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21世纪工商管理特色教材

张国梁《企业文化管理》

第1章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掌握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企业文化的主要理论,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阶段。

先导案例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美国分公司

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美国分公司,只有高层管理者来自日本,其余职工(包括中级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都是美国人。这些美国人原本是在美国3家较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工作的。该公司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都超过了美国的同行。本田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美国《华尔街杂志》于1983年对该公司的经验进行了报道:“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突出的做法是缩小工人和管理人员在地位上的差别,把工人当做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不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同样都在本田的餐厅就餐,公司也没有为高级职员专设的停车场。职工被称作‘合伙人’. ”这就是说,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的成功,应归功于高层管理者“重视人、尊重人、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而这一点,恰恰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精髓,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就是靠优秀的

企业文化而制胜的。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学说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应该首先了解“文化”的概念,进而再来具体分析企业文化的含义。

1.1.1 什么是文化

了解什么是“文化”,是研究企业文化的逻辑起点。

“文化” (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原文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尔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文化被理解为文治教化。

自从19世纪后期现代文化学的诞生,人们对文化才从科学的角度有了全新的解释。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取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肯定文化是人后天的习得和创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他把文化仅仅局限于人的精神方面。随后,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亨根斯、维莱等人对泰勒的定义进行了修正,把文化定义为:“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从广义来说,指人

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宽广的概念,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宏观与微观之别。从广义去理解,人类有史以来,凡是与人的思想、行为及人工制品相联系的都是文化;从狭义去理解,文化特指精神产品及行为方式。从宏观上看,文化的范畴包括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从微观上看,它又可以指社会中的某一特定群体所共享的文化,如社区文化、家庭文化。

1.1.2 什么是企业文化

人们对文化概念、范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精神文化向社会文化、物质文化、经济文化、法律文化逐步发展的过程。当然,这个扩展过程是相互交叉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把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是当代文化学最新发展的标志。

“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术语,最初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西方管理学界,在英语中由于其出现的场合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称谓: organizational culture(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公司文化)、enterprise culture(企业文化)等。如同文化的定义一样,到目前为止,企业文化尚无公认的定义,自企业文化诞生之日起,专家学者们就致

力于企业文化概念的讨论和界定,提出种种表述。

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含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对企业文化阐述得更为具体,认为企业文化是由5个方面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其四个必要要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1985年,埃德加·沙因出版了为企业文化研究“画上句号”的学术著作--《组织文化与领导》。在书中,沙因把企业文化描述为“一套基本假设”,即“企业文化是企业(群体)在解决外在适应性与内部整合性问题时,习得的一组共享假定。因为它们运作得很好,而被视为有效,因此传授给新成员,作为遇到这些问题时,如何去知觉、思考及感觉的正确方法”.

在研究企业文化时,我国的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也有自己的理解。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属于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胡正荣,1995)

“企业文化是一种在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刘光明,1999)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并且表现为企业的总体风采和独特的风格模式。" (罗长海,2003) “企业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组织观念形态、制度与行为,以及符号系统的复合体。" (张德,2007)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给企业文化所作的定义来看,他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既有强调企业文化是一个包含了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的精神复合体;也有强调企业文化是将企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统统包括在内的混合体。

1.1.3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企业文化呢?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管理的特色,更

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因此,在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我们作如下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认可、实践与创新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经营哲学、企业制度、行为准则、管理风格以及历史传统的综合。

理解企业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具有时段性。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共识性。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企业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就不能称为企业文化,只能说是将来的共识。当然,企业文化只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

第三,企业文化具有范围性。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等。

第四,企业文化具有内化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得到普遍的认同,成为企业的文化,就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1.2 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企业文化”的提出和成功实践,是20世纪下半叶一次重大的企业管理革命,涉及全球,影响深远。它改变着企业的信念、价值准则、管理模式、行为方式和个性特征,推动着企业向人本化和市场化和谐互动的方向发展。只有了解了这场管理革命的时代背景,才能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真谛。

1.2.1 企业文化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企业管理实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脑力劳动比例扩大且逐渐成为决定生产率的主导力量,劳动者的主体意识日益觉醒。同时,由于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基于“经济人”假设、强调严密控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正如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呼吁的:“现在商学院所传授的、教科书里所描绘的、总经理们所认同的管理学已经过时了。”而强调企业中“软”因素的作用,以人为中心的新的管理模式逐渐成形。尤其是日本经济奇迹的启示更使得这种管理模式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1. 日本经济奇迹的启示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在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却在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贴着“日本制造”的工业品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迅猛之势影响着全球几乎所有的市场,改变了世界经济竞争的大格局。比如,日本在汽车生产方面胜过了美国和德国;在摩托车方面令英国黯然失色;在手表、照相机和光学仪器生产方面超过了传统强国德国和瑞士;在钢铁生产、造船、电子产品方面结束了美国的统治地位。日本经济崛起的秘密何在?

从宏观的角度看,日本经济的成功无疑与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工业政策,重视技术引进和产品出口,重视教育投入有直接关系。但从微观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增长源于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这种活力和竞争力依赖于独特的管理模式。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在深入考察后发现,在日本企业获得成功的多种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既不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更不是资金、设备和科学技术,而是独特的“组织风土”,即企业文化。日本企业界普遍认为,管理的关键是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和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树立起大家共同遵循的信念、目标和价值观,培育出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共赴目标的“企业精神”。由于这种“企业精神”是管理中的“软”因素,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

是整个社会文化,而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传统风貌的“亚文化”或“微观文化”,因此被称为“企业文化”。在日本企业的影响下,世界范围掀起了第一次企业文化热潮。

2. 美国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的发展

与此相适应的是美国受到来自日本成功的启示,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反省与经验总结。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虽然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但是相对实力下降。日本人的成就,使美国人震惊,他们不得不放下架子,开始认真研究和学习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并反思美国企业的成败得失。企业文化研究领域的四本早期经典著作: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和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版的。美国人通过对日本管理经验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条重要的结论:第一,美国的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缓慢,其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的管理不重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没有搞好。相反,日本的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之所以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排名第一,在于日本的管理重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搞得好。

第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之一,日本的集

体主义价值观比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更优越。这是因为,生活中的一切重要的事情都是由于协力或集体力量做出的。因此,企图把成果归之于个人的功劳或过失都是毫无根据的。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日本的管理方法虽然不能照搬照抄,但却可以移植于美国,值得美国学习。比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别克汽车装配厂的实践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该厂原是全公司效率和质量最低的工厂之一,后来以近似日本的管理方式重新设计了管理体制,结果不到两年,该厂的效率和质量就在全公司范围内上升为第一位。

在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美国的很多企业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使得文化管理这种新的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其中的经典代表就是GE的文化管理。

杰克·韦尔奇曾在通用电气公司(GE)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长达20年,他用自己的管理实践为人们诠释了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和领导艺术--文化管理。韦尔奇在1981年上任时,GE的股票在此前的10年间贬值了50%。他首先实施“三环”计划(将公司业务集中于核心、技术和服务三方面的战略),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式的变革,卖掉难以在行业内居领先地位的200多个企业,买进了包括美国广播公司在内的70个企业,将GE从一个日益老化的工业制造企业改变为经营多样化的全球性生产巨头。1985

年,GE明确提出了5条价值观,并印刷成可以随身携带的价值观卡片发给每一名员工。随着时间的推移,GE价值观的表述也不断发生变化。韦尔奇关于价值观的主要经验有:“价值观是塑造组织的一个驱动力量”“在录用、辞退以及晋升中以价值观为指引”“确保每一个员工知道公司的价值观”“每隔几年就要对价值观进行修订以反映价值观以及知识上的进步”“绝不要低估价值观的价值”。为了使他倡导的价值观深入人心,韦尔奇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培训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18年中亲自在公司学校讲授250多次课程。在韦尔奇的领导下,GE公司内部形成与知识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相适应的团队组织和参与式、学习式的新型文化。GE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金融时报》分别评为:“全美最受推崇的公司”和“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韦尔奇本人也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企业家和最成功的首席执行官。韦尔奇的管理方式又被一些美国学者称为:“基于价值观的领导。"

当韦尔奇在GE推动文化管理模式时,美国的很多公司也都先后进行着管理模式的变革。在美国企业界,特别是优秀企业家在实践中对企业管理内在本质规律比过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强调领导(即对人的管理,而不是对物的管理),重视目标和价值观的作用。这实际上就是基于价值观的领导,即文化管理的观点。

可以说,二战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实践探索,促成了企业文化的兴起;加之随后出现的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兴起的趋势,更使企业文化的实践得以迅速发展。

1.2.2 文化管理的蓬勃发展

管理大师克雷格·R.希克曼指出: "21世纪是文化管理的世纪,是文化制胜的世纪,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家,都必须学习文化管理。”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成思危也认为:“如果说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则可以说21世纪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时,科学技术可以学习,制度可以模仿,但是像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的一种企业文化层面上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的兴起,是20世纪后半期这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进入21世纪,公司经营的国际化、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这三大趋势孕育着“文化制胜”时代的来临。

1. 公司经营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知识和经济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趋势越来越强劲,公司经营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源

配置冲破国别限制,产品纷纷销往国外市场,资本也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好的机会扩张。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纷纷实施全球化战略,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遍布各国。在这种跨国公司中,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同时也使得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如来自不同民族、国家与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这种由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障碍很容易造成集体意识的缺乏,职责分工不清,信息不能充分交流与共享,从而引起企业运转低效、反应迟钝,不利于全球化战略的执行。如何构建企业共同的经营观,使每一位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宗旨结合起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仍然离不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管理。

2. 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

由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的出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相对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得以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与交流,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世界各国文化的趋同现象,对各国的传统文化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对比较落后国家的文化冲击越来越大。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风俗习惯发生巨大的改变,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开放,而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更是促成人们渴望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需要层次的满足,人们在不

断追求新颖、时尚、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越来越强,民主意识日渐高涨。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趋同化,文化趋同化又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间企业管理经验与文化的交流,向跨国公司提出了如何把本企业文化应用于国外,如何调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的积极性问题;文化趋同化也促成了各国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趋同,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准备了肥沃的土壤,这也是企业文化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3. 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的兴起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做任何事情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在强调知识作用的宏观环境下,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复杂化,这都使得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1)企业联盟带来的企业文化的挑战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几年来,世界上企业联盟的日益增多,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

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在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的现象。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一方面,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2)知识工作者的增加提出了文化管理的新需求

杜拉克在1999年撰写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指出,怎样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怎样对知识工作者进行管理,是企业在21世纪面对的最大挑战。知识工作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其劳动强度和质量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无形的知识工作面前,泰勒的时间和动作研究已经无用武之地。对于知识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和利用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内在激励为主,以自我控制为辅。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

应该采用文化管理的办法,而不是以往的理性管理。

3)虚拟企业的运作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其特征以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机器智能产品为依托,实现传统组织结构、职能及目标。在形式上,没有固定的地理空间,各个公司、部门、员工可能分散在各处,工作时间也没有统一的要求。那么,如何管理虚拟企业?在分散化、虚拟化的组织中,几乎互不见面的员工认同的是企业的共同目标、共同愿景,维系他们的是群体价值观,组织成员通过高度自律和高度的价值取向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快速的内外环境变化中,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活力,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必然减少制度化、标准化的制约;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要,企业宗旨、企业道德更有利于引导企业去尽最大的努力满足顾客。文化管理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可谓恰到好处。

1.3 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

伴随着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孕育而生并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时代,又兴起了知识管理,给企业文化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1.3.1 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演进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既然如此,追根溯源,要了解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应该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 古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所谓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美国的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是法国的法约尔创立的“管理要素或管理职能理论”;三是德国的韦伯创立的“古典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该书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被认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泰勒本人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按照科学管理的方法,企业家不再靠个人经验和直觉来指挥下属,而是开始用调查研究、数学模型、数学工具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代替个人经验;“时间和动作研究”提供了精确的计算定额的方法,使企业家的工作不必再为生产定额而争吵;生产工具、操作工艺、作业环境、原材料的标准化,为生产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前景;“工作挑选工人”的原则和系统的培训,为各种生产岗位提供了一流的

工人;“计划与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大大加强了企业的管理职能,使依法治厂成为可能。

2)管理要素或管理职能理论

管理要素或管理职能理论的代表作是法约尔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提出了经营六职能、管理五因素和十四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的经营包括六种职能活动,管理只是其中之一。这六种职能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它们是企业组织中各级人员多少不同都要进行的,只不过是由于职务高低和企业大小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法约尔所说的管理五因素,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订行动方案;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订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法约尔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它们是:①分工原则;

②权力与责任原则;③纪律原则;④统一指挥原则;⑤统一领导原则;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⑦合理的报酬原则;⑧适当的集权和分权原则;⑨跳板原则;⑩秩序原则;⑾公平原则;⑿保持人员稳定原则;⒀首创精神原则;⒁集

体精神原则。法约尔还特别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普及管理教育,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人们学会进行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

3)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作是韦伯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所谓“官僚制”(又称“科层制”) 。这种组织的基本特征是:①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成员的权力与责任,并作为正式职责使之合法化。②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严密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③通过正式考试的成绩或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的所有成员。④实行任命制,只有个别职位才实行选举制。⑤公职人员都必须是专职的,并有固定薪金保证。⑥职务活动被认为是私人事务以外的事情,受规则和制度制约,而且是毫无例外地适于各种情况。

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体系。但是同时韦伯也提出,由于这种管理体制排斥感情的作用,导致了整个社会感情的匮乏,扼杀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古典管理理论有四个最明显的特征:第一,它是世界历史上首创的管理理论。第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创造者们,是以国家官僚机构和军队组织为榜样来要求企业的,希望把

企业组织得像军队一样,严守纪律、步伐整齐。第三,古典管理理论不重视人的感情,采取的是非人情味的管理措施,重点考虑的是工作效率。第四,古典管理理论把机械学原理引入管理,力求把管理科学建设得如同机械力学那样精确。应当肯定的是,古典管理理论总结了历史上古老组织(国家和军队)高效率运转的经验,满足了当时条件下的企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没有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没有把对人的管理和对其他事物的管理完全区别开来。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60年代)。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向本阶段发展的转机,是霍桑试验的结果。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企业管理,建立了管理心理学;同时,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建立了管理社会学。这个阶段产生了两个管理学派:一个是人际关系学派;另一个是社会系统学派。

1)人际关系学派

人际关系学派主要研究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便通过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来优化人的行为以提高生产效率,“行为科学”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理论有: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有效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建设;企业发展;和谐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 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得到长 足发展 , 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正在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不断发展。 【正文】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 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 , 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头 脑和灵魂的企业,而成功的企业,都是突出企业的文化管理。因此,建塑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这个时代赋予当代国有企业的时代 课题。 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发展:为什么许多“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为什么一些企业高层与中基层难以 达成共识,甚至存在沟通障碍等?事实证明,一个先进的企业有必要也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否则即便在短期取得不错的效益,但最终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趋于劣势,最终导致昙花一现。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文化,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总称,从字面意 思上解释,文化是一个动词,无论是“教化”还是“化成” ,都体现了一个行为 过程。“文”是指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引伸到企业文化中就是企业所倡导

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的概述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 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

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14710106杨建超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随着文化管理阶段的到来而兴起,从本源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解决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问题和内部的融合问题而形成的一套基本假设。这套基本假设是企业或企业家在过去成功和失败中习得的,反映了企业或企业家对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内部运作有效性、人员本性等众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并且,这套假设是在潜意识状态下影响企业和企业人未来的行为选择。 (一)企业文化大概有以下四个功能 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鼓励、引导把员工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 2.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21世纪工商管理特色教材 张国梁《企业文化管理》 第1章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掌握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企业文化的主要理论,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阶段。 先导案例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美国分公司 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美国分公司,只有高层管理者来自日本,其余职工(包括中级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都是美国人。这些美国人原本是在美国3家较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工作的。该公司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都超过了美国的同行。本田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美国《华尔街杂志》于1983年对该公司的经验进行了报道:“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突出的做法是缩小工人和管理人员在地位上的差别,把工人当做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不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同样都在本田的餐厅就餐,公司也没有为高级职员专设的停车场。职工被称作‘合伙人’. ”这就是说,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的成功,应归功于高层管理者“重视人、尊重人、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而这一点,恰恰是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精髓,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就是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制胜的。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学说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应该首先了解“文化”的概念,进而再来具体分析企业文化的含义。 1.1.1 什么是文化 了解什么是“文化”,是研究企业文化的逻辑起点。 “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原文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尔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文化被理解为文治教化。 自从19世纪后期现代文化学的诞生,人们对文化才从科学的角度有了全新的解释。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取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肯定文化是人后天的习得和创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他把文化仅仅局限于人的精神方面。随后,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亨根斯、维莱等人对泰勒的定义进行了修正,把文化定义为:“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姓名:教育层次: 学号: 省级电大: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教学点: 2011年4月

目录 摘要 (3)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4)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4)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4)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5) 三、发展企业文化的科学方法 (6) (一)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6) (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经营管理理念 (6) (三)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7) (四)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7) (五)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 (7)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7) 五、参考文献 (9)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作用非常重大。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从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以及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结合来论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素质,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新形式;企业文化;意义;作用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重要课题。在我国,新兴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势。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增强竞争力,追求企业效率,提升经营绩效,企业的种种行为的有效性也大都以此为衡量标准。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所谓企业文化,现在一般认为它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它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它能在企业管理制度失灵的时候,发挥独到的、有效的管理作用。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象征企业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了一种充实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献身事业的生活取向。企业文化理论吸收了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决策科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精华,在理性与科学的基础上,强调人的精神、道德和心理作用。 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最终衍生为企业形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多载体、多层次结构的复合型文化。企业文化有三个组成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文/大睿智业杨旭 都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很重要,所以近日笔者在工作之余也读一些关于企业文化方面著作,从中受益匪浅,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企业文化之所以在近年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重视,主要是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确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成了企业经营中重要环节。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我们怎么来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呢?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很多企业老板认为企业文化很有用,能提高企业执行力、竞争力什么的,于是就请个策划人或老板自己整一些所谓企业文化,其实就是几个标语和口号,就告诉员工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企业领导者和策划者设定和策划的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一种凝聚人心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宗旨、道德风尚以及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绝不是一个标

语,或一个口号,也不是谁想导入谁就就能导入的,她一定要有一个实践和认同过程。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凝聚力,总体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六大特点: 1、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在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例如笔者曾服务河北的一家食品企业,这家老板口口声声讲民主决策,事实求实,要员工讲实话,可事实上老板在民主决策之前自己早已专断,民主只是走走形式,所以后来导致老板不发话就是民主决策了事情,哪怕屁大的事要他作决定,否则大小事都干不成。你说老板的这种主张能得到认同吗?答案是肯定的,最后得到认同是在老板面前员都学会了说一套作一套的工作行为。 2、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 有一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这个企业和员工做的时候就完全变啦。企业经常是不按时发工资,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于是老板忽悠员工,员工骗老板,骗客户,他们做法与他们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大相径庭。 3、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象最近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造成富士康的员工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个人职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它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行为准则、成果创新、职工精神风貌等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实践中显示出它无穷的魅力,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标签:企业文化建设作用 企业文化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氛围和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也就是说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初就存在了企业文化,随企业在市场经济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它渗透着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中的精神和价值观,为全体职工所认同、遵守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必定是具有先进性和导向性,是企业存在和运行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实行企业文化其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来增强对内部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信念的力量,也是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的文化优势,成为企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无形力量。 1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只能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谋求生存和发展。这种竞争,除了靠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硬指标外,还必须靠文化素质的软指标,也就是说市场竞争的背后是文化含量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文化通过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形成一种强大的规范力,成为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继而形成强大推动力,促进职工积极地去实现既定目标。这种规范力和推动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 2 企业文化建设核心是以人为本 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系统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全体职工的建设。职工是决策的参与者,行为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用者。因此,强调以人为本,时刻把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潜力,促进企业目标高效完成。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培养职工的团队意识,促使团队的每个人员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久而久之,在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间酿造一种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氛围,形成了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克的团队意识。这

企业文化整个概述

郑州农大兽药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专题讲座 陈圣先 2011.02.16 讲企业文化整个概述。 为啥要讲企业文化?历史农民起义成败分析,毛泽东成功打造大中国,好企业如何做的,职员如何做的,领导如何做的,如何生产的如何销售的。既然今天讲企业文化那么就要求公司所有职员上上下下注意这些。 首先搞清相关联的几个概念: 一、关于企业的定义(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独立经营自主权,以取得经济效益为要紧目的的经济组织(包括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业和单位。) 二、企业家的定义(什么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指企业中负要紧责任的具有法人代表资格,在企业经营治理中具有较高成就,被社会公认的企业经营治理者。 三、企业家应具备的素养: (一)工作能力 1、认识能力:观看问题的敏锐性,认识问题的客观性、全面性、深 刻性; 2、决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决 断能力、执行能力; 3、组织治理能力:知人善任能力,打算指挥能力; 4、协调沟通能力:带头示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社会交际能力; 6、开拓创新能力; 7、应急突发事件能力; (二)工作作风 1、深入实际。 2、沉着稳定。 3、雷厉风行。 4、真诚热情。 5、公正、公平。 6、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第一讲: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 ?第二讲:企业文化的构成 ?第三讲: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关系 ?第四讲:企业文化与企业职员的关系 ?第五讲:企业文化的功能

?第六讲:郑州农大企业文化解析 第一讲: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 开场白: 专门多企业成功了,也有专门多企业失败了。也有专门多企业一直在随波逐流,追本逐利,茫茫然中不明白创办企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一味的为了盈利,从而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看不到企业以后的进展,把一切的一切当初赚钞票的工具和手段,并加以操纵和奴役。也有少部分企业有明确进展的战略方向,有自己的追求的目标和事业愿景,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步一步实现的目标。俗话讲,成功的企业缘故差不多上一样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失败的缘故。那么,成功企业共同的缘故是什么呢?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即企业成功的的全然为:战略与人。 书壮天下英雄胆 智开人生成功路 企业成功的根:战略。那么什么是战略呢?大伙儿都明白战略一词来自于军事。战略解释一:指导战争全局的打算和策略。战略解释二:有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作者:————————————————————————————————日期:

摘要: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 ,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 ,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并且在近十年内 ,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 ,人们往往可以看到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常胜不败 ,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一词,源于美国英文“Corporate Culture”,Corporate有团体的,法人的,共同的等意思,所以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大约有400多种。人们使用的词语组合不同,但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即企业在一定价值体系指导下所选择的那些普遍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1从这一定义看,企业文化是狭义文化的概念,是精神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常常要通过企业制度和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企业管理制度,表现出不同的物质形态,相应地也创造出不同的物质财富。如图中所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三层次结构:深层企业文化、中层企业文化和表层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有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从事创新的企业家为实现价值增殖所做的资源重组的努力,以及在这一努力所规章的企业目的之下参与企业活动的人群及其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过程。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客观条件的反映。 企业文化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有力的不成文规则体系。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特殊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企业文化属于形态观念的范畴,是一种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又是一种以文化为内容的管理理论,既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又具有管理的特性。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层次、五个要素。 1、企业文化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表层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群众

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比如厂容厂貌、厂旗、厂服、厂标、纪念品、纪念建筑等之构成了文化的具体表象物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无声的语言。 第二个层次是浅层的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经营活动、教育宣传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活动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模式等文化特征,也是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的动态反映。 第三个层次是制度文化。又称介层文化,是介于深层理念和具体实物之间的东西,是抓企业的目标、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传统习惯、领导风格、职工修养、人际关系等。这些内容绝大部分是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从制度上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定制度,制度管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企业才能进入良性运行机制,而那些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传统习惯、领导风格等,在某种程度上比成文规定所起的作用还大。企业目标虽然不是一种制度,但她起着一种约束、激励作用。而领导风格,自始至终制约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模式。职工修养直接与行为规范相联系,好的修养自控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工作效率高。 第四个层次是精神文化。又称深层文化或观众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家精神、价值观念、企业道德、企业哲学等,所谓企业精神就是群体意识,企业经营是群体作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而这个群体意识形成有赖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引导是群体意识形成的关键。 2、企业文化的要素 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个

企业文化概述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一、企业 ?文化概述 ?1、企业文化是一切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的总和与道德基础,也是企业人格化的外在体现。企业文化凝聚着企业领导的智慧,体现着企业领导的责任,信念,境界,目标等,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是同时又是一种软的制度。是企业制度有 效执行的保证,并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相互配 ?合企业文化的成功与成熟,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竞争力的强弱。套用一句话:“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名族,不能自强与世界民族,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 ?企业制度是刚性的,但任何严格的制度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企业制度只有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功能,从而顺利完成企业目标。企业是树,文化是根,“欲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更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一诺公司提出自己的企业目标:“创立一个公司,培养一批人才,建立一种制度,形成一种文化”所谓形成一种文化是指:一诺员工,必须为形成和发展企业文化负责。善于吸纳同行及成功企业的制度和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及自己的工作和管理经验,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市场规律,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文化。?文化的选择: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养分。“以人为本”,做人的学问,发挥人的积极性,发掘人的潜能,凝聚大家的力量,产生更大的效益。只有上下同欲,众人同心,企业才能成功。内修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外融成功企业之经验,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企业的内治之道,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管理体系的外用之术。 内外结合,创出一诺公司自己的企业文化。 ?3、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做人、做事)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对于企业理想模式,价值观和基本信念,即,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指导思想。企业家的精神面貌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和企业文化的塑造起决定作用,对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也有着深刻影响,其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初创,员工来自五湖四海,观念各异,公司各项制度与机制正处于建设和深化过程之中。为实现企业稳健而快速的发展,公司领导以改革的思路统揽全局,提出凝聚,奉献,合作,共赢的企业精神,克服困难,坚苦创业,这为一诺企业文化的创建指明方向并奠定基础。 ? ?公司愿景:成为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强劲竞争力,高速发展的公司。 ?战略规划:2011----2015以餐饮为轴心,由一般经营到规范经营,由模糊管理到专业管理,扩大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2016----2020完成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铸就专业品牌。2020年以后逐步形成企业规模,成功实现跨行业经营;在实现企业由大到强基础上,实现由强到久的企业目标。 ?鉴于文化的重要性和公司领导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使命。一诺企业文化可概括 为“三个承诺”,“四个理念”,“四个建设”。 一诺公司的三个承诺 承诺一: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成就顾客愿望。

企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以其独到的视角,带着神秘的面纱于80年代初开始传入我国,在对其认知还处于朦胧幼稚时期,掀起了一阵早产的热潮,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磨合、碰撞,又步入漫漫低谷。新时期、新机遇、新发展,摔倒之后的执着爬起,不懈的坚持终于迎来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春天。一、企业文化初探在80年代初期,日本以仅占世界总面积的0.25%,区区37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以世界人口的2.7%共计1.18亿国民,创造了高达10300万亿美元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6%,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直接挑战美国。 1981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历史最高纪录――18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45%.1965年,销售量雄居世界之首的美国IBM公司以转让计算机制造技术为条件,获准在日本制造并销售IBM计算机,从而打开了日本市场。然而,好景不长,IBM很快被富士、三菱和日本电器从日本市场上给赶了出去。不仅如此,IBM在香港的市场被富士以低于IBM 50%的价格夺走。同样情形,美国接连失去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市场。美国在东亚节节败退。屡遭失败的美国终于扯下“贸易自由”的面纱,联合其欧洲伙伴筑起了贸易壁垒,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然而,日本人巧妙地用资本输出替代了产品出口,在美国及其伙伴的土地上办起了高挂太阳旗的公司,开起了日本工厂!日本咄咄逼人的挑战,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震惊。里根政府商务部长助理克莱德。普雷斯托茨惊呼:“美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本世纪发生的最大事件是日本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人们在震惊之余,不免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日本靠什么实现了经济崛起?日本经济凭什么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日本是个小小岛国,资源贫乏,既没有煤,也没有石油,并且火山、地震连绵不断;日本是个后起的工业国家,资本积累几乎等于零;日本的科学技术一度落后,既没有像中国一样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也没有像欧洲那样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本是个战败国,饱受战争创伤,既要担负巨额赔款,又要在美军占领下,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曾丧失独立性。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经济竟然崛起了,用了不足20年时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些美国学者就把眼光投向日本,旨在探究日本成功的奥秘,寻求美国屡屡输给日本的原因之所在。70年代未和80年代初,美国学

大北农企业文化概述

X X文化 (0 7年版)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摘自《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我国的基本国情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突破资源约束,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摘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前言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的行动纲领。 XX的成长历程中,企业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鼓舞了一批又一批XX人为“报国兴农”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XX的企业文化与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XX事业壮大的法宝、管理活力的源泉。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指引,换来了XX今天的辉煌成就。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XX也驶入了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快车道,在新时期、新创业、新征途上,新版企业文化应运而生,这是在原有企业文化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是为第二个十年创业吹响的号角。XX企业文化是21世纪的成功学,要铸就百年基业,就要让如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我们相信,当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融入血液、融入骨髓时,XX 一定会进入一个文化高立意、员工高素质、技术高水平、企业高口碑的境界,XX在未来一定会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盛衰存亡。然而,企业文化并非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不断发展、随“需”而变、与“时”俱进,应该随着企业面临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随着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提高,从而能够自始至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企业文化有着凝聚功能,向导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常熟市第二特种电机有限公司,在发展了一段时期后,企业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字: 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随着国有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随着我们逐步全面地融入WTO,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领域内各个方面的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市场为基础和国家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初步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业已成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也初具规模,以国家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力量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初具雏形。面对着这种种急剧的变化和深刻的变革,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为了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便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那么社会的种种变革是如何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呢?企业文化应该如何适应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呢?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现代企业文化以及常熟市第二特种电机有限公司概述 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首先应该对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有所了解,本文涉及到的最基本的概念便是企业文化这个基本的概念,下面我们分别来认识一下。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指企业的机械设备、厂房、产品等,其主体是物体;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价值观念等精神性财富。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也就是指支配和主导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在向自然索取、与社会交往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可以说其在本质上,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及其职工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本身也是一个富有层次的体系”,它并非是散乱的、无序的,而是系统的、协调的。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表层文化、企业浅层文化、企业深层文化。三个层次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体系,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集中的体现在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上,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四大功能: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21世纪工商治理特色教材 张国梁《企业文化治理》 第1章企业文化的产生与进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掌握企业文化形成与进展的时代背景,以及企业文化的要紧理论,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在我国进展的要紧时期。 先导案例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美国分公司 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美国分公司,只有高层治理者来自日本,其余职工(包括中级治理人员与一般工人)差不多上美国人。这些美国人原本是在美国3家较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工作的。该公司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都超过了美国的同行。本田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美国《华尔街杂志》于1983年对该公司的经验进行了报道:“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突出的做法是缩小工人和治理人员在地位上的差不,把工人当做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不论是工人依旧治理人员,同样都在本田的餐厅就餐,公司也没有为高级职员专设的停车场。职工被称作‘合伙人’. ”这确实是讲,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的成功,应归功于高层治理者“重视人、尊

重人、团结和依靠宽敞职工群众”的治理思想和治理实践。而这一点,恰恰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精髓,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确实是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制胜的。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学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对现代企业治理产生了深远阻碍。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应该首先了解“文化”的概念,进而再来具体分析企业文化的含义。 1.1.1 什么是文化 了解什么是“文化”,是研究企业文化的逻辑起点。 “文化” (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有耕作、培养、教育、进展、尊重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刘向的《讲苑》中,原文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尔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那个地点,文化被理解为文治教化。 自从19世纪后期现代文化学的诞生,人们对文化才从科学的角度有了全新的解释。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讲:“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取得的一切能力和适应。”泰勒确信文化是人后天的习得和制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他把文化仅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主要内容如下: 企业精神:自强创新追求卓越 **公司作为专业从事核工程建设的国有企业,一直把为核工业的发展和国防事业强盛而奉献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脚踏实地,不断创新,致力于把企业做强做大,增强核心竞争力,紧跟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自强创新、追求卓越,就是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秉承永不满足的信念,不断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争创国际一流企业,在工程建设中 为业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以卓越的品质提升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从而赢得社会的信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价值观:创新增强能力服务创造价值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公司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是在核电工程和非核业务等各个领域,始终坚持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得到增强,使企业在核工程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愈显重要。只有在经营理念、企业管 理和技术研发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使企业始终抢占市场先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为工程业主提供服务的工程公司,**公司历来视质量为生命,致力于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客户的满意度是检验我们服务质量的标准,优质满意的服务是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体现。 企业愿景:通过我们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和不懈努力,为顾客提

供满意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将公司发展成为核能建设行业的领跑者、核电工程产业链全程全能服务商。 经营方针:诚信务实以核为本 “诚信经营”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 生存发展必须坚持的根本准则。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没有信誉的企业就不可能生存。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从企业实际出发,按照企业既定战略和目标稳步前进,绝不好高骛远,脱离企业经 营管理实际。务实既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态度,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种经营策略。 “以核为本”是指公司主业范围是核工程和核电工程,核心能力 是成熟的与国际工程管理接轨的核电站核岛安装项目管理经验和以 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为核心的核岛安装施工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公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既要坚持做强做大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又要坚持改进和完善企业经营状况和产业结构,发展非核工程,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人才理念:以人为本共同发展 公司把人才作为企业的第一要素,尊重、关心每一位员工,充分 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为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和长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公司通过建立完善高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才使用上坚持“胜任就是人才,竞争造就人才,业绩衡量

公司企业文化简述

公司企业文化简述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前言 圣济堂已走过八年,过去的八年,我们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在未来的八年,我们的路该怎么走呢事实上,经过这八年的积累,我们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做事的方式,现在把它们提炼出来,形成文字,就形成了圣济堂文化 希望“圣济堂”所有员工都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牢记在心,并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圣济堂”的新员工要学习,只有理解、认同了圣济堂文化,才能共同创造圣济堂事业。圣济堂的老员工同样要学习,因为过去的认识是模糊的、肤浅的、不自觉的,只有重新认识圣济堂的文化,才能有新的提高,才能与圣济堂共同成长。 圣济堂文化不仅仅是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未来发展和行动的指南。我们只能不断完善它和赋予其新的内涵,决不容许动摇和放弃。 一切资源都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也只有守住我们的文化,圣济堂基业才能永远常青。 公司标志的含义 中文“圣济堂”商标即是公司的标志,意为“圣心为怀、济世为本”。“圣济”中文名称取材于宋代一部医典巨着——《圣济总录》,它汇聚了历代医方经验,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起了开启和桥梁的作用,实属中华民族一大智慧结晶。将之借用于圣济堂制药,又吸取

了当代医药科技之精华,寓意深远。即顺应、弘扬中华民族之医药事业;公司徽标乃一滴鲜血,象征每个圣济堂人为中华民族医药行业沥血奋斗、直至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的决心;标徽的中央为三个字母“T”:一是“团队”一词中“团”字中文拼音TUAN的第一个字母;二是团队一词中“队”字英文“TEAM”的开头字母;三是团结一词中文拼音TUANJIE第一个字母。代表着公司崇尚的“大雁”及“精鹰”精神,是勇于探索、永无止境的追求,表明公司是一个团结的团队、协作及奋发向上、勇于追求和探索的集体; 公司简介 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资高科技制药企业,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全资子公司有:贵州圣济堂医药销售分公司、贵州圣济堂糖尿病康复协会、贵州蓬赛斯建材厂。 公司于1996年2月成立。公司创立之初,只有单一品种,且是租用的旧厂房。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圣济堂已经成为全国唯一糖尿病最齐全系列药品的生产企业,现已形成了以糖尿病、心脑血管产品为主,老年痴呆产品为辅的产品格局。 公司总部设在贵阳市中华中路8 号时代名仕楼(三年后迁上海)。厂房位于清镇市药业工业园区,厂区占地面积50亩,其中厂区绿化面积11000㎡,GMP标准厂房约占5000㎡。 在2005年,公司再投资建立以生产心脑血管药品的针剂生产线,其中,投资的一半用于了开发心脑血管新产品,预计2005年九月前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力的基本形态 近些年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和《中外企业文化》杂志,不仅致力于研究研讨企业文化,宣传传播企业文化,而且坚持与许多企业一起,共同实践企业文化,相继为北京同仁堂集团、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三元集团等十多家著名的企业整合设计提升企业文化,帮助几十家企业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宣传了几百个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新的新鲜经验。在实践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企业文化在企业改制重组,增强竞争力。参与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中的巨大作用,逐步总结并形成了对企业文化力作用和基本形态的认识,在这里首次发表,与关心、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朋友们研究探讨。 文化力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企业的改革发展之中,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制度变革起着提升、促进、支撑或干扰、阻碍或抑制的作用,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七种形态: 战略目标的凝聚力--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航标图。在企业重组改制中,让成员企业和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新的战略目标,并自觉地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文化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技术的支撑,更需要价值观念、事业目标的支撑。总体的、共同的发展目标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共同事业目标的认同会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力量。没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就没有共同的事业基础。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没有全局战略计划的企业也是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韩国现代财团创办人郑周永指出:“没有目标信念的人是经不起风浪的。由许多人组成的企业更是如此。以谋生为目的结成的团体或企业是没有前途的。”许多企业兴衰的实践都充分验证了这个道理。 价值追求的驱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对于客观存在于企业及其周围的,影响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各种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企业价值观是抽象的,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无一例外地、时时刻刻地在表现着自己的价值观。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出发,延伸出包括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价值尺度,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体系,并转化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员工在处理各种关系时的行为规范与判断标准,形成由价值驱动力所支配的内在约束力。 让我们看看韦尔奇对企业价值观的延伸与实践:企业价值观的充分表达--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充分结合;企业价值观的充分平衡--每个人处于一定的阶层变成价值尺度;企业价值观的权威化--讨论基础上的权威化,变成价值认同;价值观是可以检验的--把价值观变成处理几个基本关系的原则。 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E.海能认为:现代企业领导人的任务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将不可避免地从传统的机构观点下的领导活动转移到思想上的领导责任和领导行动。领导者必须传递对组织目标起补充作用的、特定的企业文化。领导者不仅是贯彻个人意志的过程,而且同样是实现有关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机制激励的生长力--安排科学的制度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