳作。采女大概是宫中劳作之女的意思,故等级最低。“采”字,大概也可与色彩之“彩”和花纹之“$”二字通用,故陈撄宁之说亦有道理,后世称宫女为$女或彩女可为证。如《后汉书?吕强传》曰:“臣又闻后宫$女数千余人,衣食之费,日数百金”。唐王翰《古蛾眉怨》曰:“宫中$女夜无事,学凤吹萧弄清越”。鲍照《淮南王》二首之一曰:“紫房彩女弄明珰”。李白《飞龙引》曰:“宫中彩女颜如花”。这些$女、彩女大概泛指嫔妃和宫女。大概是由女性引申,出现了“%”字,作为女子名用字,采女遂又被称为%女。如法琳《辩正论》卷$“孙皓溺像,阴疼累月”注引南朝刘义庆《宣验记》曰:“中宫有一%女,先奉佛法,内有所知,凡所记事往往甚中”。总之,采女本是杂使宫女,不是药鼎,也没有被皇宫或儒家方术化和神化。

是道教最早将采女方术化和神化。《彭祖经》暂且不说,其它将采女方术化和神化的道教著作都撰于晋代。方术化如《抱朴子内篇》将采女与各种方术相联系。如其《仙药》篇说赵瞿服食松脂,夜见面上有$女二人游戏其口鼻之间。一年后二女长大,追随左

右。其《金丹》篇介绍《采女丹法》,《遐览》篇著录《&女符》。神化如《太上洞渊神咒经》中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各种$女,她们是驱鬼度人的神,是魔王的配偶。该经卷%说“三天玉女八十亿人与十方$女三十九万人”誓逐恶鬼,卷&"说发大水时“天帝$女十二万人”将会度化人民,卷&’说“九天大魔王、三十六天魔王及天人$女诸天梵王魔王眷属”闻天尊说偈。也有道经把采女作为贞节女子的称呼。如六朝《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曰:“若见采女,当愿一切守清忍志,慕在贤贞”。将某人或某称号方术化和神化当经历一段过程,这大概就是采女在晋代才成为方士和神仙的原因。

在马王堆帛书房中术中,彭祖就是房中术家,但无采女向他求教之事。东汉《列仙传?彭祖传》亦没有提到采女。只有到了东晋的《神仙传》和《抱朴子内篇》摘引的《彭祖传》,才出现殷王、采女和彭祖的房中术故事。再者,其它将采女方术化和神化的道教著作也都撰于晋代。由这些推断,《彭祖经》盖撰于晋代。

《神仙传?黄山君传》说《彭祖经》的作者为黄山君,其曰:“黄山君者,修彭祖之术,年数百岁犹有少容。亦治地仙,不取飞升。彭祖既去,乃追论其言,为《彭祖经》。得《彭祖经》者,便为木中之松柏也”。《笔记小说大观》本《神仙传》将此段合入《彭祖传》,为其结尾,文字略有差异,基本内容一致。黄山君除撰《彭祖经》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口诀。《真诰》引《黄仙(山)君口诀》曰:“服食药物,不欲食蒜及石榴子。猪肝、犬头肉至忌,都绝为上。道士自不可食猪犬肉而交房中,令药力不行。”又:“计食一斤,损算百日,子其慎之。”《三洞珠囊》卷#引《真诰》第五曰:“《黄山君诀》曰:‘养性:服食药物,不欲食蒜及石榴子,道士自不可食。’又:‘禁房中,既令药力不行。’又:‘计食一斤,损算百日也’”。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将黄山君列入第四级神仙。

黄山君又称黄山公。《抱朴子内篇?极言》指明,彭祖逃走$"余年后,有人在流沙之西见到他之事,出自《黄山公记》。

黄山君又称黄山子。《抱朴子内篇?黄白》曰:“《黄山子》曰‘天地有金,我能作之,二黄一赤,立成不疑’”。

被晋代人称为君、公、子,黄山君当是晋代人。从《彭祖经》、《黄山君口诀》和《黄山子》诸书佚文可知,黄山君兼擅黄白术、服食术、养性术和房中术,与葛

洪相似,的确带有晋代道士特点。黄山君著《彭祖经》当是晋代著作,早于葛洪。

有人把《彭祖经》视为汉代著作,根据是《医心方》将叙述殷王使采女问彭祖的这一段话,征引为素女所说。推论方法是,汉代已有《素女经》,既然是素女所说,《彭祖经》自然也出自汉代。奇怪的是六朝文献《神仙传》、《抱朴子内篇》和《养性延命录》,都叙述了殷王使采女问彭祖之事,但都没有提到这是素女所说,晚出的《医心方》何以为证#我以为,《医心方》将此事引为素女所说,不是《医心方》编辑者笔误,便是所用《彭祖经》是经篡改的晚出版本。我们不能仅据此就将《彭祖经》定为汉代作品,更不能轻易归入《素女经》。

《抱朴子内篇?极言》说彭祖的弟子有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离娄公、太足君、高丘子、不肯来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成仙而去。《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去丘子《黄山公记》。“高丘子”和“去丘子”二名仅一字之差,疑是一人。去丘子撰《黄山公记》,当与黄山君同是时,疑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离娄公、太足君、不肯来等也与黄山君同时。黄山君和此八人当为晋代房中术彭祖道的代表人物。

《神仙传?白石生传》说白石生是黄丈人弟子,以交接之道为主。是知他也是修炼房中术者。此外,他的修炼还以金液之药为上,性好朝拜存神,又好读《仙经》及《太素传》,煮白石为粮。他不肯升仙,只愿在人间作隐遁仙人。彭祖问他为什么不升天,他回答说天上要事奉尊者,比人间更苦。白石生把自由看得比闻达更宝贵。但在《抱朴子内篇?对俗》中,类似的话由彭祖说出。我们不知石生是否实有其人,是否也是晋代方士。如果是的话,他与彭祖和黄山君的地仙思想相投,也以交接之道为主,可能也是彭祖派人物。

二、彭祖道的内容

《抱朴子内篇》、《神仙传》、《养性延命录》和《医心方》等所辑彭祖述交接之道,述彭祖与采女问答之言,当为《彭祖经》佚文。由这些佚文可知彭祖道的大概。

彭祖道继承了法天地的思想,以天地交合来说明人应当交合。其曰:“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这是说男女交合就如同天地交合一样,是本性使然。其

解释说:“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竟之限……天地昼离而夜合,一岁三百六十交。而精气和合者有四,故能生育万物,不知穷极。人能则之,可以长存”。这段话也为《医心方》所引,有删节。其将夜晚视为天地交合,将四至视为精气和合,这是用天象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解释天地永恒存在的原因,以此说明人应当交合。

天地即阴阳,法天地也就是法阴阳。彭祖道用阴阳学说解释房中术的病理和医理,警告说“阴阳不交则伤人”,要求养生必须“通阴阳”。他甚至认为懂得用阴阳学说养生的人$“能养阴阳者”%,房中术可以无师自通$“阴阳之意可推而得”%。他断言采女就是这样的人。

根据阴阳学说,《彭祖经》解释了鬼交病的病因和危害。其曰:“凡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鬼魅因之共交,失精而一当百”。对于鬼交的病因和危害,《医心方》所引《彭祖经》说得更详细。其曰:“由于阴阳不交,情欲深重,即反鬼魅假象,与之交通。与之交通之道,其自有胜于人。久交则迷惑,讳而隐之,不肯告,以为佳,故至独死而莫之知也。”该处还提到,如果有人不相信这种病因分析的话,可以自己亲自实验一下。该经还强调,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不应当放弃性生活,因为老人也有欲望。如果强制自己,难持易失,也会造成鬼交病。彭祖道为鬼交病开的治疗方是令男女交合,或者用药熏、服药。

彭祖道的另一个指导思想是乐而有节。其曰:“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美色淑姿,幽闲娱乐,不致思欲之惑,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无求,所以一其志也。八音五色,以玩视听,所以导心也。凡此皆以养寿”。彭祖认为,包括性爱在内的丰足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使人长寿。这种观点是符合实际的。但同时彭祖又指出,这些享乐如同水火一样,具有两面性,可以造福,也可以为害,应当掌握适当的度。如果“用之过当,反为害耳”,甚至“反以速患”。这种节制思想,也是正确的。由此可知,《彭祖经》所说的:“上士别床,中士异被”,并不是绝欲,而是节欲。彭祖认为,只有下才之士,不懂节制,缺乏自控的意志,才不得不禁止他们享受。这种乐而有节的思想,用彭祖的话说叫做“道不远求”,用采女的话说叫做“不逆人情而可益寿,不亦乐哉”。西汉阴道也主张乐而有节,礼乐互补,倡导夫妻共享性快乐,以维护家庭和谐为目的。彭祖道的

乐而有节的思想完全站在男人养生的立场上,不如西汉阴道境界高。

但是《彭祖经》也为房中术进行了辩护。其罗列了各种损伤身体的行为后说:“所伤人者甚众,而独责于房室,不亦惑哉”#

彭祖道将金丹术视为至道,并且将房中术与爱精养神、服气炼形、医药养生等术结合进行。

彭祖道也主张贵精不泄。其曰:“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忍,不可不慎”。但忍精就享受不到性高潮的快感。彭祖用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对人进行劝告。他说射精的快感是暂时的,保精使人健康,可长久地享受性快乐,还是不射精为好。其曰:“夫精出则身体怠倦,耳苦嘈嘈,目苦欲眠,喉咽干枯,骨节解坠,虽复暂快,终于不乐也。若乃动不写$泻%,气力有余,身体能便,耳目聪明,虽自抑静,意爱更重,恒若不足,何以不乐耶”&

彭祖对偶尔射精,没有大惊小怪,而是以能否及时恢复失去的精液为掌握的原则。他认为多次交合后偶尔射一次精,或者一月射两次精,精液能够恢复,不会伤害身体。如果频繁射精,精来不及恢复,则有危险。最好是频繁交合而不射精,这样能使精很快恢复。另外可用导引,弥补射精造成的损失。《彭祖经》描述了男子阴衰的五种症候,认为这是由于“不徐交接而卒暴施写$泻%所致”,开出的治伤办法是御而不施。

彭祖道认为交接时可以得到玉门中的阴气,使疲软的阳根变得坚挺。这时继续缓慢地交合,“精动而正闭精,缓息瞑目,偃卧导引,身体更复”。彭祖道还倡导交合时多含女子舌液和唾,像服汤药一样服下去。这些是食阴思想的继续。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采阴。为了采阴,《彭祖经》要求做到“从容安徐,以和为贵”,察女症候,致气采气。

彭祖道提出在交合中频繁更换性伙伴的作法。要求欲一动就立即换人。彭祖解释说,一个女子只有很少的阴气,男子获益不大。另外,阳道法火,阴道法水,水能制火,阴能消阳,如果同一个女子交合时间过长,阴气反过来会吸收阳气,男子采到的阴气少于失去的阳气,得不偿失,身体反而受到损害。如果频繁换人,那么男子不会损失阳气,却能采取许多女子的阴气,积少成多,对身体大有益。《彭祖经》说:“但能御二十女子而复不泄者,令人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而不泄者,年万岁”。

不仅主张多御女,彭祖道还提出多御少女,并指

出这是为日理万机的君王敬献的建议。彭祖还为君主制定了选择少女的标准。他说,合格者不必容色妍丽,但应当是“年少未生乳而多肌肉者”。有这样的性伙伴七八人,便会受益很大。《彭祖经》所说少女,大概是年轻女子的意思。经中说最佳年龄为十四五岁以上至十八九岁以下,最大不可超过三十岁。还有一个标准是童女。童女大概是指处女。即使不是处女,也不要生育过子女者。还有一个标准是“不知道”。“不知道”大概是不懂房中术的意思。如果懂得多,就不会听任摆布了。

彭祖道讲述了交合的禁忌,包括躲过恶劣自然环境的“天忌”,错开不良心理情绪的“人忌”,和回避神灵场所的“地忌”等三忌。又说暮须远内。

彭祖道也关心广嗣,指导说月经净后三五日交合,可使女子怀孕生子。关于优生,彭祖道说应选择吉日和王相之日交合,令人长生,有子必寿。应取月宿日交合,生子长命,贤明富贵。

《彭祖经》还开出以麋角为主的壮阳药方,反对使用助乐用品,如以粉纳阴中以象牙制假阴茎等。

三、五行派

《洞真太霄琅书》卷’介绍了玄素七经之后曰:“天门、玉子皆传斯道”。

《神仙传?天门子传》曰:“天门子者,姓王名纲,尤明补养之要。……天门子既行此道,年二百八十岁,犹有童女之色。乃服珠醴得仙,入玄洲去也。”《仙苑编珠》卷上引《神仙传》曰:“天门子姓王名纲,善补养之法,行玄素之道,年一百八十岁,有童女之色”。《云笈七签》卷()’《神仙传》全录此传,个别字有出入。

《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的《天门子经》,当为王纲所著。

《神仙传?玉子传》曰:“玉子者,姓张名震,南郡人也。少学众经。周幽王徵之不起……师长桑子,受其众术。乃造一家之法,箸道书百余篇。其术以务魁为主,而精于五行之意。演其微妙以养性治病,消灾散祸……后入崆峒山合丹。丹成,白日升天也”。

精于五行之意即精于五行之道。《道藏》本《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玉子《五行要真经》,盖为张震所著。另,疑《抱朴子内篇?遐览》开列的“《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天门子经》、《容成经》”等八部经中的《张虚

经》,盖为《张震经》,即《五行真要经》别称。

仙传说天门子仙去、玉子是周幽五时人等等,均不足信。七经之《彭祖经》为晋代著作,天门子和玉子传之,二人自然不会早于晋代。《天门子传》说天门子成仙之后入玄洲而去。晋王嘉著《十洲记》,出现玄洲,天门子不早于王嘉。《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天门子经》和玉子《五行要真经》,二人自然不会迟于葛洪。简言之,天门子和玉子为晋代房中术家。

所谓“传斯道”,“善补养之法,行玄素之道”,盖其术与玄素之道、涓彭之术、容成御女术、彭祖道等相近。与黄山君等相呼应,天门、玉子当是晋代的又一个房中术派别。该派以五行述房中术,可称为五行派。

修五行之道的玉子在南北朝时仍有影响。如在《真诰》卷#中,女仙紫微夫人吟诗,称玉子为伴侣。又杨羲书吟咏玉子成仙事。但还有另外一个玉子。《真诰》卷$#有许掾从《剑经》中抄录的玉子剑解的神仙事迹,玉子被说成为尧之父帝喾。此玉子非张震。

《神仙传?阳子传》说玉子有门人三十余人。《神仙传》记载了玉子的几位弟子的事迹。还有几位大概是天门子的弟子,他有多少弟子不详。天门子、玉子和他们的弟子修炼五行之道,活跃于晋代,他们弟子的事迹分述如下:

$、太阳子离明,系玉子之弟子,为太阴女之师,著《七宝树之术》。

《太阳子传》曰:“太阳子者,姓离名明。本玉子同年之亲友也。玉子学道已成,太阳子乃事玉子,尽弟子礼,不敢懈怠……善为五行之道……著《七宝树之术》,深得道要。服丹得仙”。

%、太阴卢全,系玉子之徒孙,为太阳子之弟子。

《太阴女传》曰:“太阴女者,姓卢名全。为人聪达,知慧过人。好玉子之道。颇得其法。未能精妙,时无明师。乃当道沽酒,密欲求贤。积年累久,未得胜己者。会太阳子过之,饮酒。见女礼节恭修,言词娴雅……遂授补道之要。授以蒸丹之方。合服得仙”。

"、太玄女颛和,盖玉子之弟子。

《太玄女传&曰:“太玄女者,姓颛名和……治玉子之术,遂能……无所不为。行三十六术,甚有神效。起死无数,不知其何所服食。颜色益少,鬓发如鸦。忽白日升天而去”。

《真诰》卷$#说太玄仙女名西灵子都,其弟子有汉代司马季主等数人。此太玄仙女是另一仙女。

#、太阳女朱翼,系绝洞子之弟子,盖天门子或玉子之徒孙。

《太阳女传》,曰:“太阳女者,姓朱名翼,敷演五行之道……奉事绝洞子。丹成以赐之,亦得仙升天也”。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卷上说西王母将上真之道传青要帝君,青要帝君传鲁女,鲁女传太阳女,“太阳女常于世中行之,洞睹玄空,面生金光。年七百岁,上和之年时人谓之年十七八。常乘飞凤游行天下。亦监察有道人,或降以真’,有宿分者或于景响中遇而悟之。得接真形,便能飞行”

!、绝洞子李修,因其弟子修炼五行之道,其盖天门子或玉子之弟子,著《道源》。

《绝洞子传》曰:“绝洞子者,姓李名修……年四百余岁,颜色不衰。著书四十篇,名曰《道源》。服丹升天也”。

’、九灵子皇化,修炼五行之道,盖天门子或玉子之弟子。

《九灵子传》曰:“九灵子者,姓皇名化,得还年却老胎息内视之要、五行之道……在人间五百余年,颜容益少。后服炼丹而乃登仙去矣”。

《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九灵符》。

(、北极子阴恒,因其术与《天门子经》相似,盖天门子弟子。《北极子传》曰:“北极子者,姓阴名恒……后服神丹而仙焉”。

五行派既修炼房中术,又炼外丹,这正是《周易参同契》以来的传统。他们还同时修炼服食、服气、符箓、变化诸术。

四、五行之道的内容

《神仙传?天门子传》引天门子所述经文,当是《天门子经》佚文。其曰:“阳生立于寅,纯木之精。阴生立于申,纯金之精。夫以木投金,无往不伤,故阴能溲阳也。阴人著脂粉者,法金之白也。是以真人道士莫不留心驻意,精其微妙,审其盛衰。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后玄武,不死之道也。”又曰:“阴人之情也,有急于阳,然能外自戕抑,不肯请阳者,明金不为木屈也。阳性气刚躁,志节疏略,至于游宴,则声气和柔,言辞卑下,明木之畏金也”。

《太阴女传》记载,太阳子到太阴女的酒店喟然叹曰:“彼行白虎、(蛇,我行青龙、玄武。天下悠悠,知者为谁)”太阴女闻之大喜,使妹问客:“土数为

几#”对曰:“不知也。但南三、北五、东九、西七、中一耳。”太阴女一听便知太阴子的功法胜于自己,遂拜其为师。太阳子曰:“共事天帝之朝,俱饮神光之水,身登玉之魁,体有五之宝,唯贤是亲,岂有所怪。”遂授补道之要,授以蒸丹之方。“九”原为“七”,据《云笈七签》改。吴筠《形神可固论?守神》的引文可对此作补充,其曰:“又按太阳子谷$答%&太’阴女曰:‘我行青龙与白虎,彼行朱雀及(蛇。东九,西七,南三,北五,中居一。反精采’而补我身,虚入实出甄我藏府,即可寿无涯矣”。

《绝洞子传》引绝洞子李修之经,盖《道源》佚文。其曰:“弱能制强,阴能弊阳。常若临深履危,御奔乘驾,长生之道也”。

《九灵子传》引九灵子皇化所述经文,当为《九灵符》佚文。其曰:“此术可以辟五兵,却虎狼,安全己身,营护家门,保子宜孙,内外和睦,人见则喜,不见则思,既宜从军,又利远客……百事皆利,世有专世。行此道者,大得其妙”。

《北极子传》引北极子阴恒的经文曰:“治身之道,爱神为宝。养性之术,死入生出。常能行之,与天相毕。因生求生真生矣,以铁治铁之谓真,以人治人之谓神”。

从上述经文可知,五行之道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来说明男人应当小心对待交合,取其利而避其害,并由五行、四象、地支方位等组成指导操作的符号系统。神仙方术很早就借用了五行说,五行说在六朝及后世的内丹理论中也是支架之一。但是专门以五行说作为房中术的主要理论支柱和符号系统,以五行之道最突出,最早。

其具体作法包括男子谨慎从事、返精采气、弱入强出、惜精爱神等。

五、派别不明的诸家房中术

六朝时期,各家修炼房中术蜂起。除了彭祖道、五行之道以及葛氏道、北天师道、上清派等以外,还有不少家。这些房中术没有留下清晰的传授或派别轨迹,但保留在一些文献中。辑录最为丰富的当数东晋道林的《养性篇》、萧梁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和日本名医丹波康赖辑于公元()*年的《医心方》第*)卷。《养性篇》和《养性延命录》辑录的资料中,有些虽然找不到归属,但比较重要。除了《彭祖经》外,从上述三种文献中找到归属的六朝有关房中术的道经,

比较重要的有《仙经》、《黄老玄示经》和《大清经》。

+、《养性篇》。

今《道藏》有《太清道林摄生论》,该《论》无序,第一、二篇目缺,第三篇为《黄帝杂忌法》,第四篇为《按摩法》,第五篇为《调气法》,第六篇为《居处》。《道藏》本《孙真人备急千斤要方》卷)+至),,题为《养性》,凡)篇,篇目依次为《养性序》、《道林养性》、《居处法》、《按摩法》、《调气法》、《服食法》、《黄帝杂忌法》、《房中补益》。对比可知,《养性》和《太清道林摄生论》书同书两传本,两本不仅内容皆有残缺,而且第一、二篇目皆阙,《养性》的第一、二篇目补得不对。《养性序》作者自称粗述《养性篇》,此盖是该书原名,作者为道林,《太清道林摄生论》盖是后人改名。

晋僧支遁字道林,非是《养性篇》作者,此道林是东晋道士。《养性延命录》辑“道林云”一段,当是道林本人的论述,主要强调房中术为生命的根本。

《养性篇》加入了孙思邈的论述,第八篇《房中补益》收录天老、蒯京、彭祖诸家及《仙经》、《抱朴子内篇》等经。此外还有若干段不知何属道林,何属前人。先看一看这些无所属的内容。

《养性篇》认为性欲不可压制,压制则生病,应当满足,这叫做“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养性篇》也主张接而不泄,多多御女,并将食阴、采阴称为采气。

《养性篇》述交合禁忌,与彭祖所说天忌、地忌、人忌基本相同,增加了忌虹霓、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灶厕之侧、墓尸柩之旁、忍小便、远行疲乏、月事未绝等条。强调祸福与禁忌必相应。又述水银不得近阴、鹿猪二脂不可近阳等禁忌。

关于相女,《养性篇》提出如果财力允许,可以挑选更健美的女性的建议,暴露出统治阶级压榨贫苦妇女的真相。其选女的标准,有些是符合生理学和一般审美观点的,如头发柔软黑亮,面容洁净,目睛黑白分明,牙齿整齐,躯体柔软,肌肉丰满,肌肤细滑等。有些则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自私的审美观,违背生理学,如贬斥说话声音洪亮,大口高鼻,骨节高大,阴毛多而且粗硬等。

关于求子:《养性篇》建议在月经绝后五日之内的王相日、月宿日交合,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怀孕,并可选择生子或生女。

*-《养性延命录》。

萧梁陶弘景编《养性延命录》*卷,辑先秦至两晋的思想材料、医书佚文和道经佚文数十种,其中与房

中术有关而不知所属的三条,言简意赅。

第一条说阴阳交合应当合于道,道就是以精为宝,不妄施。这是把贵精原则提高到道的高度。第二条说“罪莫大于淫”,淫就是施精。这是对淫提出新解释。第三条说阴阳不交伤人,交则应当采用房中技巧,配合导引诸术,遵守禁忌。这是对医药养生修炼房中术内容的高度概括。

"#《仙经》。

葛洪《抱朴子内篇》屡引,知《仙经》晋时已流传。从佚文可知,《仙经》将神仙分为天仙、地仙和尸解仙,述金丹、守一、房中、胎息诸术。其主张人应当与疾病和死亡抗争,将房中术视为生命之要,劝戒人们注意爱精节精。

《仙经》具体讲述了指压还精法,曰:“还精补脑之道:交接,精大动欲出者,急以左手中央两指却抑阴囊后大孔前,并事抑之。长吐气,并啄齿数十地,勿闭气也。便施其精,精亦不得出,但从玉茎复还上入脑中也”。这种方法至今仍被当作避孕措施之一。

《仙经》又述房中存思术,其曰:“先与女戏,饮玉浆。玉浆,口中津也。使男女感动。以左手握持,思存丹田中有赤气,内黄外白,变为日月,徘徊丹田中,俱入泥洹,两半合成一团。闭气深内勿出入,但上下徐徐咽气。情动欲出,急退之……思作日月,想合径三寸许,两半放形而一,谓日月相也。虽出入,仍思念所作者勿废,佳也”。这一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仙经》称此法为男女俱仙之道或男女俱存法,包含着男女平等的思想。另外,还说白天也可以修炼,一天一夜可以修炼数十次。这种思想也是打破常规的,其曰:“深纳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乃徐徐出入,精动便退。一旦一夕,可数十为

之,令人益寿。男女自息,薏共存之”。

$#《黄老玄示经》。

《云笈七签》卷%&辑《黄老玄示经》一段,该段又辑入《云笈七签》卷&’,简称《玄示经》。《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玄示经》十卷”,知《黄老玄示经》晋时已流传,原为()卷。《养性延命录》卷上引《黄老经玄示》,盖为《黄老玄示经》佚文。又有《玄示》,当为简称。两段佚文劝人要气化,不要形化,也就是要全神保精。卷下引《玄示》,述服气。

!#《大清经》。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曰:“梁时陶弘景造《大清经》及《章醮仪》十卷”。有人考证《大清经》为梁玄超撰。作者难以确认,但为梁时人所著盖无大误。《医心方》卷’%辑《大清经》!段,述相女术,其中一段引素女答黄帝问。其提出要选’!至")岁的阴液多的女人,避免女阴硕大的女人。一处说女阴无毛为好。另一处说腋毛和阴毛均要顺而柔软有光泽。其余内容与《养性篇》大同小异。

《养性篇》、《养性延命录》和《医心方》辑录的《明医论》、《虾墓图经》、“卜先生”、《四民月令》、《养生要集》、《产经》等汉魏六朝古籍,也有一些关于房中术各个方面的阐述。还辑录了一些方书,如《范汪方》等,讲述了不少补阴药方。《养性篇》也提出一种在房中服气后的用药法。

*参考文献+

(#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年&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郭树森+

广东省一路一带政策解读

参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港口建设;支持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展矿产资源合作开发;赴海外投资农业项目进行剑麻、橡胶种植及加工……《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近日发布,勾勒出这个经贸大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蓝图。 与此同时,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各项建设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引擎将共同驱动广东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按照实施方案,广东将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为此,广东将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贸易合作水平等九个方面加强对沿线国家开放合作,总投资将高达554亿美元。 “下一步将成立广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广东丝路基金,稳步推进与沿线国家合作,促进广东转型升级和深化对外开放,与沿线国家实现互利共赢。”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说。 记者还了解到,作为广东省头号工程,广东正在抓紧制定八个自贸区专项方案以及三个片区实施方案,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着力培育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形成新时期广东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业内人士表示,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广东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紧密对接的一致目标,双轮驱动将推动广东加快构建新时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自贸区和‘一带一路’都是广东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广东自贸区战略定位之一就是要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广东省商务厅副巡视员汪涛说。 “依托港澳”是广东自贸区的最大特色和突出优势。在广东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方案中,港澳合作也成为重要内容。根据实施方案,未来广东将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合作发展航运、跨境基础设施,还将依托港澳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为经贸发展提供支撑。 记者发现,在两大战略中,金融领域将作为广东对外合作开放的重中之重。广东自贸区建设方案提出,将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形成高度国际化的金融业体系,并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在自贸区共同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 专家认为,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的设置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相关,是广东对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金的重要抓手;广东也提出将通过推动人民币跨境流动,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

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区 讲解线索:概述序厅:丝路起源南海1号主题展区南海1号出水贸易品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区水下考古史展厅阳江本土文物展厅结尾 概述: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我是导游员-黑水晶。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因闻名世界的南海1号而建,坐落于海陵岛十里银滩西侧,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以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2013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景区。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俗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也简称为海丝馆,其设计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优美组合。由五个大小不一样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其中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西侧两拱和东侧一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东侧二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 馆内基本陈列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南海一号主题展,包含四个专题:南海一号船体构件及船员生活用品展,南海一号出水贸易品展,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及试发掘专题展,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二是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包含四个专题:海上贸易展区,海上丝路与宗教文化传播展区,郑和下西洋展区,珍品文物展厅。 《序厅:丝路起源》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一条通往西方诸国的海上贸易航路,它将不同国度连接起来,推动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的木船因失事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它最初被发现于1987年,后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在海底沉睡800多年后,于2007年底被整体打捞上岸。这艘木质古沉船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下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上文物总数在6万至8万件,超过敦煌莫高窟5万至6万件的文物数量,因此亦有“海上敦煌”美誉。 《南海一号主题展区》 南海一号主题展区位于海丝馆的核心展区——“水晶宫”内,南北长60米,东西长40米,水深12米,水体容量达到3万立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水体,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水晶宫”。2013年11月28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多家科研单位,机构以及国内顶尖专家,启动对南海一号进行全面发掘工作,不久的将来,满载一船珍宝的南海一号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南海一号船只构件与生活用具展:有船锚碇石,玉雕观音,玉雕罗汉,铜镜木梳…等等的生活用品为我们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海上世界。 南海一号出水贸易品展:现已出水陶瓷汇集了德化窑系,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以及试发掘专题展:南海一号是利用沉箱法进行整体打捞,先设计一个比古沉船尺寸大的钢结构容器,经过精确定位和静压下沉后,将古代沉船及周围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钢结构容器内,使用大吨位浮吊船把装载着古沉船的钢结构沉箱整体打捞出水,并拉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保存和保护。 《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 2012年,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的学员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为期3个月的现场实习。培训班在此期间累计完成4块凝结块,90余件青铜文物,41件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

发挥广东优势 战略上认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

发挥广东优势战略上认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 +- 文章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14-06-04 责任编辑:王文京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一战略构想,继承了古代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友好往来传统,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手笔、大布局和大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如何抢抓机遇、拓展空间,如何发挥优势、积极作为,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以丝绸和其他商品贸易为特征、连接中外海上贸易的交通线,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源远流长的中外经济、贸易和人文的联系。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始终是东西方商贸流通、人员往来、文化交融的重要海上通道,对中国和沿线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互利共赢价值理念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友谊、合作与共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赢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是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作出了重大部署。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积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一战略构想,已成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大辐射和带动力,对于拓展和平发展的广阔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发展,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推动发展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突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合作内核,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将有效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的腹地与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尤其是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关系由“黄金十年”迈入“钻石十年”。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摘登) 邓炳权 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重洋,开辟了国际间文化与物质交流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国南方港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有辉煌的历史与卓越的贡献。本文着重探讨其中几个南方港口的兴衰与地位,以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把古代陆上的中西贸易通道形象生动地称为丝绸之路,为人们普遍接受。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年—1918年)等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相对于陆路,海路便自然地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学者三杉隆敏、中国学者饶宗颐、陈炎等也先后加以研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热门课题。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对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规模最大。考察船启航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到达日本的长崎。在1991年2月途经中国的广州和泉州。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此在广州举行的学术座谈会,接待考察队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陈列内容。后来又组织相关文物分别到新加坡和香港展览,并多次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期间自有不少收获,同时发现有的问题长期反复争论,深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宜对其主要概念有清楚的界定,这才便于研究的深入与易于达成共识,避免被无谓的争论耗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笔者以为,海上丝绸之路,即古代沟通中外的远洋航线。作为远洋航线,它是远程的而不只是近邻的,国际的而不是国内的,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发性的。它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当然不限于丝绸,中晚唐起陶瓷上升至出口货物之首位,便有人称陶瓷之路;清代茶叶上升至首位,也有人称丝茶之路,实质上都是一回事。但丝绸出口贯串始终,称丝绸之路可以涵盖全体,且更形象,更具浪漫色彩,业已被广泛接受。也不限于交通贸易,它实际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友谊之路、文明传播之路。作为一个美称,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平等友好的而不是欺压掠夺的。因此,海上军事活动应不在此范围,只能算是海上活动。对各种海上活动的统称,从唐代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起则有海事之名。 时间上,就中国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宜划定在古代。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它上起秦汉,下限则至鸦片战争时期。这个上下期,世界其他地区内容或有先后不同。在此之前,中国当有海上的交通、军事、捕捞活动,但如没有国际之间的经常的贸易,恐怕不能称海 丝绸之路,只能称海事,或海上交通、海上活动。如未能证明是经常性的,而只是偶发性的,或有去无回的,也不成航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但可视为前期探索,或萌芽。对其研究亦是需要的,或可找到充分根据将上限推前。下限看来是很明确的。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主权沦丧,对外无平等可言;这时世界的东方,从非洲、印度至东南亚,许多国家早已沦为殖民地。这以后,海上交通贸易还是有的,也是需要研究的,但不宜再使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至于当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世界上许多原殖民地先后独立了,享有国家主权;包括关权,平等互利地对外交往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光彩,或可以称为当代海上丝绸之路,以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别。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下简称海丝馆)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景区,合作设立中国广东水下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基地、中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学研究基地,该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 海丝馆坐落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主馆占地面积12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分为两大主题展区:南海I号展区、海上丝绸之路展区。其中又包含八个专题展览:南海I号船体构件及船员生活用品展、南海I号出水贸易品展、南海I号整体打捞及试发掘专题展、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海上贸易展区、海上丝路与宗教文化传播展区、郑和下西洋展区、珍品文物展。海丝馆于2009年12月24日对外开放,开馆至今接待来自国内外观众及各界团体已超过120万人次。 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州救捞局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意外发现“南海I号”,从1989年至2004年,国家文物局先后8次组织水下考古队对“南海Ⅰ号”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确认船沉没于海面以下24米,残存长度约30.4米,宽约9.8米,船身被1-1.5米的淤泥覆盖,船体保存较好,上甲板以下部分结构基本完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南海I号”船载文物以瓷器为主,有景德镇窑青白瓷、龙泉窑青瓷、德化窑白瓷、磁灶窑绿釉瓷等。 2009年和2011年,广东省水下考古队员对“南海I号”进行了两次室内试发掘,并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3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南海I号”全面发掘与保护工作。随着正式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广东历史上最有名气的3个城市

广东历史上最有名气的3个城市 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秦以前,作为中华民族先民的南越族人民已从事农业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商品性农业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省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城市有:一、广州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 之称。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二、潮州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

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岭海名邦”、“海滨邹鲁”、“文化橱窗”、“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潮州是一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三、肇庆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肇庆建城至今也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海上丝绸之路2019尔雅答案

…………………………………………………^_^…………………………………………………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一) 1 【单选题】 ()是影响人类航海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季风 A、 温度 B、 季风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2 【单选题】据学者研究,()技术就是史前的中国人通过黄海、东海传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答案:稻米耕作 A、稻米耕作 B、造纸术

C、航海术 D、纺织术 3 【单选题】东亚各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已经以()为媒介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答案:海洋 A、信鸽 B、书信 C、马车 D、海洋 4 【多选题】东亚主要由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所构成。BCD A、印度 B、中国 C、朝鲜半岛 D、日本列岛 5 【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关乎古代航海的三大要素的是()。ABD A、海风 B、海流 C、交通工具 D、航海距离 6 【多选题】黑潮北上形成的两股支流指的是(),它们是影响中日韩三国航海的最重要的海流。AB A、黄海暖流 B、对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南赤道暖流 7 【填空题】()是东亚最重要的海流之一,它来自菲律宾北部,温暖而迅速。答案: 黑潮

8 【判断题】东亚其间由黄海、南海、日本海所环绕。答案:× 9 【判断题】东亚各国家地区的人们穿越大海所形成的的路线被称作“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10 【判断题】迅速发现和选择航线,是古代航海活动中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答案:√ 11 【判断题】南风和北风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答案:√ 12 【判断题】日本海,水位较深,海岸线相对简单,适合航海活动。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二) 1 【单选题】到了(),位于今天朝鲜的高丽首都开城附近的京畿湾的礼成港是往来使臣或商人出发时所利用的主要港口。答案:宋朝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2 【判断题】前期的隋唐使出发时正值朝鲜半岛战争频发之际,其出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答案:√ 3 【判断题】海洋在东亚交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东亚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海洋合作体系。答案:√ 4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作者单位: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 · 510655)收稿日期:2011-04-29 2005年度广东省注册建筑师优秀建筑创作奖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 冼剑雄 ■ Xian Jianxiong Guangdong Maritime Silk Route Museum 作为中外文化的探索者,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对话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之路。而有“海上敦煌”之称的宋代沉船“南海1号”,则如远古绝唱,媲美西域丝路上的敦煌飞天壁画,记载着千年传奇。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概念正源于这种文化碰撞。它既需要满足沉船在馆内展示和存放的特殊功能,也应是一座能将海上丝路的需求与不朽的建筑艺术融会贯通的优雅建筑。 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在构思博物馆的方案时,设计师一直围绕着“海洋”和“古沉船”这两个主 题进行思考,并避免从外观的单纯模仿来表达“船”的意象,而通过与“船”相类似的结构系统,以及空间特性上的共同点来契合主题,充分表达其内在的文化、逻辑关系。 设计师在古船体的原始结构形式——“舱体”结构上找到了思维的切入点。“舱体”的构想,隐喻了船只的组成结构。舱体拱形的受力形式更是大跨度空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南海1号”的水下存放提供了最适合的空间。在椭圆舱体这一单细胞概念上进一步拓展开去,延伸出了“关联舱体”概念,五个大小、高低各异的椭圆形舱体包括六大功能系统:展示系统、服务系统、后勤及安全系统、科研系统、库存系统和设备系统。由功能需求生成 的“关联舱体”结构系统清晰反映了博物馆的功能与空间,各功能系统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逻辑关系清晰、明确。而外部形体呈现为优美延展的连续曲线,动态的轮廓与起伏的海面相互呼应,面向大海开放的姿态见证着先人勇于开拓的冒险精神。 由于博物馆紧靠海边,钢结构的使用必须谨慎,最终选用了混凝土为主的结构系统以抗腐蚀。为解决大跨度结构难点,设计师在预制组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作了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现浇混凝土来完成本次设计,并摒弃过多的室内装饰,将纯结构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结构形态也使“舱体”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且施工简单,有效降低了建造成本和二次装修的投入。■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解读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 图”的解读 河北/姚益红 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第45页的汉朝“丝绸之路”图和第8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国家有许多一样的地区,但当时的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 第二,从两朝图中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

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 从图中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我们所学的知识,还可进行以下推测: 第一,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 第二,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 第三,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015中国(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部署,搭建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全方位合作新平台,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全面提高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构建新常态下广东对外开放新格局,广东省将于10月29-31日在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办“2015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 上届展会共有42个国家(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展,吸引了6000多家境内外采购企业、1.5万专业买手到场采购,达成签约项目451个,涉及签约资金1747亿元(超亿元项目179个),洽谈成果丰硕。 本届展会目标:一是促成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经贸旅游文化合作项目。二是展示广东与沿线国家(地区)特色优质产品,扩大广东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三是推动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支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航运物流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创新发展。 展区规划 (一)主题展区 1、成果展示区:主要展示广东近年来(2012年—2014年)与海

丝沿线国家(地区)经贸交流合作成果,以及去年海博会所取得的成效。 2、商机展示区:主要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和经贸合作商机。重点展示港口、码头、高铁、高速公路、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产业园区投资合作等,促进大型央企和省内重点企业“走出去”,同时增加投资和贸易政策咨询服务区。 3、跨境电商物流展示区:主要推介跨境电商平台,推动线上与线下互动,丰富和完善海丝网,实现“永不落幕的展会”目的。 4、信息技术产品展示区:主要展示我省信息技术类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为沿线国家(地区)提供引进投资的各类信息。 (二)专业展区,根据目前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以及海丝贸易传统特色进行规划。 1、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展 主要展示海丝沿线国家(地区)以及广东特色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俗风情、旅游线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 2、国际建筑装饰材料及工程机械展 主要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基建及建筑业发展需求,创造建筑装饰材料及工程机械采购机会,包括东南亚优质木材及木材制品等。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起点徐闻县是广东最早的县治之一,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经设置。它位于雷州半岛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信道--陆上"丝绸之路"。 历史渊源 我国自古以丝绸(Seres)闻名于世,古希腊人把丝叫作ser,就是从"丝"字读音而来的,"Seres"(制丝的人)以后被引申为产丝的地方--中国。古希腊人曾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丝绸远销至大秦(即罗马帝国),但要经过亚洲西部古国安息(占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商人转销。罗马人希望能找到海上信道至中国。汉武帝时,大秦国曾入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国贡花蹄。其色骏,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①。 汉代的徐闻口岸具体地点有讨网港、磨丰港、博涨港、沓水港、三塘四塘港、三墩港、港头港、新地港、鲤鱼港一带,面积很大,码头众多。古谚有云:"欲拨贫,诣徐闻"。意思是要脱贫致富,就到徐闻去。可见当时是一个多么繁忙兴旺富庶的商业港口。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即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这种友好往来,突破了斯里兰卡的中转,是接通了海上远洋东西航线直接进行的。 历史意义 汉武帝结束了秦始皇的到闭政策,大举对外经商交往。然而,按汉代的造船技术,未能造出足可抗拒大洋浪涛的大型船只,海上交通只能靠近海航行。中国大陆最

学《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后感

学《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后感 今年的继续教育专业课,我报读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我本来就是广州人,对本地的乡土历史比较感兴趣,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下面,把我学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学后感分享一下。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一课主要分为六大章节。 第一章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五个阶段”,这一章是该课程的引论,讲的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五个发展阶段,早在秦汉时期,海上丝路已经兴起,始发点则在日南、徐闻、合浦。三国时期开通了印度洋的海上丝路的开通,确立了广州南海交通枢纽的地位;唐代是开创中西海上丝路新纪元的历史时期,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路,又向东北伸展,接通了朝鲜、日本。广州也因应迅速繁荣,臻于极盛之境,并以世界东方大港而闻名于世。宋元一承唐代开放海外贸易的政策,并有所推进。从明末至清,我们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已从南海、印度洋、太平洋扩展到大西洋,直接与西欧国家贸易了。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对海上丝路发展的整体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和认识,使我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二章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及航线”,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我国古代海交史上一条以“南下西进”为航向的主要国际通道,对其出海口及所形成的航线研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可以说广东沿海和南海的诸多河口港湾孕育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其中广东的西南地区、粤东的潮汕地区、广州等地的港口在中外交流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这些港口为依托,形成了多条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线,特别是广州的港口历经千年而不衰,使得南海航线蓬勃发展。这个章节作者挑选了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港口和航线作一番深入探讨,使我们对得天时地利的广东沿海地区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章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人物、文物及遗址”,这一章主要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朱应、康泰、义净、拘那罗陀、潘振承等人物作简单介绍,对西汉南越王墓、"南海一号"沉船、徐闻、广州等地出土的文物作一些梳理,同时对如今保存较好的如秦汉造船工场、光孝寺、南海神庙等遗址作些简介。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让我更重视史书记载的历史事实,同时更了解出土的新材料以及相关的遗址以期印证古文献记载。 第四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管理和商品结构”,这一章讲述我国历朝对广东海外贸易的管理及主要进出口商品。从唐代以前的对外贸易由广、交等州掌管到唐、宋、元、明的市舶司制度,再到清朝的海关制度,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系统及其重要意义;通过海上丝路主要与东南亚、印度洋、红海、欧洲等地进行丝绸、瓷器、茶叶、糖、五金、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其地域之广、规模之大反映了我国封建王朝强盛国力。 第五章是“广东海上丝路的政治经济效应”,这一章讲述我国历朝对广东海上丝路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广东成为中外商品的集散地,贸易的繁荣直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同时相关的造船业、纺织业等迅速发展,广东的城镇经济也得到明显的发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得知今天广东经济的领先地位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海上丝路的发展,发展经济不可以割裂历史。 第六章是“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这一章通过海上丝路进行的不仅是商品贸易,同时中外文化交流也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选取宗教、艺术、科技、风俗、哲学五个大的方面作介绍,突出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多彩以及岭南文化在对外交往中不断吸纳新的事物,也反映出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通过这章的学习我明白要弘扬中华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及对外交往的友好情谊。 总之,“丝绸之路的最初起点在中国,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最早在广东”,“广州始终是

海上丝绸之路2019尔雅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一) 1 【单选题】 ()是影响人类航海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季风 A、 温度 B、 季风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2 【单选题】据学者研究,()技术就是史前的中国人通过黄海、东海传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答案:稻米耕作 A、稻米耕作 B、造纸术 C、航海术 D、纺织术 3

【单选题】东亚各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已经以()为媒介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答案:海洋 A、信鸽 B、书信 C、马车 D、海洋 4 【多选题】东亚主要由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所构成。BCD A、印度 B、中国 C、朝鲜半岛 D、日本列岛 5 【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关乎古代航海的三大要素的是()。ABD A、海风 B、海流 C、交通工具 D、航海距离 6 【多选题】黑潮北上形成的两股支流指的是(),它们是影响中日韩三国航海的最重要的海流。AB A、黄海暖流 B、对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南赤道暖流 7 【填空题】()是东亚最重要的海流之一,它来自菲律宾北部,温暖而迅速。答案: 黑潮 8 【判断题】东亚其间由黄海、南海、日本海所环绕。答案:×

【判断题】东亚各国家地区的人们穿越大海所形成的的路线被称作“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10 【判断题】迅速发现和选择航线,是古代航海活动中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答案:√ 11 【判断题】南风和北风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答案:√ 12 【判断题】日本海,水位较深,海岸线相对简单,适合航海活动。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二) 1 【单选题】到了(),位于今天朝鲜的高丽首都开城附近的京畿湾的礼成港是往来使臣或商人出发时所利用的主要港口。答案:宋朝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2 【判断题】前期的隋唐使出发时正值朝鲜半岛战争频发之际,其出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答案:√ 3 【判断题】海洋在东亚交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东亚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海洋合作体系。答案:√ 4 【判断题】后期隋唐使正逢隋唐帝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关系和谐安定之时出发,出使的目的主要是输出本国先进的文明制度。()答案:× 海上的王国:张保皋的贸易世界

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415768689.html, 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 作者:徐鞠 来源:《椰城》2008年第07期 公元10世纪中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但是,宋朝的中央政府对北方的辽和西北的西夏所占土地和威胁,还无力收复和解除,只是采取边境驻兵防御的消极办法。此外,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京师开封驻扎重兵。凡此,都耗费巨额国库开支。北宋时期如此,南宋时期,偏安江南,与金对阵,财政收入少于北宋,而军费支出又大,为了开拓财源,便利用地理优势,继承以往传统,发展海外贸易,征收舶税。 当时,指南针的应用,使航海技术进一步提高。按宋朱彧《萍州可谈》的记载,广州在北宋及其以前,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宋代的远洋造船技术也达到新的水平,广州是三大造船中心之一(另二处为浙江明州和福建泉州)。“海商之舰,大小不等。”中国海舶,一般“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还有更大的,据《梦粱录》(南宋·吴自牧撰)记载:“大者可达五千斛,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船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罗盘针、转轴、避水舱、桅、舵、锚等装置。今天,在福建泉州,我们可以见到宋代海舶的实物,那就是1974年夏天,在泉州后渚港出土的一艘宋代沉船。这艘船是在海滩4米深处被发现而掘出来的。经过量算,船长24.2米,残宽9.15米。复原后长为34米,宽11米。船形扁而阔,底尖。有被横板分隔的13个“水密舱”,第一与第六两水密舱,各有桅杆座,推测桅杆上悬张3桅或多桅。舟尾尾舵的舵杆孔,直径为38厘米。这是一条远洋木帆船。载重量推算在200吨以上,有人估计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一支700头驼队的载运量。这艘出土的宋代沉船中,还遗有50多件宋代烧制成的瓷器、香料木2350多公斤。这是当时中外贸易商品的实物证明。 “中国大舶”驰骋“海上丝绸之路”上,“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4),“中国大舶”这一盛誉,是蕃商对中国船的称道(周去非:《岭外代答》)。 南宋孝宗元年进士周去非在他著的《岭外代答》一书中,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西段南海西南、印度洋航线及诸国,有较详细的述记: “诸蕃国大抵海为界限,各为方隅而立国。国有物宜,各从都会以阜通。正南诸国,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之勃淋邦港)其都会也。东南诸国,阇婆(今印尼爪哇)其都会也。西南诸国,浩乎不可穷,近则占城、真腊、洼里诸国之都会。远则大秦,为西天竺诸国之都会,又甚远则麻离拔国(今印度半岛西南),为大食(阿拉伯)诸国之都会。又其外则木兰皮国,为极西诸国之都会。……于是西有大海隔之。是海也,名曰细兰(今孟加拉湾),细兰海中,有一大洲,名细兰国(今斯里兰卡)。渡之而西,复有诸国。其南为故临国(印度半岛西南),其北为大

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广州导游词(已修改 马瑞)

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广州 概述: 众所周知,丝绸是我们祖先的发明,而丝绸的外传便是依靠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我们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广州。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拥有海上交通的优越条件。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最早、最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著名的《汉书*地理志》。西汉末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从广州出发,带领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跨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后返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其原因有三:首先,造船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能造“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的船舶;其次,国际贸易要扩大商品交换,特别是罗马帝国需要大量的丝绸;第三,对外贸易的利润很高。所以,通过广州来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地区大为增加,多达15个。 隋、唐、宋几个朝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已达到空前的繁荣。官方坚持实行开放政策,除了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外,又允许私人出海贸易,还大力鼓励外国人到中国来贸易,并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专管外贸事务。当时中国与南洋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些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它是从广州起航,越过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共1.4万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从此,广州成为海外交通的中心,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 明清两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期间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广州的对外贸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广州港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港。 哥德堡号: “哥德堡号”是18世纪瑞典东印度公司最重要的商船,自1731年开启中国与瑞典的海运航线后,往返共2次。1745年,第三次满载而归的哥德堡号在回程途中搁浅沉没,时至1984年,残骸才在瑞典被发现。 “哥德堡号”筑就了世界航运史和经贸史上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欧贸易和中瑞文化的使者。200多年来,在瑞典人民的心目中,哥德堡号始终与广州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瑞典政府耗资约3.5亿瑞典克朗,历时近10年的时间重新建造了哥德堡号,并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讲解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 陈家义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路”)它的始发港之争已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海丝路”始发何处?是番禺?徐闻?还是泉州?笔者认为,中国“海丝路”始发地点争论不休,史学界各抒已见,但始发朝代比较一致公认始发于汉朝,而汉朝已经是两千年前的年代。两千年前的事,虽然有考古史料供参考,但要说得十分准确、清楚也很困难。 一、关于“海丝路”的始发朝代和概念被认识 探讨问题,最重要的大前提是概念一致,才有共同的语言。研究问题,有意见分歧,这是正常的,但从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上说,只有共同的概念,才有可能判断、推理出共同的结论。关于“海丝路”的始发港问题,也只有确定讲的是哪个朝代的始发港,才会有共同的认识。 (一)丝绸之路与“海丝路”的始发朝代 据我国辞书注释:丝绸之路,亦称“丝路”。它是自(西)汉武帝时起,我国丝织品经甘肃、新疆,越过帕米尔,通过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地中海东岸各国而运往欧洲。这条交通大道,历史上被称为“丝绸之路”。我国大型权威辞书《辞海》(1980年版)写到,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的交通道路。“约自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后千余年间,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皆经此西运,故称丝绸之路。其他的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时亦多通过此路。丝绸之路的支线,亦有取道今新疆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亦有取道海上者,或自中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1918)在他所著的《西突厥史料》中就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中国史学家姚楠说:“‘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汉书·地理志》所载的西汉海上交通线,实为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舶载运的‘杂缯’,即各种丝绸。”可见海陆两道丝绸之路,都是始发于汉代。 (二)“海丝路”的概念被共识较迟 史实证明,中国常说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是特指某时某地的唯一的通道。它包括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是近年才在中国兴起的。据1996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炎教授著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以下简称《交流》)一书,是作为陈炎教授80寿辰的贺礼而由新加坡南洋学会和泰国研究会的两个学会联合资助出版的。陈教授在《交流》自序中写道:“十年前当我在国内最早提出‘海上丝路’时还有人怀疑它是否会被学术界所接受,今天它不仅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承认,而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十年研究规划’。” 法国学者、日本学者较早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已有研究,香港学者饶宗颐教授对“海丝路”的研究也比较早,但内地学者在这方面的较早研究,当推陈炎教授,他对“海丝路”研究达40多年之久,写过多篇论文,并首先提出一条从中国西南部海道再经缅甸入海的西航的路线。他的观点直到1981年在厦门举行的“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才被大多数学者共识。此后,相关的沿海城市都先后召开过一些有关“海丝路”的研讨会。例如,1992年4月7日至10日,就在广东省海康市雷州城举行了“雷州古城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会后,1995年5月由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了《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雷州城》的论文汇编,使“海丝路”的概念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二、“海丝路”始发港之争论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亚、中亚、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主港起点是泉州,广州,宁波。其中,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因运送其他货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在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又代之而兴起。到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 1.南海航线 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Kancipuram)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 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泉州,宁波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古港,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 2、东海航线 东海起航线最早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 附件列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