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

英汉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

英汉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
英汉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

浅谈英汉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

摘要:在翻译界,长久以来,就文化传播所采用的恰当手段之

一的归化和异化这两个主要的方式,是一直被热烈讨论的话题。这

篇文章旨在通过对一节选英文原著的翻译,来分析对归化和异化手

段的选择,并说明两种翻译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在归化和异化之间

取得最佳平衡点的必要性。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文化信息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引言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译者应充分认识构成矛盾的

各种因素,采取恰当的方式,从主要方面入手,采用适宜的翻译策

略,实现翻译目的。这里提到的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处理源语与译

语语言文化差异时所用的方法,在翻译中有两种基本策略:归化和

异化。本文试在节选翻译美国乡土文学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

(sarah orne jewett, 1849-1909)的代表作《针枞之乡》的第20

章之过程中,就译文当中所遇到有关异化和归化问题进行粗略探

讨,以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的重要性。

二、关于原作及作者

萨拉·奥恩·朱厄特是美国著名的乡土文学女作家,她的作品几

乎都以缅因州沿海渔村的风土人情为写作素材,其文笔简洁大方,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学号: X X 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 院(系)外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2008级1班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 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安康学院外语院(系)英语专业2012届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的内容(含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基本内容:本课题从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在习语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和例证法说明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课 题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说明了习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介绍英汉习语中反映的文化差异. 第三部分: 主要是关于异化和归化,其中包括异化、归化的起源和定义,异化、归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并通过举例说明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 用. 第四部分: 结论。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研究的重点: 异化和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研究的难点:具体的习语翻译中应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论文提纲: 1.引言 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2.1 语言与文化 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 2.2.1 地域文化 2.2.2 历史文化 2.2.3 习俗文化 2.2.4 宗教文化 3.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 3.1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 3.2.1 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3.2.2 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 3.2.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对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 班级:外语学院、075班 学号:074050143 姓名:张学美 摘要: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通过阅读译作,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因为进行文化交流才是翻译的根本任务。从文化的角度考虑,采用异化法与归化法,不仅能使译文更加完美,更能使不懂外语的人们通过阅读译文,了解另一种文化,促进各民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流。有时,从语言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可能远不及从文化的角度所作出的译文完美。本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分别从不同时期来说明人们对异化法与归化法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异化;归化;辩证统一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一、归化翻译法 Lawrwnce Venuti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潮流。采用归化方法就是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或个别细节的一一再现。它的优点在于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译文不会对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其缺点则是译作往往仅停留在内容、情节或主要精神意旨方面,而无法进入沉淀在语言内核的文化本质深处。 有时归化翻译法的采用也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受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还要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

提升英语翻译效率的策略分析

提升英语翻译效率的策略分析 摘要:英语翻译已成为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充分的说明问题、体现问题。对教育现状及教育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根据英语翻译效率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策略分析,在英语翻译摸索阶段找到更适合的有效性策略,提高英语翻译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翻译;问题;现状;策略 我国的英语教育已经拥有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教学之中难免受到一些外语教学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下的策略分析。虽然现在我国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但面对英语翻译的难度我们有了更大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知识与综合英语应用能力逐渐的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了交流,这样能更好的增强英语的应用能力。 1 英语翻译现状 由于当前我国新形势下的逼近,国内国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翻译现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1翻译的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英语翻译体系不够完善和科学,尤其是在

教学方面,英语翻译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是很完善,学院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比较匮乏,在当今这个教育体制急速前进的社会,没有这些设施都是比较落后的。英语翻译教学材料没有提供翻译技巧、翻译程序等细致的描述与指导,以导致教学不能活学活用的现状,面临着严峻的教学体系。 1.2翻译意识没有提高 由于学生的英语普遍低下,再加上英语课程没有有趣的学习方法,比较刻板呆滞,导致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长期下来,学生逐渐放弃了英语。由于英语翻译意识不够高,导致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障碍。所以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化。 1.3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类学校对英语翻译教学并不够全面的重视,一些院校英语翻译只作为选修课,并没有大规模的开课,从而加剧的英语翻译的下滑率,导致院校教学的英语翻译比较薄弱。除此之外,开展的业余英语翻译活动也很少以至于几乎为零,翻译类型的课后训练更是少之极少,所以就会变成翻译效果逐渐下降或消失。 1.4翻译的总和评价体系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英语翻译使用的教学体系有两种形式,一是全国通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系统,二是国家通用的职场英语考试系统。国家会根据四六级考试来测试他们的英语水

英汉翻译技巧大全

英汉翻译技巧大全 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由一些关系代词或者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组成,用来修饰名词中心词。 Person has pieced togethter the workd of hundereds of researcher around theworld 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r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 when we can expect hundreds of key breakthrough and discoveries to take place. 皮而森汇集了...生产出独特的千年历,这种千年历(它)能够... 定语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位子上的变化,即:如果是单词修饰名词就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和汉语的词序是一样的;如果定语太长,定语就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时就要注意断句,重复先行词,例如: 1.I have the same problem as you concerning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在学英语的问题上,我和你有同样的问题。 2.She has a perfect figure. 她身材不错。 3.This is indeed a most pressing problem.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4.The only other people who knew the secret were his father and mother. 别的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就是他的父母。 5.The effective work of maintaining discipline is usually performed by students who advise the academic authorities

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究范文2篇

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 究范文2篇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adve rtisement transl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究范文2篇 前言:毕业论文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本文档根据毕业论文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究范文 2、篇章2:舌尖上的中国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运用范文 篇章1:广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研究范文 成功的使用规划策略能让产品更好的融入到译入语的当地文化中,从而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本文着重分析了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两种策略在中英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82017年,德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 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施莱尔马赫只是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并没有为其命名。而归化(domestication or adapt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 or alienation)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他指出,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要求译者将源语言翻译得不漏痕迹,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把译作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没有任何翻译腔。而异化是要求译者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来语的表达方式,即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我们在翻译中,始终面临着归化与异化的选择,通过选 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 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

英语广告的特点和翻译策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英语广告的翻译特点及策略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专业:xxxx 学校: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英语广告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英语广告用词简洁,隽永,却有着丰富的含义,让人意味深刻。随着人们紧跟时代潮流,英文广告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各类广告中。如何使英语广告更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所理解,这正是本文提出的研究重点,了解英语广告翻译特点,以及对翻译策略的分析。 一、研究目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

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际商品贸易发达的今天,广告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广告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上述目的要在对一个广告语的翻译中实现,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广告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使译文在表达出原文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原文风格和表现形式,再现原文风貌。 三、动机及意义: 目前,英语广告的翻译比英语文学的翻译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随着国际品牌打入国内,英语广告的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英语广告的翻译有了广泛的研究,《文学及语言巨献》杂志中多次刊登了中国的诸多学者关于广告英语翻译策略的文章,并且通过大量的鲜活的例子对具体的翻译方法做出了说明,虽然英语广告翻译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国内市场上,有的商家谋利心切且翻译人员也只是粗制滥造,使的众多品牌广告的翻译不够准确有的甚至偏离产品原本别具匠心的宣传口号,实际上是不利于商业和广告翻译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英语广告的特点,提出并发展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是迫在眉睫。 四、主要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思路)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4900676.html,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 作者:力一轩 来源:《大观》2015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父亲节前夕,中国网民热议爸爸打孩子”译文,举例分析了归化、直译与意译策略的使用,主要着重于由于文化不同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表达不同。通过分析,指出归化、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文化冲突;语言差异;归化;直译;意译 本文选自《华尔街时报》,题目为“父亲节前夕,中国网民热议爸爸打孩子”,译文发表于《华尔街时报》中文版。这篇文章就中西方爸爸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然后发表评论。原文中,作者引用了一些中国博主回忆自己童年被爸爸打的评论。热议中,有网友认为中国式爸爸打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严苛的爱。 认真对比原文与译文之后,本论文将从文化层面和语言层面,举例分析译文。文化层面上,分析归化策略的使用;语言层面上,分析直译与意译的使用。强调归化、直译与意译策略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一、归化 所谓“归化”,通常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一种透明而流畅的译文,从而使得原语文本对于读者的陌生感降至最低。(杨文峰,2010)译者运用归化策略能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切感。译文中的一大优势就是运用了归化策略。 (1)原文:To beat is to care,to scold is to love. 译文:打是亲,骂是爱。 分析:译者没有直接去解释原文,而是运用了一句众所周知的中国谚语“打是亲,骂是爱”,这样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 (2)原文:A girl said her father beat her only because he was worried when she returned home late.Another wrote her father would buy her delicacies to eat the day after beating her,and apply ointment to her bruises.At the time I was thinking,why not just not beat me in the first place? She says.“I don’t know where he is now,but if it were possible,I would actually like him to beat me again. 译文:一个女孩说:“小的时候有一天晚回家,爸爸刚找到我什么也没说,打了我一巴掌。就那一次。另一个女孩写道:”从小到大父亲最疼我,小时候不听话也打过我不少次,但

考博英语翻译策略

2012年考博考试英语翻译策略 无论是英汉翻译,还是汉英翻译,就翻译的过程而言,只有两个:一是对原文的理解,二是用译文来表达。 汉英翻译三步策略之一:定主语 1.翻译的单位 在翻译中,最小的翻译单位是什么?是篇章吗?是段落吗?是句子吗?是单词吗?甚至是音节吗?这是一个翻译理论家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现在大多数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家都趋向于以篇章或者是整个问题为基本的翻译单位。但是,对于初学翻译的人来说,或者那些根本没有掌握翻译的人,要去应付一个翻译考试的时候,笔者认为,句子可能是最好的翻译单位。 什么是句子?或者具体说来,在汉英翻译中,要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究竟什么是英语的句子? 柯林斯词典对英语句子的定义是这样的:A sentence is a group of words which,when they are written down,begin with a capital letter and end with a full stop,question mark or exclamation mark. Most sentences contain a subject and a verb.具体说来,英语的句子可以这样来定义:一个句子就是一组词,在书面语中,每一个句子首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句末用句号、问号或者感叹号;大多数句子有主语和谓语。 根据英语句子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英语的句子中,大多数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那么汉英翻译,只要我们能把汉语转变成为准确通顺的英语,就需要搭建英语的主语和谓语等句式结构。而英语本身语法非常严谨,逻辑非常严密的特点,所以,在汉英翻译中,主语的确定和谓语的选择就是成功构建英语句式结构的关键,也是保证英语译文和汉语原文功能对等的关键。 2.确定汉语原文的主语为英语译文的主语 1)把汉语原文中的主语直接翻译成英语充当译文的主语,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可靠的对应方法,也是我们做汉英翻译“定主语”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方法。如: 例1.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自冷战结束以后最复杂、最深刻的变化。(中国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 词义的选择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 According to the new s 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 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注释]:许多人把scale译为"范围",和文章的语篇意思和句子的确切含义大相径庭。

《舌尖上的中国》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运用

《舌尖上的中国》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运用 【摘要】为更好地向英语受众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英译 综合采用了归化、异化以及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文章对该纪录片中的菜肴名称、制备过程和所涉民俗文化的英译过程中这三种翻译策略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译者围绕实现最佳译文效果这一中心,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了这三种翻译策略,此外,与此前同类纪录片相比,该纪录片英译过程中异化策略的运用比例有明显提高,反映了近年来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归化与异化;纪录片翻译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时普遍使用的两种翻译策略,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归化”指在翻译时尽量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习惯的表达方式翻译 原文;而“异化”则是翻译时向源语作者靠拢,尽量在保留源语的表达方式后进行翻译。归 化与异化是对立统一的,译者在翻译时通常会综合运用归化法与异化法。 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以中华饮食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成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此背景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自2012年5月首播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 注与热烈讨论。《舌尖》主要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从多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舌尖》的字幕翻译作为中国纪录片外宣的典范,受到了海外观众较好的评价。本文以《舌尖》中英文脚本为语料,对《舌尖》脚本中译英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归纳总结在翻译具有鲜明中国文化色彩的中文纪录片时,如何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中间取得最佳平衡,以实现译文的忠实、通顺,并通过影视这一特殊载体,实现翻译目的,为类似纪录片的英译提供指导和参考,服务国家的“文化走出去”战略。 一、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舌尖》英译中的应用 (一)归化策略的应用 “影视翻译的瞬间性、通俗性以及观众多层次等诸多特点决定了影视翻译必须以译语 观众为中心”(李颜,2005:82),即中文纪录片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语观众 的欣赏角度与接受程度,向目的语靠拢。此时,译者需要熟练应用归化法,以《舌尖》中菜名的翻译为例:腌笃鲜:Bamboo Shoot Soup with Fresh and Pickled Streaky Pork。蜜 汁火方:Braised Ham in Honey Sauce。炸藕夹:Deep-Fried Lotus Root Sandwich。腊汁 肉夹馍:Chinese Hamburger。毛蟹炒年糕:Rice Cake Stir-Fried with Crabs。清明团子:

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与商标翻译

论归化与异化在商标翻译中的作用 摘要 在国际化的今天,商标的翻译已成为企业如何树立企业形象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进入他国市场的桥梁之一。在以质量取胜的前提下,企业都十分重视包装,使商品品牌,商标符合异国文化和语言习俗,从而得到新市场的欢迎。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商标翻译主要是运用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方法,但翻译出的实际效果仍然良莠不齐,主要原因就在于在翻译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很好地把握两国文化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因此,针对商标翻译中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解决:(1)合理应用音译法规划语音;(2)异化出民族的不同文化心理,归化出相同的特征与价值观;(3)充分发挥想象力。 关键词:商标翻译;归化;异化 前言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是生产者用来标识其生产和销售的商品的标志性的符号,一般由文字、图形或符号组成,是产品的形象,企业的象征,能够传递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商标的作用在于“促使保证商品质量,便于消费者选购,维护商标注册人的信誉和权益。”好的商标有助于企业宣传自己,并促进商品的销售,制造品牌效应,进而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厂家就会绞尽脑汁以求在商标命名上取得与众不同,印象深刻,取悦人心的效果,从而达到推销商品,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也日益扩大,经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如何将我们的产品介绍到国外,如何将国外的产品引入国内并进行成功的销售就成了关乎企业命运的一件大事。作为商品的形象代表,商标就必须以另外一种语言出现在国际市场,而以另外一种语言去命名商标就涉及到商标的翻译。成功的商标翻译是使商品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和树立国际品牌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进行成功的商标翻译对企业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所以,一种商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除了其本身的质量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能否为消费者所了解和接受,从而打动消费者并诱使其购买。因此,一个好的商标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反之,一个糟糕的商标可以给企业带来惨重的损失。由此可见,商标的翻译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作者:熊启煦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5,26(8) 被引用次数:14次 参考文献(3条) 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2.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3.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引证文献(15条) 1.郭锋一小议英语翻译当中的信达雅[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1(4) 2.许丽红论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0(7) 3.王笑东浅谈汉英语言中的差异与翻译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0(6) 4.王宁中西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 2010(12) 5.鲍勤.陈利平英语隐喻类型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6.罗琴.宋海林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z2) 7.白蓝跨文化视野下文学作品的英译策略[期刊论文]-湖南社会科学 2009(5) 8.王梦颖探析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8) 9.常晖英汉成语跨文化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10.常晖对翻译文化建构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 11.常晖认知——功能视角下隐喻的汉译策略[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1) 12.赵勇刚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时代文学 2008(6) 13.常晖.胡渝镛从文化角度看文学作品的翻译[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7) 14.曾凤英从文化认知的视角谈英语隐喻的翻译[期刊论文]-各界 2007(6) 15.罗琴.宋海林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z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d4900676.html,/Periodical_xnmzxyxb-zxshkxb200508090.aspx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研究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影视翻译者们几乎把“整个世界”搬到中国观众眼前,将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影片引进中国。中国广大的电影观众对新鲜事物有着饱满的热情,与此同时,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审美心态、获取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电影业的繁荣发展,电影字幕翻译也被提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 【关键词】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一、前言 我国着名学者钱绍昌曾明确地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总的来说,我国的影视翻译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二、“信、达、雅”翻译标准新用 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首次提出对中国乃至世界翻译产生重大贡献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很多人认为严复所提出的“雅”破坏了“信”和“达”,从字面上来看,的确如此,因为仅仅为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而脱离原文,这样的做法本身极具挑战和危险性,但是从积极乐观的一面来讲,严复的翻译标准极其重视润饰,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关注的,这为后来的翻译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

基础,启发大家在越来越重视美感的时代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追求译文美感。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之所以多年来没有被翻译界抛弃,是因为这简明扼要的三个字把翻译的精髓总结得淋漓尽致,尽管时代赋予了翻译新的意义,但是对严复翻译标准的运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由于受到电影故事背景、情节、文化内涵以及观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翻译标准必须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和要求。 三、“意境说”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翻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着名的翻译大家严复、鲁迅、瞿秋白等前辈将翻译提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而中国文学艺术着意追求超越客观形象的神韵意味,将自然形象当做表现内在神情气韵的媒介,因而形象刻画并不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第29页,《中西比较诗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境说”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就会有很大的运用空间,就可以从形式文采美的角度对字幕译文进行深度润饰,使观众通过颇具美感的字幕译文领略电影本身的魅力,进入精彩纷呈的电影世界。 1.偏重于主观的主客观统一。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我们所谓意境,就是意与境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31页,《中西比较诗学》)而非仅仅局限于主观论断。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要注意主观的意

英汉习语翻译策略

Cultural Default Reflected in Proverb T 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Absrtact:Proverbs are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s experience and wisdom. Different proverbs transmit different cultural information. If those cultural elements are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or cultural loss would arise. To deal with the cultural defaul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 transl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Proverb Translation; Cultural Default; Compensation Strategy I. Introduction Proverbs are the crystals of human intelligence and experience. They do not only reflect human civilization but also enrich human life and make language more colorful. They are culturally influenced, thus bringing up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whose uniqueness inevitably bring certain communication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ose differences may sometimes be culturally-specific, which means that what belongs to one culture may be vacant in another culture. This usually results in cultural vacuum, or in other words, cultural default.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is affected greatly by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Chinese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find som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cultural defaul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ultural default, if well handled,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lation and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II. Cultural Default in Proverb Translation 1. Definition and Current Studies of Cultural Default Cultural defaul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written texts or in colloquial form, and it has been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Wang Dongfeng (2000: 234) defines it as “absence of relevant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author and his intended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摘要: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旨在保留语言和文化异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异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归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译者要把握好度,努力在异化和归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翻译;异化;归化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最初是由美国翻译家Lawrence Venuti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及的。“异化法”即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归化法”即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异化和归化之争由来已久。异化派注重展示原语的表达方式,刻意保留文化异质。他们认为翻译的目的之一是文化交流,因此,翻译时应当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文化。另外,采用异化手法进行文化移植亦可丰富目的语文化及其表达方式。归化派主张将译文读者置于首位,注重流畅地道。他们主张交际翻译,认为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更要克服文化障碍,尽力避免文化冲突。因此,翻译时应尽可能将原语文化转换成目的语文化,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近的认知和感受。 事实上,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的整体,那种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孤立开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科学、全面、辩证地认识异化和归化。 一、异化是翻译的发展趋势 异化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一种翻译理论。LawrenceVenuti是异化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即译作在风格和形式上应完全保留原语的特色,不同于目的语,且忽略目的语读者是否接受原语的文化意象。异化翻译的目的是推崇文化交流,是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原语文化。在异化翻译中,新的东西可能会加进去,从而凸现译者的身份,提高翻译的地位,并且对翻译的文化霸权进行有力的回击。异化翻译有助于文化交流,缩小文化差异,减少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异化成为翻译的发展趋势。 (一)超地域文化共核的扩展使不可译性不断向可译性转化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2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3 An Interpretation of Robinson Crusoe’s Character 4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 5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 6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7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9 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浅析《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人物维特 10 《心是孤独的猎手》——从人物荒诞行为分析人物的孤独心境 11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12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刻画手法分析 13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14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15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1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incidental Plots in Jane Eyre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7 《飘》中斯嘉丽的主要性格特征浅析 18 从CIF与CIP的比较看CIP的优势 19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20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词汇教学 21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 espeare’s Times 22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 23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24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25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 26 托尼?莫里森《秀拉》中的女性主义 27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2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29 中英文法律谚语比较及互译技巧 30 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Slogan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Beauty” Principle 31 试析美国社会的道德恐慌——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 32 英汉植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 3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34 从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中塞丝的觉醒 35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36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37 浅谈涉外谈判礼仪的重要性 38 39 (英语系经贸英语)解读国际知名度假村产业创新模式—以地中海俱乐部为例 40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

摘要: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从二者的概念入手,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归化;异化;概念;辩证关系 1 归化、异化区别于意译、直译 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Venuti,1995:20)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 2 归化、异化的概念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Cowie,1997:59)。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即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3 归化和异化并用互补、辩证统一 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是无法做到这么纯粹的。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顾此失彼不能达到最终翻译的目的。 我们在翻译中,始终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 4 从实例中看归化和异化的关系 我们可以在翻译中体会一下二者的关系: (1)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事似的踱方步。“张铁嘴怎么说的?”胡太太惴惴的问。 ——“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么事的桂圆?”妻子没听清楚他的话。(茅盾《动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