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_农业发展模式毕业论文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_农业发展模式毕业论文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_农业发展模式毕业论文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_农业发展模式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寿光蔬菜产业

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0703

摘要

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冬暖式温室的发祥地,是我国蔬菜革命的摇篮,有“中国一号菜园子”之称。现在寿光的蔬菜生产基地已发展到80多万亩,年产优质蔬菜40

多亿公斤。借助蔬菜种植的优势,寿光市衍生和吸收聚集了一大批上、下游产业,以及相关的服务机构,已经建成全国典型的蔬菜产业集群,促进了寿光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寿光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我国很多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去了成功的经验。但是,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蔬菜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蔬菜深加工技术落后;蔬菜生产标准不完善,卫生安全性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解决对策:自主研发高科技种子,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蔬菜深加工能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保证蔬菜的卫生安全。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蔬菜这一支柱产业对寿光市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贡献作用。

关键词:蔬菜产业;优势条件;问题;对策

ABSTRACT

ShouGuang, a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the birthplace of DongNuanShi

greenhouse, the cradle of vegetable revolution in China. People regard as the "No.1 garden” in China. Now Shouguang Vegetables Base has developed to 80 million mu, with an annual output quality more than 40 million kg vegetables.With the advantage of vegetable planting, ShouGuangShi has absorbed and gathered a large number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ies as well as related services organizations.The typical industry cluster based on vegetables have been established.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hass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shed forwar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improved farmers' income level, which brings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many Chinese agricultural regions. But,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s industrial cluster in Shouguang, such as the insufficiency in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lack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less vegetables processing enterprise, small scale, backard technology in further processing; inperfect standard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health safety to be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First, research on high-tech seeds independently and improve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econd, improve further processing ability, and implement brand strategy; Third, implement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to guarantee the healthy security of vegetables.

Keywords:Vegetable industry; Advantages;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一、前言 (1)

二、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概述与竞争力优势 (2)

(一) 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历程概述 (2)

1. 生产起步时期 (2)

2. 冬暖式大棚的开发应用时期 (2)

3. 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推广时期 (2)

4. 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打造品牌时期 (3)

(二)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

1. 资源禀赋 (3)

2. 人力资源优势 (3)

3. 政府政策的支持 (4)

三、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6)

(一) 寿光蔬菜的产值状况 (6)

(二) 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7)

1. 寿光蔬菜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现状 (8)

2. 寿光蔬菜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发展现状 (8)

3. 寿光蔬菜产业链中服务部门的发展现状 (8)

四、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0)

(一) 种子大部分来自国外,缺乏核心竞争力 (10)

(二) 龙头企业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深加工能力低 (10)

(三) 蔬菜生产标准不完善,产品安全性有待提高 (11)

(四)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未能实现市场多元化 (12)

五、寿光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应对策略 (13)

(一) 自主研发高科技种子 (13)

1.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3)

2.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菜农素质 (13)

(二) 提高企业蔬菜深加工能力,实施品牌战略 (14)

1. 提高蔬菜深加工能力,提升产品档次 (14)

2. 实施品牌战略,赢得市场 (14)

(三) 推行标准化生产,保证蔬菜卫生安全 (15)

1. 制定高质量的蔬菜生产标准 (15)

2. 加强监管力度 (15)

3. 提高菜农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5)

(四)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16)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一、前言

寿光市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后期,进入了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寿光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形成了全国典型的蔬菜产业集群,在更多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农业资源的重新组合,寿光市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成为本市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寿光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全国范围内种植业的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各地蔬菜产业竞相发展,再加上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这一切的外部环境使得寿光蔬菜产业既有发展中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认真总结、回顾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找到自己的优势之所在,分析蔬菜产业未来发展形势,找出本市蔬菜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进一步探讨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对策,对巩固和发展寿光市蔬菜产业的优势地位,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保持全市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认真研究寿光蔬菜产业不仅有助于寿光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概述与竞争力优势

山东省寿光市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唯一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近三十年来,寿光市通过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由当初靠国家扶持的贫困县城一跃成为中国百强县以及县级市经济的“领头羊”,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一)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历程概述

目前,寿光市在蔬菜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铸成了寿光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农业资源的重新组合。在政府的引导下,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济政策,并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将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连接为一体,形成全国范围内典型的蔬菜产业集群。

寿光市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由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贫困县发展为全国最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市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重要阶段。

1.生产起步时期

1984年3月1日,在政府的“建市场、抓流通、带生产”决定的指导下,寿光市在九巷村正式成立蔬菜批发市场,从此,本市的蔬菜流通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蔬菜生产开始跨上商品经济的舞台,走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圈子。接下来先后对市场进行了十多次的扩建与改造,并且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电子拍卖中心。为日后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信息交流中心、蔬菜集散中心奠定了基础。

2.冬暖式大棚的开发应用时期

1989年,寿光市三元朱村建成17个冬暖式大棚,这一举动激发了全市人民发展蔬菜大棚的积极性,并且引发了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蔬菜生产行业的一场革命。到1995年,寿光市蔬菜大棚发展到180000个,并且先后被全国各地模仿和借鉴,带动了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1]。

3.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推广时期

从1994年开始,寿光市以三元朱村为样板,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温室大棚技术,并推广了300多项新技术、无土栽培和立体栽培等30多项种植模式,市政府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重点来抓。当年温室大棚的数量急速增长,由最初的6000个发展到30000个,到1999年,数量达到300000个,

是1994年得10倍[2]。同时,寿光市以市场作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作为中心,开始建设“市场带动龙头,龙头带动基地”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寿光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雏形。

4.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打造品牌时期

从2000年开始,寿光市注重提高蔬菜品质和档次,走品牌化道路。不断优化蔬菜品种,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打造“绿色牌”蔬菜。先后建成了高科技蔬菜示范园、三元朱村观光园、弥河生态农业,塑造具有“生态农业”特色的蔬菜品牌。除此以外,寿光市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国际蔬菜博览会,进一步加强了“寿光蔬菜”的品牌建设。增强了寿光蔬菜的国际竞争力。

(二)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寿光市在蔬菜产业中的飞速发展,不仅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历史基础,而且,菜农们的积极创新以及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也大大促进了蔬菜产业的腾飞,活跃了整个寿光市的经济。

1.资源禀赋

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的偏北部,海岸线长56千米,位于渤海莱州湾的南侧。由于受河流南北流向的冲击,地形平坦开阔;水资源丰沛,寿光全市有弥河、小清河、桂河等大大小小的河流共17条,引黄济青横贯寿光市的南北,为蔬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南部土壤肥沃,耕作熟化程度高,有褐土、潮土、沙姜黑土、盐土4个种类的土壤,适合蔬菜种植的多样化发展;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区,适宜种植粮食、蔬菜、瓜果、棉花等多种农产品。

除此以外,寿光市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北魏,寿光就以种植蔬菜而出名,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名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就生长于寿光,这本书介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并且总结了蔬菜选种、浸种、施肥和轮作等精耕细作的方法,传授了很多蔬菜栽培的经验,为寿光日后的蔬菜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人力资源优势

(1)寿光市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培养了大批的蔬菜科技人员。

据当地调查报告,截止到2009年,寿光市有13219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师”资格,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技师共有13214人,助理技师高级农民技师38人,中级农民技师404人,高级农民技师39人。除此以外,寿光市聘请了大量的著名专家。1990年,首次聘用13名专家指导本市蔬菜生产,接下来又先后聘请了科技部、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等几十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对寿光蔬菜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人口老龄化程度低。

寿光市现有常住人口112万人,比上年增长0.61%,其中农村人口数88.3万。城市化速率达到28.9%,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图中可以看出,寿光市各年龄阶段的人口数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没有出现严重的老龄化现象。18到60岁的壮年劳动力占到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储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如图2.1所示:

18岁以下18-3535-6060岁以上

图2.1寿光市人口年龄分布图

资料来源:寿光市统计年鉴-2009

3.政府政策的支持

(1)保护蔬菜用地。自90年代以来,蔬菜大棚在寿光市兴起并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保护蔬菜用地。在蔬菜种植的起步阶段,政府曾经施行“大棚奖励政策”,每种植一个蔬菜大棚,可以得到5000元的奖励。现通过图2.2分析蔬菜种植面积的情况。

图2.2 寿光市部分农作物播种面积与总面积的比较

资料来源:寿光市统计年鉴—2009

由图2.2可以看出,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蔬菜用地大幅度上升,早在2000年,蔬菜播种面积就超过了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现如今,蔬菜种植面积占寿光市农产品总播种面积的35%,为蔬菜产业的进一步跨越保存了发展空间。

(2)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从1995年开始,国家先后建成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的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大大方便了蔬菜的运输。并且,济青高速公路横贯寿光东西,距离青岛、济南只有150公里,距离北京550千米左右。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马路,寿光市紧靠国家开放口岸“洋口港”,年吞吐能力300万吨,海陆交通便利,可以直达周边许多国家。

寿光市也相当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先后建立了寿光蔬菜信息网、寿光蔬菜网等,在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电子拍卖大厅,不但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节约了交易费用。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寿光建立起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蔬菜生产体系。据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寿光全市共有农业动力机械73116台,其中包括柴油机9057台,电动机62606台。汽油机1653台[3]。

总之,发达的交通设施、信息技术条件和较高的机械化程度,为寿光蔬菜产业规模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寿光市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国务院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近二十年来,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迅速。80年代末,寿光市率先实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种植技术,使深冬种植蔬菜成为可能,由此引发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推动了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寿光蔬菜的产值状况

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21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多万亩,年蔬菜产量45亿公斤,收入达130多亿元。在1995-2010年期间,寿光蔬菜的产量和产值均得到了快速发展。下面针对寿光市的粮食、棉花、蔬菜各自的产值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见图3.1、表3.1:

图3.1 粮食、棉花、蔬菜的产值变化

资料来源:据潍坊市统计年鉴整理

表3.1 粮食、棉花、蔬菜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1995 2000 2005 2010

粮食产值 12 20 29 36

棉花产值 13 25 35 42

蔬菜产值 36 65 94 136

资料来源:据潍坊市统计年鉴整理

由图3.1、表3.1可知,寿光市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粮食产值由1995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亿元,增长了1.5倍,棉花产值由1995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亿元,增长了2倍,蔬菜产值由1995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6亿元,增长了2.7倍。将三项农产品的产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寿光市蔬菜产值飞速增长。这不仅仅得益于蔬菜市场需求的扩大,主要是因为市政府“保护蔬菜用地”及相关的鼓励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蔬菜生产中应用了大量的蔬菜种植技术、不断更换新品种也推动了蔬菜产值的成倍增长。

关于蔬菜出口方面,近年来寿光市蔬菜出口量不断增加,贸易额逐年上升。目前,全市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发展到25家,年加工出口蔬菜1.65万吨,出口创汇6606万元,产品销往日本、韩国、香港、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4]。拉动了寿光市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图3.2 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

资料来源:寿光市统计年鉴

由图3.2可知,目前,,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80多万亩。观察寿光市近四年的蔬菜种植面积,可以看出呈逐渐下降的态势。这是因为随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壮大,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蔬菜加工、流通、中介等各个环节,推动了寿光市蔬菜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1.寿光蔬菜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现状

寿光蔬菜蔬菜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上游的生产资料产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种苗、竹竿、钢筋、农膜等生产资料产业。蔬菜产业的竞争优势带动了上游生产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波特的理论,在产业集群内部,一个产业具有竞争优势,也会带动其他产业的竞争优势[6]。因为寿光蔬菜集群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其他地区的人民来寿光学习种植经验和技术,在传播先进种植技术的同时,无形中也宣传了其生产资料的产品,提高了知名度,从而增强了其在全国的竞争优势。

生产资料厂商纷纷抓住良好的商机,在本地建立了各种生产资料企业,如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自康塑料、双星农药、寿光市胜利塑料包装品有限公司等,寿光市原有化工企业联盟化工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寿光市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目前,寿光市拥有400多个蔬菜常种品种,引进国外新品种800多个,26家外国种子公司在寿光建立销售试点。蔬菜种子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为菜农生产优质、多样化蔬菜提供了保障。

2.寿光蔬菜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发展现状

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衍生了众多下游企业,发展了蔬菜加工、蔬菜配送、蔬菜销售、蔬菜出口等项目,带动蔬菜加工、配送等下游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大,产生外部经济,从而蔬菜加工、配送企业也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寿光蔬菜聚集生产,便于信息的交流,减少了企业的不确定成本;加工、配送企业就地取材,具备初级产品资源优势,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约运输成本;寿光海陆交通便利,为配送产业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上述因素都提高了寿光加工、配送企业的竞争优势。

截至2009年,寿光市蔬菜加工、销售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达到600多家。龙头企业410家,其中,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它是集蔬菜种植、加工、经营出口于一体的外向型企业。此外还有华鑫蔬菜保鲜公司、山东赛维绿色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蔬菜加工配送企业。它们成为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产业,进一步推动了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

3.寿光蔬菜产业链中服务部门的发展现状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中介服务组织、农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的发展。松散的农户和企业无法独立应对市场的风险,需要一系列的具备专业技术的组织为蔬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物质、资金、信息、技术以及流通渠道提供全面的服务[6]。于是,组织联合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产业组织发展的必然方向。

寿光市建立了一系列的农业中介组织。农业中介组织成为连接基地和市场、

生产和销售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按客户要求完成净菜、装箱、保鲜等服务,与农户相比,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交易,节约交易成本。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120多个,会员7万余名,辐射到40%的村,约10万农户。仅果菜安全生产协会就有会员317人,该协会30多名技术人员常年免费为20多个村的蔬菜大棚提供相关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实现了高产高效,有80%的蔬菜种植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大提高了菜农的收入[7]。

总之,寿光市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上、下游产业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而其本身的发展又需要相关的产业为其提供服务,蔬菜种植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在发展本市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好蔬菜种植这一核心产业,而且要发展好与其相关的产业,大力拓展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域,为寿光蔬菜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四、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我国范围内,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不仅带动了寿光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为我国其他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去了借鉴经验。但是与国外成熟的蔬菜产业相比,寿光市蔬菜产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种子大部分来自国外,缺乏核心竞争力

蔬菜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对蔬菜产业集群来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水平的种子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最大体现。目前,寿光市蔬菜产业中种子的70%-80%都来自进口,国内的蔬菜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寿光市内的优良蔬菜种子公司大都来自国外,如以色列海泽拉优质种子基地、荷兰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瑞士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

据寿光统计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外国蔬菜种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部分“洋种子”甚至超过了80%。超过了整个国内品牌蔬菜种子的总和。由于国外蔬菜种子公司实行专利保护,实行垄断,大大提高了进口种子的成本,据当地调查报告显示,一粒种子卖到农民手中至少0.4元,贵的0.7元至0.8元,甚至达到1元,而本地同样的种子一般需0.2元。寿光市菜农目前使用中的蔬菜种子共有400多个品种,60%来自国外,我市每年蔬菜种子总销售6万公斤,单单进口的种子,就达到4万公斤,进口种子比国产种子每公斤贵三万元,每年因进口种子增加的费用达1.2亿元。而且,出于技术保护的缘故,这些进口种子大都是只供一次性使用,下次种的时候还要再次购买。这样,菜农们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流进了外国种子公司的口袋。

除此以外,寿光市种子储藏、加工手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大大削弱了蔬菜产业集群中种子产业的竞争力。

(二) 龙头企业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深加工能力低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都是以蔬菜流通为主要服务对象,而蔬菜加

工企业的数量却很少,并且其加工技术都比较基础,生产技术也很落后。然而,在整个蔬菜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当中,具有高水平技术的蔬菜加工企业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体现了一个集群的发展程度[8]。寿光市大部分蔬菜加工企业根本没有正规的生产技术,只是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级、清洗、包装、冷藏、配送,产品的附加值低,几乎没有深加工,以出售初级中低档冷冻蔬菜为主,2007年全市加工、保鲜、贮藏蔬菜总量20万吨,仅占蔬菜总量的3.7%;缺乏竞争力。

寿光市蔬菜加工企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目前的蔬菜产量、加工品价格及出口比例推算,蔬菜加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可增加产值5亿元,增加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9]。蔬菜加工是寿光市蔬菜产业的薄弱环节,加工企业缺乏,规模小,据寿光市蔬菜局的资料显示,目前寿光市蔬菜加工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都在500万至1000万元之间,规模最大的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其注册资本也只有1.15亿元,而同为食品行业的伊利拥有48.5亿元的资产规模,双汇有63亿元的资产,相比之下,寿光蔬菜加工企业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4.1 一季度寿光市农民现金收支简析

收入构成出售蔬菜收入工资性收入出售其它农产

品收入其它收入(包括蔬菜加工)

收入(元)1886862439545占总收入(%)50.523.111.814.6资料来源:寿光市统计年鉴—2009

从寿光市人民的人均收入构成中也可以看出,出售蔬菜所得收入占绝大部分,而蔬菜深加工所带来的利润所占比重却很少。从蔬菜加工企业的注册资本以及寿光市人民的人均收入构成中,都可以看出寿光蔬菜加工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龙头企业的蔬菜深加工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 蔬菜生产标准不完善,产品安全性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许多国家把食品卫生安全最为非关税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国纷纷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时常出现退货、索赔、拒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寿光市蔬菜的出口。

据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信息显示,最近几年,欧盟对蔬菜的质量要求在不断升级,已经从检查产品本身发展到检查生产车问,甚至连土壤、水质、有无污染都要检查。日本对我国的蔬菜检查更加严格。从2006年开始,日本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推进计划”,对蔬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列出详细要求,从229种农药增加到724种农药,几乎覆盖了中国目前生产的所有农产品,对清单中未规定

的农残项目则采用0.01MRL或0.05MRL作为限量要求,这意味着几乎不允许出

现农药残留。从2007年开始,日本执行了新的蔬菜农药MRL,对寿光市黄瓜、

芹菜、菠菜等蔬菜的出口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06年、2007年,因为检出菠菜

“毒死蜱”超标,日本两次停止蔬菜进口[10]。

高毒农药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

(1)菜农的蔬菜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一些菜农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

性,习惯了传统的操作方式,不熟悉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有的蔬菜种植基地甚至

不了解蔬菜的生产标准,“绿色蔬菜”的生产没有成为菜农的自觉行动,这些因

素严重影响了寿光蔬菜的卫生安全。

(2)蔬菜出口企业对蔬菜卫生状况检查不到位。很多蔬菜出口企业只顾眼

前利益,无视蔬菜生产的卫生标准,对于蔬菜的农药残留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测,

助长了菜农超标使用农药的行为。

(3)政府对农药的生产、使用监管力度不够。寿光市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

列蔬菜生产的“标准”,但由于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蔬菜标准”未能得到有效

地实施。菜农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超标使用农药、促生素等有害物质,使得按“生

产标准”生产出来的蔬菜未能达到“生产标准”的要求。

(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未能实现市场多元化

寿光蔬菜的出口市场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达到80%的出口份额,对日本

市场的依赖性很大。没有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表4.2展示了寿光蔬菜的

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表4.2 2009年寿光市蔬菜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洲别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个) 6 3 2 2 2 1 出口量(吨) 12800 1536 64 128 560 864 占总出口的(%) 80.3 9.6 0.4 0.8 3.5 5.4 资料来源:据青岛海关资料整理

从寿光市的整体出口情况来看,蔬菜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是因为,我市

目前没有先进的处理、运输、储存、保鲜技术,做不到长距离运输,使得目前的

出口蔬菜加工品种数量少、档次低、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寿光蔬菜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

五、寿光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产业体系发展的日趋专业化,寿光蔬菜产业也应该向着更加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朝着国际成熟的蔬菜产业集群水平靠拢。现针对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改善对策:

(一)自主研发高科技种子

蔬菜生产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科技密集型产业。优良的蔬菜种子是蔬菜种植中的核心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自主研发高科技良种成为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因此,寿光要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和改造,自主研发高科技种子。

1.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寿光模式“的成功,不仅提高了本市人民的收入水平,而且为全国各地的农村带去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新时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市政府应该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进行培植,依靠蔬菜这一特色产业的进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吸引高科技人员直接参与蔬菜产业的建设,成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中心和良种培育基地,重点开展新品种培育、生物技术的开发利用、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以及加工新品种研发等工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蔬菜种子。支持蔬菜生产基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倡导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委托开发、成果转让等形式提高科技水平。

2.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菜农素质

寿光市总人口112万人,农村劳动力49.7万人。据调查资料显示:寿光市有“农民技师”资格的人数有1.32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2.65%,虽然远远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国外的种植技术相比,菜农的专业化水平很低。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将我市目前已掌握的常规技术组装配套并让80%的菜农应用到位,寿光市的蔬菜单产可提高三到四成,效益可增加二到三成[11]。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菜农的科技文化素质。

(1)要建立健全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开展对蔬菜生产大户、农村基层干部以及科技示范户的专业培训,使其成为蔬菜产业集群中的高素质组织者和参与者,发挥示范作用,并为菜农们提供技术经验服务。

(2)是加大对菜农的科技培训力度。通过分时期,分层次,分品种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的蔬菜种植技术,从蔬菜的选种、育苗、施肥以及市场动向,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建立颁发“绿色证书”的制度,带动菜农科学生产的积极性,提高菜农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和科技水平。

(3)要注重科普书籍的编著。成立专门的种植技术指导小组,总结、介绍各种种植经验,通过编著出版科普书籍的方式,宣传各种蔬菜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种植技术要领,以此实现蔬菜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 提高企业蔬菜深加工能力,实施品牌战略

寿光市目前的蔬菜加工仍然停留在初级加工的位置,只是对蔬菜进行简单的清洗、包装、预冷等操作,但这样的蔬菜购回两天后就难以存放了,仅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加工企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蔬菜市场保持领先优势地位,蔬菜加工企业应研究市场需求,根据蔬菜的特点,探究新的加工方法。

1. 提高蔬菜深加工能力,提升产品档次

在竞争日趋激烈商品时代,仅仅依靠对蔬菜的初级加工,很难大幅度的提升利润回报率,引入蔬菜的深加工成为蔬菜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加工是蔬菜产品的再生产。需要一定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以蔬菜为原料,或改变蔬菜的原有形状,或提纯特有成分,或浓缩产品营养,简化使用过程,通过贮运效率,拓展交易领域。据专家估计,蔬菜加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可增加产值5亿元,并且带动了蔬菜种植业的发展[12]。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大力扶持蔬菜加工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在传统的保鲜、冷冻、加工、配送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探究新的加工工艺,生产高营养、高附加值的蔬菜产品,如脱水蔬菜、菜脯、蔬菜泥、蔬菜汁、婴幼儿蔬菜产品等。在确保规模效益的同时, 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完善销售体系,实现与国际市场的高点对接。

2.实施品牌战略,赢得市场

品牌有助于蔬菜产品的销售和占领市场。因此,在提高蔬菜深加工能力的同

时,不能忽视蔬菜品牌的宣传和建立。品牌一旦形成,生产者就可以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1)巩固已有的知名品牌。在提高蔬菜深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巩固已有的知名品牌。寿光市是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在品牌建设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乐意蔬菜”“伊莉莎白甜瓜”“田马洋香瓜”等。寿光市要重视巩固原有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保证寿光蔬菜的市场优势地位。

(2)积极创建新的知名品牌。蔬菜加工企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依据本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特点以及“生态农业”的生产特色,积极创建新的知名品牌,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蔬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推行标准化生产,保证蔬菜卫生安全

蔬菜标准化生产,就是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对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经营、销售等活动,进行全程控制的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营养和优质是对蔬菜产品的必然要求,也是寿光市蔬菜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为了做到蔬菜的标准化生产,现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高质量的蔬菜生产标准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能否满足蔬菜安全生产的需要,还要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蔬菜“标准”,对“标准”进行第二次的审核,使蔬菜生产的标准直接与国际标准接轨,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市蔬菜出口的限制,增强寿光市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和完善蔬菜监测机构和质检中心,制定相应的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全方位控制不仅要对最终蔬菜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上游生产资料的监控,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对土壤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种植管理方法也要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蔬菜的卫生标准,各类监测工作要做到科学、公正、求实。

3. 提高菜农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做好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菜农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培训班,提高“标准”的知晓率;质检部门可以通过设立宣传栏以及发放“农业标准化知识手册”的方式,提高“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

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 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 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 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 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 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为此,农业部将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采后产值;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增收作用更加明显,蔬菜总产值约5000亿元。 对全国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430元, 全国958个蔬菜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725多元。 3.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农业部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4.3%, 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5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合格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最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剂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产业之1。通过实行“优种优法、范围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构成了种植范围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1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良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 2008年被肯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1、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1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⑴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2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78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合露地菜生产;3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产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有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产生。蔬菜病虫害产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7月到9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

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10分便利,有310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时间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弄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良好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1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渐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2、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唯一750千克,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1,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剂种植结构,依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3白2绿1红的优良菜,积极引进西兰花、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措施-最新范文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那么必须要使广大农村地区都富裕起来,而要想实现农村地区的更快更好发展,那么实行农村产业化就势在必行。可以说农村产业化是一个事关我国全体农村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大事情,实现了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能够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而拉动我国农村的消费能力,并且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人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由此可以看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就此展开了分析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有效措施 1前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民收入有一定的增加,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仍然十分不稳定,并且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未达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标准,要想实现农村全体小康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现,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建立,能够降低农民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并且能够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使得农产品能够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为农民争取更大的经济收益。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大有裨益。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我国大部分农村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个体产业化经营体,但影响力大、实力强的个体化企业并不多。这样不仅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并且小规模的个体化企业在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处在低水平、低价值的发展阶段,还不能很好的促进该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2.2农民素质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从我国当前的发展国情来看,大部分农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会外出谋生,把致富脱贫的希望寄托在二三产业上,而剩下的中老年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通常,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科技素质较差,只能适应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小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调研报告: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发展历程。XX蔬菜是从1983年历阳镇太平村“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开始初步发展。2012年2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确立蔬菜产业为特色产业,并成立XX蔬菜产业发展局,蔬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XX蔬菜经过三十年的长足发展,不仅在全国率先摆脱了小农经济束缚,并迅速跨越了商品菜经济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由生产、加工和市场贸易相互啮合的三大环节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形态。XX还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XX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截止2015年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由2011年的40万亩、90万吨、16亿元,增加到43.5万亩、111万吨、22亿元,分别增长8.8%,23.3%,

37.5%。蔬菜从业人员年人均种菜纯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2.88万元,增长44%,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该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园区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引导下,全县累计拉动社会投资6亿多元,新建规模化蔬菜标准园区41个,总面积3万多亩,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标准园7个,市级蔬菜标准园26个,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善厚蔬菜种子产业示范区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弘利教育) (三)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XX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先后通过省级、国家级验收,并获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6家园区通过GAP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全县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由2011年的99.3%提高到100%,未出现一起蔬菜质量安全事故。 (四)科技支撑成效明显。XX一直高度重视蔬菜科技创新工作,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推合作关系,2015年皖江蔬菜产业研究院正式

对农村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doc 7页)

对农村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doc 7页)

关于农村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蔬菜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成果,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蔬菜产业化是蔬菜种植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打破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是我县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怀仁县气候冷凉,导致蔬菜生产旺季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大量上市,正值以南蔬菜倒茬,以北蔬菜尚未收获,适合反季节蔬菜生产。我县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大棚蔬菜和大地蔬菜。目前我县蔬菜产业虽有一定规模,但发展滞后,各村的蔬菜种植分散,无法形成规模。以我县新家园村尚希庄村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从大地蔬菜产业和大棚蔬菜产业两个方面分析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新家园镇尚希庄村的大地蔬菜种植,分析如下: (一)、近年来,蔬菜生产变动情况 尚希庄村的蔬菜生产在过去属于家庭副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加之政府部门的引导,到2009年我县蔬菜产业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当年的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是历史最高值,蔬菜形

成的产值4000多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蔬菜生产处于发展上升态势,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制约着农民增收。 (二)、尚希庄村蔬菜生产及销售的特点 1、蔬菜产业品种多、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是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蔬菜生产投资大、成本高,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同时产品鲜活,不易贮存、运输,市场风险较大。 2、我县气候冷凉,适合反季节蔬菜生产。蔬菜上市主要分以下几个时间段:6月上旬以前蔬菜产量很小,6月中旬,蔬菜产量急剧上升,到6月末8初达到高峰;直到9中下旬进入第二次高峰;9月份蔬菜主要以圆菜,胡萝卜为主,且产量比较稳定。 3、尚希庄村蔬菜的销售主要以自主销售、外地客商销售两种形式进行。外地客商销售是我县蔬菜销售的主体,其销售量约占全村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4、蔬菜运输主要通过208国道,大运公路和大运高速公路外运。由于修路和车辆往来较多,特别是大货车,时常发生拥堵,对不易储存的蔬菜来讲,直接影响了我县蔬菜的外运。为了更好地促进蔬菜销售,应开辟蔬菜运输绿色通道,服务客商,有效地解决了蔬菜外运难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1、蔬菜种植风险大,且缺乏风险保障机制,导致蔬菜播种面积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铜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区,东邻湖南怀化市、湘西州,北接重庆黔江区,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枢纽中心。全市辖8县2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仡佬、回、布依、蒙古等30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扶贫规划精神,紧紧围绕“拼抢争快、提速增效、更好更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认真实施“两区一走廊”和“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从2012年全省第六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三位。201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1.49亿元,增加值54.09亿元,按可比价(下同)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5元,同比

增长17.8%。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制度和涉农部门工作机制,明确办事机构,分解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十大措施。201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现代农业提升年”,明确提出2014年全市现代农业要实现“五个新突破”、“九个显著提升”和“三个新进展”。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争取了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议、全国(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管和一事一议培训会、全省水稻绿色防控工作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在我市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此外,以市政府名义先后召开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大会、全市菜篮子工程暨农产品电子商务会议、全市农业园区推进会议等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铜党发〔2014〕1号)文件,之后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2014年“三个万元”工程实施意见、生态茶产业发展意见、蔬菜产业发展意见、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生态畜牧业发展意见等多个推进产业发展的文件,市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按照“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增果菜”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路,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以平襄、碧玉为主的城郊水川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依托旱作农业项目,在全县大力发展地膜覆盖蔬菜种植,进一步加快了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不仅有效改善和促进了城区居民蔬菜供给,还成了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 一、蔬菜发展现状 (一)种植规模不断加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通渭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常规露地种植, 1981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塑料大棚栽培技术,1993年又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第一代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到了90年代末,才形成了以地膜覆盖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为主,日光温室栽培为辅的设施蔬菜生产新格局。近年来,全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关键举措,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全县各级干部的不懈努力,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06万亩迅速扩大到2015年的5.5万亩;总产量由3.2万吨增加到14.3万吨;总产值由4480万元增加到31460万元。平襄镇旧店子、宋堡、河南、孙庄等村,碧玉乡玉关、碧玉等村,寺子乡窑坡等村,陇川乡菜子、蔡铺等村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初步形成了以青椒为主、兼顾其它茄果类、

瓜类、食用菌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在平襄、碧玉、寺子、义岗、李店、襄南、榜罗等乡镇初步形成了以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白菜类、根菜类、茄果类、葱算类为主的地膜蔬菜生产基地。 (二)种植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我县种植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经济效益较低,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全县蔬菜种植品种逐步得到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县共种植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西葫芦、甘蓝、大葱、大蒜、食用菌等9大类60多个品种。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产量达6.2吨,产值3.5万元,纯收入2.5万元;塑料大棚蔬菜平均亩产量达4.8吨,产值1.3万元,纯收入0.9万元;地膜覆盖蔬菜平均亩产量达2.8吨,产值0.5万元,纯收入0.3万元。 (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销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为加快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县上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营销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步伐,产销体系日趋完善。至目前,全县建立交易市场20个,培育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组织63个,营销大户320多户,营销网络遍布全县18个乡镇。特别是通渭县西川农产品产业化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建成集蔬菜交易、仓储于一体的专业交易市场一处,贮藏能力达300吨,年贮藏销售高原夏菜1200余吨,为全县蔬菜产后销售、平抑菜价、稳定菜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该合作社针对华川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实现长

我国绿色蔬菜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绿色蔬菜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绿色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摘要:基于化肥农药的污染严重,野生蔬菜、无土栽培蔬菜等无公害绿色蔬菜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蔬菜消费将进一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绿色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旋律。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突破现实束缚,能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蔬菜;意义; 途径 1 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 需求紧迫性现代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 ,进入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的新时期 ,居民消费观念,内容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已更多的从讲求产品的数量到追求生活的质量,出现了对产品消费质量的多元化需求。据农业部在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对蔬菜等农药残留量进行抽样检测,在抽检的

50个蔬菜品种中,有22种蔬菜不合格,接近50 % ,表明蔬菜中有机农药残留问题十分严重。因此 ,人们对安全可靠“绿色蔬菜”的呼声将越来越高。但我国目前绿色蔬菜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地仅仅建立了一批示范性基地,未能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将不会满足于现在的蔬菜产品质量和数量,从而出现绿色蔬菜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求食品结构向营养型转变,以人体健康为保证,这些都是绿色蔬菜食品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生态紧迫性我国蔬菜生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发生一些重大的技术和观念革命,引进了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在我国农村,蔬菜生产仍然是以高产为目的,以粗放经营为主要模式,没有形成优质生产,精耕细作的蔬菜生产格局。这样的生产局面必将对生产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生产者在一味追求高产目标的同时 ,必以大量施入化学肥料、农药为手段 ,不顾生产环境的平衡 ,造成土壤环境的日益破坏,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同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三废的排出和污染,给生产环境中的水、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容易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

农业行业现状

近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国家每年对农业投入很大,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各级政府也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有效的发展模式。因此,十几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此,齐伍军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问题: 1.非市场经济体制阻碍了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首先,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无法通过对土地权的处置获得价值增值。一些地方政府廉价征用农民土地,高价卖给开发商,农民得到的只是地上物的补偿费,并没有得到处置土地应该得到的回报。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就无法将土地作为资产与投资人、农业企业合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增长。 其次,国家虽然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但是始终没有从体制上解决根本问题。由于没能有效地让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导致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除了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外,没有可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资源。 其三,一些地方政府重工商轻农业,将大量农民土地征用、出卖给开发商开发房地产,忽视了农民利益与农业发展;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与工商业发展,不重视培育和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 2.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十分传统与落后(农民家庭种植模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还停留在一家一户小面积手工作业种植的传统生产方式上,生产效率低下,创造的价值较低。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现代化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与信息化。在美国,3个农民可以种植5000亩土地,而在中国,一家人最多种植几十亩土地。美国3%的农业人口满足了100%美国人口的吃粮问题,而中国70%的农业人口还满足不了中国100%人口的粮食需求问题,每年还要靠进口大量的粮食来保证我国的粮食需求。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00000县地处湘中腹地,属衡邵丘陵地区,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皇帝岭林场、开发区管委会,992个村、34个居委会和14个社区,总人口120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固的目标,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工作全局,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稳固连续进展。 一、00000农业产业化进展现状与特点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已趋成熟 00000第二次农业普查统计,00000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户56628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876家,农业从业人员63万人。在稳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万亩的基础上,多种经营全面进展,养殖水面积45958亩,经营园地面积16038亩,经营林地面积32637亩,2007年农产品销售总收入39718万元。其中农作物种植业21577万元,占54%;畜牧业占15097万元,占38%;平均每个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产品销售收入700元。全县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35台,小型拖拉机2422台,拖拉机配套农具3011台,联合收割机186台,机动脱粒机10076台。26个乡镇都有邮电储蓄所。已建成12 个专业市场的58个农村综合市场,80%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100%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电,100%的村通电话,100%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从这些数据能够看出,00000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基础条件已趋成熟。 (二)用科学进展观筹划00000农业进展 过去一提到农业往往意味着农业生产以产出为首要目标。现在所讲的农业产业化进展,第一必须认识“经营”农业的真实含义。“经营”农业,实质上确实是搞农业生产要素与赚钞票挂钩;农业不再是过去的“从田头到地头”只求产出不求收益的统购统销地模式。而是要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一直延伸到“餐桌”,让农业经营者利用市场机制获得和投资其它产业一样的平均利润。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08-11 10:29 索引号fggw-zx-00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日期2011-08-11 文号灵政协发〔2010〕10号发布机构政协灵台县委员会 市政协: 按照市政协的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蔬菜产业发 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蔬菜生产紧紧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蔬菜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蔬菜生产规模持续扩大。2009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0.04万亩,主要种类有胡萝卜、甘蓝、辣椒、番茄、黄瓜、茄子、大白菜等,蔬菜总产量13.52万吨,总产值9100万元。蔬菜生产面积比2003年的5万亩增长了120.8%,产值比2003年的2840万元增长了220.4%,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两年技术部门以追求高品质、高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在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品比试验和适应性试验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名、优、特蔬菜新品种16类120余种,多数品种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县农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增收途径。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技术单位的指导下,全县蔬菜生产逐渐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初步建成了达溪河、黑河川区万亩精细菜生产基地和什字原区万亩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并建成中台西川区千亩无公害辣椒生产示范区等各类蔬菜示范区6个。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蔬菜生产逐步向精细化、科技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生产上先后推广了测土施肥、间作套种等准化栽培技术,制定了灵台县12种主栽蔬菜的地方标准,规范了栽培过程和生产行为。检测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2.7万亩,申报通过了番茄、胡萝卜、辣椒3个产品的无公害产品认证,取得了无公害注册商标,实现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首次突破。蔬菜单产由2000年以前的90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200公斤,增长33%,蔬菜商品率由原来的46.8%提升到76.7%。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县农技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在重点示范区派遣技术人员驻村蹲点,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进行实地指导,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群众科学生产。2005年成立了灵台县无公害农产品质安全监测站,全面开展了县域蔬菜检测服务,每月开展两次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加强了蔬菜质量的监管。在全县新建和扩建了中台、朝那等7个辐射功能较强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年蔬菜交易量在6万吨以上,外销量2.7万吨以上,交易额6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具规模。投资400多万元,筹建了中台脱水蔬菜厂,购置了脱水干制设备,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到0.8万吨,建成了中台瑞天祥果蔬保鲜库,蔬菜保鲜能力达到1000吨,成立了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自07年以来共开展订单蔬菜种植5.2万亩,实现收入10400万元,有效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我县蔬菜生产五年规划中提出的“突出川区、加快塬区,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建设“设施蔬菜、高原越夏蔬菜、麦后复种蔬菜”三大基地,全年完成蔬菜种植12.14万亩,其中春种蔬菜5.28万亩,复种6.86万亩,建成规模较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14个1.65万亩,全县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大进展。 1、地膜早熟马铃薯全面丰收。今年我县突出菜用型和早熟性两个关键,引进了克星2号和

蔬菜产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蔬菜产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蔬菜产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何启伟焦自高周绪元 围绕目前我省蔬菜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蔬菜分团于近期召开了一次分团工作会议,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实现粮食安全和“三农”工作的新形势,就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等,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大家认识到,自1991年以来,山东蔬菜已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位,但目前正处在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巩固山东蔬菜的产业优势?怎样推进山东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应该重视探讨和建立可行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现就以上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巩固和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地位山东蔬菜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省种植业中的优势产业和全国最大的蔬菜产销基地。对蔬菜产业这一优势地位前景的分析和判断,事关对该产业发展的信心和今后工作的力度。(一)面对挑战,优势地位得到了加强首先,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年多来,随着贸易壁

垒的打破,蔬菜进口国却显著增加了技术壁垒,我省蔬菜出口企业的速冻菠菜等产品曾一度被拒之门外,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出口企业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致使产品出口量增加,创汇额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省2000年蔬菜出口量为79.98万吨,创汇4.43亿美元;2003年蔬菜出口量达到177.5万吨,创汇7.98亿美元,分别增长121.9%和80.1%。而且,我省蔬菜出口量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量的份额也增长了10个百分点,达到了35%以上,全国第一蔬菜出口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再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前几年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国内多数省、自治区将扩大蔬菜种植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导致全国蔬菜面积、产量迅速增加,国内蔬菜总量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由于我省专业化、规模化蔬菜重点产区的形成,蔬菜产地、销地市场和运销体系的不断完善,重点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品质量有所改善,提高了我省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我省2000年瓜菜播种面积为3081.9万亩,总产量8375.7万吨,总产值549.5亿元;而2003年全省瓜菜播种面积达到了3765.0万亩,总产量10673.0万吨,总产值720亿元。2003年瓜菜的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比2000年增长22%、27%和31%。说明我省蔬菜的播种面积、总产量近三年仍在持续增加,而效益增加更显著一些。(二)展望未来,有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可编辑版】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奋力实现我新区的崛起201X年3月,我市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决定,把我市建成皖北中心城市,报经国务 院、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区划调整,我区正式组建。我区位于淮河北岸,南与我市老城区隔淮河相望,西与怀远县相邻,东北与固镇县相接,地处我市中心腹地。蚌宁、合徐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206国道、307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小我、吴小街、曹老集、梅桥等4个乡镇和淮滨1个街道,总面积243平方公里,总人口20.26万人。区划后的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工业化水平低。除区 划时,市委市政府划拨的8户正列举工业企业外,辖区内没有一家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初,辖区内工业企业的产值为29569万元,占 辖区内生产总值的3 7.4%。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 4. 2,基本没有什么城市基础设施。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所推进,但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全区耕地1 6.5万亩,户均耕地 4.1亩,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北淝 河干流在我区境内长23公里,沿岸低于1 6.5米低洼地

5.8万亩,圩堤防洪标准低,流域排灌体系大都是60、70年代修建的,设计排灌能力小,设备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排灌能力很弱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导致全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针对这一情况,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确立了“实施 ‘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推进‘三个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建设我城市副中心和打造我‘浦东’,奋力实现我新区崛起”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全力推进“三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现将一年多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立足我农业大区的区情,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跳出“三农”抓“三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念去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201X年,完成一产增加值 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 3.0%;粮食播种面积1 5.23万亩,总产 6.97万吨,创下了近10年来最好水平;农民收入增幅较大,人均纯收入达2734元,较上年增长30.5%。今年上半年,完成一产增加值完成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精选资料 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村**自然村地处县城南郊,距县城0.5公里,全村152户,人口602人,耕地326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36元,农民收入以蔬菜种植、外出务工为主。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大做强一个新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结合本村实际,经村民大会讨论,依托我村区位、资源及人才优势,做大做强我村蔬菜产业,制定本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一、蔬菜生产现状 1、我村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自然气候优势明显,是生产蔬菜的理想之地;第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蔬菜能当天采摘,当天上市,保持蔬菜固有品味和新鲜度;第三,水利基础设施好,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沃,为此产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充分保证;第四,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此产业经几年发展,农民种植水平和市场意识有很大提高。 2、全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82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8亩,创产值106.5万元,以大蒜、西红柿、冬瓜、藕、辣椒、白菜种植为主,户均在蔬菜生产中的纯收入达1.2万元。但我村蔬菜销售仅仅面对县城,市场不广,品种不多,蔬菜产业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产业效益不显。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为保障,抓投入、扩基地、拓市场、树品牌、促生产,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 2、发展目标: 基地建设:2010年计划发展80亩露天地菜、30亩大棚反季节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0亩;2011年计划发展100亩露天地菜、40亩大棚蔬菜,计划种植面积达到216亩。 效益分析:2009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84亩,大棚68亩,创产值208万元,户均从中创收1.78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4600元;2010年全村露天地菜面积164亩,大棚88亩,创产值306万元,户均从中创收2.1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中达到6000多元。 技术体系建设:以县农业局蔬菜站为主要技术依托,以镇农技站为技术指导体系,严格按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稳定和加强推广队伍建设,确保完善的推广体系。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村两级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出规模,抓出成效。 2、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支持力度。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倾斜农业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及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等。 3、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每年至少引进示范蔬菜新品种4-6个,提高蔬菜产品的内在品质。 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镇、村两级组织经常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上田间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5、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龙头企业,扶植大户,实施“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经营方式,健全和完善龙头经济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扶持重点种植大户,引导他们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