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主要病害,在湘中地区杨梅树上普遍发生,常导致杨梅树大量落叶。并使花芽、小枝枯死,对树势和产量影响极大。下面特将杨梅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以利果农识别并进行综合防治,确保杨梅丰产。

1症状与危害

杨梅褐斑病是一种危害叶片的真菌病害。最初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瘸斑中心在后期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一病菌子囊果,最后多数病斑联合成块状而使叶片干枯脱落。该病病菌以子囊果在落叶或树的病叶上越冬,第2年4月底5月初在子囊果内形成子囊孢子。通过雨水或水滴传播蔓延。孢子从叶片的气孔、伤口侵入。孢子萌发侵入叶片后并不马上表现症状,潜伏期3-4个月。一般至当年8-9月才开始在叶面上出现新病斑。10月病斑增多并开始落叶,严重时至第2年的落叶率在70%~80%。落叶后不久。引起花芽

和小枝枯死。该病发病程度与5-6月雨量关系密切,雨水多,湿度大,发病重,反之则轻。园内潮湿或树势弱的园也易发此病。

2防治措施

除选择排水良好、光照较好处建园外,采用以下措施,可使杨梅褐斑病得到有效防治。

2.1搞好冬季清园

冬季至早春萌芽前要结合修剪将病虫枝、干枯枝连同园内落叶一并加以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要对树冠认真喷1次1:1:100的波尔多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40-60倍液。以减少病害传播。喷施石硫合剂或晶体石硫合剂,可在药液中加入5-10毫克/升2.4-D。以减少不正常落叶。

2.2加强果园管理

园内土壤要注意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并及时搞好排涝抗旱工作,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3树冠喷药保护

5-7月发病初期要注意喷药保护。成年结果树多在采果前20-30天、采果后及时喷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药剂可选用硫酸铜:生石灰:水=1:2:200的波尔多液或

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800-10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液等高效低毒杀菌剂。喷药时要仔细,树冠枝干、叶背、叶面均要喷到喷匀。

2.4秋冬喷2.4-D

10-11月发现褐斑病引起落叶时,要结合根外追肥,对树冠喷1-2次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800-1000倍液+2,4-D 10-20毫克/升。2,4-D可防止叶片产生离层,从而减少病害及低温干旱等原因引起的落叶。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 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

柑橘褐斑病终极防治手册!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图片来源:卢文彝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简称柑橘褐斑病,果农俗称"黑疤病"、“黑点病”。 主要危害部分橘类,橘与柚、橘与橙的杂交品种,以及葡萄柚等,如在贡柑、茂谷柑、爱媛38、默科特、红橘等柑橘品种上发生较多。 该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容易复发,常引起落叶、落果、枯梢,果实感病后带斑难以鲜销,处置不当的话后果相当严重。 为害症状图解 褐斑病主要危害嫩梢,花蕾,叶片和果实。

叶片感病 柑橘褐斑病幼叶症状 刚萌发的幼叶发病,出现针头状大小的黑褐色油渍状斑点,病斑较为局限,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 已展叶,但尚未革质化的叶片最感病,一旦发病,产生褐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由于毒素沿着叶脉扩散,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

柑橘褐斑病成熟叶片症状 部分革质化的叶片发病,病斑褐色近圆形,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病叶一般不脱落,潮湿时其上产生黑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的初次和再次侵染来源。 新梢感病

新梢发病,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病斑上下左右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环绕一周后,其上部分即变黑褐色枯死。 发病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较大枝梢的木质部,使上一年生的枝梢也枯死。 花器感病 花梗和花蕾发病变褐枯死。

幼果感病 刚落花的幼果即可被侵染发病,病斑很小,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明显,整个果面均可发生,但病斑以近果柄部位较多,幼果一般很快脱落。 果实感病

膨大期和成熟果实发病,典型的病斑为近圆形,褐色,中间凹陷,呈灰白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这些病果大多提前脱落。 此外,果实上还可产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隆起部位用指甲刮之易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 流行途径 链格孢菌以无性态参与病害循环,病菌主要在带病的成熟叶片上越冬,翌春气温回升后,带病叶片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 降落在新梢、嫩叶和幼果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毒素,致使所接触细胞死亡,细胞器降解,形成坏死斑,病菌从死亡的细胞中获取营养,生长发育并进一步产生毒素,毒素沿导管扩散,加速细胞坏死和病斑扩大,最终导致病叶脱落。

植物病害分类

植物病害分类 一、致病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真菌是一种低等生物,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小的要用显微镜观察。真菌是多细胞体,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真菌不能自已制造养分。真菌的繁殖和高等植物近似,每种孢子折生成和形态均具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主要根据。在条件适合时,产生的孢子,借风、雨、虫等扩大再传染,往往造成病害的流行。 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水霉目 绵霉属稻绵霉稻苗绵腐病 水霉属腐生水霉、寄生水霉水稻烂秧 丝囊霉属萝卜丝囊霉萝卜根腐 霜霉目 腐霉科 腐霉属 能引起各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 的猝倒、茎基腐、根腐和果腐等病 害:猝倒病、根腐、瓜果腐、果蔬 软腐、茄瓜绵腐等 疫霉属 为害植物的根、茎基部,少数为 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 病害。如山楂根腐病、牡丹疫病、 烟草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菠 萝心腐病、番茄晚疫病、柑桔褐腐 疫病、辣椒疫病、草莓红心病、瓜 类疫病等 指疫霉属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芽腐、叶枯、山楂根腐病、百合基 腐病、荔枝霜疫(霉)病、 马铃薯疫病等 白锈科白锈属如:苋菜、白菜等的白锈病 霜霉科 霜霉属 葡萄、菊花、月季霜霉病、十字花 科植物、瓜类、烟草霜霉病、白菜 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病 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菊科霜霉病 指梗霉属谷子白发病

根肿菌纲根肿菌属十字花科根肿病、白菜类根肿病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病、疮痂病 多粘霉属无明显症状,但传播病毒病 壶菌纲节壶属玉蜀黍节壶菌玉米褐斑病丝壶菌纲 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柄锈菌属麦秆锈病、草坪草锈病等胶锈菌属梨锈病 多孢锈菌属玫瑰锈病 单孢锈菌属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枣树锈病 栅锈菌属亚麻锈病 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粉病条黑粉菌属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水稻叶黑粉病腥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梁散黑粉穗病尾孢黑粉菌属水稻粒黑粉病实球黑粉菌属慈菇黑粉病 隔断菌目隔断菌属(大多是介壳虫的共 生物) 果树膏药病 银耳目银耳属 木耳属 卷担子菌属花生紫纹羽病 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属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畸形外囊菌桃树缩叶病 梅外囊菌梅、可缩叶病、膨叶病李囊菌李囊果病(李袋果病)樱桃外囊菌樱桃丛枝病 酵母属

苹果褐斑病

苹果褐斑病 Apple Leaf Brown Spot 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它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危害严重年份,造成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削弱树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对花芽形成和果品产量、质量都有明显影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和叶柄。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展为0.5~3.0cm 的褐色大斑,边缘绿色,不整齐,故有绿缘褐斑病之称。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点和灰白色菌索。受害严重时叶片变黄并脱落。病斑在脱落的叶片上仍可扩展。病斑可分为3种类型。①同心轮纹型。叶片发病初期,在正面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病斑中心为暗褐色,四周黄色,外有绿色晕圈。病斑中央产生许多呈同心轮纹排列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背面中央深褐色,四周浅褐色,无明显边缘。②针芒型。病斑呈针芒放射状向外扩展,无固定的形状,边缘不定,暗褐色或深褐色,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小,数量多,常遍布叶片。后期叶片逐渐变黄,病部周围及背部仍保持绿褐色。③混合型。病斑很大,暗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亦产生小黑点,但不呈明显的同心轮纹状排列。后期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仍保持绿色,有时边缘呈针芒状。多个病斑可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形大斑。3种类型病斑的共同特点是后期叶片变黄,但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色,形成绿色晕圈,而且病叶易早期脱落,尤其是风雨之后病叶常大量脱落。 果实发病,初为淡褐色小点,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褐色,稍下陷,边缘清晰,直径6~12mm ,散生黑色小点。病斑表皮下果肉变褐,坏死组织不深,呈海绵状干腐。 叶柄发病,产生黑褐色长圆形病斑,常常导致叶片枯死。 病原 有性态为苹果双壳Diplocarpon mali Harada et Sawamura ,属子囊菌亚 门双壳属;无性态为苹果盘二孢 Marssonina coronaria (Ell.et Davis)Davis ,异名为Marssonina mali (P.Henn)Ito 。病菌的有性态在山东 烟台有报道。子囊盘肉质,杯状,淡褐 色,大小为120~220μm ×100~150μm ,侧丝有1~2个分隔,约与子囊等高,宽为2~3μm ,顶部稍宽。子囊阔棍棒状,大小为55~58μm ×14~18μm ,有囊盖,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香蕉形, 直或稍弯曲,通常有1个分隔,有的在分隔处稍缢缩。子囊孢子顶端圆或尖,大小为24~30μm ×5~6μm 。无性态产生菌索。菌索多分枝,粗20~40μm ,细胞深褐色,穿行于表皮下,交叉点上方着生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初期埋生在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直径为100~200μm ;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单胞,无色,棍棒状,大小15~20μm ×3~4μm 。分生孢子无色,双胞,上胞大且圆,下胞窄且尖,分隔处缢缩,内含2~4个油球,大小为20~24 图8-5 苹果褐斑病菌 (示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褐斑病

褐斑病 摘要: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b r o w n s p o 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 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 草坪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 关键词:褐斑病、发生、预防、病害 症状识别危害 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 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多雨炎热夏季为害最重。单株受害叶片、叶鞘、茎秆或根部,出现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成黑褐色,腐烂死亡。 草坪 草坪草褐斑病是一种根部和茎部病害,严重时病株根部和茎部变黑褐色腐烂。叶鞘上生褐色梭形、长条形病斑,多数长0.5?10c m,有的长达 3.5c m以上,严重时病斑可绕茎1周。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整个病基部变褐色或枯黄色,染病分蘗多枯死,叶片上病斑梭形,长 1.0-4.0c m内部青灰色,呈水浸状,边缘红褐色。高羊茅叶片上病斑多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草地早熟禾有的品种叶片上

病斑初梭形,后长圆形,与叶同宽,边缘橙黄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在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稀疏的褐色菌丝。 病害在草坪上呈褐色圆形枯草斑,直径从几厘米到两米。中央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得快,结果枯草斑呈环状或蛙眼状,即中央绿色,边缘为褐色环带。枯草斑内叶片虽已死亡,但在天气条件适宜时,喷施杀菌剂后残存的病株尚能发出新叶,但是草坪变得稀薄。有时,病株散生于草坪中,无明显枯草斑。受侵染叶片开始时呈水浸状并变暗,最后干枯、萎缩,并变暗褐色。死去的叶片仍直立。当空气湿度较大时,在病部的外缘有“烟圈”出现,“烟圈”由病菌的菌丝形成。当叶片干枯时“烟圈”消失。立枯丝核菌褐斑病另一个鉴别特征是病害发生之前12?24h能闻到一种麝香型的霉味,有时一直到发病后。管理人员可利用这种气味来决定用药时间。 在修剪较低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呈水浸状,颜色变暗,后期褪色成浅褐色。在修剪较高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常造成大块褐色或黄色的病斑,与周围的健康草坪相比,感病草坪常呈凹陷状。 病原分布 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学习资料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 虫害防治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玉米全生育期可分为播种、出苗、拔节、大喇叭口期、抽雄、孕穗、成熟6个时期。其中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和孕穗期病虫害较多,是玉米栽培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时期。 (1)玉米苗期。 ①地下害虫逐年上升,造成缺苗断垅,特别是蛴螬和金针虫,一般应在播种时药剂拌种即可大大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可用包衣种子来防治地下害虫,但一般包衣种子的价格较高,一般农民朋友难以接受。 ②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秸杆覆盖成了普遍的现象,这就加重了瑞典蝇、玉米蓟马的危害。主要在出苗后到一叶一心时危害,瑞典蝇靠近玉米心叶危害生长点,成卷曲状。苗期蓟马危害心叶,使心叶破碎,植株畸形,要注意防治早播和带茬播种的田块。 ③表现为苗枯病,常造成叶尖或整叶干枯,种子变黑,严重地块造成死苗;如果苗期缺钾造成枯边叶,生长势弱。 ④近几年田间调查发现,玉米耕葵粉蚧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玉米生产造成一定威胁。玉米耕葵粉蚧的危害,在贴近地面的叶鞘基部或根部危害,造成根系松散细弱,根上形成许多黑色斑点,部分根系肿

大,主根易断,根尖发黑腐烂。受害玉米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推迟玉米拔节,造成生长缓慢。 ⑤二代棉铃虫、二代粘虫的危害,特别是二代粘虫分年度危害严重。 综合防治苗期的病虫害,在6月底至7月上旬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或用10%毗虫啉20克,加50%多菌灵5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如果玉米耕葵粉蚧危害严重的地块,在喷雾时去掉喷头盖,主喷玉米茎基部,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防效较好。 (2)玉米大喇叭口期。 近年来,由于小麦、玉米的重复倒茬所导致的土传病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如玉米纹枯病随着麦田纹枯病的日益加重,纹枯病的病菌能长期留存于土壤中,玉米田又大多施用封闭性除草剂,造成土壤较板结,不利于根系发育,使其抗性下降,加重了土纹枯病的发生。 ①玉米茎腐病。茎腐病常表现为茎基部1~3节变软或皱缩,叶片很快萎蔫,青绿色枯死,果穗倒挂,籽粒秕,无光泽。发病田玉米表现症状为地下根部发褐,种子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发黄,下部1~2叶叶缘和叶尖变黄发褐,甚至干枯。主要发病期为玉米乳熟期。这种病的病菌存在于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病菌从根部侵入,因此,在播种时进行药剂播种能减少早期侵染。此外,由于现在

杨梅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

苹果褐斑病解决方法

苹果褐斑病解决方法

1、苹果褐斑病发病原因 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是由苹果双壳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果实和叶柄。 苹果褐斑病在中国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苹果褐斑病是苹果树早期落叶病的一个主要病害,也是苹果树落叶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苹果褐斑病发生后,导致苹果树早期落叶,减少了苹果树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不足,树势衰弱、果实小、果实黑点病较多,直接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近年,褐斑病已成为引发苹果树早期落叶的头等病害。其发作起来快且猛,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三五天工夫便造成叶片大量脱落,严重影响当年果实彭大和下年花芽分化。故进入六月份后,尤其是随着雨季来临,对此病防治也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褐斑病之所以“抬头”,主要原因有: ?树势偏弱的原因 效益的不如人意,直接影响果农的投资的积极性,在投资方面能省就省,果树连年“忍饥挨饿”还得干活,枝细、叶薄、树弱、郁闭在所难免。而褐斑病菌属弱寄生性真菌,专拣"软柿子捏”,果区普遍偏弱的树势给其蔓延传染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空间。生产中不难发现,谁家的果园树势弱,谁家的果树就落叶严重。 ?铜制剂用量偏少的原因 传统上人们对铜制剂的认识仅停留在波尔多液上。的确,九十年代以前,它作为果园的一个主要杀菌剂被大量使用。由于褐斑病菌对

铜子较为敏感,所以很难发作。然而近年来随药剂种类的增多和波尔多液配制的麻烦等诸多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铜制剂的使用。这就好比没有了猫,老鼠就会泛滥一样。铜制剂的缺失已成为诱发褐斑病菌“抬头”的一个主要因素。 ?病害认识不清 当前,还有不少人将褐斑病引发的早期落叶误认为是斑点落叶病在用药,防效当然大打折扣。 上年病菌基数大小和当年雨水多少是决定果园褐斑病轻重的两大要素。因此,建议雨水偏多或上年早期落叶严重的园,7~8月份最好用1~2次铜制剂。 2、植保方法 ①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壮树膨果,提高抗病力。7~8月果实膨大期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冲施肥,一般冲施 2~3次,具体配方:高钙、高钾型动力钾 3桶 60kg+黄腐酸钾 25kg+高蛋白霉素 5kg,兑水700~800kg,冲施 0.13~0.17hm2,用追肥枪施入,每株树 8~10个点,4~6d见效。 ②实行阳光树冠提倡四季修剪,特别加强冬、春季修剪,做到“三稀三密、五去五留”,拉大层间距,保持阳光树冠。每天日照上午、下午各 4~5h,达到枝枝见光、叶叶见光、果果见光。 ③合理负载, 计划套袋对树势中庸、偏弱的树要计划套袋,坚决避免超负荷套袋,形成过多的 60~65mm 果,丰产不丰收。套多不如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

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100倍液的402抗菌剂或鲜牛粪2000g、甲基托布津100g、代森锌5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杨梅果味道酸甜可口,颜色鲜红可爱,但在栽种的过程中遇到病虫害是件不堪烦忧的事情,为了让杨梅快快结果,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杨梅常见病虫害和其防治方法吧。 杨梅病害 褐斑病症状 感染褐斑病的叶片表面会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随染病加深,叶片边缘逐渐呈褐色或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着病菌子囊孢子,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褐斑病防治方法 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木抵抗力,及时排除树盘积水;每年初春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减少病原枝条;若已经感染病菌,可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 癌肿病症状 感染杨梅癌肿病的枝条会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突起表面光滑,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会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会引起树木早衰,严重时会引起全株死亡。 癌肿病防治方法 注意保护树体,尽量减少树木上的伤口,要尽量避免给树木造成机械损伤,防止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

体的抵抗力。 根腐病症状 病菌一般从伤口侵入,菌丝侵入维管束导致其褐变坏死,严重时导致全树生长衰亡。叶色淡绿(青枯),逐渐变为红褐色脱落,偶剩少数枝叶,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长。 根腐病防治方法 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挖除并烧毁发病植株,避免进一步传播蔓延;注意杨梅不要与桃、梨、李等树混植。 杨梅虫害 松毛虫为害症状 松毛虫可以危害多种林木,初孵的幼虫喜欢聚集在新梢嫩叶上,不过蔓延的能力很强,容易造成分散食害,严重时叶片仅剩叶脉。 松毛虫防治方法 对于初孵幼虫应该及时捕杀,用稀释1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施;成虫趋光性较强,可以用灯光诱杀。 避债虫为害症状 避债虫主要危害杨梅的新梢嫩枝,会咬碎叶片并导致嫩芽嫩枝死亡。 避债虫防治方法 对于初孵幼虫应该及时捕杀,用稀释1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施。 卷叶蛾为害症状

大樱桃流胶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大樱桃流胶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近几年,新安县大力发展樱桃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文化牵线、电商促销等措施,让樱桃树成为“摇钱树”。目前,全县已挂果的3 万多亩樱桃,每年可为当地农户增加近6 亿元的收入。在新安樱桃红火的背后,管理不善,各种病害也逐渐报漏出来,其中流胶病最为普遍。流胶病又称树脂病,是大樱桃的重要枝干病害之一,主干、主枝和侧枝均有发生,严重时树体枯萎死亡。经过几年试验,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或者消除发病率。 一、流胶病发病时期流胶病在大樱桃整个生长季均有发生,发病高 峰期一般在 5—9月。从春季树液流动就开始流胶,6月上旬以后发病逐渐加重,雨季发病最重。 二、流胶病症状表现 大樱桃流胶病多发生于枝干伤口、主干和主枝分杈处,发病初期病部略膨胀,逐渐渗出柔软、半透明状黄色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成硬块。严重时树皮开裂,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影响树体养分正常输送,导致树势衰弱、叶片变黄、花芽分化不良。树体流胶后病部稍肿,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易于感染其他病害,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干枯死亡。 三、流胶病发生原因 1.管理方面

大樱桃园建在土壤质地黏重地块,园地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土壤酸性过强,与桃、李等核果类果树连作等,均可导致树体生长障碍,造成树势衰弱,诱发流胶病。 2. 树体损伤易造成树皮死亡的冻害、日灼伤,以及虫害、雹害、机械损伤,还有修剪过重、拉枝绳解除不彻底等造成的物理伤害均可诱发流胶病。 3. 砧穗不亲合 某些砧木嫁接的大樱桃砧穗亲合力差,树体长势弱,容易发生流胶病。 4. 病虫发生重 由根部病害(如根癌病、根腐病)、大樱桃褐斑病等引起的早期落叶,会造成树势衰弱,从而诱发流胶病。大樱桃细菌性穿孔病?l 生严重时,叶部病害侵染枝干,引起水渍状坏死斑,随着坏死斑的扩大和深入即产生流胶,枝干病斑是第2 年叶部病害的主要侵染源。 5.其它原因 干腐病、腐烂病诱发。 四、综合防治措施 1.科学选址建园。选择排灌方便、雨季不积水、地下水位低、 土壤肥沃疏松、保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地块建园。不在土质黏重,前茬是桃、李等核果类果树的地块建园。若要在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建园,必须起垄栽植。同时要选择砧穗亲合力好、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定植。 2.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钙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注重果园土壤改良;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及时防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一)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一) 摘要:介绍了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1发生特点 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rsodermama-ydisMiyab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壁较厚,近圆形至卵圆形或球形,黄褐色,略扁平,有囊盖1]。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其次是在叶鞘及茎秆上。病斑首先发生在顶部叶片的尖端,病斑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mm,在叶鞘和茎秆上的病斑较大,直径可达3mm。发病严重时,小病斑常相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组织破裂,叶细胞组织呈环死状,散发出黄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休眠胞子。病害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玉米褐斑病病原菌主要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翌年病原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的孢子,并形成侵染丝,侵染玉米,导致玉米发病。 2流行原因 一是玉米品种多、乱、杂,感病品种多。宝鸡市市场上销售的玉米品种中包括了未通过审定的品种和虽然通过审定但种植范围不包括宝鸡市春播的品种,玉米种子市场形成了多、乱、杂的现象。生产上种植了比较多的感病品种,给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的寄主条件。二是连年重茬连作,秸秆还田,田间病菌逐年增加2]。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导致玉米连年重茬连作;同时,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导致病原菌在田间逐年积累。而且用秸秆沤肥后未经高温充分腐熟,施入田间后,也造成田间病源菌的增加,给该病的流行提供了必要的菌原条件。三是田间脱肥,玉米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一般不施基肥或施用量较小,同时玉米苗期追肥量过小或过晚,导致玉米5~8片叶时,土壤肥力不足,田间出现脱肥现象,营养不良,叶片发黄,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四是气候条件。在玉米的生长季节(6—9月),即玉米出苗后,降水频繁并出现高温、高湿、寡照天气,长时间降雨,田间大面积积水,易诱发此病3]。

杨梅优质高效无公害技术简介

杨梅优质高效无公害技术简介 杨梅优质高效无公害技术简介 生物学特性 一、环境条件:宜温暖湿润,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9℃,对光照要求较低,适于松软、排水佳,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或黄壤,PH值以4-5酸性土为宜。山坡地比平坦沃地生长结果更好。 二、生长及开花结果特性 根:根浅、有菌根、能固氮; 梢:一年抽梢2-3次,春、夏梢均可成为良好结果枝,按性质可分为徒长枝、营养枝、结果枝、雄花枝四种; 花:雌雄异花,3月底-4月初为开花盛期; 花芽分化7月中旬开始,12月初结束; 结果枝:10-20cm中果枝结果最佳,10cm以下短果枝也较好,结果枝占全树总枝数40%则连年丰产、稳产; 座果率:以顶端1-3节花序最佳。 三、落果期:4月中旬为前期落果高峰、5月上旬为后期落果高峰,部分品种采前落果严重,如水梅、丁岙梅。 优质栽培技术 一、栽植 1、园地选择 (1)气候:年平均气温15-20°C,年降水量1000mm以上,5-6

月份果实发育期忌高温。 (2)地形:海拔高度400米以下,坡度5—30°为宜。 (3)土壤:以含有石砾的、排水良好的砂质红壤或黄壤为好,PH 值在4.5-6为宜。 2、栽种方法 (1)品种配植:新建园地应配植0.5%雄株作为授粉树。 (2)密度:5m×5m。 (3)时间:2月下旬—3月下旬。 (4)苗木选择:1年生杨梅苗需根系健壮,粗度大于0.7cm。(5)种植原则:“大肥、大穴、大苗”,土要踏实,旱期需覆盖浇水; 多年生大苗需带土移栽,剪除枝叶占全树2/3。 二、树体管理 (一)、生长结果特点 1、中、短的春、夏梢是杨梅优良结果枝。据调查,10-11年生荸荠种杨梅以长度小于10cm的短结果枝为主,其比例达到95.4%; 其次为长度在10-20cm的中果枝,其比例为4.6%; 长度在20-30CM的长果枝和大于30cm的徒长枝则极少结果。东魁杨梅结果枝以春夏梢为好,秋梢为差,短(5cm)、中(5-10cm)、长(15cm)三种结果枝分别占结果枝总数的29.30%、55.20%、15.50%。 2、中、短的春梢上形成的花穗质量好,着果率高。春梢花芽积累营养的时间比夏梢约长3-5个月,花器发育健壮,能躲过春季多雨、低温等恶劣气候而正常授粉。夏秋梢上的花芽,常常一开就谢。

杨梅建园技术

杨梅-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文章关键词:树冠,杨梅,要领,病虫害,主枝,侧枝,主干,农药,品种,土壤正文: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浙江省无雄害杨梅园地条件、建园、定植、树冠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浙江省无雄害杨梅的生产。 2 规范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DB33/T×××-2002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通常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一切的变动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校正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但是,胀励凭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钻研能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通常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285-1989 农药安定使用准则 GB8321.1-2000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一) GB8321.2-2000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二) GB8321.3-2000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三) GB8321.4-1993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四) GB8321.5-1997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五) 网站内容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db17089708.html,/content.asp?id=1746 标题:杨梅-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原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原则 DB33/174-199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品级 3 建园 3.1 园地挑选 3.1.1 天气条件 年均匀气温15~21℃,≥10℃的有效积温4500℃以上,均匀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初夏果膨大转色期降雨量大于160mm。大气尽对湿度正在80%以上,有益生长和生产优良果品。 3.1.2 地形地貌 宜正在山坡地栽培,坡度小于25°,海进步度正在700m以下,一般最合适100m~400m。 3.1.3 土壤 凡蕨类、杜鹃、松、杉、毛竹等植被生长良好,pH值4.0~6.5(pH4.4~5.5的酸土壤最合适)土层深沉,排水良好的红壤和黄壤,但忌连作。 3.2 园地规划 果园应规划门路零碎,种植小区和水保工程,建筑准则化梯田或鱼鳞坑,保存相近植被以供苗木遮荫。山顶和陡坡要保存林带,防御水土流失。 3.3 品种挑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杨梅卷叶蛾。 杨梅卷叶蛾,俗称卷叶虫。一年发生两次,即5月底一6月中旬和7一8月。以幼虫在初展嫩叶端部或嫩叶边缘吐丝,缀连叶片呈虫包,潜居缀叶中食害叶肉,使杨梅新梢危害,树势转弱。 防治方法: 在幼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1000倍;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溴氰菊脂乳剂5一10PPM。 2、牡蛎蚧。 牡蛎蚧危害杨梅枝条,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树枯死。牡蛎蚧产卵于枝叶,第一代若虫一般在5月底一7月初孵化。 防治方法: (1)抓住第一代若虫盛孵期及时喷扑虱灵1000倍液或速扑杀1000倍液(果实采摘后立即喷,挂果期不能喷)。

(2)在2月下旬一3月上旬用50倍灭蚧(1斤灭蚧加3两碱冲50斤水)。 3、白蚁。 白蚁蛀蚀根颈及树干木质部,于皮层修筑孔道,造成树干及主根系损伤,导致树体死亡。 防治办法: (1)人工诱杀。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份,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 (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 (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 4、枝干害虫(天牛爆皮虫) 在杨梅树近地表的主干部危害,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清除主干周围的杂草。 (1)主干涂白,用石灰5公斤,硫磺0.5公斤,食盐100克,动物油100克,水适量调成糊状涂白。 (2)钩杀入木幼虫。 (3)用一次性注射器将80%敌敌畏原液注射入虫孔再用泥封除虫道。 5、杨梅褐斑病(杨梅叶斑病)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 症状: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 防治方法: (1)通过改善杨梅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如使园地排水良好,并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杨梅园要一年一次深翻,使土壤中含氧量提高,促进根菌活动,多施饼肥草木灰等农家肥,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主要病害,在湘中地区杨梅树上普遍发生,常导致杨梅树大量落叶。并使花芽、小枝枯死,对树势和产量影响极大。下面特将杨梅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以利果农识别并进行综合防治,确保杨梅丰产。 1症状与危害 杨梅褐斑病是一种危害叶片的真菌病害。最初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瘸斑中心在后期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一病菌子囊果,最后多数病斑联合成块状而使叶片干枯脱落。该病病菌以子囊果在落叶或树的病叶上越冬,第2年4月底5月初在子囊果内形成子囊孢子。通过雨水或水滴传播蔓延。孢子从叶片的气孔、伤口侵入。孢子萌发侵入叶片后并不马上表现症状,潜伏期3-4个月。一般至当年8-9月才开始在叶面上出现新病斑。10月病斑增多并开始落叶,严重时至第2年的落叶率在70%~80%。落叶后不久。引起花芽

和小枝枯死。该病发病程度与5-6月雨量关系密切,雨水多,湿度大,发病重,反之则轻。园内潮湿或树势弱的园也易发此病。 2防治措施 除选择排水良好、光照较好处建园外,采用以下措施,可使杨梅褐斑病得到有效防治。 2.1搞好冬季清园 冬季至早春萌芽前要结合修剪将病虫枝、干枯枝连同园内落叶一并加以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要对树冠认真喷1次1:1:100的波尔多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40-60倍液。以减少病害传播。喷施石硫合剂或晶体石硫合剂,可在药液中加入5-10毫克/升2.4-D。以减少不正常落叶。 2.2加强果园管理 园内土壤要注意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并及时搞好排涝抗旱工作,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3树冠喷药保护 5-7月发病初期要注意喷药保护。成年结果树多在采果前20-30天、采果后及时喷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药剂可选用硫酸铜:生石灰:水=1:2:200的波尔多液或

杨梅小苗移栽管理技术要点

杨梅小苗移栽管理技术要点 杨 华 (重庆市武隆县浩口乡农业服务中心,408511) 摘 要 简要介绍杨梅小苗移栽的地块选择、种苗选择、苗木移栽、种植管理要点,提高小苗移栽成活率,为杨梅人工种植提供参考。关键词 杨梅;小苗;移栽;种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S667.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9-022-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db17089708.html,/kcms/detail/50.1186.S.20150805.1537.01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8/5 15:37:16 收稿日期:2015-05-13 作者简介:杨华(1972—),男,重庆武隆人,大专,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 344355412@https://www.doczj.com/doc/db17089708.html, 。 重庆市武隆县浩口乡是武隆县境内唯一的野生杨梅资源乡,根据果实成熟时的色泽分为黑梅(乌黑色、口感好)、红梅(鲜红色、酸味大)、白梅(白色、带较浓中药味)。据统计,全乡现有常年挂果的野生杨梅1000余株,红梅居多,黑梅次之,白梅极少。当地群众久有采食鲜果的习惯,或用鲜果泡制杨梅酒用作胃病偏方。近年来,因资源独特、环境无污染、生长纯天然,“浩口杨梅”、“芙蓉江杨梅酒”在毗邻县小有名气。 浩口乡自2004年起开始人工种植杨梅,相继从湖南、贵州等地引进种苗,主要品种为东魁和荸荠种。现有人工种植面积40多hm 2,部分已开始挂果。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杨梅小苗移栽管理技术要点,为杨梅的人工种植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 地块选择 1.1 园地要求 杨梅属四季常绿乔木,可用于经果林,也可用于绿化。作绿化用对地块无特殊要求,作食用时园地必须符合食品对环境的要求。一般选择自然植被好且环境控制指标无超标地区,宜远离城镇居民区、工矿企业区、废弃(旧)物堆放区和排污区等,最好避开主道交通干线。蕨类、阔叶树、针叶树等较多的地方适 合杨梅生长。 1.2 气候要求 杨梅适宜在平均温度16℃、有效积温5000℃以上地区生长,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9℃,夏季气温超过29℃时影响结果和果实品质。年降雨量1000 mm 以上,其中2—4月份降雨量要求在260 mm 以上,6月份降雨量要达到160 mm 以上。种植在海拔高度300~600 m 地区的果实品质较好,随着海拔升高,果实品质逐渐下降。浩口乡在1200 m 以上地区也有杨梅生长,但果实小、酸味大。1.3 土壤及地形 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pH 值4.5~6.5为宜。地形以丘陵或山坡地为好,宜选择南北坡种植,北坡果实口感柔软,风味佳,品质好于南坡。 2 种苗选择 2.1 品种选择 用于经果林应选择经济性状良好的品种。目前较受欢迎的品种有东魁和荸荠种两种。东魁具有果大、果色紫红、甜酸适口、树势强、枝条稀疏、抗风力强、产量高而稳定、晚熟(7月上旬成熟)等特点,缺点是采摘前落果相对较多;荸荠具有果较小、紫黑色、可食率高、早熟(6月下旬成熟)、落果少、适应性广、丰产稳定等特点。杨梅果实采摘期较短,一般10~15 d 结束,选种时可以考虑早熟与晚熟品种搭配,增加经济效益。 第9卷第19期V ol.9 No.19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5年7月 July. 2015 杨 华.杨梅小苗移栽管理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5,9(19):22-2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