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说在管理中人是靠不住的

为什么说在管理中人是靠不住的

为什么说在管理中人是靠不住的
为什么说在管理中人是靠不住的

为什么说在管理中人是靠不住的

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是人是自私的。人的自私性导致了在管理中人是靠不住。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自私自利是人类的自然本性,这种本性的充分满足,是人类早期的本然状态,也是人社会的应然状态。一个国家机构的建立,制度法律的产生,理想社会图景的设计,都必须以这种自私自利的本性的满足座位考虑的基点,使天下人各得其私,各得其利。追求自私是人的本性,人性自私是客观存在的。人性离不开人们对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自私其实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这种意识缘自于人类社会的竞争。久而久之,它便似乎成为人的天性,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比如,一个孩子,当他刚刚来到世上,并不懂得什么是自私,但是当他逐渐长大,一方面他会从周围人的拒绝中意识到拥有是一种权利,另一方面他也从别人的索取中意识到失去是一种痛苦,于是他学会了自私。生物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作为生物之灵,在这一点上更是进化到了极致。但是人们往往会忘记自己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本质所在,那就是人的社会性。这就是所谓的见利忘义,其本质也是一种兽性。私欲谁都会有,自私的行为一般人也都会有。关键是懂不懂得分寸。比如集体去看电影,谁都想在电影院得到一个好位置。今天你自私一下,抢到好位置,不要忘了明天就别再抢了。如果总是你抢到,那你就是忘了自己的社会性。大家都在排队,你偏要插队,你也是忘了自己的社会性了。这样的人就会被大家认为是自私的。而那

种不劳而获,侵占他人成果,用大家的汗水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人,就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私而是等同于小偷或强盗。这种人的社会性完全是颠倒的,他需要凌驾于社会支配社会,已经远远超出兽性的本能。自私的现象与社会物质丰富程度成反比,并不以个人财富程度成反比。只有我们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发达了,自私的现象才会减少。要知道,越自私的人越懂得伪装自己,越会在嘴上强调人的社会性。因为他必竟已经进化成了人,只是思想上过于返祖罢了。自私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要发展,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有命在,才能发展下去,所以才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存保证了,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才会想办法去满足更多的物质需求。这是中国的人性说。

美国学者威尔逊在《新的综合》一书中,甚至将生命的最基本单位基因也说成是“自私”的。按威尔逊使用“自私”概念的意义推而广之,一棵小草同另一棵小草争夺养料,鸟吃虫,猫吃老鼠,一只狗同另一只狗争抢骨头,人吃猪肉,食谷物,这统统是“自私”的表现。尽管威尔逊也承认基因既无意识,也无情感。实际上,威尔逊是将任何生物体表现的有利自身、且以损害其它生物体为代价的“客观行为”统称为“自私”。自私,作为人的属性之一,作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既可表现为人的客观行为,又可表现为人的主观意识、观念、动机。由于人的意识、行为的统一性,自私可兼指行为、观念两个方面;又因为人的行为、意识之间可能脱节,空间时间上发生分离,或以矛盾的形式出现,它又可独指行为或观念。当人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当人认为自己同他人的

利益不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即可指导客观上利人利己的行为;当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会的利益相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就表现为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来维护发展自己的利益的行为。这是西方的人性说。

中国和西方的人性说都肯定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的自私源于人的无限需求,无限需求产生于无限的欲望。人的自私性是在管理中人是靠不住的最根本原因。在企业管理中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有着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广泛调动,还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即防范了人的自私性对公司的危害。制度的建立可以防止领导者不负责、滥用职权的行为,即限制了领导者得权利,保证了员工和领导者之间的公平性,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所以说,在管理中人是不可靠的,只有合理完善的制度才是可靠的,制度可以约束,监督人的行为,控制人的自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