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前路手术知情同意书

颈椎前路手术知情同意书

颈椎前路手术知情同意书
颈椎前路手术知情同意书

颈椎前后路一期手术方法与技巧

作者:林本丹胡奕山张育锋陈春雷钟志刚邱雪立【关键词】颈髓 各种原因引起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必须尽快手术去除致压物,同时有效地稳定脊柱。1999年6月~2003年1月作者对13例颈髓前后方同时严重受压的病人进行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行椎管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9例,女4例;年龄28~56岁,平均364岁。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原因:交通伤致颈椎三柱骨折6例;嵌夹型颈椎病5例;椎体和附件、椎板恶性巨细胞瘤2例。创伤6例其神经损害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例。单节段损伤5例,双节段损伤1例,损伤节段从c4~6,ct显示受伤节段椎管前后方均有骨性压迫。5例嵌夹型颈椎病为前后路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均出现四肢麻木乏力,其中2例已无法正常行走,3例出现肌力明显减退,均可引起病理反射。mri提示椎管矢状径被压迫20%以上,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或小关节骨性增生,黄韧带肥厚;突出物压迫c4~7。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c4及c6骨巨细胞瘤ⅲ级,以颈后及肩部、双上肢剧烈疼痛为主,mri提示肿瘤节段三柱骨质破坏明显,椎管前后方不同程度受压。 12手术方式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先取俯卧位行后路减压:创伤患者行受压节段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固定融合;颈椎病者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肿瘤病人行后方肿瘤组织广泛切除侧块钢板固定。后路手术完成后即取平卧位,行颈前入路受压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盘摘除,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或行cage椎间融合。创伤病人手术在持续颅骨牵引下进行,肿瘤患者2例术前24 h行介入肿瘤血管栓塞术。术后颈围固定,1周后可坐起或下地活动,颈围戴至术后10周。 2结果

颈椎前路手术

第一节颈椎前路手术 一、前路手术适应症 颈椎前路手术作为脊柱前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容易、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脊髓压迫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对有前方结构的病变,尤其是局限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导致的脊髓前方压迫病例,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可直接切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去除主要致病因素,疗效明显。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或改善率为 80 %~90 %,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中,65%可完全恢复,30%可获得部分恢复。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脊柱融合,可用于治疗颈椎不稳并可预防迟发性后凸畸形,此外还可纠正术前的后凸畸形。另一优点是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在减压和融合术后,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治疗严重的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和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时。虽然压迫脊髓的异常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可采用“漂浮法”和“无接触技术”从硬膜囊表面解除其压迫,但仍应避免操作中轻微的对已经受压的脊髓的手术损伤,对脊髓呈束带状严重受压的患者更应注意。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伴有硬膜囊骨化,术中容易引起脑脊液漏,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硬膜修补术和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来处理。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医师,术中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然,在术式选择时应将其考虑在内。 二、颈椎前路手术入路 颈椎前路手术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伴行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一些手术医生视为手术的高危区域。1955 年 Robinson RA 等在对颈筋膜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最先应用其行颈椎前方横切口入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阶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1957 年,Sowthwich WO 等详细地阐述了该入路,将其发展到了 C3-T1 并沿用至今。此后许多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进一步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报道。 1.颈前皮肤、肌肉等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 颈前部皮肤较薄,有横行的皮纹,所以颈部手术多做横切口,横切口有利于美容缝合,减少瘢痕组织形成,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Bailey RW 等在 1960年描述了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入路行颈椎骨折融合术斜切口,李舰等在颈椎前外侧改良 L 形切口治疗上颈椎病变,但其皮肤缝合时瘢痕较多,较适用于多节段的颈椎疾患的手术治疗。颈阔肌为宽而薄的肌片,其下为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为颈前区、颈外侧区的分界,颈外侧区许多重要结构由其后缘穿出,其浅层为颈筋膜及颈阔肌覆盖,可用于手术中定位及保护周边结构免受损伤。浅层之下是第 2 纤维层,也就是颈中筋膜,包绕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为位于中线两侧的扁条肌,浅层为并列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深层为上下相续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喉下部,在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各肌之间,有舌骨下神经襻越过,贴于颈动脉鞘上,颈前路手术中,可用舌骨下肌群作为解剖标志来定位手术入路及术中减少牵拉损伤。 2.颈前筋膜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Robinson RA 等在对颈筋膜及其间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了从内脏鞘与颈动脉鞘之间到达颈椎的手术入路。颈部筋膜分为深浅两层,在浅筋膜内有颈阔肌,其深面的颈深筋膜,称颈筋膜。颈筋膜又可分为浅、中、深三层,颈筋膜浅层又称为封套筋膜,包绕颈部并包裹前方的胸锁乳突肌和后方的斜方肌;许多学者认为颈筋膜中层分

前路颈椎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

前路颈椎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 标签:颈椎骨折;内固定;护理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a)-067-02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该类患者原则上应尽早手术,通常采用前入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以恢复重建颈椎正常序列,维护其稳定性,解除脊位压迫,从而减轻脊位损伤。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手术期,如何配合手术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科2004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须椎骨折脱位,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5-60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节段:C4~53例,C5~610例,C6~7 7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6h~1d,入院时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ISA标准行脊髓功能评价:完全性颈脊髓损伤8例,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12例。 1.2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CT或MRI检查,X线检查均表现为颈椎椎体骨折和成角反曲畸形及颈椎椎体间移位,损伤节段椎体及椎间隙高度降低,颈椎生理曲度不连续,或呈成角反曲畸形;MRI检查2例脊髓完全横断。余为脊髓出血及水肿等表现。 2手术方法 术时患者仰卧位,肩背部垫高,头微后仰,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及颅骨牵引下进行。选择须前右侧横切口,沿颈动脉内侧的血管鞘与气管食适间隙直达椎体前方,C型臂X线机透视准确定位病变椎间隙后,行骨折椎体上下椎间隙的处理。行骨折椎体次全切除,彻底减压,在颅骨牵引下行旋转牵引,将骨折椎体的下位椎体撬拨复位。颈椎序列恢复后,选择适合大小的自体髂骨块或人工骨植入,适当的钢板置于椎前固定,术毕放置引流管负压引流,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2周后颈托保护在他人扶助下锻炼坐站活动。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训练气管推移的方法及研究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训练气管推移的方 法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前,进行气管推移训练的必要性。 方法:4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研究组20例术前未行气管推移训练,对照组20例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观察两组病例中食管(咽)损伤、咽喉部疼痛、吞咽障碍、咽喉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出现如(咽喉疼痛)相关并发症7例,对照组出现l0例。 结论: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关键词颈椎病患者护理气管推移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Thesis topic:method of cervical anterior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l passage before training and research

Speciality: Nursing Applicant: Wujuan Supervisor: Prof. Lining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erior cervical operation, necessity of tracheal passage of training. Methods: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ervical operation. Tracheal passage of training and 20 were treated without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cheal passage of training in 20 cases. Observation of esophagus in two cases (pharynx) injury, throat pain, dysphagia, foreign body sensation in the throat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s in study group (such as sore throat)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7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of l0 patients. Conclusion:the complications of anterior cervical operation by tracheal passage of training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前路手术第一节一、前路手术适应症 颈椎前路手术作为脊柱前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容易、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脊髓压迫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对有前方结构的病变,尤其是局限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导致的脊髓前方压迫病例,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可直接切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去除主要致病因素,疗效明显。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或改善率为 80 %~90 %,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中,65%可完全恢复,30%可获得部分恢复。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脊柱融合,可用于治疗颈椎不稳并可预防迟发性后凸畸形,此外还可纠正术前的后凸畸形。另一优点是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在减压和融合术后,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治疗严重的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和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时。虽然压迫脊髓的异常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可采用“漂浮法”和“无接触技术”从硬膜囊表面解除其压迫,但仍应避免操作中轻微的对已经受压的脊髓的手术损伤,对脊髓呈束带状严重受压的患者更应注意。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伴有硬膜囊骨化,术中容易引起脑脊液漏,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硬膜修补术和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来处理。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医师,术中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然,在术式选择时应将其考虑在内。 二、颈椎前路手术入路 颈椎前路手术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伴行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一些手术医生视为手术的高危区域。1955 年Robinson RA 等在对颈筋膜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最先应用其行颈椎前方横切口入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阶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1957 年,Sowthwich WO 等详细地阐述了该入路,将其发展到了 C3-T1 并沿用至今。此后许多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进一步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报道。 1.颈前皮肤、肌肉等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 颈前部皮肤较薄,有横行的皮纹,所以颈部手术多做横切口,横切口有利于美容缝合,减少瘢痕组织形成,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Bailey RW 等在 1960年描述了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入路行颈椎骨折融合术斜切口,李舰等在颈椎前外侧改良 L 形切口治疗上颈椎病变,但其皮肤缝合时瘢痕较多,较适用于多节段的颈椎疾患的手术治疗。颈阔肌为宽而薄的肌片,其下为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为颈前区、颈外侧区的分界,颈外侧区许多重要结构由其后缘穿出,其浅层为颈筋膜及颈阔肌覆盖,可用于手术中定位及保护周边结构免受损伤。浅层之下是第 2 纤维层,也就是颈中筋膜,包绕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为位于中线两侧的扁条肌,浅层为并列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深层为上下相续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喉下部,在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各肌之间,有舌骨下神经襻越过,贴于颈动脉鞘上,颈前路手术中,可用舌骨下肌群作为解剖标志来定位手术入路及术中减少牵拉损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