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3、 我们规定:

⑴m n m

n a a

=

()

1,,,0*

>∈>m N

n m a ;

⑵()01

>=

-n a

a

n n

; 4、 运算性质: ⑴()Q s r a a

a a s

r s

r

∈>=+,,0;

⑵()

()Q s r a a a rs s

r

∈>=,,0;

⑶()()Q r b a b a ab r

r r

∈>>=,0,0.

§

1、 记住图象:()1,0≠>=a a a y x

§

1、x N N a a x

=?=log ;

2、a a

N

a =log .

3、01log =a ,1log =a a .

4、当0,0,1,0>>≠>N M a a 时: ⑴()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⑵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

??; ⑶M n M a n

a log log =.

5、换底公式: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1,0,1,0>≠>≠>b c c a a .

6、a

b b a log 1

log =

()1,0,1,0≠>≠>b b a a .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 记住图象:()1,0log ≠>=a a x y a §2.3、幂函数

1、几种幂函数的图象: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

1、方程()0=x f 有实根

?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函数()x f y =有零点.

2、 性质: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

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即存在()b a c ,∈,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x f 的根. §

1、掌握二分法. § §

1、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先画散点图,再用适当的函数拟合,最后检验.

必修3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

1、算法三种语言:

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语言; 2、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3、流程图中的图框:

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等规范表示方法; 4、循环结构中常见的两种结构: 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 5、基本算法语句: ①赋值语句:“=”(有时也用“←”) ②输入输出语句:“INPUT ” “PRINT ” ③条件语句: If … Then …

Else … End If

④循环语句: “Do ”语句 Do … Until … End

“While ”语句 While … … WEnd

⑹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同余思想 第二章:统计 1、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个数较少)

②系统抽样(总体个数较多) ③分层抽样(总体中差异明显)

注意:在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出n 个个体组成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概率)均为N

n 。 2、总体分布的估计: ⑴一表二图:

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⑵茎叶图:

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药重复写。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平均数:n

x x x x x n

++++=Λ321;

取值为n x x x ,,,21Λ的频率分别为n p p p ,,,21Λ,则其平均数为n n p x p x p x +++Λ2211; 注意:频率分布表计算平均数要取组中值。 ⑵方差与标准差:一组样本数据n x x x ,,,21Λ 方差:2

1

2)(1

∑=-=

n

i i

x x

n

s ;

标准差:2

1

)(1∑=-=

n

i i

x x

n

s

注:方差与标准差越小,说明样本数据越稳定。

平均数反映数据总体水平;方差与标准差反映数据的稳定水平。 ⑶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第三章:概率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⑴事件: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⑶随机事件A 的概率:1)(0,)(≤≤=

A P n

m

A P ; 2、古典概型:

⑴基本事件: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 ⑵古典概型的特点:

①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⑶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基本事件,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n

m A P =

)(。 3、几何概型:

⑴几何概型的特点:

①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无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⑵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测度

的测度

D d A P =

)(;

其中测度根据题目确定,一般为线段、角度、面积、体积等。 4、互斥事件:

⑴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⑵如果事件n A A A ,,,21Λ任意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则称事件n A A A ,,,21Λ彼此互斥。 ⑶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事件A+B 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的和, 即:)()()(B P A P B A P +=+

⑷如果事件n A A A ,,,21Λ彼此互斥,则有:

⑸对立事件:两个互斥事件中必有一个要发生,则称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 ①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作A

②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

必修4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三角函数 §

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

2、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Z k k ∈+=,2παββ.

§

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2、 r

l =

α. 3、弧长公式:R R

n l απ==

180

.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

1

3602==

π. §

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

x

y

x y =

==αααtan ,cos ,sin . 2、 设点()00,y x A 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2020y x r +=)

r y 0sin =

α,r x 0cos =α,0

0tan x y

=α. 3、 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

4、 诱导公式一:

()()().

tan 2tan ,cos 2cos ,

sin 2sin απααπααπα=+=+=+k k k (其中:Z k ∈) 5、 特殊角0°,30°,45°,60°,

90°,180°,270°的三角函数值.

§

1、 平方关系:1cos sin 2

2

=+αα. 2、 商数关系:α

α

αcos sin tan =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诱导公式二: 2、诱导公式三: 3、诱导公式四: 4、诱导公式五: 5、诱导公式六: §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

2、 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

单调性、周期性. 3、 会用五点法作图. §

1、 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x f T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

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

2、 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

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

调性、周期性. ()?ω+=x A y sin 的图象

§

1.5

x y sin =的图象和函数()b x A y ++=?ωsin 的图象之间的

1、 能够讲出函数平移伸缩变换关系.

2、 对于函数:

()()0,0sin >>++=ω?ωA b x A y 有:振幅A ,周期ω

π

2=

T ,初相?,相位?ω+x ,频率π

ω

21=

=

T

f .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要求熟悉课本例题. 第二章、平面向量 §

1、 了解四种常见向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

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

1、 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2、 向量AB 的大小,也就是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3、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

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

1、 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 §

1、 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 §

1、 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⑴= ⑵当0>λ时, λ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0<λ时, λ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a b λ=. §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λλ+=. §

1、 ()y x y x ,=+=. §

1、 设()()2211,,,y x y x ==,则: ⑴()2121,y y x x ++=+,

⑵()2121,y y x x --=-, ⑶()11,y x λλλ=, ⑷1221//y x y x b a =?.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1212,y y x x --=. §

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

⑴线段AB 中点坐标为(

)

2

22

121,y y x x ++, 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

)

333213

21,y y y x x x ++++.

§

1、 θ=?.

2、 在θcos .

3、 2

a =.

4、=

.

5、 0=??⊥. §

1、 设()()2211,,,y x y x ==,则:

⑴2121y y x x b a +=?

2121y x +=

⑶02121=+?⊥y y x x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

2

12212y y x x -+-=

.

§ §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

1、()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2、记住15°的三角函数值:

§

1、()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3、()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4、()β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5、()β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

1、αααcos sin 22sin =, 变形:ααα2sin cos sin 21=.

2、ααα2

2

sin cos 2cos -=

α2sin 21-=,

变形1:2

2cos 1cos 2αα+=,

变形2:2

2cos 1sin 2αα-=.

3、α

αα2tan 1tan 22tan -=

.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

必修5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2、余弦定理:

3、三角形面积公式: 第二章:数列

1、数列中与之间的关系: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⑶求和公式: 3、等比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⑵通项公式:11-=n n q a a

⑶求和公式:()

q

q a q q a a S n

n n --=--=11111

第三章:不等式

1、

()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时,当b a ab

b a b a =≥+>20,

2、

()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时,当b a ab

b a R b a =≥+∈2,22

3、变形:2,2222

b a ab b a ab +≤

??

?

??+≤ 数学必修1、3、4、5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U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I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记为U C A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 m ? a n = a m + n ,(2)n

m n

m

a

a a -=÷,(3)( a m ) n = a m n (4)( a

b ) n = a n ? b n

(5) n n n

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

a a 1=- (8)m n m n

a a =(9)m n m n

a

a 1=-

2、根式的性质

(1

)n

a =.

(2)当n

a =; 当n

,0

||,0a a a a a ≥?==?-

.

4、指数函数y = a x (a > 0且a ≠1)的性质:

(1

5.b a =

1(1)(3) a N

= N (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N

) = log a M -- log a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

a

N

b b log log

(10)推论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11)log a N =

a

N log 1

(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e A (其中 e = 2.71828…)

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

(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

七b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 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即 ()y f x =的图象与X 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 曲线,并有()()0f a f b ?<,那么()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 使得()0f c =,这个C 就是零点。

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给定精确度ε)

(1)确定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2)求(),a b 的中点12

a b

x +=

(3)计算1()f x ①若1()0f x =,则1x 就是零点;②若1()()0f a f x ?<,则零点

()01,x a x ∈ ③若1()()0f x f b ?<,则零点()01,x x b ∈;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 b ε-<,则零点为a 或b 或(),a b 内任一值。否 则重复(2)到(4)

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

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

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

“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结构图请看教材)

4、(1)、辗转相除法: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所得的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做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这个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进位制①以k为基数的k进制换算为十进制:

②十进制换算为k进制:除以k取余,倒序排列

第二章统计1.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总体个数较少)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

4、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总体个数较多)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5、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

样本。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总体中差异明显) 6、总体分布的估计:⑴一表二图: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⑵茎叶图: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重复写。

7、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s 为标准差)

(1)、平均值:n x x x x n +++=Λ21(2)、s =

8、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概念:(1)回归直线方程:y a b x ∧

=+

(2)回归系数:1

2

21

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

∑-,a y b x ∧∧

=-

(3).应用直线回归时注意: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第三章 概率

一、概念 1、事件: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2

、古典概型:⑴基本事件: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

⑵古典概型的特点:基本事件可列举;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⑶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基本事 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m p A =

4、若A ∩B=ф,即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

5、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即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

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

3)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 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

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2)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必修4 一、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2α+ cos 2α= 1 α

αcos tan = tan αcot α=1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2α= 2sin αcos α cos2α=2cos 2α-1 = 1-2 sin 2α= cos 2α- sin 2α 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4、降幂公式 22cos 1cos 2

αα+=

2

2cos 1sin 2

αα-= 5、升幂公式 1±sin2α= (sin α±cos α) 2 1 + cos2α=2 cos 2α 1- cos2α= 2 sin 2α

6、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 (α±β) = sin αcos β土cos αsin β cos (α±β) = cos αcos β干sin αsin β 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

tan α±tan β= tan (α±β) (1干tan αtan β)

ααtan 1tan 1-+=ααtan 45tan 1tan 45tan ?-+?= tan (4π+α) ααtan 1tan 1+-=ααtan 45tan 1tan 45tan ?+-?= tan (4

π

-α)

8、两角和差正弦公式的变形(合一变形)

()?ααα++=+sin cos sin 22b a b a (其中a

b

=

?tan ) 9、半角公式:212

αα

cos sin

= 2

12α

αcos cos +±= 10、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 (π-α) = sin α, cos (π-α) = -cos α, tan (π-α) = -tan α; sin (π+α) = -sin α cos (π+α) = -cos α tan (π+α) = tan α sin (2π-α) = -sin α cos (2π-α) = cos α tan (2π-α) = -tan α

sin (-α) = -sin α cos (-α) = cos α tan (-α) = -tan α

sin (

2π-α) = cos α cos (2π-α) = sin α tan (2π

-α) = cot α sin (2π+α) = cos α cos (2π+α) = -sin α tan (2

π

+α) = -cot α

1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sin()y x ω?=+,x ∈R 及函数cos()y x ω?=+,x ∈R(A,ω,?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

ω

=;

函数tan()y x ω?=+,,2

x k k Z π

π≠+

∈(A,ω,?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

ω

=

. 二、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1)向量法:|

| ==

(2)坐标法:设=(x ,y ),则|| =22y x +

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

(1)与向量=(x ,y )同向的单位向量是????

??++2

22

2y x y ,

y x x ; (2)与向量=(x ,y )反向的单位向量是???

? ?

?+-

+-2222y x y

,

y x x

; 3、平行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设=(x 1,y 1),=(x 2,y 2),λ为实数 向量法:a ∥b (b ≠0)<=> a =λb

坐标法:∥(≠)<=> x 1 y 2 – x 2 y 1 = 0 <=> 2

2

11y x y x =

(y 1 ≠0 ,y 2 ≠0) 4、垂直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垂直。设=(x 1,y 1),=(x 2,y 2) 向量法:⊥<=> ·= 0 坐标法:⊥<=> x 1 x 2 + y 1 y 2 = 0 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B d

=||AB =u u u r

=11(,)x y ,B 22(,)x y ).

(二)、向量的加法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连对角) (2)坐标法:设=(x 1,y 1),=(x 2,y 2),则+=(x 1+ x 2 ,y 1+ y 2) (三)、向量的减法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首首相接尾尾连,差向量的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2)坐标法: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 - x 2 ,y 1- y 2) (3)、重要结论:| || - || | ≤ |±| ≤ || + ||

(四)、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1)向量法:cos θ =

|

|||b a

(2)坐标法:设=(x 1,y 1),=(x 2,y 2),则cos θ =

22

2221

2

1

2121y

x y

x y y x x +++

(五)、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1)向量法:·= || || cos θ

(2)坐标法:设=(x 1,y 1),=(x 2,y 2),则·= x 1 x 2 + y 1 y 2

(3) a ·b 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

(六).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 )=(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 (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

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 ·b= b ·a (交换律); (2)(λa )·b= λ(a ·b )=λa ·b = a ·(λb );(3)(a +b )·c= a ·c +b ·c.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七).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 标是123123

(

,)33

x x x y y y G ++++ 必修5 一、解三角形:ΔABC 的六个元素A, B, C, a , b, c 满足下列关系:

1、角的关系:A + B + C = π,

特殊地,若ΔABC 的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 60o,∠A +∠C = 120o 2、诱导公式的应用:sin ( A + B ) = sinC , cos ( A + B ) = --cosC , sin (

22B A +) = cos 2C , cos (22B A +) = sin 2

C 3、边的关系:a + b > c , a – b < c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边角关系:(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R 为ΔAB

C 外接圆半径) a : b : c = sinA : sinB : sinC 分体型a = 2R sinA , b = 2R sinB , c = 2R sinC , (2)余弦定理:a 2 = b 2 + c 2 – 2bc ?cosA , b 2 = a 2 + c 2 – 2a c ?cosB ,

c 2 = a 2 + b 2 – 2 a b ?cosC

bc a c b A 2cos 222-+=, ac b c a B 2cos 222-+= , ab

c b a C 2cos 2

22-+=

5、面积公式:S =

21a h = 21a b sinC = 21bc sinA = 2

1

a c sinB 二、数列 (一)、等差数列{ a n }

1、通项公式:a n = a 1 + ( n – 1 ) d ,推广:a n = a m + ( n – m ) d ( m , n ∈N )

2、前n 项和公式:S n = n a 1 +

2

1

n ( n – 1 ) d = 2)(1n a a n +

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 若m + n = 2 p ,则 a m + a n = 2 a p (等差中项)( m , n ∈N ) ② 若m + n = p + q ,则 a m + a n = a p + a q ( m , n , p , q ∈N )

③S n , S 2 n -- S n , S 3 n – S 2 n 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 d 。 (二)、等比数列{ a n }1、通项公式:a n = a 1 q n – 1 ,推广:a n = a m q n – m ( m , n ∈N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当q ≠1时,S n = q

q a n --1)1(1=q q

a a n --11, 当q = 1时,S n = n a 1

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 若m + n = 2 p ,则a p 2 = a m ? a n (等比中项)( m , n ∈N ) ② 若m + n = p + q ,则 a m ? a n = a p ? a q ( m , n , p , q ∈N ) ③S n , S 2 n -- S n , S 3 n – S 2 n 组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 n 。

(三)、一般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记S n = a 1 + a 2 + … + a n ,则恒有???

-=-11n n n S S S a ()

()N n n n ∈≥=,21

三、不等式 (一)、均值定理及其变式(1)a , b ∈ R , a 2 + b 2 ≥ 2 a b

(2)a , b ∈ R + , a + b ≥ 2ab (3)a , b ∈ R + , a b ≤ 2

2??

?

??+b a

(4)22112

2

2b a b a ab b

a +≤

+≤≤+ ,以上当且仅当 a = b 时取“ = ”号。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2

0(0)ax bx c ++><或2

(0,40)a b ac ≠?=->,如果a 与2

ax bx c ++同号,则其解

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

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设12x x <

1212()()0x x x x x x x --?<>或

(三).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 0时,有

2

2x a x a a x a ?>?>或x a <-.

(四).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1a >时, ()

()()()f x g x a

a f x g x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

(2)当01a <<时, ()

()()()f x g x a

a f x g x >?<;

(五). 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及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及总结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集中 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 2cotα=1 sinα 2cscα=1 cosα 2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2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2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篇一 篇二 篇三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π/2*k ±α(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奇变偶不变),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高三数学必背公式总结

高三数学必背公式总结 高三数学必背公式总结汇总 一、对数函数 log.a(MN)=logaM+logN loga(M/N)=logaM-logaN logaM^n=nlogaM(n=R) logbN=logaN/logab(a>0,b>0,N>0 a、b均不等于1) 二、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 S直棱柱侧=c*h(底面周长乘以高) S正棱椎侧=1/2*c*h′(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一半) 设正棱台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c,斜高为h′,S=1/2*(c+c′)*h S圆柱侧=c*l S圆台侧=1/2*(c+c′)*l=兀*(r+r′)*l S圆锥侧=1/2*c*l=兀*r*l S球=4*兀*R^3 V柱体=S*h V锥体=(1/3)*S*h V球=(4/3)*兀*R^3 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2-x1| (2) 平面上两点A(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AB|=sqr[(x2-x1)^2+(y2-y1)^2] (3)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 d=|Ax0+By0+C|/sqr (A^2+B^2) (4) 两平行直线l1:=Ax+By+C=0,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C1- C2|/sqr(A^2+B^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sin(2*k*兀+a)=sin(a)

tan(2*兀+a)=tana sin(-a)=-sina,cos(-a)=cosa,tan(-a)=-tana sin(2*兀-a)=-sina,cos(2*兀-a)=cosa,tan(2*兀-a)=-tana sin(兀+a)=-sina sin(兀-a)=sina cos(兀+a)=-cosa cos(兀-a)=-cosa tan(兀+a)=tana 四、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使用 1、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tan2a=(2*tana)/[1-(tana)^2] 2、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cosa)^2=(1+cos2a)/2 (sina)^2=(1-cos2a)/2 tan(a/2)=sina/(1+cosa)=(1-cosa)/sina 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cosA=(b^2+c^2-a^2)/2bc cosB=(a^2+c^2-b^2)/2ac cosC=(a^2+b^2-c^2)/2ab tan(兀-a)=-tana sin(兀/2+a)=cosa sin(兀/2-a)=cosa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由于高中数学公式很多,同学们复习的时候不方便查阅,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必背数学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必背数学公式1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高考必背数学公式2 和差化积

1、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3、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4、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5、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1) 2、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数函(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 ,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3、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C U ABR 2 .集合 { a 1, a 2 , ,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 2 个 . 3.充要条件 ( 1)充分条件:若 ( 2)必要条件:若 ( 3)充要条件:若 p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q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p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 x 1 x 2 那么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 f ( x 1 ) f ( x 2 ) 0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x 2 x 1 (x x ) f ( x ) f ( x ) f ( x 1 ) f ( x 2 )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 . 1 2 1 2 x 1 x 2 (2) 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 x) 0 ,则 f ( x) 为减函 数 . f ( x) 和 g( x) 都是减函数 , , 和函数 f ( x) g( x) 也是减函数 ; 5. 如果函数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如果函数 y f (u) 和 u g (x)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 则复合函数 y f [ g( 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a b x ; 两个函 a b 2 数 y f (x a) 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 . 2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a ; ( 2), f ( x a) 1 ( f ( x) 0) ,或 f (x a) 1 f ( x) ( f (x) 0) , 则 f ( x) 的周期 T=2a ; f (x) 9. 分数指数幂 m 1 m 1 (1) a n ( a 0, m, n N ,且 n 1 ) .(2) a n 0, m, n N ,且 n 1) . n a m m ( a a n 10.根式的性质 ( ) ( n a )n a . ( 2)当 n 为奇数时, n 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 a | a, a 0 . 1 a a, a 0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 a 0, r , s Q ) .(2) (a r ) s a rs (a 0, r , s Q) .(3) (ab)r a r b r (a 0, b 0, r Q) . 12.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a N b a b N (a 0, a 1, N 0)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0 ,③ .底的对数等于 1: log a a 1 , ④ .积的对数: 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N n log a b 幂的对数: log a M n nlog a M ; log a m b n m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常用结论 一.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 1.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x b b 4a c b 2 ,顶点坐标是 2a , 。 2a 4a 2.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的解: ①若 b 2 4ac 0, 则 x 1,2 b b 2 4a c ; 2a ②若 b 2 4ac 0, 则 x 1 x 2 b ; 2a ③ 若 b 2 4a c 0,它在实数集 R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x b(b 2 4ac)i (b 2 4ac 0) . 2a 3.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 2 bx c 0(a 0) 解的讨论 :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 a 0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 ax 2 bx c 0 x 1, x 2 ( x 1 x 2 ) x 1 x 2 b 无实根 a 0 的根 2a ax 2 bx c 0 x x 1 x 2 x x b (a 的解集 x 或x 2a R 0) ax 2 bx c 0 x x 1 x x 2 (a 0)的解集 二、指数、对数函数 1.运算公式 m n m m 1 ⑴分数指数幂: a n ; a n (以上 a 0, m,n N ,且 n 1 ) . a m a n ⑵ . 指数计算公式: a m a n a m n ; (a m )n a mn ;( a b)m a m b m ⑶对数公式:① a b N log a N b ; ②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 ③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④ log a m b n n log a b . N m

高中数学必修2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当[) 90,0∈α时,0≥k ; 当() 180,90∈α时,0

高一数学公式大全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tanA/(1-tan) ctg=(ctg-1)/2ctga cos=cos-sin=2cos-1=1-2sin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 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必背公式定理知识点默写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必背公式定理知识点 1、空集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______________。 N ____________ Z __________ Q ___________ R ___________(常用集合字母表示) 2、含n 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函数定义:对定义域内任意x ,都有___________y 值与之对应,称y 是x 的函数。 4、求函数定义域三种基本形式: ①分式要求: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式,开偶次方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数式则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指数函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时函数单调递增;当_______________函数单调递减。 其图像恒过定点______________。 ②对数函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时函数单调递增;当_______________函数单调递减。 其图像恒过定点______________。 ③幂函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0>α时,图像恒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在第一象限内单调_________; 当0<α时,图像恒过______________;在第一象限内单调_________; 6、如果函数是奇偶函数,其定义域一定关于_______________对称; 如果对定义域内任意x ,当________________时,函数为奇函数; 如果对定义域内任意x ,当________________时,函数为偶函数; 7、函数单调性定义:在区间D 内任取两个值1x 、2x ,设21x x <, 如果______________,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增; 如果______________,则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减。 8、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两平面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线面平行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