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测量方法

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测量方法

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测量方法
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测量方法

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测量方法

吴嗣亮,毛二可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1)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的脱靶量测量问题.文中通过建立脱靶量测量方程,将匀加速直线运

动目标的脱靶量测量表示为交会过程多普勒频率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问题,并讨论了其求解的非线性优化算法.仿真表明,该多普勒脱靶量测量方法可消除基于匀速直线运动模型所存在的脱靶量测量的系统误差.

关键词: 脱靶量;测量;参数估计;数据处理中图分类号: TP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2112(2000)0320099202

Miss Distance Mea surement for Targets with Rectilinear

Trajectorie s and Constant Accelerations

W U Si 2liang ,MAO Er 2ke

(Dept.o 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 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the miss distance measurement problem for targets in rectilinear m otion and with constant accelerations is studied.A miss distance measurement equation is derived.Based on it ,the meaurement problem is represented as the nonlinear least square fitting of D oppler frequency time series in the course of interceptions ,and then nonlinear optimizing alg orithms are discussed for s olving it.S 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for D oppler miss distance measurement can eliminate the systematic errors of methods based on a uniform rectilinear m otion m odel.

K ey words : miss distance ;measurement ;parameter estimation ;data processing

1 引言

在导弹靶场试验中,脱靶量的测量对鉴定导弹的性能起

着关键的作用[1~4].五十年代以来,在国外特别是美国,依据弹、靶交会过程中相对径向速度变化规律的多普勒脱靶量测量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研制出多种体制的无线电多普勒脱靶量测量设备[4].迄今为止,该技术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交会过程中弹、靶作相对匀速直线运动[2~12]或作加速度已知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12].这一与实际情况不可能相符的假设,必然给脱靶量测量结果带来误差.

本文假设交会过程中弹、靶作加速度未知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建立该情况下弹、靶相对径向速度以脱靶量、相对速度、加速度为参变量的时间函数,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的多普勒脱靶量测量方法.现有匀速和加速度已知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的多普勒脱靶量测量方法仅是本文方法的特例.

2 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测量方程

设无线电脱靶量测量设备安装于靶标上,导弹相对靶标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记导弹运动轨迹上与靶标相距最近的点为A ,该点与靶标的距离y 即为待测的脱靶量.再设时间参考点t =0时刻导弹与脱靶点A 的距离为x 0,相对速度为V 0,

弹、靶相对运动的加速度为 a.

任意t 时刻,弹、靶相对速度为

V (t )=V 0+at (1)

导弹与脱靶点A 的距离为

x (t )=x 0-V 0t -

12

at 2

(2)

根据几何相似关系,t 时刻弹、靶相对运动的径向速度分量为 V R (t )=V (t )?

x (t )

y 2

+x 2

(t )=(V 0+at )

?

x 0-V 0t -

12at 2

y 2+(x 0-V 0t -1

2

at 2)2(3)可见,该速度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脱靶量y 以及运动参

数V 0、a 直接相关,称式(3)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的脱靶量测量方程.

根据多普勒效应,若靶载脱靶量测量设备发射波长为λ的射频信号,则由导弹反射回到测量设备的信号将产生以下多普勒频率变化:

f D (t )=2λV R (t )=2(V 0+at )λ?

x 0-V 0t -12

at 2

y 2

+(x 0-V 0t -12

at 2)2(4)收稿日期:1998212216;修订日期:1999205210

 

第3期2000年3月

电 子 学 报

ACT A E LECTRONICA SINICA V ol.28 N o.3

M ar. 2000

 

因此,设法测量交会过程导弹反射回波的多普勒频率随时间

的变化,即可得到弹、靶相对运动的径向速度分量.

3 利用多普勒频率估计脱靶量

多普勒脱靶量测量技术中,

多普勒频率的测量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方法用模拟或脉冲计数式鉴频器从多普勒信号中检出多普勒频率[1,5,9,10].80年代以来,基于FFT 的数字谱分析方法已被用于脱靶量测量中的多普勒频率估计[2,6,10~12].最近,现代高分辨率的谱分析方法也已被成功地实用于非线性多普勒频率变化规律的提取[4].由于涉及具体的测量设备工作体制,本文对多普勒频率的具体测量方法不作介绍.在下文中,假设已经获得了交会过程多普勒频率时间序列{^f D (t n );n =1,2,…,N},其中t 1=0为时间参考点.

根据式(3)、

(4),可以通过求解如下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来估计弹靶相对运动的参数y 、V 0、a 以及x 0:

^y ,^V 0,^a ,^x 0=arg minimize ∑N

n =1

V R (t n )-λ

2^f D (t n )

2

(5)任何一种非线性优化算法均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鉴于优化准则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为已知,其梯度和二阶导数矩阵很容易求取,故可选用具有二次收敛速度的变步长Newton 法.

为保证优化迭代过程的全局收敛性,下面讨论求取优化变量一组良好初始值的方法.根据式(4),在脱靶点,有f D (t 0)=0.因此可根据多普勒频率时间序列的过零点获得脱靶点时刻的估计^t 0.另一方面,当x 0-V 0t -(1/2)at 2>3y 时,

f D (t )≈2(V 0+at )/λ

(6)故可根据远离脱靶点时刻t 0的M Ε2个多普勒频率估计值{^f D (t n );n =1,2,…,M},通过下式获得V 0和a 的估计值^V 0和^a :

^V 0^a

=

M

∑M

n =1t n

∑M

n =1

t n

∑M

n =1

t 2

n

-1

?∑M

n =1λ

2^f D (t n )∑M

n =1λ2

^f D (t n )?t n (7)

不难验证

df D (t )dt

t =t

=-2λ?(V 0+at 0)2

y

(8)

故可由脱靶点时刻多普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率估计脱靶量

^y =-

2λ(^V 0+^a ^t 0)2

df D (^t 0)

dt

-1

(9)而由

^x 0=^V 0^t 0+

12^a ^t 20

(10)

可粗略估计x 0.

4 仿真结果

为验证本文方法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测量的有

效性,用下式产生多普勒频率估计序列:

^f D (t i )=f D (t i )=e D (t i )

t i =i ?T

其中e D (t i )取为在

-011×2V 0λ,011×2V 0

λ

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仿真多普勒频率的估计误差;λ和T 按某实际测量设备

的参数,分别取为λ=011m ,T =128/93109ms ;x 0取为x 0=

150m .给定一组(y ,V 0,a )值,产生100个独立的多普勒频率估计序列样本,序列长度N 取为使x 0-V 0(NT )-

12

a (NT )2

≈0.分别用本文方法与匀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估计算

法[4~12]由各样本序列估计脱靶量等参数.估计结果的统计情

况见表1.

表1 仿真统计结果

(单位:y -m ,V 0-m/s ,a -m/s 2)

真值

估计结果

统计项目

本文方法

匀速目标方法

y

V 0

a

y

V 0

y =10

V 0=340a =0

均值919973401011-010911010003391996系统误差-010*******-010*******-01004标准差0109401305117250106401167y =10

V 0=340a =-10均值919963401011-101095101408

3381468系统误差-010*******-010*******-11532标准差

0109901305117490106801171y =10

V 0=340a =-20均值919993391972-191934101856

3361946系统误差-01001-010280106601856-31054标准差

0109001257115980106101167y =10

V 0=340a =-40均值919953391973-391957111878

3331985系统误差-01005-010270104311878-61015标准差

0109001250115020107801177y =30

V 0=340a =0均值3010193401005010963010083401009系统误差0101901005010960100801009标准差

0138801321315490117101248y =30

V 0=340a =-10均值3010153401005-919293110833391506系统误差01015010050107111083-01494标准差

0139001320315140117901256y =30

V 0=340a =-20均值3010503391962-191534321228

3391036系统误差01050-010380146621228-01964标准差

0136001272312560116201212y =30

V 0=340a =-40均值3010403391962-391601341796

3381335系统误差01040-010380139941796-11665标准差

01379

01267

31302

01178

01221

由表1可见,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根据匀速直线运动模型估计其脱靶量和相对速度将带来较大的系统误差,且脱靶量越大,加速度的影响也越大;而本文提出的方法则不存在系统误差,只是参数估计的随机误差略大于匀速直线运动目标脱靶量估计算法.

5 结论

本文建立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的脱靶量测量方程,据此将匀加速直线运动目标的脱靶量测量表示为交会过程多普勒频率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问题,并讨论了用非线性优化算法求解该问题时获得参数的一组良好初始值的简单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多普勒脱靶量测量方法可以消除基于匀速直线运动模型所存在的较大的脱靶量测量系统误差.

吴嗣亮 博士,副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获四项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从事现代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下转第80页)

近文献[8,9]分别取得了更深刻的结果.

相对于模型(23),本文得到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之一(定理3的特例)为:

p j (T jj -1)+

∑n

i =1,i ≠j

p i

|

T ij |<0,j =1,…,n (24)

其中p j >0为可调参数.为便于比较,这里取R i = M i ≡1.在

(23)中,设T =-23155-5

.若取p 1=1,p 2=59

100,则条件(24)

成立,,[8,9]的相应条件均不能满足.

值得说明的是,利用本文的方法来研究(23),定理1~4的条件还可以减弱,更详细的情况不再赘述.而对于高阶模型(1)而言,本文的结果都是新的.参考文献

[1] Pers onnaz ,L.,G uy on ,I.&Drey fus ,G.High 2order neural netw orks :In 2

formation storage without errors.Europhys.Lett.,1987,4:863~867[2] Demetri Psaltis ,Cheol H oon Park &John H ong.Higher order ass ocia 2

tive mem ories and their optical im plementations.Neural Netw orks ,1988,1:149~163

[3] Chow ,T.W.S.,et al.An analysis of higher 2order multilayer feed 2for 2

ward neural netw ork.Proc.of Int.C on fer.on Neural In formation Pro 2cessinng ,Beijing ,China ,1995,2:851~854

[4] Dembo ,A.,Farotim i ,O.&K ailath ,T.High 2order abs olutely stable

neural netw orks.IEEE T rans.On Circuits and Systems ,1991,38:57~65

[5] Su ,J.,Hu ,A.Q.&He Z.Y.S tability analysis of analogue neural net 2

w orks.E lectronics Letters ,1997,33:506~507

[6] Sudharsanan ,S.I.&Sundareshan ,M.K.Exponential stability and a

systematic synthesis of a neural netw ork for quadratic m inim ization.Neural Netw orks ,1991,4:599~613

[7] 焦李成.神经网络的应用与实现.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1995

[8] 廖晓昕.H opfield 型神经网络的稳定性.中国科学(A

辑),1993,

23:1025~1035

[9] 梁学斌,吴立德.H opfield 型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及其应

用.中国科学(A 辑),1995,25:523~532

关治洪 1955年生.1994年在华南理工大学自控理论及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10月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华中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期从事神经网络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孙德宝 1941年生.华中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专家系统的研究.

沈建京 1961年生.1994年7月在华南理工大学自控理论及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郑州解放军测绘学院副教授.现为华中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

(上接第100页)

参考文献

[1] 万顺山,谢求成.关于导弹命中误差测量系统的若干问题.无线

电工程,1986,4:11~30

[2] D.Duven ,W.Devereux.Multisens or M iss Distance M easurement System

for T est &Evaluation of High S peed Intercepts.Proc.49th Annual M eeting on Future G lobal Navigation and G uidance ,1993:767~776

[3] T.M.Hattox ,etc.Precision Determ ination of T rajectory and M iss Dis 2

tance of ERIS Interceptor and T arget.AIAA M issile Science C on fer 2ence ,1993

[4] 吴嗣亮.矢量脱靶量测量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博

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北京理工大学,1998

[5] AD 2A020087.Data Reduction and Analysis T echniques for M iss Dis 2

tance Indicator (M DI )and Im pact Scoring Systems.Aug.1975

[6] J.I.S tatman ,E.R.R odem ich.Parameter Estimation Based on D oppler

Frequency Shifts.IEEE T rans.on AES ,1987,AES 223(1):31~39

[7] Y.T.Chan ,J.J.T owers.Sequential Localization of a Radiating S ource

by D oppler 2Shifted Frequency M easurements.IEEE T rans on AES ,1992,28(4):1084~1089

[8] 赵哲.连续波多普勒脱靶量测量技术.无线电工程,1987,3:39~

45

[9] 朱维奇.基于多普勒频率时间序列的脱靶量新算法.遥测遥控,

1993,10:21~25

[10] 江帆,侯军华.用谱分析法从混杂有噪声的数据中提取脱靶量

多普勒信号.无线电工程,1992,22(6):39~44

[11] 杨柳合.遥测矢量脱靶量测量系统.遥测遥控,1997,18(5):6~

10

[12] 周晓丽.非实时大视角运动目标轨迹的测量方法:博士学位论

文.北京理工大学,1995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3s内的位移是20m,第9s 内的位移是50m,求加速度______ 2、一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t后改做匀减速3t,到乙地刚好停止,则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3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s ,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是()双选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

B、5/4t C、3/2t D、2t 5、已知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斜面底端速度的1/3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L/2 B、L/3 C、L/4 D、L/ 56、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受的阻力恒定,3 s后进入一个水平面,再经过6 s停下,所受阻力恒定,斜面与平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不计,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位移的大小之比是 A、1∶1 B、1∶2 C、1∶3 D、2∶ 17、一物体沿长为1的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由斜面的顶端下滑道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当物体的速度达到末速度的一半时,它沿斜面下滑的长度为()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

初中物理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求时间——v t=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浮=G –F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F/S p =ρgh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 F = G 总 / n s =nh 斜面公式:FL=Gh 物理量 单位 F —— 拉力 N G ——物体重 N L ——物体通过的距离 m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m 功公式: W =F s P =W/t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η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00%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表达式:R=R 1+R 2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 (利用等流推分压)21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212 1R R W W =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在并联电路中,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1/R=1/R 1+1/R 2 或R=R 1R 2/ (R 1+R 2)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利用等压推流分)12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W = W 1+ W 2

匀加速直线运动计算十题

匀加速直线运动计算十题 1、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了4秒,又匀速运动了10秒,再匀减速运动6秒后停止,它共前进了1500米,求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通过楼上1.55米高窗口的时间是0.1秒,物体回落后从窗口顶部到地面的时间是0 .4秒,求物体能达到的最大高度(g=10米/秒2) 3、一个物体从A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然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到C 点 静止,AB=s 1,BC=s 2 ,由A到C的总时间为t,问:物体在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各多 少? 4、一矿井深4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7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落至井底,问: (1)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 5、划速为v1的船在水速为v2的河中顺流行驶,某时刻船上一只气袋落水,若船又行驶了t 秒后才发现且立即返回寻找(略去调转船头所用的时间),需再经多少时间才能找到气袋? 6、如图所示,公路AB⊥BC,且已知AB=100米,车甲从A以8米/秒的速度沿AB行驶,车乙同时从B以6米/秒的速度沿BC行驶,两车相距的最近距离是多少?

7、一物体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在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1、2、3、4...等数字表示频闪时刻的顺序,每次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1s,已知3、4间距离为15cm,4、5间距离为20cm,则可知: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4位置的速度大小? (3)1位置是物体开始运动的位置吗?为什么? 8、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第3秒内的位移为15米,求:(1)物体在第6秒内的位移为多大? (2)物体在前6秒内的位移为多大? (3)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4)质点经过12米位移时的速度为多少? 9、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2m/s,加速度等于1m/s2,试求: (1)第3s末物体的速度; (2)物体3s内的位移; (3)第4s内的平均速度。 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在第3秒内和第 4秒内的位移分别是21米和27米,求加速度和“开始计时”时 的速度。

初中物理公式和常用物理量大全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2、【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高一物理(匀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 .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 滴的运动情况是( ) A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 .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 .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3.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 处的速度为6m/s ,16s 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 7.5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4.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1s 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物体在第2s 内和第3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 .物体在4s 末返回出发点 D .物体在6s 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1m 5.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50m B .56.25m C .75m D .150m 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 车厢通过他历时2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s ,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 .3节 B .6节 C .9节 D .12节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 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5m B .20m C .11.25m D . 31.25m t/s -

匀加速直线运动题型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题型总结 平均速度法和Δs=aT 2 1.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2T d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7d 2T 2.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每隔0.1s 释放一颗,连续放了好几颗后,对斜面上正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1-3-4所示,现测得AB=15cm ,BC=20cm ,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求: (1)各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B 球的速度大小 (2)拍片时,A 球上方正运动的球有几个? 3.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1-4-7).如果拍摄时每隔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A .1 m /s 2 B .2 m /s 2 C .3 m /s 2 D .4 m /s 2 图1-4-7 逆向思维法: 1.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穿透三块相同的木板,设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则子弹穿过三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

2.以v = 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第2 s 末关闭发动机,第3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 m/s ,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2,汽车10 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m 。图像法: 1.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0,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多少? 巧选坐标系法: 1.电梯以加速度a=0.2g从静止由地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内有用细绳吊着的小球距电梯的地板2 m,电梯向上运动了2 s绳突然断了,当小球落到地板上时,小球相对地面上升了__________m,小球落到地板上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s. 比例法: 1.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旁的站台上观察,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全部列出通过他历时6 s,那么,这列火车共有__________节车厢,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__________s。 2.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2: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1:s2:s3:…=1:4:9:… B.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s1:s2:s3:…=1:3:5:… C.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s=aT2,其中T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D.以上说法正确都是不正确的

高中物理 匀加速直线运动 测试题

【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检测物理试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B. C.D. 【2020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高三高考模拟统理综物理试题(一)】甲乙两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位置同时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两车均可看做质点,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s时甲车加速度为零 B.前4s内两车间距一直增大 C.t=4s时两车相遇 D.两车在前4s内的最大距离为5m 【2019届天一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一小物块在一足够长的木板上运动时,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的长度至少为12m B.木板的长度至少为6m C.小物块在0~4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在0~4s内,木板和小物块的平均加速度相同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2 -1):(3-2)::(n-n-1)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n 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 中,平均速度为v n 【2019年国庆物理假期作业(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8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4m/s2 B.第2s内的位移为6m C.第2s末的速度为2m/s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F 浮=ρ水gV 排 F 浮=G

p=S F p=ρgh 帕斯卡原理:∵p1=p2 ∴2 2 1 1 S F S F = 或 2 1 2 1 S S F F = F1L1=F2L2 或写成:1 2 1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P =t W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 热量计算公式: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 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20m/s,求: (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 2、某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40m/s,一辆小车以30m/s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 为60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 (2)若该小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s,求该车的安全距离为 多少?(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停止,车运动的距离) 18. 解:(1)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v=at得: (2)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得: 答:(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00m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秒内的位移比第5秒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内的位移。

4、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m所用时间;(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5.【答案】(1)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出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 x= = t= ×2=16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a= m/s2=﹣2m/s2 (2)解: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根据x=v0t+ 得:9=10t﹣ 解得:t=1s (3)解:根据(2)可知汽车经10s停下,所以刹车后12s前进的距离即汽车刹车10s前进的距离, 由逆向思维法可得:x= = =50m 5、如图所示,小球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向下滑,在 到达底端的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 7 15 L,其中L为斜面长,则 (1)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2)斜面的长度L是多少? 14:3s 15m

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3、6km/h质量(m)千克(kg)1t=103kg=106g=109mg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3)1g/cm3=103kg/m3力(F)牛(N)浮力(F浮)重力(G) 摩擦力(f)压强(P)帕(Pa)1kPa=103Pa=103N/m2功(W)焦(J)1J=1Nm功率(P)瓦特(W)1W=1J/s机械效率(η)无热值(q)焦 每千克(J/kg)热量(Q)焦耳(J)比热容(C)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电荷量(Q)库( c )电流(I)安(A)1A=103mA=106A电压(U)伏(V)1kV=103V106mV电阻(R欧(Ω)1MΩ=103kΩ=106Ω电功(W)焦(J)1kWh= 3、6106J电功率(P)瓦(W)1kW=103W=103J/s电热(Q)焦(J)名 称常用公式备注速度v=s/t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与t 成反比都是错误的说法,只能说s与t成正比。密度ρ=m/Vρ与m、V没有关系,由它们的比值决定重力G=mgg= 9、8N/kg合力F=F1F2同向取“+”,反向取“-”压强P=F/S 适用于固体液体压强p=ρgh适用于液体,h为液体深度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m排g=ρ液gV排ρ液为液体密度,V排为物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F浮=G-F拉 F浮=G 物 F浮= F向上-F向下杠杆平衡F1l1=F2l2功W=Fs (W=Gh)适用 于力学中功率P=W/t P=Fv适用于力学中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Gh/ Fsη<1,用百分数表示,无单位热值q=Q/m热量Q=cm△t

Q=qm△t为温度差,等于高温减去低温电流I=Q/t=U/R电荷量 Q=It电压U=IR电阻R=U/IR大小与U、I没有关系,由它们的比值决定的电功W=Pt=UIt=I2Rt=(U2/R)t电功率P=W/t=UI=I2R=U2/R 焦耳定律Q=I2Rt(普遍适用) Q= W=Pt=UIt=I2Rt=(U2/R)t(只适用于纯电热器电路)需要记住的数值:水的比热容是:c= 4、2103J/(kg℃)我国照明电路电压220v;交流电频率 50HZ水的密度是:ρ= 1、0103kg/m3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安全电流不高于10mA在空气中:声速340m/s(15℃);光速3108 m/s;一节干电池电压 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一标准大气压: 1、013105pa=760mm汞柱步行速度 1、1 m/s;骑自行车速度5 m/s人耳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不小于0、1s 普通照明灯功率40w,空调1000w,电视100w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凝固点0℃。1 m/s= 3、6 km/h1kwh= 3、 6106J1km=103m=104dm=105cm=106mm1m2=102dm2=104cm2=106mm21m 3=103dm3=106cm3=109mm31 dm3=1L1g/cm3=103kg/m3

匀加速直线运动精品习题(初速度为零、初速度不为零)

F 1.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1s 速度达到 3m/s ,则( ) A .在这 1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3m/s B .在这 1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是 3m 2.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s 末的速度是 4m/s ,由此可知( ) A .质点在第 4s 内的位移是 4m B .质点在第 5s 内的位移是 4m C .质点在第 4s ,第 5s 两秒内的位移是 8m D .质点在 4s 内的位移是 16m 3.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 经时间 t 到达中点, 则物体从斜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 ( ) A . 2t B . t C . 2t D . 2 t 2 4.物体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 3s 和第 4s 的总位移是,则第 5s 位移是( ) A . B . C . D . 5.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将全程时间分成 1 : 3 两段,则在这两段时间内通过的位 移之比和平均速度之比分别应为( ) A .1 : 7 ,1 : 3 B . 1 : 9 , 1 : 5 C . 1 : 15 , 1 : 7 8.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A .2/s B .s/2 C .3s/2 9.小球由斜面 A 点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 滑, 经过 2s 到达底端 B ,接着在光滑水平面上又运动 2s 到 达 C 点。若 4s 内的总路程为 36m ,则小球在第一秒内通过的位移是( ) A . 1m B .2m C .3m D .4m 10.A 、B 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 v - t 图像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 A . 0~20s 内 A 、 B 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B .20~40s 内A 、B 两物体间的距离又逐渐减小, 40s 末B 追上 A ; C . 0~40s 内 A 、 B 两物体间距离一直在增大, 40s 末达到最大; D .40s 后 A 、 B 两物体间距离再次增大。 、填空题 11.枪弹在枪筒中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它的加速度是 s 2,枪弹经过 ,射 出枪口,则这支枪的枪筒有 _____ m 长。 12.质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前进 100m 速度变为 5m/s ,则加速度是 ____ m/s 2,在 50m 处 的速度为 _____ m/s 。 13.自行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10s 后速度变为 5m/s ,则这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是 _________ m/s ,加速度是 _______ m/s 2,位移是 ________ m 。 14.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距离 s 时的速度与通过前 s/ 2 距离时的速度大小之 比为 __________ ,当运动到某处时速度为通过距离 s 时速度的 1/2 ,其通过的距离与 s 的比值为 C .汽车再向前开行 1s ,通过的位移是 3m D .汽车的加速度是 3m/s 2 D .1 : 15 ,1 : 5 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一节车厢的端 旁的站台上观察和计时,当第 一节车厢经过他时,历时 2s ;全部车厢经过他时,历时 6s (不计车厢间距),则这列火车共有车厢( A .3节 B .6 节 7.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时,末速度为( ) B . nv C .9节 当它通过的位移为 s D .12 节 时,末速度为 v ;当它通过的位移为 ns A . nv C . 2 n 2v D . n v 2s 内位移为 s , D .2s/3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020(人教版)高考物理复习 计算题专练 匀加速直线运动(含答案解析)

2020(人教版)高考物理复习计算题专练 匀加速直线运动 1.在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324 km/h高速行驶的列车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5 min后恰 好停在某车站,并在该站停留4 min,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8.1 km后恢复到原速324 km/h.求: (1)列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 (2)列车从静止开始驶离车站,匀加速到原来速度所用的时间; (3)列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质量为m=1×103kg的汽车A以2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沿一长直道路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车前方200 m处有另一汽车B以36 km/h的速度与A车同方向匀速前进。A车追上B车时,立刻关闭发动机,以4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A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B车; (2)追上B车后,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假设A车可以从B车旁经过而不发生 相撞) 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

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 (1)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是否为12 m/s?汽车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 的加速度大小是否相等? (2)汽车从开出到停止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4.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 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后司机第二次鸣笛,3 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5.一质点由静止从A点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3a,速度为零时到达B点.A、B间距离为x,求质点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物理学7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导出量大全

国际单位制2008-01-09 14:35 国际单位制的SI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1)米: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以上定义的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生效的以铂铱国际米原器为标准的米定义. (2)千克: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1 kg. 国际千克原器是1889年第一届国际权度大会批准制造的.它是一个高度和直径均为39 mm 的,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原型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 (3)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1 s. 起初,人们把一昼夜划分为24 h,1 h为60 min,1 min为60 s.但一昼夜的周期,即太阳日是变动的,所以定义1 s等于平均太阳日.后来又发现,地球公转周期也是变动的,于是又需确定另外的定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原子能级跃迁时,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非常稳定.于是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确认了上述定义. (4)安培:在两条置于真空中的,相互平行,相距1米的无限长而圆截面可以忽略的导线中,通以强度相同的恒定电流,若导线每米长所受的力为2×10-7 N,则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1 A. 1948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作了这样的规定.1960年10月,第十一届国际权度大会上确认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七种基本单位之一. (5)开尔文: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为1 K. 该单位是以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的名字命名的."开尔文"的温度间隔与"摄氏度"的温度间隔相等.但开氏温标的零度(0 K),是摄氏温标的零下273度(-273℃). 1968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开尔文"作为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6)摩尔:简称摩,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12C的原子数目相等. 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摩尔拉丁文的原意是大量和堆量.它是用宏观的量来量度微观粒子的一个单位.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对摩尔的定义.我国1977年国务院公布了介绍摩尔的文件,同时取消克原子,克分子,克分子浓度,克分子体积等概念. (7)坎德拉:简称坎,一个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的频率为540×1012赫兹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瓦特每球面度. 国际单位制辅助单位 平面角弧度rad 弧度是一圆内两条半径之间的平面角,这两条半径在圆周上截取的弧长与半径相等 立体角球面度sr 球面度是一立体角,其顶点位于球心。而它在球面上所截取的面积等于以球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国际标准单位制 2006-10-26 13:09 1. SI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代号定义量纲代号 长度米m 米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时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67个波长的长度。L 质量千克Kg 1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M

匀加速直线运动习题初速度为零初速度不为零

精心整理 F 1.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s 速度达到3m/s ,则() A .在这1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m/s B .在这1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是3m C .汽车再向前开行1s ,通过的位移是3m D .汽车的加速度是3m/s 2 2.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4s 末的速度是4m/s ,由此可知() A .质点在第4s 内的位移是4m B .质点在第5s 内的位移是4m C .质点在第4s ,第5s 两秒内的位移是8m D .质点在4s 内的位移是16m 3.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时间t 到达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A .t 2 B .t C .2t D .22t 4.物体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3s 和第4s 的总位移是1.2m ,则第5s 位移是()A .0.7m B .0.9m C .1.2m D .1.4m 5.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将全程时间分成1:3两段,则在这两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和平均速度之比分别应为() A .1:7,1:3 B .1:9,1:5 C .1:15,1:7 D .1:15,1:5 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一节车厢的端旁的站台上观察和计时,当第一节车厢经过他时,历时2s ;全部车厢经过他时,历时6s (不计车厢间距),则这列火车共有车厢() A .3节 B .6节 C .9节 D .12节 7.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的位移为s 时,末速度为v ;当它通过的位移为n s 时,末速度为() A .v n B .v n C .v 2n , D .v n 8.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2s 内位移为s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s B .s /2 C .3s /2 D .2s /3 9.小球由斜面A 点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经过2s 到达底端B ,接着在光滑水平面上又运动2s 到达C 点。若4s 内的总路程为36m ,则小球在第一秒内通过的位移是() A .1m B .2m C .3m D .4m 10.A 、B 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20s 内A 、B 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B .20~40s 内A 、B 两物体间的距离又逐渐减小,40s 末B 追上A ; C .0~40s 内A 、B 两物体间距离一直在增大,40s 末达到最大; D .40s 后A 、B 两物体间距离再次增大。 二、填空题 11.枪弹在枪筒中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它的加速度是5.0?105m/s 2,枪弹经过1.6?10-3s ,射出枪口,则这支枪的枪筒有_______m 长。 12.质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前进100m 速度变为5m/s ,则加速度是_______m/s 2,在50m 处的速度为________m/s 。 13.自行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 后速度变为5m/s ,则这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是 20 10 A B 20 40 0 t /s v /m.s -1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填空复习

初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填空复习 1.1长度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 .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 千米=米;1分米=米,1厘米=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 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 特殊测量方法: ⑴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 的,然后这些小物体的 ,就可以得出小 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⑵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s), 它的常用单位有。 1h= min= s. 1.2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公式: _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 是:。 1米/秒=千米/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 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和。 1.3 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 ,,,, 一一,…、 1 1 比________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S西1v伯 2 “ 2 " 4. 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 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 5. 人们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 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含答案精编)

匀变速直线运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D.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0。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3.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时,位移为S ,当速度为4V 时,位移为:( ) A.9S ; B.16S ; C.4S ; D.8S 。 4.(多选)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在前4s 内(向右为正方向):( )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向左运动,2s 后开始向右运动; C.前2s 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2s 位于出发点的右方; D.在t=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5. 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 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到C 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 与BC 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 A .1:4; B .1:3; C .1:2; D .1:1。 6.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是S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 . 1 2n 2S -; B . 1 n 2S - ; C . 2 n 2S ; D . 1 n S +。 7. (多选)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8.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50m ; B .56.25m ; C .75m ; D .150m 。 9. 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 所示,则:( ) A. A 、B 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头4s 内A 、B 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物理高中必修一专题:解密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同步练习-教科版

专题:解密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同步练习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20 分钟) *1.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2 s内通过0.75m的位移,则() A. 加速度为1.0 m/s2 B. 第1 s末的速度是1.0 m/s C. 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0.25 m D. 2 s内通过的位移为2.0 m 2. 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 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 1:3 B. 2:5 C. 3:5 D. 4:5 **3.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放置3个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1、2、3距斜面底端A点的距离分别为x 1 、x 2 、x 3 ,现将它们分别从静止释放,到达 A点的时间分别为t 1 、t 2 、t 3 ,斜面的倾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1 x t =2 2 x t =3 3 x t B. 1 1 x t >2 2 x t >3 3 x t C. 1 2 1 x t =2 2 2 x t =3 2 3 x t D. 若θ增大,则 2 x t 的值减小 *4. 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B. 可以求得CD=4m C. 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125m

D. 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m 5. 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第2 s、第3 s、第4 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4 s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 在第3、4 s内平均速度是3.5 m/s C. 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3 m/s D. 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6.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某质点,在第二秒内的位移是6m,那么它在第四秒内的位移是() A. 8m B. 9m C. 10m D. 14m **7. 某物块以v =4m/s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D点,途经A、B两点,已知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点再经0.5秒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速度变为零,A、B相距0.75米,求斜面的长度及物体由D运动到C的时间各是多少? **8. 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x 1 , 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x 2,若x 2 -x 1 =6m,x 1 ∶x 2 =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