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解读讲义-学而篇

《论语》解读讲义-学而篇

《论语》解读讲义-学而篇
《论语》解读讲义-学而篇

1 < 《论语》解读讲义

学而篇

《论语》总共分为二十篇,以每一篇第一章里提到的特殊的字,或前面两

个字来作为篇名。每一篇有若干章,二十篇,总共加起来有五百多章。我们

从中选择三百多章来学习,第一篇就是《学而第一》,它的内容我们都很熟悉。

我在介绍前会先把每一章的内容梳理一遍,然后再来解释里面的重点,看这 些内容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分为三段。孔子说,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

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看以上翻译会发现,为什么“学而时习之'‘的“时"没有翻译成“时常

”呢?

因为在古代,“时”这个字通常不做“时常”讲,做“适当的时候”讲。我们理解

2 <

为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要在适当的时机印证练习,比如说今天孔子教我们要

孝顺父母,你要在跟父母相处的时候去练习,你不能满街去找人练习,这样别

人也会觉得莫名其妙的。所以学任何东西都要把握时机,在适当的时候去实

践,就会增强自己的能力,这时候的喜悦是由内而发的,这是你自己要负责的 部分。

可以跟别人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尤其是朋友从远方来的时候会让你觉得 特别开心,因为大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再看,如果你已经有点成就了,但是有可能别人不了解你,古代媒体也

不够发达,要了解你需要靠亲身的接触或者别人的介绍。如果没有这个机

会,怎么办呢?你的君子风度,就表现在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 着急。

这一章的重点是“学气

第一,到底“学”什么?答案是“五经”跟六艺。“五经”代表古人的知识, 六艺代表古人的技能。五经就是《诗》、《书》、《礼》、《乐》跟《易》这五本经典,

里面包括文学、历史、生活礼仪、音乐、艺术以及哲学。六艺是六

3 <

种生活技能,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因为古代礼跟乐既有理论的部分,也有操作的部

分,所以六艺中也包括礼和乐。比如你讲音乐的道理讲得再好,你要自己能

够演奏才可以。再加上射箭、驾马车、书写跟计算,学会了这些技能才能立身 处世。

第二,学习的方法是什么?方法是学跟思并用,将来会念到“子曰: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你光学习不去思考,毫无效果,考完试就忘

了,很难有什么特别的心得。要是光思考而不学习,那你所想的只有生活经

验的范围,没有系统的知识,也没什么用,只会陷于迷惑。所以学跟思要并

重,书本是人人可念,但是每一个人念完都有不一样的心得,然后才能用在生 活上。

第三,学习的目的何在?学习的目的对孔子来说就是培养德行。孔子有 个学生叫做颜回,也就是颜渊,非常好学。孔子特别强调只有他一个人好学, 而他的表现是什么呢?

“不迁怒,不贰过”,这都是德行上的事情。他跟张三

4 <

吵架,不会去怪李四,这是“不迁怒”;他犯了过错,不再重犯,这是“不贰过二

这都是一种高度的德行修养。所以孔子的“学",可以从三点来看:学的内容、

学的方法跟学的目的。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为什么在学了之后要在适当的时 机实践了。

“君子”,最初的意思是“君之子”。“君”代表贵族社会里那些有身份、有

背景的领导,天子、诸侯、卿大夫,都称为君。他们的子弟称为“君子”,是一种

政治上的权贵阶级。但是后来孔子把这个词慢慢转换了 ,变成指?-种德行美

好的人。所以在儒家思想里面,比如在《论语》里,在《孟子》里,君子有两种含

义:一种是指政治上的领袖;另一种是指德行比较完美的人。

“子曰”的“子”,在古代本来是一种身份,像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

男,后来在民间就把“子"当作老师的称谓了。像孔子,本名丘,字仲尼,到后 来,学生直接称他老师,就叫孔子了。战国时代的孟子也都一样。而在《论

语》里面,除了孔子以外,还有两个人经常被称“子”:“有子”跟“曾子”

5 <

。为什

么?是因为《论语》这本书的编辑者是这两个人的学生,学生在编辑的时候,

要对自己的老师称“子"。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像曾子,他的父亲曾皙也在《论

语》出现过,也是孔子的学生,但没有被称曾子,而曾参被称“子",主要是因为 他的书教得很好,他的学生负责编《论语》。

“子曰,,中的“学而时习之,,,大家都非常熟悉,“不亦说乎,,的“说”要念成

喜悦的“悦”,“说”代表内心的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就从外

在表现出来了“说”。说到朋跟友,古代也有各种说法,比如说同门曰朋,同志

曰友。你跟我同一师门,我们算朋,你跟我志向一样,称为友。而在今天很多 称谓不用分得那么细,“朋友”就指一般交往的人。

在《论语》里面经常提到情绪,像这段话提到的悦、乐跟愠都是情绪。人

是有情绪的,有时候高兴,有时候难过,这和你的处境、心得有关,这种情绪是 很自然的。儒家不反对你有情绪,但是你要做好情绪管理,提高你的情商,让

自己在各种情绪出现的时候“发而皆中节”,恰到好处,就没有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