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

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4、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5、会根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6、能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科学知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6、乐于试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

1、折形状

2、搭支架

3、建桥梁

4、造房子

单元教学概念图:

前概念调查问卷

1、关于形状,我知道:

2、关于桥梁,我知道:

3、关于房屋,我知道:

4、关于物体的承受力,我知道:

前概念调查统计

1、折形状

课程标准: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层次2: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层次3: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层次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层次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

教学反思:

2、搭支架

课程标准:

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层次2: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层次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并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3: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并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材料: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教学反思:

3、建桥梁

课程标准:

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层次2: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层次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并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层次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层次3: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并能够自主设计打搭建桥梁。

教学材料: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西瓜皮、水果刀、重物

教学反思:

4、造房子

课程标准:

会根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3、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科学知识

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参加创造发明活动。

2、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3、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层次2: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层次3: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以及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层次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参与设计房子,建设房子。

层次3: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参与设计房子,建设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教学材料: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

教学反思:

科学六年级上册《二 形状与结构 4.找拱形》_15

《找拱形》 根据教材及学生背景分析,能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生物体构造中存有着拱形结构。 2、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并通过联想、推理与实验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3、注重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依据本课学习内容及教学目标,能够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承受压力的特点及其分析 三、教学难点 我校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广,外出旅游见得也多,但是仅限于科学知识且流于表面,对于其中的道理其实并不明白,前面学习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时亦如此。虽然生活中看到很多拱形,但是并没想过其中的道理。依据本校六年级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能够确定本课的难点如下: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弧形结构的设计并分析这样设计的道理;寻找生物体的拱形形状,并分析对它们自身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 1、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若干个; 2、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瓶若干个; 3、鸡蛋2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拱形结构在承载重力时有什么特点? (二)研究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2、观察圆顶形、球形物品(课件图片)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1)它们与拱形相似吗? (2)用纸拱演示 3、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它们承受压力的水平如何?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了解? 4、观察、实验、分析 (1)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乒乓球的软硬。(2)估计一下,把3个半个乒乓球、3个整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2)握鸡蛋的实验 5、我们还能列举出哪些类似拱形受力特点的形状?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 看来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出示塑料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塑料瓶,它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2、指导研究。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下册科学6.地球的形状

Mark 6.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 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教学准备】 纸船、瑜伽球、桌面、大纸板、小立方体、小球、手电筒、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球) 2.教师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地球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3.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洋的一部分。其实在飞出地球之前,人类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那么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呢? 2.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探索与实践。 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一张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学生看一看这两张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教师小结:这就是最初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这个时候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的都是“天圆地方”的猜想,他们都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不过,后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测。 3.课件出示张衡的浑天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 教师:可是张衡的浑天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并没有被世人所接受,这是什么原因 ll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基础知识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比增加宽度能更有效抵抗弯曲。 2、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因此,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承受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的更加紧密。 4、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他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7、龟、贝的外壳相当于圆顶形结构,可以增加生物体抗击外力冲击的能力,更好的保护自己。 8、增加斜杆可以起到加固框架的作用。 9、实验说明:向各个方向按压,三角形框架牢固,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容易变形。利用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0、对比实验中,应该控制改变的条件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不变。 1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12、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等特点能使框架铁塔不容易倒。 13、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14、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索桥桥塔修的很高的原因是为了减小钢绳的拉力。 二、问答 1、建筑物的横梁为什么要立着放? 答:这是为了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因为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比增加宽度能更有效抵抗弯曲。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桥的形状与结构》教科版

7.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拱形、条形、框架等几种形状和结构。本节课要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可以加深和拓宽前面的知识,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还可为下一课用纸造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 活动一,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得到美的享受,也了解一些不同拱桥的特点。 第二,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通过这个活动,除了开阔视野,享受美之外,对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也会印象深刻,同时可以认识一种新的结构“拉索结构。” 最后,“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为有条件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学生自主研究的好课题,这个活动可以把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曾见到过很多各式各样的桥,但对桥的观察研究是无意的,随机的,缺少多方面的观察,对比和评价。学生可能会关注到一些桥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也知道桥的不同形状和结构对承重力是有影响的,但是对“桥为什么呈现出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什么对桥的形状和结构影响最大?”等问题思考得并不深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桥梁有多种不同的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结构的桥各有不同优点。 2.能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桥的形状和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能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研究家乡的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各种拱桥,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结构。 难点:理解桥的形状和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小竹条、棉线、剪刀、纸板(或打孔的木板)、弹簧秤、钩码、滑轮、铁架台、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什么是桥?播放:桥的发展 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桥有多种形状和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的结构越来越多了。 2.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座桥,提问:这些桥是什么结构的? 左上图是苏州的宝带桥,是一座连续的石拱桥。左下图是常见的高架公路桥,是水泥直梁桥。右图是南京长江大桥,是钢框架梁桥。这是前几课研究过的拱形、条形和框架三种结构。 3.揭示课题:桥的形状和结构 二、各式各样的拱桥(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1根小竹条、棉线、剪刀] 1.出示多张拱桥的图片,师:这些都是拱桥,它们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常用于城市及风景区的桥梁建筑。 小组领取这些拱桥的图片和简介,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西藏拉萨铁路大桥,是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使用了钢筋水泥又用了钢框架结构。它全长928.85米,主跨108米,采用双层叠拱结构。该桥的主桥桥墩设计为牦牛腿式双圆柱墩,结构新颖,融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于一体,成为拉萨市一个重要的景观。 法国古代的石拱桥——加尔德桥,桥上流着从山上引下来的水,桥又跨过下面的河。 长江三峡崇山峻岭中的一座钢筋水泥拱桥。

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形状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 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与表达交流的学 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2、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就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共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 (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就是什么形状的呢? 2、您就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就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就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就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六年级科学上册《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汇总

(封面) 六年级科学上册《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汇总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抵抗弯曲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有关,纸越宽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

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3.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了?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是W是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 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如手捏鸡蛋不易碎) 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5.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门,拱窗,拱桥;圆顶形:龟壳,贝壳;球形:蛋壳,果实,头骨。 6.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

科学六年级上册《二 形状与结构 4.找拱形》_16

4、找拱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瓶。 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周围有很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有没相关系? 二、理解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能够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能够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力的水平如何?

5、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实验演示。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水平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适时提示: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为什么?) 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能够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能够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能够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在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报告”。你们能够先观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状,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与剖开的塑料瓶对比,试一试强度上的差别,写出发现。 2、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四、理解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 1、谈话: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有着拱形结构吗?人的肋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头骨是什么形状的?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形状与结构》复习试卷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练习题 一、填空题: (一)、抵抗弯曲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和横放的(),横梁比柱子容易() 和(),所以横梁的()是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2、横梁抗弯曲能力与()、()、()和()有关。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还可以增加材料的()或改变材料的()。 3.增加横梁的()可以()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可以大大 ..()抗弯曲能力。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为了增强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我们通常把横梁()放。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增加()是能大大()材料()的。 3、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但增加了(),大大()了横梁的()。 4、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 瓦楞纸是利用改变形状增大抗弯曲能力的原理: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但增加了(),就大大()了材料的()。(三)、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和()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抵住拱形的(),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抵住(),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3、把桥梁建成拱形,目的是为了()。 4、拱桥的主要受力部位是()。 (四)、找拱形 1、圆顶形可以看成()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 2、安全帽承受压力好的原因是利用了()的原理。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如手捏鸡蛋不易碎) 4、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形,中部为()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最薄最软的地方在()。 5、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拱形的()护卫着胸腔中的();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的(),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保护()。 6、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门,拱窗,拱桥;圆顶形:龟壳,贝壳;球形:蛋壳,果实,头骨。 7、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的()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都相同,即重量轻、强度高。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钢管都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8、葱的叶子呈(),使它又结实又轻巧。 (五)、做框架 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2、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和(),()框架比()框架更加(),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三角形框架具有()的特点。 3、想让四边形稳定,可以加(),起推、拉的作用 4、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加上()相当于里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2019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形状与结构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知识点练习六十

2019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形状与结构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知识点练习六十 ?第1题【单选题】 选择题。 当小红和其他同学进行纸梁承重比赛时,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小红不会选择( )的纸进行比赛。 A、“L”形 B、“一”字形 C、“M”形 在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形状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 A、 B、 C、 东东和小明在讨论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三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材质有关 B、物体的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物体的抗弯曲能力与物体的形状和材质都有关

火车的钢轨制成“工”字形主要是为了( )。 A、美观 B、增强抗弯曲能力 C、防止热胀冷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为什么细细的麦秆能够承受比它重得多的麦穗呢?秘密就在于它是空心的。如果用跟空心的麦秆同样多的材料,做成一根实心的麦秆,就支撑不住这沉甸甸的麦穗了。许多植物的茎是空心的,如竹子、水稻、芦苇以及许多杂草。人和动物的骨骼也是如此,如人的手臂骨和腿骨都是空心的。大自然启发人们制成了圆形的管材。钢管比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的钢棒能承受更大的力。圆形的空心管不但抗弯曲能力强,而且中间还可以输送气体和液体,当然受到人们的欢迎7。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请你猜测一下街道旁的电线杆的结构最有可能是( )。

A、空心的方形的 B、空心的圆形的 C、实心的圆形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瓦楞纸板指的是纸质包装箱常见的材料,具有保护被包装的产品不受损害的功能,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它是一个多层的黏合体,最少由一层“M”形芯纸夹层及一层纸板构成,其中“M”形芯纸像一个个连接的拱形门,相互排成一列,相互支撑。 我们将瓦楞纸板的芯纸折成“M”形主要是为了( )。 A、让瓦楞纸板更加美观 B、增强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 C、让瓦楞纸板更加柔软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形状与结构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填空 1、纸的厚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的宽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2、试验发现:薄形材料的“一”字形形状,通过改变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3、建房时承重横梁的安放是横着还是立着,理由是。(立放理由:立放厚度大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4、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收到压力时会产生,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5、锅盖、安全帽、天文观测台的形状都叫(圆顶形)。它有拱形承受压力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你知道生物体中的拱形和其他拱形吗?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6、框架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他的优点是:省材料而又能达到很高的强度。 7、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我们通常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的原因是它具有(稳定性)。8、高塔不倾倒的秘密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9、拉索桥分为:斜拉桥和悬索桥。 10、拉索桥通常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 11、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1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13、钢索桥能承受巨大的拉力,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14、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抗弯曲能力强。 15、“工”字型钢材像两个背靠背的槽钢,又像四个“L”形钢材对称组成。如果承受同样的重量,把钢材做成“工”字形比做成矩形要节省钢材一半以上。 16、房屋结构中的“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17、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抵抗弯曲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有关,纸越宽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了?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是是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 .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 .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

第十五单元形状与结构(六年级上册)P.26 在我们的周围,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如: 钢材做成L、工字形 桥梁做成拱形 输电线铁塔做成框架式、上小下大(为什么) 建于590至602年间的安济桥(赵州桥)? 输电线铁塔

一、抵抗弯曲 很多房屋、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来支撑的。 在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上研究的重要问题。 1、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P.27表格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墩距14.5cm] 宽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成倍增加 P.28表格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墩距14.5cm] 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横梁立着放是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弯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 让学生用直尺进行体验,通过体验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材料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控制变量法:) 1)3cmA4纸,一二四格墩距7cm 2)1张A4纸,一二四格墩距15cm 课本P.29 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结论: ZW\抗弯曲能力最强 2、瓦楞纸板的研究 瓦楞纸:分为三层、五层、七层等多种

三层瓦楞纸结构:面纸、瓦楞芯纸、里纸[常见:三层,需要厚纸,用两三块三层瓦楞纸代替] 三、拱形的力量 1、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2、搭一个瓜皮拱四、找拱形 拱形建筑:蔬菜大棚、工厂厂房

1、圆顶形和球形 乒乓球、鸡蛋,承载压力能力强 2、塑料瓶的形状 塑料饮料瓶的观察记录表 塑料瓶的设计包括哪些科学道理? 3、生物体中的拱形 人体:大脑近似球形、肋骨是拱形、足骨拱形 其它生物体:乌龟、贝类拱形外形 五、做框架 1、做简单的框架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什么形状容易变形?怎么加固?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试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学校班 级姓 名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 1.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颜色 B、亮度 C、硬度 D、形状2.()具有稳定性,利用()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A、正方体框 B、长方体框架 C、三角形框架 D、四边形框架 3.()的物体稳定性好。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B、上小下大C、上重下轻 D 、上大下小、上重下轻4.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横卧桥墩的巨大框架都是由横切面为“()”形的钢材构成的。 A、“V” B、“L” C、“U” D、“T” E、“工”字 二、多项选择题 1.()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A、圆顶形 B、圆锥形 C、圆柱形 D 、球形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等形状,实际上都

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V” B、“L” C、“U” D、“T” E、“工”字 三、填空题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和“()”,()比()容易弯曲。 2.拱形可以向()和向()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的材料(柱子)和()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比()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4.像这样弯曲的纸的形状叫()。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7.()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8.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头骨近似于(),

冀人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5.20 地球的形状 教案

第二十课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能说出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 能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3. 能说出地球仪的结构。 4. 能说出在地球仪上找到某个国家的方法。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地球形状的科学事实。 2.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记录表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表述结果。 3. 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 能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探究兴趣。 2.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EST) 能说出科技进步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地球形状的阅读资料、地球仪、课件等。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地球形状的资料、自制模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引导: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亲”,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大海,还可以领略山川广布的丘陵和平原(课件出示图片)。那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2. 提问: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假说? (二) 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1) 讲述: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提出了“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宇宙思想,但这些都仅仅停留在直觉或猜想的层面。除了以上假说,人们自古以来为探索地球的形状做出了很多努力。阅读你手中的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2) 出示阅读方法:先根据阅读目的来选择有用的资料;再快速阅读找到关键词句后用笔勾画出来,做上标记。 (3) 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整理资料。 (4) 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5) 总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总结为:从直觉(“盖天,说”、天圆地方)到猜想(“浑天说”“宣夜说”),从猜想到验证(麦哲伦,环球航行)再到确认(地球卫星照片),最终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6) 思考:生活中有没有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例?(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只,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杆,说明海平面并不是真正的平面;远观高塔时,看不到塔身的全部等。) 2. 观察地球仪。 (1) 讲述: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轻易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和认识地球仪吧! (2) 出示观察方法:①观察地球仪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②观察球体表面的颜色及线条。 (3) 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 (4)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内容。 (5) 讲解①地球仪绕“地轴”运动。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仪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地轴”和球体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底座上。 ②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④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节折形状 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科学教育陈乔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知道不同形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就纸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解决问题能够预测不同形状的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控制好不同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对比试验 三、教学准备 A4纸,双面胶,鸡蛋,PPT等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大家看,老师手上有一张A4纸,一张薄薄的A4纸能够轻易的被拉伸,也容易弯曲,你看,它连自己的重量都不能承受。(老师演示:将A4纸放在两叠书之间,纸张会弯曲)那么我们能用这张A4纸托起我们的科学书吗?(提问,请同学上台演示,同学将纸张折成形状托起科学书)为什么把这张纸折起来,就能承受一本书的重量了呢?(把纸折起来,改变了它的形状,增大了承受力)很好,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学习一下折形状 2、认识四种基本形状 我们知道物体有各式各样的形状,比如说乒乓球、书本、圣诞帽、冰激凌、水杯(放映一下图片分析图片的形状,点出四种基本形状)由锥,台,柱,球4种物体的基本形状,同学们再看看这组图片,谁能说说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交流、分析),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大多数物体是由锥,台,柱,球4种物体的基本形状构成的,有没有同学想过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呢?(增大承受力)没错,道理和这张A4纸一样,当我们折成圆柱形时,就可以承受一本科学书的重量,因为物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可以增大物体的承受力 3、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大家再想想,想承受这本科学书纸可以折成圆柱形,还能折成什么形状呢?(三角形……)三角形是一个平面结构,他自己都站不住,那它可以承受我们的科学

科学形状与结构

做框架 【教学目标】 理解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了解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掌握用三角形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 能对框架的系统设计情况进行评估,并找到为提高效率而采取的改进措施。【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橡皮筋、筷子。 【教学过程】 (一)框架式结构的认识 出示埃非尔铁塔的图片。 1. 介绍:巴黎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建筑,该塔高320.75 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并且保持了世界记录40 多年。 2. 什么叫框架式结构?我们再来看几组图片。(出示其他的框架式结构的图片:塔吊、电塔、游乐场翻滚列车支架等)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是框架式结构吗?(学生无法理解时,用“骨架式”来帮助理解) 3.你对框架式结构有哪些认识?框架式结构好不好?它有哪些作用?(学生无法理解时可以让他们比较框架式与实体建筑的区别)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科学学习殿堂的,科学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储备,调动学生的初始想法和已有经验,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框架式结构不仅节省材料,在很高的建筑物中还可以减少风对它的影响。)4.让我们再回到100 多年前,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名流以及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为什么反对埃非尔的设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框架式结构不牢固。 框架式结构牢固吗?怎么向世人解释框架式结构的牢固性? (二)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 明确任务:用最少的筷子搭一个牢固的正方体框架,比一比哪组的作品承重能力最强。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一根斜杆为例,说说它是防止正方体框架往哪边垮塌? 比一比哪组的框架承重最多,用的材料最少。 (二)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 观察思考,我们是怎样把框架变稳固的,稳固的框架式结构中最小的格子大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呢? 出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模型,学生个别上台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思考三角形和长方形再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 结合课件演示,分析三角形稳定性的力学原理:当三角架顶端受重力作用时,两边斜杆受压力,下面的水平杆受拉力。由于三角形边长不变,角度也不变,是唯一不会变化的形状,所以框架结构以三角架为基本构造。 想办法加固长方形框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重点 形状与结构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 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3、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而且要增强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4、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答: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 L U T 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5、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 答:瓦楞纸板中间的夹层做成W 形后,形状改变了,相当于增加了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增加了,因此也就变坚硬起来。 6、拱形承重的秘密: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 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 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 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2)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 的重量。

7、圆顶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圆顶形承载压力的特 点。 答: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8、球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球形承载压力的特点。答: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它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是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9、利用了圆顶形建造的薄壳建筑:中国大剧院、悉尼歌剧院。 10、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 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 -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 人体的重量。 1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 叫做框架结构。 12、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 状?答: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三角 形;它具有稳定性。 13、使用框架结构的好处:承受压力大,用料少, 稳定性强。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地球的形状1

《地球的形状》创新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 2、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教学难点: 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教学准备: 地球仪、纸船、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件出示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逐渐消失的画面。提问:如果这艘轮船一直向着同一个方向航行,它最终会到哪里去呢?学生猜想发表意见。你想不想知道正确答案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在1519年,葡萄牙有一个航海家叫麦哲伦,他就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自己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提问:麦哲伦的轮船从葡萄牙出发,绕了一圈后又回到葡萄牙,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地球到底是不是球形的。 (二)探究地球的形状 1、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一下。

(1)教师演示小船在地球仪上出港进港的方法,边演示边讲解。小船是由船身和船帆两部分组成的,从你面前开向地球仪的另一面叫出港。从地球仪的另一面向你开来,叫进港。仔细观察船在出港时什么先消失,什么后消失;船在进港时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学生分组实验。 说明注意事项: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时眼睛看的位置要与地球仪的顶端保持水平,观察船帆和船身的变化。船行进的速度一定要慢。(教师示范观察方法) (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船的变化情况。学生实验速度较慢,给足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同学们实验做得非常认真,观察也很仔细。 (2)学生实验,小船在桌面上移动的情形,提出注意事项:视线要与桌面保持平行。(教师示范观察的角度)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猜一猜,小船在桌面上一直走下去,不拐弯,能否回到原地?交流汇报。 你们今天学会了自己动手做实验,能力又提高了一步,以后继续努力。 提问:比较这两个实验船身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最后的结果又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教师:科学探究,不仅要会动手,还要会动脑。 教师小结:船在地球仪上出港时,船身渐渐地先看不见了,只看到船帆,最后连船帆也看不见了。进港时,恰恰相反,先看见船帆再看见船身;在桌面上移动时,帆和船一直都能看到,这与我们在码头看到的轮船行驶中船的变化是一样的。地球仪是球形的,说明地球也是球形的。这与麦哲伦的看法是相同的。 同学们也能像科学家们一样,用实验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形,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努力吧!

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抵抗弯曲 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师要注意的重大问题。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形状、宽度、厚度、长短等因素有关。 5、横梁的放法:【横梁厚度】能更大的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横梁一般【立着放】。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6、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①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②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③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7、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8、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改变的量:纸的宽度; 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结论(我们的解释):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9、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纸梁厚,抗弯曲能力强;薄,抗弯曲能力弱。 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 不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 实验材料:厚度不同的纸梁、垫圈、书本、记录纸 实验过程:(1)把薄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厚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厚度不同的纸梁承载的垫圈数。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增加横梁抗弯度能力的方法有(加宽、加厚、变形),其中变形最好,既增加抗弯曲能力又节省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