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班级:机职2011级1班姓名:刘霖学号:20112033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中国近代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民阶级由于深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具有革命的要求。加之人数众多,因此农民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进程的作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而后来根据地的农民相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军参战,是民主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这些史实都足以说明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不是中国近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个阶级所从事的小农经济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这就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一些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思想理论武器都与宗教有关(拜上帝教和白莲教),这说明农民阶级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作指导;从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分析,又可以看出农民阶级在政治上不能提出彻底的科学的革命纲领,而平均主义构想又背离农民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因此不能实现;而从天京变乱和义和团运动的组织特点来看,农民阶级也不能建立先进的巩固的政权组织形式,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始终保持内部团结,不能抵御封建主义的侵蚀。上述弱点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但是,不能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忽略其革命性,应该认识到: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广泛支持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这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哪个阶级领导的斗争,如果不动员农民,均不可能成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压制工农运动,也限制了革命力量,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深刻地阐明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变到城市的深远意义。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并使其他工作围绕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工作;必须城乡兼顾,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中心放在农村和农民问题上,通过土地革命来为现代化创造前提,正是找准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脉。

为加强对农民革命运动的指导,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议决案》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励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争斗。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放在农村,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依靠农民的力量,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创造了基本的前提

第一,完成了政治革命。使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的政治领导集团成为执政党。

第二,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从而造成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可能性。

第三,取得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农民转变成开辟现代化道路的主力军;在中国最落后的

农村,点燃了走向现代化的星星之火;正因为依靠工农的力量开辟了走现代化的道路,因此能在世界上最落后的东方大国,确立了崭新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化的新样板而崛起。并且中国农民也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经济基本为零。为了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广大农民勒紧裤腰带支持工业建设,他们几乎把土地产出的一半拿出来上交国家。与此同时,许多农民在国家的动员之下,离开自己的土地,到发展前景尚不十分明了的城市加入到了产业工人的队伍当中。

正是由于广大农民无私的奉献与支持,我国才能够利用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也就是说,因为农业的哺育,我国工业才得以起步和发展;因为农村的哺育,我国城市才得以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去讲农业是工业的父母,农村是城市的父母一点也不觉得牵强。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的发展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以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中国的农民在革命中扮演着主体作用,中国的革命实质是农民阶级的革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