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计算题(已排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计算题(已排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计算题(已排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计算题(已排版)

1、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 (单位:亿元)。

1、生产法: 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

收入法: 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

支出法: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2.(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 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法: 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3.(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

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3.(1)总产出8500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2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186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186亿元。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 =79(亿元)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00-4124=4376(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376-259=4117(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376-2658-1868+186=36(亿元)

4、(1)总产出16000亿元(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

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4)出口1400亿元;(5)进口1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8)生产税500亿元;9)生产补贴40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4、(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8000+3000+(1400-1000)=114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6000-11400=460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11400-1800-5000-(500-40)=4140(亿元)

(2)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5.要求:(1)计算各部门中间消耗。(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5、(1)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率

农业:2300×34%=782(亿元); 工业:9221×75%=6915.75(亿元);建筑业:1005×70%=703.5(亿元); 运输业:540×50%=270(亿元); 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2300+9221+1005+540+3270-(782+6915.75+703.5+270+817.5)=6847.25(亿元) (3)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6847.2/16336=41.9%

6.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6.解:)3,2,1,(==

j i x x a j

ij ij

0.050.10.10.1750.40.30.025

0.1

0.1????

??????

7.某地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167.5亿元、285.1亿元和108.7亿元,与上年比较三种产业的增加值价格指数分别是112.7%、115.8%、和116.5%

。求编制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2)第二产业增加值。(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3480+120+2100+931)=24020(亿元)

(2)第二产业增加值=42262-(4068+23140+3480)=11574(亿元)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0963.042262

4068

21212

===

X x a 8、某国有如下资料:劳动报酬15000亿元,生产税2100亿元,所得税100亿元,生产补贴6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2800亿元,营业盈余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8、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800+15000+2100-600+7050=26350(亿元

)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26350-60=2629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折旧=26290-2800=23490(亿元)

9.已知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总储蓄、净金融投资。

9、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4000-11000-30=2970 (亿元)

10.(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10、(1)财产收入净额=当期利息收入-当期利息支出+ 投资收益-地租净支出-红利支出-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外商企业收益留存

=10-35+200-5-800-8-15=-653(亿元)

(2)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800-1300-300 =1200(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1200-200=1000(亿元)

原始净收入=原始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547-200=347(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1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11.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776+(0-17-8-450)=301(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12、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70%,政府消费率为90%,又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为900亿元,居民为2500亿元;政府为800亿元。要求:(1)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2)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占有份额有变化,分别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占30%,政府占20%,居民占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将为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2、(1)消费率=58.8%; 储蓄率=41.2%

(2)消费率=53%。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13、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且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如下表,单位:元

要求计算我国农村居民2001年的(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3)恩格尔系数 13、(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741.09元(2)消费率73.6%(3)恩格尔系数47.7%

14(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

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14.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 =814.5 + (17.6-32)+0 =800.1(万元)

资 本 账 户 单位:万元

※说明:由于企业没有最终消费,可支配收入全部形成储蓄。

15.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50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200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2000亿元,银行存款

80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70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600亿元。计算 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解释二者关系。

15、(1)居民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5000-2000=300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3000-2000=100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800+700+600)-1000=1100亿元

(4)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帐户 单位:亿元

居民部门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居 民 金 融 帐 户 单位:亿元

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在于金融帐户解释了资本帐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16、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支付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70.4。

要求:(1)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企业可分配总收入;(3)计算企业总储蓄;(4)计算企业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

16(1)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支出=180-(60+9.8)+1.3-20=91.5

初次分配帐户

(2)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91.5+0+35.1 =56.4

收入再分配帐户

(3)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总储蓄,本部门没有消费,故部门总储蓄就等于可支配收入56.4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4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56.4+10-70.4 =-4 资本形成帐户

17、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17.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各部门的 资本转移收入总和=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18、某企业在一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3500万元,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价值460万元,购入软件花费320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价值4300万元,出售厂房一块,价值1400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45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630万元;期末原材料价值67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840万元。计算该企业本期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18.固定资本形成价值=当期获取的有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无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附着在非生产资产上的资本形成-当期处置的原有固定资产价值=3500+320+4300-(460+1400)=6260(万元)

存货增加=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670+840)-(450+630)=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6260+430=6690(万元) 19、已知某国一时期的资本帐户如下所示(单位:亿元)

(1)计算帐户中的缺失项目并填入帐户中。(2)已知这一时期的可支配收入为1850亿元,计算该国的投资率。 19.(1)在帐户的来源方,可计算得到

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支出=-30+45=15(亿元) 合计=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810-30=780(亿元)

在帐户的使用方,根据左右平衡的原则有使用方的合计为780亿元,可计算得到:

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资金余缺=780-0-20=760(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760-120=640(亿元) 完整资本帐户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2)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760/1850=41.1%

20.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20、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21、已知某机构部门2003年某核算期的有关资产负债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固定资产 600存货500其他非金融资产300 现金和存款200证券200股票及其他股权300 其他金融资产100 长期贷款400 商业信用600 其他负债200 (2)期内流量资料

实物投资额300 金融投资其中:现金和存款1500证券200股票及其他股权300其他金融资产 200金融负债:其中:长期贷款1300其他负债450(3)重估价资料:非金融资产50证券50 其他金融资产50

(1)编制该部门2003年期末资产负债账户(2)计算该部门期末金融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债务资产比率。 21、(1)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账户

(2)金融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金融资产/资产总额=(1700+450+600+350)/4850=63.9%

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700+450)/4850=44.3% 债务资产比率=金融负债/资产总额=(1700+600+650)/4850=60.8%

22.已知A 国某年的收入再分配有关核算资料如下:1)原始总收入4272.3亿元原始净收入3742.2亿元)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386.1亿元,此项支出为385.2亿元3)社会缴款收入963亿元,该项支出为956.7亿元4)现金社会福利收入为738.9亿元,支出为792.9亿元5)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490.5亿元,支出487.8亿元 求:(1)计算A 国某年的国民可支配收入;(2)编制A 国某年的收入再分配账户。 2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其他经常转移收入-其他经常转移支出)= 4272.3+386.1-385.2+(963+783.9+490.5)-(956.7+792.9+487.8)= 4273.2(亿元)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4273.2-(4272.3-3742.2)= 3743.1(亿元)

(2)A 国某年收入再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 385.2 国民总收入 4272.3 其他经常转移支出 2237.4 固定资本消耗 530.1 社会缴款支出 956.7 国民净收入 3742.2 现金社会福利支出 792.9 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 386.1 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支出 487.8 其他经常转移收入 2237.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273.2 社会缴款 963.0 固定资本消耗 530.1 现金社会福利收入 783.9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3743.1 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 490.5

合 计 6895.8 合 计 6895.8

23.总产出800亿美元,中间消耗500亿美元;付劳动报酬200亿美元,缴纳生产税净额70亿美元;财产收入6亿美元,财产支出1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3亿美元,经常转移支出2亿美元;企业部门无消费功能;资本转移净额10亿美元;资本形成总额50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要求:(1)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初次分配收入账户、再分配收入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2)计算各账户的平衡项;资本账户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资金剩余还是资金短缺,数额是多少?(3)计算该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23.账户如下:(单位:亿美元)

生产账户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00-500=300

收入形成账户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300-200-70=30

收入初次分配帐户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30+6-1=35

收入再分配账户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35+3-2=36

可支配总收入使用帐户

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消费=36

资本账户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6+10-50=-4

资金短缺4亿美元。储蓄率为100%;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 50/36=138.9%

24.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800亿元,其中支付劳动报酬300亿元,上缴生产税10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10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50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40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8亿元,支援灾区捐款5亿元,上缴所得税40亿元。资料二:有关资本转移、资本形成资料:资本形成总额38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亿元。求:(1)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2)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并编制部门资本账户(3)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24.(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800-300-(100-10)= 41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10+(40—50)= 400(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00+(0-8-5-40)=347(亿元)

收入形成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账户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 = 380—(—10)= 390(亿元)

资金余缺=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贵重物品净获得 =(347-200)+3—(380 200+0) = —30(亿元)该地区资本账户

(3)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 380/347=109.51%

25. 增加值9210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5193.6亿元,生产税净额1380亿元,财产收入1230亿元,财产收入支出1184.4亿元,经常转移支出1852.8亿元,经常转移收入2184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6.4亿元,资本总额3900亿元。要求:(1)计算以下指标: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总储蓄、净金融投资额。(2)根据已经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相应的资金流量账户。

25.(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支出=9210-5193.6-1380+1230-1184.4=2682(亿元)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2682+2187-1852.8=3013.2(亿元)

非金融企业无消费,则总储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3013.2(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013.2+26.4-3900=-860.4(亿元)

(2)资金流量账户

26.(1)可支配总收入710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460.5万元;(3)缴纳资本税52万元;(4)接受捐赠7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33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716.4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要求:(1)计算该企业总储蓄指标(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26.解:(1)企业无消费功能,可支配收入=总储蓄,为710万元。

(2)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购买=716.4+(17.6-32)+0=702万元

资本账户

27. 增加值为7675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4328亿元,生产税净额1150亿元,,财产收入1025亿元,财产收入支出987亿元,经常转移支出1544亿元,经常转移收入182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2亿元,资本形成总额3250亿元。(1)计算以下指标: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总储蓄、净金融投资。(2)编制相应的资金流量帐户。

27 (1)①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一劳动者报酬一生产税净额十财产收入一财产收入支出=7675-4328-1150+1025-987=2235(亿元) ②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十经常转移收入一经常转移支出=2235+1820- 1544 =2511(亿元) ③因未涉及消费,故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2511

(亿元)

④净金融投资=总储蓄十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一资本形成总额=2511+22-3250=-717(亿元) (2)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如下:

资金流量账户

29.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平衡关系,将下面简表中的空缺的数字填上,并给出计算过程(单位:亿元)

29.解:1)差额=贷方-借方 d =1020-1840=-820亿元 e =2000-920=1080亿元f =0

2)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误差与遗漏 c =1020+2000=3020亿元 b =1840+920=2760亿元 a =3020-2760=260亿元 3) 储备资产增减额+国际收支总差额=0 h =-260亿元 g =260亿元

30. (1)A 国从该国进口180万美元的纺织品。该国将此笔货款存入美联储银行;(2)该国从B 国购入价值36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由该国住B 国的银行机构以美元支票付款;(3)该国向C 国提供8万美元的工业品援助;(4)该国动用外汇储备60万美元,分别从A 国和D 国进口小麦;(5)E 国保险公司承保(2)、(4)项商品,该国支付保险费2.5万美元;(6)该国租用F 国的船只运送(2)、(4)两项商品,运费12万美元,付款方式同(2)(7)外国游客在该国旅游,收入为15万美元;(8)该国在海外的侨胞汇回本国25万美元;(9)该国对外承包建筑工程30万美元,分别存入所在国银行;(10)外国在该国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的机械设备;(11)该国向G 国出口25万美元商品,以清偿对G 国银行的贷款;(12)该国在国外发行价值100万美元的10年期债券,该笔款项存入国外银行;(13)该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入短期资金30万美元,以增加外汇储备;14)据年底核查,该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了75万美元。试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一张该国200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30.某国200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万美元 项 目 差额 借方 贷方 国际收支总额 0 5587.5 5587.5 经常项目 -4891.5 5174.5 283.0 对外贸易 -4947.0 5160.0 213.0 进口 -5160.0 5160.0 - 出口 213.0 - 213.0 服务 30.5 14.5 45.0

收益 - - -

经常转移 25.0 - 25.0

资本和金融项目4906.5 338.0 5244.5

资本项目 -8.0 8.0 -

金融账户 4914.5 330.0 5244.5

直接投资 1500.0 - 1500.0

该国在外国 - - -

外国在该国 1500.0 - 1500.0

证券投资 100.0 - 100.0

其他投资 3314.5 330.0 3644.5

净误差和遗漏 - - -

储备资产 -15.0 75.0 60.0

31.(1)非金融资产 2000现金和存款 300证券400其他金融资产 300长期贷款 800商业信用 600其他负债400(2)期内流量资料实物投资额 200金融投资,其中:黄金和存款 1680证券 160其他金融资产 200金融负债:其中:长期贷款 1160其中:负债 160(3)重估价资非金融资产 220证券200其他金融资产 220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31. 非金融资产=期初金融资产+期内实物投资+重估价非金融资产=2000+200+220=2420(万元)

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证券+其他金融资产=(300+1680+0)+(400+160+200)+(300+200+220)=1980+760+720=3460(万元)负债总额=长期贷款+商业信用+其他负债=(800+1160+0)+600+(400+160+0)=1960+600+560=3120(万元)

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2420+3460-3120=2760(万元)

期末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33. 法国向我国购买1600万美元的轻纺商品,我方中国银行作为收款人把法方付款存入巴黎银行; 2、我国自德国购入机械设备,价值21000万美元,由驻柏林的中国银行以美元支票付款;3、动用我国外汇储备600万美元,从美国、印度等购入小麦等粮食产品;4、因2、3两项进口须付英国轮船公司运费150万美元,付款方式同2;5、波兰保险公司承保2、3项商品,我国支付保险费30万美元,付款方式同2;6、加拿大人在中国旅游,花费50万美元,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7、我国对埃及、尼日利亚等国的劳务输出,获得外汇收入2000万美元,存入所在国银行;8、我国向柬埔寨等国提供100万美元的工业品援助;9、海外华侨汇回300万美元,增加了国家外汇储备;10、我国在日本发行10年期的债券,价值:1000万美元,该款存在日本东京的银行;11、港、澳、台地区在上海直接投资价值10 000万美元机械设备;12、我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入短期资金:1500万美元,以增加我国外汇储备;13、我国向美国出口300万美元初级产品,以清偿对美国银行的短期贷款; 14、年底经核查,我国外汇储备实际动用了620万美元,即减少620万美元。将上述资料按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理和规则,分别记入有关项目的借贷方,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33.某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草表

某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亿元

34.(1)期内总产出7667,中间消耗3222,最终消费3600,总资本形成950(其中,固定资产形成920,资本损耗560),产品中出口483,进口588。(2)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156,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5,生产税净额156,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20,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55。(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25,资本转移净额8,其中储备资产增加10。(4)期内对国外负债254

,其中长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总收入(3)国民可支配收入(4)储蓄(5)国外净资本流入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 34.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7667-3222=4445(亿元)

(2)国民总收入=GDP +来自国外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者报酬+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4445+(-20)+15+(-55)=4385(亿元) 国民原始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4385-560=3825(亿元)

(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现期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385+25=4410(亿元)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消耗=4410-560=3850(亿元) (4)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410-3600=810(亿元)

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消耗=810

-560=250(亿元)

(5)国外净资本流入=金融资产净购买-负债净额=122-254=-132(亿元) . 货物与服务账户 单位:亿元

生产账户 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账户 单位: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其中:劳动报酬=国内劳动报酬+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2156+15=2171 生产税净额=国内生产税净额-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156-

20=135 收入再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亿元

35. (1)常住人口800万人,其中暂时外出人口3万人。(2)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50万人。并已知该地期内人口变动情况如下:(1)常住人口中死亡800人,出生4300人,新增暂时外出人口1600人,从外地返回本地800人。(2)在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中,死亡16人,出生104人,离开本地区300人,新增外地暂住本地180人。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期末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 35.解:(1)期末常住人口=期初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减少=8000000+4300-800=8003500(人) (2)期末暂时外出人口=期初暂时外出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30000+1600-800=30800(人)

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初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500000+(104+180)-(16+300)=499968(人) 期末现有人口=常住人口+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末暂时外出人口=8003500+499968-30800=8472668(人)

36.已知适龄劳动人口为25万人,现役军人2万人,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4万人,不足龄和超龄参加社会劳动的在业人员5万人,服刑罪犯1万人,则丧失劳动能力和提前退休不再参加社会劳动人数为多少?

36.解: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适龄劳动人口—丧失劳动能力或提前退休人员—现役军人—服刑罪犯+在在劳动年龄界限外参加劳动的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和提前退休不再参加社会劳动人数=25-(24-5)-2-1=3万人

38已知反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如下: X22 =23140亿元 X23=2100亿元,第二产业部门总产出为42262亿元,第三产业部门总产出为9853亿元。要求:(1)计算a22 和a23 (2)分别解释a22 和a23的经济含义。 38.解:a 22=X22/X2 =23140/42262=0.55 a23=X23/X3 =2100/9853=0.21 a22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二产业生产单位产品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量为0.55。 a23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第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为0.21。

反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如下: X22 =100亿元 X23=110亿元,第二产业部门总产出为2262亿元,第三产业部门总产出为985亿元。要求:(1)计算a22 和a23 ;(2)分别解释a22 和a23的经济含义。 解: a 22=X22/X2 =100/2262=0.044 a23=X23/X3 =100/985=0.11 a22

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二产业生产单位产出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量为0.044。 a23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出对第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为0.11。

39.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39.解:(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6-6)=345(亿元) 收入形成账户 单位:亿元

(2)原始收入=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345+38-42=341(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3)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341+0-(7+3+43)=288(亿元)

收入再分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40.(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40.解:(1)分配法 G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0000+(21000—16000)+12800+9260=47060(亿元) (支出法)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从初次分配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47060—60=47000(亿元)

从再分配的角度计算:=国民可支配总收入—(自国外转移收入-对国外转移支出)=50000—(—30)= 5003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①=47000—12800=34200(亿元) ②=50030—12800=3723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14000+(—30)—11000=2970(亿元)

41.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41.(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4800—2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非金融投资=1850-1000=8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660+300+80)-850=190(亿元) (4) 居民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42 已知199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要求:(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3)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4)计算非金

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5)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

42(1)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支出

=44628.72-17844.76-9728.46+2282.72-6517.83=12820.39(亿元)

2)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 =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12820.39+321.8-2861.33=10280.86(亿元) (3)此处未涉及消费,故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10280.86(亿元)

(4)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10280.86+2127.99-21458.47= -9049.62(亿元)

43.某机构单位初次分配收入4550万元,再分配收入50万元,再分配支出80万元储蓄1220万元,实物投资1820万元。试编制其经常帐户、投资帐户、金融帐户。

43. 收入再分配帐户单位:万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550+50-80=4520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单位:万元

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单位:万元

金融帐户单位:万元

45. (1)产出与中间投入: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情况:劳动者报酬11700 自产自用 2500 生产税净额3950 所得税 600 营业盈余 4250 固定资产折旧1620(3)使用情况农业居民消费 7300 非农业居民消费 5000政府消费 2870 固定资产大修理 2400 固定资产更新 5000 库存增求:(1)计算各部门中间消耗(保留1位小数);用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保留2位小数)。)

(2)按生产法计算的GDP=总产出—中间投入=61100—37118=23982(亿元)

按收入法计算的G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11700+2500+3950+4250+1620=24020(亿元)

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7300+5000+2870+2400+5000+1150+(4727-4400)=24047(亿元)

(3) GDP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按此方法可得:39.25%、39.31%、39.36%

46.销售收入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末成品库存10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进原材料20万元,承作来料加工收入5万元,自建厂房施工产值15万元。要求计算本年度工业总产出。

46.解:本年度工业总产出=当年销售收入+当年库存变化+当年来料加工收入=25+[(10-16)+0+(11-8)]+5=27(万元)

47. (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47.(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GDP=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595=2972(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总产出 15000 减:中间消耗 4713 增加值 10287 劳动者报酬 5240 生产税净额 595 生产税 610 减:补贴 15 固定资产折旧 1480 营业盈余 2972 总消费 8110

居民消费 5600

公共消费 2510

总投资 2037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库存增加 24 贵重物品净获得 3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进口 1060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48 已知如下我国实际统最终消费计数据资料: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2)联系已给的数据和举行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九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3)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4)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十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下表计算:(1)GDP(单位:亿元);(2)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3)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2)各项分析:“九五”期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在不断增大(99年除外)。“九五”期间,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在连续提高。

“九五”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16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完整)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强化训练集

六年级数学计算训练(一) 分数: 1、直接写出结果(每题2分,共38分): 2.2+ 3.57= 1.125×8= 35×314 = 4-25 = 2÷1 2 = 1-16 -1 3 = 12 +13 = 3.25×4= 11 4 ×8+8×1 4 = 3.8+6.2= 8.1÷3×2= =?3311 5 568-198= 0.65÷1.3= =-3243 =÷831 =-?)6141(48 75×10%= =?+253 52 1. 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简算(每题6分,共48分) (1) 745185485+÷? (2) ]23)45.025.1[(4.3?+÷(3) 12 5 )731(35÷-? (4) 118)26134156(?-? (5) 138 7 131287÷+? (6) 89 ×[ 34 —( 716 —0.25)] (7)[1.9—1.9×(1.9—1.9)]+1.9 (8) 8× 317 ÷[1÷(31 5 -2.95)] 2. 3.求未知数x (每题7分,共14分) (1) 314341=+x x (2)9 32 :87:167=x

六年级数学计算训练(二) 分数 3. 一、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3分,共36分) 0.8×0.6= 0.9+99×0.9= 1÷2325 = 58 ×4 15 = 9÷3 7 = 5π= 7.2÷8×4= 3.25×4= 3.3-0.7= 13 +25 = 2-7 11 = 8π= 4. 二、解方程或比例。(每题5分,共15分) 14 ∶12=X ∶25 1.250.25 =X 1.6 5 X +3.25×4=17 5.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每题4分,共48分) 158+32-43 (23 +215 )×45 3060÷15-2.5×1.04 6. (54+41)÷37+107 (5分) 61+43×3 2 ÷2 (98—274)÷271 4.67-(2.98+0.67) 46× 4544 20×(54+107-4 3) 136+137×13 30÷(43—83) 7 6×31÷149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 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 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 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C、470元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计算题强化训练

计算题题库 练习一 1.计算 ()12)216141(-?-+ 6)2(5)1(22+-?-- -32-()3×-6÷(-)3 1)5 1(25032--?÷+ 2. 先化简再求值: )25()2(3)2 1(2222222xy y x y x xy xy y x ----+,其中31,4=-=y x 3.已知,B=2a 2+3a ﹣6,C=a 2﹣3. (1)求A+B ﹣2C 的值; (2)当a=﹣2时,求A+B ﹣2C 的值. 4.解方程(6分)4 12131+-=+x x 239232

练习二 1.计算(共11分,其中(1)小题5分, (2)小题6分) ﹣(﹣3) +(﹣3)2﹣× )16(9 4412)81(-÷+÷- )]21541(43[21---- 3.解方程(每题5分,共10分) (1) (2) 4.先化简,再求值:(﹣4x 2+2x ﹣8y )﹣(﹣x ﹣2y ),其中x=,y=2012. 5.已知(x+1)2+|y ﹣1|=0,求2(xy ﹣5xy 2)﹣(3xy 2﹣xy )的值. (3)2-244-?+÷()-503.14)π-(-2 12??- ???÷20151-()4(1)13(2)x x --=-322132 x x x +-- =-

练习三 1.(8分)计算: ; [2﹣(﹣3)2]×[(﹣1)2006﹣(1﹣0.5×)]. 33221121(5533)22??????--÷+?+?? ? ???????? ? 2335(2)(10.8)114??---+-?÷--???? 2.(8分)先化简,再求值: (1)﹣a 2b+(3ab 2﹣a 2b )﹣2(2ab 2﹣a 2b ),其中a=﹣1,b=﹣2; (2)3x 2y ﹣[2xy 2﹣2(xy ﹣1.5x 2y )+xy]+3xy 2,其中x=3,y=﹣. 3.(8分)解方程: (1) (2).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统计学期末复习-公式汇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非 全面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 常性调查 统计学复习 第一章 1.“统计”的三个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4.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区分: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总体单位。) 6.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如:性别、职业、血型色彩 B 数量标志—标志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指标名称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体现事物量的规定性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六项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格;(调查什么)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

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全)

2 + 3 8 3.计算:2×(-5)+23-3÷1 9. 计算:( 3 )0 - ( )-2 + tan45° 2 - (-2011)0 + 4 ÷ (-2 )3 中考专项训练——计算题 集训一(计算) 1. 计算: Sin 450 - 1 2.计算: 2 . 4.计算:22+(-1)4+( 5-2)0-|-3|; 5.计算:22+|﹣1|﹣ . 8.计算:(1) (- 1)2 - 16 + (- 2)0 (2)a(a-3)+(2-a)(2+a) 1 2 10. 计算: - 3 6.计算: - 2 + (-2) 0 + 2sin 30? . 集训二(分式化简) 7.计算 , 1. (2011.南京)计算 .

x 2 - 4 - 9.(2011.徐州)化简: (a - ) ÷ a - 1 10.(2011.扬州)化简 1 + x ? ÷ x ( 2. (2011.常州)化简: 2 x 1 x - 2 7. (2011.泰州)化简 . 3.(2011.淮安)化简:(a+b )2+b (a ﹣b ). 8.(2011.无锡)a(a-3)+(2-a)(2+a) 4. (2011.南通)先化简,再求值:(4ab 3-8a 2b 2)÷4ab +(2a +b )(2a -b ),其中 a =2,b =1. 1 a a ; 5. (2011.苏州)先化简,再求值: a ﹣1+ )÷(a 2+1),其中 a= ﹣ 1. 6.(2011.宿迁)已知实数 a 、b 满足 ab =1,a +b =2,求代数式 a 2b +ab 2 的值. ? ? 1 ? x 2 - 1 ? 集训三(解方程) 1. (2011?南京)解方程 x 2﹣4x+1=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题专项强化训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题专项强化训练 1. 一个足球55元,班上要买15个足球,需要准备多少钱?用竖式计算。 2. 列竖式计算.(带☆的请验算) 699÷3= 430÷6= 816÷8= ☆728÷9 = ☆752÷5 = ☆317÷2 = 3. 看图列式计算. 4. 列竖式计算。 750÷3= 650÷5= 804÷4 5. 直接写出得数。 32×10=______20×4=______ 0÷2=______500÷5=______ 460÷2= ______85—57= ______10×68=______ 36+43=______ 0×78= ______30×2= ______ 45×20=______ 50×60=______ 240÷6= ______400÷8=______ 22×4=______ 240÷8=______ 6. 列竖式计算。 ①5.4+3.6= ②12.5-6.7= ③32.6+8.9= 7. 看图列式计算

8.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84+63= 800-198= 503-305= 9.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0. 用竖式计算。 848÷8= 704÷5= 723÷6= 11. 列竖式计算: (1)27.09﹣9.28; (2)22.45﹣19.156; (3)9.07+2.88. 12. 用竖式计算. 170×5= 323×4= 724×3= 13.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84+63= 800-198= 503-305= 14. 分一分,并用竖式算一算。 234÷2= 15. 某学校宿舍一共买了25块窗帘,每块窗帘88元。应再付多少钱?用竖式计算。 16. 算一算。 (1)口算。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统计学计算题 (2)

统计学计算题 (2)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计算题复习 1.甲、乙两种不同水稻品种,分别在5个田块上试种,其中乙品种平均亩产量是520公斤,标准差是40.6公斤。甲品种产量情况如下: 甲品种 田块面积(亩)f 产量(公斤)x 1.2 1.1 1.0 0.9 0.8 600 495 445 540 420 要求: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以及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1)(公斤)506.35 5 .2531甲== = ∑∑f xf x (公斤) 44.655 8.0)3.506420(....2.1)3.506600()(222 甲=?-++?-= -= ∑∑f f x x σ (2)%93.123.50644.65V 甲 === x σσ %81.7520 6.40V 乙 === x σσ 因为7.81%<12.93%,所以乙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 更有推广价值 2.已知甲、乙两个班级,乙班学生《统计学》考试平均成绩为76.50分,标准

差为10.30分,而甲的成绩如下所示: 甲班 分数 组中值x 人数f 50 以下 50─60 60─70 70─80 80─90 90 以上 45 55 65 75 85 95 5 7 8 20 14 6 要求:计算有关指标比较两个班级学生平均成绩的代表性。(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分)17.3760 4390 甲== = ∑∑f xf x (分) 96.1360 6)17.7395(....5)17.7354()(222 甲=?-++?-= -= ∑∑f f x x σ (2)%08.1917 .7396.13V 甲 === x σσ %46.1376.5 3.10V 乙 === x σσ 因为13.46%<19.08%,所以乙班学生平均成绩的 代表性好于甲班的 3.已知甲厂职工工资资料如下: 职工月工资 (元) 工资组中值x 职工人数(人)f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2011-2012(一)】 一、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住单位经济利益中心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机构单位基层单位产业部门机构部门 产品货物和服务增加值中间消耗国内生产总值 投入产出核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收入初次分配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资本转移收入二次分配可支配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 最终消费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经济资产非金融资产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净值 金融资产金融交易合并资金流量核算 经济出现经济消失资产物量其他变化持有收益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实际持有收益 国外对外交易经常项目差额国际收支基本差额 二、简答题 1.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2.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规则。 3.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4.简述货物和服务的联系和区别。 5.简述投入产出表四个象限的经济意义。 6.什么是国民总收入?它与GDP的关系怎样? 7.简要说明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联系和区别。 9.简述最终消费核算的原则。 10.非金融资产都包括哪些类型的资产? 11.资本转移都包括哪些内容? 12.简要说明资本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13.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怎样?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属于哪种范围? 14.联合国SNA的金融资产是如何分类的? 15.简述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在SNA中的地位。 16.资产负债核算都包括哪些内容?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GDP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阐述不同收入分配阶段核算的主要内容及其总量指标。 3.联系实际阐述核算最终消费的意义。 4.论述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 5.从经常账户、积累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角度论述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并就经常账户中的某个账户展开阐释其包括的内容。 6.总结本学期通过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学习的收获和体会(限300字)。

统计学期末复习计算题分解

第四章 统计特征值 1.某车间工人日生产零件分组资料如下: (2)说明该数列的分布特征。 解: ()()()() ) (71.6571.56010 5080408060111个=+=?-+-+=?-+-+ =+--i f f f f L M o ) (65560108060 22006021个=+=?-+=?-+=-i f S N L M m m e )(5.6420012900 个== =∑∑f xf x 因为o e <M <M x ,所以,该数据分布属于左偏分布。

2.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2002年实际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及产品优质品率资料如下: (2)该公司实际的优质品率。 解:(1)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 %95.9320.5325008 .02501.11502.1100250150100==++++==∑∑x m m x (2)实际优质品率: % 8.96500484 25015010098.025096.015095.0100==++?+?+?= = ∑∑f xf x 3.某企业2003年一、二季度生产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 (2)由于质量变化而给该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解:(1)平均等级: ) (22.150******** 3100275011 1 1 级=++?+?+?= = ∑∑f xf x ) (5.1100300600100 3300260012 2 2 级=++?+?+?= = ∑∑f xf x 二季度比一季度平均等级下降0.28级。 (2)由于质量下降而带来的损失: ) (33.16835010075050 800100125075018001 1 1 元=++?+?+?= = ∑∑f pf p ) (1535100300600100 800300125060018002 2 2 元=++?+?+?= = ∑∑f pf p () ())(148330 100033.168315352 12 元-=?-=?-∑f p p 由于产品质量下降而损失148330元。 4.某区两个菜场有关销售资料如下: 解: )(82.2200556505 .315008.219505.22200150019502200元==++++==∑∑x m m x 甲 )(98.257.221366005 .330008.219505.21650300019501650元==++++== ∑∑x m m x 乙 乙菜场比甲菜场平均价格高0.16元,理由是销售量结构变动影响。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强化训练集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4)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6)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思考题: 大全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一练1】 (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经典例题二】计算25×125×4×8 【思路导航】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和1000相乘就可以了。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一练2】 (1)125×15×8×4 (2)25×24 (3)125×16 (4)75×16 (5)125×25×32 (6)25×5×64×125 【经典例题三】计算: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思路导航】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这两题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125×(34+66) =43×(11+36+52+1) =125×100 =43×100 =12500 =4300 【练一练3】计算下面各题: (1)125×64+125×36 (2)64×45+64×71-64×16 (3)21×73+26×21+21 【经典例题四】计算 (1)(360+108)÷36 (2)1÷2+3÷2+5÷2+7

统计学计算题复习

统计学计算题复习1.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41252947383430384340 46364537373645433344 35284634303744263844 42363737493942323635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解:频数分布表如下: 2.甲、乙两个生产班组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分别计算两个班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并说明哪个班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解: 甲 x=8.5 ,乙x=11.75 σ 甲=2.22 ,σ 乙 =2,74 ∴乙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3.请根据下表资料计算商品数量综合指数、价格综合指数,并运用指数体系对影响销售额的因素进行指数分析。

解:数量指数:%37.112180400 202720K 0001 ===∑∑p q p q q 202720-180400=22320(元) 质量指数:%52.101202720 205800K 0111 ===∑∑p q p q p 205800-202720=3080(元) 销售额总变动指数:%08.114180*********K 0011===∑∑q p q p pq 205800-180400=25400(元) 综合指数体系:)(1804002058000011∑∑q p q p )(1804002027200001∑∑=p q p q )(2027202058000 11 1∑∑?p q p q 绝对数:25400=22320+3080 4.希望集团公司所属三个子公司均生产同类型产品PS-101,它们的单位产品价格及产量资料如下表所示,利用指数体系分析希望集团公司PS-101产品的总产值的变动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 A.SNA B.MPS 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 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 3.划分国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 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 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 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

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 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 C生产税 D营业盈余 9、用支出法计算国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C) A、最终消费 B、资本形成总额 C、营业盈余 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A )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 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11、一国的国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大学统计学期末复习计算题(有答案)

1对10名成年人和10名幼儿的身高(厘米)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如下 第1页共4页 成年组 166 169仃2仃7 180 仃0 仃2仃4 168 173 幼儿组 68 69 68 70 71 73 72 73 74 75 (1)要比较成年组和幼儿组的身高差异, 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指标 测度值?为什么? (2)比较分析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 解:(1)采用标准差系数比较合适,因为各标志变动值的数值大 小,不仅受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标准 差系数适合于比较不同组数据的相对波动程度。 10 (2)成年组的均值:乂 =7 =172.1 cm ,标准差为:S = 4. 202cm 离散系数:V 1 二基二 4^202 : 0. 024 X 172. 1 10 X i 幼儿组的均值:X = V 71.3 cm ,标准差为:= 2. 497 cm 离散系数:v 2 = X = 71 3 : 0. 035 v1

(2)相对数分析 ' P i q i ' p°q 、 pq ' P o q 。 ' P o q 。 ' p°q 125550 117100 绝对数分析 ' pg 八 p °q ° =、 p °q 1 - p °q ° ' pg 八 p °q 1 94500-12500二 117100-125550 94500-117100 31050二 8450 -22600 由于产量q 下降6.73%,使总成本下降8450元; 由于单位成本p 下降 19.30%,使总成本下降22600元。 3、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 为25。 (1)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C X 等于多少?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多少? (3) 试确定该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血25 = 1.96) 解:(1)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 z 0.025▽犬=0. 79 X 1. 96 1. 55 (3) 该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65 340 1000 35 400 150 94500 125550 65 65 340 1000 35 400 150

计算题强化训练(含答案)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原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一个沿水平方向的恒力F=12N作用在这个物体上,(g取10m/s2)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多大? (2)开始运动后3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x的大小是多少? (3)开始运动后3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拉力的瞬时功率多大?

2、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受到8N的水平拉力时,(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少? (2)经5s物体运动了多远?5s末的速度是多大? (3)5s末撤去拉力,求8s末的速度是多大? (4)5s末撤去拉力,则再经10s的位移是多大? 一辆载重汽车重104kg,司机启动汽车,经5s行驶了15m。设这一过程中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所受阻力f=5×103N,取g=10m/s2,求: (1)汽车在此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大小。 2、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 为30°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90m到达坡底,用时10s.若g取10m/s2,求 ⑴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⑵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⑶运动员受到的合外力大小. F合=ma=108N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只有在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性力做功.但并不意味着物体不受其它外力,只是所受的其它外力不做功. (3)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 ①物体在初状态的机械能E 1等于其末状态的机械能E 2,即E 2=E 1或E k2+E p2=E k1+E p1 ②减少(或增加)的势能△E p 等于增加(或减少)的总动能△E k ,即△E P =△E k . ③系统内一物体机械能的增加(或减少)等于另一物体机械能的减少(或增加),即△E 1=-△E 2 动能定理: 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E k =?mV 2 ; 动能的变化量: 2022 121mv mv w t -= 合,当W 为正时,动能增加 ;当W 为负时,动能减少。 平抛运动: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的变速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运动规律: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X=1/2 gt 2 1、一小球在某高处以v 0=10m/s 的初速度被水平抛出,落地时的速度v t =20m/s ,不计空气阻力,求: (1) 小球被抛出处的高度H 和落地时间t (2)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之间的距离s (3) 小球下落过程中,在何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

统计学练习题 计算题总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4022001?+?+?=(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300 6 32422701?+?+?=(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级上升为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3、甲乙两企业生产同种产品,1月份各批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20%+×70%=(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30%+×30%+×40%=(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4、有四个地区销售同一种产品,其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解: 总平均价格=230 10600 =销售总量销售总额= 5 根据上表计算该商店售货员工资的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 解: ⑴2010200 = = ∑∑ f Xf X =510(元) ; ⑵全距=690-375=315(元) ⑶156020 X X f A D f -?= =∑ ∑=78(元); ⑷) (20 208500 2 = =∑∑-f f X X σ=(元)⑸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

一, 二,单选 1.SNA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2.下列单位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林场) 3.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4.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驻单 位和非常住单位) 5.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6.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 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7.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8.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9.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10.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1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 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3.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4.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5.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6.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 价格形式。 17.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的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运用的基本原理是 (会计账户的基本原理) 18.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19.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电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 本要素使用的是报酬价值) 20.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2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23.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25.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稿产品的是(农民自己 食用的粮食) 2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27.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 28.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29.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 30.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 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1000)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