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上编阅读能力培养

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

1、人以外的动物也有交往活动。据科学家们考察,蚂蚁能用头上的触角指示寻觅食物的方向;蜘蛛则靠网丝发出的波来辨别触网物是不是猎物;西班牙的鹿能用尾巴发出信号:尾巴下垂不动表示平安无事,尾巴抬起一半表示提高警惕,尾巴完全挺直则表示危险来临等。那么,这些动物的交往是否也具有社会性呢?

问题提示:其他动物的交往不具有社会性。这些动物虽然也可通过发出和接收信息来进行交往,但却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它只是一种求生、自卫的本能,不可能与人通过语言来进行交往相比。人的语言能独立于人而存在,并能成为社会人所共同遵守、共同使用和不断共同创造的一门社会科学。这即是人的交往具有社会性的关键。

2、精神状态世界(世界2)与精神产物世界(世界3)的异同如何?

提示:相同者,都属于精神世界范畴,与物理世界(世界1)明显不同。不同者,精神状态世界仍然依附于主体,是指主体精神活动中的某种状态情况。精神产物世界则已经脱离于主体,是精神之产物,诸如电影、绘画、文学作品等。所以,人的交往往往就是在精神产物世界中的一种交往。

3、构成“前结构”的三个层次,它们有何主次?可结合某一作品讨论。

问题提示:“前结构”的三个层次包括身心感觉(生理)层次、文化修养(文化)层次和生活阅历(社会)层次,在具体的阅读接受活动中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的,三者之间没有主次,不能偏废。

4、结合自己经验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

问题提示:结合本次课课堂讨论回答。障碍可能各不一样,但往往与“前结构”相关,注意不能偏废。

5、“文本始终是敞开的,其意义读不完、读不尽,这是因为读者不断参与阅读实践的缘故。”你是如何理解的?(证据支持)

提示:相对而言,文本是客观的,其意义本是稳定的。然而,文本接受者因时空的不同和主体语文及生活修养之差异,就会导致阅读理解上的差异,另外,说话者本身也有一个具体时空的问题。诸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等等,证据很多。

6、为什么说“在语文交往中,文本从问世到被人接受,接受主体的理解才是这一全过程中的‘最后完成’者”?(证据支持)

问题提示:一个文本问世,如果不被主体接受,文本就毫无意义,因而,主体的理解即是这一过程的“最后完成”者。这也为交往的社会性所决定。(证据略)

7、语文交往情感等同于生活情感吗?(分析)

问题提示:语文交往活动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故交往情感和生活情感是一致的。(举例分析略)

8、为什么说人类交往是对语文的具体运用?

问题提示:语文是人类交往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因为语言为人类所专有;另一方面又因为人类一般是通过语言来进行交往,虽然有时也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如用鼓掌表示赞同、用皱眉表示怀疑等,然而这些非语言的交往又都只是语言交往的一种补充,离开语言交往就可能是不完整的、不充分的交往。所以说,人类交往就是对语文的具体运用。

9、人的交往与其它动物的交往有何异同?

问题提示:其他动物的交往不具有社会性。这些动物虽然也可通过发出和接收信息来进行交往,但却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它只是一种求生、自卫的本能,不可能与人通过语言来进行交往相比。人的语言能独立于人而存在,并能成为社会人所共同遵守、共同使用和不断共同创造的一门社会科学。这即是人的交往具有社会性的关键。

10、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问题提示:自然现象是由自然界的条件制约而形成或发生的,是自然界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比如太阳、月亮、下雨等都是自然现象,而语言则不同。同时,语言也不是个人现象。尽管个人在语言的发展中可能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但任何个人也不能创造语言,任何语言也不能为某个人所独有。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和其它动物不同,从开始存在的第一天起,就采取集体劳动的方式,共同创造生产工具,共同改造自然,共同生产生活资料,而其它动物只是出自本能去搜集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生产物质财富的共同劳动中,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生产行为,语言的功能十分突出,以至于成为人类交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11、接受主体情感培养的必要性是什么?如何培养?

问题提示:交往是人的活动。客体对象以表达人类丰富情感——思想、情绪、趣味等为己任,我们从客体中最希望获得的也正是自己的情感有所共鸣。语文交往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交流,丰富自己的交往情感看来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语文交往的情感,主要还得从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客体对象离不开社会生活,语文交往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生活。接受主体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客体对象,主体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丰富自己的语文情感,越有助于对客体对象

的接受。交往情感的培养不是在书本上能够学得到的,也不是单凭他人可以指点的,纷繁复杂的生活才是产生情感的源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海涛怒吼,河流叹息……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无不包含着某种情感,正如“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作为一个阅读鉴赏者,我们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体察生活,生活中的种种物质形式与人类的种种内在情感对应并积累起来,便成为阅读接受最宝贵的东西。

12、按照阅读三阶段理论阅读下面文章,并完成如下试题:1)写出每个阶段的阅读感受;2)文章体现了哪几种语文交往的功能?举例说明。3)你如何理解“人为什么非要知道自己的‘命’不可”?作者为什么说“生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年代,十二万分的荣幸”?(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讨论)

大家算命

陈村

当代人的不可思议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一面气壮如牛地宣称人的伟大,一面惊恐万状地寻觅有关个人命运的指示。生辰八字是丢不得的,比性命更值得记住,以便请教术士,对照相书入计算机。

街头的书摊上,算命的册子在科学的掩护下卖得正俏。相比,还有什么是更重要的呢?于是,善男信女们,红男们,纷纷掷出汗湿的钱儿,换得几句神神鬼鬼的箴言。

除了“八字”,尚有面相与手相的判读。

在闲人们聚集之处,往往可见业余术士毛遂自荐,免费人看相。每当这种美妙的时刻来临,争先恐后的总是女性。平日多么贞娴清高之女子,一听有命可算,无不立即交出她柔的小手——右手。将颈子伸长三寸,嘴巴张开三分,两眼那张神秘莫测的嘴,将一字一句连标点都不少地活活吞下,紧张的精神历险。

本人在这种场合,多半谢绝。如业余术士实在技痒,也大度地烦他一看。但是,声明只算过去,不算未来。未来我自己便会算的,说几句玄语并不困难。算完之后,我赠给大师们的语录往往是“利用算命诬陷,是一大发明”。不知是本人的命太邪,还是没碰上真正的高手。

据说人的命是一定的,与生俱来的。虽说它弯弯曲曲,上下盘旋,跌打滚爬,其实都有一定之规。否则怎么叫“命”呢?按这理论,一个人其实把自己的命到处写着,只怪我们肉眼凡胎,见了也不识罢了。看相就是这种理论的实际应用一—面相和手相。我怀疑,这种对身体特定区域的选择,并非因为脸和手特别富有命运感,而是古代人们生活情景的必然规定。在20世纪的今天,人们所公开裸露的体表面积翻了何止两番。如果这一门伟大的巫术也经

受时代的洗礼,迟早是会隆重推出“肘相”、“膝相”、“肩相”以至于“乳相”和“臀相”来的。那时候的看相者,几乎就是个外科大夫了。利用看相行医,是又一大发明。

我唯一搞不懂的,是人为什么非要知道自己的“命”不可。知道他人的命可以利用其弱点,战而胜之,攻而克之,这倒好说;但有必要详尽地知道自己的命运吗?我以为,做人的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这好比读侦探推理小说。书还没翻开,就告诉你凶手是谁,这小说怎么还会读得有味道?所以,命,在我看来是个不可说的宝贝,说破了,就泄了气,做人就打不起精神——无论好命坏命。

正因为算命从来是算不太准的,所以这口饭尚能吃下去,这种书还能卖钱。你算他算,算出了出入,心就疑疑惑惑的,非得再算上几回不可。假如一算就算个一清二楚,像美元那样全世界通用,这命还有什么算头?

算命是个国际现象,不过各有巧妙不同吧。中国是个老大古国,这种本事天然要略胜一筹,简直就是“国技”。可惜尚未听见举办“国际算命奥林匹克锦标赛”,不能去夺个金牌回来叫同胞们激动激动,实在很扫兴。

不知是否有什么国家有命却无人可算,欢迎身怀绝技者的劳务输出。这可是一项无本的买卖,属“无烟工业”之一种,创汇的拳头产品。更有一种不可宣传的妙用,假如将他人的气数一一算出来,顿时可节省许多情报费用,实在是振兴中华的一条捷径呢。

以此推理,让我们耐心地等待。既等待外汇的汇入,也等待科学化的“算命救国论”的庄严诞生。

生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年代,十二万分的荣幸。

1992年12月27日

(选自周介人等主编《都市消息》,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问题提示:1.认读不应成问题。2.语文交往的八种功能几乎都用到了,只是指令功能和执行功能不同于规章一类实用文,是通过事例和情感来影响人的。美感功能方面值得研究、值得学习。3.理解阶段需认真领会作者所运用的反讽手法。说“十二万分的荣幸”,一者作者可以识破迷信伎俩;二者有了一个正常的民主气氛;三者为反讽,毕竟可悲。

13、下面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两则材料,请通过比较阅读揭示作者的用意,回答:美是什么?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是一种感觉,还是思维?要求写一篇讨论发言稿,力求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创意(字数不限)。

过去心理学只把视、听、嗅、味、触叫做“五官”,每一种器官管一种感觉。马克思把器官扩大到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全部本质力量和功能。五官之外他还提到思维,意志,

情感(在另一段还提到“爱情”)。器官的功用不仅在认识或知觉,更重要的是“占领或掌管人类的现实界”的“人类现实生活的活动”。这就必然要包括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艺术和审美活动。各种感官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由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的。“各种感官的形成是从古到今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举听觉为例,马克思说过:

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入的音乐感觉,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就不是它的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的表现。

这两句极简单的话解决了美和美感以及美的主观性或客观性的问题。上句说音乐美感须以客观存在的音乐为先决条件,下句说音乐美也要靠有“懂音乐的耳朵”这个主观条件。请诸位想一想:一、美单是主观的,或单是客观的吗?二、美能否离开美感而独立存在的呢?想通了这两个问题,许多美学上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谈美书简》之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有人认为肯定了共同美感,就势必否定阶级观点。毫无疑问,不同的阶级确实有不同的美感。焦大并不欣赏贾宝玉所笃爱的林妹妹,文人学士也往往嫌民间大红大绿的装饰“俗气”。可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许多其他方面,因为美感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美感的来源也是很复杂的。过去有些美学家认为美仅在形色的匀称、声音的调和之类形式美,另外一些美学家却把重点放在内容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美感作为一种情感来说,它也是非常复杂的,过去美学家们大半认为美感是一种愉快的感觉,可是它又不等于一般的快感,不像渴时饮水或困倦后酣睡那种快感。有时美感也不全是快感,悲剧和一般崇高事物如狂风巨浪、悬崖陡壁等等所产生的美感之中却夹着痛感。喜剧和滑稽事物所产生的美感也是如此。同一美感中也有发展转变的过程,往往是生理和心理交互影响的。

(《谈美书简》之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问题提示:美,存在于真实、善良、谦和等之中,存在于事物的外在与包容于事物的内涵。因此判断、审美必须与求真、求善联系在一起。真、善而后才是美。美是主客观之统一。阅读创意应侧重于主体的主观理解。

第二单元阅读方法

1、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按照原始文本应是“黄沙远上白云天”。试结合原始文本,凭借自己的联想,联系我国西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频发现实,分析此诗与现实的关系及原始本与后来本异同之优劣。

问题提示:“黄沙远上白云天”一句是写实性的,其好处在于真实,但是意蕴内涵较少。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是夸饰性的,形象性强,意境阔大高远。

2、古今中外可以比较阅读的读物很多。据说西晋时,著名的史学家陈寿和夏侯湛等人都在分头写前朝的历史。夏侯湛写出《魏书》初稿后,陈寿也完成了《三国志》。当时有人读《三国志》后,称赏陈寿“善叙事,有量史之才”,夏侯湛听说后,找来《三国志》和自己写的《魏书》比较阅读,觉得陈寿的著作确实高出自己所作,他当即烧毁了自己辛劳多年编写的著作。谈谈你对夏侯湛这种做法的见解。

问题提示:夏侯湛比较具有创新精神,也具有学术勇气,自己对自己作品的否定比别人对自己作品的否定难得多,他主要是从创新性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否定自己的著作的。

3、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问题提示:这是一种精读方法,目的是追求专门知识的精深。

4、“八面受敌”阅读法与一般精读之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问题提示:“八面受敌”之法是对阅读文本设定多个阅读目的,经过多次阅读达到对作品整体的全面深入地把握,在每次阅读中可能只集中一个方面而不及其余,可以采用较快的阅读速度。而一般的精读是关注作品的整体,阅读时速度一般是较慢的。

5、“一观位体”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问题提示:指在阅读文章时首先看它的体制安排。

6、泛读与精读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各举一例?

问题提示:精读是泛读的深化,泛读是精读的拓展。如对清代世情小说的阅读,《红楼梦》无疑是精读的重点文本,而其他小说就可以作为一般的泛读对象,以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从而对清代世情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7、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阅读?

问题提示:1.确定阅读范围;2.寻求相同点和不同点;3.仔细研读文本,注意做笔记。

8、按照“多思善疑——四到阅读法”,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如下文章,并完成试题:1)写出作者怀疑的问题;2)支撑作者观点的论据是什么?你对作者所持的某些观点是否也有怀疑?3)白居易(白乐天)《游大林寺》的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采药不可限以时月

[宋]沈括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尽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沈,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暗恶,此其效也。用药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不同也;如筀竹筍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问题提示:1.古法采药多在二月、八月,这是作者怀疑的问题。2.地势高下、物性、地气、人力皆有不同,是作者的主要论据。3.白居易的诗是作为一个例证来说明论点的。

第三单元爱国文选

1、综合比较《祖国土》、《橘颂》和《赞美》,体会这三首诗是如何表达爱国情感的。

问题提示:《橘颂》是通过橘树的品性特征与屈原的人格理想之间的逻辑关联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感的,诗人托物言志,借橘树的独立不迁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贞不贰。《祖国土》是以平凡的意象,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赞美》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农民的痛苦和坚韧,诗人通过对在艰难和耻辱中生活的中国农民给予由衷的赞叹,揭示出一个民族已经站立起来。

2、诗歌中常常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以《祖国土》为例,分析其中的哲理是通过什么

途径表现出来的?这与直接说出意旨有什么不同效果?

问题提示:在作品中,诗人在告诫我们:人生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它太平凡,其实,伟大就孕育于平凡之中。就像祖国土一样,人们一直忽略这默默无闻的“尘土”,直到有一天又重新与它相拥,才想起原来它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表达,与直接说出相比,更能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思索,更有诗的意味。

3、有人说,了解相关背景,是真正理解诗歌的前提,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问题提示: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向来讲求“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于诗歌这种主体性比较强的文学体裁,了解作者等相关背景,无疑对真正理解诗歌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是也

一定要重视文本本身的信息,不能用社会学的批评代替文学的批评。

4、欣赏杜甫《登岳阳楼》,发挥想象,填补诗歌的“空白点”。

问题提示:在第二联与第三联之间就存在情感跳跃的“空白点”,“乾坤日月浮”的阔大与“亲朋无一字”的孤寂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是需要读者去填补的。

5、有些诗歌形象“朦胧”,有些诗歌意象之间的跳跃性很大,我们应该如何去欣赏,谈谈你的体会。

6、你认为诗歌“音乐美”包含哪些因素?

问题提示:可以从音节、音顿、平仄格律、辞藻等方面考虑。

7、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因为不直说,因而增加了阅读的困难。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试分析下面诗中的隐含意义:

[奥地利]里尔克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拦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拦后便没有了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冯至译,选自吕进主编《外国名诗鉴赏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问题提示:诗歌以关在笼子中的豹子为喻,表明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各种束缚的反抗。

8、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善于将阔大的景物形象与自己的悲悯情怀有机结合,以《登岳阳楼》为例,分析这种创作手法的作用。

问题提示:这样的创作手法可以让阔大的景物具有了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人的主体精神的

客观投射,同时让主体的悲悯情怀因为有了这样的景物而显得异常伟岸,起到了主客体交融的效果。

第四单元人本文选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你认为这一论断正确吗?为什么?

问题提示:不完全正确。

个人修养需要建立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这些观点在西方也得到了相应的认同,从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论和马斯洛的“人的五个层次需求”论出发都能推出与之吻合的结论。但是,一项关于人们对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程度的问卷结果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20%以下的人认为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一致,道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建立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是经济基础的具体体现;但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有能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此,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性工作,这是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一观点你同意吗?为何?

问题提示:从普遍意义上说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种“予之为取”的思想贯穿于管仲学派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思想中,它包含着对立面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思想。

3、《原乡人》是一篇风格独特的小说,有人说,这篇作品更像一篇散文,你认为如何?

问题提示:钟理和的作品,大都是自传体小说,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及整个创作构思,都是紧紧围绕着作家的人生历程发展的。这篇小说就具有散文化情节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二是形散而神不散,作品始终扣紧对“原乡”的情感展开。这样的艺术特点容易造成人物形象不够风采的缺憾,但属白璧微瑕,并不影响作者的文学成就。

4、读《生活是美好的》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问题提示:同样的问题,如果换用不同的眼光去看的话,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细读《原乡人》,体会作者的情感,弄清“原乡”的内涵。如何理解小说最后的那两段话?

问题提示:钟理和小说中的“原乡”这个词是台湾客家同胞对祖国大陆的称呼,他们把返回祖居地称为“转原乡”,甚至把人们的去世也称为“转原乡”。也指台湾同胞文化的根。小说表现了台湾同胞与祖国的血肉关系,反映了台胞向往大陆,回归祖国的美好愿望。

这是一种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作者没有忘记他的先民、文化背景与民族意识,如同台湾许多文学家一样,在创作动机背后,隐藏着对日本统治的抗拒意识。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小说最后的结局——“我”投奔大陆,可见“我”的民族意识是一种抗日意识,也是经过中日战争洗礼而形成的思想上的抽象的近代“中国意识”。

6、人生不能缺少幽默,你如何理解幽默?

问题提示:幽默是人们一种睿智的处事方式,它也是一种成熟的、高尚的心理品质,是个人素养比较成熟的表现。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用幽默化解困境、战胜挫折。

7、阅读《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然后回答:第一,《红楼梦》写刘姥姥前后三进荣国府,“一进”给刘姥姥有何感受?进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艺术构思?第二,作者是如何刻画刘姥姥的奴性与自尊、精明与笨拙的?

问题提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所感受到的主要是富贵之家的豪奢,而她自己作为一个乡农,虽然也见过一些世面,但是感到自惭形秽。读者在一种雅与俗的对比之中,领略到作者的滑稽语调。在构思上,作者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主要是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介绍贾府众人。作者主要用语言和行为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刘姥姥的奴性与自尊、精明与笨拙的。

第五单元修身文选

1、什么是戏剧?试述中国传统戏剧的渊源与发展。

问题提示: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它是通过舞台演出将剧中所反映的生活情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观众参与性等特点。舞台性决定了戏剧艺术必须高度集中,直观性要求戏剧艺术的语言具有动作化的特点。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齐名的世界最古老的戏剧艺术。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兴盛的漫长过程。

孕育萌芽时期:在上古时期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巫觋扮神且歌且舞的表演,有明确的扮装对象、专职的扮演者及扮演成果的被观赏,这种巫觋活动被视为后世戏剧的萌芽。

形成发展时期:唐代和宋金时期,唐代的歌舞剧“踏摇娘”和“参军戏”、宋代的杂剧,虽然没有形成严谨、庞大的完整体制,但其角色、演出程序、内容和风格都有了比较严格的定制。

成熟兴盛时期:元杂剧和明清戏曲。元杂剧的主要代表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明代戏剧主要是传奇,杰出的代表是汤显祖的“临

川四梦”(《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和《牡丹亭》);明代的戏曲主要是孔尚任的《长生殿》和《桃花扇》。)

2、什么是戏剧冲突?试分析悲剧《哈姆莱特》的戏剧冲突。

问题提示:所谓戏剧冲突是指社会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反映,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思想冲突、性格冲突、意志冲突和人与环境的冲突(亦称为主客观冲突)等。

《哈姆莱特》的冲突有多重,既有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冲突,又有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冲突。其中最主要的戏剧冲突是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和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封建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这一主要矛盾导致哈姆莱特最终走向悲剧。

3、试述戏剧文学剧本与小说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提示: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位地反映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所以,小说与戏剧的共同点都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的。但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情节的处理上,小说的情节安排更为自由和灵活,可以平铺直叙、倒叙、插叙等,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戏剧由于受到舞台演出条件的限制,戏剧情节结构的安排紧张、紧凑、集中。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人物更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人物的行为内容,而且表现人物的行为方式,凸显人物的典型性格。而戏剧主要靠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再次,关于环境的描写,小说有更大的空间,可以自如地、不受约束地描写典型人物产生的典型环境。而戏剧由于受舞台演出条件的限制,环境描写颇受限制,需要鉴赏者发挥充分的想象力。

最后,小说能够给作者提供自由发挥的余地,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态度和主观倾向性。而戏剧家则只能通过舞台演出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

4、戏剧结构有几种?试举例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

问题提示:戏剧结构一般分为回顾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三种。

(1)回顾式结构:又称“锁闭式”结构。它的主要特点:出场人物较少,剧情展开的时间、地点高度集中,基本符合“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的原则,剧情从临近高潮的地方开始,以前的事用回叙的手法融合到剧情发展之中。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曹禺的《雷雨》等。这种结构的长处是:集中统一,又环环紧扣,容易取得戏剧性的效果。

(2)“开放式”结构: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剧情,人物较多,剧情展开的时间较长,场景富于变化,情节更为丰富、曲折;可以没有回叙成分。像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老舍的《茶馆》,曹禺的《原野》等。《原野》中描写仇虎从狱中逃出,来到焦家报仇,杀死了焦阎王之子焦大星,带着他原先的未婚妻金子逃走,当被围困走投无路时,自杀身亡,完全是按顺序推进剧情的发展。这种结构的长处是:有头有尾,把戏剧情节原原本本表现在舞台上,能容纳较广的生活材料。

(3)人像展览式结构:“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是以片段方式展示众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为主要目的,如曹禺的《日出》等。曹禺在写《日出》时,“决心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日出》中人物虽有主次,但并无中心人物,而且互为宾主,交相映衬,冲突也非单线,而是多线索交错,目的在于通过较多人物的塑造,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即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黑暗社会。

5、如何解读和鉴赏戏剧?

问题提示:

第一,把握冲突,探索主旨。

第二,观其言行,解读人物。

第三,明晰结构,谙通“门道”。

第四,由实到虚,发挥想象。

6、你认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内心独白体现了哈姆莱特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问题提示:“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内心独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最能体现哈姆莱特“忧郁”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多样。哈姆莱特的思考能力非常强,从对外界世界的思考到人的内心世界,从别人到自己,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整个人类,由此可见,他的思维能力特别发达,与其说他是人文主义的行动者不如说他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家。想得多而做得少,思维超前而行为滞后。通过这段内心独白,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理想的青年王子一旦理想破灭后,他的灵魂将受到怎样的折磨和煎熬,怎样由一个强者变成了懦夫。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的复杂性、矛盾性、深刻性是显而易见的。

7、仔细阅读《养气与知言》一文,体味作者阐释“浩然之气”的深刻内涵。

问题提示:所谓“浩然之气”主要是指一种充足的道德正义感,但它又与天地精神相通,符合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

8、你认为哈姆莱特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典型?他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问题提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看法,讨论发言时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关于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向来就有争议。有的认为他的性格主导特征是“忧郁”,因而有“忧郁王子”之称。

另一种观点认为哈姆莱特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勇敢”。他始终没有忘记复仇,总是在等待时机,准备条件,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他便义无反顾地进行复仇。

随着新的批评方法层出不穷,为我们文学批评打开了一扇扇窗口,开拓了思维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比方说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分析哈姆莱特的“复仇”;还有用存在主义文艺观来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还有从宗教层面上进行解读;还有从人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产生不同结论的原因等。

在讨论过程中最好能进行充分的交流,产生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火花。

9、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里有何寓意?联系课文题旨,请以“上善若水”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问题提示:这句话仍然体现了老子以虚无为本的思想,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乃是因为它善处下位,虚心而不争。

第六单元养性文选

1、中国古代有“山水比德”之说,认真研究本单元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散文,请你对这一传统说法加以阐释。

问题提示:孔子突破自然美学观念,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比德”的山水自然观,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感悟,实际上是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真切体验,把山水比作一种精神,去反思“仁”、“智”这类社会品格的意蕴。孔子是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人,“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高山巍巍培植了他博大的胸怀;“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江河荡荡孕育了他高深的智慧。孔子由此把厚重不移的山当作他崇拜的“仁者”形象,用周流不滞的水引发他无限的哲理情思,触发他深沉的哲学感慨。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所以喜欢流动之水;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所以喜欢稳重之山。这种以山水来比喻人的仁德功绩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无限深广的影响,深深浸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人们以山水来比喻君子德行,“高山流水”自然而然就成为品德高洁的象征和代名词。“人化自然”的哲理又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

本单元的几篇选文都从不同的角度观照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深厚情感,学生可根据具体篇章来分析这一问题。

2、仔细阅读《一九九八廿四节气》,选择一个观察点,记录一段时间内大自然的变化情况。

问题提示: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地点,在自己方便和心情愉悦的时候仔细观察大自然对象,记录下自己的观察,表达自己的感悟。

3、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阅读本单元的散文,比较不同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不同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提示: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这就是情景交融,景语就是客观存在的形式,而情语是主观情绪的流露。因此,“遗形取神”、“情景交融”是中国艺术最关键的审美特征。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从不同的角度观照和描写了自然,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这一单元后结合第一题的“提示”,谈谈自己对本单元散文中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处理“景语”与“情语”的运用的艺术手法的高妙。

4、梭罗一生未娶,在《瓦尔登湖》中,他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梭罗为什么连爱都不要?

问题提示: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给“我”什么真理?细品《瓦尔登湖》,不难看出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瓦尔登湖》被各国读者誉为美国历史上一本具有特殊价值的书。仿佛一朵甘菊,因为没有青春期的美艳多姿,反而经世不朽。这是一本面向大自然的哲学书。梭罗在寻觅瓦尔登湖的稀世之美时,从未停止过向灵魂深处跋涉的脚步。那精美的思想仿佛秋日晴空中的飞叶,在你开卷之时,纷纷扬扬,遍洒不绝。

关于湖,他这样写道:“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关于物质生活,他的评价是:“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关于精神,梭罗写道:“我们可以很健康,却永远不能是纯净的。……当纯洁的海峡畅通了,人便立刻奔流到上帝那里。我们一忽儿为纯洁所鼓舞,一忽儿因不洁而沮丧。自知身体内的兽性在一天天地消失,而神性一天天地生长的人是有福的……”

关于自己,他的总结干净利落——“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以上就是梭罗对金钱、精神以及他自己的看法,可以借此深刻理解这一问题。

5、东山魁夷《听泉》文笔清新,字里行间包含情思哲理。仔细阅读该文,体会作者将写景、抒情和哲理融为一体的妙处。

问题提示:东山魁夷作品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浸润着大自然的风霜雨露,处处体现出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反思以及对自然的呼唤与回归。这在《听泉》一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将人类比作一群在文明的荒原上飞翔不息的鸟儿,并认为“它们最大的不幸是以为只有尽快飞翔才是进步,它们以为地面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存在着”,却忽略了人类本身也只不过是冥冥自然中的一员而已。他还认为,如果没有来自精神家园——心灵的泉水的滋润,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盲目而没有意义的,他在文中这样写道:“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这实在是为现今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里,那些整天因热衷于争权逐利而疲于奔波的人们,开出了一剂绝好的清醒剂。将描写景物、抒写情感和表达哲理熔为一炉。

6、《听泉》中写道:“美,正在于此。”这个“美”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

问题提示:在《听泉》一文末尾中所倡导的“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对于正值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日渐浮躁的国人来说,如能有机会跳出自己固有的圈子,像东山魁夷那样思考一下生活,就能够领悟生活中的美。

可以结合上面一题来回答这个问题。

7、请阅读《瓦尔登湖》中的《冬天的湖》,试与课文《湖光水色》进行比较,它们在叙述描写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问题提示:(1)相同点:对象相同,都是写瓦尔登湖;哲学旨趣相同。(2)不同点:《冬天的湖》有更鲜明的季节特点,以“议论”说理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得更频繁,强化了散文的哲理性特征。

中编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培养

第八单元日常书面表达概说

1、你如何理解书面表达不是对生活的“照相”或“复制”?(证据支持)

问题提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接触和交流中,人们通过书面语言,产生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说,写作既是“为己,”也是“为人”。由生活——思维——文章,这一写作行为的全过程中,无一不是写作主体心灵、智慧、思维、情感

的“物化”,它既在传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也在塑造着自身,彰显出一种生命的律动,加上了作者思维的东西就不仅仅只是生活的复制或照相了。(举例略)

2、人生活在语言环境中,人的行为具有对语言表达的依赖性,就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有何异同开展讨论。

问题提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也是制作文章的物质手段。它虽以口语表达为基础和源泉,但却失去了口语表达时的表情态势(语言的直观性),也失去了交际双方当场的迅速反映(场景的现实感)。它必须依赖有形的文字以成文章。概言之:口头语言用词通俗活泼,词语简短而省略成分较多,较多地保留了日常交谈的特点,对交际的环境依赖性比较强。书面语言则用词庄重文雅,句式较长,并淡化了具体的交谈语境,可以独立地表达明确的思想。

3、电子时代,人们通过E体(Electron media,电子媒体)进行交往,正成为一种时尚,书面文字媒介是否已成为明日黄花?为什么?

问题提示:网络化个人电脑的勃然兴起和持续旺盛,对写作领域乃至全人类的文化活动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它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纸笔为工具,进行书面表达的方式,为写作提供了种种方便,并开辟了写作更广阔的空间。但是,电脑还无法替代人的情感与思维,也未改变写作的主体、客体、受体,以及写作的本质与规律。电脑写作,其实还是人在写作,“心灵”的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专家指出:运用母语阅读和写作属于第一文化,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属于第二文化。第一文化是第二文化的基础。所以,书面文字媒介仍然是人们进行交往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4、德国艺术家拉辛(1639-1699)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要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结合你日常书面表达的实践,解读拉辛的选择,并简要说明写作者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问题提示:实践出真知,拉辛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写作亦如此,天下文章都是“写”出来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勤于写”、锲而不舍地“用功写”的良好习惯。同时,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它需要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固然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也有赖于广泛的阅读,但主要是靠自己勤练。写作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精神活动,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从根本上来说,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人格、意志、智慧、修养、文化品位、生活积累、知识技能等。可以说,写作能力是主体诸多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效用”。唯有在写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必有所获。

5、责任与道义对公务文书的写作意义尤为重要,所谓“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对

此,你有何理解?试结合你所熟悉的事情,谈谈作者的素质对书面表达的影响与制约。

问题提示:公文是因公作文,用来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所表达的内容必须周详、严密、真实、确切。用词必须准确、恰当,切不可有疏漏含糊之处。俗话说“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说明了遣词造句在公文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写作主体必须出于公心,注重实事求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道义感。

6为什么说写作具有人文性?

问题提示: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界,而且也生活在语言世界。语言符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反映自然和实在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是意义的代码,也是文化的代码。书面表达是以社会生活,客观事物(写作客体)为基础,经过写作主体(作者)的认识与加工制作,成为文字载体(文章)。通过载体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信息等传达给读者(受体)。其表达过程,不是封闭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开放的、联系的传播行为。它在社会文化系统中,与其他文化是一种“链状”关系。也就是人文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它不可能脱离一定的人群与一定的环境而存在,所以,书面表达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人文性的精神活动,因而具有人文性。

7、试分析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结构是否合理?你将如何改善这种能力结构?

问题提示:书面表达是完成观念,感情,信息传递的复杂的写作过程,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文章的构成,离不开思想,生活,技巧,语言等众多要素。它综合着主体多方面的才情学养。诸如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哲学、美学、文化学等等。一篇文章体现的知识结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如何观察生活、开发主旨、加工材料、构思框架、涉笔成文,每一环节都需要作者的灵心慧眼,都涉及多方面知识的运用。

8、文学语言与应用语言有何主要区别?

问题提示:一般来说,文学语言讲究形象、抒情、含蓄,具有内指性;应用语言则要求明了、单一、规范、实用,具有外指性。在书面表达时,要注意文体特征,把握“语体”与“文体”的关系,突出文章本身的功能。

9、观察与思考有何内在联系?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搜集材料的主要途径。

问题提示:观察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思考。观察不单是感官的接受感知活动,而且是能动的思维活动。要观察深入,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活动,既获取直观印象,又超越直观印象,这才能把握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使现实生活在积极观察并思悟与审美观照之下,升华为主体的写作材料。观察、调查、阅读等都是搜集材料的主要途径。

10、请运用定点观察法,描述学校图书馆总服务台的场景。

11、李煜《相见欢》词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说,烦忧的心绪是一团乱麻,那么思索就是一把剪刀。请结合人生的体验,谈谈你是如何运用这把“剪刀”,行进在思想的丛林里,重见生命的阳光。

问题提示:一般来讲,都是从大处着眼,想伟人的英雄业绩,想哲人的论述,以求剪断烦恼。

12、据新闻报道:一位来自江浙某地的大一新生,有一天,他在电话里对母亲说,很想吃她做的馄饨。于是,母亲第二天乘飞机赶往儿子上大学的所在地,给儿子送来了热乎乎的馄饨。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众多的议论,主要看法有:或云,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为儿子送食物是自然的事;或云,儿子想家呗,有什么可指责的;或云,这是一种溺爱,只会给儿子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如此种种。请就此事谈谈你的感想。

问题提示:应该是负面作用多一些。

13、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运用你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就乌龟伸头一事再设计几种不同的情境,并加以相应的评点:

温暖

有个男孩养了只小乌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男孩想让这只乌龟探出头来,用尽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却怎么也未能如愿。

他试着用手去拍打它,用棍子去敲击它……但任凭他怎么拍、怎么敲,乌龟就是连动也不动,气得他整天噘着那张小嘴,显得很不开心。

后来,他的祖父看到了,笑了一笑,帮他把那只乌龟放到了一个暖炉的上面。过了一会儿,乌龟便因温暖而渐渐地把头、四肢和尾巴伸出了壳外。

男孩见此开心地笑了。于是,他的祖父对小男孩说:“当你想要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去改变时,记住不要采用攻击的方式,而要给予他关怀和温暖,这样的方法往往更加有效。”

温暖地待人,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结果。

(选自《读者》2005年第8期)

14、根据下列提示,任选一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1500字。

(1)《诗经·蒹葭》男女青年最终相遇。

(2)李逵被逼无奈杀了宋江。

(3)曹操长坂桥识破了张飞的计谋。

(4)宝玉出家后却发现黛玉死而复活。

(5)陆游与唐琬为了爱情违母命私奔。

第九单元日常书面表达一般方法

1、钟嵘有一段关于创作与生活的论述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杨娥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

就钟嵘的这段话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提示:钟嵘在《诗品序》中强调指出诗歌是人的感情的表现,而人的感情的激动,乃是受现实生活的感触而产生的。他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所理解的“物”的内容,不仅有“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这样一些自然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许许多多动人心弦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比如“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杨娥入宠,再盼倾国”等等。他说:“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客观的现实生活内容,激发了诗人的炽烈感情,于是才发而为诗歌。钟嵘在这里以鲜明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表现了对文学和现实关系的正确认识,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文学创作是“人心感物”的结果,《礼记?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后动,故形于声。”这虽然是讲音乐,其原理也通于文学。陆机《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正是对于《乐记》中这种“人心感物”思想在文学创作上的运用。但陆机主要是讲自然事物,而没有涉及物的社会生活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文学和时代的关系时,就着重指出了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的特点,指出“文变染乎世情,而兴废系于时序”。钟嵘所说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2、中国古代建筑讲究虚实掩映、勾心斗角、曲径通幽、参差交错、双桥并驾等结构艺术,它给我们的文章布局提供怎样的启示?(证据支持)

思路提示:各种艺术都有其相通相似的特征,可以相互借鉴,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虚实掩映、勾心斗角、参差交错、双桥并驾等特征,给我们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以很多启示:文章的结构布局可以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讲究照应过渡、前后勾连,可以在文章中安排明暗双线、贯穿和凸显文章主旨等等,这些方面我们看到建筑艺术和文章布局技巧的相通之处。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文章举例分析。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语文期末试卷

A. C. D.

5.请问十二地支中“巳”对应的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动物? A.龙 B.蛇 C.马 D.羊 6. 带点字注音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 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 í)。 B. 尺蠖(q ú)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zh é),以存身也。 C. 冬雷震震夏雨雪(雨yǔ,下雨) D. 癸(ku í)戌(x ū)年出生的小孩,生肖属狗。 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反映了__________。 A. 佛教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E. 法家思想 8. 李耳、南华真人、亚圣分别指的是 A.老子 庄子 孟子 B.鬼谷子 老子 曾子 C. 老子 庄子 荀子 D.老子 鬼谷子 孟子 9. 以下选项中不是同一个爱情故事中男女主角的是 A.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 B.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 C.张生和杜丽娘 D.阿波罗和达芙妮 10. 请问一天中的“申时” 指的是什么时间? A.下午1点-3点 B.下午3点-5点 C.下午5点-7点 D.晚上7点-9点 11. 今年是2012壬辰年,请问2013年用干支表示是什么年? A.壬卯 B.辛卯 C.壬巳 D.癸巳 12. 传说八卦的创制者是 , 将其演为六十四卦。 A.伏羲 姬昌 B.大禹 姬旦 C.伏羲 孔子 D.大禹 孔子 13. 以下卦象是六十四卦中的既济卦,请说出这个卦象的下卦和下卦的卦象分别是 ,它们代表的自然界 的事物分别是 A.上卦是坎,代表水。下卦是离,代表火。 B. 上卦是离,代表水。下卦是坎,代表火。 C. 上卦是坎,代表火。下卦是离,代表水。 D. 上卦是离,代表火。下卦是坎,代表水。 14. 金庸在其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创造了一种名为“降龙十八掌”的绝妙武功,以下为降龙十八掌的前五招为:第一式 亢龙有悔 ,第二式 飞龙在天,第三式 见龙在田,第四式 鸿渐于陆 ,第五式 潜龙勿用。其中 的招式来自于《周易乾》“九五”爻辞一些招式,请选出来自于“乾卦”的招式。 A.第一式 亢龙有悔 B.第二式 飞龙在天 C.第三式 见龙在田 D.第四式 鸿渐于陆 E.第五式 潜龙勿用 15. 下列关于诸子说法正确的是 A .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李斯,他们都是孟子的弟子。 B. 孔子在家排行老三,因为他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三的意思。 C. 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 袖被称为“巨子”。 D.荀子提出性善论,他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 16. 以下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生金, 金生水。土克水,水克火。 B. 金生土, 土生木。水克火, 火克金。 C. 火生土, 土生木。土克水,水克火。 D. 金生水, 水生木。水克火, 火克金。

大学语文题库及参考答案模板

大学语文2016年备考题库 一、作家作品知识 1. 下列作家中,被列为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是() A.冯梦龙 B.侯方域 C.宗臣 D.顾秉谦 2.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 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 《马伶传》的“马伶”在《鸣凤记》中扮演的是() A.严嵩 B.杨继盛 C.夏言 D.顾秉谦 4. 《马伶传》在叙述“马伶和李伶第二次较量”时所用的方法是() A.倒叙 B.顺序 C.插叙 D.分叙 5. 《行路难》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思归情感委婉曲折的词句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7. “宝玉挨打”的多种因素中,最终激怒贾政痛打宝玉的直接原因是( ) A.贾环的进谗 B.金钏儿投井 C.贾雨村的挑唆 D.忠顺王府索人 8. 《报刘一丈书》中的“权者”暗指() A.刘一丈 B.宗臣 C.顾秉谦 D.严嵩 9. 苏轼《前赤壁赋》行文叙述的外显过程是() A.时间的推移 B.感情的变化 C.事理的逻辑 D.想象的展开 10.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使用比喻手法来表现诗人仕途上遭遇挫折的诗句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 下列作家,提出“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写作主张的是()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梅尧臣 12.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文学家是()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专科起点本科)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是() 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 A、胆小的逃兵 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 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 3、“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 A、《大同》 B、《秋水》 C、《谏逐客书》 D、《寡人之于国也》 4、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 5、下面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李白 B、辛弃疾 C、杜甫 D、王安石

6、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戊戌变法失败之后 B、戊戌变法之前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7、“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于()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韩非子》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 9、《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A、张巡、张籍、南霁云 B、许远、张巡、南霁云 C、张巡、许远、于嵩 D、张巡、许远、雷万春 10、《氓》选自《诗经》中的()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11、下边划线词翻译中错误的是() A.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吃掉它,像门下的客人一样。

B.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他们的考虑是十分周到的。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以为没有谁比得了自己。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安逸享乐可以把自身毁掉。 12、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有() A、《繁星》 B、《寄小读者》 C、《春水》 D、《虹》 13、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A、“新月社” B、“文学研究会” C、“创造社” D、“左翼作家联盟” 14、《故都的秋》一文是一篇() A、抒情散文 B、游记散文 C、记事散文 D、议论散文 15、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是() A、《雾》 B、《灭亡》 C、《家》 D、《春》 16、《箱子岩》一文叙述的是()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教材:徐中玉主编,陶型传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为指定教材。文学常识可参考徐中玉钱谷融共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和严廷德冯川编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概要部分。 二考试内容:重点考核语言知识、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1.语言知识 现代语体文中的疑难词语的意义; 现代语体文中的成语或所引古书中的词句与典故的意义; 教材所选文言文(包括古典诗词)中常见实词的意义,辩析它们的多义性和古今意义的差异; 识别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于”“以”“而”“之”“为”“虽”“则”“其”“或”“莫”等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被动句式、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特殊语法现象。 2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知识和文体知识。 (1)作家作品知识 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认知作家的姓名字号,所属时代及地域;识记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主要成就,主要思想倾向及文学主张,所属文学流派或文学团体,代表作名称及相关别集的名称,与课文有关的专书的编著者和编著成书年代等。 (2)文体知识 根据教材出现的有关文体术语识别课文的文体属性: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词、曲、赋。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立论文、驳论文;识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识别论证方法和驳论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从个别到个别的比较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认知论据的类别(事实论据:概括事例,典型事例;经验性论据,假设性论据;历史事实;现实生活事例。理论论据: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公理定律;谚语熟句)。 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科学语体和应用语体),文艺性说明文(文学语体,又叫科学小品);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记叙文:识记记叙文的种类,如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等;区别记叙文的叙事方法-顺序、倒叙、平叙(分叙)、插叙;认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场景景描写;认知记叙文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说理议论中抒情)。 诗词曲赋:识记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诗;词牌、词题;曲的特点、散曲,杂剧;赋的表现形式。 (3)常见表现手法:认知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铺垫、反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表达技巧;识记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象征、借代、设问、反诘、排比、夸张、对偶、层递等修辞手法。 3、阅读分析 以教材课文为主要阅读对象,以课文的“阅读提示”为阅读导向,牢记每篇诗文作品的思想意义;识记每篇文章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记住并正确理解诗文中作品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正确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层次;正确解释课文中疑难词语及古文中古今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背诵古代诗词和散曲中短小精炼的篇目,熟读较长的诗歌作品。

大学语文B(机考试题+答案)

《大学语文(B)》 机考样卷 试卷说明: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计算机上作答)。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计算机上作答)。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四、作文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40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请将一、二题在计算机上作答,三、四题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视为无效。一、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选择“正确”或“不正确”(每小题1分,共20分)。 1.《陌上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 正确不正确 2.鲁迅称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正确不正确 3.《国语》主要记载策士们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谋划或说辞。() 正确不正确 4.《左传》是一部编年史。() 正确不正确 5.苏轼诗歌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文为诗”。() 正确不正确 6.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七言绝句。() 正确不正确 7.金、元、明、清四代,词仍是文坛的主流文体。() 正确不正确 8.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 正确不正确 9.《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韩愈。() 正确不正确 10.后人对欧阳修评价很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正确不正确 11.诸宫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 正确不正确 12.《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是杜十娘。() 正确不正确 13. “三言”、“二拍”是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 正确不正确 14.《霍小玉传》是宋代的话本小说。()

正确不正确 15.《王贵与李香香》是艾青的代表作。() 正确不正确 16.林语堂和周氏兄弟是《语丝》杂志的主要作家。() 正确不正确 17.《给亡妇》是朱自清絮语散文的代表作。() 正确不正确 18.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夏衍。() 正确不正确 19.曹禺的处女作是四幕剧《原野》。() 正确不正确 20.《狂人日记》的小序是用白话文写成的。() 正确不正确 二、选择题。请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21.汉代乐府民歌基本上是() A.以五言为主 B.以杂言为主 C.以四言为主 D.以七言为主 22. “伊人”这一形象出现于() A.《诗经·氓》 B.《诗经·关雎》 C.《诗经·蒹葭》 D.《诗经·黍离》 23.下列史书中被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是() A.《春秋》 B.《史记》 C.《国语》 D.《汉书》 24.唐代写《无题》诗最著名的诗人是() A.杜甫 B.韩愈 C.温庭筠 D.李商隐 25.杜甫的《登高》一诗写于() A.长安时期 B.成都时期 C.夔州时期 D.漂泊江南时期 26.雄踞中国词史制高点的是() A.唐五代词 B.金元词 C.宋词 D.清词 27.《稼轩词》的作者是() A.范成大 B.苏轼 C.辛弃疾 D.吴文英 28. “不平则鸣”创作口号的提出者是()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范仲淹 29.元杂剧的奠基人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 C.马致远 D.汤显祖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04年秋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注意事项:1.本考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名称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考卷上的不记分; 3.答题完毕,将试卷和答题纸一起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A、孔子和孟子 B、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2、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有:() A、《呐喊》、《彷徨》、《野草》 B、《故事新编》、《呐喊》、《彷徨》 C、《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D、《呐喊》、《野草》、《故事新编》 3、《论气节》中关于气和节的两个意念起源的引文均见于:() A、《诗经》 B、《论语》 C、《左传》 D、《孟子》 4、钱钟书《论快乐》一文选自:() A、《人.兽.鬼》 B、《清华夜读》 C、《写在人生边上》 D、《管椎篇》 5、傅雷《心灵的灰烬》将下列哪个文学人物看成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 A、奥斯特洛夫斯基 B、茶花女 C、克利斯朵夫 D、贾宝玉 6、“惟陈言之务去”主张的提出者是:()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7、《郑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亟”的意思是:() A、迅速 B、急忙 C、屡次 D、竭力 8、孟尝君是战国时期:() A、魏国人 B、齐国人 C、赵国人 D、楚国人 9、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班固 B、茅盾 C、鲁迅 D、李白 10、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字而幼孩”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A、给幼小的孩子起名字 B、向百姓介绍植树的先进方法 C、借种树比喻作官 D、哺育你们的幼孩 11、周作人散文的特色是:() A、激昂慷慨 B、平和冲淡 C、沉郁凝重 D、婉约典雅 12、“五四”以来,最擅长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写作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鲁迅 D、茅盾 13、茅盾《沙滩上的脚迹》一文中的主人公“他”要寻找的是:() A、“禽兽的脚迹” B、“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 C、“孩子们的脚印” D、“真的人的脚迹” 14、王昌龄《从军行》中最有概括力的诗句是:() A、青海长云暗雪山 B、孤城遥望玉门关 C、黄沙百战穿金甲 D、不破楼兰终不还 15、唐代以新乐府诗大胆揭露弊政、抨击权贵,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人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 2、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羽化而登仙。” 3、《长亭送别》选自中国古典戏曲名作。

大学语文参考试卷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10分) 1. 白鹿洞因唐代的(c)在此读书,养一白鹿自娱,又因此地四山环合俯视似洞而得名。 A.李白B.白居易C.李渤D.王勃 2.清代大学者王夫之评价《采薇》中的( b )四句是“以乐景写哀景,以哀景写乐景,一倍增其哀乐。” A.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D.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3.《髻》这篇散文中“母亲”的人生悲剧是由于( d )所造成的。 A.母亲自己的性格B.姨娘的生活方式 C.父亲的生活方式D.畸形的家庭婚姻制度 4.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留给后世以无限的感慨。宋代着名词人( c )以一首《夏日绝句》,对这位大英雄表达了无限的钦佩。 A.苏轼B.辛弃疾 C.李清照D.文天祥 5.“只有一个人爱乐那朝圣者的灵魂。”(叶芝《当你老了》)中的“朝圣者”意谓( d )。 A.伊斯兰教朝圣者B.基督教朝圣者 C.佛教朝圣者D.献身爱尔兰独立事业者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三境界”说,其中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本出自(c)。 A.晏殊的《蝶恋花》B.欧阳修的《蝶恋花》

C.辛弃疾的《青玉案》D.冯延巳的《踏鹊枝》 7.《老子》又名《道德经》,是( d )的经典着作,但学术界对此书的真实性多有歧见。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8.(多选)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认为:“士”在人格追求上的最佳境界应为(ab )。 A.精神独立B.思想自由 C.着述丰瞻D.学术宏富 9.(多选)《哈姆莱特》中新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表现为(acd )。 A.阴险狡诈B. 愚昧麻木 C.伪善D.狠毒 10.(多选)陶渊明《饮酒》(其五)以“心远”总领全文,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这三层意蕴即是(bcd),层层递进。 A.忘物B.忘我C.忘世D.忘言 二、观点陈述(共20分) 古代诗学里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诗品即人品”。也就是说,人品的高下、雅俗决定了诗品的高下和雅俗,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诗里去认识一个人人品的高下和雅俗。因为中国真正伟大的诗人,正是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写诗,也用自己的整个一生去实践他的诗。唐代的杜甫算一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无疑也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正如清代沈德潜说过的:“有第一等襟怀,第一等学识,其才有第一等真诗。” 你同意“诗品即人品”说吗请结合陶渊明及其他诗人的例子谈谈你的观点。理由要充分,有说服力,不少于200字。 三、课文分析(每题分,共20分) 1.简析《髻》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情感的

1、大学语文考试题型及资料

大学语文考试题型及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潮州八景”中的“鳄渡秋风”相传与( C )有关: A.韩非子 B.韩元吉 C.韩愈 D.陈尧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 C ) A .《庄子》 B .《老子》 C .《论语》 D .《孟子》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B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4.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是( A ) A.陶渊明 B.谢灵运 C.王维 D.王粲 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诗句中“白”是指( B ) A.白居易 B.李白 C.白朴D.白行简 6.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B ) 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7.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集是( A ) A.《女神》 B.《红烛》 C.《死水》 D. 《北方》 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自( C ) A. 朱熹 B.苏轼 C.白居易 D. 韩愈 9.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三变”是( D ) A.柳宗元 B.柳公权 C.柳开 D.柳永 10.元代有“曲状元”之称的作家是( B )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王实甫 D. 郑光祖 11.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 B )中的主人公 A.《倾城之恋》 B.《金锁记》 C.《半生缘》 D.《红玫瑰白玫瑰》 12.由徐志摩发起的文学社团是( A ) A.新月社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文学研究会 13.鲁迅的作品集中,属于散文诗集的是( C ) A.《呐喊》 B.《坟》 C.《朝花夕拾》 D.《野草》 14.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B ) A.问题与主义之争 B.《新青年》杂志的创刊 C.《每周评论》的创刊 D.《努力周报》的创刊 1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药》 D.《阿Q传》 16.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幻灭》 B.《动摇》 C.《追求》 D.《子夜》 17.老舍小说的代表作是( A ) A.《骆驼祥子》 B.《猫城记》 C.《老张的哲学》 D.《赵子曰》 18.《雷雨》的作者是( C ) A.老舍B.茅盾C.曹禺 D.郭沫若 19. 散文《背影》的作者是( B ) A.鲁迅 B.朱自清 C.梁实秋 D.周作人 20.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柏子》B.《萧萧》G.《神巫之爱》D.《边城》 21.“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评价的女作家是( A ) A .李清照 B. 张爱玲 C. 舒婷 D. 冰心 22.被誉为“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的当代作家是( B ) A .鲁迅 B. 王小波 C. 巴金 D. 老舍 23.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主要是( A ) A.道家思想的代表B.儒家思想的代表 C.佛家思想的代表D.纵横家思想的代表 24.下列不属于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 C )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精彩试题(1)

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庄公 B 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 D《秋水》 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若 D河伯与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一文中孔子认为“”、“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大学语文期末试卷

大学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文学史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2、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 A.《左传》 B.《汉书》 C.《三国志》 D.《清史稿》 3、被后人称之为“诗圣”的人是()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白居易 4、下列作家不属于汉赋四大家的是() A.司马相如 B.杨雄 C.左思 D.张衡 5、下列词人中不属于豪放派的有() A.、张孝祥 B.朱敦儒 C.陈亮 D.周邦彦 6、下列作家中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有() A.孔尚任B.张可久C.睢景臣D.关汉卿 7、下列作家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有() A李白B王勃C白居易D柳宗元 8、“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B.排比C.博喻D.比喻 9、下列书名不是《红楼梦》曾用过的是() A.《石头记》B.《情僧录》C.《情海恨史》D.《风月宝鉴》 10、“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中采用的是()修辞手法 A.借代B.对比C.夸张D.衬托 二、填空(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有被誉为“诗仙”的﹍﹍﹍﹍、被誉为“诗圣”的﹍﹍﹍﹍、还有“诗佛”﹍﹍﹍﹍、“诗鬼”﹍﹍﹍﹍等,他们共同为盛唐诗坛增添了无限光彩。 2、采莲南塘秋,------------------------。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性质分为﹍﹍﹍﹍、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

4、张若虚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劳: 3.户内洒然 洒然: 4.跻入人丛 跻: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 6.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 7.居有顷,复弹其铗 居有顷: 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襟危坐: 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苒苒: 10.夏天是冗长的蝉歌 冗长: 四、简答(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阅读《湘夫人》中的一节,回答问题: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A.“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 B.“将以遗兮远者”中的“远者”指的是谁? C.这里表现出湘君怎样的心情? 2、阅读《长恨歌》中的一节,回答问题: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 D ) 2-6 C.对比法 C.败德以迎合流俗 3. 《容忍与自由》的整体风格是( A .循循善诱 C.深入浅出 D .抄袭以骗得名利C )6-26 B .想象丰富 D ?机智幽默 2012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 试 大学语文试题 :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 A .演绎法 B.归纳法 D ?类比法 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所批评的“终南捷径” ,指的是( A )5-16 A ?求学为做官发财 B ?考试为混取文凭 4. 《冯谖客孟尝君》的情节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B ) 12-58 A ?弹铗三歌 B ?尽烧债券 C.西游于梁 D ?请立宗庙 5. 下列唐代作家中,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是( A )15-77 A .柳宗元 B .白居易 C.韩愈 D .杜甫 6. 《前赤壁赋》中,洞箫客所谓“知不可乎骤得”指的是( D ) 17-84 A .建功立业 B .君臣遇合 C.流芳千古 D .羽化登仙 7. 下列《先妣事略》的句子中,属于细节描写的是( B ) 18-91 A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B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D .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8. 下列作品中,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的是( D )20-100 A .《冯谖客孟尝君》 B .《种树郭橐驼传》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 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 B .宋、郑、楚、秦 C .齐、曹、宋、郑 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 B .七言歌行 C .古题乐府 D .新题乐府 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 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 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 B .刘义庆 C .刘向 D .刘伶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卷(终极版含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卷 学院:专业:行政班: 姓名:学号:座位号:-------------------------------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吾其还也”应解释为:() A.我们期盼回去啊B.我们已经回去啦 C.我们还是回去吧D.我们还要回来的 2.“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中“何兴之暴也”应理解为:() A.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B.他为何产生残暴之心啊 C.是什么让他暴跳如雷啊D.为什么他要实施暴行啊 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一句中“属”字通()字。 A.阻B.嘱C.祝D.助 4.“会当凌绝顶”后面一句是()。 A.一览群山小B.一览名山小C.纵览江山小D.一览众山小 5.成语“梨花带雨”见于谁的作品?() A.孟子 B.王维 C.白居易 D.陶渊明 6.窦娥的三桩誓愿不包括:()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诛杀奸人 7.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以下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B.温柔敦厚。 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思无邪。 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A.《黑夜》B.《黑眼睛》C.《远和近》D.《一代人》 10.被曹禺认为“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A.周朴园B.周繁漪C.鲁侍萍D.鲁大海 11.著名诗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致大海》C.《西风颂》D.《我曾经爱过你》12.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A.麻木不仁B.哀其不幸C.怒其不争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歌德C.普希金D.雪莱 14.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A.杨炼B.北岛C.余光中D.舒婷 15.汪曾祺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受戒》B.《邂逅集》C.《羊舍的夜晚》D.《大淖记事》 16.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收在哪本词集里?() A.《如梦令》B.《易安居士集》C.《漱玉词》D.《声声慢集》 17.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A.《土地》B.《泪水》C.《我爱这土地》D.《祖国》 18.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A.哈姆莱特B.威尼斯商人C.亨利四世D.浮士德 19.《变形记》的作者是:() A.格里高尔B.尤奈斯库C.卡夫卡D.海明威 20.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之一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雪莱C.柯勒律治D.骚塞 二、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大学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12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 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或《》。 2.《》是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3.李白诗歌充满浪漫色彩,诗歌风格豪放飘逸,被誉为。 4.《垓下之围》节选自,作者是。 5.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的丁香姑娘,运用了手法。 (二)名句、诗词填空(每空1分) 1.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离骚》) 3.春风桃李花开日,。(白居易《长恨歌》) 4.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二、解释下列带“ ”的词语(每词1分,共10分)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6.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简析题(38分) (一)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2分)二者的关系是什么?(4分) 2.从这段话来看,《秋水》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讲道理的?(4分)

大学语文(一)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D )中叶的诗歌305篇。 A、战国 B、东周 C、秦汉 D、春秋 2、( B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A、《诗经》 B、《楚辞》 C、《国语》 D、《史记》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A)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 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A) A.“顺民之天”以治国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C) A.句句骈偶B.通篇押韵 C.主客对话D.借景抒情 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D)A.自然天成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D.移情于景 8、《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诗B.送别诗C.悼亡诗D.爱情诗 1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正面刻画B.侧面烘托C.对比反衬D.类比彰显 12、在元曲四大家中,( C )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 1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B ) A 南、风、雅 B 风、雅、颂 C 雅、颂、南 D 颂、南、风 14、《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 A 重言 B 卮言 C 寓言 D 杂言 15、《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D ) A 四言体 B 五言体 C 七言体 D 杂言体 16、《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D )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

武汉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郑庄公 B 郑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郑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大同》 D《秋水》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北海若 D河伯与北海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刘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大同》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大同》一文中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

大学语文(一) 一、文学学识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有() A.徐志摩 B.郁达夫 C.郭小川 D.艾青 2. 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词人是() A.苏轼 B.秦观 C.柳永 D.王安石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 A.七律 B.七绝 C.五律 D.七言歌行 4. 下列人物属于战国四公子的是() A.冯谖B.孟子 C.庄子D.孟尝君 5. 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国诗人是() A.许穆夫人B.孔子 C.屈原D.庄子 6. 下面不是茅盾的著名散文作品的是() A.《白杨礼赞》 B.《故都的秋》 C.《风景谈》 D.《香市》 7.《故都的秋》一文是一篇() A.抒情散文 B.记事散文 C.游记散文 D.议论散文 8.下列诗歌,整体描绘“可望难即”情境的是() A.《蒹葭》B.《长恨歌》 C.《湘夫人》D.《早雁》 9.《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色是() A.幽默诙谐B.严正庄重 C.辛辣冷峻D.优雅婉约 10.下列《饮酒》(其五)诗句中,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的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1.《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 A.抒情与叙事并重 B.议论与叙事并存 C.议论与抒情并重 D.描写与抒情并重 12.《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宝玉同情投井自杀的丫鬟金钏 B.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的交往 C.鄙弃仕途经济 D.贾环诬告宝玉 13.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 A.小令 B.套曲 C.慢词 D.杂剧 14.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